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人物库
刘季述唐末 ? — 901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901 【介绍】: 唐末宦官
昭宗乾宁中与王仲先为左右中尉,时帝嗜酒,怒责左右无常,季述自危,谋废帝
仲先等矫皇后令,立皇太子为帝,囚昭宗少阳院。
都将孙德昭等受崔胤指使,谋昭宗复位,伏士安福门,执季述杀之。
董从实晚唐 ? — 903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903 【介绍】: 唐人
昭宗光化中,为神策军将。
三年末,宦官刘季述、王仲先昭宗,立太子李裕
从实等因盗钱为仲先所辱,遂出兵护驾,攻杀仲先,迎昭宗复位。
赐姓李,拜容管经略使,加使相
与孙承诲、孙德昭时称三使相
天复元年,结宦官韩全诲,劫昭宗至凤翔。
改名彦弼
三年李茂贞朱温和解,彦弼全诲等皆被杀。
僧道膺晚唐 ? — 901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901 【介绍】: 唐僧。
蓟州玉田人俗姓王
年二十五于范阳延寿寺受具足戒。
后往翠微山问道三年。
寻谒洞上禅师,为入室高弟,嗣其法,住洪州云居山
禅师名道膺
幽州玉田人也。
生于王氏。
儿稚中。
骨气深稳。
言少理多。
十岁出家于范阳延寿寺
又十五年。
乃成大僧。
其师使习毗尼。
非其好。
弃之游方。
至翠微会。
有僧自豫章来。
夜语及洞上法席。
于是一钵南来。
新丰
悟本价禅师
问。
汝名什么
对曰。
道膺
曰。
何不向上更道。
对曰。
向上即不名道膺
喜以谓。
类其初见云岩时祗对。
容以为入室。
深入。
留云峰之后。
结庵而居。
月一来谒
呵其未忘情。
于道为杂。
乃焚其庵。
海昏登欧阜欧阜。
庐山西北崦。
冠世绝境也。
就树缚屋而居。
号云居
衲子亦追求。
而集散处。
山间树下。
久成苫架。
说法其下曰。
佛法有什么多事。
行得即是。
但知心是佛。
莫愁佛不解语。
欲得如是事。
还须如是人。
若是如是人。
愁个什么
若云如是事即难。
自古先德。
淳素任真。
元来无巧设。
有人问。
如何是道。
或时答㼾砖木头。
作么。
皆重元来他根本。
脚下实有力。
即是不思议人。
握土成金。
若无如是事。
饶汝说得。
簇花簇锦相似。
直道我放光动地。
世间更无过也。
尽说了合杀头。
人总不信受。
元来自家。
脚下虚无力。
汝等譬如猎狗。
但寻得有踪迹底。
若遇羚羊挂角时。
非但不见踪迹。
气息也不识。
僧便问。
羚羊挂角时如何。
答曰。
六六三十六。
曰。
会么。
僧曰。
不会。
曰。
不见道无踪迹。
又问。
世尊有密语。
迦叶不覆藏。
如何是世尊密语。
呼问者名曰。
会么。
曰。
不会。
曰。
汝若不会。
世尊有密语。
汝若会。
迦叶不覆藏。
乃曰。
僧家发言吐气。
须有来由。
莫当等闲。
这里是什么所在。
争受容易。
凡问个事。
也须识好恶。
若不识尊卑良贱。
不知触犯。
信口乱道。
也无利益。
并(音旁)家行脚。
到处觅相似语。
所以寻常。
向兄弟道。
莫怪不相似。
恐怕同学多去。
第一莫将来。
将来不相似言语。
也须看他。
前头八十老人。
出场屋。
不是小儿戏。
不是因循底事。
一言参差。
即千里万里。
难为收摄。
盖为学处容易。
不著力。
敲骨打髓。
须有来由。
言语如钳如夹。
如钩如锁。
须教相续不断。
始得。
头头上具。
物物上明。
岂不是得妙底事。
