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人物库
续牙远古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或作续身
传说中远古时人
七友之一。
首㪙远古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传说中远古时人又名嫘
妹。
父屡欲杀首怜之。
与二嫂谐。
相传画始于嫘,故又称画嫘
秦不虚远古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传说中远古时贤人,七友之一。
详见雄陶
子州支父远古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传说中远古尧时人。
姓子,名州字支父一字支伯
曾以天下让许由许由不受。
又让于子州支父支父自谓能为天子,但有幽忧之病,未暇治天下。
又欲让位于支父
支父仍以前言为,辞而不受。
远古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传说中远古帝王名放勋
父系氏族社会后期部族首领
初居于陶,后迁居唐,故称陶唐氏,史称唐尧。
相传曾设官掌时令,定历法。
治洪水未成。
咨询于四岳,选择为继承人。
行事三年,命摄政。
死后由继位,史称禅让。
一说,晚年德衰,为所囚而夺其位。
全上古三代文·卷一
姓伊祁,名放勋帝喾子,兄帝挚封为唐侯,以帝挚之九年受禅,号陶唐氏
以火德王,都平阳
或云以土德王
在位七十年而摄,又二十八年崩,年百七十。
(谥曰。)
殳斨远古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传说中远古时人
帝舜之臣。
舜命共工(官职),殳斨及伯与二人。
君主 庙号 谥号 年号 统治时间
大禹 前2029年—前1993年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或作夏禹大禹
夏代开国国君
姒姓,名文命
子。
治水无功,舜命司空继续治水。
亲历各地疏通江、河,平洪水,理山川,别土地等级,制定贡赋。
相传舜选为继任人。
卒,得各部族拥戴为天子。
建立夏代号夏后
传说曾铸象征国家之神器九鼎。
又传年百岁,卒于会稽
绍兴陵。
全上古三代文·卷一
姓姒,名文命,蜀之石纽人,颛顼六世孙。
以为司空封夏伯,因称伯禹
后受禅,号有夏氏,始降称王。
亦号夏后氏
摄位二十年即位十年,(谥曰,亦称神禹,又曰大禹。)
叔豹远古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传说中远古时人
高辛氏之才子。
八元之一。
时举之使布五教于四方。
叔献远古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传说中远古时人
高辛氏之才子。
八元之一。
时举用,使布五教于四方。
女英远古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或作女莹女匽女䓨
相传远古时唐尧次女。
有二女娥皇女英,同为妻。
欲害,二女助脱险。
为天子,娥皇为后,女英为妃。
后舜南巡,二女从征,俱死于江、湘之间。
后传即《九歌》中之“湘君”、“湘夫人”。
林占梅晚清 1821 — 1868
全台诗
林占梅(1821~1868),幼名清江,字雪村号鹤山,又作鹤珊别号巢松道人
淡水厅竹堑(今新竹市)人。
祖父绍贤(1761~1829)经办台湾盐务,为竹堑巨富;父祥瑞(1797~1862)早卒。
年十四,尝随岳父黄骧云北上京师任职。
