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人物库
李师中北宋 1013 — 1078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13—1078 【介绍】: 应天府楚丘人字诚之
进士
广西提点刑狱,摄帅事。
善抚土著,招降侬智高子宗旦,边民呼为“桂州李大夫”。
神宗时,累官至秦凤路经略安抚使、知秦州
反对王韶熙河
上书极论时政得失,乞召用司马光苏轼等。
吕惠卿劾,贬和州团练副使
有《珠溪诗集》。
全宋诗
李师中(一○一三~一○七八)字诚之楚丘(今山东曹县东南)人。
进士,调并州推官
鄜延经略使庞籍辟,知洛川县
庞籍枢密副使,移知延州敷政县兴元府褒城县,改管干鄜延路经略机宜事。
仁宗三年(一○五八),迁提点广西刑狱、权经略事。
七年,改知济州,历知兖州凤翔府
神宗熙宁初,擢天章阁待制河东都转运使
西夏事起,改秦凤路经略安抚使、知秦州,坐与王韶战守意异,王安石,遂降知舒州,徒知、登、瀛州
又因上书言事忤执政,贬和州团练副使,稍徙单州
右司郎中分司南京
元丰元年卒,年六十六。
有文集三十卷,奏议二十卷,已佚。
今存《珠溪集》一卷。
事见《忠肃》卷一二《右司郎中李公墓志铭》,《宋史》卷三三二有传。
 有师中诗,以影印清文渊阁《四库全书》本《两宋名贤小集》卷二七《珠溪集》为底本。
新辑集外诗另编一卷。
释常总北宋 1025 — 1091年9月29日
禅师名常总
剑州尤溪施氏。
母梦男子。
颀然色如金。
握白芙蓉三柄。
以授之。
但一柄得。
馀委地。
觉而娠。
后诞三子。
伯仲皆不育。
其季也。
年十一依宝云寺文兆法师出家。
又八年落发。
建州大中寺。
契思律师受具。
神观秀异。
鸾翔虎视。
威掩万僧。
伟如也。
初至吉州禾山
依禅智材公。
材有人望。
厚礼延之不留。
南禅师之风。
辞材至归宗。
久之无所得而去。
归宗寺火。
南公石门南塔。
又往从之。
及南公石门
而迁黄檗积翠。
自积翠而迁黄龙。
皆在焉。
二十年之间。
凡七往返。
南公佳其勤劳。
称于众。
自负密受。
大法旨决。
志将大掖临济之宗。
名声益远。
丛林争追崇之。
南公殁。
哭之不成声。
恋恋不忍去。
明年洪州太守荣公修撰。
请住泐潭
其徒相语曰。
马祖再来也。
道俗争先愿见。
元丰三年 诏。
江州东林律居为禅席。
观文殿学士王公韶
出守昌。
欲延宝觉禅师心公。
宝觉自代。
知宵遁。
去千馀里。
王公檄诸郡。
期必得之。
竟得之新淦殊山穷谷中。
遂应命。
其徒又相语曰。
远公尝有谶记。
曰。
吾灭七百年后。
有肉身大士
革吾道场。
今符其语矣。
总之名。
遂闻天子。
有诏住相国智海禅院。
固称山野老病。
不能奉诏。
然州郡敦遣急于星火。
其徒又相语曰。
聪明泉者。
适自涸(远公所酌之泉。
在方丈之西也)。
凡两月而得旨。
如所乞。
赐紫伽梨。
号广惠
其徒又相语曰。
聪明泉复涌沸矣。
元祐三年
徐国王奏号。
照觉禅师
衲子有大缘。
槌拂之下。
众盈七百。
尝燕坐。
私相告曰。
方丈夜有白光。
天香郁然。
其得众心如此。
山门遣化。
多边徼瘴雾处。
有死于其所者。
必泣设位祭奠。
尽礼荐拔。
以故人人感动。
罗汉系南禅师
祐公之子。
有禅学。
未为丛林所信。
至东林。
大钟横撞。
万指出迎。
于清溪之上。
于是诸方传之。
号小南
其成就后学。
又如此。
住持十二年。
厦屋崇成。
金碧照烟云。
如夜摩睹史之宫。
从天而堕。
天下学者。
从风而靡。
丛席之盛。
近世所未有也。
六年八月示疾。
九月二十九日浴罢安坐。
泊然而寂。
十月八日全身葬于雁门塔之东。
阅世六十七。
坐四十九
赞曰。
予尝游东林。
览观太息。
念其创(御名)之功。
丛林之盛。
非愿力大士
莫能为之也。
东坡词曰。
堂堂总公
僧中之龙。
呼吸为云。
噫欠为风。
