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作者
标签
舒元舆中唐 789 — 835
李观察(一作赠李翱)。(一作舞柘枝女诗) 中唐 · 舒元舆
七言绝句 押支韵
引用典故:文姬
湘江舞罢忽成悲,便脱蛮靴绛帷
谁是蔡邕酒客,魏公怀旧嫁文姬李观察翱答诗云:“姑苏太守青娥女,流落长沙柘枝。满座绣衣皆不识,可怜红脸泪交垂。”)
履春冰 中唐 · 舒元舆
五言排律 押真韵
引用典故:狐听
投迹清冰上,凝光动早春
兢兢愁陷履,步步怯移身。
鸟照微生水,狐听或过人。
细迁形外影,轻蹑镜中轮。
咫尺忧偏远,危疑惧已频。
愿坚容足分,莫使独惊神。
八月五日中部官舍读唐历天宝已来追怆故事 中唐 · 舒元舆
 押词韵第十七部
引用典故:铸鼎 龙衮
将寻国朝事,静读柳芳历
八月日之五,开卷忽感激。
正当天宝末,抚事坐追惜
仰思圣明帝,贻祸在肘腋。
杨李盗吏权,贪残日狼籍。
燕戎伺其便,百万奋长戟。
两河连烟尘,二京成瓦砾。
生人死欲尽,揳业犹不息。
肃宗传宝图,寇难连年击。
天地方开泰,铸鼎成继述。
万国哭龙衮,悲思动蛮貊。
自此千秋节,不复动金石。
悲风扬霜天,繐帷冷尘席。
零落太平老,东西乱离客。
往往为余言,呜咽泪双滴。
况当近塞地,哀吹起边笛。
抚几观陈文,使我心不怿。
花萼笑繁华,温泉树容碧。
霓裳烟云尽,梨园风雨隔。
露囊与金镜,东逝惊波溺。
昔闻欢娱事,今日成惨戚。
神仙不可求,剑玺苔文积。
万古长恨端,萧萧泰陵陌。
坊州按狱 中唐 · 舒元舆
 押豪韵
引用典故:利器 明四目 润屋 天高听卑 饮冰
中部接戎塞,顽山四周遭。
风冷木长瘦,石硗人亦劳。
牧守苟怀仁,痒(一作因)之时为搔。
其爱如赤子,始得无啼号。
奈何贪狼心,润屋沉脂膏。
攫搏如猛虎,吞噬若狂獒
山秃逾高采,水穷益深捞。
龟鱼既绝迹,鹿兔无遗毛。
氓苦税外缗,吏忧笑中刀
大君明四目,烛之洞秋毫。
眷兹一州命,虑齐坠波涛。
临轩诏小臣,汝往穷贪饕。
分明举公法,为我缓穷骚。
小臣诚小心,奉命如煎熬。
饮冰不待夕,驱马凌晨皋。
及此督簿书,游词出狴牢。
门墙见狼狈,案牍闻腥臊。
探情与之言,变态如奸猱。
真非既巧饰,伪意乃深韬。
去恶犹农夫,稂莠须耘𧂭。
恢恢布疏网,罪者何由逃。
自顾孱钝姿,利器非能操。
六旬始归奏,霜落秋原蒿。
寄谢守土臣,努力清郡
须知听甚卑,勿谓天之高。
桥山怀古 中唐 · 舒元舆
 押尤韵
引用典故:弓剑
轩辕厌代千万秋,渌波浩荡东南流
今来古往无不死,独有天地长悠悠。
我乘驿骑到中部,古闻此地为渠搜
桥山突兀在其左,荒榛交锁寒风愁。
神仙天下亦如此,况我戚促同蜉蝣。
谁言衣冠葬其下,不见弓剑何人收。
哀喧叫笑牧童戏,阴天月落狐狸游。
却思皇坟立人极,车轮马迹无不周。
洞庭张乐降玄鹤,涿鹿大战摧蚩尤
知勇神天不自大,风后力牧输长筹。
襄城迷路问童子,帝乡归去无人留。
崆峒求道失遗迹,荆山铸鼎馀荒丘。
君不见黄龙飞去山下路,断髯成草风飕飕。
坊州按狱苏氏庄记室二贤自鄜州走马相访留连数日发后独坐寂寞因成诗寄之 中唐 · 舒元舆
 押词韵第三部
引用典故:载脂
十年一相见,世俗信多岐。
云雨易分散,山川长间之。
我衔凤阙恩,按狱桥山陲。
君在龙骧府,掌奏羽檄词。
相去百馀里,魂梦自相驰。
形容在胸臆,书札通相思。
烦君爱我深,轻车忽载脂
塞门秋色老,霜气方凝姿。
此地少平川,冈阜相参差。
谁知路非远,行者多云疲。
君能犯劲风,信宿凌欹危。
情亲不自倦,下马开双眉。
相对坐沉吟,屈指惊岁时。
万事且莫问,一杯欣共持。
阳乌忽西倾,明蟾挂高枝。
卷帘引瑶玉,灭烛临霜墀。
中庭有疏芦,淅淅闻风吹。
长河卷云色,凝碧无瑕疵。
一言开我怀,旷然澹希夷。
悠悠夜方永,冷思偏相宜。
眉睫无他人,与君闲解题。
陶然叩寂寞,更请吟清诗。
得意且忘言,何况与丝。
顷刻过三夕,起坐轻四肢。
明朝告行去,惨然还别离。
出门送君去,君马扬金羁。
回来坐空堂,寂寞无人知。
重重碧云合,何处寻佳期。
李阳冰玉箸篆词 中唐 · 舒元舆
 押支韵
斯去千年,冰生唐时
冰复去矣,后来者谁。
后千年有人,谁来待之。
后千年无人,篆止于斯。
呜呼主人,为吾宝之(附柳公权笔偈云:圆如锥,镎如凿,不得出,只得却)