一种学。
大须子细研穷。
直须谛当。
的的无差。
到这里。
什么䠄跣处。
什么拟议处。
向去底人。
须常惨悚戢翼。
始得。
若是知有底人。
自解护惜。
终不取次。
十度发言。
九度休去。
为什么如此。
恐怕无利益。
体得底人。
心若猎月扇。
口边直得醭出。
不是强为。
任运如此。
欲得与么事。
须是与么人。
既是与么人。
不愁恁么事。
恁么事即难得。
又曰。
汝等直饶学得佛边事。
早是错用心了也。
不见古人。
讲得天花落。
石点头。
尚不干自己事。
自馀是什么闲。
如今拟将有限身心。
向无限中用。
什么交涉。
如将方木逗圆孔中。
多少聱讹。
若无与么事。
饶汝说得。
簇花簇锦。
也无用处。
未离情识在。
若一切事。
须向这里及尽。
始得无过。
方得出身。
若有一毫发去不尽。
即被尘累。
岂况便多。
差之毫𨤲。
过犯山岳。
不见古人道。
学处不玄。
尽是流俗。
闺閤中物。
舍不得。
俱为渗漏。
直须向这里。
及取去。
及去及来。
并尽一切事。
始得无过。
如人头头上了。
物物上通。
祇唤作了事人。
终不唤作尊贵。
将知。
尊贵一路自别。
便是世间极重极贵物。
不得将来。
向尊贵边。
须知不可思议。
不当好心。
所以古人道。
犹如双镜。
光光相对。
光明相照。
更无亏盈。
岂不是一般。
犹唤作影像边事。
如日出时。
光照世间。
明朗是一半。
那一半。
唤作什么
如今人未认得。
光影门头户底。
粗浅底事。
将作屋里事。
又争得。
又曰。
得者不轻微。
明者不贱用。
识者不咨嗟。
解者无厌恶。
从天降下。
即贫穷。
从地涌出。
即富贵。
门里出身则易。
身里出门则难。
动则埋身千尺。
不动则当处生苗。
一言迥脱独拔当时语言不要多。
多则无用处。
僧问。
如何是从天降下。
即贫穷。
曰不贵得。
又问。
如何是从地涌出。
即富贵。
曰无中或有。
又曰。
了无所有。
得无所图。
言无所是。
行无所依。
心无所托。
及尽始得无过。
在众如无众。
无众如在众。
在身如无身。
处世如无世。
岂不是无娆其德。
超于万类。
脱一切羁锁。
千人万人得。
尚道不当自己。
如今若得。
共起初一般。
古人曰。
体得那边事。
却来这边行李。
那边有什么事。
这边又作么生行李。
所以道。
有也莫将来。
无也莫将去。
现在底。
是谁家事。
又曰。
欲体此事。
直似一息不来底人。
方与那个人相应。
若体得这个人意。
方有少许说话分。
方有少许行李分。
暂时不在。
如同死人。
岂况如今。
论年论月。
不在。
如人长在。
什么家事不办。
欲知久远事。
祗在如今。
如今若得。
久远亦得。
如人千乡万里归家。
行到即是。
是即一切总是。
不是即一切总不是。
直得顶上光𦦨生。
亦不是。
能为一切。
一切不为道。
终日贪前头事。
失却背后事。
若见背后事。
失却前头事。
如人不前。
后有什么事。
僧问。
有人衣锦绣入来。
见和尚后。
为甚寸丝不挂。
曰。
直得琉璃殿上。
行扑倒。
也须粉碎。
乃曰。
若有一毫许。
去及不尽。
即被尘累。
岂况更多。
不见寻常道。
升天底事。
须对众掉却。
十成底事。
须对众去却。
掷地作金声。
不须回头顾著。
自馀有什么用处。
不见二祖当时。
诗书博览。
三藏圣教。
如观掌中。
什么
更求达磨安心。
将知此门中事。
不是等闲。
所以道。
智人不向言中取。
得人岂向说中求。
不是异于常徒。
息一切万累道。
暂时不在涂路。
便有来由。
非但恶眷属。
善眷属。
也觅不得。
甚处去。
通身去。
归家去。
省觐去。
始脱得诸有门去。
去得牢笼。
脱险难。
异常徒。
又曰。
