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人物库
张逊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南阳人,寓居吴中字仲敏号溪云
善属文,精书画。
尤善画竹,作钩勒法,妙绝当世。
字仲敏号溪云,其先南阳人,寓居吴。
博学善属文,精书画。
初从黄冠,与息斋李衎同画墨竹,一旦自以为不及,即弃墨竹而用勾勒法,妙绝当世。
郭羲仲赠诗云:「好竹每怀张仲敏,泠泠风骨水为神。
钱宗伯牧斋《列朝诗集小传》云:吴郡又有一张逊字以行
非也。
按邑志《盛彧传》云:日与杨维桢郑东张逊秦约陆仁张恕、仲天爵诸名士倡和。
牧斋《小传》误作张恕仲,割裂可笑。
张恕字以行洪武初以才德徵入见,试春山新水诗,称旨,除北平卢龙知县
其《挽盛彧诗》序云:盛公子与余世姻,而契义最相得。
洪武甲寅,迁家娄,而余亦宦游燕冀,遂成契阔。
则知其为张恕之误无疑也。
彼时安得有两张逊耶?
姑辨出之以俟知者。
杨子善
天台人
子善名善,以字行,天台人
洪武初明经应天府治中,迁沅州同知,改平乐府知事
坐事谪云南,卒于谪所。
田按:子善殁于滇,张子宜为作圹志,备详宦迹始末,称子善沅州同知广西平乐府知事
戚学标三台诗录》谓任乐平知府,误矣。
子善洪武丁卯谪滇,居六年,壬申卒,实洪武二十五年也。
钱牧斋《列朝诗录》入乙集,论世亦未详。
诗见《沧海遗珠》。
僧明显明初
人物简介
明显,明初江苏常州天宁寺僧。
字雪心号破窗和尚俗姓陈,隽李(今浙江省嘉兴市)人。
一作俗名吴峰海宁董山(今浙江省海宁县)人。
幼年出家于歙县(今安徽省黄山市)定光院,中年后,离寺养母,不详所终。
钱谦益明显“所为诗,往往不忘玄境”。
王寅极推崇明显之诗,说是“古来诗僧,亦未有此”。
计默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江苏吴江人字希深
计东子。
曾作《后论文》,评价侯方域钱谦益王士禛等人文。
有《菉村诗钞》。
清诗别裁集
字希深江南吴江人
○此甫草先生子也。
遨游四方,名满日下。
晚岁,余曾评定其诗,今令子维严物故,无从征索矣。
汪尧峰集中录此,附存二章,可以想见其馀。
王象春明 1578 — 1632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578—1632 【介绍】: 山东新城人字季才
王象乾从弟。
万历三十八年进士
官至南京吏部考功郎中
喜抗论士大夫邪正,党论异同,虽官仅郎中,而时人皆视为能人党魁
诗文傲睨辈流,无所推逊。
御选明诗姓名爵里
字季木济南新城人
万历庚戌进士,除上林苑典簿迁南大理评事历官吏部考功郎中有问山亭
维基
王象春(1583年—1643年)原名王象巽字季木号文水虞求别号㟙湖居士
山东济南府新城县(今桓台县)人。
癸卯山东乡试第二十名举人万历三十八年(1610年)庚戌科会试第二名,廷试三甲二百四十名进士,和钱谦益同年
吏部观政四十年壬子顺天同考,因科场贿买案被弹劾,四十五年降除上林院监典簿四十六年南京大理寺评事,官至南京吏部考功郎
天启五年(1625年)正月以东林门户被削夺。
主要活动
  • 1610年,进士,第三甲,賜同進士出身
王洪明 1379 — 1420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379—1420 【介绍】: 浙江钱塘人字希范号毅斋
少年时才思颖发,洪武二十九年进士,年仅十八。
永乐初翰林检讨,与修《大典》。
帝颁佛曲于塞外,逡巡不应诏为文,受排挤,不复进用。
与当时王称王恭王褒词林四王,均有才名。
御选明诗姓名爵里
字希范仁和人
洪武丁丑进士,授行人。
永乐初,擢吏科给事中,入翰林
侍讲,左迁礼部主事,有《毅斋》。
字希范仁和人
洪武丁丑进士,授行人。
永乐初,擢吏科给事中,改翰林检讨,历修撰、侍讲,左迁礼部主事
有《毅斋》八卷。
(《四库总目》:预修国史,会大臣欲载其家瑞异入《日历》中,持不可,至闻于成祖前,坐谪礼部主事
曾棨挽洪涛。
所谓「玉堂分职见孤忠」,即指是事。
毅斋》,文皆朴雅,骈体亦工,诗尤具有唐格。
田按:修《永乐大典》时,诸儒群集,有凡例未当者,王孟扬曰:「譬之欲构层楼华屋。
乃计工于箍桶都料,得不有误耶?
