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人物库
张锦春
维基
张锦春贵州安顺人进士出身
光绪二十年(1894年)慈禧太后六旬甲午恩科进士,二甲九十九名,同年五月,以主事分部学习
后任四川彭县知县云南省禄劝县知县
主要活动
  • 1894年,进士,甲午恩科貢士,第二甲,賜進士出身
陈伯陶清末 1855 — 1930
维基
陈伯陶(1855年—1930年)字象华子砺号九龙真逸别署砺道人九龙山人,晚更名永焘广东东莞县(今东莞市)中堂镇凤涌乡人。
清末政治人物、学者。
光绪十八年探花及第。
官至江宁提学使,署布政使
清亡后以遗老自况,移居香港
陈伯陶之父陈铭圭为咸丰二年(1852年)副贡。
咸丰五年(1855年)三月十七日陈伯陶生于东莞县城家中。
五岁启蒙,六岁时,其父故交、学者陈澧主讲东莞石龙龙溪书院陈伯陶陈澧为师,后来其经学词章受陈澧影响颇大。
十岁,通晓五经。
光绪元年(1875年)秀才光绪五年(1879年)中解元(广东乡试考取第一名)。
光绪十八年(1892年)壬辰科殿试高中一甲第三名(探花), 赐进士及第,任翰林院编修文渊阁校理武英殿协修等职。
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陈伯陶外派往云南贵州山东出任乡试副考官
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八国联军攻陷天津陈伯陶携眷返回东莞安顿妥当后,随即赶赴西安追随慈禧太后光绪帝
辛丑条约》签订后,陈伯陶跟随光绪帝回京,并入值南书房任行走,充当皇帝的近身文学侍从
南书房行走虽无实务,但一直是清代文官向往的荣誉;事实上陈伯陶后来亦非常缅怀这段在皇帝身边的岁月。
光绪三十二年陈伯陶外调江宁提学使,开始走上教育官僚的道路。
他曾经到日本考察教育发展,回国后在南京推广实业高等学堂。
他创办了方言学堂和暨南学堂;前者是外语学校,后者是华侨学校,亦即暨南大学的前身。
光绪三十四年陈伯陶迁任江宁布政使;可惜就在仕途日隆之际,光绪帝遽然去世。
陈伯陶受此打击,复见政局日渐紧张,遂于宣统二年弃官回归东莞
宣统三年,亦即辛亥革命爆发的同年,陈伯陶出任广东省教育总会会长。
武昌起义后,广东变天,革命军一度包围东莞陈宅陈伯陶于是携眷逃往香港红磡暂避。
未几宣统逊位,陈伯陶遂迁往九龙城,打算以此地为长居之所,并以秦朝东陵侯召平于秦亡后种瓜自给的典故,署其小楼名为「瓜庐」,以示效忠清廷,不事二朝。
陈伯陶来港后不剪辫,不易服,以前清遗老面目示人;又自号「九龙真逸」,决心以隐逸度其馀生。
其间龙济光入主广东,曾力邀陈伯陶出山佐政;又以设广东省志局为名,请其主持修志。
陈伯陶始终不为所动,坚拒不就;反而应东莞同乡叶湘南之邀,就地于九龙设局纂修东莞县志》。
六年后志书98卷修成,另附《沙田志》四卷,全书一百卅十馀万字,于时堪称巨著。
东莞县志》是陈伯陶的专业制作,颇得学界好评。
他又著手编纂宋元以来广东遗民传记资料,写成《胜朝粤东遗民录》、《东莞遗民录》、《广东遗民录》、《东莞三忠传》等书,以寄寓其思念前朝之情。
1922年溥仪大婚,陈伯陶携一万元巨款入京祝贺,以尽为臣之礼。
陈伯陶去国多年后重回昔日入值的南书房,感慨万分,不胜唏嘘。
陈伯陶隐居的九龙城,曾经是南宋末二帝的栖身之所。
此地有宋王台及侯王庙两处遗址;前者为纪念二帝而设,后者则来历不详。
此段亡国史事不但惹起陈伯陶的遗民思绪,更引起其寻根探低的兴趣,最后考订侯王乃宋末杨淑妃亲弟杨亮节。
未几港府计划收回宋王台遗址转售,事件为一众遗老上书陈情劝止;结果港府不但撤回计划,更容许遗老于宋王台之上修建石垣以为屏护。
风波息后,陈伯陶特此撰写《九龙宋王台新筑石垣》以表庆贺。
陈伯陶不时邀约遗民雅士,聚集其上酬唱互答,以寄故国之思。
陈伯陶一生埋首经籍,著述甚丰。
来港之前曾经参与纂修清史稿》〈儒林〉和〈文苑〉两传;在港所著除前述方志及遗民传记之外,尚有《瓜庐文剩》、 《瓜庐诗剩》、《孝经说》、《袁督师遗稿》、《东江考》等多种。
另外,陈伯陶亦不忘薪传后代,与一众遗老于学海书楼设坛讲学,光大孔门事业。
1929年青山寺香海名山」牌坊落成,陈伯陶亲题对联志庆。
其联云:「遵海而来杯渡情依中国土,高山仰止韩公名重异邦人」,对金文泰来主政颇有赞许之意。
1930年8月20日陈伯陶卒于香港九龙城寓所。
溥仪闻讯后赐予谥号「文良」,为遗老一生画上圆满句号。