是事且止。
聊观其一戏。
盖将谈笑不起于座。
而化庐山之下。
为梵释龙天之宫。
渠不信夫。
高遵裕北宋 1026 — 1085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22或1026—1085 【介绍】: 亳州蒙城人字公绰
高琼孙。
以父任累迁镇戎军驻泊都监
神宗即位,以与夏人交涉得体,擢知保安军
熙宁初,为秦凤路安抚副使,知通远军,累败羌兵,攻取武胜城,建为镇洮军,受命知军事
王韶岷州,加岷州刺史
羌人围岷二州,力战败之。
团练使,知熙州
坐事连黜知淮阳军
元丰中,与诸路讨夏国,坐不用刘昌祚计贬郢州团练副使
哲宗即位,复右屯卫将军主管中岳庙
王中正北宋 1029 — 1099
全宋文·卷一六四九
王中正(一○二九——一○九九)字希烈开封(今河南开封)人,以父任补入内黄门
庆历中卫士之变有功,迁东头供奉官
王韶经营熙河,迁作坊使嘉州团练使,擢内侍押班
元丰初提举教阅京畿保甲。
会用兵西夏签书泾原路经略司事,兵败,士卒多死,迁金州观察使提举西太一宫。
元祐中再贬秩,提举崇福宫
元符二年三月卒,年七十一。
事见《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二三三、二三九、三八五、五○七,《东都事略》卷一二○,《宋史》卷四六七有传。
苗授北宋 1029 — 1095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29—1095 【介绍】: 潞州上党人字授之,一作受之
少从胡瑗学。
以荫至供备库副使
王韶攻羌,屡立战功,尽得河湟地。
德顺军,又以战功迁知河州
泾原都钤辖熙河副总管
神宗元丰间,与李宪西夏,师行百日,转战千里。
哲宗元祐三年,累迁武泰军节度使殿前副都指挥使
次年,以保康节度潞州
卒谥庄敏
蔡延庆北宋 1029 — 1090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29—1090 【介绍】: 莱州胶水人字仲远
蔡齐侄。
进士
历官天章阁待制秦凤路都转运使,进龙图阁直学士
王韶进师河州被困,延庆檄兵赴救,除摄熙帅。
知成都府兵马都钤辖
再徙渭州
以通兵法为神宗所善,召知开封府,拜翰林学士
官终工部吏部侍郎
释了元北宋 1032 — 1098
禅师名了元
字觉老
饶州浮梁林氏。
世业儒。
父祖皆不仕。
元生三岁。
琅琅诵论语。
诸家诗。
五岁诵三千首。
既长从师授五经。
略通大义去。
读首楞严经。
竹林寺
爱之尽捐旧学。
白父母。
求出家度生死。
宝积寺沙门日用。
试法华。
受具足戒。
庐山
谒开先暹道者
暹自负其号。
海上横行。
俯视后进。
与问答捷给。
暹大称赏。
以为真英灵衲子也。
时年十九。
已而又谒圆通讷禅师
惊其翰墨曰。
骨格已似雪窦。
后来之俊也。
书记怀琏
方应 诏而西。
元嗣之职。
江州承天法席虚。
又以当迁。
郡将见而少之。
曰。
齿少而德壮。
虽万耆衲。
不可折也。
于是说法。
为开先之嗣。
时年二十八。
自其始住承天
移淮山之斗方。
庐山之开先归宗。
丹阳金山焦山
江西之大仰。
又四住云居
凡四十年之间。
德化缁白。
名闻幼稚。
缙绅之贤者。
多与之游。
苏东坡黄州
庐山对岸。
元居归宗。
詶酢妙句。
与烟云争丽。
及其在金山
东坡得释还吴中
丹阳
以书抵曰。
不必出山。
当学赵州上等接人。
元得书径来。
东坡迎笑问之。
以偈为献(或作戏)曰。
赵州当日少谦光
不出三门赵王
争似金山无量相。
大千都是一禅床。
东坡抚掌称善。
东坡尝访弟子由于高安
将至之夕。
子由洞山真净文禅师
圣寿聪禅师
连床夜语三鼓矣。
真净忽惊觉曰。
偶梦吾等谒五祖戒禅师
不思而梦。
何祥耶。
子由聪公
曰。
吾方梦见戒禅师
于是起。
品坐笑曰。
梦乃有同者乎。