鄂州永兴县重岩寺碑铭 中唐 · 舒元舆
四言诗 押有韵 出处:全唐文卷七百二十七
官寺有九。而鸿胪其一。取其实而往来也。胪者传也。传异方之宾礼仪与其言语也。寺也者。府署之别号也。古者开其府。署其官。将以礼待异域宾客之地。竺乾之教。盖西土绝徼者也。自汉氏梦有人如金色之降。其流来东。吾之鸿胪待西宾一支。特异于三方。厥后斯来委于吾土。吾人仰之如神明焉。伏之如风草焉。至有思觌厥貌。若盼然如见者。则取其书。按其云云之文。镕金琢玉。刻木扶土。运毫合色。而彊拟其形容。构厦而贮之。犹波之委于渎。渎之注于溟。昼夜何曾知停息之时。其如是非官寺之一而能容焉。故释寺之作由官也。其非九而能拘也。其制度非台门旅树而能节也。故十族之乡。百家之闾。必有浮图。为其粉黛。国朝沿近古而有加焉。亦容杂夷而来者。有摩尼焉。大秦焉。祆神焉。合天下三夷寺。不足当吾释寺一小邑之数也。其所以知西人之教。能蹴踏中土。而内视诸夷也。及其繁也。学徒如林。金贝如山。故文昌宫祠擘局而司之。东西都贵人分衢而使之。商其略。犹天文隶于河汉。而莫之极也。非名无以别之。乃随事而出焉。有见天地符祥而称之者。有取山川秀绝而号之者。语其额而名可知也。重嵓之作。盖山川秀绝之地。统江夏永兴宝应元年秋七月。自天有命。而升于文昌宫春官。藉考其地。有重嵓峡焉。故命寺乞此名。以大历十三年。迁县于长庆乡。寺亦与迁。贞元八年。县又迁之长乐深口。寺亦随动。今之地。直县之坎三百六十步。有邑人叶望者。心存于金色人。不待布金而出其地以奉之。轮广二百亩。右肘于熊耳。左腋于覆盆。连冈伏其背。深湖朝其向。拥抱之胜。尽在其土。有僧曰谦曰讽。手开榛。亶而立困。章遗其恨于后焉。长庆三年春三月。上座僧良鉴。沙门器有公识。为其徒所推。乃执柄结搆。主废兴为己任。寺以利坚沙门都维那道援志力是俱。物无横议。邑俗之伦。以货来资者。如官司驱焉。至明年春三月。星一周而新功成。树宇之为殿者其间五。扶土而为像者其形七。帐之饰宝者如殿间焉。乃凿门而三。张翼而廊。殿阴有北方挂金革天神之官。东北有禅氏七代祖。沙门栖心之室也。凡二十四。曲突而能庖。筑堂而会食。拓庭而宽。植木而阴。河山参差。金碧相错。舍舟车而极其心相者。宜化成焉。呜呼。域外之教而入于域中。如此而大邪。人谓沙门之无才。吾不信也。良鉴既以力之辛勤而就。亦欲其事流之于异时。乃买武昌石。琢磨为碑。自永兴录其状诉授于余。因摭其状而书之。复纪以铭。铭曰。
重嵓重嵓,无峡无友。
释官斯阐,上矗星斗。
虹霓梁栋,日月户牖。
金相凝凝,烟水奔走。
雷飙箭雨,溟濛不朽。
磔然之石,附地之厚。
刻其成功,垂耀于后。
牡丹 中唐 · 舒元舆
 出处:全唐文卷七百二十七
古人言花者。牡丹未尝与焉。盖遁于深山。自幽而芳。不为贵者所知。花则何遇焉。天后之乡西河也。有众香精舍。下有牡丹。其花特异。天后叹上苑之有阙。因命移植焉。由此京国牡丹。日月寝盛。今则自禁闼洎官署。外延士庶之家。沵漫如四渎之流。不知其止息之地。每暮春之月。遨游之士如狂焉。亦上国繁华之一事也。近代文士。为歌诗以咏其形容。未有能赋之者。余独赋之。以极其美。或曰。子常以丈夫功业自许。今则肆情于一花。无乃犹有儿女之心乎。余应之曰。吾子独不见张荆州之为人乎。斯人信丈夫也。然吾观其文集之首。有荔枝赋焉。荔枝信美矣。然亦不出一果耳。与牡丹何异哉。但问其所赋之旨何如。吾赋牡丹何伤焉。或者不能对而退。余遂赋以示之。
圆元瑞精。
有星而景。
有云而卿。
其光下垂。
遇物流形。
草木得之。
发为红英。
英之甚红。
钟乎牡丹
拔类迈伦。
国香欺兰。
我研物情。
次第而观。
暮春气极。
绿苞如珠。
清露宵偃。
韶光晓驱。
动荡支节。
如解凝结。
百脉融畅。
气不可遏。
兀然盛怒。
如将愤泄。
淑色披开。
照曜酷烈。
美肤腻体。
万状皆绝。
赤者如日。
白者如月。
淡者如赭。
殷者如血。
向者如迎。
背者如诀。
坼者如语。
含者如咽。
俯者如愁。
仰者如悦。
袅者如舞。
侧者如跌。
亚者如醉。
曲者如折。
密者如织。
疏者如缺。
鲜者如濯。
惨者如别。
初胧胧而上下。
次鲜鲜而重叠。
锦衾相覆。
绣帐连接。
晴笼昼薰。
宿露宵裛。
或灼灼腾秀。
或亭亭露奇。
或飐然如招。
或俨然如思。
或带风如吟。