占梅急公好义,道光二十一年(1841),因捐防鸡笼英军之犯,获贡生加道衔道光二十三年(1843),因捐防八里坌,获知府即选;道光二十四年(1844),募勇扼守大甲溪,绝嘉、彰各邑漳泉械斗蔓延,赏戴花翎;咸丰三年(1853),林恭事变,协办全台团练,捐津米三千石,准简用浙江道;咸丰四年(1854)克复艇匪黄位之乱,加盐运使衔同治元年(1860),毁家纾难,协助朝廷平戴潮春事件有功,加布政使衔
晚年因林、郑二家讼事,郁病而卒。
占梅擅丝竹、书画、骑射诸艺。
道光二十九年(1849),构筑潜园,雅集诗骚。
文酒之盛,冠于北台。
著有《潜园唱和集》二卷、《潜园琴馀草》八卷,其中《潜园唱和集》已佚。
林占梅《潜园琴馀草》约有诗一千九百馀首,写作年代自道光二十七年(1847)同治六年(1867)
多咏骨肉亲友、园居、游历、时事、兴怀之作。
五言古、近体,善摹难状之景,达难显之情。
作品风格多样,平易晓畅法白居易,感时忧国似陆放翁,伤感兴怀如吴梅村
台澎道徐宗干评其诗「和静清远、古澹恬逸」、「诗味多琴味」。
兹据台湾分馆藏《潜园琴馀草》 为底本,并参照下列对校本编校:李清河藏《潜园琴馀草》(以下简称李本) 、李清河藏《潜园诗抄》(以下简称李抄本) 、连雅堂台湾诗荟》(以下简称荟本) 、台湾文献丛刊《潜园琴馀草简编》 (以下简称台银本)、《新竹文献会通讯》(以下简称文献本) 、陈培桂《淡水厅》、林维丞《沧海拾遗》、蔡振丰苑里志》、郑鹏云《师友风义录》、连横台湾诗乘》、王松《台阳诗话续编》、林钦赐《瀛洲诗集》、赖子清台湾诗醇》、曾笑云《东宁击钵吟后集》、彭国栋《广台湾诗乘》、蜕萒老人《大屯山房谭荟》。
潜园琴馀草·序及题词
诗,乐章也。
诗言志,律和声;唯知音者,始可与言诗。
桓谭「新论」云:『八音以弦为最,而琴为之首。
自虙牺削桐、重华被袗以后,襄陵之作、训佃之操、思贤之曲尚矣。
汉、魏而下,以诗名者多以琴名;辋川「春江送别」、谪仙「清夜闻钟」、乐天「池西秋思」、六一居士「受宫声」、东坡「闻窗外歌」,其尤著也』。
中散「琴序」云:『吟咏之不足,则寄言以广意』。
间尝持此以衡近代诗人,今读鹤山「琴馀草」而得之。
家青山之论琴况也,曰「和静清远,古澹恬逸」。
琴心也,即诗心也。
鹤山善琴,手挥目送,别有会心;故诗味多琴味。
山中访隐、海上移情、理性返真、忘形合虚,殆有得于味外味者,丝桐云乎哉?
章句云乎哉?
仆解组退居,雨窗閒坐,手兹编而三复之,如聆「梅花弄」、「桃源吟」,不觉翛然意远。
缀数言于简端,鹤山可许为知音否?
咸丰四年夏五月江左徐宗干识。
「山虚水深,万籁萧萧;四无人踪,惟石嶕峣」:此古琴铭也;鹤珊之诗近之。
鹤珊精于琴,诗学香山剑南,得其神似;五言、古近体,尤善摹难状之景、达难显之情:所谓「秀语夺山绿」也。
大抵其少作多舒愉恬雅之音,间有天性语缠绵悱恻,如弹履霜;是可以觇其所养而得其性情之所近。
比年海上骚动,鹤珊同牧守竭力堵禦,一方赖以安固
近复奉命筹办海运,倡率捐输。
其平日之蕴抱,至是而一露焉。
出其绪馀,发为诗歌以抒写胸臆;不觉苍凉感慨,忧从中来。
鹤珊之诗境将一变,又乌测其所至耶!
绍芳因公东渡,获与朝夕从事鹤珊独心折予,皇然引愧而已。
他日者,绍芳和琴成声,得与鹤珊相酬答;出其近作,正襟危坐,以蔷薇露盥手读之,鹤珊当为予鼓一再行,奚翅如刺船海上之移我情也。
小石愚弟黄绍芳拜序。
空桑之柱耶,琼之姿耶?
绕梁之嗣响也,夺锦之馀思耶?
相赏有石间意,移情在花月夜时。
海上禽鸟乱啼号,冥漠林木何处高?
结想只在云以上,骏马走堤兴倍。
忽闻石上泉流声,一字一珠著手生;十指翻云风习习,留得琴韵到诗情。
诗情何俊逸,琴韵何悠扬!
相对两不厌,郁郁石生香。
咸丰甲寅夏六月润堂洪毓琛题。
写景则无奇不搜,深入剑南之室;言情则有感斯托,能摹浣花之神。
刚健婀娜,悱恻芬芳;真得味外味,不厌百回读。
咸丰甲寅夏至后五日,古粤愚弟黄鹤龄拜手。
余年四十,即弃诸生而客于台。
虽举业尽废,然诗歌、文史,结习未忘;恨可与谈者,少耳!