女婿乃淩鸿勋之侄驻牙买加特命全权大使崇熙 (Samuel C.H. Ling)。
主要活动
  • 1892年,探花,貢士,第一甲,賜進士及第
陈夔龙清末 1855 — 1948
人物简介
陈夔龙(一八五五—一九四八)字筱石号庸庵贵州贵筑人
光绪进士,历任河南、江苏巡抚四川湖广直隶总督
有《梦蕉亭杂记》、《寿堂诗存》等。
维基
陈夔龙(1857年—1948年)又名夔鳞字筱石号庸庵居士贵州省贵阳人,清末封疆大员,其文才洋溢,书法、诗文自成一家。
著有《梦蕉亭杂记》、《庸庵尚书奏议》、《花近楼诗存》等。
清文宗咸丰七年(1857年)生,清穆宗同治十一年(1872年)秀才清德宗光绪元年(1875年)举,清德宗光绪十二年(1886年)进士,同年五月,著主事分部学习
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5月八国联军登陆后,他于6月13日正式署理顺天府,这是他官宦生涯的一个转折点。
庚子五大臣被杀后,端郡王载漪指十五位大臣是汉奸,奏请立即处死,名单他列名最后。
李鸿章回奏后,慈禧太后将奏折留中。
他得知后认为署理顺天府吃力不讨好,请调,7月12日署理太仆寺正卿王培佑回任,而他则署理太仆寺正卿7月21日八国联军攻陷北京
历任顺天府漕运总督河南巡抚、江苏巡抚四川总督湖广总督宣统元年(1909年)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
曾反对废除科举。
宣统三年(1911年)10月武昌起义时,力主袁世凯出兵剿杀革命党人。
袁世凯进京后,孝定景皇后太后的名义颁布《退位诏书》,结束清朝的统治,创建民国后,陈以病告假,拒绝袁世凯邀请出任民国政要,退隐上海,常叹“二百六十八年之天下,从此断送,哀何可言”。
民国六年(1917年)7月1日大力拥护张勋复辟,被任命为弼德院顾问大臣,举事不济后,再度匿居上海
民国十三年(1924年)9月,第二次直奉战争,冯玉祥回师北京,于11月5日皇室驱赶出紫禁城,听闻后大力反对冯玉祥此举,更是痛心疾首写下:“瞻望北庭,神魂飞越”表其心。
在冯玉祥北京政变前后的7月13日10月15日陈夔龙写就《梦蕉亭杂记》一书。
上海清朝遗老陈三立冯煦瞿鸿禨等组织“逸社”,定期约会,饮酒赋诗,排遣忧思,但始终关心桑梓。
民国三十七年(1948年)8月去世,享年91岁。
主要活动
  • 1886年,进士,貢士,第三甲,賜同進士出身
贻谷清末 1856 — 1926
维基
贻谷(1856年—1926年),亦贻谷原名吉昌,字蔼人霭人,乌雅氏,满洲镶黄旗人,清末政治人物。
贻谷乃清末重臣荣禄门下,积极谋划应对义和团运动、戊戌变法、己亥建储。
贻谷亦作媒人,参与慈禧指婚荣禄之女,即溥仪生母。
光绪二十六年,授兵部左侍郎加一级、从一品荣禄大夫
同年,八国联军入,追随慈禧太后光绪帝西安
光绪二十八年,授钦差大臣,特加理藩院尚书衔,督办蒙旗垦务。
二十九年,接替孝和睿皇后弟和世泰之孙一等承恩侯信恪,任绥远将军,兼钦命督办蒙旗垦务大臣理藩院尚书衔
直、、陇、长城、河套,凡数千里,皆归贻谷节制,统筹全局,权倾北疆,封疆大吏。
贻谷积极建立垦务局、新式学堂、公司、军队、医院等。
光绪三十年,累升至正一品光禄大夫、建威将军
光绪三十四年,一品大员贻谷受诬革职,案拖延三年不决。
宣统三年,诏判遣戍川边,因辛亥革命,北返改易州安置。
民国初,旧僚怀其功德,上书总统徐世昌平反,北洋政府予以嘉奖。
民国十五年,逊帝溥仪闻其去世,特颁上谕悼念,入吉林先哲祠(即北京地安门额勒登保褒忠基础上重建)。
贻谷满洲镶黄旗原名吉昌,乌雅氏,原籍吉林伊通州
少年时便才华横溢,族人皆称赞。
光绪元年举人,中举后在兵部任职,因办理海军洋务事宜出力较多,升任员外郎
光绪十八年进士,同年五月,改翰林院庶吉士
光绪二十年四月散馆,授翰林院编修功臣馆纂修编修文渊阁校理日讲起居注官少詹事,累迁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衔、兼新设军务处提调
光绪二十六年,八国联军入,两宫西幸,贻谷追至宣化,流涕入对,随扈西安
兵部左侍郎,屡召询时政,直言无隐,上皆嘉纳。
八国联军要求清廷惩处,名单原列有贻谷及其兄盛京副都统晋昌荣禄孝钦删去贻谷名。
贻谷晋昌抗俄有功,孝钦欲保全之,但因俄人坚持惩处,最后名义上革职遣戍,实则秘密将其发往成都总督锡良安置,并将其子钟颖升职。
翌年贻谷扈驾还京,充国史馆副总裁镶蓝旗蒙古副都统
受命为首任督办蒙旗垦务大臣
