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人物库
郑成功明末清初 1624 — 1662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624—1662 【介绍】: 福建南安人初名森字大木
郑芝龙子。
唐王赐姓朱,改名成功,号“国姓爷”。
南明隆武二年,阻父降清无效,移师南澳,继续抗清。
永历帝立,封为延平郡王招讨大将军
十三年与张煌言合兵,大举入长江,直抵南京东南大震,旋为清兵所败,退还厦门
十五年(清顺治十八年)进兵台湾,驱逐荷兰侵略军,次年收复全台。
不久病卒。
全台诗
郑成功(1624~1662)初名森字明俨福建泉州府南安县人
十五岁补南安县博士弟子员崇祯十七年(1644)徐孚远钱谦益,钱氏为他取名「大木」。
次年唐王福州赐姓朱,改名成功,俗称国姓爷。
清兵南下时,其父郑芝龙降清,母亲翁夫人殉难,郑成功慷慨起义。
永历九年(顺治十二年‧1655)封延平王,尊奉在金门的监国王及宁靖王,并且礼遇卢若腾王忠孝徐孚远沈佺期等遗臣。
永历十五年(顺治十八年‧1661)十二月,打败荷兰,取得台湾
永历十六年(1662)五月八日病逝于台南,年三十九岁。
  彭国栋评其诗:「五言雅近选体,七言直写胸臆,不刻意求工,而忠义之气,溢于言表,相娱能几何,胡不自结束诸语,微伤局促,殆为不永年之徵。
」编者辑录郑成功诗作的主要底本为《延平二王遗集》,目前台湾通用的版本则是杨家骆主编、刘雅农总校的《民族正气丛书》本,由台北市世界书局在民国四十六年(1957)九月用照相制版重刊清钞本问世。
〖参考杨家骆〈《延平二王遗集》系年考〉,《延平二王遗集》。
〗同时再比对彭国栋《广台湾诗乘》、许丙丁《台南市志稿文教志》、陈汉光《台湾诗录》参校,辑录郑氏在台诗作仅一首。
杨永智撰)
谢五娘
全粤诗·卷七四六
谢五娘潮州人
明神宗万历间才女。
善诗。
生平坎坷,尝被逮系。
有《读月居诗》一卷。
事见明钱谦益列朝诗集·闺集第四》、清康熙潮州府志》卷一〇。
谢五娘诗,存于明钱谦益辑《列朝诗集·闺集第四》共十首,存于清乾隆修《潮州府志》卷四二共十一首,存于清温汝能粤东诗海》卷九六共十首,剔去重收之作,今存诗二十二首。
严熊清 1626 — 1691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626—1691后 【介绍】: 江南常熟人字武伯号白云别号枫江钓叟
诸生
入清弃科举。
曾从钱谦益学诗。
谦益卒后,族人哄闹,欲逼钱妾柳如是自杀,夺其所藏。
鸣鼓草檄,以声族人之罪;人谓有燕赵侠士之风。
有《严白云诗集》。
徐于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苏州府常熟人字梦雨
身为贵公子,不问家人生产。
与歌妓王桂善,家贫不能娶。
嘉禾富人子,郁郁且死,召与诀,岁吊其墓。
集唐人句为百绝以悼之。
后复识妓徐三,尽资备装。
卧病,三窃其资他适,遂不食死。
钱谦益为作《徐娘歌》。
钱曾清 1629 — 1701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629—1701 【介绍】: 江南常熟人字遵王号也是翁
贯花道人、述古主人。
少学于族祖谦益,深受赞赏。
所居述古堂,多善本书。
绛云楼失火后,所余书籍及谦益之诗文稿,均归述古堂。
所撰《读书敏求记》,于板本原委,叙述甚详。
又为谦益《初学》、《有学》两集作注。
另有《述古堂书目》及《怀园》、《莺花》、《交芦》、《判春》、《奚囊》诸集。
清诗别裁集
字遵王江南常熟人
遵王牧斋诗集,固博闻士也。
诗流易有馀,不求警策,得牧斋一体。
僧德清明 ? — 1623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623 【介绍】: 僧。
滁州全椒人字澄印俗姓蔡
十二岁出家。
万历中,在五台山李太后主持祈储道场,李太后为造寺于崂山
后坐“私造寺院”戍雷阳,遇赦归。
人称憨山大师
有《楞伽笔记》。
御选明诗姓名爵里
字澄印全椒蔡氏子,出家应天报恩寺,寻入五台栖牢山,坐事,戍雷阳,终于曹溪,有憨山梦游东游诸集。
金陵全椒蔡氏子。
母感异梦而生。
年十二礼京之报恩西林师薙发。
十九受具。
听讲华严十玄门。
海印森罗常住处有得。
遂游方。
妙峰为友。
初参遍融乞指示。
融默然直视以接之。
寻阅肇论。
至梵志出家。
白首而归。
邻人见之曰。
昔人犹在耶。
志曰吾犹昔人。
非昔人也。
忽悟。
乃曰。
今日始知鼻孔向下。
妙峰见之喜曰。
何所得耶。
师曰。
夜来两个铁牛斗入水中去也。
至今绝消息。
峰笑曰。
且喜有住山本钱。
又参笑岩
岩问。
你从何处来。
曰南方。
岩曰。
记得来时路否。
曰一过便休。
岩曰。
子却来处分明。
师便礼拜。
东海牢山。
闻望籍甚。
皇太后李。
特礼殷重焉。
后遭无妄之谤。
道士奏论于神宗皇帝
朝中宰辅。
多深惜。
师遂蒙圣旨衿察。
坐以私创寺院。
遣戌雷州
韶阳礼祖。
偈曰。
曹溪滴水自灵源。
流入沧溟浪拍天。
多少鱼龙争变化。
源头一脉尚冷然。
十有一年丙午
皇长孙生。
恩赦免戌。
复留曹溪
往来端州
九载始还僧服。
丙辰冬
过江右之双径。
达大师秉炬。
缁索骈集。
山谷为之喧动。
后抵匡山
韶阳郡
力请居曹溪
师曰。
曹溪是吾昔日所欲修缉也。
遂杖锡遄行。
度岭。
吟曰。
五云一望入南安
万叠千洄六六滩。
行到水穷山尽处。
梅花无数岭头看。
明年癸亥
忽告众曰。
缘与时违。
化将焉托。
一期事毕。
吾将归矣。
索浴更衣端坐而逝。
塔全身于韶南华寺
南二里天子岗。
迎归匡山
历二十馀载。
地湿虫蚁。
半蚀其龛。
请归曹溪
途中弟子辈。
因龛缝睹师。
状貌如生。
发爪俱长。
以金漆其身。
造寺供养。
称肉祖云。
新续高僧传·义解篇第二之六
释德清字澄印晚号憨山
姓蔡氏全椒人也。
彦高,母洪氏。
梦大士携童子入门,抱之遂娠。
及诞,白胞重裹,生性颖异。
方七岁,叔父死,陈尸于床,便问“死从何处去?
