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人物库
毕懋良明至南明 1563 — 1645
维基
毕懋良(1563年—1645年)字师皋直隶歙县人,明朝、南明政治人物。
万历十九年(1591年)举应天乡试,万历二十三年(1595年)进士,曾任江西万载知县,升南京吏部主事,督学浙江
福建按察司副使福建布政使
他在任内赈恤饥民、减免加派、抚降海盗,有善政名声。
天启四年(1624年),由顺天府,升户部右侍郎总督仓场
不久,因不依附魏忠贤,被御史张讷议论,罢官閒居。
其时毕懋康也从郧阳抚治削职,士人引以为荣。
崇祯初年,朝廷起用毕懋良兵部左侍郎,至京师戒严时得罪尚书张凤翔,以原官致仕。
他和毕懋康都有清誉,称为「二毕」;得知南京失守,掷杯在地而卒,年八十三。
南居益明末清初 1566 — 1644
维基
南居益(1565年—1644年)字思受号二太,陕西西安府华州渭南县人进士出身
万历二年进士南宪仲之子,万历二十九年(1601年)辛丑进士,授刑部主事,迁广平府知府,擢山西提学副使雁门参政,历任按察使左右布政使等职。
天启二年(1622年)太仆寺卿,天启三年(1623年)擢为右副都御史
荷兰人佔据澎湖福建巡抚商周祚私下答应荷兰舰队司令雷约兹(Cornelis Rijersz Schoonhoffman),只要撤出澎湖,就允许他们在台湾贸易,但双方一直无法取得共识。
最后商周祚命令南路副总兵张嘉策强行要求荷兰人撤返,“但师行粮从,无饷则无兵。
御史凤翔痛批:“非惟船不回、城不拆,且来者日多。
”最后张嘉策被朝廷革职查办,改由抗倭名将俞大猷之子俞咨皋接任。
天启三年(1623年)二月,朝廷以南居益取代商周祚出任福建巡抚南居益“未出都门,辄痛心切齿,毅然以必诛红夷为己任”,集结一万名士兵与两百艘船,包括运兵船、炮船与火船。
天启四年(1624年)二月南居益亲自乘船到金门,下令渡海出击收复澎湖
福建总兵俞咨皋、守备王梦熊,率领兵船至澎湖,登陆白沙岛,与军接战。
兰军队依仗坚固的工事与战舰顽抗,澎湖久攻不下。
是年九月总兵俞咨皋统率三军与军苦战七个月。
天启五年(1625年)工部右侍郎总督河道,因被魏忠贤黄承昊等人劾奏而被罢官。
崇祯元年(1628年)被重新起用,任户部右侍郎,曾提议增加军饷。
工部尚书张凤翔因军械未能齐备而下狱,南居益代理工部尚书
不久,兵部尚书梁廷栋弹劾郎中王守履失职,南居益上疏说情,被崇祯帝以徇私削籍遣还。
不久,又因叙守城功复职。
崇祯十六年(1643年)李自成攻破渭南,招降南居益,不从。
十七年(1644年)正月,与族弟南居业绝食而死。
沈维堡
维基
沈维堡(16世纪—17世纪),字纯台号心南浙江杭州府仁和县籍,南直隶镇江府金坛县人
万历四十年(1612年)沈维堡中式壬子浙江乡试第八十六名举人万历四十四年(1616年)进士,之后复姓史,授江西永新知县,在当地拓建文庙、设立义仓,声誉良好,教授的士子都有成就;之后他升任顺天府通判,转官工部都水司主事崇祯二年(1629年)因修筑都城的悬帘过薄而和张凤翔唐昌世下狱,著有《尚书晚订》。
