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人物库 宋朝
侯益宋初 886 — 965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886—965 【介绍】: 宋初汾州平遥人
唐昭宗光化中,以拳勇隶李克用麾下。
仕后唐、后晋,累迁武宁军节度同平章事
少帝时授河中尹、护国军节度
契丹入汴,授凤翔节度
后汉高祖即位自以尝受命契丹,颇忧之,谋归蜀。
后授开封尹
广顺间,封齐国公致仕。
宋太祖即位,以耆旧厚待之。
汾州平遥人
唐光化中李克用麾下。
天成中累授费州刺史
应顺初加西面行营都巡检使
晋初领光州防禦使
河阳三城节度
邺都行营都虞候
移镇潞州
天福四年武宁军节度同平章事
五年徙镇泰州
充西面都部署
河中护国军节度
契丹入汴。
凤翔节度
汉祖即位。
加兼侍中
乾祐中开封尹
中书令
封鲁国公
周广顺初封楚国公
太子太师
又改封齐国公
显德元年致仕。
乾德三年卒。
赵崇铨南宋
全宋文·卷八一七六
赵崇铨字平翁,宗室,汉王房八世孙,汝昶子,景定间在世。
见《宋史》卷二二四《宗室世系表》十。
赵上交后唐至宋初 895 — 961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895—961 【介绍】: 涿州范阳人
本名远,避后汉高祖刘知远讳,以字称。
后唐庄宗同光中、秦二镇州节度判官
后晋时累官御史中丞,弹举无所避。
后周太祖显德二年,拜吏部侍郎,多请告不朝,出游别墅,被论劾免官。
宋初,起为尚书右丞
好吟咏。
所莅官以干练闻,时称有公辅器
远字上交
范阳人
汉祖讳以字行。
后唐
历泾秦二镇节度判官
晋初召为左司郎中
累迁刑部侍郎
户部侍郎
御史中丞
契丹入汴。
明宗幼子许王从益为帝。
以远为右丞相
汉祖即位。
检校礼部尚书太仆卿
秘书监
周广顺初礼部侍郎
户部
太子詹事
显德初宾客
二年吏部侍郎
寻免官。
建隆二年卒。
张昭五代至宋初 894 — 972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894?—972 字潜夫本名昭远五代时刘知远讳省“远”字。
濮州范县(今河南范县)人。
后唐天成三年(928),累官安义军节度掌书记,历翰林学士左补阙礼部侍郎御史中丞
后晋天福二年(937)户部侍郎,后拜尚书右丞
后汉初,为吏部侍郎太常卿
后周广顺初,拜户部尚书
显德元年(954)兵部尚书
恭帝即位封舒国公
宋初拜吏部尚书封陈国公
开宝五年(972)卒。
生平见《五代会要》卷一八、《直斋书录解题》卷四、《宋史》本传。
博通经史,兼善天文、兵法、释老、卜相之说。
自后唐至宋,屡承诏修撰实录。
著述颇多,曾有《纪年录》20卷、《名臣事迹》5卷、《嘉善集》50卷等,均已佚。
全唐诗》存诗1首,《全唐诗外编》补收1首。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894—972 【介绍】: 濮州范县人字潜夫
本名昭远,避后汉高祖讳改
张直子。
早年躬耕养亲。
后唐明宗时北京留守推官,后拜左补阙史馆修撰,撰《纪年录》、《庄宗实录》上之。
都官员外郎
又上《武皇以来功臣列传》,以本官知制诰,预修《明宗实录》。
后晋时撰《唐朝君臣正论》、《唐书》,拜尚书右丞
后周时撰《周祖实录》、《五朝实录》。