”及见人举子,又问:“生从何处来?
”若已抱生死去来之疑者。
九岁能诵《普门品》。
才及舞勺,辞亲入江宁报恩寺,依西林染剃。
内江赵文肃公摩其顶曰:“儿他日人天师也。
”逾年受《法华》,四月而成诵。
遂以次讲习,通贯内外典籍。
年十九,祝发受戒具于无极,听讲《华严玄谭》,至十玄门海印森罗常住处,悟法界圆融无尽之旨。
云谷结禅于天界寺,发愤参究。
疽发于背,祷于伽蓝神,愿诵《华严》十部,乞假三月以毕禅期。
祷已熟寐,晨起而病良已。
三月之中恍在梦中,出行市上俨如禅坐。
嘉靖丙寅,寺燬于火,有司以本寺官住,头首执事司法者十五人。
寺为皇室造建,所费皆出内帑,事干重典,法当论死。
僧众惧逃,独清奔走法庭看点。
盐菜饘粥,荷担往来,多方调护,设法解救,竟从末减,坐罚囚粮。
先是西林临化,抚嘱众曰:“我身后,寺事无大小,立我像前,听此儿主张,庶几可保无虞。
”由是一寺僧众,皆服其知人。
雪浪恩誓志兴复,相与畜德俟时。
远出参方,大德檀越 ,庶或旦夕遇之。
故尝听讲天界,厕溷除,了无人迹。
每早起见后院脩洁,意主东净者非常人也。
访之,一黄面病僧,目光射激,遂与定参访之约,质明则已行矣。
江南习气柔暖,宜入苦寒之地以自摩厉,遂飘然北迈。
大雪,乞食广陵市中,曰:“一钵足轻万钟矣。
”抵京师妙峰衣褐来访,须发毵毵如河朔估客,望其眸子,相视哑然。
参编融,融无语,唯张目直视。
又参笑岩,岩问:“何方来?
记得来时路否?
”曰:“一过便休。
”岩曰:“子却来处分明。
”游盘山至千像峰石室,见不语僧,遂相与樵汲度夏,时明万历元年癸酉也。
明年妙峰蒲坂,阅《物不迁论》至“梵志自幼出家,白首而归,邻人曰‘昔人犹在耶?
’志曰‘吾似昔人,非昔人也。
’”遂豁然省悟,顿了“旋岚掩 ”之旨,作偈曰:“死生昼夜,水流花谢,今日方知鼻孔向下。
”峰一见,遽问何所得。
曰:“夜来见河中两铁牛,相斗入水去,至今绝消息。
”峰曰:“且喜有住山钱矣。
”遇牛山法光禅师,坐参请益,法光发音如天鼓,深契之。
五台,居北台之龙门,老屋数椽,在万山冰雪中。
春夏之交,流澌冲击,静中如万马驰骤之声,以问妙峰
峰举古人三十年闻水声不转意根,当證观音圆通语。
然之。
日寻缘溪横彴,危坐其上。
初则水声苑然,久之,忽然忘身世,众籁阒寂,水声不复聒耳。
一日粥罢经行,忽立定,明如大圆镜,山河大地影见其中。
既觉身心湛然了不可得,因说偈曰:“瞥然一念狂心歇,内外根尘俱洞彻。
翻身触破大虚空,万象森罗徒起灭。
”游雁门,兵使胡君请赋诗,甫搆思,诗句逼凑喉嗌,从前记诵见闻一瞬见前,浑身是口,不能尽吐。
默念此法光所谓禅病也,唯睡熟可以消之。
拥衲跏趺,一坐五昼夜,胡君撼之不动。
鸣磬数声,乃出定。
默坐却观,知出入动息,住山行脚,皆梦中事,其乐无以喻也。
还山,刺血书《华严经》。
点笔念佛,不废应对。
口诵手书,历然分明。
邻僧异之,众相诘难,已皆赞叹而去。
尝梦登弥勒楼阁,闻说法曰:“分别是识,无分别是智。
依识染,依智净
染有生死,无诸佛。
”自此,识智之分,了然心目。
尝与妙峰,登建祈储道场于五台,光宗既应期而生,遂远遁东海之牢山。
慈圣命龙华寺瑞庵,行求得之,遣使再徵不能致,赐内帑三千金。
复固辞,使者不敢复命。
曰:“古有矫诏赈饥之事,山东岁凶,以此广圣慈于饥民,不亦可乎?
使者持赈籍还报,慈圣感叹,率阖宫布金造寺,赐额曰:“海印”。
因诣京谢恩,为报恩寺请藏,遂奉命赍送。
寺塔有光,照曜累夕。
迎经之日,如浮桥北度,经在光中行也。
还,以报恩本末具奏,曰:“愿日减膳羞百金,十年工可举也。
”慈圣许之。
而黄冠之难作。
住山十三年,方便说法,东海弥离车地,咸向三宝。
而黄冠以侵占道院,飞章诬奏,有旨逮赴诏狱。
先是,慈圣崇信佛乘,敕使四出。
中人谗搆,动以烦费为言,上弗问也。
而其语颇闻于外庭,所司遂欲中清以法,因以株连慈圣左右,并按前后施舍帑金以数十万计。
拷掠备至,一无所言。
已乃从容仰对曰:“公等欲诬服,易耳。
狱成,将置圣母何地?
公所按数十万,在县官锱铢耳。
主上纯孝,度不以锱铢故,伤圣母心。
狱成之后,惧无以谢圣母,公穷竟此狱,将安归乎?
”主者舌吐不能收,乃具狱。
上所列惟赈饥三千金,有内库籍可考,慈圣及上皆大喜。
然犹坐私造寺院,遣戍雷州,非上意也。
达观真可闻之,将走都门,为之申救。
遇于江上,曰:“君命也,其违乎!