如掌中观物决定。
决定方可随缘。
若一如此。
千万亦然。
千万之中。
难为一二。
一二不可得。
不见道。
显照底人即易得。
显己底人即难得。
不道全无。
即是希有。
若未得如此。
不受强为。
强为即生恼。
生恼即退道。
退道则罪来加身。
即见不得。
说什么大话。
汝既出家。
如囚免狱。
少欲知足。
莫贪世荣
忍饥忍渴。
志存无为。
得在佛法中。
十生九死。
也莫相抛出。
生入死。
莫违佛法。
斩钉截铁。
莫负如来。
事宜无多。
各自了取。
有事近前。
无事莫立。
住持三十年。
道遍天下。
众至千五百人。
南昌钟王师尊之。
愿以为世世师。
唐天复元年秋示微疾。
十二月二十八日
为大众开最后方便。
叙出世始卒之意。
众皆怆然。
明年正月三日
侍者
今日是几。
对云。
初三
师云。
三十年后。
但云祇这是。
乃端然告寂。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七 传宗科(五)
蓟门玉田王氏子。
年二十五。
范阳延寿寺落发受具。
始习毗尼藏。
叹曰。
大丈夫宜求解脱。
岂复为义所桎梏耶。
由是诣翠微山问道。
而即以燕居者三阅寒暑。
俄而睹有人衣冠。
使者状。
曰。
盍游南方。
以参知识乎。
忽不见。
且有僧从豫章至。
为称洞上法席之盛。
竟造洞山
山一日问云。
阇梨名什么
道膺
山云向上更道。
云。
向上则不名道膺
后山问云。
闻思大和尚生倭国作王是否。
云。
若是思大。
佛亦不作。
说什么作国王。
日山
什么处来。
云踏山来。
山云阿那个山堪住。
云阿那个山不堪住。
山云恁么即子于山得个入路。
云无路。
山云。
若无路。
争得与老僧相见。
云。
若有路。
即与和尚不相见也。
山云。
此子向后千人万人。
把不住在。
于是洞山深肯之。
出世居三峰。
后徙云居提唱。
颇类洞山
钟传南平王
据有江西
尤信向。
表奏赐紫衣师号。
每延请入府。
则预令扫除甘子堂。
以馆之。
千众围绕。
供施丰缛。
荆南成汭
亦慕德遣馈。
动盈钜万。
天复元年辛酉秋示疾。
明年正月三日迁化。
释道膺
姓王氏
蓟门玉田人也。
生而特异神彩朗然
处于重丱崆峒禀气。
宿心拔俗。
争离火宅之门。
拭目寻师。
遂摄锻金之子。
师授经法诵彻复求。
年偶蹉跎二十五方于范阳延寿寺受具足戒。
乃令习声闻律仪。
叹曰。
大丈夫可为桎梏所拘邪。
由是拥线衲振锡环。
翠微山问道。
三载宴居。
忽睹二使者
冠服颇异。
曰。
胡弗南方参知识邪。
未几有僧自豫章至。
盛称洞上禅师言要。
感动神机遂专造焉。
如是洞上垂接复能领会。
曾问曰。
闻思大禅师向倭国为王。
虚耶实耶。
对曰。
若是思师佛亦不作。
况国王乎。
自尔洞上印许。
初住三峰
后就云居提唱。
时唐之季钟氏。
据有洪井倾委信诚。
每一延请入州。
则预洁甘子堂以礼之。
乃表于昭宗
赐紫袈裟一副并师号焉。
都不留意。
所化之徒寒暑相交。
不下一千馀众。
牛头香树围绕者皆是栴檀。
金翅鸟王轩翔者不齐尺鴳。
四方馈供千里风从。
荆南成汭
遣赍檀施。
动盈钜万。
天复元年辛酉秋示疾。
至明年正月三日而化焉。
章南平王钟氏供其丧葬。
时诸道禅子各。
依乡土所尚者。
随灵龛到处列花树帐幔粉面之馔。
谓之卓祭。
一期凶礼之盛勿过于时也猗欤。
出世度人满足三十年。
遗爱可知也。
氏叔琮唐末 ? — 904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904 【介绍】: 唐末尉氏人
以骑兵应募为伍长。
壮勇沉毅,膂力过人,从朱温镇压黄巢义军于陈、许间。