孟扬矜己淩人如此,顾折节于希范,不敢与雁行。
希范汝玉孟扬达善同以诗鸣,号为「翰林四王」。
其左迁礼部主事也,或谓与胡文穆议五星不合,遂为所挤,与《四库提要》所纪,稍有不合。)
维基
王洪字希范号毅斋南直隶钱塘人
明朝进士、政治人物。
洪武三十年(1397年)丁丑科春榜二甲第二名进士,授吏科给事中,后授翰林院检讨
永乐年间,参与编写《永乐大典》。
有《毅斋》。
清朝钱谦益收录其诗十八首于《列朝诗集》乙集第二。
主要活动
  • 1397年,进士,春榜,第二甲,賜進士出身
张昱元末明初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元明间庐陵人字光弼号一笑居士又号可闲老人
历官江浙行省左、右司员外郎行枢密院判官
晚居西湖寿安坊,屋破无力修理。
明太祖征至,厚赐遣还。
卒年八十三。
有《庐陵集》。
字光弼庐陵人
少事虞文靖公集,得诗法焉。
又为张潞公翥所知。
左丞杨完者镇江浙,用才略参谋军府事,迁左右司员外郎行枢密院判官
左丞死,弃官不出。
张士诚礼致之,不屈。
策其必败,题蕉叶以寓志。
周伯温杨廉夫辈交游最相得。
张氏亡,明太祖徵至京师,闵其老,曰:「可閒矣!
」厚赐遣还。
自号可閒老人
徜徉西湖山水间,年八十三卒。
其生平所作,散亡已多,杨文贞公士奇搜得其遗稿,为之序曰:虞文靖才高识广,其诗浩博而不肆,变化而不穷,而一宿于正。
先生之诗,气宇闳壮,节制老成,而从容雅则,称其所传。
元季用兵,藩府僚属,多侵官怙势。
光弼以诗酒自娱,超然物表,退居西湖寿安坊,贫无以葺庐,凌彦翀为疏募焉。
酒间为瞿宗吉诵《歌风台》诗,以界尺击案,渊渊作金石声
笑曰:「我死,埋骨湖上,题曰『诗人张员外墓』足矣。
钱牧斋列朝诗集》,次光弼廉夫之后,皆以元官终其身者也。
字光弼庐陵人
元末官员外
御选元诗姓名爵里
字光弼庐陵人
仕为江浙行省左右司员外郎枢密判官自号可閒老人庐陵
王相说明至南明 1579 — 1654
维基
王相说(1579年—1654年)字懋弼号鞠劬直隶扬州府泰州人,明朝、南明政治人物。
王相说王三重的儿子,给谏王纪的玄孙,天启元年(1621年)举人二年(1622年)联捷进士,授江西袁州府推官,判案公正无积压,四年本省同考崇祯元年考选,授四川道御史,不到半年疏上四十五次,说:「人民贫穷因为有司四弊、地方四弊、衙门弊、功令弊,希望朝廷选择贤吏。
」又请求恢复召对,朝廷立即执行。
适逢温体仁钱谦益争夺首辅,温体仁指控钱谦益有党羽,他抗言:「人臣不可以说朋党,人心当先停息纷争。
凡谈及朋党者必有争夺的心。
温体仁打算用党字塞言官的口舌,则自他谈及朋党,群臣才由无党而有朋党。」。
不久王相说出按山西巡抚耿如杞入援溃败,边兵叛乱杀害守将,他单骑抚定,同时斩杀案首事者数十人示众。
溃兵再次反叛掠入边境,他连同仙克谨同日起兵,黄昏时探报仙克谨遇刺,于是他领导其部队。
到达襄陵,他向陕西巡抚征召封锁黄河杜绝流寇,数月后才歼灭,剩下二十七名流寇渡河,陕西巡抚无法遏止,是为李自成起事的开端;他则转任湖广下江防参议五年致仕归乡。
崇祯七年参议九年副使,致仕。
崇祯十五年(1642年),朝廷起用他为江西督粮道副使,盗寇作乱,耽误转运粮饷;到弘光元年(1645年)左良玉东下,王相说委曲劝告使其收兵,才令漕运通行,很快请求退休归家,家居十多年后才去世,虚岁七十六。