”为作《逐客说》而别。
清度五岭,入曹溪,抵五羊,赭衣见粤帅,就编伍于雷州
岁大疫,死者相枕籍,率众掩薶,作广法会,大雨平地三尺,疠气立解。
参政周君鼎石,率学子来叩击,举“通乎昼夜之道而知”发问。
曰:“此圣人示指人,要悟不属生死一着耳。
”周君击节叹赏。
粤之文秀冯昌历辈,闻风来归。
搆禅室于壁垒,间说《法华》,至宝塔示见娑婆华藏涌见目前,开悟者甚众。
居粤五年,乃克住锡曹溪,归侵田,斥僦舍、屠门、酒肆,蔚为宝坊。
缁白分集,摄折互用。
大鉴之道,勃然中兴。
丙午始遇赦,癸丑衡阳
南岳,礼八十八祖道影。
甲寅夏,至湖东。
慈圣上宾,诏至,恸哭,披剃返僧服。
又二年,念达观法门生死之谊,赴葬于双径,为作荼毗佛事。
吴越禅人之病,作担版歌。
莲池宏于云栖,发挥其密行以示学者。
吴门庐山,结庵五乳峰下,效远公六时刻漏,专脩净业。
示人偈曰:“但观一句弥陀佛,念念心中尝不断。
若能念念最分明,即与弥陀亲见面。
只想土在目前,日用头头无缺欠。
佛土全收一句中,便是往生异方便。
只在了了分明时,不可更起差别见。
”居四年,复往曹溪
天启三年癸亥十月十一日妙峰登也,示寂。
曹溪水忽涸,百鸟哀鸣,夜有光烛天。
三日入龛,面色如生,须发皆长,鼻端微汗,手足如绵。
世寿七十八,僧腊五十九。
所著有《楞伽笔记》、《华严纲要》、《楞严悬镜》、《法华击节》、《楞岩法华通义》,《起信唯识解》,及《观老庄影响论》、《道德经解》、《大学中庸直指》、《春秋左氏心法》、《梦游集》各若干卷,于世。
身体魁梧,气宇轩朗,所至及物利生,如日暄雨润,加被而人不知。
山东再饥,尽发其囷,亲泛舟至辽东,运籴以赈,旁山之民咸免捐瘠。
税使与粤帅有隙,嗾使市民以白艚作难,群噪围帅府缓颊谕税使解园,不动声色。
城以宁珠船千艘罢采不归,剽掠海上,而开矿之役,绎骚尤甚。
采使谒曹溪以佛法摄受,徐为言开采利害,由是珠船罢采,不入海,而矿额令有司岁解。
制府戴公遗书谢曰:“吾今乃知佛祖慈悲之广大也。
”尝言居北台时,大雪于屋,昏夜鉴毛发。
坚坐待尽,身心莹然。
迟明,塔院僧穴雪以入,相携雪洞中里许,乃出。
当诏狱拷治时,忽入禅定,榜箠刺爇,若陷木石。
逾年在雷阳,闻侍者趣呼,逮系毒楚卒发,几无完肤,此《楞伽笔记》所由作也。
前后得度弟子甚众,从之于狱,职纳橐饘者,福善也。
始终依于粤者,善与、通炯超逸通岸也。
归肉身于五乳,留爪发于曹溪,为之塔铭者,弟子皖舒吴应宾常熟钱谦益也。
为之传与碑记者,会稽陆梦龙也。
为述灵龛还曹溪供奉始末者,刘起相也。
俱详《梦游集》。
季振宜明末清初 1630 — 1673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630—? 【介绍】: 江南泰兴人字诜兮号沧苇
季开生弟。
顺治四年进士,授浙江兰溪知县
历任刑部主事户部员外郎郎中、浙江道御史
家豪富,族人三百余家,皆有复道可通。
藏书富甲海内。
唐代一千八百九十五家诗为《唐诗》,为后时编辑《全唐诗》底本之一。
有《季沧苇书目》、《静思堂诗集》。
季振宜字诜兮号沧苇泰兴人
顺治丁亥进士历官御史
有《静思堂诗稿》。
清诗别裁集
字沧苇江南泰兴人
顺治丁亥进士,官御史
维基
季振宜(1630年—1673年)字诜兮号沧苇江南扬州府泰兴县季家市(今靖江市季市镇)人。
明末清初官员、豪富,与山西平阳亢氏并称「北亢南季」。
季振宜生于明崇祯三年(1630年)
季家为名门望族,曾祖父季缙为山东乐安县县丞,祖父季三卿贡生,为河南祥符县知县,父亲季寓庸天启二年(1622年)进士,迁居泰兴县城,建嘉树园,革职归里后经营盐业致富。
收藏国宝级名画《富春山居图》之《无用师卷》。
其兄季开生(1627—1659)字天中号冠月顺治六年(1649)进士
清顺治三年(1646)季振宜17岁中举,顺治四年(1647年),18岁中进士,授浙江兰溪县知县,后历任刑部主事户部郎中,官至广西道御史
擅长行书,工诗文,喜藏书,又精鉴别,贮书于“静思堂”和“辛夷馆”。
季振宜是清初著名藏书家,藏书之富,冠于江南,宋元名刻甚富;钱谦益的曾孙钱曾死后,其书尽归振宜,后撰成《季沧苇藏书目》,该书搜集唐诗1859位作者的42931首诗,康熙时编《全唐诗》即以此为底本。
康熙四十四年(1705年)五月下诏彭定求沈三曾等10人修《全唐诗》,至次年十月,《全唐诗》在短短一年多时间内编成,这主要是利用了季振宜编《唐诗》和胡震亨编《唐音统签》的成果,在这之前,季振宜钱谦益整理唐诗七百十七卷,始于康熙三年(1664年),迄于康熙十二年(1673年),历时十年。
著有《静思堂集》等。
主要活动
  • 1647年,进士,第三甲,賜同進士出身
明神宗明 1563 — 1620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563—1620 【介绍】: 即朱翊钧
明朝皇帝。
穆宗子。
隆庆六年穆宗死后嗣位。
次年改元万历
初年,张居正司礼监冯保内助,排高拱而为首辅,以天下为己任,整顿武备,清丈田亩,实行一条鞭法,国势颇振。
神宗年少,颇以“大伴”(冯保)、“张先生”之约束为苦。
万历十年十二月张居正死未半年,即黜逐冯保
次年,追夺张居正官爵。
此后,申时行当国,遇事迁就。
言官对奏,空有抗直之声,其实徒争意气。
万历中期,帝不临朝,不批答章疏,不补缺官,政事荒怠日甚。
二十四年起,遣宦官赴各地征税开矿,借此勒索。
十余年间,民变迭起。
帝宠郑贵妃,爱其所生福王朱常洵,以皇太后及群臣故,立长子朱常洛皇太子,而夺嫡之疑时起。
四十二年福王洛阳就国,所给大量庄田,皆夺之民间,海内骚然。
朝臣门户之见日深。
其时后金(清)勃兴,辽东形势紧张。
四十七年杨镐四路之师覆败。
