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人物库
郭翼元 1305 — 1364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305—1364 【介绍】: 昆山人字羲仲号东郭生又号野翁
少从卫培学,工诗,尤精于《》。
以豪杰自负。
尝献策张士诚,不用,归耕娄上。
老得训导官,与时忤,偃蹇以终。
有《雪履斋笔记》、《林外野言》。
字羲仲,(一作重)昆山人
少从卫培学,工诗,尤精于《》。
生平以豪杰自负,尝献策张士诚,不能用,遂归耕娄上。
老得训导官,竟与时忤,偃蹇以终。
范阳卢熊公武题其墓曰「迁善先生」。
羲仲自号「野翁」,又号「东郭生」,以东郭先生故事命其斋曰「雪履」。
所著有《林外野言杨维桢序其诗曰:今之诗合吾之论者,斤斤三四人,虞公集李公孝光、陈公樵也。
窃继其绪馀者,亦斤斤三四人,天台项炯、姑胥陈谦永嘉郑东昆山郭翼也。
又曰:其诗精悍者在李商隐间,风流姿媚者,不在玉台下。
羲仲卒于至正二十四年昆山朱圭《名迹志》载有卢熊所撰墓志可据。
钱宗伯牧斋列朝诗集》谓羲仲洪武初徵授学官,度不能有所见,怏怏而卒。
岂未见公武所撰墓志耶?
牧翁考證,号为详博,而小传中疏缪如此类者颇多。
余一一表而出之,非敢指摘前贤,窃恐贻误来学也。
御选元诗姓名爵里
字羲仲,一作羲重昆山人
训导自号野翁又称东郭生
所著有林外野言。
李商隐唐 813 — 858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813—858 【介绍】: 怀州河内人
字义山号玉溪生
进士第
累官东川节度使判官检校工部员外郎
牛僧孺李德裕两党水火不相容,商隐本为牛党令狐楚门客,后娶李党王茂元女,虽始终与党争无关,仍因此为子绹所恶。
为相,商隐长期被排挤。
工诗文,曾从学章奏,因习骈体,与温庭筠段成式齐名,时号“三十六体”。
诗与温庭筠并称温李
庭筠多绮罗脂粉之调,而商隐则感时伤事,颇得风人之旨。
有《樊南文集》、《樊南文集补编》行世。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812—858,有生于811、813等说 字义山号玉溪生又号樊南生排行十六
祖籍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自祖父起迁居郑州(今属河南)
郡望陇西成纪
文宗大和三年(829)令狐楚洛阳,旋随郓州,为天平节度使巡官
六年八年分别佐太原幕及兖海观察使崔戎幕。
开成二年(837)进士第
三年春博学宏辞试不取,入泾原节度使王茂元幕,娶其女。
四年释褐为秘书省校书郎,旋调补弘农,以免除或减轻蒙冤犯人之刑狱触忤观察使孙简,将罢去,会姚合,谕使还官。
五年冬,赴王茂元陈许幕。
武宗会昌二年(842)以书判拔萃复入秘书省正字,旋丁母忧居家。
四年暮春,自关中移家永乐。
五年冬,服阕入,仍为秘省正字
宣宗大中元年(847),随桂管观察使郑亚桂林,为支使掌表记。
二年春循州商隐罢幕北归。
长安,补周至,旋为京兆尹留假参军事,奏署掾曹,专章奏。
三年十月武宁军节度使卢弘止奏充商隐判官,得侍御衔,赴徐州
四年夏,随卢弘止汴州幕,曾奉使入关。
五年春夏间罢汴幕归,妻王氏已卒。
太学博士
柳仲郢东川,辟为节度书记
十月商隐梓州,改节度判官
七年末,曾回京探望儿女。
十年春,随内征之仲郢还朝,任盐铁推官,其间或曾游江东
十二年病废还郑州,未几卒。
新、旧《唐书》有传。
年谱以冯浩《玉溪生年谱》、张采田《玉黔生年谱会笺》较精审。
商隐一生与牛、李两党重要成员均有交往,自两《唐书》以来,史家与研究者对其党属颇多异说(大要有党李、党牛、出入牛李、无与党局诸说)。
自实际情况而言,其前期交往者固多牛党,然多属私谊,未必有党牛意图,后入王茂元幕,亦无所谓去牛就李(茂元非李党)。
然后期宣宗朝所历幕主,则多为李德裕会昌为相时所倚重之人物,结合有关诗文,大体可见其后期较进步之政治倾向。
商隐晚唐大诗家与骈文名家,与杜牧并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并称“温李”。
其诗颇多忧怀国运、慨讽时事之作,如《行次西郊作一百韵》、《有感二首》、《重有感》、《曲江》等;亦多抒写怀抱、感慨身世之篇,如《安定城楼》、《晚晴》等。
其咏史、咏物、无题诸篇,及七律、七绝二体,成就尤高。
前人评其诗“深情绵邈”(刘熙载《艺概》卷二《诗概》)、“沉博绝丽”(朱鹤龄李义山诗集笺注》序引钱谦益语)、“寄托深而措辞婉”(叶燮《原诗》),大体均指其近体而言。
而寄慨身世,情调感伤,多用象征暗示,情思意境朦胧,尤为其诗思想内容与艺术风貌之显著特征。
其诗渊源颇广,而宋玉之感伤、杜甫之沉郁、李贺之象征对商隐影响尤深。
诗集重要注本有清朱鹤龄李义山诗集笺注》、清冯浩《玉溪生诗笺注》、今人叶奇《李商隐诗集疏注》、刘学锴、余恕诚《李商隐诗歌集解》等。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于1998年出版王蒙、刘学锴主编《李商隐研究论集(1949—1997)》。
全唐诗》存诗3卷,《全唐诗外编》及《全唐诗续拾》补诗4首,断句5。
唐诗汇评
李商隐(813-858)字义山号玉溪生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人。
大和中令狐楚天平节度使,爱其才,署为巡官,亲授骈文。
开成二年(837)进士第
令狐楚卒,入泾原节度使王茂元幕,茂元以女妻之。
时党争方炽,令狐父于属牛党,茂元属李党,牛党以为背恩。
故坎𡒄终身。
四年,授校书郎,调弘农
会昌二年,登书判拔萃科,授秘书省正字
大中初,为桂管观察使郑亚掌书记
郑亚循州,还京,补盩厔,摄京兆参军,典章奏。
又佐卢弘止徐州幕,为判官
府罢,入朝为太学博士
复佐柳仲郢东川幕。
仲郢入朝,奏为盐铁推官
罢还郑州,病卒。
商隐工骈文及近体诗,尤长七律,与杜牧齐名,亦称“李杜”,又与温庭筠齐名,称“温李”。
其诗构思新巧,想象丰富,属对精切,色彩绮丽,音律谐婉,精于用典,后人效之。
有《玉溪生诗》三卷。
又有《樊南甲集》、《乙集》各二十卷,《赋》、《文》各一卷,多佚。
今有《李义山诗集》六卷及后人所辑《樊南文集》、《樊南文集补编》行世。
全唐诗》编诗三卷。
词学图录
李商隐(约813-约858) 字义山号玉溪生又号樊南生