或泣露如悲。
或垂然如缒。
或烂然如披。
或迎日拥砌。
或照影临池。
或山鸡已驯。
或威凤将飞。
其态万万。
胡可立辨。
不窥夭府。
孰得而见。
乍疑孙武
来此教战。
其战谓何。
摇摇纤柯。
玉栏风满。
流霞成波。
历阶重台。
万朵千窠。
西子南威
洛神湘娥。
或倚或扶。
朱颜己酡。
角衒红釭。
争颦翠娥。
灼灼夭夭。
逶逶迤迤。
汉宫三千。
艳列星河。
我见其少。
孰云其多。
弄彩呈妍。
压景骈肩。
席发银烛。
炉升绛烟。
洞府真人。
会于偫仙。
晶荧往来。
金釭列钱。
凝睇相看。
曾不晤言。
未及行雨。
先惊旱莲。
公室侯家。
列之如麻。
咳唾万金。
买此繁华。
遑恤终日。
一言相誇。
列幄庭中。
步障开霞。
曲庑重梁。
松篁交加。
如贮深闺。
似隔窗纱。
髣髴息妫
依稀馆娃。
我来睹之。
如乘仙槎。
脉脉不语。
迟迟日斜。
九衢游人。
骏马香车。
酒如渑
万坐笙歌。
一醉是竞。
孰知其他。
我案花品。
此花第一。
脱落偫类。
独占春日。
其大盈尺。
其香满室。
叶如翠羽。
拥抱比栉。
蕊如金屑。
妆饰淑质。
玫瑰羞死。
芍药自失。
夭桃敛迹。
秾李惭出。
踯躅宵溃。
木兰潜逸。
朱槿灰心。
紫薇屈膝。
皆让其先。
敢怀愤嫉。
焕乎美乎。
后土之产物也。
使其花之如此而伟乎。
何前代寂寞而不闻。
今则昌然而大来。
曷草木之命。
亦有时而塞。
亦有时而开。
吾欲问汝。
曷为而生哉。
汝且不言。
徒留玩以徘徊。
祭九宫祝版不称臣奏 中唐 · 舒元舆
 出处:全唐文卷七百二十七
七月十八日。祀九宫贵神。
臣次合监前件祭职。当检察礼物。
伏见祝版九片。臣伏读既竟。
窃见陛下亲署御名。及称臣于九宫之神。
臣伏以天子之尊。除祭天地宗庙之外。
无合称臣者。王者父天母地。
兄日姊月。而贵神以九宫为目。
是宜分方而守其位。臣数其名号。
太一天一招摇轩辕咸池青龙太阴天符摄提。此九神于天地犹子男也。
于日月犹侯伯也。陛下尊为天子。
岂可反臣于天子之子男耶。臣窃以为过。
纵阴阳者流言其合祀。则陛下当合称皇帝遣某官致祭于九宫之神。
不宜称臣与名。臣实愚瞽。
不知其可。伏缘行事在明日鸡初鸣时。
成命已行。臣不敢滞。
伏乞圣慈异日降明诏。命礼官详议。
冀明万乘之尊。无所亏降。
悠久误典。因此可正。
献文阙下不得报上书 中唐 · 舒元舆
 出处:全唐文卷七百二十七
马周张嘉贞代人作奏。
起逆旅卒为名臣。
今臣备于朝。
自陈文章。
凡五晦朔不一报。
窃自谓才不后周嘉贞
而无因入。
又不露所蕴。
是终无振发时也。
汉主父偃徐乐严安以布衣上书。
朝奏暮召。
而臣所上八万言。
其文锻鍊精粹。
出入今古数千百年。
披剔剖抉。
有可以辅教化者未始遗。
拔犀之角。
擢象之齿。
主父等可比哉。
盛时难逢。
窃自爱惜。
上论贡士 中唐 · 舒元舆
 出处:全唐文卷七百二十七
草茅臣某昧死奏书皇帝陛下。
圣德修三代之教尽善矣。
贡士一门。
阙然不修。
臣窃以为有司过矣。
臣为童子时学读书。
见礼经有乡举里选。
必得其人而贡于上。
上然后以弓旌刺帛招之。
臣年十五既通经。
无何。
心中有文窍开。
则又学之。
遍观偫籍。
见古人有片善可称。
必闻于天子有司。
天子有司亦脩礼待之不苟。
臣既学文于古圣人。
言皆信之。
谓肖质待问上国。
必见上国礼
无几前年。
臣年二十三。
文成立
为州县察臣。
臣得备下土贡士之数。
到阙下月馀。
待命有司。
始见贡院悬板样。
立刺縳检约之目。
勘磨状书。
剧责与吏胥等伦。
臣幸状书备。
不被駮放。
得引到尚书试。
试之日。
见八百人尽手携脂烛水炭。
洎朝晡餐器。
于肩。
或提于席。
为吏胥纵慢声大呼其名氏。
试者突入。
棘围重重。
乃分坐庑下。
寒馀雪飞。
单席在地。
呜呼。
唐虞辟门。
三代贡士
未有此慢易者也。
臣见今之天下贡士既如此。
有司待之又如此。
乃益大不信古圣人言。
及睹今之甲赋律诗。
皆是偷折经诰。
侮圣人之言者。
乃知非圣人之徒也。
臣伏见国朝开进士一门。
苟有登升者。
皆资之为宰相公侯卿大夫。
则此门固不轻矣。
凡将为公侯卿相者。
非贤人君子不可。
有司坐举子于寒庑冷地。
是比仆隶已下。
非所以见徵贤之意也。
施棘围以截遮。
是疑之以贼奸徒党。
非所以示忠直之节也。
试甲赋律诗。
