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库
全宋诗
韩琦(一○○八~一○七五),字稚圭,相州安阳(今属河南)人。仁宗天圣五年(一○二七)进士。初授将作监丞、通判淄州,不久入直集贤院、监左藏库,历开封府推官、三司度支判官、右司谏。宝元初西夏事起,为陕西安抚使,久在兵间,功绩卓著,与范仲淹并称“韩范”。庆历三年(一○四三)为枢密副使,与范仲淹、杜衍共主持新政,庆历五年新政失败,出知扬州,徙郓州、成德军、定州、并州。嘉祐元年(一○五六)为枢密使,三年拜同中书门下平章事。英宗即位,仍为相,封魏国公。神宗立,琦坚辞相位,出判相州,建昼锦堂。不久再次经略陕西。神宗熙宁元年(一○六八),复请归相州。河北地震、黄河决口,徙判大名府,充安抚使。后因反对青苗法,与王安石不合,熙宁六年还判相州。八年卒,年六十八,谥忠献。有《安阳集》五十卷。事见《名臣碑传琬琰集》中集卷四八宋李清臣《韩忠献公琦行状》,《宋史》卷三一二有传。 韩琦诗二十一卷,以明正德九年安阳张士隆河东行台刻《安阳集》为底本,校以明安成尹仁校本(简称明刻本,藏北京图书馆)、影印清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又从《吴礼部诗话》等书中辑得之集外诗,附于卷末。
全宋文·卷一六九七
吴充(一○三一——一○八○),字冲卿,建州浦城(今福建浦城)人。未冠,中宝元元年进士高第,调谷熟主簿,入为国子监直讲、吴王宫教授。庆历八年,诏充集贤校理。除太常博士,同知太常礼院。至和元年,出知高邮军。二年,还为群牧判官、开封府推官、户部判官。历知陕州、京西、淮南、河东转运使。英宗立,权盐铁副使。熙宁元年,除知制诰。寻知审刑院,权三司使,为翰林学士。三年,为右谏议大夫,拜枢密副使。八年,进枢密使。九年,代王安石为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监修国史。元丰三年三月,罢为吏部尚书、观文殿大学士、西太一宫使。四月,卒,年六十,谥正宪。著有《熙宁详定军马敕》五卷、《枢密院时政记》十五卷。见李清臣《吴正宪公充墓志铭》(《名臣碑传琬琰集》中集卷二七)、《宋史》卷三一二本传。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38—1115
【介绍】:
宋邵武人,字彦衡。神宗熙宁三年进士。任北京留守推官,迁监察御史里行。元丰中为窦莘明冤,谪知光泽县。哲宗元祐初复为监察御史,遇事敢言,论罢青苗法,裁冗官,劾去蔡确、张璪、李清臣,罢诗赋取士。徽宗时累迁给事中,反对尽循熙宁、元丰法度,出知永兴军。崇宁初入元祐党籍夺职,政和中复龙图阁待制致仕。有《曲礼讲义》、《广陵文集》等。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44—1112
【介绍】:
宋洛阳人,祖籍遂宁,字子安。第进士。尊王安石之学,除西京国子监教授。神宗元丰时官至监察御史里行。哲宗元祐初颂司马光之德,及光死,又薄之。与吕大防、刘挚善,助大防攻挚,又攻苏颂、范纯仁。迁侍御史。哲宗亲政,转倡熙丰新法,阴结章惇,官至吏部侍郎。因附惇之政敌李清臣、安焘,出知真定府。徽宗崇宁中入元祐党籍。后表白于蔡京,被援引出党籍。为人倾危反复,人讥之曰“杨三变”。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50—1121
【介绍】:
宋婺州浦江人,字德循。神宗熙宁九年进士。历通判越州,至校书郎。徽宗崇宁初,为殿中侍御史,劾曾布援元祐旧党,挤绍圣忠贤。迁侍御史,进中丞,请治元符末大臣废刘后事,韩忠彦、曾布、李清臣、黄履等皆坐贬。助蔡京取青唐议,籍元祐党。屡为言者所疏,以述古殿直学士致仕。方腊攻占婺州,逃奔兰溪,为方军所杀。
全宋文·卷二五七一