入宋拜吏部尚书封郑国公改封陈国公
博通学艺,书无不览,兼善天文、风角、太一、卜相、兵法、释老之说。
有《嘉善集》。
全粤诗·卷一九
张昭(八九四 — 九七二)本名昭远,避汉祖讳,止称字潜夫
原籍濮州范县
博通学艺,书无不览,兼善天文、风角、太一、卜相、兵法、释老之说,尤好纂述。
五代间历仕后唐、后晋、南汉、后周四朝,官至吏部尚书进封郑国公
宋太祖开宝五年卒,年七十九。
有《嘉善集》,已佚。
宋史》卷二六三有传。
诗二首。
全唐诗补逸
张昭字潜夫濮州范县人
历仕、周四朝,官至兵部尚书
宋初拜吏部尚书进封郑国公
开宝五年卒,年七十九。
有《嘉善集》。
补诗一首。
全宋文·卷九
张昭(八九四——九七二)字潜夫本名昭远,避五代汉祖刘知远讳,止称
世居濮州范县(今河南范县)
祖楚平,寿张
父直,以《周易》、《春秋教授生徒,时称逍遥先生
历仕后唐,入宋拜吏部尚书封郑国公改封陈国公
开宝五年卒,年七十九。
博通学艺,书无不览,兼善天文、风角、太一、卜相、兵法、释道之说,藏书数万卷。
尤好纂述,自后唐至宋初专笔削典章之任。
著有《嘉善集》五十卷、《名臣事迹》五卷。
宋史》卷二六三有传。
字潜夫
本名昭远
汉祖讳止称
后唐
累迁礼部侍郎
尚书右丞
汉初为吏部侍郎
乾祐二年检校礼部尚书
周广顺初户部尚书
显德元年兵部
恭帝即位
封舒国公
开宝五年卒。
李涛五代至宋初 898 — 961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898—961 【介绍】: 五代宋初京兆万年人字信臣
后梁河阳令
后唐天成初进士
监察御史起居舍人
后晋天福中刑部郎中
泾帅张彦泽记室张式且夺其妻,遂伏阁抗疏,请置于法,彦泽因罢节制。
后汉时,官至中书侍郎户部尚书平章事
后周,历刑部户部尚书
宋初,拜兵部尚书
性滑稽,善谐谑,然慷慨有大志,以经纶为己任。
亦工诗。
全宋诗
李涛(八九八~九六一)字信臣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随父避祸居湖南
后唐明宗天成初进士
仕后唐、后晋、后汉后周,历刑部户部尚书封莒国公
入宋,拜兵部尚书
太祖建隆二年卒,年六十四。
宋史》卷二六二有传。
今录诗八首。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898—961 字信臣小字社公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
初依湖南马殷,任衡阳,后仕后梁河阳令
后唐天成初进士第
累迁右补阙起居舍人
后晋天福初,任考功员外郎,历比部刑部郎中
职方郎中中书舍人
晋亡,仕后汉翰林学士,拜中书侍郎,兼户部尚书平章事
隐帝立,罢相。
后周初,起为太子宾客,历刑、户二部尚书
恭帝即位封莒国公
宋初,拜兵部尚书
建隆二年(961)卒。
生平详见《资治通鉴》卷二八一、卷二九四,《宋史》本传。
工诗,笔札遒媚。
与弟瀚俱以文学著名。
全唐诗》存诗3首、断句若干。
《全唐诗续拾》补诗2首。
字信臣
京兆万年人
河阳令
后唐天成初进士甲科
累迁起居舍人
入晋历中书舍人
汉祖入汴。
翰林学士
中书侍郎户部尚书平章事
隐帝即位
罢相。
周初起为太子宾客
刑部户部尚书
恭帝即位
封莒国公
建隆二年卒。
杜太后唐末宋初 902 — 961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902—961 【介绍】: 定州安喜人