是待之以雕虫微艺。
非所以观人文化成之道也。
有司之不知其为弊若此。
臣恐贤人君子远去。
不肖污辱。
为陛下用。
且指近陈之。
今四方贡珠玉金银。
司则以箧篚皮币承之。
贡贤才俊乂
有司以单席冷地承之。
是彰陛下轻贤才而重金玉也。
贤才耻之。
臣亦耻之。
臣又见每岁礼部格下天下。
未有不言察访行实无颇邪。
然后上贡。
苟不如格。
抵罪举主。
臣初见之。
窃独心贺。
谓三代之风。
必作于今日矣。
及格既下。
而法不下。
是以岁有无艺朋党。
哗然扇突不可绝。
此又恶用格为。
徒乱人耳。
又于格中程之人数。
每岁多者固不出三十。
少或不满二十。
此又非天子纳士之心也。
何以言之。
今日月出没。
皆为陛下。
内地自渐海流沙朔南。
周环绵亿万千里。
其间异气所钟。
生英豪俊彦固不少矣。
若陛下明诏必以礼举之。
忽一岁之内。
有百数元凯杨马之才德者来之。
则有司必曰。
吾格取二十。
而黜八十。
是为求贤邪。
遗贤邪。
若有司以仆隶待之。
忽一岁之内。
负才德来者无十数辈。
则有司必曰。
吾拔二十。
是缪收其半。
徒足满人数。
是为取才邪。
取合格邪。
其不可先定人数。
亦昭昭矣。
向之数事。
臣久为陛下疾。
有司不供职。
使圣朝取士首科委就地矣。
臣寒微若此。
出言不足以定贡士之得失。
然百虑之中。
或几一得之。
臣窃欲陛下诏有司。
按三代故事。
明修格文。
使天下入贡者。
皆茂行实。
不拘人数。
其不茂行实。
法与之随。
此为澄源
源既澄。
则来者皆向方矣。
俾有司加严礼待之。
举六义试之。
试之时。
免自担荷。
廊庑之下。
特设茵榻。
陈炉火脂烛。
设朝晡饭馔。
则前日之病。
庶几其有瘳矣。
人人知天子重贤奖士之道。
胜气坌漫。
如此。
士之立身。
无不由正以成之者。
为士身正。
则公卿正。
公卿正。
未有天下不治者。
下治
而陛下求不垂拱以高揖羲轩。
不可得也。
苟不如此。
则士之求名。
无不由邪以成者。
为士名邪。
未有公卿不邪者。
公卿邪。
未有天下而治者。
天下不治。
而陛下欲不役圣虑而忧黔首。
不可得也。
臣虽至愚。
以此观之。
贡士之道。
所系尤重。
是以愿输写血诚。
以正此门。
陛下无以臣迹在贡士中。
疑臣自谓。
臣虽不敏。
窃窥太常一第。
不为难得。
何以明之。
使臣为今日贡士之体。
事便僻巧佞。
驰鹜关键。
固非臣之所不能也。
耻不为也。
故互以顽才干有司。
得之固无忝。
不得则纳履而去。
纵迹巢由。
以乐陛下熙熙之化。
何往而无泉石之快哉。
伏惟陛下留神独听。
天下之幸也。
于臣何幸。
死罪死罪。
贻诸弟砥石命(并铭) 中唐 · 舒元舆
 出处:全唐文卷七百二十七
昔岁吾行吴江上。
亭长所贻剑。
心知其不莽卤。
匣藏爱重。
未曾亵视。
今年秋在秦。
无何发开。
见惨翳积蚀。
仅成死铁。
意惭身将利器。
而使其不光明之若此。
常缄求淬磨之心于胸中。
数月后。
因过岐山下。
得片石如绿水色。
长不满尺。
阔厚半之。
试以手磨。
理甚腻。
文甚密。
吾意其异石。
遂携入城。
问于切磋工。
工以为可为砥。
吾遂取剑发之。
初数日。
浮埃薄落。
未见快意。
意工者相绐。
复就问之。
工曰。
此石至细。
故不能速利坚铁。
但积渐发之。
一月
当见真貌。
归如其言。
果睹变化。
苍惨剥落。
若青蛇退鳞。
光劲一水。
泳涵星斗。
持之切金钱三十枚。
皆无声而断。
愈始得之利数十百倍。
吾因叹以为金刚首五材。
及为工人铸为器。
复得首出利物。
以刚质铓利。
苟暂不砥砺。
尚与铁无以异。
况质柔铓钝。
而又不能砥砺。
当化为粪土耳。
又安得与死铁伦齿耶。
以此益知人之生于代。
苟不病盲聋瘖哑。
则五常之性全。
性全则豺狼燕雀亦云异矣。
而或公然忘弃砺名砥行之道。
反用狂言放情为事。
蒙蒙外埃。
积成垢恶。
日不觉寤。
以至于戕正性。
贼天理。
生前为造化剩物。
殁复与灰土俱委。
此岂不为辜负日月之光景耶。
吾常睹汝辈趋向。
尔诚全得天性者。
况夙能承顺严训。
皆解甘心服食古圣人道。
知其必非彫缺道义。
自埋于偷薄之伦者。
然吾自千名在京城
兔魄已十九晦矣。
知尔辈惧旨甘不继。
困于薪粟。
日丐于他人之门。
吾闻此。
益悲此身使尔辈承顺供养至此。
亦益忧尔辈为穷窭而斯须忘其节。