林雪村都转,淡水巨室也;乡闾以孝称。
且笃于世谊交情,慷慨任侠,有东汉八厨风。
又闻其抱雅尚而多才思,彝鼎琴尊,珍怪纷罗;于书画、丝竹、骑射诸艺亦色色精绝
清秘阁再见倪云林复生也,心钦迟之。
一日,诣其斋,流连茶话;偶及风骚,雪村色飞眉舞,若即欲疾趋青莲、浣花之室者。
从此喜与余作玉屑谈,遂延余为老马。
然余犹有虑焉!
虑其绮年失学,驰骋京华;况家务丛杂,日不暇给,未有俭于腹而丰于才者、亦未有不劳其神而逸其趣者!
而熟知无虑也?
盖其天禀超绝,加以数年来弹琴习静,淡若书生,披览勤、䌷绎切、商榷多,故其诗日进。
嗟乎!
今之伧父,于载籍及前贤名篇概未省识而以诗自负,塞满牛腰;是打油钉铰皆可以吟诗矣,牛童马走皆可以谈诗矣。
诗若是易也,何俟雪村乎!
雪村之诗,于中晚、宋人为近,于游览、写怀为长。
其构思下字,如五丁开山,别通蹊径;如李临淮军容,壁垒一新、旌旗变色;又如少翁奇术,钩营致魄,使李夫人活现帐中。
其杰句繁富,虽老马识途稍效导引,要其心血固多人数斗矣。
或调雪村颇滥交,几如坡公乌台之累。
雪村恒言:知我者惟黄公雨生徐公树人及馀数人而已;是滥而不滥也。
或又谓雪村多坎坷;迩者时乱年荒、骨肉丧亡,又付会计于纪纲任其侵盗,致诗日富、家日穷,悲愤时发于篇什。
然而昔人论诗,有「若非新变,不能代雄」之说;如雪村之「新变代雄」何疑!
夫雄于讴吟,即可雄于振作;使以治诗之道治家,屏斥奸邪如去浮烟浪墨,则一鸣惊人,贤者固不可测。
家将恢复,或不至如云林之终穷;诗愈精进,或可直入青莲、浣花之室。
此吾所以望雪村也夫!
此吾所以序雪村也夫!
咸丰八年小春下浣,镇平曾骧拜撰。
予自罢官旋里,轮指十有馀年矣;杜门不与外事,日以诗自遣。
意兴所至,发为咏歌。
举凡近代能诗之士,闻有佳著,未尝不求而展玩之,嗜之成癖;虽更有可好之物,不与易也。
客冬黄翼孝廉从东瀛旋,言其姊夫林雪村都转天才峻特、经济恢涵,而性嗜歌吟,著有「琴馀诗草」甚富,尚未梓行。
予闻之,不禁跃然起曰:『是殆与予有同嗜者矣』!
因嘱借观。
其即景之作,逸警鍊、品格杰句,美不胜收,在白乐天、陆剑南之间。
其杂感、自述诸作,至性至情,真从肺腑流出,空所依倚,自成一家:一片惓惓爱国之诚,不能自已;所谓「处江湖之远,不忘其君」者欤!
至其篇法老,浑成一气,旋转能达显之情;于少陵为神似。
雪村少负不羁之才,继以南游吴苑、北登燕台,山川之助,胸次益旷。
归里后频遭大故,其抑塞无聊之气无所舒发,恒托之诗;「穷而后工」,信不诬也。
夫士苟所遇恬适而好为愁惨之词,唐之戴叔伦、明之郑善夫无病而呻,识者讥之;若雪村遭际迍艰、时事忧愤,其发为变徵之音,乌得以叔伦善夫律之耶!
读毕而归之,爰书所见以写倾仰,非敢云序也。
咸丰九年立冬后一日雪椒杨庆琛书于绛雪山房。
罗威未识昭谏而嗜其集,永叔未识子野而爱其词。
予从姻亲林半痴耳雪村先生名,悉其能琴、善书,尤精诗学。
尝赠以楹帖云:「雅量高涵,交情慷慨;天真脱洒,韵事风流」。
尚未知其诗足以推倒豪杰也。
及半痴袖其集草示予,受而读之,知其有感于怀,辄托之诗,一扫风云月露之习故云。
生平所历甘苦以及忧时愤事,絜领持纲,有条不紊;较诸雕饰一字一句之间以求合于古作者之林,其格律之高下为何如也!