军费匮乏,遂以辽饷为名,增赋三次。
民穷财尽,内外交困,明之灭亡,征兆已见。
死于四十八年七月,距甲申之变,不满二十四年。
神宗讳翊钧穆宗长子,建元万历
在位四十八年崩,葬定陵
有集一卷。
(《野获编》:今上以冲圣禦宇,张江陵相公进《帝监图说》以劝讲,内列「圣哲芳规」、「任愚覆辙」二项,以寓劲戒。
自是益勤史学,更命进讲《贞观政要》。
至十六年阁臣太祖御劄在内阁者,凡七十馀通。
上命留内恭藏,因索累朝实录进览,阁臣对以实录成时,史臣俱会同焚稿于芭蕉园,人间并无底稿,惟皇祖世宗特建皇史宬以藏列圣实录宝训,但册样稍广,宜减为书册,庶便展阅,容令中书官誊进,陆续上呈。
允之
由是金匮石室之藏,俱登乙览矣。
于慎行谷城山房集》:上初即位,好为大书,内使环立求书者,常数十纸;而外廷臣僚得受赐者,惟内阁讲臣而已。
字画遒劲,鸾回凤舞。
时圣龄十馀岁矣。
丙子,张公位及慎行补入讲幄,上顾相君曰:「新讲官二人尚未赐与大字。
」内使已濡墨俟,上遂大书二幅,赐位及慎行
字画比赐诸公者稍大,庄劲胜前。
时御龄已十五矣。
《续玉笥诗谈》:司礼张维蓟人也,少侍今上春宫。
为予言上初学诗,咏新月云:「天边一轮月,其形光皎洁。
可比圣人心,乾坤多照彻。
帝王气象,宛然二十字中。
钱谦益列朝诗集》:上天藻飞翔,留心翰墨,每携大令《鸭头丸帖》、虞世南临《乐论》、米芾《文赋》以自随。
《劝学诗》一章,御书赐太监孙隆刻石吴中者也。
内府颜鲁公书《孝经》,命江陵相装潢题识,珠囊绨几,未尝一日去左右。
丧乱之后,朝士以百钱买得之。
鲁公法书精楷,俨如《麻姑仙坛》,每章有吴道子画,精彩映发,手若未触。
天球琬琰,零落人间矣。)
赵琦美明 1563 — 1624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563—1624 【介绍】: 苏州府常熟人一名开美字元度,一作玄度又字如白仲朗号清常道人
赵用贤子。
以荫任南京都察院照磨,累升刑部郎中
好聚书,假借缮写,网罗而校雠之,钱谦益称为近古所未有。
有《脉望馆书目》、《容台小草》、《洪武圣政记》、《和禅诗》等。
萨都剌元 1272 — 1355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272—1340 【介绍】: 元回回人,自雁门河间,答失蛮氏。
字天锡号直斋
泰定帝泰定四年进士,授应奉翰林文字,擢南台御史
以弹劾权贵,左迁镇江录事司达鲁花赤
累迁江南行台侍御史,左迁淮西江北道经历。
文词雄健,诗清新流丽,名冠一时。
晚年居杭州,每风日晴好,辄肩一杖,挂瓢笠,踏芒蹻,凡深岩邃壑,无不穷其幽胜。
兴至,则发为诗歌。
有《雁门》。
萨都剌,字天锡,别号直斋
本答失蛮氏,祖父以勋留镇云代,遂为雁门(今山西代县)人。
萨都剌」者,犹汉言「济善」也。
弱冠登泰定丁卯进士第应奉翰林文字
出为燕南经历,擢御史于南台。
以弹劾权贵,左迁镇江录事,历闽海廉访司知事,进河北廉访经历。
尚书干文传序其诗曰:天锡陟官闽宪幕,往还吴中,出所作《雁门》见示。
其豪放若天风海涛,鱼龙出没。
险劲如泰、华、云门,苍翠孤耸。
其刚健清丽,则如淮阴出师,百战不折,而洛神凌波,春花霁月之㛹娟也。
明成化间,吴人张习企翱书其刻集后曰:「元诗之盛,倡自遗山,而赵子昂袁伯长辈附和之。
继而虞、杨、范、揭者出,号为大家。
间有奇才天授,开阖变怪,莫可测度,以骇人之视听者。
初则贯云石冯子振陈刚中,后则杨廉夫,而萨天锡亦其人也。
天锡《燕姬曲》、《过嘉兴》、《织锦图》等篇,婉而丽,切而畅,虽云石廉夫莫能道。
他如《赠刘云江》、《越台怀古》、《题烂柯山》、《石桥》诸律,又和雅典重,置诸松雪、道园之间,孰可疑异。
」要而论之,有元之兴,西北子弟,尽为横经。
涵养既深,异才并出。
云石海涯、马伯庸以绮丽清新之派振起于前,而天锡继之,清而不佻,丽而不缛,真能于袁、赵、虞、杨之外,别开生面者也。
于是雅正卿、达兼善、乃易之、余廷心诸人,各逞才华,标奇竞秀。
亦可谓极一时之盛者欤!
徐兴公曰:《萨天锡》,成化乙巳兖州守关中赵刻于郡斋。
得之仁和沈文进家藏旧本。
弘治癸亥东昌雁门李举又刻之。
今二本互有异同,并传于世。
一题曰《雁门》,一题曰《萨天锡
然《雁门》所载如《车簇簇行》一首,《元文》作马祖常,今见祖常《石田》中。
凌波曲》一首,《元音》作无名氏。
乾坤清气》作李溉之,《舞姬脱鞋吟》,欧阳元功有和李溉之韵,当不误也。
又如《明日城东看杏花》一首,见虞伯生《在朝稿》,《岁暮矣》三章,二本并载。
偶武孟乾坤清气》作张仲举武孟,元末人,必有所见。
今悉为改正。
他如《次韵送虞先生入蜀》一首,亦见《石田》,而诸选本俱作天锡
《山中怀友》及《和吴赞府斋中十咏》见黄晋卿
胡元瑞诗薮》所称天锡诗有:「故庐南雪下,短褐北风前」之句。
徐兴公序亦引及此语,似各有所据,未可尽以为误也。
至如卢希韩之半摭萨,出于后人掇拾之馀,所当亟为改正。
凌波曲》、《鹤骨笛》之误入龙子高,此在《元音》本属无名氏。
而潘曹选本失于考较,牵连而误及之耳。
钱牧斋列朝诗集》称庆元方氏盛时,招延天下文士
天锡彬、朱右辈,皆往依焉。
今其中并无浙东往还之作,又干寿道雁门序》谓有七言律《巧题》百首,今亦不存。
乃知昔人卷帙散逸已多,补缀蒐罗,更有混淆错出之弊,故略因所见而釐正之。
词学图录
萨都剌字天锡号直斋
其族属有蒙古、回、维吾尔诸说,未知孰是。
祖、父以世勋镇云、代(今山西大同代县一带),遂为雁门(今代县一带)人。
好游佳山水,穷幽微,徘徊终日不去。
尝登司空山太白台,叹曰:"此老真山水精也!
"遂结庐其下。
卒年八十馀。
诗清新流丽,词长于怀古,笔力雄健。
有《雁门》,词在集中。
维基百科
萨都剌(1272年?
—1355年?
