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人物库
崔蠡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卫州人,先世为博陵安平人字越卿
崔宁从孙。
宪宗元和五年擢第,累辟使府
敬宗宝历中,入为监察御史
文宗大和初侍御史,三迁户部郎中,出为汝州刺史
开成中,累迁礼部侍郎,转户部
上疏论国忌日设僧斋,百官行香,事无经据。
诏停之。
历平卢、天平军节度使,官终尚书左丞
字越卿
元和五年进士
文宗朝拜礼部侍郎
户部
出为华州刺史镇国军等使。
平卢军节度使
尚书左丞
冯韬
吏部尚书宿之子。
进士第
文宗朝官金部司封员外郎
李载义中唐 788 — 837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788—837 【介绍】: 唐人
字方谷
性矜荡,好与豪杰游。
幽州
敬宗时杀尔朱融之子延嗣。
朝命使为卢龙节度使
功加司空,进阶金紫。
文宗同平章事
晚年骄恣,大和五年,为郡将杨克诚所逐,入朝。
卒赠太尉
李廓唐 ? — 851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年不详。
陇西成纪(今甘肃秦安西北)人。
宗室宰相李程之子。
宪宗元和十三年(818)进士第,授司经局正字
宝历中鄠县
文宗大和三年(829)太乐丞,受诏取开元时雅乐,选乐童按之,名曰《云韶乐》,为文宗所爱赏。
累迁至刑部侍郎
宣宗大中二年(848)出为武宁军节度使
御军无方,次年军乱被逐。
大中末颍州刺史,复为观察使
事迹详见新旧《唐书》本传、《唐才子传》卷六等。
全唐诗》存诗18首。
《少年行》10首,字字取新,冶游趣事,碎小毕备,“老人读之亦狂”(《唐音癸签》卷七)。
唐诗汇评
李廓,(?
-约851),陇西成纪(今甘肃秦安)人。
宰相李程之子。
元和十三年(818),登进士第
司经局正字
宝历中,为鄠县
大和三年,以监察御史剑南西川节度从事
又曾佐夏州节度使幕。
后官颍州刺史
入朝,累迁刑部侍郎
大中初,除武宁军节度使检校工部尚书
三年五月,军乱被逐。
、唐二州司马,卒。
工诗,与贾岛姚合、无可、雍陶交游唱和。
全唐诗》存诗十八首。
全唐诗补逸
李廓,登元和十三年独孤樟榜进士第
补诗一首。
作品评论
旧唐书本传
进士登第,以诗名闻于时。
)工诗,极绮致,与贾岛相友善。
钟云:便娟隽爽,艳情侠骨,心口足以兼之,别具灵慧。
武宁宰相子,才藻翩翩。
《少年行》字字取新,冶游趣事,碎小皆备,老人读之亦狂。
李廓乐府,视张、王大减。
不知《才调集》何以舍仲初而独取之?