督垦直、、陇、长城、河套等地。
开垦蒙边最早始于山西巡抚张之洞,但遭遇诸多王公大臣反对而放弃。
此次清廷下决心开垦蒙旗土地,特赐贻谷理藩部尚书衔,以节制、陇沿边各厅州县。
光绪二十九年,再授绥远城将军理藩部尚书衔钦差务大臣,正一品,事权始归一,权倾北疆。
绥远将军一职殊荣本在总督巡抚之上,加钦差大臣尚书衔亦可节制山西等地巡抚
根据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档案:光绪三十年太后恩赏贻谷祖母御笔匾额、紫檀三镶玉如意、大卷江绸袍褂料等物。
光绪三十二年,恩赏蓝色、驼色、绛色、石青江绸四端,制成一品之衣,赐比三公之服。
三十三年慈禧太后万寿再恩赏绸缎,谢恩子侄补授郎中
光绪三十年三十四年,六次恩赏御笔福寿书法
贻谷在任钦差务大臣七年间,开垦农田,大兴水利,设立垦务局、东路公司,修通长济永济两渠,疏浚塔布河、五加河等河道。
垦放十多万顷,东西二千馀里。
创设陆军,置枪炮器械,筑营垒,兴警察,立武备陆军学校及小蒙学校数十所,创立工艺局、妇女工厂。
学生出国留学,或往北洋学堂肄业,为近代开垦边疆第一人。
因积极开垦,得罪大多蒙古王公贵族,但造福于百姓。
定亲王煦次女郡主嫁给蒙古多罗贝勒札那嘎尔迪之子拉苏伦多尔济,则始终支持贻谷开垦。
光绪三十四年绥远将军任上,贻谷欲参革下属归化城副都统文哲珲侵吞库款,反遭文哲珲先行上奏诬陷其婪赃,孝钦大怒。
大学士军机大臣鹿传霖借机自请严审贻谷
荣禄存劄》及清人所著《贻案始末记》可确定鹿传霖鹿传霖亲戚张曾扬樊增祥三人与贻谷有宿怨(鹿、张两人分别是张之洞姐夫和侄孙)。
荣禄存劄》贻谷的盟弟岑春煊,曾写信给荣禄,担心贻谷推荐的开垦蒙旗官员,会受到仁和相国王文韶尚书鹿传霖阻扰,所以向荣禄求助。
光绪三十三年张曾扬山西巡抚时,受正一品钦差大臣绥远将军贻谷节制,张不服,遂托病辞官。
另外,清人著《贻案始末记》详细记载樊增祥贻谷陈夔龙三人皆曾投靠荣禄门下,因贻谷受宠,樊增祥受冷落而生怨,陈夔龙为两人调停无果。
不久贻案发,鹿、张、樊三人配合贻谷,奏其贪赃两百多万两、巧立公司、败坏边局、蒙民怨恨、擅杀台吉丹丕尔诸罪。
鹿传霖参奏贻谷的罪行远超出当初文哲辉诬陷贻谷的罪状。
孝钦盛怒,褫职,逮京问罪。
贻谷家族和皇室庆亲王奕劻监国载沣及荣禄家族关系深厚。
贻谷姑父为京剧富连成创始人牛子厚。
北京广德楼戏园曾为贻谷房产,为慈禧唱戏的王瑶卿、俞笙、果湘林郭祥林、果香菱)、杨小楼、田际云皆出入其家,积极为其疏通上层关系。
如,鹿传霖审理此案时,庆亲王为帮助贻谷,奏添贻谷姻亲绍英跟随鹿传霖办理。
贻谷家人运作,通过梨园伶人湘林、田际云和法部尚书廷杰家人李范氏(画师李菊侪之母)联络上,贻谷子侄又和军机大臣那桐女儿女婿联络上。
廷杰乃那桐亲家,那桐女儿哭求为贻说请。
那桐指使御史瑞贤为贻化险为夷。
其实,那桐本来与贻谷关系就好。
贻谷案发前,《那桐日记》就记载他与贻蔼人乃友人,数次相聚。
法部尚书廷杰以该案證据不足,没查得贻谷所奏贪款两百万两,只有四万两,发回重审。
贻谷子钟崙(钟志谨)为翻案,亦经吉林将军希元之子世哲生(亦世枢,庆亲王奕劻女婿世梁的亲堂兄,清末世袭侯爵,民国北京著名票友,喜戏曲,曾拜杨小楼为师),将广德楼转赠予伶人湘林、俞笙。
笙弟子杨小楼乃慈禧溥仪生母最青睐之伶人
贻谷家人不断运作,在北京等地散发冤案传单,分发给各地总督,并与报社人士如王国维等联络登报申冤,有贻谷被押时和王国维通信存世。
贻谷家人最后反将鹿传霖手下办理贻谷案的王宪扳倒处死,押解王宪赴刑的正是贻谷子钟崙,钟崙痛呼为其父报仇。
满臣贻谷一方和汉相鹿传霖张之洞一方相持不下。
军机大臣,汉人仅居其二,其中鹿传霖贻谷案、王宪案而郁郁有退志,已告病假;张之洞亦因病请假。
案件拖延三年,成为清末一大悬案。
贻谷案不仅在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有单独全宗,而且在内蒙古自治区档案馆,贻案及垦务档案也是镇馆之宝。
最后,军机大臣鹿传霖病逝,此案才得以了结。
监国载沣欲贻谷,便由原来的死罪诏改谴戍新疆,再减轻改戍川边,最后改易州安置。
宣统三年贻谷遣戍四川前,在保定宴请百官,晚生谭延闿为其送行,行至湖北,因武昌起事,贻谷直隶总督陈夔龙奏请停止前行,北返,改易州安置,投靠在易州有田产的前大学士徐桐第八子。
贻谷易州白羊村,效忠前清,十多年务农,拒绝出山为官。
国变后,尝自叹曰:昔姜埰谴戍宣城卫,自号‘宣城老兵’。
民国初,晋边官绅怀恋其功劳美德,旧僚岑春煊上书为其平反。