太祖太宗母。
太祖即位,尊为皇太后
每与太祖参决政事。
据传建隆二年病重时,召太祖宰相赵普入受遗命,预定传位太宗,由起草誓书,藏之金匮。
今人排比史实,證明其事实乃太宗伪造。
卒谥明宪乾德中改谥昭宪
全宋文·卷一一
昭宪杜太后(九○二——九六一)宋太祖太宗之母,定州安喜(今河北定县)人。
父杜爽。
既笄,归于太祖赵弘殷
太祖即位,尊为皇太后
建隆二年崩,谥曰明宪
乾德二年,更谥昭宪
宋史》卷二四二有传。
沈伦宋初 909 — 987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909—987 【介绍】: 开封太康人初名义伦字顺仪,一作顺宜
后周时,依赵匡胤,为幕府从事
入宋,召为户部郎中
太祖乾德中,伐后蜀任随军转运使,诸将皆以贿败,惟其能洁身自好,还朝擢枢密副使
开宝六年,拜中书侍郎平章事
太宗朝累官左仆射致仕。
卒谥恭惠
全宋文·卷一二
沈伦(九○九——九八七)字顺宜原名义伦开封太康(今河南太康)人。
宋初为户部郎中,监在京仓。
给事中,为陕西转运使
开宝六年,拜中书侍郎平章事,兼提点荆南剑南发运事。
太平兴国初,加右仆射,兼门下侍郎
四年,迁左仆射
太祖太宗亲征,每令留守
太平兴国七年罢相。
宋史》卷二六四有传。
刘温叟唐末宋初 909 — 971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908或909—971 【介绍】: 洛阳人字永龄
后唐时右补阙后晋时都官郎中翰林学士,加知制诰
后汉驾部郎中后周时曾以礼部侍郎知贡举,迁工部侍郎
入宋,拜御史中丞,兼判吏部铨,为台丞十二年,有清操。
全宋文·卷一二
刘温叟(九○九—九七一)字永龄河南洛阳(今河南洛阳)人。
后唐清泰中右补阙后晋开运中翰林学士
契丹入汴,温叟北迁,脱归,从汉祖南下,授驾部郎中
周初拜左谏议大夫
入宋官至御史中丞,兼判吏部铨
开宝四年卒,年六十三。
温叟清介,精赏鉴,立朝有德望,太祖深重之。
宋史》卷二六二有传。
魏仁浦五代至宋初 911 — 969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911—969 【介绍】: 卫州汲县人字道济
后晋末为小史
后周太祖即位,以为枢密都承旨,甚倚重之。
世宗朝累迁中书侍郎平章事
性宽厚,居高位而不念私怨。
时近侍有忤上至死者,仁浦力救之,全活者众。
宋初,进位右仆射
后从征太原,中途病死。
谥宣懿
全宋文·卷一二
魏仁浦(九一一——九六九)字道济卫州汲(今河南汲县)人。
五代晋末为枢密院小史汉祖太原仁浦迎谒,迁兵房主事,从枢密使郭威镇邺。
郭威称帝,以为枢密承旨
世宗朝为相,宋初进右仆射
开宝二年卒,年五十九,谥宣懿追封齐王
宋史》卷二四九有传。
崔颂唐末宋初 919 — 968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919—968 【介绍】: 河南偃师人字敦美
五代后唐时以荫补官,历仕后晋后汉后周,至左谏议大夫
宋判国子监总领重修国学及武成王事。
太祖每临国学,语及经义,应答无滞。
太仆,又问以一时典礼,占对闲雅。
寻出为保大军行军司马
暴疾卒。
好诙谐,美笔札,受命书周世宗谥册文,当时称其遒丽。