原籍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迁居荥阳,晚居郑州
有《杨柳枝》等词。
李商隐(813—858) 唐代诗人。
字义山号玉溪(溪)生,又号樊南生
祖籍怀州河内(今河南焦作沁阳) 出生于郑州荥阳(今河南郑州荥阳市)
唐文宗开成二年(837)进士,曾任秘书省校书郎弘农等职。
因卷入“牛李党争”而备受排挤,一生困顿不得志。
诗歌成就极高,与杜牧合称“小李杜”,又与李贺李白合称“三李”,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
大中二年(848)李商隐离开桂州幕府途经江夏北归,作七律《无题》, 有“黄鹤沙边亦少留”之句,纪昀称该诗“绝好笔意”。
全唐诗补逸
李商隐字义山号玉溪生怀州河内人
元和八年大中十二年卒(据冯浩《玉溪生年谱》及岑仲勉《玉溪生年谱会笺平质》所推定。
)补诗一首。
商隐字义山
怀州河内人
少为令狐楚巡官
开成二年进士第
会昌二年又以书判拔萃。
王茂元河阳
掌书记
侍御史
久不调。
郑亚廉察桂州
请为观察判官
大中初
循州
商隐随赴岭表。
三年入为京兆尹卢宏正掾曹
又从为掌书记
太学博士
柳仲郢镇东蜀。
辟为节度判官检校工部郎中
大中末卒。
作品评论
新唐书本传
商隐初为文,瑰迈奇古,及在令狐楚府,本工章奏,因授其学。
商隐俪偶长短,而繁缛过之。
温庭筠段成式俱用是相夸,号“三十六体”。
李义山诗,字字锻炼,用事婉约,仍多近体,唯有《韩碑》诗一首是古体。
《潜溪诗眼》
义山诗世人但称其巧丽,至与温庭筠齐名,盖俗学只见其皮肤,其高情远意,皆不识也。
《蔡宽夫诗话》
王荆公晚年亦喜称义山诗,以为唐人知学老杜而得其藩篱,唯义山一人而已。
……义山诗合处信有过人,若其用事深僻,语工而意不及,自是其短。
唐人学老杜,唯商隐一人而已,虽未尽造其妙,然精密华丽,亦自得其仿佛。
李义山刘梦得杜牧之三人,笔力不能相上下,大抵工律诗而不工古诗,七言尤工,五言微弱,虽有佳句,然不能如韦、、王、孟之高致也。
公(按指杨亿)尝论义山诗,以谓包蕴密致,演绎平畅,味无穷而炙愈出,镇弥坚而酌不竭,使学者少窥其一斑,若涤肠而洗骨。
《臞翁诗评》
李义山如百宝流苏,千丝铁网,绮密瑰妍,要非适用。
义山诗感事托讽,运意深曲,佳处往往逼杜,非飞卿所可比肩。
元好问《论诗三十首》
望帝春心托杜鹃,佳人锦瑟怨华年。
诗家总爱西昆好,独恨无人作郑笺。
袁桷《书汤西楼诗后》
玉溪生往学草堂诗,久而知其力不能逮,遂别为一体,然命意深切,用事精远,非止于浮声切响而已。
商隐工诗,为文瑰迈奇古,辞难事隐,及从楚学俪偶长短,而繁缛过之。
每属缀多检阅书册,左右鳞次,号“獭祭鱼”。
而旨能感人,人谓其横绝前后。
李商隐家数微密闲艳,学者不察,失于细碎。
元和后,律体屡变,其间有卓然成家者,皆自鸣所长。
李商隐之长于咏史……其造意幽深,律切精密,有出常情之外者。
李商隐七言律,气韵香甘。
唐季得此,所谓枇杷晚翠。
李商隐丽色闲情,雅道虽漓,亦一时之胜。
《诗源辨体》
商隐七言古,声调婉媚,大半入诗馀矣。
《诗源辨体》
商隐律诗较古诗稍显易,而七言为胜。
《诗源辨体》
商隐七言绝……较古、律艳情尤丽。
《唐诗评选》
义山诗寓意俱远,以丽句影出,实自楚辞来。
宋初诸人,得其衣被,遂使西昆与香奁并目。
钱谦益《注李义山诗集序》
义山之诗,宋初为词馆所宗,优人内燕,至于“挦扯商隐”之谑。
元季作者惩西江学杜之弊,往往跻义山,祧少陵,流风迨国初未变。
……少陵当杂种作逆,藩镇不庭,疾声怒号,如人之疾病而呼天呼父母也,其志直,其词危。
义山当南北水火,中外钳结,若喑而欲言也,若餍而求寤也,不得不纡曲其指,诞谩其辞,婉娈托寄,讔谜连比,此亦风人之遐思,《小雅》之寄位也。
《漫堂说诗》
世之称诗者,易言律,尤易言七言律。
义山造意幽邃,感人尤深,学者皆宜寻味。
义山五言出于庾开府,七言出于杜工部,不深究本源,未易领其佳处也。
七言句法兼学梦得
晚唐中,牧之义山俱学子美
牧之豪健跌宕,而不免过于放……不如义山顿挫曲折,有声有色,有情有味,所得为多。
吴乔《西昆发微序》
义山始虽取法少陵,而晚能规模屈、,优柔敦厚,为此道瑶草琪花。
凡诸篇什,莫不深远幽折,不易浅窥。
于李、杜、韩后,能别开生路、自成一家者,唯李义山一人。
既欲自立,势不得不行其心之所喜深奥之路。
义山思路既自深奥,而其造句也,又不必使人知其意,故其诗七百年来知之者尚鲜也。
高柄以为隐辞,又以为属对精切,陆游辈谓《无题》为艳情,杨孟载亦以艳情和之,能不使义山失笑九原乎?
引冯班语:王荆公言学杜当自义山入。
余初得荆公此论,心不谓然,后读《山谷集》,粗硬槎牙,殊不耐看,始知荆公此言正以救江两派之病也。
若从义山入,便都无此病。
山谷用事琐碎,更甚于昆体;然温、李、杨、刘用事,皆有古法,比物连类,妥贴深稳。
山谷疏硬,如食生物未化,如吴人作汉语,读书不熟之病也。
昆体诸人甚有壮伟可敬处,沈、宋不可也。
《古欢堂集杂著》
义山七律逐首擅场,特须郑笺耳。
义山诸体之工,唐人实无出其右者,不独七律也,又不独香奁也。
《古欢堂集杂著》
义山(七绝)佳处不可思议,实为唐人之冠,一唱三弄,馀音袅袅,绝句之神境也。
《诗辩坻》
义山七绝,使事尖新,设色浓至,亦是能手。
间作议论处,似胡曾《咏史》之类,开宋恶道。
《唐诗观澜集》
玉溪咏物,妙能体贴,时有佳句,在可解不可解之间。
朱鹤龄《笺注李义山诗集序》
唐至太和以后,阉人暴横,党祸蔓延。
义山阨塞当涂,沉沦记室
其身危,则显言不可而曲言之;其思苦,则庄语不可而谩语之。
莫若瑶台璚宇、歌筵舞榭之间,言之可无罪,而闻之足以动。
其《梓州吟》曰:“楚雨含情皆有托”,早已自下笺解矣。
吾故为之说曰:义山之诗,乃风人之绪音,屈、宋之遗响,盖得子美之深而变出之者也。
岂徒以征事奥博、撷采妍华,与飞卿柯古争霸一时哉!
李义山、陆渭南皆祖述少陵者。
李之蕴藉,陆之排奡,皆能寓变化于规矩之中。
李去其靡、陆汰其粗,其于大历元和也何有?
叶燮原诗
李商隐七绝,寄托深而措词婉,实可空百代无其匹也。
《唐诗别裁》
义山近体,襞绩重重,长于讽谕,中有顿挫沉着可接武少陵者,故应为一大宗
后人以温、李并称,只取其秾丽相似,其实风骨各殊也。
《唐诗别裁》
义山长于风谕,工于征引,唐人中另开一境。
顾其中讥刺太深,往往失于轻薄。
人皆谓杜陵殁后,义山可为肖子。
吁!
何弗思之甚耶?
彼之浑厚在作气,此之浑厚在填事,彼之讽必指实,此之讽谕动涉虚;彼则意无不正,此则思无不邪。
风马之形,大相径庭,奚待一一量较,而后知其伪哉!