此自是好恶各别。
郭圆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年、籍贯皆不详。
曾任仓部员外郎
文宗武宗之际,李固言剑南西川节度使,其时诗人袁不约等人均入其幕,亦以检校司门员外郎入幕为从事
事迹散见《云溪友议》卷中、《唐诗纪事》卷五九。
全唐诗》存诗1首。
钟辂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唐人。
文宗大和中官崇文馆校书郎
工诗文。
有《前定录》。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一作籍。
生卒年、籍贯皆不详。
文宗大和二年(828)进士第,为崇文馆校书郎
著有传奇《前定录》,今存。
生平见《前定录序》、《登科记考》卷二〇。
能诗善文。
全唐诗》存诗1首。
文宗朝官崇文馆校书郎
柏耆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魏州人
柏良器子。
学纵横家流。
王承宗常山叛,朝廷自处士左拾遗,往说承宗,晓以大义,下之,由是知名,迁起居舍人
文宗大和初,转兵部郎中谏议大夫
李同捷叛,德州行营诸军计会使往谕旨,同捷请降,乃与同捷朝京师,闻王廷凑欲劫同捷遂斩其首以献。
诸将嫉功,争上表论列,文宗循州司户
宦人马国亮谮同捷奴婢财物,再命长流爱州,寻赐死。
舒元舆中唐 789 — 835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835 【介绍】: 婺州东阳人
宪宗元和八年进士
文宗大和初监察御史,再迁刑部员外郎
自负奇才,锐于进取。
五年,献文阙下,为宰相李宗闵所抑,改著作郎分司东都
李训善,文宗宠遇,召为尚书郎,后为同平章事
甘露之变,宦官仇士良率兵诛宰相王涯李训等,元舆亦为左军族诛。
有《牡丹赋》,时称其工。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789—835 排行三
郡望江州(今江西九江)婺州东阳(今浙江东阳)人。
宪宗元和八年(813)进士第,授鄠县
穆宗长庆中裴度幕僚,以文檄豪健见推。
文宗大和中著作郎分司东都,与李训相结。
八年(834)李训用事,引为尚书郎
九年九月御史中丞,兼判刑部侍郎,旋以本官同平章事
李训谋诛宦官
十一月死于“甘露之变”。
生平见新、旧《唐书》本传。
全唐诗》存诗1卷。
《寄李翱》诗赞扬潭州刺史李翱韦夏卿之女于乐籍,为传诵之作。
唐诗汇评
舒元舆(?
-835),婺州东阳(今浙江东阳)人。
元和八年(813),登进士第,调鄠县
长庆中裴度表兴元节度掌书记
大和初,召拜监察御史,再迁刑部员外郎
宰相李宗闵所抑,五年,改著作郎分司东都,复入为尚书郎
九年李训用事,骤迁右司郎中、御之中丞刑部侍郎,遂为相。
其年冬,与李训谋诛宦官,事败,被杀。
元舆能诗善文,名盛于时。
有《舒元舆集》一卷,已佚。
全唐诗》存诗一卷。
元舆
婺州东阳人
元和八年进士
大和时累官御史中丞刑部侍郎
以本官同平章事
李训谋诛宦官事败。
为内兵所擒。
族诛。
作品评论
大和九年,诛王涯、郑注后,仇七良专权恣意,上颇恶之,或登临游幸,虽百戏骈罗,未尝为乐。
……上于内殿前看牡丹,翘足凭栏,忽吟舒元舆牡丹赋》云:“俯者如愁,仰者如语,含者如咽。
”吟罢,方省元舆同,不觉叹息良久,泣下沾瞋。
许浑唐 788 — 858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润州丹阳人,祖籍安陆字用晦,一作仲晦
许圉师六世孙。
文宗太和六年进士
当涂太平县,以病免。
久之,起为润州司马
宣宗大中中监察御史,历虞部员外郎郢二州刺史
后抱病退居润州丁卯桥村舍。
自少苦学多病,喜爱林泉。
工律诗,多登高怀古之作,为晚唐名家。
有《丁卯集》。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788?—858,—说791—858 字用晦一字仲晦排行七,郡望安陆(今属湖北),籍贯洛阳(今属河南)
成年后移家京口(今江苏镇江)丁卯涧,以丁卯名其诗集,后人因称“许丁卯”。
文宗大和六年(832)进士第
文宗武宗宣宗三朝,历任当涂太平县虞部员外郎监察御史润州司马睦二州刺史等职。
事迹散见《郡斋读书志》卷四中、《唐才子传》卷七等。
其一生不作古诗,专攻律体;题材以怀古、田园诗为佳,艺术则以偶对整密、诗律纯熟为特色。
后人于此毁誉悬殊。
胡应麟云:“俊爽若牧之,藻绮若庭筠,精深若义山,整密若丁卯,皆晚唐铮铮者。
”(《诗薮》外编卷四)其“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咸阳城东楼》)为历代传诵之名联。
清何焯评《灞东题司马郊园》诗为“不减王右丞”(《唐贤三体诗句法》卷六)。
宋陈师道则云:“后世无高学,举俗爱许浑
”(《次韵苏公西湖观月听琴》)盖诗坛时代风尚兴替使然。
许诗误入杜牧集者甚多。
许集通行者有续古逸丛书本《许用晦文集》、四部丛刊本《丁卯集》。
注本有清许培荣《丁卯集笺注》,今人罗时进《丁卯集笺證》。
全唐诗》编为11卷,多混入他人作品。
《全唐诗外编》及《全唐诗续拾》补诗4首,断句2。
唐诗汇评
许浑(?