为苟得眩惑而容易徇于人。
为投刺牵役而造次惰其业。
日夜忆念。
心力全耗。
且欲书此为戒。
又虑尔辈年未甚长成。
不深谕解。
今会鄂骑归去。
遂窴石于书函中。
乃笔用砥之功。
以寓往意。
欲尔辈定持刚质。
昼夜淬砺。
使尘埃不得间发而入。
为吾守固穷之节。
慎临财之苟。
积习肄之业。
上不贻庭闱忧。
次不贻手足病。
下不贻心意愧。
欲三者不贻。
秪在尔砥之而已。
不关他人。
若砥之不已。
则向之所谓切金涵星之用。
又甚琐屑。
安足以谕之。
然吾固欲尔辈常置砥于左右。
造次颠沛。
必于是思之。
亦古人韦弦铭座之义也。
因书为砥石命。
以勖尔辈。
兼刻辞于其侧曰。
剑之锷。
砥之而光。
人之名。
砥之而扬。
砥乎砥乎。
为吾之师乎。
仲兮季兮。
无坠吾命乎。
长安雪下望月记 中唐 · 舒元舆
 出处:全唐文卷七百二十七
今年子月月望。
长安重雪终日。
玉花搅空。
舞下散地。
予与友生喜之。
因自所居南行。
百许步登崇冈。
青龙寺门。
门高出绝寰埃。
宜写目放抱。
今之日尽得雪境。
长安多高。
我不与并。
日既夕。
为寺僧道深所留。
遂引入堂中。
初夜有皓影入室。
室中人咸谓雪光射来。
复开门偶立。
见冱云駮尽。
太虚真气。
如帐碧玉。
有月一轮。
其大如盘。
色如银。
凝照东方。
辗碧玉上征。
不见辙迹。
至乙夜。
帖悬天心。
予喜方雪而望舒复至。
乃与友生出大门恣视。
直前终南
开千謺屏风。
张其一方。
东原接去。
与蓝岩骊峦。
偫琼含光。
朝天宫
宫中有崇阙洪观。
如甃圭謺璐。
出空横虚。
此时定身周目。
谓六合八极。
作我虚室。
峨峨帝城。
白玉之京。
觉我五藏出濯清光中。
俗埃落地。
涂然寒胶。
莹然鲜著。
彻入骨肉。
众骸跃举。
若生羽翎。
与神仙人游云天汗漫之上。
冲然而不知其足犹蹋寺地。
身犹求世名。
二三子相视。
亦不知向之从何而来。
今之从何而遁。
不讳言。
不嘻声。
复根还始。
认得真性。
非天借静象。
安能辅吾浩然之气若是邪。
且冬之时凝冱有之矣。
若求其上月下雪。
中零清霜。
如今夕或寡。
某以其寡不易会。
而三者俱白。
故序之耳。
御史台新造中书院记 中唐 · 舒元舆
 出处:全唐文卷七百二十七
王者执生杀之柄造天下。使百度顺而已矣。
其或不顺与顺而不得其度者。皆属于御史府
府之动静。为朝廷纪纲之职。
与百司绝类。盖百司坐其署。
但专局而已矣。入于朝与启事于丞相府
亦不出乎其位。是以朝罢而各复其司。
以无事于朝堂中书也。若御史台每朝会。
其长总领属官。谒于天子。
道路谁何之声。达于禁扉。
至含元殿西庑。使朱衣从官传呼。
促百官就班。迟晓。
文武臣僚列于两观之下。使监察御史二人。
立于东西朝堂砖道以监之。鸡人报点。
监者押百官由通乾观象入宣政门。及班于殿廷前。
左右巡使二人分押于钟鼓楼下。若两班就食于廊下。
则又分殿中侍御史一人为之使以莅之。内谒者承旨唤仗入东西閤门
峨冠曳组者皆趋而进。分监察御史一人。
立于紫宸屏下。以监其出入。
炉烟起。天子负斧扆听政。
自螭首龙墀南属于文武班。则侍御史一人。
尽得专弹举不如法者。由是吾府之属。
得入殿内。其职益繁。
其风益峻。故大臣由公相而下。
皆屏气窃息。注万目于吾曹。
吾曹坐南台则综覈天下之法。立内朝则纠绳千官之失。
百官有滞疑之事。皆就我而质。
故乘舆所在。下马成府。
釐朝廷之纲目。与坐台之判决者相半。
是以御史府故事。于中书之南。
常有理所。先时惟中丞得专寓于南舍一院。
若杂事与左右巡使。则寓于西省小胥之庑下。
遇大朝会时。吾属皆来。
则分憩于杂事巡使之地。既寓于小胥
则我实客也。每亡事而去。
则主人必坌而入。諠哗狼籍。
其态万变。向之霜棱。
尽为涕涶矣。岂吾君以天下纲纪属之于我意耶。
上元二年侍御史刘儒之作直厅记。
初拜仪云。谢宰相讫。
向南入直省院候端长。又入中书仪云。
到直省院。入门。
端公讫。各就房。
呜呼。以御史之贵重。
而前时作者之记。恬然以直省院为记。
君子未尝有非之者。神羊之神。
何其翳而不光耶。圣唐大和三年己酉岁
天子擢尚书吏部郎中河南宇文公为御史中丞。诏下之日。
不仁者相吊。御史府新例。
知杂事一人。中丞得以选于廷臣。
河南公既拜之日。上言请尚书司勋郎中琅琊王君以自辅。
识者曰。河南琅琊