民国十年总统徐世昌绥远都统马福祥查明贻谷被冤,其垦荒治绥有功无过,宜褒扬彰公道,由内务部褒扬。
贻谷为近代开垦边疆第一人,他积极开垦蒙古土地、建立新式学堂、军队、公司、医院等。
北洋政府予以褒奖,总统徐世昌贻谷颁发了一块“耆英望重”金字匾额。
1926年宣统帝溥仪早已被冯玉祥逐出紫禁城,在天津贻谷去世,贻谷乃其父母曾经媒人,溥仪颁布上谕一道,深悼之。
“谕旨一道:宣统十八年六月十一日,奉上谕驻津办事处代奏,遣戍大员病故,恳恩赐恤一摺,前绥远城将军贻谷,由翰林起家,荐擢卿贰,宣力有年,克勤厥职,前在将军任内,办理垦务,因案遣戍,安置易州,世变迭经,艰贞弥励,兹闻溘逝,悼惜良深,所有任内一切处分,著加恩悉予开复,用示笃念旧臣之至意,钦此!
” 遂葬易州白羊村
贻谷晋昌曾经的部下徐鼐霖在北京吉林先哲祠,为其题名记:“清封正一品建威将军绥远将军蔼人公贻谷吉林先哲祠”。
冯其利在《京郊清墓探寻》里有将军贻谷墓介绍。
主要活动
  • 1892年,进士,貢士,第二甲,賜進士出身
王垿清末至民国 1857 — 1933
维基
王垿(1857年—1933年12月)字爵生觉生号杏村杏坊晚号昌阳寄叟
山东莱阳人书法家
王垿光绪十五年(1889年)己丑进士,同年五月,改翰林院庶吉士
光绪十六年四月散馆,授翰林院检讨,后升任詹事府,右春坊右赞善
1894年,他在大考翰詹时中第二名,故一年后转左春坊左赞善,后升右春坊中允翰林院侍讲学士
1900年7月,八国联军进攻通州王垿护驾西行至西安,升国子监祭酒
1901年冬慈禧太后返京后,王垿赏戴花翎。
1903年,他授河南学政兼授翰林院学士,后升任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1907年法部右侍郎实录馆副总裁,撰写《光绪实录》。
他曾任袁世凯内阁弼德院顾问大臣
辛亥革命之后,1912年他想回家乡莱阳,但因天津兵变,及闻莱阳也有军队哗变,故转而定居青岛
1917年张勋复辟,他曾被任命为弼德院顾问大臣
1933年12月,他在青岛病逝,享年76岁。
主要活动
  • 1889年,进士,第三甲,賜同進士出身
吴式钊
维基
吴式钊字楚生云南省永昌府保山县人同进士出身
原籍云南,生于湖南
朱庭珍赵藩陈荣昌并称“滇南四杰”。
光绪二十年(1894年),参加光绪甲午科殿试,登进士三甲六名。
同年五月,改翰林院庶吉士
光绪二十一年四月散馆,授翰林院检讨
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刘鹗夥同程恩培和吴式钊二人成立豫丰公司。
吴式钊以豫丰公司名义与福公司代理人罗沙第签订《河南矿务合同章程》。
后来此事遭河南士绅反对,清廷革除了吴式钊翰林院编修职,褫革回籍。
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三月,好友沈荩谋刺慈禧太后,被吴式钊出卖,联合庆宽向慈禧太后告发,慈禧大怒,下令捕杀沈氏。
日后吴式钊以功升为六部主事
然卖友求荣之事,为士论所鄙,终生不得志。
民国初年,吴某易名,担任龙济光咨议,不久病故。
主要活动
  • 1894年,进士,甲午恩科貢士,第三甲,賜同進士出身
载淳晚清 1856 — 1875
君主 庙号 谥号 年号 统治时间
载淳 穆宗 毅皇帝、继天开运受中居正保大定功圣智诚孝信敏恭宽明肃毅皇帝、继天开运受中居正保大定功圣智诚孝信敏恭宽毅皇帝 1861年—1875年
同治 1862年—1874年 咸丰帝逝世后顾命八大臣原定年号“祺祥”,辛酉政变以后弃用,改以“同治”取代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856—1875 【介绍】: 即爱新觉罗·
清朝皇帝。
文宗子,那拉氏出。
咸丰十一年七月热河嗣位,由肃顺载垣端华等八人辅政,宣布明年改元祺祥。
九月,上嫡母、生母两太后号为慈安慈禧
同月,还京师
慈禧太后恭亲王奕诉发动政变,杀肃顺,赐载垣端华自尽,改年号为同治,两太后垂帘听政。
慈禧太后专政时期自此开始。
在位时,湘、淮军镇压太平天国、捻军、回民、苗民起事,号为“中兴”。
奕诉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等推行“洋务”。
十二年正月亲政,十二月病卒。
谥毅皇帝
穆宗毅皇帝文宗显皇帝子。
建元同治,在位十三年。
葬惠陵。