-约858),字用晦一云字仲晦润州丹阳(今江苏丹阳)人。
武后时宰许圉师六世孙。
大和六年(832),登进士第
开成中,任当涂,摄当涂、太平二县令
后佐岭南幕,大中初,入朝为监察御史
三年,谢病东归润州丁卯桥别墅。
起为润州司马,以虞部员外郎分司东都,官终郢二州刺史
工诗,尤长律体,属对精切,声律谐婉,以整密称。
大中四年丁卯桥时,曾自编诗为《丁卯集》。
今有《丁卯集》二卷行世。
全唐诗》编诗十一卷,尚有部分诗作混入杜牧诗中,本集反失收。
全唐诗补逸
许浑字用晦丹阳人,故相国圉师之后。
太和六年李圭榜进士第
补诗二首。
字用晦
丹阳人
故相圉师之后。
太和六年进士第
当涂太平二县令
以病免。
润州司马
大中三年监察御史
虞部员外郎二州刺史
作品评论
瑰奇美丽主:武元衡……升堂四人:卢频陈羽许浑张萧远
韦庄《题许浑诗卷》
江南才子许浑诗,字字清新句句奇。
十斛明珠量不尽,惠休虚作碧云词。
孙光宪语:世言许浑诗不如不做,言其无才藻。
鄙其无教化也。
陆游《跋许用晦<丁卯集>》
许用晦居于丹阳丁卯桥,故其诗名《丁卯集》,在大中以后亦可为杰作。
自是而后,唐之诗益衰矣,悲夫!
七言律诗极不易,唐人以诗名家者,集中十仅一二,且未见其可传。
盖语长气短者易流于卑,而事实意虚者又几乎塞,用物时不为物所赘,写情而不为情所牵,李、杜之后,尚学者许浑而已。
许浑绝句亦佳,但句法与律诗相似,是其所短耳。
其诗如天孙之织,巧匠之斫,尤善用古事以发新意。
杜牧许浑同时,然各为体。
于唐律中常寓少拗峭,则不然……律切丽密或过,而抑扬顿挫不及也。
诗出于元、白之后,体格太卑,对偶太切。
句联多重用,其诗似才得一句便拿捉一句为联者,所以无自然真味。
吴礼部诗话引时天彝《唐百家诗选评》
许用晦工为七言。
乐林泉,亦慷慨悲歌之士,登高怀古,已见壮心。
故其格调豪丽,犹强弩初张,牙浅弦急,俱无留意耳。
至今慕者极多,家家自谓得骊龙之照夜也。
人但知律诗起结之难,而不知转语之难,第五、第七句尤宜著力。
许浑诗,前联是景,后联又说,殊乏意致耳!
《唐诗品》
元和以后,专事声偶,文藻疏薄而神气委靡,无足取者。
许浑之在当时,独以精密俊丽见称。
今观其集,旨趣物理,研穷意象,天然秀出,不可变动。
如“湘潭云尽暮山出,巴蜀雪消春水来”,如“石燕拂云晴亦雨,江豚吹浪夜还风”,如“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为世传诵,不但披沙见宝而已。
后来时作,往往祖尚郢州,虽未登于圭璋之列,而烟云风鸟之思,形容揉弄殆已尽其华态,亦何可少耶!