同心异质之人也。心苟同。
虽坚金可断。于御史乎何有。
他日。杂事果以寓直省院为叹。
乃议于中丞中丞深乐之。
即时启于中丞曰。此前日之阙也。
中丞能革之。岂直柏署之光乎。
实羽卫吾府之多也。皆佐其意。
事得闻于上。上曰。
良有是乎。俞其请如响应。
即诏度支。出钱百万以资焉。
乃以政事堂直阡之南选地以作之。中书之南。
实天下会计之地。不容咫尺之隙。
非雄重清切之司。于此岂容足乎。
我是以得规制为之焉。旧中丞院在西。
西院相绝。遂以其地易大京兆院。
三院为一。东西四十六步。
南北四十步。由东为首。
其一为中丞。其二为杂事。
其三为左右巡使。若中丞升为大夫
改官不改院。若三院毕朝集。
台院附于杂事。殿察附于巡使
其名总号为御史台中书南院。院门北辟。
以取其向朝廷也。其制自中书南廊
架南北为轩。入院门分东西厢。
为拜揖折旋之地。内外皆有庑。
蟠回诘曲。瞩之盈盈然。
梁栋甚宏。柱石甚伟。
椽栾楶税。丽而不华。
门窗户牖。华而不侈。
名木脩篁。新姿如旧。
若升绿云。若编青箫。
以至于几案笔砚。帘幌茵榻。
果笾茗器。皆新作也。
从官胥士。役夫马走。
勾稽案牍。饮食休息之地。
皆得其所。若百官之请事。
偫吏之来谒。入吾门。
将祗伺于屏者。见吾轩堂阶闼之严。
固不俟戒而自肃焉。为此者何。
尊天子也。吾府为天子耳目。
宸居堂陛。未有耳目聪明堂陛峻整而天子不尊也。
天子尊。未有奸臣贼子而不灭也。
奸臣贼子尽灭矣。可以自朝廷至于海隅
荡荡然何所不理哉。吾之作。
岂是志小者近者之心耶。谨案高宗天皇大帝大明宫
将二百年矣。当时有司经度。
曾不自思将以待我而作。我之所以作。
盖前补二百年之遗事。后贻千万年之不朽。
缙绅观者命为御史北台。闻者谓之知言。
君子曰。移中丞杂事今之心于大柄。
天下岂有遗事哉。某备于寮属。
得闻君子之论。且承公命其记。
于是乎书。仍题中丞杂事洎三院主簿官封名氏于其后。
以为一时之盛事。大和四年岁次庚戌八月十六日丁巳记。
问国学记 中唐 · 舒元舆
 出处:全唐文卷七百二十七
王建太学法。
以教国冑子。
欲驱人归义府也。
故设官区掌。
严大其事。
明公侯卿大夫必由是而出。
元舆既求售艺于阙下。
谓今之太学
犹古之太学
将欲观焉。
以自为下士小儒。
未尝睹天子庠序。
欲往时。
先三日斋沐而后行。
行及门下。
脱盖下车。
循墙而趋。
请于谒者曰。
吾欲观礼于太学
将每事问之于子可乎。
谒者许诺。
遂前导之。
初过于朱门。
门阖沉沉。
问曰。
鲁圣人之宫也。
遂拜之。
次至于西。
有高门。
门中有厦屋。
问之。
曰。
此论堂也。
予愧非鸿学。
方论。
不敢入。
导者曰。
此无人。
乃虚堂尔。
予惑之。
遂入。
见庭广数亩。
尽垦为圃矣。
心益惑。
复问导者曰。
此老圃所宅。
子安得欺我耶。
导者曰。
此积年无儒论。
故庭化为废地。
久为官于此者圃之。
非圃所宅也。
循廊升堂。
堂中无机榻。
有苔草没地。
予立其上。
悽惨满眼。
大不称向之意。
复为导者引。
又至一门。
问之。
曰。
此国子馆也。
入其门。
其庭其堂。
如入论堂。
俄又历至三馆门。
问之。
曰。
广文也。
大学也。
四门也。
入其门。
其庭其堂如国子。
其生徒去圣人之奥。
如堂馆之
嗟乎。
诗书礼乐。
国之洪源也。
浚其源。
天下可以光润。
窒其源。
天下为之憔悴。
故唐尧知其如此。
亦先命廷臣典三礼。
教冑子。
诞敷文德于天下。
天下之屋皆可封。
及夏殷时。
其孟也则必能浚之
其季也则皆自窒之。
自窒之时。
则天下之屋皆可诛。
至周室有文武周公
勃焉而作。
复唐虞之道。
行五六百年而付仲尼
仲尼承之。
孜孜日夜。
席不暇暖。
祖述之。
宪章之。
发挥于邹鲁。
恢张于洙泗。
上磨躏三光。
下垂之无穷。
其徒有入室者。
升堂者。
及门者。
散满天下。
虽丁周季。
而天下奸臣贼子犹解。
曰周孔之教。
不敢妄动。
以此则文之教。
岂可须臾弛耶。
嬴政犯之。
窒其源。
源未绝而已自绝于天下矣。
汉初才息干戈。
复浚其源。
伏生公孙宏倪宽卜式之徒。
并出维持战争之。
汉二百年间。
无所失坠。
皆周公仲尼之力也。
国家用干戈取天下。
道正于汉氏。
及辟儒宫。
立素王祠。
学官
命生徒。
崇盛馆宇。
固亦不下汉氏。
然自寇幽陵。
军旅之事。