《小澥草堂杂论诗》
李商隐诗,明暗参半
然欲取一人备晚唐之数,定在此君。
姚培谦《李义山七律会意例言》
唐自元和以后,五七言古体靡然不振,即义山亦非所长。
至其七言律体,瓣香少陵,独探秘钥,晚唐人罕有其敌,读者无仅与牧之飞卿诸公同类而并观之也。
姚培谦《李义山七律会意例言》
少陵七律,格法精深,而取势最多奇变,此秘唯义山得之。
其脱胎得髓处,开出后贤多少门户!
冯浩《玉溪生诗集笺注》
发凡:义山远追汉魏,近仿六朝,而后诣力所成,直于浣花翁可称具体,细玩全集自见,毋专以七律为言。
其终不如杜者,十之三学为之,十之七时为之也。
冯浩《玉溪生诗集笺注》
序:晚唐李义山为巨擘,余取而诵之,爱其设采繁艳,吐韵铿锵,结体森密,而旨趣之遥、深者未窥焉。
《历代诗法》
玉溪诗绮密瑰妍,然首首生动,绝无板重之嫌,故令读者不厌。
陈明善《唐八家诗钞》
例言:义山诗高华典丽,音韵缠绵,宜荆公叹其善学老杜也。
八叉同时,瞠乎后矣。
《四库全书总目》
商隐诗与温庭筠齐名,词皆缛丽。
庭筠多绮罗脂粉之词,而商隐感时伤事,尚颇得风人之旨。
……自宋杨亿刘子仪等沿其流波,作《西昆酬唱集》,诗家遂有“西昆体”,致伶官有挦扯之讥,刘攽载之《中山诗话》,以为口实。
元祐诸人起而矫之,终宋之世,作诗者不以为宗,胡仔《渔隐从话》至摘其《马嵬》诗、《浑河中》诗诋为浅近。
江西一派渐流于生硬粗鄙,诗家又返而讲温、李。
《五七言今体诗钞》
玉溪生虽晚出,而才力实为卓绝。
七律佳者几欲远追拾遗,其次者犹足近掩刘、白。
第以矫敝滑易,用思太过,而僻晦之敝又生。
要不可不谓之诗中豪杰士矣。
微婉顿挫,使人荡气回肠者,李义山也。
刘随州而后,渐就平坦,无从睹此丰韵。
七律则远合杜陵,五律、七绝之妙则更深探乐府。
晚唐小杜而外,唯有玉溪耳,温岐韩偓何足比哉!
《读雪山房唐诗序例》
善学少陵七言律,终唐之世,唯义山一人,胎息在神骨之间,不在形貌,《蜀中离席》一篇,转非其至也。
义山当朋党倾危之际,独能乃心王室,便是作诗根源。
其《哭刘蕡》、《重有感》、《曲江》等诗,不减老杜忧时之作。
组织太工,或为挦扯家藉口。
然意理完足,神韵悠长,异时西毗诸公,未有能学而至者也。
《读雪山房唐诗序例》
李义山用意深微,使事稳惬,直欲于前贤之外,另辟一奇。
绝句秘藏,至是尽泄,后人更无可以展拓处也。
余极喜义山诗,非爱其用事繁缛,盖其诗外有诗,寓意深而托兴远,其隐奥幽艳,于诗家别开一洞天,非时贤所能摸索也。
《东目馆诗见》
玉溪专工近体,清峭中含感怆,用事婉约,学少陵得其藩篱者。
后人近体必先从之入手。
五言长律亦以温丽芊绵胜。
愚谓七律除杜公、辋川两正宗外,大历十子、刘文房及由傅亦足称宗,尚皆不及义山
义山别为一派,不可不精择明辩。
《艺概•诗概》
诗有借色而无真色,虽藻缋实死灰耳。
李义山却是绚中有素。
敖器之谓其“绮密瑰妍,要非适用”,岂尽然哉!
至或因其《韩碑》一篇,遂疑气骨与退之无二,则又非其质矣。
《岘佣说诗》
义山七律,得于少陵者深。
故秾丽之中,时带沉郁。
……飞卿华而不实,牧之俊而不雄,皆非此公敌手。
《岘佣说诗》
义山七绝以议论驱驾书卷,而神韵不乏,卓然有以自立,此体于咏史最宜。
其源导漾吴、何,讨澜徐、庾。
炼藻温腴,寄情婉约,拾其香草,仍有内心。
诸体相宣,七言专胜。
陈宫之新体,而离合生奇,自成高格。
律诗缠绵顽艳,陆士衡所谓缘情绮丽,斯足当之。
主要活动
  • 829年-832年,山东东平县,令狐楚幕,岁末,天平军节度使令狐楚聘请李商隐入幕为巡官,至郓州
  • 832年-833年,山西太原市,太原幕,二月,令狐楚为太原尹、北都留守、河东节度使,李商隐随之入太原幕
  • 833年-837年,陕西华州区,华州幕,前往华州,依重表叔、华洲刺史崔戎,受厚遇
  • 837年,进士
  • 838年-839年,甘肃泾川县,泾原幕,泾原,王茂元幕。登安定城楼,有诗
  • 839年,陕西西安市,校书郎,在长安。释褐,为秘书省校书郎
  • 839年-840年,河南灵宝市,弘农尉,授弘农县尉
  • 841年,陕西华州区,华州幕,离弘农尉,在华州周墀幕
  • 842年,河南长葛市,掌书记,入赴陈许节度使王茂元幕
  • 842年-847年,陕西西安市,秘书省正字,不久,以书判拔萃,入为秘书省正字
  • 847年,陕西西安市,支使;掌书记,罢秘书省正字,桂管经略使郑亚招其入幕
  • 848年,广西平乐县,郡守,摄守昭平郡,有诗
  • 848年-849年,陕西周至县,县尉,冬初,由桂返回长安,选为周至县尉
  • 849年,陕西西安市,参军,在长安,选为周至县尉后,李商隐谒见京兆尹,留假参军事,专奏章
  • 849年-851年,河南开封市,判官,十月,武宁节度使卢弘止辟为判官,得侍御史。年底,赴徐州,腊月途经汴州
  • 851年,陕西西安市,太学博士,春夏间,在长安,以文章干令狐绹,补太学博士
  • 851年-852年,河南洛阳市,掌书记,梓州辟后由京返洛料理琐事
  • 852年-855年,四川三台县,检校工部郎中,在梓州柳仲郢幕,加检校工部郎中
  • 856年-857年,陕西西安市,盐铁推官,年初归长安,寻经柳仲郢推荐,奏充盐铁推官。重过圣女祠,有诗
王材任
王材任字澹人号西涧黄冈人
康熙己未进士历官佥都御史
有《尊道堂集》。
清诗别裁集
字子重湖广黄冈人
康熙己未进士,官佥都御史
著有《西涧诗钞》。
西涧早负盛名,去官后,自楚入,买钱牧斋拂水山庄居之,以诗自娱。
晚岁困甚,晏如也。
诗品杂唐、宋间,时有警句。
主要活动
  • 1679年,进士
温体仁明末清初 1573 — 1638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573—1638 【介绍】: 浙江乌程人字长卿号园峤
万历二十六年进士,授编修
崇祯初礼部尚书协理詹事府事。
为人外似曲谨而内实阴狠。
诬劾钱谦益结党受贿,乃得帝意,渐任用
寻诏兼东阁大学士,入阁辅政。
又阴结太监、言官劾逐周廷儒等,遂为首辅。
执政八年,排斥异己,迎合帝意,并图谋起用魏忠贤旧党。
崇祯十年被劾去官,逾年卒。
维基