主要活动
  • 1622年,进士,第三甲,賜同進士出身
顾璘明 1476 — 1545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476—1545 【介绍】: 苏州府吴县人,寓居上元
字华玉号东桥居士
弘治九年进士
广平知县
正德间开封知府,忤太监廖堂,逮下锦衣狱,谪知全州
后累迁至南京刑部尚书,罢归。
少负才名,与同里陈沂王韦号金陵三俊,后又添朱应登并称四大家。
诗以风调胜。
晚岁家居,治息园,筑幸舍,延接胜流,江左名士推为领袖
有《息园》、《浮湘》、《山中集》、《凭几集》及《息园存稿诗》、《息园存稿文》、《国宝新编》、《近言》等。
顾璘(1476~1545) 明代官员、诗人、藏书家。
字华玉号东桥
江苏苏州府吴县人,寓居上元南京)。
弘治九年(1496)进士,曾任吏部郎中开封知府都御史巡抚湖广,官至南京刑部尚书,遭谤罢官归。
陈沂王韦朱应登并称“金陵四大家”,“弘治十才子”之一。
诗以风调胜,江左名士推为领袖
有七律《秋日总镇二公饮黄鹤楼》三首及《黄鹤楼野望》。
黄鹤楼诗碑廊录存其《题黄鹤楼》。
其评崔颢黄鹤楼》诗曰“一气浑成,太白所以见屈”,为学者熟知。
字华玉,先世吴人,徙上元
弘治丙辰进士,授广平知县
入为南吏部主事,进郎中,出知开封府,降全州知州
台州知府,断江左参政山西江西按察使,浙江布政使,擢都察院右副都御史巡抚山西
终养,忤旨落职。
寻起巡抚湖广,迁刑部右侍郎,改吏部,再改工部尚书,督显陵,工竣还朝,改南刑部尚书
有《浮湘》、《山中》、《凭几》、《归田》、《息园》、《缓恸》诸集。
(《四库总目》:集远挹晋安之波,近骖信阳之乘,在正、嘉间不失为第二流之首也。
甫田集》:东桥居士诗矩矱唐人,而刂芟陈烂,时出奇峭。
《艺苑卮言》:顾华玉诗如春原尽花,𦬎蘼不少。
四友斋丛说》:顾尚书东桥好客,其坐上常满,又喜谈诗。
余尝在坐,闻其言曰:「李空同言作诗必须学杜,诗至杜子美如至圆不能加规,至方不能加矩矣。
此空同之过言也。
夫规矩方圆之至,故匠者皆用之,杜亦在规矩中耳。
若说必要学社,则是学某匠,何得就以子美为规矩耶!
何大复所谓舍筏登岸,亦是欺人。
」 《金陵琐事》:顾东桥公镇楚,三司请游黄鹤楼,先磨一石,饮后乞公留诗。
东桥在舆中,已得「云荒赤壁」二句,遂援笔书石上云:「黄鹤仙人身姓随,空传崔颢旧题诗。
云荒赤壁周瑜垒,江绕青山夏禹
浮世古今堪洒泪,高楼今古几衔卮。
天寒月白孤鸿远,徙倚阑干送目迟。
三司皆服其工。
《国雅》:顾司寇体裁变创,工于发端,斐然盛明之羽翼也。
如「经旬谢宾客,春草当门生」,「鹿饮红泉细,猿啼翠壁重」,「缘树邀行骑,青山拥寺门」,足使文通变色,彦升失步。
《明诗选》:陈卧子曰:「华玉才调警丽,但风格未高。
」 《列朝诗集》:华玉少负才名,举进士,即自免归,与陈侍讲沂王太仆韦肆力为诗文,时称金陵三俊
官留曹六年,学益行闻,所与游若李献吉何大复徐昌谷相与颉颃上下,声名藉甚。
诗才情烂然,格不必尽古,而以风调胜。
延接胜流,如恐不及。
诏修承天大志,聘楚名士屏弃者王廷陈王格、额木分任之。
书成不称旨,士论以此益附之。
晚岁家居,文誉藉盛,又居都会之地,希风问业者户屦恒满。
息园,治幸舍数十间,以待四方之客。
客至如归,命觞染翰,留连浃岁无倦色。
即寸长曲技,必兴周旋款曲,意尽而后去。