康有为清末民国初 1858 — 1927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858—1927 【介绍】: 广东南海人初名祖诒字广厦号长素又号更生更甡别署西樵山人天游化人
光绪二十一年进士
十四年,首次上书光绪帝,建议变法。
后在广州万木草堂讲学,倡今文经学,借鼓吹孔子托古改制,言变法改良。
二十一年马关条约》签订,有为联合在京会试举人一千三百余人上书清帝,要求拒签和约、迁都抗战、变法图强。
进士,授工部主事,不就。
组织《强学会》,编印《中外纪闻》等,鼓吹变法维新。
二十四年,得光绪帝召见,促成“百日维新”。
戊戌政变起,逃亡国外。
后持保皇立场,反对民主革命。
辛亥革命后,曾与张勋共谋复辟帝制。
有《新学伪经考》、《孔子改制考》等。
康有为原名祖诒字长素一字广厦号更生南海人
光绪乙未进士,官工部主事
有《万木草堂丛书》。
词学图录
康有为(1858-1927) 字广厦号长素又号更生初名祖诒
广东南海(今广州)人。
光绪二十一年(1895)进士
会试前发起"公车上书",要求拒签《马关条约》,变法图强。
工部主事,未就。
在京创办强学会。
清德宗召见问对,因宣布变法。
戊戌政变作,流亡香港日本及欧美各国,组保皇会,主张君主立宪。
民国,任孔教会会长。
治今文经公羊学,借古改制言变法改良。
工为政论文。
馀事为诗,返虚为浑,积健为雄,有抉天心探地肺之奇。
词仅传少作一首。
有《康南海先生诗集》,词见《全清词钞》。
康有为(1858—1927) 近代改良派领袖、思想家。
原名祖诒字广厦号长素又号更生晚年别署天游化人
广东南海人,人称“南海先生”。
光绪二十一年(1895)进士,授工部主事
1898年梁启超等人发动戊戌变法运动,失败后逃亡国外,归国后主张君主立宪。
光绪十五年(1889)十月溯江西上,游览武昌汉阳,登临黄鹤楼故址,作七律《登黄鹤楼》诗一首,用“百战山川扼势雄”的诗句来概括此地险要形势,描述黄鹤楼曾见证身经百战、碧血芳草的历史侧面,表达了对时局的关注之情。
维基
康有为(1858年3月19日1927年3月31日康有为),清末维新变法派主要发起者,原名祖诒字广厦号长素又号明夷更生西樵山人游存叟天游化人广东省南海县丹灶苏村人人称康南海光绪廿一年(1895年)进士,曾与弟子梁启超合作戊戌变法,又称百日维新,变法失败后,被慈禧太后通缉而出逃。
1912年宣统退位后,康有为继续反对共和1917年曾与张勋合作,发动兵变,拥立宣统帝,是为丁巳复辟,但四日之内就被段祺瑞讨平。
1927年在一场宴会后病逝。
主要活动
  • 1895年,进士,貢士,第二甲,賜進士出身
刘光第清末 1859 — 1898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859—1898 【介绍】: 四川富顺人字裴村
光绪九年进士,授刑部主事
在官十余年,因谳狱忤长官,遂退而绝迹不至署。
戊戌夏,以陈宝箴荐,加四品卿衔参与新政
政变被杀,为“戊戌六君子”之一。
有《介白堂诗文集》。
维基
刘光第(1861年6月18日—1898年9月28日)原名光谦字德星号裴村又号古愚吉六四川富顺南赵化镇西街风景间处人,祖籍福建武平,客家人,清末政治人物,进士出身
光绪九年(1883年)癸未科殿试二甲第八十八名进士,同年五月,著以主事分部学习,任刑部主事
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入保国会。
因参与维新变法,被慈禧太后处斩。
谭嗣同林旭杨锐杨深秀康广仁等人并称戊戌六君子。
主要活动
  • 1883年,进士,貢士,第二甲,賜進士出身
饶芝祥晚清 1861 — 1912
人物简介
1861-1912字符九号占斋江西南城县人
光绪十一年(1885)贡生,不久中举人十五年考授内阁中书
二十年进士,选授编修
二十六年八国联军攻占北京芝祥光绪帝慈禧太后逃至西安
二十八年赴汴充顺天乡试同考官翌年典试湖北,因奔祖母丧未赴任。
时值清廷废科举,郡绅推芝祥建昌府学堂讲席,在家乡兴办实业,创立厚生种植公司。
光绪三十四年被召回京,擢御史,补辽沈道,又转任四川道监察御史
慈禧太后光绪帝相继去世后,芝祥上疏弹劾内监李莲英,认为其罪当诛,一时声振朝野。
新昌(今宜丰县)胡思敬并有“西江二御史”之誉。
参与清廷“预备立宪”事宜。
宣统三年(1911) 四川爆发保路风潮,芝祥上疏请撤总督赵尔丰,但未被采纳,后调任贵州铜仁知府
赴任途中,辛亥革命爆发。