温体仁(1573年—1638年)字长卿号园峤浙江乌程县(今湖州市)南浔辑里村人,进士出身
崇祯年间担任内阁首辅。
崇祯朝阁员五十人,唯温体仁最久。
崇祯十年免职。
卒谥文忠
万历二十五年(1597年)温体仁中式浙江乡试第五名举人,时年二十四,补博士弟子员
万历二十六年(1598年)联捷进士,选庶吉士万历二十八年(1600年)翰林院编修万历四十四年(1616年)少詹事掌南京翰林院印。
天启二年(1622年)礼部右侍郎协理詹事次年回部任左侍郎
天启七年(1627年)南京礼部尚书
崇祯三年(1630年)任礼部尚书东阁大学士,加太子太保,进文渊阁,崇祯五年(1632年)少保兼太子太保户部尚书,进武英殿
史载体仁辅政数年,念朝士多与为怨,不敢恣肆,用廉谨自结于上,苞苴不入门。
温体仁礼部侍郎周延儒两人在崇祯帝朱由检即位之初选择阁辅时,以钱谦益收贿名义打击钱谦益,并且全力打击钱谦益同党,而被不爱党争的朱由检信任,崇祯元年(1628年)便与周延儒入阁并出任礼部尚书东阁大学士
而后来温体仁又排挤周延儒,并出任阁辅。
温体仁善于利用朱由检的个性而当政八年,并得到朱的恩礼优渥,而且也以为温体仁是个不组党羽的孤立之士;但是「同官非病免物故,即以他事去」(同僚或者因病亡离职,或者被其他原因免职),引发朝臣的不满与批评;崇祯十年(1637年)刘宗周等人上奏指出温体仁的十二大罪,而最后司礼监太监曹化淳向朱告密,指称温体仁自有党羽,朱大惊说“体仁有党”,最后免除温体仁的阁辅之职。
崇祯十年(1637年)六月,一日温体仁正在吃饭。
忽有太监传旨,令削去温体仁官职。
崇祯十一年(1638年)温体仁病故乌程家中。
明史》有传。
主要活动
  • 1598年,进士,第二甲,賜進士出身
诸宗元清末至民国 1875 — 1932
人物简介
诸宗元(1875-1932)字贞壮一字贞长别署迦持晚号大至
浙江绍兴人
光绪二十九年(1903)举人,官直隶知州湖北黄州知府等。
大至阁诗·序(梁鸿志)
余识贞长逾二十年。
癸丑、甲寅间,贞长京师,见辄谈艺,又时时相聚饮博。
十年癸亥,余居上海贞长参浙江军幕,其主将每招余至杭州,暇则与贞长游湖上,饮酒楼,各出诗相视,以为笑乐。
又二年乙丑,余在枢府,邀贞长北来治官书,晨夕相见,顾簿书填委,而文酒之乐邈不可得。
居数月,余谢病去,贞长仓黄南归,以贫故,复为人掌书记,体力渐渐衰退矣。
六年辛未,以《病起楼诗》寄余大连,尽一册,皆绝句,读其诗,私心慨叹,忧其不久于世。
是年余来上海,复与相见,辄和余妙高台二诗。
未几又病,余走视诸寝,因怀参饵贻之,贞长目余曰:「环堵萧然。
」语次长喟,余亟乱以他语。
壬申三月,游华山归贞长已前死三日
夫以贞长文学粹美,交友遍天下,佣书老死而不获一日之逸,士之忧生失职至于此极,然则诗人多穷之说,其信然耶?
贞长治诗垂四十年,不名一家,而所诣与范肯堂为近,陈伯严郑太夷俞恪士黄晦闻夏剑丞李拔可交口称之。
余最喜其静安寺追怀恕斋一诗,以为浏亮沈痛,而家国、身世、朋友之感胥寄于是,盖贞长尝居湖广总督幕府恕斋总督瑞澄字也。
贞长才气横溢,赋诗喜和韵,和《落叶》诗叠韵至四五十不肯休,朋辈无抗手者。
顾其过人处,则在独谣孤咏,情与景融,悠然意远,而不系于更唱迭和之所为也。
贞长既死,其友朱钵文为之董理遗稿,凡七巨册,余钞得三百二十篇,刊布于世,稿本则归诸钵文,度必有好事过余而举授之梓者。
然即此以概其全,亦足以尽吾贞长矣。
甲戌秋日长乐梁鸿志
(录入:顾青翎)
大至阁诗·序(叶恭绰)
余年十二,随先君至,先君为妙选师友,故一时贤俊,多得从之游。
厥后聚散不常,遭遇复各异,曩者晨夕谈艺之乐,一逝不可复得。
日月易迈,往昔盛年各随尘浪以俱去,三十年中,哭桂伯华刘玉珩、沈筱宜矣,继又哭陈师曾斐漪,最近复哭诸贞长刘未林文公达
余幸稍识生死无常之理,不至以此伤性,然情怀则可知也。
又念诸君以特异之姿,阅世数十寒暑,所得者惟忧苦疾患,此固人类所同,然第求稍获世间名利恭敬,以窃自慰其非虚生浪死,其事亦至复不易。
呜呼!
人生之多艰,文人之无命,殆不信耶?
殆不信耶?
贞长长于余数岁,少好为诗,屡相唱和,惊其骨格腾健,望之莫及。
中岁偶读所作,则益转为苍浑,骎骎与散原吷庵诸公并驰。
没后,觅所为诗,固裒然成集,梁子众异因独任剞劂之役,刊成此帙焉。
贞长平生知友甚黟,今独得此于众异,于死友可云不负。
贞长异时屡助节使幕府,嶷然将有以自见,固非欲以诗人终者。
顷岁胥疏无俚,买地西湖红桕山庄,葺屋数椽,期将隐居以老,复遇焚如,燬藏书,万数千卷都尽,意气乃顿衰。
谋食来海上,所为诗始率易。
及病以死,几无赀为殓。
综其身世,颇类子美樊川玉溪剑南,然敛华就实,能用于世,复似过之。
至于诗之与古人絜长较短,则未易以一二言尽也。
余往者曾属友人吴眉孙师曾遗诗;伯华以学佛弃其文字;玉珩早死,无遗稿;筱宜、斐漪所作散佚;余比搜辑公达之作,尚未成编;未林遗稿则贫不能刊。
呜呼!
当今之世,贞长之犹得流传此帙,得不谓之厚幸欤?
抑文字与世谛牵缠至固,贞长曾从伯华学佛,今兹摆脱落尘鞅,将舍其所执而企其所未至,区区一诗集之刊布,其未必为贞长之意乎?
第朋辈之所得而助于贞长者,则固止如是也。
噫!
民国二十二年十二月番禺叶恭绰
大至阁诗·序(夏敬观)
诸君贞长既殁年馀,其故旧取手书诗若干篇,复辑录朋游传写投赠之什,汇为若干卷,长乐梁众异遂择其尤醇者,推次年月,编而刊行,使余序之。
盖君所为诗黟矣,然不自爱惜,投积败箧中,草或不完,己巳前存杭州宅者,不戒于火,君尝谓我当忆存之,今求其家不果有也。
少才力横肆,好魏源龚自珍之学,颜所居曰「默定书堂」,中岁始更名「大至阁」。
所赋诗多随兴所至,振笔书之,未尝刻意锻鍊,求胜于人,诗成辄自喜。
方一笺置前,未必尽惬吾意,及汇百十篇诵之,则才逸言雅,固不在近顷诸能诗者后。
余交君逾三十年,览省其间,酬唱之作,若历梦境,悲忧患难,尝与共之,有徘徊肝膈而不能去者,况与君生同岁,顾后死以序君之诗耶?
君善记书,久客疆吏幕,辛亥武昌兵变,君遂去,后过恕斋,有诗最为朋曹所传诵。
生平志事,亦略具于是。
又尝记相者言「当获身后名」,纪之以诗。
翳古以来,以诗名而命蹇似君者,代有其人,亦惟使吾辈执卷吟讽叹赏而已夫,身后名果于君何济哉?