张幼安
维基
张幼安1590年代—1640年代),字宁倩山东东昌府聊城县人
张幼安本名张宿,因仰慕东汉高士管宁更名张幼安,在万历四十六年(1618年)举人;当时父亲、万历二十九年进士张凤翔忤逆魏珰下狱,他上书为父亲以身赎罪,次年二人一同被谪戍陕西
崇祯七年(1637年)张幼安进士,获授威县知县,宽免旧有科派和俵解徵收,舒缓民困,又上陈救穷民三法与去除三大弊:「除驿马帮贴,除词讼科罚,除库藏借动」。
主政者感动,于畿辅实行
三年后他的声望大著,代理曲周邯郸县事时釐剔夙奸,获当地人立碑颂德;十一年(1638年)威县戒严,他前往清河打算借兵解困,遂以此遭诬陷,证实清白后因病去世,年四十九岁,有《实救穷民三事》、《笔畴辰告》、《瓠庵小言》等著作,入祀威县名宦祠。
王都
维基
王都字子京号石平南直隶镇江府金坛县人
万历三十四年(1606年)丙午科应天乡试举人天启二年(1622年)壬戌进士
刑部观政,授福建建宁县知县七年本省同考崇祯元年(1628年)考选,擢工科给事中,所论列皆封疆大计,力陈袁崇焕不可督师,而荐丘禾嘉有将略,后卒如其言。
崇祯二年(1629年)正月陕西道御史高赉明巡视节慎库,闰四月工部尚书张凤翔条上厂库诸弊,有发银一千两,人止得三四百两等语,崇祯帝大怒,召集百官,又召王都高赉明文华殿召对,被当场逮入锦衣卫诏狱,并亲批:王都高赉明刘麟长都着革了职,法司严刑追赃,拟罪具奏。
大学士韩爌等揭救,后释归。
墓在南庄。
李长春明至南明
维基
李长春(?
—17世纪),字叔茂号东起江西吉安府安福县人,明朝、南明政治人物。
李长春万历四十年(1612年)壬子江西乡试三十三名举人天启二年(1622年)壬戌科会试二百六十六名,三甲三十二名进士,本年获授广州府推官四年本省同考崇祯元年考选,升浙江道御史,上疏罢去缉较、录用遗贤、减免漕舟、禁止私谒。
崇祯二年(1629年)崇祯帝文华殿单独召见周延儒,他和毛羽健田时震为此事共同上疏:「汉朝大臣曾说过,公事应当著大臣公开地说;私事则不能接受。
这次皇上不在朝堂、不在上朝时召见;而在私下、在退朝后召见延儒,夜深时还开启内阁大门。
贤者必定形迹自远,不冒昧获得功名。
如果不是,为何任用这样的人。
」上疏后,崇祯帝严厉责备他们。
之后李长春又弹劾周延儒图谋私利、收受贿赂,崇祯帝生气得将他递捕入狱行刑,六科力救也没有作用。
大学士成基命长跪会极门,自辰时到酉时都不起来,才让他免死,派往驻守边疆。
不久因为天旱,和钱龙锡易应昌张凤翔杜齐芳一起释放,有「五君子」之称。
弘光帝继位,起用他为湖广道御史,转太仆卿
南京失守,他参与义师;得隆武帝擢任右佥都御史太仆卿
福京沦陷,李长春隐居不出仕,到八十三岁时去世。
王绩灿
维基
王绩灿字伟奏江西承宣布政使吉安府安福县人
万历乙卯解元,天启乙丑进士
明神宗万历四十三年(1615年),中式乙卯江西乡试第一名举人(解元)。
天启五年(1625年)乙丑进士
兴化县知县
崇祯四年(1631年)以治行擢监察御史
给事中邓英痛陈奸吏私派之弊。
以荐张凤翔李邦华刘宗周等获罪罢官。
张凤翼明末清初 ? — 1643
维基
张凤翼(?