窦俨五代至宋初 919 — 960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919—960 【介绍】: 五代宋初蓟州渔阳人字望之
窦仪弟。
后晋高祖天福六年进士
著作佐郎集贤校理,拜左拾遗
后周太祖广顺初,迁右补阙,与贾纬王伸同修晋高祖少帝汉祖实录。
主客员外郎知制诰,拜中书舍人
世宗时翰林学士判太常寺,考正雅乐,校钟磬莞籥之数,辨清浊上下之节,复举律吕旋相为宫之法。
宋初,转礼部侍郎知贡举,撰定祠祀乐章、宗庙谥号。
性夷旷,好贤乐善,善推步星历。
有《周正乐》。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969 字望之蓟州渔阳(今天津蓟县)人。
右谏议大夫窦禹钧之次子。
后晋高祖天福六年(941)进士第
佐使府
后汉时史馆修撰
后周太祖时右补阙,预修后晋实录。
累迁中书舍人
世宗时曾奉使荆南
显德六年(959)知礼部贡举,旋拜翰林学士
入宋,转礼部侍郎
宋太祖开宝二年(969)卒。
宋史》谓其卒时年42,显误,疑应作年52。
宋史》有传。
有文集70卷,已佚。
《舆地纪胜》卷六四、卷五存其入宋前诗1首,《全唐诗续拾》据之收入。
全宋诗
窦俨字望之蓟州渔阳(今天津蓟县)人。
既冠,举后晋天福六年(九四一)进士
后汉后周,为中书舍人翰林学士
宋初,转礼部侍郎、兼判太常寺事。
太祖征泽、潞,以疾不从,卒,年四十二。
宋史》卷二六三有传。
全宋文·卷三九
窦俨字望之蓟州渔阳(今天津蓟县)人,窦仪之弟。
晋天福六年进士周显德中翰林学士判太常寺,受诏考正雅乐。
宋初,转礼部侍郎,当时祠祀乐章,宗庙谥号,多所拟定,议者服其该博。
建隆二年或稍后卒,年四十二。
所著有《义训》十卷、《周正乐》一百二十卷、文集七十卷。
宋史》卷二六三有传。
字望之
晋天福六年进士
左拾遗
史馆修撰
金部郎中
中书舍人
周显德中累拜翰林学士
判太常寺
入宋。
礼部侍郎
李琪唐末宋初 925 — 1008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925—1008 【介绍】: 河南伊阙人
给事宣祖、太祖
太宗时,累官富州刺史
性素鄙,历事三朝,而行不加修。
每分遣士卒守护关梁,必视其赠遗厚薄为重轻。
太宗知之,改授屯卫大将军,称欲置于无过之地。
后加左武卫大将军
王宾唐末宋初 923 — 995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923—995 【介绍】: 许州许田人
善骑射
太宗太平兴国初,补东头供奉官亳州监军
从征太原范阳
七年,与许昌裔同掌水陆发运两司,储积增羡,号为称职。
黎阳当舟车交会,以荐命护黎阳军。
召为右羽林大将军,出知扬州淮南发运使,徙为通许都监
太祖之父弘殷及太祖太宗殆六十年,最为勤奋。
王文昌北宋
全宋文·卷三八七八
王文昌钦宗时人。
靖康二年被围于汴,尝致书遍告在京贵戚官吏士庶。
见《三朝北盟会编》卷七四。
又有王文昌徐州丰县(今江苏丰县)人,宣和间撰《高皇记》,见光绪《丰县志》。
未知是否同一人,今姑将此二文并录于此。
王延德唐末宋初 936 — 999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936—999 【介绍】: 开封东明人
太宗开封府时署为亲校,专主庖膳。
御厨使尚食使皇城使亲王宫使等。