俄报东坡已至奉新
子由𢹂两衲。
候于城南建山寺。
有顷东坡至。
理梦事问。
戒公生何所。
曰陕右。
东坡曰。
十馀岁时。
时梦身是僧。
往来陕西
又问。
状奚若。
曰。
失一目。
东坡曰。
先妣方娠。
梦僧至门。
瘠而眇。
又问终何所。
高安大愚
今五十年。
东坡时年四十九。
后与真净书。
其略曰。
戒和尚不识人嫌。
强颜复出。
亦可笑矣。
既是法契(或云法器)。
愿痛加磨励。
使还旧观。
自是常著衲衣。
以裙赠之。
东坡酬以玉带。
有偈曰。
病骨难堪玉带围。
钝根仍落箭锋机。
会当乞食歌姬院。
夺得云山旧衲衣。
又曰。
此带阅人如传舍。
流传到我亦悠哉。
锦袍错落尤相称。
乞与佯狂老万回。
所居方丈。
特高名妙高台
东坡又作诗曰。
我欲乘飞车。
东访赤松子
蓬莱不可到。
弱水三万里。
不如金山去。
清风半帆耳。
中有妙高台
云峰自孤起。
仰观初无路。
谁信平如砥。
台中老比丘
碧眼照窗几。
巉巉玉为骨。
凛凛霜入齿。
机锋不可触。
千偈如翻水。
何须寻德云。
只此比丘是。
长生未暇学。
请学长不死。
太子少保张公方平安道
滁州日。
琅琊山藏院。
呼梯梯梁。
得木匣发之。
忽悟前身。
盖知藏僧也。
写楞伽经。
未终而化。
安道续书残轴。
笔迹宛然如昔。
号二生经
安道欲刻以印施四方。
东坡曰。
此经在他人。
犹为希世之瑞。
况于公乎。
请家藏为子孙无穷之福。
东坡代书之。
镂板金山
时士大夫。
欧阳文忠公为古文。
公佐韩子
诋我以原性。
性者与生俱生之论。
为铨量。
故以是劝之。
又尝谓众曰。
昔云门说法如云雨。
绝不喜人记录其语。
见必骂逐曰。
汝口不用。
反记吾语。
异时裨贩我去。
今室中对机录。
皆香林明教以纸为衣。
随所闻即书之。
后世学者。
渔猎文字语言。
正如吹网欲满。
非愚即狂。
时江浙丛林。
尚以文字为禅。
谓之请益。
以是讽之。
高丽僧统义天
航海至明州
传云。
义天弃王者位出家。
上疏乞遍历丛林。
问法受道。
有诏朝奉郎杨杰次公
馆伴所经。
吴中诸刹。
皆迎饯如王臣礼。
金山
床坐。
纳其大展。
次公惊问故。
曰。
义天亦异国僧耳
僧至丛林。
规绳如是。
不可易也。
众姓出家。
同名释子。
自非买崔卢。
以门阀相高。
安问贵种。
次公曰。
卑之少徇时宜。
求异诸方。
亦岂觉老心哉。
曰。
不然。
屈道随俗。
诸方先失一只眼。
何以示华夏师法乎。
朝廷闻之。
为知大体。
观文殿学士王公韶子淳
出守南昌
自以久帅西塞。
滥杀罚。
留神空宗。
祈妙语。
以藻雪之。
而元适至。
子淳请说法于上蓝
炷香曰。
此香为杀人不眨眼上将军
立地成佛大居士
一众哗曰善。
子淳亦悠然意消。
源清禅师在众时。
厕云居法席。
痛自韬晦。
而声名自然在人口。
升座。
举以为堂中第一座。
丛林服其公。
非特清公
如感铁面哲真如
百丈肃。
山简
所赏识也。
李公麟伯时
写照。
曰。
必为我作笑状。
自为赞曰。
李公天上石麒麟
传得云居道者真。
不为拈花明大事。
等闲开口笑何人。
泥牛漫向风前嗅。
枯木无端雪里春。
对现堂堂俱不识。
太平时代自由身。
元符元年正月初四日
听客语有会其心者。
轩渠一笑而化。
其令𦘕笑状。
而赞之。
非苟然也。
阅世六十有七。
坐五十有二
骨面而秀
临事无凝滞。
过眼水流云散。
其为人服义疾恶。
初举感铁面。
嗣承天。
感曰。
使典粥饭。
供十方僧。
可也。
欲继嗣。
慈感已有师。
元奇之。
又举宣长老甘露
宣后卖
白于官曰。
宣演法未有宗旨。
乞改正。
宣竟以是遭逐。
杨次公曰。
牵牛蹊人之田。
而夺之牛也。
不恤。
尝游京师
曹王
王以其名。
奏之神考
赐磨衲。
号佛印
东坡滑稽于翰墨。
戏为之赞。
世喜传。
故并记之。
赞曰。
佛印种性从横。
慧辨敏速。
新生驹。
不受控勒。
盖其材足以御侮。
观其临事。
护法之心深矣。
僧智缘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僧。