唐诗至许浑,浅陋极矣,而俗喜传之,至今不废。
高柄编《唐诗品汇》,取至百馀首,甚矣,之无月也!
不足言,而杨仲弘选《唐音》,自谓详于盛唐而略于晚唐,不知晚唐之尤下者,而取之极多。
弘之赏鉴,亦羊质而虎皮乎?
陈后山云:“近世无高学,举俗爱许浑
”斯卓识矣。
孙光宪许浑诗,李远赋,不如不做。
”当时已有公论,惜乎伯谦辈之僧子此也!
丁卯诗,浅陋诚有之,时俊语亦自不减,在晚唐较铮铮。
《诗源辨体》
晚唐诸子体格虽卑,然亦是一种精神所注。
五七言律工巧衬贴,便是其精神所注也。
《诗源辨体》
许浑五七言律体格渐卑者,特以情浅而词胜,工巧衬贴,而多见斧凿痕耳。
王夫之《古诗评选》
取景从人取之,自然生动。
许浑唯不如此,是以费尽巧心,终得恶诗之誉。
《近体秋阳》
许浑以才情赡迈,雄视晚朝,每拈一题,如泉浦云蒸,视张、郑辈儿区区不屑,而不知一种不受烟火之气,飘萧遥越,虽行身,要不能得矣。
许浑诗有力量,而当时以为“不如不作”,无比兴,说死句也。
许诗情好景好,持意少事少。
愚意西昆过于征实,丁卯迹于空虚,俱是一病。
若节取之,则秦绨赵毅,均可适体。
必弘人帛之风,咸归并黜,好尚虽端,亦有目胶离朱、指捩工倕之叹。
《贞一斋诗说》
许丁卯格甚凝炼,气未深厚。
许丁卯思正气清,诗中君子,但苦声调低哑有之,在当时韦端己杜牧之皆有诗推许可证。
杨诚斋诋其浅陋,竞似道听途说,不曾亲读此公诗者。
《唐诗笺要》
丁卯集多选声设色工作,如“风吹药蔓迷樵役,水暗芦花大约船”,“一樽酒尽青山暮,干里书回碧树”,皆律度可仿,胜枯木湿鼓之音远矣。
《唐贤小三昧集续集》
丁卯诗格律匀称,工夫极细,而天分稍庸,较之玉溪牧之,仙凡判矣。
陈文述《书许丁卯诗后》
余于三唐诸家,李、杜外,古诗嗜岑嘉州,近体嗜许丁卯,以神清骨秀也。
丁卯佳句,色韵尤胜……五雀六燕,铢两悉称,金篇何尝不浑成!
学者于此种究心,必无浮滑粗豪之病。
《瀛奎律髓汇评》
纪昀:用晦五律胜七律,然终是意境浅狭,如老于世故人,言动衣冠毫无圭角,而有一种说不出可厌处……用晦之病在格意凡近,不尽在句法也。
《重订中晚唐诗主客图》
用晦丰润有馀,清瘦不足,故格少降。
然韵远情长,工于近物,撰力不在朱庆馀下,或起结少逊耳。
宗水部,虽无明文,而渊源可寻。
……特著为升堂第二,以为学古先路。
许丁卯五律,在杜牧之下、温岐之上,固知此事不尽关涂泽也。
七律亦较温清迥矣。
大抵之绝句、五律,绰有家法;若必推重其七律,则久将以熟套为诗,而无独得之妙。
《唐七律隽》
七律工稳流丽,但出之流便,故数见不鲜,若汰去熟调,存其精英,不在李义山温飞卿杜牧之诸人下,亦晚唐一大作手,未必如升庵所云也。
其源出于柳恽
新隽有馀,坚不足,颉颃中、盛,弥近晚街。
五律清腴,特饶风韵。
“残云太华”、“疏雨中条”、“山开殿响”、“水卷帘寒”,俱一时之隽。
《诗学渊源》
)思致清切典雅,有大历风格。
皇甫氏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唐人,名不详,号洞庭子
文宗以后在世。
著传奇小说集《原化记》一卷,多记神仙冥报、龙虎异变故事。
原书不存,《太平广记》引逸文六十余则。
康僚
文宗朝官考功郎中
李惎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陇右临洮人
李晟子。
累官至右龙武大将军
性奢侈,积债至数千万。
其子借回鹘钱不偿,为回鹘所诉,文宗怒,贬定州司法参军
韦楚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河南洛阳人
韦长弟。
宪宗末至文宗朝,隐居乐道,敛迹市朝,栖山卧云,练气绝粒,凡二十余年。