晋州刺史
李克用军扰边,败之。
拜右龙武统军
天复四年朱温密遣琮等杀唐昭宗洛阳
既而复杀琮等以灭口。
司空图唐末 837 — 908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837—908 【介绍】: 河中虞乡人字表圣自号知非子耐辱居士
懿宗咸通十年进士第
卢携知政事,召为礼部员外郎
僖宗次凤翔,召知制诏,寻拜中书舍人
昭宗龙纪初,复召拜舍人,以疾辞。
乾宁中,又以户部侍郎征,数日乞还。
中条山王官谷,作文以伸志。
晚年为文,尤事放达。
后梁代唐,闻哀帝被杀,绝食而卒。
有《二十四诗品》(有云非所撰)及诗集、文集。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837—908 字表圣自号知非子又号耐辱居士
祖籍临淮(今安徽泗县东南),故又自称“泗水司空氏”、“泗水司空图”;然自幼随家迁居河中虞乡(今山西永济东),应为虞乡人
懿宗咸通十年(869)进士第僖宗乾符三年(876)曾入宣歙观察使王凝幕,复召为殿中侍御史,因赴阙迟留,责授光禄寺主簿
乾符六年礼部员外郎
广明元年(880)黄巢军入长安僖宗奔蜀,不克从,乃退还河中。
光启元年(885)三月僖宗自蜀还,次凤翔,召知制诰,寻拜中书舍人僖宗宝鸡又还河中。
昭宗即位,复召舍人,未几以疾辞,居华阴
后两度见征,两度还山,曾居淅上,终归中条山王官谷。
朱温篡唐,召礼部尚书,不起;翌年哀帝被弑,乃不食而卒。
生平事迹散见新、旧《唐书》本传、《唐才子传》卷八。
曾自编其集为《一鸣集》,其嗣子司空亦曾编辑其集为30卷。
今存《司空表圣文集》10卷、《司空表圣诗集》5卷。
全唐诗》编司空图诗为3卷,《全唐诗外编》及《全唐诗续拾》补收诗4首,断句2。
宋苏轼司空图“诗文高雅,犹有承平之遗风”(《书黄子思诗集后》)。
而明人胡震亨诗“篇法未甚谙,每每意不贯浃,如炉金欠火未融”(《唐音癸签》卷八)。
司空图之主要成就在诗论,有《与李生论诗书》、《与王驾评诗书》、《与极浦书》等论诗名篇,而以《二十四诗品》最为著名。
近年陈尚君、汪涌豪撰《司空图〈二十四诗品〉辨伪》一文,以其为明人伪作,引起热烈讨论,尚无定论。
唐诗汇评
司空图(837-908)字表圣自号知非子耐辱居士河中虞乡(今山西永济)人。
咸通十年(869),登进士第,为宣歙观察使王凝慕僚。
召拜殿中侍御史,以赴阙返留,贬授光禄寺主簿分司东都,与旧相卢携游。
复相,召为礼部员外郎,迁郎中
僖宗幸蜀,扈从不及,还河中。
僖宗还京,召知制诰,拜中书舍人
后归隐。
初居华阴,后居中条山王官谷。
眧宗朝,累以谏议大夫兵部侍郎等召,辞疚不赴。
唐亡之明年,不食而卒。
有《一鸣集》三十卷,已佚。
后人辑有《司空表圣文集》十卷、《司空表圣诗集》五卷行世。
全唐诗》编诗三卷,中有郑谷诗羼入。
词学图录
司空图(837-908) 字表圣自号知非子耐辱居士
河中(今永济西)人。
有《诗品》、《司空表圣文集》,存词23首。
全唐诗补逸
司空图字表圣河中虞乡人
咸通十年进士第后梁太祖开平二年卒,年七十二(据两《唐书》本传)。
补诗一首。
字表圣
河中虞乡人
咸通十年进士
乾宁中累迁户部侍郎
乞还山。
昭宗华阴
徵拜兵部侍郎
不赴。
朱全忠篡国。
召为礼部尚书
不起。
哀帝弑。
不食卒。
年七十二。
作品评论
王凝知举日、司空一捷,列第四人登科。
同年讶其名姓甚暗,成事太速,有鄙薄者,号为“司徒空”。
琅琊知有此说,因召一榜门生开筵,宣告子众曰:“某叨忝文柄,今年榜帖,全为司空先辈一人而已。