—1643年),字异羽山东东昌府堂邑县人
张道情,字和夫,孝弟力田,好行其德,岁祲捐赈贷,立义塾,施棺构,闻义冢,凡力所任,无不周举
邻人受诬坐大辟,卖宅营救。
情初受其券,事解复还之,不责直。
里有斗讼,片言立散,人呼为张父云云。
以子凤翔封文林郎广平府推官,累赠资政大夫工部尚书
万历辛丑进士兵部尚书张凤翔(字稚羽)弟。
天启元年(1621年)辛酉山东乡试人,天启五年(1625年)乙丑进士,授兵部主事,历武库司郎中,出为河南参议,转湖广下湖南道副使
崇祯六年刑科都给事中陈赞化弹劾宜兴周延儒,引凤翼为证,周衔之刺骨,左迁霸州右参议,寻免职。
再起宁夏兵备道崇祯十六年延绥巡抚,甫入境,李自成已陷延安府凤翼兼程赴援,至柳树涧遇寇,死之。
祖重烨
维基
祖重烨浙江嘉兴府海盐县灶籍。
万历四十六年(1618年)戊午浙江乡试举人四十七年(1619年)联捷己未进士,初授行人司行人天启七年(1627年)十二月吏部考选,授工科给事中崇祯二年(1629年)以疏言温体仁,为上切责。
巡视节慎库,工部尚书张凤翔条奏疏内有工科裁扣等弊,上特发其弊,被逮下狱,遣戍。
许观吉明 1584 — 1629
维基
许观吉(1584年—1629年)字叔颙号阳里直隶苏州府昆山县人
万历己酉应天府乡试第九名举人万历四十四年(1616年)丙辰科会试六十一名,廷试三甲一百十二名。
礼部观政
浙江归安县知县
崇祯二年十二月初二日崇祯皇帝北京城守潦草,将工部尚书张凤翔下狱;时任营缮司郎中许观吉虞衡司郎中管玉音都水司郎中周长应屯田司郎中朱长世,俱廷杖八十。
观吉长应以年老,长世以羸弱,俱毙杖下。
玉音杖毕下狱,与凤翔俱拟赎徒。
唐昌世
维基
唐昌世字兴公号存少南直隶松江府华亭县匠籍。
昌世幼事祖母孝,比长,能文章。
入为青浦县学生天启元年(1621年)辛酉科应天乡试举人天启五年(1625年)乙丑礼部会试会魁,二甲三十六名进士,官工部营缮司主事,时阉党用事,乡人中有夤缘得卿寺者,昌世胥吏将谋大木厂缺,怀金夜见曰:愿得公门生一帖与崔尚书,事即谐矣。
昌世峻拒之。
崔呈秀方以都御史工部事,既而呈秀司礼监总户工事建署,昌世题榜无称颂意,益不为要人所喜,因目为小东林。
崇祯元年呈秀败,监明德陵工,木商馈以金,昌世怒,欲执付法司,哀恳去,而台省先已入商贿,故事木分三等估直,台省命概以上等算,昌世争之,笑曰:此商人不识时务耳。
昌世勃然曰:公无轻谅天下士,某非藉此骉官为仆、货真马计者也。
必依此,宁向御前奏辨。
台省中馁,诸商亦耳语却馈事,遂心折款语,移覆减十馀万金,强项声益著。
崇祯二年清兵围京城十一月京师戒严,昌世广宁门监督,助守御。
先是昌世中官共事,辞色不少假,至争陵木,与台省相失,益目摄,几不敢钧礼。
城守,司礼大珰王希忠统军至,昌世与争体统不合,适盔甲厂运到一炮,借端题参,以都城悬帘狭薄,下工部尚书张凤翔主事史维堡唐昌世刑部狱。
司官同郡朱长世等受杖死,遂并夺昌世职。
昌世亦以亲老得遂色养,遂归。
十五年工部尚书范景文疏荐,不报。
福王时,张凤翔巡抚,复荐之,时年已六十,连丧二亲,哀毁骨立,所跪席双趺隐然。
比服阕,南都破,遂屏居不复出,卒年八十九。
管玉音
维基
管玉音字振之南直隶苏州府长洲县人
文震孟姚希孟俱《春秋》名家。
万历三十七年(1609年)己酉科应天乡试举人天启五年(1625年)乙丑进士,历工部营缮司郎中,督造明德陵,殚心节费。
崇祯二年己巳冬京师戒严,议造城上箭帘,大珰欲为破冒,本部尚书张凤翔特荐玉音任之,不日完工,省费钜万,珰衔之,蜚语中伤,廷杖归,养病数年卒。
诸生管定,字子静工部郎中玉音犹子也。