),字天锡号直斋元代著名诗人、画家、书法家
蒙古化的色目人(一说回回人)。
先世可能为突厥人
出身将门,但据其《溪行中秋玩月》诗自序,幼年家贫。
早年科举不顺,以经商为业。
泰定四年(1327年)才中进士,一生只做过一些卑微的官职,包括京口录事司达鲁花赤江南行御史台掾史、燕南河北道肃政廉访司照磨、闽海福建道肃政廉访司知事、燕南河北道肃政廉访司经历等职等。
为官清廉,有政绩,不趋炎附势,因得罪权贵而被贬。
据说晚年曾入方国珍幕。
字天锡雁门人
主要活动
  • 1327年,进士
李楷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陕西朝邑人字叔则一字岸翁人称河滨夫子
举人
宝应知县
善作赋,为钱谦益所称赏。
康熙初督修《陕西通志》。
有《河滨全集》。
李楷字叔则号岸翁朝邑人
明举人
入国朝,官宝应知县
程嘉燧明末清初 1565 — 1644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565—1644 【介绍】: 徽州府休宁人,侨居嘉定字孟阳号松圆
应试无所得,折节读书。
工诗善画,又通晓音律。
钱谦益罢归,筑耦耕堂,邀嘉燧读书其中。
阅十年返休宁甲申前一年十二月卒。
有《浪淘集》。
孟阳休宁人
御选明诗姓名爵里
字孟阳休宁人
侨居嘉定松圆浪淘集
吴历清 1632 — 1718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632—1718 【介绍】: 苏州常熟人字渔山号墨井道人桃溪居士
诗画书法、竹刻鼓琴皆善。
少时学诗于钱谦益,字画于王鉴王时敏
康熙二十一年入天主教,继至澳门进耶稣会;前后在嘉定上海等处传教三十年
所画山水,学黄公望王蒙,又得唐寅意趣,丘壑层叠,风味醇厚。
书法苏轼
后人以之与王时敏王鉴王翚王原祁恽寿平合称“清六家”。
著有《墨井诗钞》、《三巴集》、《桃溪集》及《墨井画跋》等。
吴历字渔山号墨井道人常熟人
有《墨井诗钞》、《三巴集》。
词学图录
吴历(1632-1718) 字渔山
江苏常熟人
所居有言子墨井,故号墨井道人又号桃溪居士
少孤,母以节著。
清洁自好,于世俗多不厝意。
尝问学于孝廉陈确,问诗于宗伯钱谦益,学画于太常王时敏,学琴于高士陈砥阮,皆得其指授。
有"四王吴恽六大家"之称。
著《桃溪集》、《三巴集》、《墨井画跋》。
王士禛清 1634年8月26日 — 1711年5月11日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634—1711 【介绍】: 山东新城人字子真一字贻上号阮亭晚号渔洋山人
身后避世宗讳,改“禛”为“正”,高宗命改“祯”。
顺治十五年进士
扬州府推官
康熙间礼部主事翰林院侍讲,官至刑部尚书
以与废太子唱和,于四十三年被借故革职。
诗有一代正宗之称,而后人嫌其才力不足。
倡神韵之说,领袖诗坛近五十年
文章亦颇雅饬。
诗集初有《阮亭诗钞》,晚年并年所刻为《带经堂集》,又自选部分诗为《渔洋山人菁华录》,另有笔记《池北偶谈》。
王士禛字贻上号阮亭又号渔洋山人山东新城人
顺治戊戌进士,授扬州推官,行取礼部员外郎,改翰林院侍讲,官至刑部尚书
谥文简
有《渔洋》、《蜀道》、《蚕尾》、《南海》、《雍益》等集,合为《带经堂集》。
简介
盖闻之弇州曰:《花间》者,世说之靡也;《草堂》者,文选之变也。
而余以为不然。
《花间》句雕字琢,调或未谐,句无不致,是昌谷之靡也。
《草堂》音协调流,句或未妍,体无不秀,是西昆之变也。
至所云字必色飞,语必魂绝,则美出自然,诚非缘借矣。
尝试论前代诸家,文成之于元献,犹兰亭之似梓泽也;新都之于庐陵,犹弘治之似伯玉也;琅琊之于眉山,犹小令之于大令也;公谨之于稼轩,犹宣武之似司空也;逮黄门舍人之于屯田待制,直如曹刘之于苏李
遂觉后来益工,然未有如吾阮亭者也。
阮亭少才丰,无所不擅,千古文义书词,直欲一时将去,即如诗馀一事,于阮亭直雕虫耳。
而以余读之,篝灯萧寺,中夜琅琅,觉十年中离别之苦,哀乐之多,无不怦然欲动。
而艳思绮语,人手推口维,而不能解,则阮亭之移我情,与我情之合于阮亭
诚有不自知者,又何色飞魂绝之足拟也哉。
如余舌本作强,笔底如椎,偶赋短言,无关佳事,即至同里诸子,好工小词,如文友之儇艳,其年之矫丽,云孙之雅逸,初子之清扬,无不尽东南之瑰宝,以视阮亭并驱中原,犹恐不免为黄耳。
兰陵年同学弟邹祗谟撰。
词学图录
王士禛(1634-1711) 字贻上一字子真号阮亭又号渔洋山人雍正时避帝讳,名改为士正,乾隆时又改为士祯
山东新城(今桓台)人。
清顺治十五年(1658)进士谥文简
康熙时为诗坛盟主,与朱彝尊并称"南朱北王",又为"清初六家"之一,论诗倡"神韵说"。
有《带经堂集》、《渔洋山人精华录》。
词集名《衍波词》。
清诗别裁集
字贻上山东新城人
顺治乙未进士,由司李入为曹郎,改翰林,官至刑部尚书
著有《带经堂集》。
渔洋少岁,即见重于牧斋尚书,后学殖日富,声望日高,宇内尊为诗坛圭臬,突过黄初,终其身无异辞。
身后多毛举其失,互相弹射,而赵秋谷宫赞著《谈龙录》以诋諆之,恐未足以服渔洋心也。
或谓渔洋獭祭之工太多,性灵反为书卷所掩,故尔雅有馀,而莽苍之气遒折之力往往不及古人,老杜之悲壮沉郁,每在乱头粗服中也。
应之曰,是则然矣。
然独不曰欢娱难工,愁苦易好,安能使处太平之盛者,强作无病呻吟乎?