新建夏敬观序。
病起楼诗·序
《病起楼诗》一卷,总七言绝句七十二首,为居士今岁病两月馀时所制。
中间人事之乖迕,病状之嬗易,皆著于篇什。
今幸而不死,自视辄为哑然,但以诗而论,则钱牧斋所谓许秀才体矣。
儿子章世、祥世既为写录,将以寄海内故人,吾友朱翁炎午、陆君丹林乃举以付印,海内之知居士者,见此短册,当信居士犹在天壤间也。
中华民国十九年四月二十五日大至居士记。
居士病之得生,朱翁张十一弟森玉皆有厚于居士用,并记之。
孔贞运明末清初 1574 — 1644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644 【介绍】: 应天府句容人字开仲
万历四十七年进士
编修
天启中经筵展书官纂修《两朝实录》。
崇祯九年入阁。
曾代张至发为首辅。
揭救钱谦益,使得从宽拟。
旋以忤帝意引归。
维基
孔贞运(1574年—1644年)字开仲号玉横直隶应天府句容县池州府建德县人,祖籍山东曲阜孔子第六十三代孙。
孔闻敕第二子,万历四十一年癸丑进士孔贞时弟。
万历四十年(1612年)乡试中举。
万历四十七年(1619年)己未庄际昌进士一甲第二名(榜眼),授翰林院编修
天启五年(1625年)充任会试考试官
天启七年(1627年)左春坊左谕德
崇祯元年(1628年)任国子监祭酒,升为詹事
崇祯九年(1636年)官至首辅。
谥文忠
主要活动
  • 1619年,进士,第一甲,賜進士及第
姚华清末 1876 — 1930
词学图录
姚华(1876—1930) 字重光号茫父久居北京莲花寺,因别署莲花龛主
贵州贵筑(今贵阳)人。
光绪二十三年(1897)举人三十年(1904)进士,授工部虞衡司主事
善于诗词曲、书画、碑版古器及考据音韵等。
陈师曾最善。
留学日本,毕业归国后,被任邮传部船政司主事民国后,被选为参议院议员,后任北京女子学校校长
梁启超鲁迅郭沫若郑振铎陈师曾陈叔通郑天挺马叙伦梅兰芳等皆赞之。
民国初生活贫困、父母子女皆亡,身体瘫痪,贫病交加,死葬北京西直门外灶君庙姚山
有《弗堂类稿》31卷,其中诗11卷,词3卷,曲1序、序跋5卷,碑志、书牍、传、祭文、赞、铭各1卷。
姚茫父书画集》、《弗堂诗》、《菉猗室曲话》、《小学问答》、《书运》、《说文三例表》、《金石系》、《黔语》、《古盲词》等。
弗堂词
1876-1930.6字重光号茫父贵州贵筑(今贵阳)人,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举人三十年(1904年)进士,授工部虞衡司主事
留学日本
毕业归国后,被任邮传部船政司主事民国建立以后,被选为参议院议员,后任北京女子学校校长
有《弗堂类稿》31卷,其中诗11卷,词3卷,曲1序、序跋5卷,碑志、书牍、传、祭文、赞、铭各1卷。
还有《姚茫父书画集》、《弗堂诗》、《菉猗室曲话》、《小学问答》、《书运》、《说文三例表》、《金石系》、《黔语》、《古盲词》等。
弗堂词·姚茫父墓志铭
湘潭周大烈撰 嗟乎,士夫道丧。
茫父乃郁郁陨于破寺中矣。
茫父性姚名华,字重光贵州贵阳人
清光绪丁酉举于乡,甲辰进士,授工部虞衡司主事
习说文许氏学,好篆隶,奉亲居京师莲花寺,穷搜金石文字,比勘题识,早夜不休,于士夫所挟持为荣贵者若冥然而无睹,其困勤笃嗜,清之张廷济无以过之。
时德宗在位,穆宗生母孝钦显皇后临时称制,内政败乱。
庚子拳匪事起,国几亡,君不胜愤慨,值议变法,偕朝士日本学法律政治。
余时亦由湖南东渡,同入法政大学,见其挟册上堂,书所授语,一字无遗
固矻矻以厕群强中图拯救之道,学竟归,迁邮传部船政司主事,邮政司建核科科长。
而国已乱,未几,宣统帝逊位,民国建立,被选为临时参议院议员。
自是四居议席。
然所抱持者盖无一不与人相忤,所谓议会政治,竟未尝参与焉。
乃愤然竟弃所学,仍居破寺中,理其旧业,更恣意作书画,每画辄题其诗词与曲,曲尤工,人竞买之。
朝夕所资,略取给焉。
余客京师时,亦寓寺中,与论金石词曲,以为遭此时,固得所遣矣。
宣统己酉民国十八年间,连丁继妣熊恭人孝宪先生忧,又连丧子女四人,其弟芗早丧,仅遗一女,又病卒。
值国内军人斗争,战祸日剧,忧乱迸于一时,遂得偏废疾。
余时时往视之,外貌丰硕如故,仍据案挥残臂作书画,磅礴郁积,意气若不可一世,四五年中,无颓败状。
嗟乎,是岂真不可一世邪。
十九年六月病再发,一日而卒。
所著有小学问答、说文三例表、金石系、黔语、古盲词,蒐存未刊行,自定诗赋词曲论著杂文,题曰弗堂类稿三十一卷。
其门人王伯群为印于金陵
曾祖玉德,妣吴氏。
廷辅,妣严氏。
考源清,私谥孝宪先生,妣雷氏。
子四
鋈,日本高等蚕丝学校毕业。
鋆,国立北京大学哲学系毕业,出嗣弟芗。
鐜,先卒。
鋻,国立北平师范大学附属中学肄业。
女三。
銮,适同县文宗沛。
盘、錖,未适人而卒。
北平西直门外灶君庙姚山之阳。
其友周大烈为之铭曰:吾道非邪,彼所抱之道亦再颠而再倒。
当士夫群攘攘于奔离中,顿踬以老。
嗟乎,茫父已已乎,世昏形槁,附燕甸兮片石棱棱,顾姚山兮孤心皓皓。
弗堂词·跋
崇光先生以宏达之才崛起边方。
清末由进士游学东洋,供职邮部。
民国后任北京女子师范校长
顾以性长文学,不耐案牍,又一时任事者多非同类,奔竞成风,素所深耻,乃退而精研艺术。
确有心得,书画诗词皆卓然自成一家,而画尤冠绝燕京,驰誉中外。
得其碎幅零缣,无不珍为鸿宝。
惜乎五十过二,遽辞人间,诚艺文界之一大损失矣。
夫天之赋予于人也,不能使其完全,而人之生于世也,往往多留缺陷。
向使崇光先生得位乘时,勋猷彪炳,其尚有余力以专攻文艺,优入纯粹以精之域乎。
韩昌黎柳子厚斥不久,穷不极,其文学词章必不能自力以致必传于后无疑,诚知言也。
燕京七百年来为中国惟一之都会,名书古画乃藏庋之渊薮。
自经庚子乱后,加以民国改革,时势变迁,从来罕见之图籍,出现于市廛间者不少。
先生适逢其会,久滞彼都,日惟与厂甸营此业者相周旋,过目珍奇不下数千种,虽寒素家风,为力有限,百难购一,而借此遍览千古名家,以发抒其抑塞磊落之气,所谓得江山之助,握造化之权,心领神会,豁然贯通,故能臻此绝诣,岂偶然哉。
世人多谓黔中僻陋,黔地诚僻陋,而黔人之游历于外者开拓心胸,激扬志趣,其所成就每凌驾乎中原,亦以中原数千年来文物声名发泄已甚,而边省磅礴郁积,名山大川之灵秀甫启其端倪。
虽在交通阻隔之世,人才已渐奋兴焉。
况今之飞机铁道,一日千里。
行见重门洞开,贤哲浚发,其必能超越全国,可断言也。
先生捐馆后,门人王君伯群搜集平生著作,编为弗堂类稿三十余卷,中以题跋为最多,诗文次之,词二卷,曲一卷,惟临殁之庚午春词二十余阕未编入。