喜设客,每张必用教坊乐工以筝琶佐觞,最喜小乐工杨彬。
常诧客曰:「蒋南冷诗昕谓『消得杨郎一曲歌』者也。
」正奏乐时,每发一谈,则乐声中阕,谈竟乐复作。
议论英发,音吐如钟每一发端,听者倾坐,咸以为一代之伟人。
处承平全盘之世,享园林钟鼓之乐。
江左风流,迄今犹称为领袖也。)
维基
顾璘(1476年—1545年—Gu顾璘),字华玉号东桥直隶苏州府吴县(今江苏省苏州市)人,应天府上元县(在今江苏省南京市)匠籍。
弘治丙辰进士,嘉靖朝官至南京刑部尚书
生于明宪宗成化十二年(1476年),祖籍苏州吴县高祖顾通在洪武年间苏州上元
少有才名,与同里陈沂王韦并称“金陵三俊”,又与宝应朱应登称为四大家,亦是十才子之一。
弘治八年(1495年)顾璘以附学生易经中式弘治八年(1495年)乙卯应天府乡试第十四名举人
弘治九年(1496年),联捷丙辰进士
弘治十二年(1499年)直隶广平县知县十五年徵入为南京吏部验封司主事,进稽勋司郎中正德四年(1509年)知开封府,与镇守太监廖堂、王宏忤不和,正德八年(1513年)被逮下锦衣狱,谪全州知州
秩满,十一年(1516年)浙江台州府知府,升浙江布政司左参政
嘉靖改元,奉表入贺,半道升山西按察使,以亲老辞,不允,寻以病免。
嘉靖七年(1528年)起为江西按察使,未上任,升浙江右布政使,转左布政九年召为都察院右副都御史巡抚山西,上疏乞终养,忤旨,以布政使致仕。
十六年(1537年)再起为都察院右副都御史巡抚湖广,兼赞理军务十八年刑部右侍郎,不久迁吏部右侍郎,又改工部左侍郎,督修明显陵,进工部尚书,工程竣工,改南京刑部尚书
晚年致仕归里,筑息园,大治亭舍,好宾客,座无虚席。
世称东桥先生
钱谦益称之:“处承平全盛之世,享园林钟鼓之乐,江左风流,迄今犹称为领袖也。
”卒于嘉靖二十四年(1545年),年七十。
主要活动
  • 1496年,进士,第三甲,賜同進士出身
柯煜清 1666 — 1736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666—1736 【介绍】: 浙江嘉善人字南陔号实庵
雍正元年进士
湖北宜都知县,改衢州府教授
尝充《明史纂修官
工诗词骈文。
有《石庵樵唱》、《月中箫谱词》。
柯煜字南陔嘉善人
雍正癸卯进士,官宜都知县,改衢州教授
乾隆丙辰博学鸿词
有《石庵樵唱》。
清诗别裁集
字南陔浙江嘉善人
康熙辛丑进士,官宜都知县
著有《石庵樵唱》。
石庵困顿场屋,老而始遇,一官憔悴,以病乞身,至荐举鸿博,而石庵则已没矣。
诗私淑牧斋,亲炙钝翁,论者谓得两家之长,予谓不袭两家之貌,斯为善学两家者。
主要活动
  • 1723年,进士
  • 1736年,宏词科
陈以瑞
维基
陈以瑞号麟定江西南昌府进贤县人
万历四十三年(1615年)乙卯江西乡举人四十七年(1619年)己未进士,授丽水县知县,调繁漳浦县天启四年十月福建官兵破走红夷,焚其城献俘,五年以功劳行取考选,授云南道御史,首疏劾少詹事钱谦益主试潜通关节,居官把持朝政;兵部主事沈正宗筮仕已多劣状,察处复钻美曹,俱削籍追夺诰命。
寻以荐人被斥责。
又疏纠礼科给事中刘懋,言东林嫡派,咆哮一官,方其作令新安,贪酷万状。
参原任太仆寺少卿刘兰吏部验封司郎中吕维祺,荐原任光禄寺少卿蔡献臣、原任绍兴府知府齐琦名
天启七年(1627年)以陪推按差削籍。