愚未尝随众誉,亦非敢随众毁也。
平心以求,录其最佳者,其有当众心与否,不及计焉。
○全集以明丽博雅胜者居多,然恐收之不尽,兹特取其高华浑厚有法度神韵者,觉渔洋面目,为之改观。
维基
王士禛(1634年9月17日—1711年6月26日)小名豫孙字贻上号阮亭别号渔洋山人,斋号蚕尾山房,人称王渔洋山东新城(今山东桓台)人,清代文人,进士出身康熙年间官至刑部尚书
工诗文,勤著述,著作有《渔洋山人精华录》、《池北偶谈》等五百馀种。
卒谥文简
主要活动
  • 1658年,进士,第二甲,賜進士出身
吴镇元末 1280 — 1354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280—1354 【介绍】: 嘉兴人字仲圭号梅花道人
性高介。
不求仕进,隐于武塘,所居曰梅花庵,自署梅花庵主
工词翰,善画山水竹石,每题诗其上,时人号为三绝。
黄公望倪瓒王蒙为元末四大画家。
有《梅花道人遗墨》。
字仲圭嘉兴人
性高介,书仿杨凝式,画出关荆董巨。
每画山水竹石,辄题诗其上,时人号为三绝。
黄公望倪瓒王蒙有画苑四大家之目。
少与兄元璋师事毗陵天骥,得其性命之学,尤邃先天易,言禨祥多中。
垂帘卖卜,隐于武塘
所居曰「梅花庵」,自署「梅花庵主」,又号「梅花道人」,卒年七十五。
仲圭将殁,命置短碣冢上曰「梅花和尚之塔」。
或怪之,曰:此有意,当自验。
元末兵起,所至椎冢,惟仲圭以碣所署,疑为缁流,舍去。
仲圭生于前至元十七年庚辰,卒于至正十四年甲午,有墓碑可考。
而野史流传,发墓为杨琏真伽事,不知杨髡发掘宋陵,在前至元戊寅,是时仲圭犹未生也。
陈徵士继儒仲醇作《梅花庵记》,亦从而附会其说,可为大噱。
钱宗伯牧斋仲醇为装点山林,附庸风雅,于此益信。
为千古定评矣。
词学图录
吴镇(1280-1354) 字仲圭号梅花庵主又号梅花道人梅沙弥
嘉兴人
性高介,隐居不仕,擅水墨山水,兼工竹石。
黄公望倪瓒王蒙合称"元四家"。
亦善诗词法书,每写山水竹石,辄题咏其上,时人号为"三绝"。
有《梅花道人遗墨》,乃后人荟萃其题画之作。
存词29首。
李存元 1281 — 1354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281—1354 【介绍】: 饶州安仁人字明远更字仲公
陈苑学。
致心于天文、地理、医卜、释道之书,工古文词。
应科举不利,即为隐居计,从游者满斋舍。
中丞御史等交章荐,皆不就。
学者称俟庵先生
祝蕃、舒衍、吴谦合称江东四先生
有《俟庵集》。
字明远更字仲公,饶之安仁人
好为古文辞,通医术。
既而游于上饶陈立大之门。
延祐开科,一试不第,即决计隐居。
三以高蹈丘园荐,不应,秘书李孝光举以自代,当事者将以翰苑处之,不果。
葺书室曰竹庄,题曰俟庵,人称为番阳先生
四方兵起,门人何琛迎养于临川
至正十四年卒,年七十四。
有《俟庵集》三十卷。
仲公祝蕃远舒元易吴尊光三人游,志同行合,号「江东四先生」云。
虞山钱牧斋列朝诗集》载俟庵诗,称为洪武中年卒者,误也。
危学士素所撰墓志年月甚明。
俟庵集》,刻于明永乐三年国子祭酒徐旭序之,谓其距俟庵之没五十二年,则俟庵已卒于明太祖未定金陵之先也。
牧斋于史学最为详密,而不能无误,考證之难盖如此。
僧大䜣元 1284 — 1344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284—1344 【介绍】: 僧。
江州人,徙南昌俗姓陈号笑隐
九岁出家。
博通经典,旁及儒家道流百氏之说。
杭州凤山,迁中天竺,又主建康集庆寺
文宗天历初,被召赴阙,特赐三品文阶,授太中大夫
顺帝时受命校正《禅林清规》。
有《蒲室集》。
大䜣字笑隐南昌陈氏子。
家世业儒,去而学佛,得法于晦机熙公
卓锡杭之凤山,迁中天竺。
文宗金陵入正大统,命以潜邸之旧,为龙翔集庆寺
杭州,授太中大夫,主寺事,设官隶之。
所著有《蒲室集》十五卷,虞邵庵序之,谓䜣公以说法之馀事为文,莫之能禦。
吸江海于砚席,肆风云于笔端,一坐十年,以应四方来者之求,殆无虚日。
铿宏轩昂,感厉奋激,老于文者,不能过也。
欧阳圭斋之序蒲庵复公也,亦曰:由唐至宋,大觉琏公明教嵩公觉范洪公,以雄词妙论,大弘其道于江海之间。
一时老师宿儒,莫不敛衽叹服。
皇元开国,若天隐至公晦机熙公,倡斯文于东南,一洗咸淳之陋。
赵孟頫袁桷先辈,委心而纳交焉。
晦机之徒,笑隐䜣公尤为雄杰。
其文,太史虞集尝序之矣。
䜣公既寂,丛林莫不为斯文之慨豫章见心复公以敏悟之资,发为辞章,溯而上之,卓然并驱于诸师无愧也。
圭斋次论诸禅老之文,最为明悉,而推重䜣公如此。
明洪武初复公与蒲室之徒全室泐公,同以高僧见召。
已见于钱牧斋列朝诗集》,故不具载。
禅师大诉者。
字笑隐
世籍江州
唐尚书陈操之裔。
后徙居南昌
故为南昌陈氏也。
母萧氏。
孕感异徵。
日者谶曰。
生子当为法中龙文中虎
及娩。
地为震动。
父殁。
母盛年修净业。
为童时。
见佛相好。
则恋慕如慈亲。
年九岁。
得依水陆院伯父云阇黎为大僧。
遍阅大藏经文。
欲扣明己躬。
愿尽形寿以法为檀。
一山万禅师开化匡庐开先寺
诉竟走依之。
不发。
然诉常于此切指。
往百丈。
遂彻證于熙禅师拂下。
曰。
昔黄龙得旨。
泐潭领徒。
游方及见慈明。
气索汗下。
你道过在甚处。
诉对曰。
千年桃核里。
觅甚旧时仁。
以为类己。
大然之。
迁杭之净慈。
分座。
诉以书记自任。
博学广知。
加之辩才转变无方。
尝题曹操读碑图。
其略曰。
碑阴八字非隐语。
德祖有智如滑稽。
岂是阿瞒不解此。
感愧上马归路迷。
一时名辈称之。
又访中峰本禅师天目山
坐语。
夜半风雨大作。
崖石欲裂。
左右皆辟易。
诉不少动。
中峰曰。
诉公慧定之力。
俱足他日必大可观。
至大四年
出住湖之乌回。
次住杭城报国。
又住中竺报国。
中竺俱经火之馀。
诉至任缘鼓舞。
大厦俱成。
僧徒从者垂千辈。
首以篦子付之觉原昙
妙喜门风又一振矣。
天历元年
朝旨改金陵潜邸。
大龙翔集庆寺
以诉为开山第一代。
明年诏入奎章阁。
设高座。
阐扬大法。
出貂裘金衲赐之。