”由是声采益振。
苏轼《书黄子思诗集后》
唐末司空图,崎岖兵乱之间、而诗文高雅,犹有承平之遗风。
其论诗曰:“止于酸,盐止于咸,饮食不可无盐,而其美常在咸酸之外。
”盖自列其诗之有得于文字之表者二十四韵,恨当时不识其妙。
予三复其言而悲之。
《王直方诗话》
司空表圣自论其诗,以为得味外意,如“绿树连村喑,黄花入稀”,此句最善。
又云“棋声花院闭,幡影石坛高”。
吾尝独游五老峰白鹤观松阴满庭,不见一人,惟闻琴声之音,然后知此句之工。
但恨其寒俭而僧态。
子美诗云:“暗飞萤自照,水宿咚相呼”、“四更山吐月,残夜水明楼”,则才力富健,过表圣远甚。
司空图)性苦吟,举笔缘兴,几千万篇。
内致于绳检之外,豫置冢棺,遇胜日,引客坐圹中,陚诗酌酒,沾醉高肷。
司空图论诗,胡致堂评其清节高致,为晚唐第一流人物,信矣。
司空表圣自评其集,“撑霆裂月,劼作者之肝脾”,夸负不浅。
此公气体,不类衰未,似篇法未甚谙,每每意不贯浃,如炉金欠火未融。
晚唐司空图善论诗……但其自为诗,亦未脱晚唐习气,时辄自誉云:“千变万状、不知所以神而自神。
”抑太过矣。
余于所自摘警句之中,独赏其五言春诗“人家寒食月,花影午时天”,又“雨微吟思足,花落梦无聊”,山中诗“川明虹照雨,树密鸟冲人”,丧乱诗“骅骝思故主,鹦鹉失佳人”,美人诗“晚妆留拜月,春睡更生香”;七言则“得剑乍如添健仆,亡书久似忆良朋”,又“逃难人多分隙地,故生鹿大出寒林”,数联而已。
司空图佳句,大有高致,又甚细密。
司空表圣诗品》二十四则,无一毫剩义,学诗不可不熟读深思。
余选《全唐正雅集》,所以将此二十四则列之于首。
《大历诗略》
司空文明诗亦以情胜,真到处句卢允抒可云鲁卫。
司空表圣晚唐中,卓然自命,且论诗亦入超诣。
而其所自作,全无高韵,与其评诗之语,竟不相似。
此诚不可解。
《二十四品》真有妙悟,而其自编《一鸣集》所谓“撑霆裂月”者,竞不知何在也。
《中晚唐诗主客图》
表圣诗,格韵清妙,与水部有神骨之肖。
但遗文散失,五律才有二十首,稍汰之,仅得九篇。
其他古体十首,七律十八首,五七言绝句三百馀首,多寡乃尔不伦,固知表圣五言诗尚多。
其散见于他书者,如“人家寒食月、花影午时天”、“棋声花院静,幡影石坛高”等句,俱清新奇警,抉律格之精,今俱不得全篇,惜战!
聊就所存者,推为升堂第三人。
《东馆诗见》
司空表圣品高,五律新隽闲澹,虽刻划而无迹,七绝有远致。
观《二十四品》知其功力所到。
其源出于元、白,而更落一尘;显露词华,尤为缛累。
其纵横议论,蕴藉变衰,已启宋元末派。
诗品》四言,特为研妙,古峭不及齐、梁词赋,而艳采过之,
《诗学渊源》
司空图)诗效长庆、平淡不尚雕琢;绝句典雅清丽,有大历风。
自此而后至于五代、宋初,皆尚西昆一体矣。
卢光启晚唐 ? — 903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903 【介绍】: 唐人字子忠
进士及第
累擢兵部侍郎
昭宗幸凤翔,参知机务,拜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旋罢为太子太保,改吏部侍郎
帝还京师光启朱温所杀。
王柷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唐人字不耀
曾官常州刺史,后避难江湖。
昭宗闻其刚鲠,以给事中召。
道出陕州,时王珙为节度使,以将柄任,厚礼之。
鄙其武暴,不与周旋,三请而不答,珙勃然曰:“天子召公,公不可留此。