主要活动
  • 1619年,进士,第三甲,賜同進士出身
吕大器明末清初 1586 — 1649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649 【介绍】: 四川遂宁人字俨若
崇祯元年进士
授行人,擢吏部主事,历固原副使,擢右佥都御史巡抚甘肃
总兵官柴时华之叛。
十五年兵部右侍郎
惧当重任,力辞,自言好酒色财,必不可用。
严旨促令进京。
次年,命以本官总督保定山东河北军务
调任江西湖广应天安庆总督,驻九江
以部兵与左良玉兵私斗,调南京兵部侍郎
福王立,以疏劾马士英削籍。
唐王时召为兵部尚书东阁大学士
汀州失,奔广东,与丁楚魁、瞿式耜等拥王监国,督西南诸军。
卒于贵州都匀谥文肃
御选明诗姓名爵里
字先自遂宁人
崇祯戊辰进士,除行人历官吏部左侍郎有集
维基
吕大器(1586年—1649年)字俨若号先自东川遂宁县北坝人。
晚明重臣。
吕大器生于万历十四年(1586年)崇祯元年(1628年)进士,为官清廉,嫉恶如仇。
崇祯十年(1637年),告假居家,张献忠分兵袭攻遂宁大器协助县令宾臣抵抗之。
崇祯十四年(1641年)升任右佥都御史巡抚甘肃
揭露总兵柴时华的不法行为,柴时华被去职,竟引乌斯藏蕃军来犯。
大器令王世宠征讨,柴时华战败,自焚而死。
崇祯十七年(1644年)李自成攻陷北京吕大器南京,与钱谦益等主张拥立潞王朱常汸未果,累官至南京兵部右侍郎,因为弹劾马士英而罢官,清顺治二年(南明弘光元年)(1645年)明隆武帝大器兵部尚书东阁大学士
汀州失守,大器广东
后与广西巡抚瞿式耜等拥立永明王桂王朱由榔即位广东肇庆,尽督西南诸军。
顺治五年(南明永历二年)(1648年),以大学士督师征讨朱容藩,行至思南(今贵州省)得疾,于都匀病逝。
谥文肃吕潜是其长子。
著有《东川文集》、《抚甘督楚疏稿》。
明史》卷二七九有传。
主要活动
  • 1628年,进士,第三甲,賜同進士出身
杨维垣明末清初 ? — 1645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645 【介绍】: 山东文登人
万历四十四年进士
魏忠贤,官御史,首翻梃击案,力排东林党人。
崇祯即位,虑为忠贤所累,先攻崔呈秀以自脱,加太仆少卿
旋为御史毛羽健等交章力攻,削籍入逆案,遣戍淮安
弘光时阮大铖用事,以钱谦益荐,复官通政使,迁左副都御史
南京失守,自经死。
维基
杨维垣(?
—1645年),字斗枢山东文登县(今属威海市)人。
万历四十四年(1616年)丙辰科三甲进士,官云南道监察御史
天启间,力排东林党人。
毅宗即位,身先弹劾阉党。
太常寺卿
崇祯元年(1628年),入魏忠贤逆案,谪戍淮安府
弘光元年(1645年),起为通政使
清军陷南京时,全家死节。
主要活动
  • 1616年,进士,第三甲,賜同進士出身
黄端伯明末 ? — 1645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645 【介绍】: 江西新城人字元公自号海岸道人
崇祯元年进士历宁杭州两府推官,以丁忧归。
南明弘光时,授仪制主事
清军破南京,被执不屈死。
有《瑶光阁集》等。
御选明诗姓名爵里
字元公建昌新城人
崇祯戊辰进士,历宁波杭州二府推官累迁礼部郎中有瑶光阁集
维基
黄端伯(?
