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复河州奏(熙宁六年三月) 北宋 · 高遵裕
出处:全宋文卷一五三三、《宋会要辑稿》兵一四之一八(第七册第七○○一页)
得经略使王韶牒,已于二月二十二日领大兵收下河州,先锋斩首千馀级,木征遁去,生擒其妻瞎三牟并子续本洛,言尽得六州之地二千馀里。
请王韶分兵回赴熙州威示夏人奏(熙宁六年三月) 北宋 · 高遵裕
出处:全宋文卷一五三三、《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二四三
臣初欲同领兵收复河州,以牒知夏国点集甚盛,遂议留臣为熙州声援。甲午大军行后,三日告捷。会牒报西兵至,不知其数,见已过黄河,在天都山、芦子川,去本州裁三驿;又马衔山后康古见有人马五七千出没巡绰。臣已报王韶等,请分率已胜兵马数千回赴本州,以威示夏人,使知已复河州,以折其内侵之谋,为熙州根本之固。
包顺击走叠宕诸羌奏(熙宁六年七月) 北宋 · 高遵裕
出处:全宋文卷一五三三、《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二四六
辖乌察率叠、宕诸羌胁青唐,寇盐川寨,包顺击走之。
洮州新附之众宜加统制奏(熙宁八年六月) 北宋 · 高遵裕
出处:全宋文卷一五三三、《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二六五
洮州既未修筑及置官吏,其新附之众亦宜略有统制,使之渐习汉法。
请岷州增置一监铸铁钱奏(熙宁八年七月) 北宋 · 高遵裕
出处:全宋文卷一五三三、《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二六八
威远监所铸折二钱,用工少而得利多。今岷州铁冶暴发,若增置一监,岁可得缗钱四十万。
那移买马场茶买钱给河州奏(熙宁八年十一月) 北宋 · 高遵裕
出处:全宋文卷一五三三、《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二七○
河州军粮乏绝,已命出熙、河州、宁河寨三处买马场所管茶买钱,以给河州支费,乞坐专辄之罪。
乞权停熙河买马奏(熙宁八年十二月) 北宋 · 高遵裕
出处:全宋文卷一五三三、《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二七一
本路新复,未有租税之助,而所在仓廪空虚,商人绝迹,转运司计置不行。乞权停买马,以川茶付转运司变钱计置刍束。
请决温锡沁来降收纳与否奏(熙宁九年正月) 北宋 · 高遵裕
出处:全宋文卷一五三三、《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二七二、《宋会要辑稿》蕃夷六之一二(第八册第七八二四页)
邈川温锡沁见欲来降。谍知夏人已在邈川之北,若温锡沁畏其迫逐而来,拒之则非平日怀抚之意,纳之则夏人必有词,不敢专决。
乞令速行计置籴买粮草奏(熙宁九年八月) 北宋 · 高遵裕
出处:全宋文卷一五三三
勘会见屯军马虽累牒转运司广作擘画,应副粮草,其差雇蕃脚亦非人情所愿,难以常行。乞令速行计置籴买及别立般辇之法。
按:《宋会要辑稿》食货四三之一(第六册第五五七三页)。又见同书食货四八之一七(第六册第五六三一页)。
乞遣谙晓营阵使臣以备询访奏(元丰四年八月) 北宋 · 高遵裕
出处:全宋文卷一五三三、《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三一五
准密院劄子降营阵法,臣究览虽知梗概,尚恐未谕深旨,欲望一谙晓营阵使臣付臣,询访营阵出入、奇正相生之要,令乘驿前来。
乞诏缘边毋得妄称西贼犯境奏(元丰四年九月) 北宋 · 高遵裕
出处:全宋文卷一五三三、《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三一六
乞诏缘边诸路,毋得妄称西贼犯境,多务杀戮,恐致生羌惊疑,有误招纳。
环州河水变甘奏(元丰四年十月) 北宋 · 高遵裕
出处:全宋文卷一五三三、《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三一八