次年,抑郁病逝于南昌
芝祥为文“骈散兼工”,奏议“博辞穷辩”,著名的有《请诛内监李莲英折》、《弹两广总督袁树勋折》等,所撰传记、序、铭尤受桐城派影响,为晚清同光体巨擘陈衍所推崇。
亦擅草行书。
著有《占斋诗文集》。
泗州杨尚书遗词
往居海上,座间闻杨公杏城朱古微侍郎论词,颇疑其素不倚声,而忽重此,或以侍郎故,遂未觉其辞之微微耶。
迨公薨后,存诗如干首,词终未一见,今始就丛稿中检出三阕,清丽似樊榭
片羽足珍,亟刊布之。
赣一谨识于睇向斋
主要活动
  • 1894年,进士
安维峻清末民国初 ? — 1926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926 【介绍】: 甘肃秦安人字晓峰
光绪六年进士,官编修
御史未一年,上六十余疏。
因言慈禧太后号为归政而遇事牵掣,革职充军,直声震朝野。
三十四年,起授内阁侍读,充京师大学总教习
辛亥革命后,隐居不出。
有《四书讲义》及诗文集。
安维峻字晓峰秦安人
光绪庚辰进士历官福建道监察御史
有《望云山房诗集》。
主要活动
  • 1880年,进士
陈汝康晚清 1865 — 1899
维基
陈汝康(1865年—1899年)浙江省杭州府海宁州古城(现浙江省海宁市盐官镇)人,清朝官员。
系出海宁陈氏支系十庙前陈氏。
光绪十四年(1888年)24岁时考取举人1894年被清廷聘为候补主事
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中国在甲午战争中战败,李鸿章签订《马关条约》,陈汝康积极参加了在京举人的“公车上书”运动。
光绪帝派亲信文廷式出面发起“强学会”(又称强学书局),准备组成维新变法的亲帝政党。
骨干成员有康有为梁启超江标陈汝康等中外人士。
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参加光绪戊戌科殿试,登进士二甲97名。
同年五月,改翰林院庶吉士
同年6月,“戊戌变法”失败,慈禧太后软禁光绪帝,下令追捕新党。
陈汝康在潜回海宁的途中病故。
主要活动
  • 1898年,进士,貢士,第二甲,賜進士出身
刘廷琛清末 1867 — 1932
维基
刘廷琛(1867年—1932年6月)字幼云号潜楼江西德化(今属九江)人。
清末民初政治人物,张勋复辟的主要推手之一。
光绪十九年(1893年)中举。
光绪二十年(1894年)进士
同年五月,改翰林院庶吉士
光绪二十一年四月散馆,授翰林院编修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简放山西学政
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八国联军攻入北京刘廷琛慈禧太后光绪帝逃到西安,不久乞假归省,在庐山山麓筑“介石山房”,于山房内闭门读书。
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任国史馆协修功臣馆纂修
光绪三十年(1904年),充会试同考官
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任陕西提学使
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授学部右参议
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改授京师大学堂总监督、学部副大臣。
宣统元年(1909年)经筵刘廷琛随班进讲。
中华民国成立后,刘廷琛寓居青岛
1917年前后,他往来于徐州南京,曾与张勋密谋复辟。
张勋复辟短暂成功后,被任命为议政大臣
复辟失败,刘廷琛隐居青岛
满洲国成立后,郑孝胥曾派人迎刘廷琛前往,被刘廷琛拒绝。
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6月刘廷琛青岛病逝。
主要活动
  • 1894年,进士,甲午恩科貢士,第二甲,賜進士出身
舒鸿贻清末至民国 1867 — 1947
维基
舒鸿贻(1867年—1947年),其名一作鸿仪字冰茹一字彬儒
祖籍安徽怀宁,生于安徽安庆
清朝中华民国政治人物。
舒鸿贻生于一个贫寒家庭,父亲是位塾师,舒鸿贻在兄弟三人中为长兄。
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舒鸿贻乙未进士
