人物
时段
朝代

釋家類
宗教類
禪宗部類
瑜伽部類
中觀部類
論集部類
史傳部類
密教部類
經集部類
律部類
毘曇部類
新編部類
事彙部類
華嚴部類
涅槃部類
寶積部類
法華部類
般若部類
大集部類
本緣部類
。谓依教起行。行能證理。理
圆果满。又信果受教修行入理。又释。初二是
修生法。谓依止闻熏习法生无分别 智正
见。
后二是本有法。谓正缠名正性。出缠名法身。
此等并是菩萨所应修学也。二而不能下明
背舍。以大乘法 (第 0645c 页)
我无化。故言唯一众生。四威仪
中灭恶生善。言入道者总句。馀三别句。满十
解位名为正人。立福智资粮名正 智正
行。行
即福也。下总结言。菩萨达观现前故不受六
道果。必不退于佛种姓中也。以背流转向还
灭故。生生入 (第 0692c 页)
来已修已息。此如次
前所说者是。有道未已修已息非未来。谓
未曾得道初现在前。谓未曾得不净观乃至。
智正
现在前。此未已修。正有得修及习修
故。亦未已息正作所作事故。而非未来在
现在故。有道未来亦未已修已息 (第 0545b 页)
罗纳息第三之六

其事如何。答如无间道金刚喻定将灭解脱
道尽智将生。若无间道金刚喻定正灭。解脱
道尽 智正
生。尔时名未来无学心生时解脱
一切障。此中金刚喻定将灭者。谓生相用时。
尽智将生者。谓临至生相。尔时 (第 0142b 页)
犹名未得解
脱。未定行世在相续故。金刚喻定正灭者。
谓灭相用时。尽 智正
生者。谓生相正用。尔时
乃名今得解脱。定能行世在相续故。若金
刚喻定已灭尽智已生。尔时名为已得解脱。 (第 0142b 页)
解脱一切障。其事如何。答如无间道
金刚喻定。将灭解脱道。尽智将生。若无间道
金刚喻定。正灭解脱道。尽 智正
生。尔时名未
来无学心生时解脱一切障。未解脱心。当言
解脱。已解脱心。当言解脱耶。答已解脱心当
言解 (第 0922b 页)
。】

「序曰有人言上列机缘文理备矣深知信为道元功
德母智是出世解脱因但以根钝时浇信坚难具行
浅德劣 智正
易迷如何不知大圣立事理之教乎乃
欲统群机之大小迷于五乘之化遗随宜之方便悟
于一道之致蒙又惑焉未喻斯理 (第 0484b 页)
「 「心掉多绮语,
 染意乱思惟,
 虽久隐园林,
 而非真上座;
 具戒 智正
念,
 寂静心解脱,
 彼于法能观,
 是名真上座。」」 (第 0380c 页)
 而不见有体」
#+END_VERSE


释曰若见诸行有所造作而生过失
此即无明及行与彼生死乃为根本
何以故诸行造作故智者不然不见
诸行有所造作实 智正
观不见有生
何以故见真实故。

复次颂言。

#+BEGIN_VERSE
「 若无明息灭
 诸行亦复 (第 0169b 页)
验。第一义中
色等五阴决定非我。何以故。起尽法故。譬如
瓶。如是阴者果故因故。暂有故。忧喜因故。邪 智正
智疑智因故。非我是诸因。义广如前验。
释即阴已。我异阴者。鞞世师人言。身及诸根
觉等之外。而别有我。 (第 0104b 页)
阿含习相应品食经中说明解脱亦有食
非无食何谓明解脱食答曰七觉支为食如是七
觉支四念处三妙行护诸根正念 智正
思惟行问
善法亲近善知识善人如次前前法以后后为食 (第 0561b 页)
修圣道。复次无间道名乐断。解脱
道名乐修。复次见道名乐断。修道名乐修。
复次乐断者显诸忍。乐修者显诸 智 正

论云。断谓离系。修谓圣道。乐谓于彼情深欣
慕。即是欣慕灭及道义。或乐断之修名乐
断修。即是欣慕灭 (第 0729a 页)
 唯加行所得」
#+END_VERSE


释曰。见道忍智起即彼未来修者。于见道中
八忍七智。忍正起时。修未来忍。 智正
起时。
修未来智。此之忍智。先未曾得故。不相修
唯修同类 三类智兼修现观边俗智者。于
苦集灭三类智时 (第 0962c 页)
彼十无学法尽智名以生无生智名以得无学正见
智名以成就以断五支上分结乃至广说十无学分
者八正道上加正 智正
解脱如下文释经言以得以
成就故知有别物名得四论主难若尔非情及他相
续亦应成就经说轮王成就七宝于中轮珠 (第 0041c 页)
世尊等法
喻可解乃至戒此四种佛如导师法如道路僧如商
侣戒如乘□。

自下第九有三行颂明十无学分建立正 智正
解脱
支于中初两行颂辨二支体文中初举经问学位八
支无学成十一问何缘不说有学位中有正解脱及
有正智二问 …… (第 0104b 页)
馀位定无断障惑故非如
解脱世正生时亦通未生者巳生未生离障同故。

上来三行颂合为第九明十无学分建立正 智正

脱支自下第十有一行颂明灭离断三即文中初牒
经问经说三即谓断离灭一问以何为体二问差别
云何次举颂答 (第 0105a 页)
智摄别依前义不应道理正是类智
所治故别类智摄亦不应理法智證故答是类智摄
问既法智證如何类智摄答以是类 智正
所知故也
世俗智作自相共相即前三方便中作自共相加行
中作十六行相也无漏心心所道谛摄故作道下四
行相能 (第 0205c 页)
疏。阔也。旷。远也。
资。养也。师长每事利益于徒。智慧与善业皆从师
口长养。故师恩难报(慨古录云。昔 智正法师。
住终南山圣相寺。二十八年。不涉
世缘。凡所著作。弟子智现执纸笔立侍。随出随书。曾不赐坐。一日足跛心闷 (第 0704b 页)
。有人言。上列机缘文理备矣。深知。信为
道元功德母。智是出世解脱因。但以根钝时
浇信坚难具。行浅德劣 智正
易迷。如何不知
大圣立事理之教乎。乃欲统群机之大小。迷
于五乘之化。遗随宜之方便。悟于一道之致。
(第 0860b 页)
所说。一真无障碍
法界。或名一心。于中本具三世间(一器世间。谓一切国土。二众生世间。
谓一切有情。三
智正
觉世间。谓一切圣人)。四法界(一事法界。二理法界。三事理无碍法界。四事事
无碍法界)
。全此全彼。而无 (第 0232c 页)
洲不异依阿难白佛云何自洲以自依云何法洲以
法依云何不异洲不异依佛告阿难若比丘身身观
念处精勤方便正 智正
念谓伏世间贪爱如是外身
内外身受心法法观念处亦如是说阿难是名自洲
以自依等。

【疏】不为四边等者行 (第 0616a 页)
经所说。一真无障碍法
界或名一心。于中本具三世间(一器世间。为一切国土。二众生
世间。谓一切有情。三
智正
觉世间。谓一切圣人)四法界(一事法界。二理法界。三事理无碍法 (第 0990a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