随州人
善医。
仁宗嘉祐末召至京师,舍于相国寺
神宗熙宁中枢密副使王韶谋取青唐,言蕃族重僧,僧结吴叱腊主部帐甚多,请智缘随往,因受神宗召见,乘传而西,称经略大师
入蕃中,说结吴叱腊归宋。
旋为所忌,召还,为右街首座,寻卒。
新续高僧传·杂识篇第十之一
释智缘随州人,善医。
嘉祐时,召至京师,舍于相国寺
每察脉,知人贵贱、祸福、休咎,诊父之脉而能道其子之吉凶,所言若神,士大夫争造之。
王圭王安石翰林疑古无此,安石曰:“昔医和晋侯,而知其良臣将死,夫良臣之命乃见于其君之脉,则视父知子,亦何足怪哉。
”熙宁中,王韶谋取青唐,上言蕃族重僧,而僧结吴叱腊主部帐甚众,请智缘与俱至边。
神宗召见,赐白金,遣乘传而西,遂称“经略大师”。
智缘有口辩,径入蕃中,说诘吴叱腊归化,而他族俞龙珂、禹藏讷令支等皆因以书疑。
颇忌恶之,言其挠边事,召还,以为右街首座,卒。
李宪北宋 1042 — 1092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42—1092 【介绍】: 开封祥符人字子范
宦官
仁宗时入内黄门,迁供奉官
神宗间王韶收复河州,为熙河经略安抚司干当公事。
击降羌酋木征。
主持秦凤路熙河路军事,以功累迁宣庆使
元丰间西夏无功
哲宗即位,徙永兴军路副都总管
被劾贪功欺罔,贬右千牛卫将军分司南京,居陈州
卒谥敏恪,改忠敏
赵顼北宋 1048 — 1085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48—1085 【介绍】: 即宋神宗
英宗长子。
英宗即位封颍王
治平三年,立为太子
四年即位
熙宁二年,任王安石参知政事,主持变法,以图富国强兵。
后命王韶章惇开边,设熙河路,拓山地区。
元丰时,改革官制。
屡遣将进攻西夏灵州永乐城之战,皆大败,遂采守势。
在位十九年。
全宋诗
宋神宗(一○四八~一○八五)名顼英宗长子。
仁宗嘉祐八年(一○六三)封淮阳郡王
英宗治平元年(一○六四)进封颍王
三年,立为皇太子
熙宁元年(一○六八)即位
二年,任王安石参知政事,开始变法,以图富国强兵。
但在变法中动摇不定,终败。
四至六年,命王韶开拓、洮等五州,设熙河路,史称熙河开边
五年,章惇开拓山地区,史称梅山之役。
八年,与辽重划河东边界,弃地数百里。
元丰三年(一○八○)至五年,进行官制改革,史称元丰改制。
屡遣将进攻西夏灵州永乐城之役,皆败。
八年,卒,年三十八,葬于永裕陵。
庙号神宗,纪元二:熙宁元丰
事见《宋史》卷一四至一六《神宗本纪》。
今录诗七首。
全宋文·卷二四三七
宋神宗赵顼(一○四八——一○八五)英宗长子。
庆历八年生,初名仲针嘉祐八年封淮阳郡王,改今名。
治平元年六月进封颍王
三年十二月,立为皇太子四年正月,即帝位。
遂思除历世之弊,务振非常之功。
熙宁二年王安石参知政事,以革弊图新,于是有熙、丰新法。
青苗、保甲、均输、市易、水利诸法既立,又整饬吏治,以助新法施行。
四至六年,令王韶开拓洮五州,设熙河路;五年,以章惇开拓山地区;八年,重划河东边界,弃地数百里于辽。
元丰三年五年,又改革官制,制定寄禄格,改正官名,遂使官称与实职相符;又改革铨选制度,颁三省、枢密六曹条制。
后欲取灵夏、灭西羌,遂有灵州永乐城之败。
元丰八年三月卒,年三十八。
在位十九年,年号二:熙宁元丰
据《玉海》卷二八,有御集二百卷,以文辞、政事、边防三门为目。
事迹见《宋史》卷一四至一六《神宗纪》。
张琬北宋
全宋文·卷一○七六
张琬字公玉韩城(今陕西韩城)人,昪子。
熙宁间大理评事、知登封县,历通判齐州、知秀州
八年,用王韶荐,以著作佐郎同提举荆湖北路常平等事。
元丰元年,坐越职按发张颉罪冲替。
绍圣初左朝散郎提举江南东路常平等事。