—1645年),字元公江西承宣布政使建昌府新城县(今江西省黎川县)人,生平好佛,尝镌私印曰「海岸道人」,明朝末年政治人物、散文家、诗人,因拒降清廷而殉国。
黄端伯自幼聪敏好学,博览经史。
天启四年(1624年)甲子举人
崇祯元年(1628年)戊辰进士次年浙江宁波府推官
那时倭寇常犯浙江沿海一带,他集思广益,提出防倭十条计策,使该地倭患大为减轻。
他在宁波“布衣素食,货利不撄其心”。
对初次犯法者重在教育,对贿赂者则深恶痛绝。
对穷书生,只要有文才,便加意勉励,给予资助和推荐。
崇祯五年(1632年),因母病故,遂回故里,三年服满,改任杭州府推官
办事干练,广知博闻,公务之余,常邀两浙学士讲学于西湖,为当地培养人才。
崇祯十年(1637年),考选北上时,又逢父丧,居家七年。
耳闻目睹居住在建昌(今南城县)益王朱慈炱作威作福、穷奢极欲的种种行为,义愤填膺,上疏朝廷,列数朱在建昌“擅增兵甲”,“擅增民词,批行郡县,骗害良民”等恶行。
结果,反被朱慈炱诬谄为离间亲藩。
黄端伯于愤怒中弃官为僧,避居庐山
崇祯十七年(1644年)闯王李自成北京崇祯帝自缢。
镇守山海关辽东总兵吴三桂引清兵入关,福王朱由崧即于南京称帝,黄端伯面北动哭,盼为国效力。
礼部尚书姜曰广推荐,授为正六品礼部仪制司主事礼部仪制司郎中
弘光元年(1645年)五月南京失守,朱由崧逃逸,礼部尚书钱谦益忻城伯赵之龙等百官皆迎降,城内自杀殉国的,除了南京守备太监韩赞周以外,只有十二个人,其中高级官员仅刑部尚书高倬,其馀皆是中下级官吏以及一般读书人,故时人叹曰:“国家无事,公卿大臣享其尊荣;不幸有变,儒生小臣奋其义烈!
黄端伯其寓所能仁寺傍门书写“大明礼部仪制司主事黄端伯不降”大字,拒不出迎。
豫亲王多铎,命兵卒将端伯押至面前,并吆喝使跪,端伯不屈。
多铎拍案叱喝:“你认为弘光帝是何种人物,想为他一死?
端伯朗言:“皇帝圣明!
”不愿多说一句。
多铎问:“马士英何等臣属?
端伯答曰:“马士英,忠臣也!
多铎又可气又可笑,问:“马士英乃大奸臣,何得为忠?
黄端伯说:“马士英不降,拥送太后浙江,当然是忠臣。
”他指着已经剃发易服的赵之龙等人说:“这些人才是不忠不孝之人。
多铎点头良久,他问:“素闻黄先生耿介孤直,能否大清做官?
黄端伯断然拒绝并斥责迎清失节之人,说得降臣赵之龙等人面色发赤。
多铎将其关押江宁逾四个月,其间端伯一再拒绝清廷劝降。
虽然身处牢狱之中,依然谈笑如常,且作《明夷录》言:“丹心倾汉室,碧血吐秦廷”以明其志。
六月十四日,清政府下令剃发,他指颈说:“我宁剃(杀)头不剃发”。
八月十三日多铎再劝端伯降,并威胁道:“不降则戳!
黄端伯誓死拒降,多铎遂命杀之。
黄端伯整肃冠履,昂首引颈受刃。
刽子手心惊目眩,不敢举刀,黄端伯厉声高喊:“何不刺我心!
”临刑前,面北遥拜,颜色自若,观者万馀,焚香拜泣,连多铎也叹称“南来硬汉仅见此人”,“北向叩头,口呼高皇帝烈皇帝就死”。
口占绝命词曰:对面绝商量,独露金刚王。

割截无嗔恨,刀山是道场。
主要活动
  • 1628年,进士,第三甲,賜同進士出身
樊尚燝明末 1587 — ?
维基
樊尚燝(1587年—?