”遂罢,遣吏就道杀之,族其家,投诸河,以溺死闻。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年不详。
,一作祝,误。
字不耀雍州咸阳(今陕西咸阳)人,福建观察使王源植子。
僖宗广明前曾任常州刺史,后避战乱流寓江湖。
为人刚正鲠直,颇有时望。
昭宗时,以给事中急召赴京,过陕,节度使王珙延奉甚至,以子侄之礼拜之。
固辞不受,珙怒而阴使送者害之于途,全家均被投入黄河。
生平事迹散见《新唐书·宰相世系表二中》、《新唐书·王重荣》、《北梦琐言》卷九、《云溪友议》卷中、《唐诗纪事》卷六七。
能诗,武宗会昌二年(842),有若耶溪女子题诗三乡驿,过此题诗和之。
全唐诗》存王柷诗1首。
又《全唐诗》收王枳诗2句。
,当为“”之误。
姚岩杰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陕州硖石人
姚崇裔孙。
尝以诗酒放游江左
有《象溪子》。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年不详。
陕州硖石(今河南陕县东南硖石镇)人。
少聪悟。
20岁,博通经典,人称“象溪先生”。
司马迁班固文,时人称为大儒
性倨傲,不乐仕进,诗酒自乐。
僖宗乾符中,至鄱阳,为颜标撰文千余言,颜欲删去一二字,姚即大怒,至磨去碑文。
又曾自婺源应邀至歙州
刺史卢肇待之如公卿,而姚日肆傲睨。
曾隐居于庐山
昭宗中和末江西乱,姚寓于旅舍,后不知所终。
事迹散见《唐摭言》卷一〇、《诗话总龟》卷三、《唐诗纪事》卷六六。
能诗善文,顾云赠诗颇有赞誉,然颇诞谩。
有《象溪子》20卷,已佚。
全唐诗》存诗1首、酒令2句。
吴融唐末 ? — 903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越州山阴人字子华
吴翥孙。
昭宗龙纪进士
韦昭度讨蜀,表掌书记
坐累去官,流浪荆南,依成汭
后以礼部郎中翰林学士,拜中书舍人
昭宗反正,御南阙受贺,最先至,草十数诏,语当意详,进户部侍郎
翰林承旨
有《唐英歌诗》。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903 字子华排行大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
少力学,富文藻。
曾隐居山西,又徙居长洲
昭宗龙纪元年(889)进士第,旋为韦昭度辟为掌书记随军讨蜀。
累迁侍御史
乾宁二年(895),因事贬官,流寓荆南,依节度使成汭
次年,召为左补阙,以礼部郎中翰林学士,迁中书舍人
天复元年(901),擢为户部侍郎
是年冬朱全忠兵犯京师昭宗避难凤翔。
扈从不及,流寓阌乡
三年,召为翰林学士,迁翰林承旨学士,卒。
生平见《唐摭言》卷五、《北梦琐言》卷四、《新唐书》本传、《宣和书谱》卷一〇、《唐诗纪事》卷六八、《唐才子传》卷九。
工诗善文,亦留心翰墨,工行楷。
其诗多为纪游题咏、送别酬和之作。
辛文房称其诗“靡丽有馀而雅重不足”(《唐才子传》卷九)。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卷一五一吴融《唐英歌诗提要》称“诗音节谐雅,犹有中唐之遗风”。
新唐书·艺文志四》著录《吴融诗集》4卷、《制诰》1卷,《直斋书录解题》卷一九录《唐英集》3卷。
今存汲古阁本《唐英歌诗》3卷。
全唐诗》存诗4卷,《全唐诗外编》及《全唐诗续拾》补诗3首,断句2联。
唐诗汇评
吴融(?