终不以示人。
然自奉俭薄。
衾衣常十数载不易也。
频躬烧香。
浴以给众。
身外之役。
不以劳人
至于名教节义。
则感励奋激。
不知有己。
明宗嘉其风范。
亲书广智庵额赐。
诉退居处。
至顺二年
疏谢。
归林下。
不报。
又辞。
文宗台臣
安居龙翔终老。
兼命较订百丈清规。
为缁门式。
盖百丈建立以来。
年代数百。
法久成毙。
诸方丛席各杜绳规。
俾律仪大典易式无闻。
以百丈旧文。
订列条章若干门。
互换主宾。
法久住。
书成。
进上。
敕诸丛林。
遵而一之。
于是天下缁流
礼乐铿锵。
进止有节。
大智之风。
俨然在矣。
嗣后朝赐益隆。
梵侣益众。
其禅席之盛。
自秀法云以来。
未之有也。
会中龙象。
则有愚庵智及季潭宗泐清远怀渭辈。
激扬旨要。
尝问僧。
青州布衫重七斤。
古人道了也毕竟一归何处。
僧曰。
东廊头西廊下。
曰。
甚么处见赵州
僧拟对。
曰。
棒上不成龙。
又问。
竖拂拈椎。
古佛榜样。
擎杈舞剑。
列祖条章。
衲僧下一句。
作么生道。
僧珍重便行。
曰。
不消一劄。
又问。
释迦弥勒文殊普贤从你脚下过去也。
僧顾左右。
喝之。
又问。
无位真人落在甚处。
僧便作礼。
曰。
从门入者不是家珍。
至正四年五月朔日。
退居广智庵。
复与御史脱欢公话。
别凡熟知。
悉致辞。
柬命弟子。
以两朝所赐资帛。
万佛阁
俾群生得所瞻仰。
从容书偈。
顺寂焉。
阅世六十一。
坐夏四十六。
学士虞集为蒲室叙。
叙状生平甚详。
之母。
精修净业。
感地生白连。
移居报国。
时其母西往。
常愧慕陈尊宿编蒲。
以故志所居处。
皆曰蒲室。
四会语录。
外文若干卷。
名蒲室云。
赞曰。
语云。
天地无全功。
圣人无全能。
仰山父子之为人。
庶其全矣。
熙公至殁。
犹教诫弟子。
整其家法。
䜣公于殁前一日。
宗泐辈。
孜孜以妙喜门庭为属。
较二公之心。
而往返阎浮百千次。
尚未足其愿也。
呜呼大哉。
新续高僧传·义解篇第二之三
释大䜣字笑隐姓陈氏九江人也。
初谒开先一山了万
尝经神祠,见纸灰随风旋起,脱然忘所證,以白东叟,叟诘之无滞,遂主开先。
叩之,未深契也。
乃遣参净慈晦机熙器重之,问:“黄龙得旨泐潭,领徒游方,及见慈明,气索汗下,过在何处?
抗声云:“千年桃核里,觅甚旧时仁。
”一日,又举百丈野狐语,诘之曰:“且道不落因果便堕野狐身,不昧因果便脱野狐身,利害甚处?
拟答,机喝之,生平疑滞,涣然冰释。
博学多通,于《涅槃》、《法华》、《大品般若》,靡不穷究,故三谛圆融,观法入妙,尤擅词翰。
黄溍虞集品其文,奇彩烂然,铿鋐磊落,名重一时。
元文宗顺帝时,屡承恩顾,命坐咨问,授三品文阶,赐赉甚厚,尽用以建閤。
元至正四年五月,诣御史大夫脱欢为别,复留书与交游之善者,二十四日书偈趺逝。
钱象坤明末清初 1569 — 1640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569—1640 【介绍】: 浙江会稽人字弘载号麟武
万历二十九年进士,授检讨
天启间累官礼部右侍郎,为魏忠贤党所中伤,落职。
崇祯初起为礼部尚书
后金兵迫都城象坤登陴分守,祁寒不懈。
帝闻其事,使与何如宠并相。
引疾归。
卒谥文贞
维基
钱象坤1569年8月12日—1640年《登科录》记载的是「官年」,或和真实年龄有落差。
),字弘载号麟武浙江会稽县籍,山阴县人,晚明政治人物,同进士出身
万历二十五年(1597年)丁酉浙江乡试二十九名举人万历二十九年(1601年)辛丑进士
天启年间任礼部右侍郎太子宾客,后又为南京礼部尚书,后因被魏忠贤指为缪昌期党,落职閒住。
崇祯元年(1628年)礼部尚书协理詹事府。
崇祯二年(1629年)冬都城被兵围,条陈禦敌三策。
奉命登陴分守,祁寒不懈。
崇祯帝感知,遂与何如宠并相。
崇祯三年(1630年)温体仁入,为钱象坤门生,钱象坤让位而居其下。
后累加少保,进武英殿
此时翰林有所谓“四钱”,即钱象坤钱龙锡钱谦益钱士升,皆负有身望。
后来他的学生温体仁为首辅,钱象坤都没有前去依附。
崇祯四年(1631年)其学生兵部尚书梁廷栋御史水佳胤互斗,所以遭周延儒所恶。
钱象坤为了避祸,特上五疏引疾去职,后家居十年,无病而卒。
太保谥文贞
主要活动
  • 1601年,进士,第三甲,賜同進士出身
杨维桢元末明初 1296年12月25日 — 1370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296—1370 【介绍】: 元明间浙江山阴人字廉夫号铁崖晚号东维子
元泰定帝泰定四年进士
天台县,累擢江西儒学提举
因兵乱,未就任,避居富春山,迁杭州
张士诚累招不赴。
以忤元达识丞相,再迁居松江
东南才俊之士登门拜访者,殆无虚日。
明洪武三年,召至京师,旋乞归,抵家即卒。
维桢诗名擅一时,号铁崖体
善吹铁笛,自称铁笛道人
有《东维子》、《铁崖先生古乐府》等。
维桢字廉夫会稽人
泰定丁卯进士,署天台尹,改钱清场盐司令,迁江西等处儒学提举
会兵乱,避地富春山,徙钱塘
张士诚招之,不往,又忤达识丞相,自苏徙
明洪武二年,召修礼乐书,维桢谢曰:岂有八十岁老妇,就木不远,而再理嫁者邪!
赋《老客妇词》以进。
赐安车诣阙,留百二十日,以白衣乞骸骨,放还。
卒年七十有五。
廉夫尝居吴山铁冶岭,故号铁崖
太湖,得莫邪铁笛,又称铁笛道人
筑室松江上,有小蓬壶、草玄阁诸胜。
海内荐绅大夫,与东南才俊之士,造门纳屦,殆无虚日。
玉山草堂之会,推主敦盘。
笔墨横飞,铅粉狼藉,或戴华阳巾,披鹤氅,踞船屋上,吹铁笛,作《梅花弄》,坐客皆蹁跹起舞,以为神仙中人也。
所著书数百卷,其《古乐府》尤盛行。
张伯雨曰:《三百篇》而下,不失比兴之旨,惟《古乐府》为近。
今代李季和杨廉夫遂称作者。
廉夫上法汉、魏,而出入少陵、二李之间,故其所作,隐然有旷世金石声,又时出龙鬼蛇神,以眩荡一世之耳目,斯亦奇矣。
元诗之兴,始自遗山
中统至元而后,时际承平,尽洗宋、金馀习,则松雪为之倡。
延祐天历间,文章鼎盛,希踪大家,则虞、杨、范、揭为之最。
至正改元,人材辈出,标新领异,则廉夫为之雄。
而元诗之变极矣!