今印丛书四集,悉采入以为诸词家之殿。
黔中自明设省,三百年间诗人接踵,专集颇多,惟一词则阒焉寡闻。
清代词家始有江辰六显于康熙之际。
延至中叶,倚声渐盛,而附载各家集中者,要皆篇幅寥寥,略备一格,其有妙谐声律,专精此道,以黎伯庸烟亭为最,陈息凡邓花溪两家各体尚称完备,而终不及先生之造诣深醇,尽工尽善也。
先生之词在黔省诸词人中固称后劲,即在清代诸词人中亦翼然翘楚。
此殆如六朝结局之有庾子山,前明结局之有钱蒙叟,皆可谓集其大成。
文艺一日不泯灭,即中国一日能存在。
人称言者心之声,又称声音之道与政通,安得曰雕虫小技,壮夫不为也。
然则中华民族复兴之枢纽,黔省人文蔚起之关键,将以先生之词卜之。
识者当不以余言为河汉焉。
民国第一丙子季夏
安顺杨恩元覃生识。
维基
姚华(1876年4月26日—1930年5月8日)字重光又字一鄂号茫父,以号行而多称姚茫父;寓居北平莲花寺,因别署莲花盦主,又署弗堂,寓半佛之意。
晚年因重五代杨凝式杨风子书法又号倚风
贵州贵筑县(今贵阳市)人,清代末科进士晚清中华民国戏曲理论家、书画家、诗人、学者、政治人物、教育家,精通于诗文词曲、碑版古器及考据音韵等。
陈师曾同为民国刻铜艺术的倡导者,合称“姚陈”。
主要活动
  • 1904年,进士,甲辰恩科貢士,第三甲,賜同進士出身
王逢元末明初 1319年3月12日 — 1388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319—1388 【介绍】: 元明间常州府江阴人字原吉
元至正中,作《河清颂》,台臣荐之,称疾辞。
避乱于淞之青龙江,再迁上海乌泥泾,筑草堂以居,自号最闲园丁
张士诚征辟,而为之划策,使降元以拒朱氏。
明洪武十五年文学录用,有司敦迫上道,坚卧不起。
自称席帽山人
诗多怀古伤今,于张氏之亡,颇多感慨。
有《梧溪诗集》七卷,记载元、明之际人才国事,多史家所未备。
字原吉江阴人
弱冠有文名,至正中,尝作《河清颂》,行台及宪司交荐之,皆以疾辞。
世居江上之黄山自号席帽山人
避地无锡梁鸿山,未几迁之青龙江,名所寓曰「梧溪精舍」,自号「梧溪子」。
盖以大母徐尝手植双梧于故里之横江,志不忘也。
又徙上海之乌泾,筑草堂以居,曰「最閒园」,自号「最閒园丁」。
明初,以文学录用。
其子通事令掖,以父老泣请,命罢之。
年七十卒,洪武戊辰岁也。
有《梧溪诗集》七卷,钱牧斋列朝诗集》载之前编。
原吉当张氏据吴,大府交辟,坚卧不就。
又称其为张氏画策,使降元以拒台。
此何说也?
张士德之败在丁酉三月,其时张氏尚未降元也。
而谓其于楚公之亡有馀恫焉,未知其为元乎?
抑为张氏也?
原吉一老布衣,沐浴于维新之化者二十年,其子已通仕籍矣。
而谓其故国旧君之思,至于此极,西山之饿,洛邑之顽,未知其又何所处也!
牧斋好为曲说,至引谢皋羽犁眉公为喻,抑何其不相类乎!
原吉之诗,志在乎元,则成其为元而已矣。
故附于遗民之例而录之。
字原吉,称席帽山人江阴人
御选元诗姓名爵里
字原吉江阴人
自号席帽山人浯溪诗集七卷
李流芳明 1575 — 1629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575—1629 【介绍】: 苏州府嘉定人字茂宰又字长蘅号香海又号泡庵晚号慎娱居士
万历三十四年举人
两应会试不第,遂绝意进取,誓毕其余年,读书养母,刳心学道,以求正定之法。
工诗善书,尤精绘事。
知县谢三宾唐时升娄坚程嘉燧流芳诗,刻为《嘉定四先生集》。
居南翔里,其读书处名檀园
有《檀园》。
词学图录
李流芳(1575-1629) 字茂宰又字长衡号檀园香海泡庵晚号慎娱居士泡庵道人
安徽歙县人,侨居嘉定
万历丙午(1606)举人,厌恶魏忠贤,决意功名。
魏忠贤建生祠不往拜,与人云:"拜,一时事,不拜,千古事。
"工诗,擅书画,亦能印。
吴伟业称为"画中九友"之一。
尝语钱牧斋"精舍轻舟,晴窗净几,看孟阳吟诗作画,此吾生平第一快事。
"牧斋曰:"吾却有二快,兼看兄与孟阳耳。
" 与唐时升娄坚程嘉燧称"嘉定四君子"。
钱谦益为友,常往来常熟
有《檀园》、《西湖卧游图题跋》等。
刘崧元末明初 1321 — 1381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321—1381 【介绍】: 元末明初江西泰和人原名楚字子高
洪武三年举经明行修,授兵部职方司郎中,迁北平按察司副使
坐事谪输作,寻放归。
十三年召拜礼部侍郎,擢吏部尚书
寻致仕归。
次年,复征为国子司业,卒于官。
谥恭介
博学工诗,江西人宗之为西江派。
有《北平八府志》、《槎翁诗文集》、《职方集》。
臣等谨案,《槎翁诗集》八卷,明刘崧撰。
字子高初名楚泰和人
元末举于乡,洪武三年以人材荐,授职方郎中
北平按察司副使,坐事输作京师
十三年,手敕召为礼部侍郎,署礼部尚书,致仕。
十四年,复召为国子司业,未旬日,卒。
,七岁能赋诗。
及长,日课一篇,读书天寒,皲裂不少辍。
其在官舍,孤灯讽诵,夜分不休,盖其一生耽嗜吟咏,刻苦甚至故。
年愈老而诗亦愈工。
清江刘永之金华宋濂辈,皆极称之。
当明之初,雄才角立,吴中诗派昉于高启,越中诗派昉于刘基闽中诗派昉于林鸿岭南诗派昉于孙蕡,而江右诗派则昉于
以清和婉约之音,提导后进,迨杨士奇等嗣起,豫章人士,复变为台阁博大之体,而骨力不坚久之,遂浸成冗漫。
北地信阳,乃乘其弊而力排之,遂分正嘉之门户。
平正典雅,实不失为正声,固不能以末流放失,并咎创始之人矣。
御选明诗姓名爵里
字子高初名楚太和人
明初以人材举授兵部职方即中,迁北平按察副使,坐事输作京师
寻,放还,徵拜礼部侍郎,署吏部尚书
请老归。
复召为国子司业,有《槎翁集》。
初名,字子高泰和人
元未举于乡。
洪武初以经明行修举,授兵部郎中,迁北平按察司副使
坐事输作京师,寻放归。
徵拜礼部侍郎,署吏部尚书,致仕归。
复徵为国子司业
有《槎翁诗选》十二卷、《补遗四卷》、《文集》十八卷。
王士禛《古诗选》:有明一代,作者众多。
七言长句,在明初则高季迪张志道刘子高为最,后则李宾之
至何、李学杜,厌诸家之坦迤,独于沈郁顿挫处用意,虽一变前人,号称复古,而同源异派,实皆以杜氏为昆仑墟。
田按:子高诗有《钟陵》、《五云》、《邓溪》、《双溪》、《凤山》、《瑶峰》、《墨池》、《东门》、《珠林》、《龙湾》、《北岩》、《龙门》、《戊巳》十有三集,合为《槎翁诗选》。
其自序云:「年十六,得临川虞翰林、清江范太史诗诵之,昼夜不废。