生席前人荫,少年时,意气自豪,不屑屑于名缰利锁;长而历游辇下,所以益壮。
夫以履丰席厚之身,而贤母独能忍慈割爱,使之习舟楫之劳、阅风霜之苦,卒克和平心性、历练才华,大变少小之习气;贤母苦衷于是乎慰,生诗学亦于是乎进。
观杂感、写情诸作,其不忘母氏之劬勤,非学有心得,弗能道也。
而又感念于妻孥之溘逝、友朋之翻覆、世难之凋伤,前后十数年间不胜聚散离合之异,故其抑塞无所告语,恒藉诗以遣之;此生诗所以发乎性情,非雕虫小技比也。
至七古如「生行」、「哭黄香铁」诸篇,置之吴梅村集中,几不可辨;其工力犹为深造。
他日或一遇其人,当为永叔之倒屣,岂苦罗威之偷「江东集」哉!
咸丰十年孟冬,愚弟廖鸿荃拜撰。
何必争追唐与宋,能言情性即诗人。
十年泉石常怀国,千首词章半忆亲;残月晓风皆寄托,春花亦精神。
卿云未出欣先睹,定有山香火因。
东瀛梅鹤继西湖,好向孤山认故吾;海国几人扶大雅,蛮乡从此获骊珠。
虚心下问君师,盲目随声我滥竽。
传到洛阳应纸贵,骚坛处处识林逋
山阴剑南后裔翰芬
三百篇之作,大都忠臣、孝子、思妇、劳人之所寄托;微言大义,胥于是乎在。
唐、宋而降,取士皆不废诗;我朝诗学昌明,人才辈出,固未可以词章之末而忽之也。
虽然,诗亦岂易言哉!
无论靡蔓之音等于郑、卫者,不堪被诸咏歌;即如风云月露,雕琢虽工而非出自性灵,要亦卑卑无足道矣。
雪村先生,风雅士也。
素稔其善音乐、善书画,而尤长于诗;著有「潜园琴馀草」,尝以未获一读为憾。
既而中、倭搆衅,让台议成;与生之哲嗣达夫司马,同避居鹭门山中。
有李公湘蘅者,达夫之执友、汉之乡缙绅也;袖兹编示予而读之,于写物、言怀间得伦理性情之正
其词笔之清新、丰神之逸,殆合开府参军为一手。
友人咸怂恿寿以公诸世;达夫曰:『此素志也』。
夫以是诗之梗概,有籋云诸前辈叙而论之矣,予何言耶!
然有不能已于言者:以达夫蒐理遗书勤勤恳恳、不忍令前人美泯没而无称者,于以见孝思之不匮焉。
至煮酒论交,雅量高致;忧时愤事,感慨悲歌:具有乃父风。
达夫者,盖亦人杰矣哉!
爰不揣谫陋而为之序。
光绪二十三年仲冬冬至前一日桂岭黄维汉谨识。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名或作契
传说中远古商代始祖。
帝喾之子。
其母简狄吞玄鸟卵怀孕而生。
禹治水有功,乃命司徒,掌教化。
赐姓子,封于商。
一说居于蕃。
远古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传说中远古时人
异母弟。
得父宠爱,性傲,屡欲害
为天子,封于有庳。
仲堪远古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传说中远古时人
高辛氏有才子八,世谓之“八元”,仲堪即“八元”之一。
为尧臣时,举“八元”,使宣布五教于四方。
雄陶远古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传说中远古时人
方回续牙(或续身)、伯阳、东不訾(或云不识)、秦不虚(或云不空)、灵甫共为七友,与并为历山雷泽之游。
虞思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夏代人
传说为有虞氏长,姚姓
夏后相为所杀,相妻逃奔生少康
少康逃奔有虞,虞思妻以二女,使居在纶地,有田方十里,有人众五百,聚集民而灭
虞阏父西周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西周人