明初,袁海叟杨眉庵辈皆出自铁门。
钱牧斋谓铁体靡靡,久而未艾,斯言未足以服铁崖也。
词学图录
杨维桢(1296-1370)字廉夫号铁崖,喜铁笛,故号铁笛道人又号铁心道人铁冠道人铁龙道人梅花道人等,晚年自号老铁抱遗老人东维子
会稽浙江诸暨枫桥全堂人。
泰定四年(1327)进士
天台县
明洪武二年,召至京师,议订各种仪礼法典。
事成后,即请归,朱元璋命百官于京都西门外设宴欢送,不久逝。
擅诗文、书法、戏曲。
所创《西湖竹枝词》通俗清新,和者众多。
有《东维子文集》、《铁崖先生古乐府》等。
字铁厓会稽人
主要活动
  • 1327年,进士
叶颙元末明初 1296 — ?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296—? 【介绍】: 元明间金华府金华人字景南一字伯恺自号云𩕢天民
元末隐居不出,至正中自刻其诗,名《樵云独唱》。
入明,举进士,官行人司副
后免官家居,授徒甚众。
字景南金华人
少壮有志事功,未尝干谒,人罕知者。
晚遭元季之乱,结庐城山东隅,名其地曰「云𩕢」,自号「云𩕢天民」。
既而移居山之西隅,与云𩕢相望不数里,时得以幅巾野服,轻鞋瘦策,从樵夫刍叟相往还其间。
自序所作诗,以为薪桂老而云山高寒,音调古而岩谷绝响。
故名之曰《樵云独唱》。
长孙雍编次成帙,曾孙户部尚书淇重刻之。
广东布政使安丘袁凯为之序云。
钱牧斋列朝诗集》所载:叶樵云,字伯恺洪武中进士,官行人司副,免归。
按集中《挽琳荆山上》云:「大德庚子春,生我及此公。
」以年计之,当洪武戊申景南年六十有九矣。
其《独乐歌》云:「屈指今年七十五」。
集中诗皆高旷之言,绝无及仕宦者
袁布政序云:使先生后生数年,际我朝之明盛,与一时俊乂并列庶职,其事业必有可观,惜其不然,而徒于言语文字间见之,其志不亦可哀矣乎!
袁序作于成化间,不应有误。
牧斋所云,未知何所据也?
又《震泽编》所载,东山叶颙,字伯昂,尝以乡贡为和靖书院山长。
此则又一同名姓者耳。)
(臣)等谨案:樵云独唱六卷,元叶颙撰。
字景南金华人
志行高洁,结庐城山东隅,名其地曰云𩕢,自号云𩕢天民
是集乃其孙雍所编。
前有自序,谓薪桂老而云山高寒,音调古而岩谷绝响,故名曰樵云独唱。
序凡二篇,皆题至正甲午,而集中多载入明诗,且后篇乃明兴后语。
疑原本后篇未著年月,传写者误以前篇年月补入也。
顾嗣立元诗选曰:列朝诗集载叶樵云字伯恺洪武中进士,官行人司副,免归。
按集中挽林荆山上人云:大德庚子春,生我及此公。
以年计之,当洪武戊申景南年六十有九矣。
其独乐歌云:屈指今年七十五。
集中诗皆高旷之言,绝无及仕宦者
袁布政凯序云:使先生后生数年,际我朝之明盛,与一时俊乂并列庶职,其事业必有可观。
惜其不然,而徒于言语文字间见之,其志不亦可哀乎!
袁序作于成化间,不应有误。
列朝诗集所载,未知何所据也。
震泽编载东山叶颙字伯昂,尝以乡贡为和靖书院山长。
则又一同名姓者耳云云。
其辨甚明。
太学题名碑,建文庚辰科有叶颙,亦金华人
庚辰建文三年,革除以后,称洪武三十三年
列朝诗集当必因此而讹。
嗣立尚未之详也。
其诗写閒适之怀,颇有流于颓唐者。
而胸次超然,殊有自得之趣。
天机所到,固不必以绳削求矣。
乾隆四十一年十二月恭校上。
予诛茆结庐于城山之东隅。
林深而木翳,水秀而峰奇。
居处孤峻,名其庭曰云𩕢。
闭门却扫,谢宾客,日与樵夫刍叟盘礴乎丘园林麓之中,披云啸月,钓水采山,无少休暇。
久之,移家城山之西隅,负郭而楼居,形势虚敞,窗户轩豁,而南屿北巘,争献奇秀。
其俨然之容,苍然之色,入吾屏几,清致复不减于云𩕢也。
东西相望,不数里,故吾得以幅巾便服,轻鞋瘦策,从樵夫刍叟相往还于其间。
山回路转,川鸣谷应,伐木之丁丁,鸟声之嘤嘤,更唤互答,斯乐何极。
斧斤之馀,浊酒自适,觞咏谈笑,击壤赋诗,以唐律五七言二百馀首,杂诗若干首,虽不足以关世教之盛衰,亦足以叙幽情,写闲适之兴怀,名其秩曰樵云独唱。
盖予知樵夫刍叟相与之娱,而不知世俗之好;樵夫刍叟知从予之游,又不知予赋诗之趣。
薪桂老而云山高寒,音调古而岩谷绝听,得不谓之独唱乎?
幸而樵刍中有如朱翁子陶靖节辈,固将甘心与之揖逊周旋,赓和酬酢,商度古今天下治乱之得失,评论高人异士出处之始终,豁畴昔风谊之气,吐平生慷慨之辞,散为箴规,发为歌诗,峭拔俊爽,雍容舒徐,放而纵之而言不肆,收而藏之而文不拘,振清风于亘古,流遗响于无穷者也。
樵唱之乐,无以易此。
不幸而世衰道微,斯人傥不复见,则予长抱山阿,寂寥千载,谁赏之叹,而独唱之旨,其有以夫。
时至正甲午重九前四日云𩕢天民景南叶颙序。
御选元诗姓名爵里
字景南金华人
樵云独唱。
维基
叶颙(14世纪—15世纪),字伯恺浙江金华府金华县坦溪人。
叶颙洪武二十六年(1393年)举人二十七年(1394年)进士,获授行人司副,不久遭免职,回乡后授徒为生,徒弟甚多。
主要活动
  • 1394年,进士,第三甲,賜同進士出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