后任兵部武选司主事
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八国联军攻占北京舒鸿贻西安光绪帝慈禧太后之行在求官。
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军机章京记名引见。
不久改任刑部郎中
后来,舒鸿贻历任清朝巡警部员外郎、民政部郎中、东三省银元总局总办
光绪三十二年四月(1906年)间,巡警部员外郎舒鸿仪巡警部委员章兰荪日本考察警政,在东京员警学校考察期间,将课堂笔记积累成为《东瀛员警笔记》。
日本归国后,光绪三十三年十月(1907年)记名以御史用。
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东三省银元总局总办舒鸿贻奉东三省总督徐世昌之命创办奉天电灯厂。
宣统二年四月(1910年)舒鸿贻被任命为首任直隶巡警道。
宣统三年二月(1911年)直隶巡警舒鸿贻因受到顺直咨议局弹劾而离任,由田文烈署任直隶巡警道。
不久转任直隶通永道
中华民国成立后,舒鸿贻曾任奉天都督秘书长北京政府内务部民治司司长、奉天道道尹
民国四年(1915年)舒鸿贻回到安庆
民国7年至9年(1918年1920年),舒鸿贻安徽省烟酒印花税局局长
民国九年(1920年)9月舒鸿贻倡办安庆电灯厂。
民国十三年(1924年)舒鸿贻集资新建安庆电灯厂厂房,并个人投资创建农工银行、宜园等。
舒鸿贻还在宜园的西北面建了一座楼房,以创办菱湖小学,并在该小学建义丰织布厂、庭园(供种花种菜用)。
农工银行、义丰织布厂倒闭之后,舒鸿贻宜园交给女婿胡子穆接管。
民国十四年(1925年)3月10月,任安庆道道尹
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初,任安徽省禁烟督办,任职数个月后便去职。
抗日战争开始后,舒鸿贻携家赴四川
当时许世英重庆任行政院赈济委员会委员长,乃任命舒鸿贻为赈济委员会委员。
舒鸿贻的老朋友王揖唐任华北政务委员会委员长,邀请舒鸿贻任职,遭舒鸿贻拒绝。
抗日战争结束后,舒鸿贻回到安庆蓬莱街的旧居继续居住。
民国三十六年(1947年)舒鸿贻逝世。
主要活动
  • 1895年,进士,貢士,第二甲,賜進士出身
隆裕太后清末民国初 1868 — 1913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868—1913 【介绍】: 清德宗后,叶赫那拉氏。
祥女,慈禧太后侄女。
光绪十四年慈禧太后德宗聘定。
十五年,立为皇后
无子。
德宗不睦。
宣统帝即位,尊为皇太后,上徽号称隆裕。
三年十二月,以太后身份命宣统逊位。
民国二年卒。
清室旧臣谥为孝定景皇后
张允言清末民国初 1869 — 1926
维基
张允言(1869年—1926年)字伯讷(一作伯纳),幼名荣,直隶省遵化直隶州丰润县人,曾担任大清银行总监督
进士出身
光绪十五年(1889年),参加光绪己丑科殿试,登进士二甲123名。
同年五月,著主事分部学习
光绪26年,八国联军佔领北京慈禧太后逃到山西张允言这个户部小官追随慈禧西安避难。
一年后,李鸿章与八国签订辛丑条约后,圣驾回銮。
回京后的两年,张允言获升为户部郎中,类似现在的财政部长,官秩正五品
光绪29年,慈禧下旨,命令外务部左侍郎载振户部右侍郎那桐,选带户部两名司员,组成代表团,赴日本大阪参观第五届劝业博览会,考察日本的银行、金镑及印花税等情况。
日本参观访问期间,那桐与张允言、瑞丰参观了日本与三井等多家银行,并访问大藏省,张允言更与瑞丰同日本银行家进行座谈,收集有关书刊及文件,了解近代银行的规章制度与经营管理模式。
回国后,张允言著手创建户部造币总厂,同时兼任财政处兼职提调,官职有提举调度的意思,是经济管理机构的高级官员。
两年后,清廷为了整理币制,成立大清户部银行,以负责铸造货币及代理国库等特殊业务,军机大臣鹿传霖举荐张允言出任总办,成为第一任国家行长,拟定了试办户部银行章程32款。
到了光绪32年,清廷因推行新政户部改称度支部户部银行因而改名为大清银行。
为了培养金融人才,后来更成立大清银行学堂。
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爆发,是年12月25日孙中山美国香港回国抵达上海29日被选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次年1月1日孙中山南京宣誓就职。