苏轼《新差通判齐州张琬卫尉寺丞制》(《东坡外制集》中),苏辙张琬秀州制》(《栾城集》卷三○)、《张琬父昪追封韩国公制》(同上卷三二),《宋会要辑稿》职官四三之七,《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二六二、二八三。
王厚北宋 ? — 1106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106 【介绍】: 江州德安人字处道
王韶子。
少随父征战,官通直郎
哲宗绍圣中勾当熙河公事。
元祐弃河、湟,上疏力陈不可,未纳。
元符中出兵收复。
徽宗崇宁初河州兼洮西安抚使,屡破羌兵,超拜武胜军节度观察留后
卒谥庄敏
全宋文·卷二八六四
王厚字处道江州德安(今江西德安)人,王韶次子。
少从父于兵间,习晓羌人事,累官通直郎
绍圣中,换礼宾副使,干当熙河路公事。
元符出师,下邈川,以功进东上閤门副使、知湟州
既而贬右内府率、贺州别驾
崇宁开边,还旧秩,权勾当熙河兰会路经略司,克复河湟,蕃部降服,迁威州团练使,超拜武胜军节度观察留后
提举醴泉观
卒,谥庄敏
见《东都事略》卷八二,《京口耆旧传》卷六,《宋史》卷三二八有传。
王寀北宋 1078 — 1118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78—1118 【介绍】: 江州德安人字辅道
王韶子。
好学,工词章。
进士第
累官校书郎
好延道流谈炼丹修仙事。
徽宗所召,约某日即内殿致天神,为林灵素所陷,术不验,下大理狱弃市。
王君万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秦州宁远人
殿侍秦凤指挥使,积功擢熙河路钤辖
洮西羌人围河州时,王韶采纳其所献计而解围。
累官副总管,后坐事贬为凤翔钤辖
赵隆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秦州成纪人字子渐
以勇敢应募,从王韶熙河,又从李宪破西市,预鬼章之役。
泾原将,与西夏战,功最多。
童贯与论燕云事,极言不可用兵。
西宁州,充陇右都护,羌族信服。
后从刘法攻羌,以奇兵制胜。
温州防御使四厢都指挥使本道马步副都总管卒。
王阮南宋 ? — 1208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208 【介绍】: 江州德安人字南卿
王韶曾孙。
孝宗隆兴元年进士
对策极言迁都建康以图进取。
光宗绍熙中濠州,整修战备,金人不敢犯。
改知抚州
韩侂胄闻其名,特命入奏,诱以美官,遭拒大怒,批旨予祠。
归隐庐山以终。
有《义丰》。
王遂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镇江府金坛人初字颖叔改字去非号实斋
王韶玄孙,王万枢第三子。
宁宗嘉泰二年进士
富阳主簿
知邵武军,抚摩创痍,民恃以安。
理宗绍定六年,拜监察御史,疏奏极论进君子、退小人。
端平初,拜殿中侍御史,又论李知孝等为三凶。
官至权工部尚书,以龙图阁直学士致仕。
为文雅健。
卒年六十七。
谥正肃
全宋文·卷六九五一
王遂初字颖叔改字去非号实斋镇江府金坛(今江苏金坛)人,王韶后裔。
嘉泰二年进士,调富阳主簿,差知邵武安丰军
国子监主簿,拜监察御史,除右正言殿中侍御史,擢户部侍郎同修国史实录院同修撰,权左侍郎
历知宁、成都平江庆元府,改知太平、泉、温诸州,徙宁国建宁府
江西转运副使,更安抚使
召赴阙,授权工部尚书
后以龙图阁直学士致仕,卒年六十七,谥正肃
时人称其为文雅健,无世俗浮靡之气。
见《宋史》卷四一五本传,《京口耆旧传》卷七,《吴郡志》卷一一,《至顺镇江》卷一八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