-903),字子华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
力学富文词。
进士,二十年不第,然才名甚著。
曾隐茅山,又徙居苏州长洲,时年将四十。
龙纪元年(889),登进士第
韦眧度讨蜀,表为掌书记,累迁侍御史
景福中,入朝为补阙员外郎
乾宁二年,谪官江陵,与贯休酬唱。
次年召入翰林,以礼部郎中学士,迁中书舍人兵部侍郎
天复元年朱全忠犯阙,眧宗奔凤翔,扈从不及,客阌乡
后复召还翰林,迁承旨学士,卒于官。
有《吴融诗集》四卷,又《制诰》一卷,已佚。
今有《唐英歌诗》三卷行世。
全唐诗》编诗四卷。
字子华
越州山阴人
龙纪初进士第
累迁侍御史
坐累去官。
召为左补阙
礼部郎中翰林学士
中书舍人
户部侍郎
凤翔劫迁。
不克从。
去客阌乡
俄召还翰林
承旨
作品评论
昙域《禅月集后序》
唐翰林学士兵部侍郎吴融……先师(按指贯休)长谓吾门人曰:“吴公文藻赡远,学海渊深。
吴融广明中和之际,久负屈声;虽未擢科第,同人多贽谒之如先达。
子华才力浩大,八面受敌,八韵著称,游刃颇攻骚雅。
新唐书本传
学自力,富词调。
)初力学,窝辞调,工捷……为诗靡丽有馀,而雅重不足。
唐七言律……至吴融韩偓,昏奁脂粉。
吴子华诗亦大松浅,与郑都官同一衰体,未易置优劣。
《诗源辨体》
吴融七言律“太行和雪”一篇,气格在初、盛唐之间,“十二阑干”、“别墅萧条”、“长亭一望”三篇,声气亦胜,其他皆晚唐语也。
吴融近体亦有情致。
《载酒园诗话又编》
作诗最不宜强所不能。
吴子华近体诗,虽品格不高,思路颇细,兼有情致。
如“檐外暖丝兼絮堕,槛前轻浪带鸥来”、“半岩云粉千竿,满寺风雷百尺泉”、“围棋已访生云石,把钓先寻急雨滩”,皆佳句也。
至作长歌,大多可笑。
《赠广利》末曰;“乃知生适天,习是人,莫轻河边羖䍽。
飞作天上麒麟,但日新,又日新。
李太白,非通神。
”何异优伶傅粉墨者语言。
诗道至此,风稚沦胥矣。
《退馀丛话》
温飞卿吴承旨、韦蜀相诸公七律,圆朗妍逸,风调有馀,以之献酬群心,可使一座倾倒。
若欲厉气骨,以格韵相高,号令风云,摧坚陷阵,须更上一层楼也。
吴融李周弹筝歌》起句:“古人之丝不如不如肉,乃知此语未必然,李周弹筝听不足。
”此起法,已开元人门径。
《读雪山房唐诗序例》
唐末七言律,韩致尧为第一……次即吴子华,亦推高唱。
韦贻范晚唐 ? — 902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902 【介绍】: 唐人字垂宪
龙州刺史通州
昭宗幸凤翔,奔行在,迁给事中
李茂贞荐,擢迁工部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判度支
倚权臣,恣骜不恭。
母丧,夺服视事。
寻卒。
郑綮晚唐 ? — 899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899 【介绍】: 荥阳人字蕴武
进士
监察御史庐州刺史
召为右散骑常侍,往往条摘失政。
昭宗时礼部侍郎同平章事
善以诗谣托讽,语多诙谐,时号“郑五歇后体”。
太子少保致仕。
有《开天传信记》。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899 字蕴武排行五
郡望荥阳(今属河南)
进士第,任监察御史
僖宗乾符二年(875),累官户部员外郎,擢金、刑二部郎中
后出为庐州刺史
入为兵部郎中,迁给事中、右(一作左)散骑常侍
敢言朝政之阙,每赋诗讥刺。
昭宗赏之,擢为礼部侍郎平章事,然以不孚众望,不久自求引退。
光化二年(899)卒。
生平见新、旧《唐书》本传、《资治通鉴》卷二五九、《唐诗纪事》卷六五。
著有笔记小说《开天传信记》1卷。
苦心为诗,尝言“诗思在灞桥风雪中驴背上”。
好歇后句,时人呼为郑五歇后体。
又每以诗谣托讽刺时,且多诙谐之句,如离庐州任所赋“唯有两行公廨泪,一时洒向渡头风”句,为人所传。
全唐诗》存诗4首、断句1联。
王蕴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唐人
僖宗中和四年,除苏州刺史
光启初镇海将张郁叛,不设备,惟婴城守,郁大掠之。
昭宗文德元年,为忠武节度使
秦宗权许州,被执。
朱友恭晚唐 ? — 904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904 【介绍】: 寿州人本名李彦威
朱温养子。
积功至颍州刺史感化军节度留后。
昭宗东迁,征拜左龙武将军,以卫宫阙。