益求汉、魏而下,盛唐以来号为大家者,究其意之所在。
知成乐必本于众钧,故未尝执一器,以求八音之备;调膳必由于庶味,故未尝设一品,以求八珍之全。
其不能自己于言者,譬如幽鸟之鸣春,秋虫之号寒。
」可谓究极此事之甘苦。
宋潜虚刘仲修乌春草作集序,甚致推崇。
王弇州「胡元瑞钱牧斋朱竹亦有论定。
余独赏渔洋「七言为最」一语。
故此选七言采掇为多云)。
方行元末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台州黄岩人字明敏
方国珍子。
顺帝至正间江浙行中书省参知政事,调江西
襟度潇洒,善谈名理,好读书。
有《东轩集》。
行字明敏黄岩人,谷珍子。
至正间,授江浙行中书省参知政事,调江西,未详所终。
所著《东轩集》,其弟明则缮写成帙。
宋学士濂评之曰:古诗俊逸超群,如王子晋鹤背吹笙,随风抑扬,声在云外。
律诗清丽婉切,譬犹长安少年,饮酒百华场中,莺歌蝶拍,春风煦然扑人。
终日传杯,而醉色不起,诗人之趣至是,亦可谓之不凡矣。
孔从善《续龙爪石壁题句》,谓义兵万户守昱关,再战不利,退守札溪,题诗石壁自刭。
钱宗伯谦益列朝诗集方参政行小传云:「宋濂序曰『明敏仕于元,尝参知政事于江浙行中书
』按方谷珍据庆元,侄明善据温,授江浙行省平章。
又有明巩、明谦者,明敏或其群从也。
复见心蒲庵集》《夜宿东轩方明敏大参诗》云:『重来濠上得盘桓,剪烛东轩坐夜阑。
』国初,元臣例安置濠,见心奉诏住凤阳,与明敏数倡酬,知明敏亦徙濠也。
沐景颙沧海遗珠》多载国初戍濠之诗,而明敏与焉知徙濠后又谪滇也。
余之初考如此。
及观袁忠彻《古今识鉴》云:方明敏国珍子也。
柳庄相之曰:君边庭赤气如刀剑纹,二九日有升进。
随从父克太仓,授分省参政,调江西
乃知明敏之子,前元之升授,实以奛子之役,而余初考为未详也。
袁记又云:洪武戊午国珍已没,明谦受剥肤之刑,举族累祸。
明敏或于此时得以从轻典戍滇也。
《洪武实录》载:质子曰关、曰元,后与其子明完、明则俱降。
完小名亚关,关即完也。
宋濂神道碑载子男五人,其二则礼与完。
病亟时,授官以慰之者;其三曰本则、安则。
未知此五人者,孰为明敏者也。
诸子侄内附,前后名字窜改更互,不可考覈,史家阙误若此者多矣,岂独杞宋无徵为可叹哉!
窃据时,招延文士萨天锡朱右辈咸往依之,刘仁本詹鼎则亲近用事。
潜溪盛称明敏襟度潇洒,善谈名理,于书无所不读,(古诗俊逸超群,律诗婉丽清切,)(以上十二字据《列朝诗集小传》补。
)则明敏于国初居然胜流,未可以杨山遗种而诮之也。
庆元之父子,淮张之兄弟,文好士,皆有可书,志胜国群雄者,无抑没焉。
钱宗伯之考据如此。
孔从善《龙爪石壁诗》,仍收入《列朝诗集》中,前后舛错,姑两存之,以俟他日更考。
字明敏黄岩人
元末官行省参政
孙炎元 1323 — 1362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323—1362 【介绍】: 应天府句容人字伯融
元末与丁复夏煜游,有诗名,谈辨风生,雅负经济。
朱元璋金陵从征浙东,以功授池州同知,进华阳知府,擢行省都事,克处州,授总制,措置有方。
后为苗将贺仁德部俘杀,年四十。
太祖即位追封丹阳县男谥忠悯
有《左司集》。
字伯融句容人
太祖集庆,辟行省掾,擢池州同知
寻进知府,以行省都事总制处州
苗将叛,被擒,骂贼死。
追赠丹阳县谥忠湣
有《左司集》四卷。
钱谦益列朝诗集》:伯融长六尺馀,面黑如铁,一足偏跛,长于歌诗。
至正中天台丁复、同郡夏煜皆以诗名。
日夜相切劘,下笔快扫,百纸可立尽。
常与对饮赋诗,务出奇相胜。
每得一隽语,捶案大呼,哗声撼四邻。
田按:汪忠勤《过丛山关观孙炎题壁》诗云:「空翠深深啼竹鸡,丛山塞口日沈西。
数行大字光如漆,知是孙炎醉后题。
」可以想其豪宕之气。)
陈秀民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温州人,一作嘉兴人字庶子
博学善书。
武冈城巡检,知常熟州
江浙行中书省参知政事翰林学士
有《寄情稿)。
秀民字庶子温州人,一云嘉兴人
博学善书,为武冈城巡检、知常熟州
张氏时为参军,历江浙行中书省参知政事翰林学士
未详所终。
钱宗伯牧斋云:周玄初鹤林集》载庶子作《来鹤诗》,在洪武己巳二十二年,则知其明初尚在也。
有《寄情稿》。
御选元诗姓名爵里
字庶子温州人,徙嘉兴
至正中,为武冈巡检常熟州
张氏时历江浙行省参知政事
有《寄亭集》。
顾大章明 1576 — 1625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576—1625 【介绍】: 苏州府常熟人字伯钦
顾云程子。
万历三十五年进士
泉州推官,乞改常州教授
入都补国子博士,迁刑部员外郎
耿介敢言,魏忠贤欲借故陷害刘一燝大章力辨其非。
熊廷弼下吏,大章议当论戍。
后其仇诬为受廷弼贿,夺俸引归。
复起历礼部郎中陕西副使,又为魏党构陷,坐赃论大辟,刑部对簿,词气不挠,竟投缳而死。
崇祯初,赠太仆卿
福王时,追谥裕悯
维基
顾大章(1567年—1625年)一名佖字伯钦号尘客直隶苏州府常熟县人同进士出身
东林六君子之一,被魏忠贤阉党害死。
万历三十五年(1607年)丁未进士,与左光斗周朝瑞袁化中等东林党人同榜,授泉州府推官,改常州府教授,升国子监博士,迁刑部福建司主事
天启元年(1621年)刑部员外郎山东司事,迁兵部武库司员外郎,刚正不阿,为魏党所忌恨,遭陷害,遂引疾归里。
天启四年(1624年)起官任礼部祠祭司员外郎,升陕西按察副使八月广宁失陷,大章援引法律条文以为王化贞当斩,熊廷弼当戍,魏党不满,又遭陷害,五月二十六日下狱,据说狱中受一名锦衣卫与一位隐士「燕大侠」(化名,指燕都大游侠)的救护、帮助,得以不死,五君子被害后,顾大章服毒自尽,毒发而不死,痛入脏腑,后自缢死,时谓“东林六君子”,泉州人感念之,在名宦祠中祭祀他的神位。
钱谦益为其作墓志铭。
南明弘光朝时,追谥裕悯
主要活动
  • 1607年,进士,第三甲,賜同進士出身
许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福建侯官人初名宰又名友眉字有介一字瓯香
许豸子。
诸生
诗孤旷高迥,钱谦益尝录其诗入《吾炙集》,王士禛朱彝尊并称之。
善画工书,少师倪元璐,晚慕米芾,筑米友堂以祀之。
康熙间卒。
有《米友堂诗集》。
许友字有介又名眉字介寿侯官人
有《米友堂集》。
清诗别裁集
字有介福建侯官人
著有《米友堂集》。
钱蒙叟《吾炙集》称有介诗无句不妙,无字不妙,及读其所收,俱近浅率。