俎豆。
太学之道。
不得不衰凉。
今皇帝传大宝七祀。
吴濞蜀禅于邸庙。
枭夏逆首。
殛潞奸帅。
拔魏世家。
比用两阶之舞。
可谓至矣。
今溟澥无扬波。
兵器可以蒙之虎皮矣。
乃大修周公仲尼之道之时也。
太学且犹衰凉之若此。
岂非有司之不供职耶。
偫公卿士之不留意耶。
不然。
何使巍巍国庠
寂寞不闻回也赐也说绎道义之声。
虽馆宇云合。
鞠为荒圃。
可谓大国设虚以自欺也。
愚甚不取。
且惧周公仲尼之道。
没坠于泉。
遂记其所荒之大略。
以谕有司。
鄂政记 中唐 · 舒元舆
 出处:全唐文卷七百二十七
高平公以今皇帝三年春出镇鄂。实泽国。
地连大别云梦洞庭穆陵。控扼胜势。
号为东南巨镇。与江陵会府不侔。
来临者苟能惠百姓。军旅必咨怨。
苟能富军旅。百姓不堪命。
二德既不易备。朝廷亦难其材。
自高平公为政。颛以诚信惠和抚下。
军旅受其抚。勇知方。
百姓受其抚。耻且格。
繇春到秋。政与稼且成。
至明年。公知民心安。
军心雄。乃次视闾井。
城隍有陋狭不快人心者皆开张。治本鄂城
置在岛渚间。土势大凹凸。
凸者颇险。凹者潴浸。
不可久宅息。不可议制度。
公命削凸堙凹。廓恢闾巷。
修通衢。种嘉树。
南北绳直。拔潴浸者升高明。
湖泽瘴疠。勿药有愈。
郡城旧制。陋屋骈联。
自十二戟南直。土地隘塞。
若人胸次不开。将佐序宇。
次第甚牢落。州佐掾署亦牢落。
公正立戟间。指吏徒拆去陋屋。
南抵城墉下。南面北向立射侯军容佐。
西翼东向立牙门料将院。东翼西向立州佐六掾院。
长廊联轩。万门呀呀。
中央广除得以讲校戎律。班布等列。
霜戟洞启。公堂耽耽。
每至朔望日。军吏毕谒。
威容大脩。有以见堂堂仪观。
不可触犯也。然后知皇唐诸侯王之为贵耶。
鄂之军实三万。先时营宇皆曲陋低下。
岁有垫溺。师徒患之。
公心亦患之。引车出郡垒东门之外。
良地伏在莽下。公自得心识。
手开画之。创新营凡一十五所。
合三千间。瓦鳞鳞。
檐盈盈。轩门对开。
欱呀风雷。若有神物借助其功。
观人骇目。目不前见。
居人庐舍先不如法者。皆自我如法。
肯与琐琐胸臆。经营细碎。
不副大君委重柄之意者齐肩乎。则知公之为政。
不专于鄂。枝郡亦犹鄂。
复明年。巡封略。
问遐迩。一若门门有公。
(疑)将校僚吏。卒伍元元。
咸不胜公惠。熙熙相贺。
自谓长庇公德宇下。道路合声。
王人中贵闻。政声到阙下。
天子闻。至五年冬十二月
下诏徵公尹河南。河洛人贺声动河洛。
江汉人唁声动江汉。天子又闻二地人贺唁声。
愈知公仁深。不三月。
复迁公福上党上党父老喜跃。
携壶浆簟食。逾太行迎。
太行素险巇。鄂人闻上党父老迎我公过太行去。
若火入肠脏。相与自相尤曰。
我曹皆公庇荫贻惠。父母生我。
公实活我。今公去郡。
恨无史氏记。不书我公德。
不光照本邦。是我曹负公也。
非公负我曹也。胡不率大宣声音。
咏思我遗爱。使隘衢陋巷。
几采教化者闻。必寓于风雅。
(疑)则天子史官得详载史策。遗爱遗惠。
岂谢古人耶。是心愈见公德如卿云景星
所出必为国瑞。所至必为人福。
不颛在一方而已。某声名陋小
未縻人爵。不敢擅断石。
惧累公德。但直录鄂人咏思之言。
将上告天子史官。厌塞鄂人望。
河南遗爱。洛多君子。
因以为民(疑)详矣。上党新政方大。
未可测酌。非陋文褒述也。
桃源画记 中唐 · 舒元舆
 出处:全唐文卷七百二十七
四明山道士叶沈。
囊出古画。
画有桃源图。
图上有溪。
溪名武陵之源。
按仙记。
灵洞三十六之一支。
其水趣流。
势与江河同。
有深而绿。
浅而白。
白者激石。
绿者落镜。
溪南北有山。
山如屏形。
接连而去。
峰竖不险。
翠秾不浮。
其夹岸有树木千万本。
列立如揖。
丹色鲜如霞。
擢举欲动。
灿若舒颜。
山铺水底。
草散茵毯。
有鸾青其衿。
有鹤丹其顶。
有鸡玉其羽。
有狗金其色。
毛傞傞亭亭间而立者十有八九。
岸而北有曲深嵓门。
细露室宇。
霞槛缭转。
云磴五色。
雪冰肌颜。
服身衣裳皆负星月文章。
岸而南有五人。
服貌肖虹玉。
左右有书童玉女。
角发而侍立者十二。
视其意况。
皆逍遥飞动。
若云十许片。
油焉而生。
忽焉而往。
其高处有坛。
层级沓玉冰。
坛面俄起烬灶。
灶口含火。
上有云气。
具备五色。
中有溪艇泛上。
一人雪华鬓眉。
身著秦时衣服。
手鼓短枻。
意状深远。