路昌衡,字持正,开封祥符(今河南开封)人。起进士,元丰二年为太常博士,四年为开封府司录参军。八年为江淮发运。元祐元年为陕西转运副使,继知广州,徙荆南、潭州、庆州。绍圣中召为卫尉、大理卿,迁工部侍郎。元符元年以宝文阁待制知开封府。出知瀛州,徙永兴军,进直学士、知成都。徽宗朝,坐李清臣狱事,责居郢州。起知滁州、定州、复知开封府,徙南京留守。又坐前上书事,落职入党籍,卒。见《宋史》卷三五四本传。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52—1125
【介绍】:
宋卫州人,字方回,号庆湖遗老。孝惠皇后五代族孙。神宗熙宁中恩授右班殿直,监军器库门。哲宗元祐六年,以李清臣、苏轼等荐,改承事郎。徽宗立,通判泗州,徙太平州,因不得志,于大观中致仕,退居苏、常。家中藏书万卷,手自校雠。工诗文,尤长于词。有《东山乐府》、《庆湖遗老集》。
全宋诗
贺铸(一○五二~一一二五),字方回,号庆湖遗老、北宗狂客,卫州(今河南卫辉市)人。以唐贺知章为远祖,因自称越人。初以外戚恩为右班殿直,官监军器库门、临城酒税、徐州宝丰监等。哲宗元祐七年(一○九二),以李清臣、苏轼等荐,监鄂州宝泉监。丁母忧服除,通判泗州、太平州,管勾亳州明道宫。徽宗大观三年(一一○九)以承议郎致仕,卜居苏南。又以荐复起,管勾杭州洞霄宫。宣和元年(一一一九)再致仕。七年,卒于常州,年七十四。铸善为词章,以填词名家,因《青玉案》词“梅子黄时雨”句,世称贺梅子。诗亦为时人所重,自编《庆湖遗老诗集》前后集,今有前集传世。集中诗题下多详注作诗年月及诗中涉及的人物里居姓字,见出今本仍系自编本之旧。事见《庆湖遗老诗集》原序及附录《贺公墓志铭》,《宋史》卷四四三有传。 贺铸诗,以明谢氏小草斋抄本(今藏北京图书馆)为底本,底本在原集九卷后增补“拾遗”“补遗”各一卷。参校清乾隆彭氏知圣道斋抄本(简称清抄本)、影印清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及宜秋馆刊《宋人集乙编》本(简称宋人集),并酌校宋陈思《两宋名贤小集》(简称小集)中所收诗。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饶州鄱阳人,字岩老。彭汝砺弟。第进士。以曾布荐,累擢殿中侍御史,由是附布。历官侍御史。徽宗初,为布劾罢门下侍郎李清臣,遂得谏议大夫。鞫赵谂反狱,穷其党与。又参预重兴元祐党案,使司马光以下复贬。及布失位,罢知泰州,寻谪濮州团练副使。后以显谟阁待制卒。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济南人,字成季,自号乐静先生。少与晁补之齐名,为苏轼所知。第进士。以李清臣荐,累官提点京西、京东路刑狱,坐元符党夺官。徽宗时召为太常少卿。崇宁初,以改元丰敕条,罢主管鸿庆宫,入党籍中。居闲十五年,寓意书画。晚知歙州,辞不行。有《乐静集》。
维基
陈元龙(1652年—1736年),字广陵、,号乾斋、高斋、广野居士,谥文简,浙江省杭州府海宁县(今浙江省海宁县盐官镇),榜眼及第。祖先本高姓,过继到陈姓。康熙二十四年,登进士一甲第二名(榜眼),授翰林院编修,入直南书房。当时左都御史郭琇弹劾高士奇,牵连到陈元龙,称其与高士奇联宗,结为叔侄,招纳贿赂,康熙帝就要罢免陈元龙与高士奇。高士奇的年龄与官职都在陈元龙之上,陈元龙上疏奏辩:“臣家本来就出自于高姓,族谱明明白白记著。如果说臣要去交结高士奇,为甚么反而是高士奇称臣为叔父?”此后事情得到清白,命其恢复职位,此后累升至侍读学士。康熙四十二年,再升为詹事府詹事,因父亲生病而乞养归。此后授翰林院掌院学士。康熙五十年,升任吏部侍郎,后授广西巡抚。当时广东歉收,广西米价高,其派遣官员抵达湖南去买米平价。康熙五十四年,修建兴安陡河闸,保护两广地区运输。此后在省城扩养济院,立义学,创育婴堂,建仓贮谷。康熙五十七年,升任工部尚书。康熙六十年,调任礼部尚书。雍正帝继位后,命其守护景陵。雍正七年,与左都御史尹泰同授额外大学士,寻授文渊阁大学士,兼礼部尚书。后因广西公费亏空等事,免除文渊阁大学士职位。雍正十一年,以老乞休,加太子太傅致仕,令其子编修陈邦直归侍养。乾隆元年去世,赐祭葬,谥文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