此时除上海分行尚在支撑门面,大清银行在各地的分支机构均已歇业。
天后南京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后,由吴鼎昌叶揆初宋汉章等发起成立大清银行商股联合会,请求将大清银行改组。
孙中山下令将大清银行改组以行使中央银行职能。
1912年2月5日,在上海汉口路3号原大清银行旧址,中国银行开始营业。
张允言在辛亥革命后閒居天津,到1926年病逝。
主要活动
  • 1889年,进士,第二甲,賜進士出身
吴保初清末民国初 1869 — 1913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869—1913 【介绍】: 安徽庐江人字彦复号君遂
吴长庆子。
荫生。
刑部主事,与刚毅争一案,愤而自脱公服出署。
弃官后居上海,曾电请西太后归政光绪帝
后以唐才常事牵连,避往日本年余而归。
工诗文,与陈衍等相酬和。
有《未焚草》、《北山楼诗文集》。
吴保初字彦复一字君遂庐江人
荫生,官刑部主事
有《北山楼集》。
二十世纪诗词文献汇编
吴保初(1869—1913)字彦复号君达晚号瘿公安徽庐江人
淮军将领吴长庆之子,与谭嗣同陈三立丁惠康并称“清末四公子”。
光绪二十一年(1895)刑部山东主事,旋派充贵州司主事,秋审处帮办
甲午中日战争后,保初上《陈时事疏》,刑部尚书刚毅抑不上达,乃愤然引疾南归。
宣统三年(1911)上海卧病,民国三年(1913)卒。
遗著有《未焚草》、《北山楼集》、《北山楼续集》,安徽古籍整理委员会编辑为《北山楼集》,黄山书社印行。
载湉晚清 1871 — 1908
君主 庙号 谥号 年号 统治时间
载湉 德宗 景皇帝、同天崇运大中至正经文纬武仁孝睿智端俭宽勤景皇帝 1874年—1908年
光绪 1875年—1908年 三十四年十月溥仪即位沿用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871—1908 【介绍】: 即爱新觉罗·
清朝皇帝。
亲王奕譞子,母为慈禧太后妹。
同治十三年十二月穆宗死,由慈禧太后决策,继文宗为子,嗣帝位。
次年改元光绪,由太后“垂帘听政”。
光绪十三年号为亲政,仍由太后操纵一切。
在位时国势日非,边疆危机日益严重。
二十年,甲午战争爆发,败于日本,深受刺激,决心自强。
二十四年,用康有为实行新政,下诏“定国是”,史称“戊戌变法”。
同年,被慈禧太后幽禁,变法失败。
庚子之役,随太后逃往西安
回京后,健康情形逐渐恶化。
三十四年,在慈禧太后病死前一日去世。
谥景皇帝
德宗景皇帝,醇贤亲王长子,入嗣文宗显皇帝
建元光绪,在位三十四年。
葬崇陵。
杨振鸿清末 1874 — 1909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874—1909 【介绍】: 清末云南昆明人字秋帆号思复
日本振武学校留学生。
光绪三十一年参加同盟会。
次年回国。
在滇任体操学堂监督,旋改任腾越巡防营管带
联络志士,准备起义。
三十三年拟于当地发难,事泄出走东京
吕志伊等在日组织云南独立会,开大会于东京锦辉馆,到会者数千人,被推为干事。
后至缅甸仰光,与居正等创办《光华日报》,撰文宣传三民主义。
不久回云南发动永昌起义。
失败后病死。
人物简介
杨振鸿1874-1909云南省昆明市人字秋帆号思复
近代资产阶级革命者。
1903年留学日本,入振武学校学习军事。
1905年,加入“同盟会”。
次年回国,任云南腾越巡防营管带
1907年夏,因策划武装起义未成,身份暴露,即经缅甸逃往日本,成立云南独立协会。
1908年河口起义时,他回国响应,甫抵香港,即知起义失败。
随即转往缅甸的仰光创办《光华日报》,宣传革命。
同年光绪帝慈禧太后相继死亡,他闻信后即回云南,发动起义,因泄密而失败。
后忧愤而死。
周祖培清 1794 — 1867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794—1867 【介绍】: 河南商城人字芝台一字叔滋
嘉庆二十四年进士
官至刑部兵部尚书体仁阁大学士
咸丰间会办五城团防,又上团防章程六条。
文宗卒,总理丧仪兼办定陵工程。
后与贾桢沈兆霖等合疏请慈禧太后听政。
卒谥文勤
主要活动
  • 1819年,进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