少年负才,顺治丁亥上海诸生钦浩通款舟山,疏吴中忠义士二十三,以崇祯癸未进士刘曙(字公旦)为首,实不识钦,其书为清军游骑所获,巡抚土国宝密令知府崇宗掩捕书中诸人,管定亦以名在录中被执,与同日死。
郑敷教为作传。
墓在伏龙山
孙传庭明末 1593 — 1643
维基
孙传庭(1593年—1643年11月13日)字百雅号白谷山西代州振武卫(今代县)人,祖籍河南光山,明末政治人物,军事将领
万历己未进士,与流寇交战多年,曾生擒高迎祥
崇祯末兵部尚书督师,防守潼关,在朝廷催促下强行出战李自成,大败身死。
传庭死而明亡」。
清朝追谥忠靖
孙传庭自幼聪颖,成年后高大魁梧,武艺精湛,弓马绝伦。
万历四十七年(1619年)进士,初授永城县知县
天启初年入京任职,为吏部验封司主事,升稽勋司郎中,两年后因不满魏忠贤专政,弃官回乡。
崇祯八年(1635年)秋孙传庭返职,任验封郎中,后改顺天府府丞
崇祯九年(1636年)三月,请缨任陕西巡抚,负责剿灭闯军。
传庭榆林建军,号为秦军(秦兵)。
此时洪承畴正与李自成战于陕北,卢象升调任宣大总督后,闯军首领闯王高迎祥湖广复出,来到陕西,欲自汉中进攻西安
传庭秦军镇守,高迎祥无法攻克,遂意图自子午谷入,直逼西安
传庭料之,在子午谷黑水峪以逸待劳,激战四天后高迎祥溃败,后被俘,送往北京处死,而其外甥李自成继任闯王
崇祯十一年(1638年)李自成潼关南原被洪承畴孙传庭设伏击溃,带著残部十七人往陕西商洛山逃亡。
明军情势大好,然而清军在此时攻入长城,崇祯帝急调洪承畴孙传庭回京防禦李自成大难不死。
孙传庭与农民军鏖战多年,屡建战功,卢象升战死后,孙传庭代任其职,但因与杨嗣昌等人不和,颇受抑制。
崇祯十二年(1639年)杨嗣昌弹劾孙传庭假装生病请求卸任,崇祯帝怒,把孙传庭囚狱。
崇祯十三年(1640年)李自成移军河南,时河南大饥,史载:饥民“惟恐自成不至”,“从自成者数万”。
崇祯十五年(1642年)李自成第三次围攻开封崇祯帝想起孙传庭,把他从狱中释放,起用为兵部右侍郎,奉命兵援汴梁
不久孙传庭代替汪乔年陕西总督,斩杀跋扈的贺人龙,接著传庭又转战河南之地,连战连胜,李自成遂向冢头寨(在今南阳境)转移,途中大量抛弃财物,明军竞相争夺而乱阵,贼返兵而击之,此役“天大雨,粮不至,士卒采青柿以食,冻且馁,故大败”,造成了「柿园之败」。
明军是役损失将校70馀人及步骑数千。
传庭败归陕西,计守潼关
崇祯十六年(1643年)五月,朝廷命孙传庭兼督河南四川军务,随后升为兵部尚书改称督师,加督山西湖广贵州江南、北军兵部侍郎张凤翔进言「孙传庭所有皆天下精兵良将,皇上只有此一付家当,不可轻动」。
崇祯帝不从。
孙传庭不欲仓促出战,可是在朝廷的催逼下,传庭顿足叹曰:「奈何乎!
吾固知往而不返也。
然大丈夫岂能再对狱吏乎!
」,不得已在八月亲率白广恩高杰等部10万人出师潼关,同时檄左良玉西上,总兵陈永福、秦翼明别将河南四川兵互为犄角。
九月孙传庭大军至汝州河南郏县)进逼襄城,然天降大雨七日夜不止,久雨道路泥泞,粮车不能前行,孙传庭不得已还军迎粮,留陈永福为后拒。
前军既移,后军乱,遂兵败,李自成一日内追杀四百里,直指孟津,明军四万馀人战死,损失大量兵器辎重。
十月初,李自成攻克潼关总兵白广恩、陈永福投降李自成
李自成以十万军围攻孙传庭孙传庭渭南撤退,十月初三孙传庭战死,时年51岁。
崇祯却认为他诈死潜逃,没有给予追赠或荫官。
同年十月李自成攻破西安
孙夫人张氏率孙家二女三妾投井自杀,年仅八岁的幺子孙世宁被一老翁收养。
明史》称:“传庭死而明亡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