),字明卿号钟阳江西进贤县人
万历丙辰进士崇祯时官至河南巡抚
万历四十四年(1616年)丙辰进士,授湖广德安府应城县知县,调江夏县
天启二年(1622年),擢为山西道御史天启三年(1623年)十一月奉命两淮巡盐五年丁忧归。
七年以忤魏忠贤,被诬贪赃削籍罢职家居。
崇祯元年(1628年)四月复官。
五月起补云南道御史
崇祯二年(1629年)三月以掌道御史参与会审钱谦益受贿案。
崇祯三年(1630年)二月,为太仆寺添注少卿
崇祯四年(1631年)十一月,以都察院右佥都御史巡抚河南
崇祯五年(1632年)十月,流贼攻犯武陟清化济源怀庆府河内县境大口柳树等口俱不守,游击黄龙战死。
崇祯皇帝樊尚燝戴罪自赎。
崇祯六年正月,罢为太常寺少卿二月玄默代之。
主要活动
  • 1616年,进士,第三甲,賜同進士出身
丁雄飞明末清初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明清间江苏江浦人字菡生
性好储书。
每出必搜购图书,担荷而归。
其室人亦嗜书,时出奁具佐购,故家藏书籍甚富。
钱谦益南京,有所撰述皆假其书。
晚年颜所居曰:“心太平庵”。
于医学有研究,撰《行医八事图》。
徐波明末清初 1590 — 1663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590—1663 【介绍】: 明末清初江南吴县人字元叹
诸生
隐居,工诗。
谭友夏书其门为“落木庵”。
淡于荣利,笃于交友。
晚年常与灵岩高僧相往来。
有《谥箫堂》、《染香庵》等集。
徐波字元叹吴县人
有《浪斋新旧诗》。
清诗别裁集
字元叹江南吴县人
元叹少年任侠,后工诗,之楚中,交竟陵钟、谭二公,晚归老落木庵,以枯禅终。
生平诗近钟、谭体。
牧斋痛贬钟、谭,而于元叹独许之。
申绍芳
御选明诗姓名爵里
字维烈尚书用懋子。
万历丙辰进士
初任应天教授,迁南国子助教,历吏部郎中,出为山东按察副使,官至户部右侍郎
维基
申绍芳字维烈号青门南直隶苏州府长洲县(今江苏省苏州市),同进士出身
申时行孙,申用嘉子。
万历四十三年乙卯举人四十四年(1616年),联登丙辰进士,授应天府教授
天启年间,官至南京礼部郎中考功司郎中
崇祯元年三月,登山东按察使,后降任山西副使
崇祯三年,任福建右参政崇祯五年,升福建按察使
此后官至户部右侍郎
弘光时,起原官。
僧大悲之狱,词连绍芳钱谦益,二人疏辨,获免。
主要活动
  • 1616年,进士,第三甲,賜同進士出身
徐世溥明末清初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明末清初江西新建人字巨源
徐良彦子。
十六岁补诸生
东乡艾南英约为兄弟。
钱谦益亦盛赞之。
入清,拒绝征辟。
为文才雄气盛,身遭乱离,诗歌有哀婉不堪卒读者。
晚年遇盗死。
有《榆溪集》。
吴希哲
维基
吴希哲1570年代—1640年代),字睿卿号嵩轮严州府淳安县人,明朝、南明政治人物。
吴希哲天启七年(1627年)举人,到崇祯四年(1631年)进士吏部观政,获授惠州推官六年本省同考九年江西同考。
他生活刻苦,不使用官府财物,办公干练,又平定九连山的流寇。
海盗刘香假装投降,吴希哲探查得知刘香表面投诚,而暗中准备军队,约定福建兵士来攻击。
寇盗入侵潮州,听说他来到,就说:「吴希哲为官清廉,不为利诱,我们愿意就抚。
」得知谕旨后退兵。
适逢福建兵士来临,吴希哲用奇招乘风歼灭。
十年行取考选,十一年他迁任刑科给事中监督浙江直隶粮饷,因为东南赋役繁重,额外加输粮饷到一百八十万。
苏州府,他立刻与抚按抓拿贪赃枉法的官吏辅助军队,舒缓民力。
弘光帝继位,改吴希哲官为工科左给事中,他上奏都城内有人假冒皇族勋贵,于南京横行霸道,欺凌民商,请求下旨严厉缉拿;很快他获擢官吏科都给事中
左良玉出兵东下,马士英打算挟持弘光帝出幸贵阳,得他竭力劝阻才让马士英打消这念头。
清朝兵士追赶南明君臣,吴希哲请求防备淮安扬州,未获理会。
钱谦益表示应该收徵陈洪范弘光帝说:「国家何尝不要人才,只是收徵后而不能起用。
吴希哲退后回答:「贾似道放弃淮安扬州了。
」其时九卿十三道联合检举左良玉,希他高声说:「今日所重视的不在湖广,应该出奏章弹劾马士英
」同时再次请求固守江淮,作《防江公疏》呈上。
弘光帝责备六垣无检举良玉的奏疏,因此罚吴希哲俸禄。
南京失陷,他隐居到去世,虚年七十二。
主要活动
  • 1631年,进士,第三甲,賜同進士出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