虞舜后裔。
周武王时陶正
虞遂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商代人
之后裔。
商汤建国,为存后,乃封
赤张满稽西周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西周人
门无鬼武王伐纣之师。
满稽云:商之德不及有虞氏,故遭此难。
杨士奇明 1365 — 1444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365—1444 【介绍】: 江西泰和人名寓,以字行,号东里
早年家贫力学,授徒自给。
建文初以荐入翰林与修《太祖实录》。
试吏部得第一。
成祖即位,授编修,入内阁,参机要。
先后历惠帝成祖仁宗宣宗英宗五朝,在内阁为辅臣达四十余年,任首辅二十一年。
官至礼部侍郎华盖殿大学士、兼兵部尚书,廉能为天下称。
英宗嗣位时方九岁,内廷有异议,赖士奇推戴,浮议乃止。
又善知人,于谦周忱况钟之属皆为所荐。
卒谥文贞
有《东里全集》、《文渊阁书目》、《历代名臣奏议》等。
御选明诗姓名爵里
初名寓,以字行,泰和人
建文时以辟召入翰林永乐初编修入直文渊阁累官少师华盖殿大学士太师文贞沙羡石台东里诸集
士奇名寓,以字行,泰和人
建文时,以荐授教授,旋入翰林编纂官
试吏部,授吴府审理副,仍供馆职
永乐初,改编修,入内阁典机务。
侍读左中允左谕德学士,改左春坊大学士,仍兼翰林学士
隆庆初,擢礼部侍郎,兼华盖殿大学士,进少傅,兼兵部尚书
正统初
少师
卒赠太师谥文贞
有《东里全集》九十七卷、别集四卷。
(《四库总目》:明初三杨并称,而士奇文章特优,制诰碑版,多出其手。
仁宗雅好欧阳修文,士奇文亦平正纡馀,得其仿佛,故郑瑗井观琐言》称其文典则无浮泛之病,杂录细事极平稳不费力。
后来馆阁著作沿为流派,遂为七子之口实。
李梦阳诗云;「宣德文体多浑沦,伟哉东里廊庙珍。
」亦不尽没其所长。
盖其文虽乏新裁,而不失古格,前辈典型,遂主持数十年之风气,非偶然也。
水东日记》:《二月二日秋官郎中彦谥贤友南行诗以识别》:「杨生青云器,文彩辉白璧。
腰间龙泉剑,别我有远适。
吾闻禹徂征,舞干致苗格。
所以宣尼训,服远文德。
好谋而有成,明明垂警饬。
如何才智士,宏议薄古昔。
怀忿忽远图,急功幸苟得。
宁论万里行,糗长豫峙积。
汉廷所遣帅,孰是赵充国
子行职赞襄,黾勉摅良画。
虽有斗酒饯,安能写胸臆?
临歧念素交,聊赠绕朝
卢陵杨士奇
」右诗见杨氏《世美录》。
麓川之议盖有主之者,内阁未之听,而兵部和之。
于是王忠毅公总督之命,此诗大意具矣。
后来忠毅西巡一奏,此事愈明。
他日岂无秉公是于彤简,而致深慨于是诗者乎!
麓堂诗话》:杨文贞公东里》手自选择,刻于广东,为人窜入数篇,后其子孙又刻为《续集》,非公意也。
文贞亦学杜诗,古乐府诸篇,间有得、魏晋遗意者。
尤精鉴识,慎许可,序《唐音》谓「可观世变」,序张式之诗称「勖哉乎」而已。
何孟春《馀冬序录》:《晋天文志》,瑞星凡五。
《中兴天文志》,瑞星十有二,详减不一。
其三则皆曰含誉。
宣德五年冬,是星见于九斿。
朝臣表贺,上谦不居,赐之玺书,相为戒饬。
杨文贞在阁,进诗一章,有曰:「宣德庚戌,月惟己丑
其日丁亥,名瑞在酉。
大星如丸,九斿之旁。
有彗若射。
金玉其煌。
厥名含誉,太史敷奏。
百辟嵩呼,贺祥献寿。
皇德仁圣,谦让是崇。
归功穹祗,归功祖宗。
归功圣母,亦及臣子。
伸命饬励,敬哉勿怠!