合而视之。
大略山势高。
水容深。
人貌魁奇。
鹤情闲暇。
烟岚草木。
如带香气。
熟得详玩。
自觉骨戛清玉。
如身入镜中。
不似在人寰间。
然有高谢之志从中来。
坐少选。
道士卷画而藏之。
若身形却落尘土中。
视向所张壁上。
又疑有顽石化出。
塞断道路。
某见画物不甚寡。
如此图未尝到眼。
是知工之精而有如是者邪。
叶君且自珍重。
无路得请。
遂染笔录其名数。
将所以备异日写画之不谬也。
剡溪 中唐 · 舒元舆
 出处:全唐文卷七百二十七
剡淡上绵四五百里。多古
株蘖逼土。虽春入土脉。
他植发活。独古气候不觉。
绝尽生意。予以为本乎地者。
春到必动。此亦本于地。
方春且有死色。遂问溪上人。
道者言。溪中多纸工。
刀斧斩伐无时。擘剥皮肌。
以给其业。噫。
虽植物者。温而荣。
寒而枯。养而生。
残而死。亦将似有命于天地间。
今为纸工斩伐。不得发生。
是天地气力。为人中伤。
致一物疵疠之若此。异日过数十百郡。
东雒西雍。历见言书文者。
皆以剡纸相夸。乃寤曩见剡藤之死。
职正由此。此过固不在纸工。
且今九牧士人。自专言能见文章户牖者。
其数与麻竹相多。听其语。
其自重皆不啻掘骊龙珠。虽苟有晓寤者。
其论甚寡。不胜众者亦皆敛手无语。
胜众者果自谓天下之文章归我。遂轻傲圣人道。
使周南召南风骨折入于折扬皇荂中。言偃卜子夏文学陷入于淫靡放荡中。
比肩握管。动盈数千百人。
数千百人下笔动数千万言。不知其为谬误。
日日以纵。自然残命易甚桑叶
波浪颓沓。未见其止。
如此则绮文妄言辈。谁非书剡纸者耶。
纸工嗜利。晓夜斩以鬻之。
虽举天下为剡溪。犹不足以给。
况一剡溪者耶。以此恐后之日不复有藤生于矣。
大抵人间费用。苟得著其理。
则不枉之。道在则暴耗之过。
莫由横及于物。物之资人。
亦有其时。时其斩伐。
不为夭阏。予谓今之错为文者。
皆夭阏剡溪藤之流也。藤生有涯而。
错为文者无涯。无涯之损物。
不直于剡藤而已。予所以取剡藤以寄其悲。
养狸述 中唐 · 舒元舆
 出处:全唐文卷七百二十七
野禽兽可驯养而有裨于人者。吾得之于狸。
狸之性憎鼠而喜爱。其体趫。
其文斑。予爱其能息鼠窃。
近乎正且勇。尝观虞人有生致者。
因得请归。致新昌里客舍。
舍之初未为某居时。曾为富家廪。
墉堵地面。甚足鼠窍。
穴之口光滑。日有鼠络绎然。
某既居。果遭其暴耗。
常白日为偫。虽敲拍叱吓。
略不畏忌。或暂黾侻跧缩。
须臾复来。日数十度。
其穿巾孔箱之患。继晷而有。
昼或出游。及归。
其什器服物。悉已破碎。
若夜时。长留缸续晨。
与役夫更吻驱呵。甚扰神抱。
有时或缸死睫交。黑暗中又遭其缘榻过面。
泊泊上下。则不可奈何。
或知之。借椟以收拾衣服。
未顷则椟又孔矣。予心深闷。
当其意欲掘地诛剪。始二三十日间未果。
颇患之。若抱痒疾。
自获此狸。尝阖关实窦。
纵于室中。潜伺之。
见轩首引鼻。似得鼠气。
则凝蹲不动。斯须。
果有鼠数十辈接尾而出。狸忽跃起。
监瞳迸金。文毛磔班。
张爪呀牙。划泄怒声。
鼠党帖伏不敢窜。狸遂搏击。
或目抉牙截。尾捎首摆。
瞬视间偫鼠肝脑涂地。迨夜。
始背缸潜窥。室内洒然。
予以是益宝狸矣。常自驯饲之。
到今仅半年矣。狸不复杀鼠。
鼠不复出穴。穴口有土虫丝封闭欲合。
向之韫椟服物。皆纵横抛掷。
无所损坏。噫。
微狸。鼠不独耗吾物。
亦将咬啮吾身矣。是以知吾得高枕坦卧。
绝疮痏之忧。皆斯狸之功异乎。
鼠本统乎阴。虫其用。
合昼伏夕动。常怯怕人者也。
向之暴耗。非有大胆壮力。
能凌侮于人。以其人无禦之之术。
故得恣横若此。今人之家。
苟无狸之用。则红墉皓壁。
固为鼠室宅矣。甘醲鲜肥。
又资鼠口腹矣。虽乏人智。
其奈之何。呜呼。
覆帱之间。首圆足方。
窃盗圣人之教。甚于鼠者有之矣。
若时不容端人。则白日之下。
故得骋于阴私。故桀朝鼠多而关龙逢斩。
朝鼠多而王子比干剖。鲁国鼠多而仲尼去。
楚国鼠多而屈原沈。以此推之。
明小人道长。而不知用君子以正之。
犹向之鼠窃。而不知用狸而止遏。
纵其暴横。则五行七跃。
亦必反常于天矣。岂直流患于人间耶。
某因养狸而得其道。故备录始末。
贮诸箧内。异日持谕于在位之端正君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