洛阳伊阙平泉,与白居易李德裕友善。
大和六年居易河南尹,表荐之。
八年德裕为相,征为左拾遗内供奉,竟以自乐闲澹不起。
窦洵直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扶风平陵人
窦易直从父弟。
穆宗长庆元年进士
文宗开成二年,官右拾遗
文宗欲以乐府尉迟璋为王府率,洵直极谏,乃改授光州长史,赏洵直绢百匹。
后累官祠部员外郎户部郎中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年不详。
京兆始平(今陕西兴平)人。
穆宗长庆元年(821)进士第
文宗开成三年(838)右拾遗历官祠部员外郎户部郎中
事迹散见《旧唐书·陈夷行》、《新唐书·宰相世系表一下》、《郎官石柱题名考》卷一一、卷二二。
全唐诗》存诗1首。
高锴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唐人字弱金
高铢弟。
宪宗元和九年进士第,又擢宏辞科。
吏部员外郎中书舍人
文宗开成元年权知贡举
文宗自以题畀有司,以籍上,文宗以为所上胜往年,即以礼部侍郎
掌贡部三年,选擢虽多,颇得实才,抑豪华,擢孤进,人所称之。
寻转吏部侍郎,出为鄂岳观察使,转河南尹
卒。
字弱金
兵部尚书釴弟。
元和九年进士
又中宏词科
累迁中书舍人
开成中礼部侍郎
吏部
出为鄂岳观察使
卒赠礼部尚书
张讽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韶州人
文宗大和四年,为刑部员外郎
九年,为吏部郎中
朝中大臣杨嗣复李珏称其为奇才,应与近密官。
郑覃陈夷行指为奸邪,须斥于岭外。
文宗柳公权说,出其为夔州刺史
周墀唐 793 — 851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汝南人字德升
穆宗长庆二年进士
长史学,文宗雅重之,历监察御史集贤殿学士知制诰翰林学士
武宗时出为华州刺史义成节度使封汝南县男
鞭不之宿将,一军大治。
宣宗大中二年,以兵部侍郎判度支同中书门下平章事,迁中书侍郎
议河湟事不称旨,罢为剑南东川节度使,寻拜检校尚书右仆射
卒年五十九。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793—851 字德升排行十三汝南(今属河南)人。
穆宗长庆二年(822)进士第
文宗大和末,累迁起居舍人,转考功员外郎
开成二年(837),加知制诰,充翰林学士
四年中书舍人
武宗时工部侍郎,出为华州刺史迁江西观察使,转义成节度使
宣宗时,以兵部侍郎判度支,进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大中三年(849),因河湟事议不合旨,出为剑南东川节度使
五年,卒于镇。
生平见杜牧周公墓志铭》,新、旧《唐书》本传,《唐诗纪事》卷五五。
能为古文,长于史学,颇为文宗所重。
全唐诗》存诗2首。
《全唐诗续拾》补诗序1首。
字德升
汝南人
长庆二年登第。
湖南团练府巡官
入为监察御史集贤殿学士
太和末累迁起居舍人
开成二年知制诰
翰林学士
三年职方郎中
四年正拜中书舍人
武宗立
工部侍郎
出为潼关防禦使
鄂岳观察使
会昌六年江南西道观察使
大中初义成军节度使
封汝南县男
入为兵部侍郎判度支
以本官同平章事
累迁银青光禄大夫中书侍郎
监修国史
刑部尚书
吐蕃以三州七关自归。
帝召宰相议河湟事。
对不合旨。
罢为剑南东川节度使
未行。
检校右仆射
卒年五十九。
司徒