环州河水咸苦,大军至州,盐水骤变味甘,盖应时助顺,有非人力所致者。
南州平战事奏(元丰四年十一月) 北宋 · 高遵裕
出处:全宋文卷一五三三、《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三一九
以环庆兵趋灵州,是日次南州平,距城三十里,遇贼接战。转运副使李察、判官范纯粹夜以手书间道促泾原兵来援,刘昌祚即委姚麟留屯,自将选锋数千人赴之,未至而贼已退。
请于清远军韦州增修城垒堡寨奏(元丰四年十一月) 北宋 · 高遵裕
出处:全宋文卷一五三三、《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三一九、《宋会要辑稿》方域七之二六(第八册第七四三七页)
已收复清远军并韦州监军司。清远军正当隘险,可以屯聚兵粮,合依旧置军增修城垒。其韦州在横山之北,西人恃此为险扼,故立监军司屯聚兵马,防拓兴、灵等州。臣今相视地形,亦合因旧聚落置堡寨以为控守,通活道路。
请令诸路兵力照援攻灵州奏(元丰四年十一月) 北宋 · 高遵裕
出处:全宋文卷一五三三、《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三二○
今并力攻灵州,一面分兵接战。虽西贼援兵屡战,官军屡胜,止是大军之后贼屯未解,粮运未快,所以须假诸路兵力照援。宜令李宪等知悉。
统兵通活粮道奏(元丰四年十二月) 北宋 · 高遵裕
出处:全宋文卷一五三三、《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三二一、《太平治迹统类》卷一五
大军径趋灵州,会合两路兵至城下,自丁亥并力攻击。缘灵州城广阔,守禦备具,近城贼兵万数不少,日夕与诸将分头竭力且攻且战,虽屡获首级,然独坚城未下。至庚子,贼决黄河水浸营,难于驻留。两路转运司元计置一月粮草,合大兵出界一月。以羌人于清远军、韦州、鸣砂州、烽火平以来多出兵邀击,粮道驿递不通,彭孙兵护泾原摺运粮草,为贼抄略,诸军阙食,士有饥色。今若不统领大兵先讨除抄略之寇,使道路通快,然后攻取,即恐官军坐致疲弊,加以冬寒日甚,别致生事。臣已于两路总管将副等议定统兵通活道路,迎接粮草。
上书论灵州之败(元丰五年正月) 北宋 · 高遵裕
出处:全宋文卷一五三三、《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三二二
臣熙宁初获对便殿,尝进横山之议,不幸种谔暴举,遂误事机。继而王韶建议,青唐久为秦亭之患,每至防秋,结连诸寇,有窥蜀之心,而辖氏鼎分,有可乘之势。臣适当秦凤兵行,戍守古渭,特蒙驱策,与王韶上凭圣算,易武胜为镇洮,即领军事。既开河西,又总兵制。及景思立全军覆没,臣在岷州,新城有必陷之形,帅府有不救之议,而臣奋张死力,粗振军律。复蒙拔置禁卫,领帅熙河。以臣不才,数干吏议,废而复起,常恐孤奉国恩。今者以环庆之节,将陛下天讨之威,以两路军马破覆巢穴,正在此举。而臣稽留天诛,不副神武之略,罪当万死。然覆辙可以为后举之戒,臣得昧死言之。昨至庆州,精卒壮马悉为林广选去,本路九将之兵老弱相半,又所得开封府界及京东西十一将逼期至,军困于道涂,人气未复,一不胜也。群牧司所给新马,百匹中可战者不过二三,二不胜也。大军启行,器械未备,师次授兵,不暇简阅,甲胄重大,弓弩坚强,中下之军,皆不为用,三不胜也。李察计运寡谋,多用驴畜,前则窒军行,后则费营护,四不胜也。五路并入,本出圣谟,独臣以环庆、泾原之师直抵灵武,而诸路之兵中路不进,五不胜也。又议者罪臣不能破贼外援,力下东关。盖东关,贼之饵兵,军法勿食。刘昌祚裨将也,利在一战;臣主帅也,务全三军。盖灵州至东关四十里,仍阻七级渠,主客异势,难保万全。昌祚亦知利害如此,今日特以偏词藉口,自计保全。又李察以夫驴运粮,而安行中军,未尝亲临大寨。夫众都无部勒,弃抛粮草,望风遁归,因乘贼奔冲,并指为钞略之数。初抵瀚海,贼马坌至,李察临敌畏怯,因失包指,自言丧手,及不知所乘马之存亡,突入中军,问汉兵败未,皆传以为笑。窃恐昌祚、察辈偶以今日避祸得效,不改故态,他日上误国事,故一为陛下言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