今录二章,其七言一章,系《诗观》中采入者。
钱惟善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钱塘人字思复号曲江居士
顺帝至正元年,省试《罗刹江赋》,时锁院三千人,独惟善枚乘《七发》,辨钱塘江曲江,由是得名。
副提举
张士诚据吴,弃官。
既殁,与杨维桢陆居仁同葬干山,人称三高士墓
有《江月风集
惟善,字思复钱塘人
至正辛巳乡荐,官至副提举
张氏据,退隐吴江之筒川,又移居华亭明洪武初卒。
思复长于毛氏诗学,强记而多才。
乡试时,以《罗刹江赋》命题,锁院三千人,不知罗刹江之为曲江也。
思复枚乘《七发》为据,其首句云:「惟罗刹之巨江兮,实发源于太末
」大为主司所称,由是知名。
号「曲江居士」,又自号「心白道人」。
所著《江月风集》,陈众仲为之序,谓当壮盛之年,未尝有纷华之悦。
观其为诗,妥适清茜,娓娓乎有唐人之流风焉。
思复杨廉夫倡和有句云:「笠泽水寒鱼尾赤洞庭霜落树头红。
」又云:「汉史丁公那及齿,陶诗甲子不书元。
」盖有感而言之也。
钱思复江月风集》十二卷,焦澹园《经籍志》不载,钱牧斋列朝诗集》录思复诗九首,得之赖良大雅集》所载者而已。
练川陆子垂家藏思复手书诗集,后归于秀州曹倦圃,友人金亦陶钞得之,合之甫里许氏所藏,与陆氏原本无异。
倦圃云:余家藏元人真迹有思复诗,乃知《江月风集》尚多遗佚。
思复以书名卷册流传人间者,随见当补入也。
字思复松江人
御选元诗姓名爵里
字思复钱唐人
至正辛巳乡荐官至副提举自号曲江居士又称心白道人有江月风集十二卷
方朴元末明初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元明间福建莆田人字时举
通《春秋》、《》、《》三经。
元至正末以隐逸荐不起,授北溪书院山长泉州路教授,俱不赴。
洪武初荐充兴化训导,师范甚端。
坐事被逮,义不受辱,乃辞孔庙先祠,投井而死。
有《莆阳人物志》、《方壶集》。
时举初名槐又名朴,以字行,莆田人
洪武初官兴化训导
有《方壶集》。
田按:闽中有壶山文会,初会九人:宋贵诚方朴、朱德善、丘伯安蔡景诚、陈本初杨元吉刘晟陈观
续会者十三人:陈惟鼎、李、郭完陈必大吴元善方炯郑德孚黄性初黄安陈熙方坦叶源中释清源
月必一会,赋诗弹琴,清谈雅歌以为乐。
余始见《福建通志》有方朴等《壶山文会集》,逮检郑王臣《莆风清籁》而其事始详。
凡与会者共二十二人。
钱牧斋列朝诗集》称郭完元末隐于壶山,与方时举等十二人结社。
王臣讥其失考,以闽人考闽事,此固其专长耳。
壶山会中,诗多雅音,以较十才子诗不多让也。
时举有《莆阳人物志》,《福建通志》既录方朴莆阳人物志》二卷,此后又有方时举莆阳人物志》二卷,歧为二人,误矣。
侯恪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河南商丘人字若木一字若朴号木庵
侯执蒲子,侯恂弟。
万历四十四年进士,除编修
三案议起,上疏力陈。
魏忠贤党目为东林党人,削籍归。
忠贤诛,起中允,迁庶子起居注,记温体仁钱谦益争枚卜于帝前叩头乞怜状,忤体仁,谢病归卒,年四十三。
有《遂园诗集》。
御选明诗姓名爵里
字若朴商丘人
万历丙辰中会试己未廷试改庶吉士检讨削籍起官历南国子祭酒遂园诗集
主要活动
  • 1616年,进士
童冀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浙江金华人字中州
洪武时征入书馆。
宋濂姚广孝等相唱和。
出为全州教官,官至北平教授
以罪死。
有《尚絅斋集》。
字中州金华人
洪武丙辰,徵入书馆。
出为全州教官,迁湖州教授,调北平,坐罪死。
有《金华》、《南行》,《霅川》、《北游》等集,合为《尚斋斋集》五卷。
(《四库总目》:童冀在明初与宋濂张羽姚广孝相唱和,词意清刚,不染元季绮靡之习,虽名不甚著,而在一时作者之中,固亦足相翼。
胡翰仲子集》:陶徵士高节,非晋、宋人比,故世慕之。
韦应物之拟作,苏子瞻之和篇,往往不绝。
中州是集,盖兼取二家,而寤寐乎柴桑、栗里之间,可谓好之笃而思之精。
田按:中州金华城川十咏序》云:「洪武丙辰冬,忝徵至明年而职教全湘,溯大江西上五千里。
」是尝为全州教官矣。
集中《零陵水车行》、《赠丹崖隐者》等诗,皆此时作也。
《次衍公约看杏花》诗云:「往年为客上湘水,万里不异僧行脚。
东还苕霅又十年,日夜恩归叹萧索。
」盖官湖州教授者最久,故云「苕霅十年」也。
张来仪中州题画诗云:「吴兴博士郑虔,故山未归雪满巅。
今年召对席屡前,蒙恩亲赐水衡钱
」盖职教湖州时,曾朝京,赐钱遣归也。
集中《拟古》诗云:「我生七九年,始识广莫风。
」则迁北平教授时,年已六十三矣。
中州《前和陶》诗,胡仲子书其后。
钱牧斋云:「苏平仲书其后。
」馀检《平仲集》,无此跋,疑牧斋记误也。
《后和陶》诗,独庵少师跋云:「中州才力老成,学问淹贯,其和诗如茧抽泉决,略不见其艰窘。
」又《奉答中州》诗云:「金华先生老而逸,欲作山中看花客。
寄来长律冰雪清,往往丁宁看花约。
」深致推挹。
金华明初作家林立,往往以古文擅长,若中州之诗,与数子角立于坛坫之间,当亦不多让也。)
王彝元末明初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元明间苏州府嘉定人,先世东蜀人字常宗号妫蜼子
少孤贫,读书天台山中,师事王贞文,得兰溪金履祥之传。
洪武初以布衣召修《元史》,荐入翰林
乞归后,常为知府魏观作文,得罪,连坐死。
曾著论力诋杨廉夫,以为文妖。
有《三近斋稿》、《王常宗》。
字宗常蜀人
明初布衣,为史官
字常宗,其先蜀人,徙居嘉定
洪武三年,以布衣召修《元史》,赐金币遣归。
寻荐入翰林,乞养归。
坐魏观事死。
有《三近斋稿》。
王士禛香祖笔记》:《王徵士集》,都少卿元敬编。
元敬称其古文明畅英发,又或以为吴中四杰之一,以常宗张来仪者。
今观其诗,歌行拟李贺温庭筠,堕入恶道,馀体亦不能佳,安能与高、杨相颉颃乎!
田按:杨铁崖擅名元季,王常宗作文妖以诋之,李西涯领风雅于成、弘之间,张孟独谓其芜没先进,斗一韵之艰,争一字之巧以诋之。
厌后钱牧斋西涯修怨,至谓孟独康德涵之诗;王渔洋铁崖复仇,至谓常宗拟温、李堕入恶道。
士僧多口,天道好还,亦可畏哉!
平心而论,常宗诗类铁崖,本自眷属一家,胡乃操戈同室?
都元敬谓常宗文明畅英发,或以此屈铁崖,未可知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