受温密旨弑昭宗,既而温自河中入朝,斩友恭
满存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唐人
僖宗光启初,为虢州刺史、神策行营先锋使。
二年,以兵赴行在,收复兴、凤二州,擢为凤州防御使
昭宗文德元年,为感义军节度使,加使相
景福元年,凤翔陇右节度使李茂贞凤州兴元
兴元陷,再奔阆州
崔远晚唐 ? — 905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博陵安平人字昌之
崔澹子。
有文而风致整峻,时人目为“饤座梨”,言座所珍也。
僖宗乾符中兵部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迁中书侍郎
从迁洛阳,罢为尚书右仆射
柳璨所陷,贬白州长史,被杀于白马驿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905 字昌之,郡望博陵安平(今河北安平)
昭宗龙纪元年(889)进士第
大顺初,为翰林学士
乾宁三年(896)封博陵县男
兵部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光化三年(900)罢相,为兵部尚书
哀帝天祐元年(904)复为中书侍郎
次年柳璨所忌,贬官后赐死。
生平见新、旧《唐书》本传。
宝真斋法书赞》卷六收诗1首,《全唐诗续拾》据之收入。
河中节度使玙孙。
龙纪元年登第。
大顺初员外郎知制诰
翰林学士
正拜中书舍人
乾宁三年户部侍郎博陵县男
兵部
以本官同平章事
中书侍郎吏部尚书
天祐初昭宗东迁洛阳
罢相守仆射
二年
柳璨朱全忠旨。
白州长史
被杀于白马驿
邓处讷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邵州龙潭人字冲韫
僖宗时钦化军节度使闵顼,为邵州刺史
淮西黄皓周岳潭州,自称钦化军节度使
处讷八年,结雷满为援,斩周岳
昭宗诏拜为武安军节度使
未几为刘建锋所杀。
何皇后晚唐 ? — 906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906 【介绍】: 唐昭宗后。
梓州人
昭宗寿王,入侍。
既即位,立为淑妃
从帝走华州,册为皇后
光化三年刘季述胁帝内禅,与帝同幽东宫,寻反正。
天复中,从帝驻凤翔,李茂贞请帝劳军,不得已,后从御南楼
朱温逼帝迁洛,后侍膳服,无须臾去侧。
及帝遇害,哀帝即位,尊为皇太后
为温所缢杀。
后。
梓州人
族系不显。
昭宗即位
封淑妃
从狩华州
诏册为皇后
哀帝即位
尊为皇太后
徙居积善宫。
号积善太后
朱全忠所弑。
苏检晚唐 ? — 903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903 【介绍】: 京兆武功人字圣用
昭宗乾宁元年状元
累官至中书舍人
天复二年,随驾在凤翔,擢工部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三年昭宗还京,长流环州,旋为崔胤朱温所杀。
刘崇鲁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滑州胙人字郊文
僖宗广明元年进士
太原推官
中和二年右拾遗左补阙
昭宗景福初,以水部郎中知制诰
崔昭纬善。
昭宗韦昭度李溪辅政,昭纬惧夺其权,与崇鲁共谋沮之。
宣制之日,崇鲁出班而哭,言不当以憸人为宰辅,由是不得相。
昭纬败,崇鲁坐贬崖州司户参军
仕终水部员外郎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年不详。
字郊文河南(今河南洛阳)人。
僖宗广明元年(880)进士第,寻为郑从谠奏充太原推官,转掌书记
中和二年(882)入为右拾遗,迁左补阙翰林学士
僖宗避难山南,为嗣襄王李煴史馆修撰
昭宗景福中,以水部郎中知制诰
后因沮李溪为相,贬崖州司户参军,终水部员外郎
生平散见新、旧《唐书》本传,《资治通鉴》卷二五三。
全唐诗》存诗1首。
崔凝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唐人
进士
僖宗朝,历司勋员外郎中书舍人
中和中,召充翰林学士,迁户部侍郎
昭宗乾宁中,官刑部尚书
二年权知礼部贡举,取士二十五人,昭宗复试,与十五人及第,余者文多芜杂,令落下,贬合州刺史,卒于贬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