」数句善写圣君之心。
翰林》;太宗北京,有白鹊之瑞。
行在礼部行南京庆贺,自皇太子监国以下,及五府六部例各进表。
杨士奇以病在告,监国表命庶子赞善呈稿,殿下不怿,命尚书蹇义持以示士奇士奇曰:「甚寂寥,且不著题,似贺白龟、白鹿皆可。
」因命改益。
士奇改一联云:「望金门而送喜,驯彤陛以有仪。
」后增一联云:「与凤同类,跄跄于帝舜之庭;如玉之辉,翯翯在文王之囿。
以进,殿下喜曰:「此方是帝王家白鹊。
」适内使陈昂进禦馔,彻以赐之,且有旨使勉进药食,早相见也。
菽园杂记》:东里杨先生尝见昆山屈昉送行诗,有佳句,默识其名。
一日,知昆山县罗永年以事上京投谒。
东里问:「昆山屈昉,何如人?
永年茫然无以对。
东里云:士人尚不知耶!
永年惭赧而退。
及还任,乃求识之。
未几,有诏举经明行修之士,永年乃以应,除南海县,卒官。
前辈留心人物如此。
《悬笥琐探》:况公钟治苏,刚果敏达,不畏强毅,有惠政。
九载满去,郡民赴阙留者八万馀人,遂再遣任。
杨文贞赠以诗曰:「十年不傀赵清献,七邑又迎张益州
」在郡十有一年,卒于官。
士民绘其像,祀于范文正公
《艺苑卮言》:杨文贞文尚法,源出欧阳氏,以简澹和易为主,而乏充拓之功,至今贵之曰「台阁体」。
诗如流水平桥,粗成小致。
诗薮》:永乐中,杨文贞文敏胡文穆金文靖皆大臣有篇什者,颇以位遇掩之,诗体实平正可观。
西江诗话》:何乔远《文苑记序》云:「士奇台阁之体,当世所推,良以朝廷之上,但取敷适,相沿百馀年,有依经之儒,而无擅场之作。
」似讥其稍涉浅显也。
然以语文贞制诰文字,则有然,若其诗,清真丽则,悠然而有馀思,逼真唐人气格,殊非苟学所能到者。
当有知音味馀此言。
田按:文贞晚年思归,尝自述:「胡光大语馀:『术者言同官中,吾两人将老得退。
果若其言,即各具小舟可二僮操者,舟中贮书册、楮笔、壶觞、棋局。
广访君,舣舟君门外一里所,遣童子招君,君径入舟,同溯流至五云驿,望夫容峰,则返棹及君入舟处。
君独归,广不过,君竟去;君访广亦然,但沿流至玉峡而返。
岁必五六过访,用此共适馀年。
』他日,又语予曰:『吾两人情义实儿弟,后死则铭。
』予诺之,顾时亦谩言耳,岂谓光大先,予后也。
没后半岁,馀夜梦偕光大泛舟,自快阁至郡城下,同载甚乐。
共联诗,光大起首句,仆续第二、第三,光大续第四、第五,仆又续第六、第七,光大结终句。
既觉而忘第五至第七三句,馀悲怆不胜,遂补之。
诗曰:『金螺潇洒对夫容,鹭渚渔舟窕窈通。
远树白云秋色净,故人清兴酒船同。
河山梦冷讴吟后,生死交深感慨中。
犹想胜缘如夙昔,并骑黄鹄过江东
』」厥后年几七十,又作《归田趣四时满江红》词四首,今录其《牧》云:「霜鬓萧萧,皇恩重、赐归田里。
郊郭外、草亭四面,青山绿水。
好鸟好花似昔,同时同辈人无几。
一布袍、棕帽,任逍遥,东风里。
芳草岸,平如砥、垂杨径,清如洗。
散牧处、冉冉晴霞飞绮。
江色比于怀抱净,都无一点闲尘滓。
更小儿,牛背有书声,清入耳。
渔》云:「七十归来,西江上、堪游堪钓。
秋水共、天长一色,也堪吟啸。
稳坐木兰渔艇子,大儿能网中儿棹。
小儿自理会热香炉,烹茶灶。
蘋花渚,云争耀,枫叶岸,霞相照。
山无数、清比方壶员峤。
放浪不知天地外,萧闲底用玄真号。
听数声,长笛白鸥前,江南调。
正统初,数以高年辞,弗许,仅得还乡展墓,数旬即来京。
前诗见自题《雪夜清兴倡和卷》。
永嘉谢廷循为作《雪夜清兴图》,后词见《归田图卷》后,卷首沈民则隶古;词及自序,钱塘蒋廷晖书,画四段,则华亭孔易笔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