魏谟唐 793 — 858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793—858 【介绍】: 魏郡内黄人,祖籍钜鹿曲城,一说馆陶人字申之
魏徵五世孙。
文宗大和七年进士
杨汝士荐,为右拾遗
开成中,拜谏议大夫判弘文馆事。
武宗即位,出为汾州刺史
宣宗即位,征为给事中,寻以本官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后兼礼部尚书监修国史,成《文宗实录》。
户部吏部尚书
仪容魁伟,言论切直,与同列上前言事,谠言无所畏避。
官终守太子少保
有《魏氏手略》及文集。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793—858 字申之馆陶(今属河北)人。
名臣魏徵五世孙。
文宗大和七年(833)进士第,累官右拾遗
开成元年(836),上疏谏纳李孝本女事,擢为右补阙,转起居舍人,拜谏议大夫
武宗即位,坐与杨嗣复李珏善,出为汾州刺史,寻贬信州长史
宣宗立,转、商二州刺史,征为给事中,迁御史中丞户部侍郎
大中五年(851)宰相
十一年出为剑南西川节度副大使知节度事
后拜吏部尚书太子少保
十二年卒。
生平事迹详见《旧唐书》本传、《新唐书·魏徵》附、《唐诗纪事》卷五三。
善文能诗,所著颇多,有《魏谟集》10卷、《魏氏手略》20卷等,均已佚。
全唐诗》存诗1首。
字申之
司空魏徵五世孙。
进士第
文宗读贞观政要。
贤。
诏访其后。
杨汝士荐之。
累迁宏文馆直学士
武宗朝贬信州长史
宣宗即位
御史中丞
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大中十年剑南西川节度使。
召拜吏部尚书检校尚书右仆射太子少保
卒年六十六。
司徒
钱朗唐末至五代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唐末五代时洪州人字内光
初仕,以五经登科,累官光禄卿
文宗时归隐庐山
吴越国君钱镠迎至临安西府,师礼事之。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字内光洪州南昌(今江西南昌)人。
初习儒业,以五经登科。
文宗朝为安南副都护,后为光禄卿
归隐庐山,从东岳道士得服炼长生,补脑还元之术。
唐末为钱镠礼请至杭州,历20余年始卒。
据云享年达170岁。
续仙传》卷中有传。
槜李诗系》卷三〇存其诗1首,《全唐诗续拾》据之收入。
字内光南昌人
少读书,以五经登科,历宦有清直声,官至光禄卿
后隐居庐山,得补脑还元之术。
唐开耀间,居嘉兴魏塘镇之神仙宫,年一百五十馀岁,尸解去。
有遗诗于壁云:
李衢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唐人
文宗大和末开成初,官祠部员外郎屯田郎中,预修玉牒。
三年,成书一百十卷,上之,敕以《皇唐玉牒》为名。
大理少卿,复奉旨修撰皇后谱牒。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年、籍贯皆不详。
曾应进士试,任祠部员外郎,进屯田郎中,与修《皇唐玉牒》150卷。
文宗开成中大理寺少卿,复奉敕修撰《皇后谱牒》。
生平事迹散见《旧唐书·文宗》、《唐会要》卷三六、《郎官石柱题名考》卷二二。
直斋书录解题》卷八著录其与沔王长史林赞合修《李氏皇室维城录》1卷,其书当经后人续修而止于僖宗
全唐诗》存诗1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