真宗时官终东京旧城都巡检使
所至喜撰集近事,朝廷诏史官太祖太宗实录,多以国初事访之。
有《司膳录》、《皇城纪事录》、《南郊录》等。
释法道北宋 1086 — 1147
全宋文·卷三八五○
法道(一○八六——一一四七)初名永道俗姓毛颍州沈丘(今安徽临泉)人。
初依真戒大师安恭出家,继趋京师业唯识百法。
政和三年,选补右街香积院住持。
五年赐号宝觉大师
宣和元年改佛法,以佛为金仙、僧为德士、寺为宫观法道上疏力争,其言直甚。
帝怒,黥流舂陵
建炎中,召赴临安
绍兴元年高宗召见,嘉其强直,改名法道,特赐号宝觉圆通法济大师,俾住大中祥符寺
次年,迁住庐山东林寺
绍兴十七年卒,年六十二。
见《佛祖历代通载》卷一九,《人天宝鉴》。
师名法道
旧名永
顺昌毛氏。
出家宗唯识百法二论。
又受要天总持三藏密咒轨。
及传圆顿戒法圆照师
咸得其要。
政和中赐椹衣。
左街香积院。
赐号宝觉
林灵素以左道罔上。
宣和初诏改僧为德士。
服冠巾。
天下从之无敢后。
师独毅然抗诏。
黥流州。
后七年还僧。
建炎三年赐圆通法济号。
绍兴间赐对。
上面命欲为之去其涅迹。
师曰。
虽感圣恩。
然先皇之墨不忍除也。
上曰。
这僧到老倔强。
计自便。
故事。
场僧左道右。
崇观以来遂易旧制。
师不能平。
诣朝廷。
刘若谦论辨。
卒获改正。
十七年秋
说偈端坐而化。
茶毗。
舍利无数。
建塔九里松
赞曰。
维古至人  为法亡身  身既亡矣  涅奚足云 蛮乡瘴重  黼座恩新  等视无碍  太虚浮云
顺昌毛氏子也。
出家。
宗唯识百法二论。
又受西天总持三藏密法。
及传圆顿戒法元照师
咸得其要。
政和中
赐椹衣。
左街香积院。
赐号宝觉大师
林灵素以左道罔上。
宣和初
诏改僧为德士服冠巾。
天下从之无敢后。
师独毅然抗诏。
上书曰。
自古佛法。
未尝不与国运同为盛衰。
太武崔浩
灭佛法。
未三四年。
竟赤族。
文成大兴之。
周武卫元嵩
灭佛法。
不五六年。
元嵩贬死。
隋文帝大兴之。
唐武宗
赵归真。
李德裕
灭佛法。
一年
归真诛。
德裕窜死。
宣宗
大兴之。
我国家太祖太宗列圣相承。
译经试僧。
大兴佛法。
成宪具在。
虽万世可守也。
陛下。
何忍一旦用奸人之言。
为惊世之举。
陛下。
不思太武见弑于阉人之手乎。
周武为铁狱之囚乎。
唐武受夺寿去位之报乎。
此皆前监可观者。
陛下何为蹈恶君之祸。
而违祖宗之乎。
书奏
上大怒。
命下黥流州。
蔡京
从容为上言曰。
天下佛像。
非诸僧自为之。
皆子为其父。
臣为其君。
以祈福报恩耳。
今大毁之。
适足以动人心。
恐非社稷之利也。
上意。
为之少回。
未几。
灵素事败。
放归赐死于
复教。
师量移近郡。
寻得旨放回。
敕住昭先禅院。
赐名法道
以旌护法。
师之谪州也。
郡守僚属。
皆先梦佛像枷入城。
既而师至。
皆善待之。
时军民多病。
师咒水饮之。
无不愈者。
求者益多。
乃为沼于营中以咒之。
师既还。
道人如失恃怙。
及二帝北狩。
康王即位
东京留守宗泽承制
命师住左街天清寺
宣教郎总管司
参谋军事
为国行法。
护佑军旅。
师往淮颖。
劝化豪右。
出粮助国。
军赖以济。
后奉诏随驾。
陪议军国事。
上欲加以冠冕。
师力辞。
诏加圆通法济大师
一日上从容谓师曰。
上皇为妖人所惑。
毁师形服。
朕为师去此黥涅。
师对曰。
上皇御墨不忍毁除。
上笑曰。
此僧到老倔强。
乃敕住庐山太平禅寺。
故事场僧左道右。
崇观以来。
遂易旧制。
师不能平。
诣朝廷论辩。
卒获改正。
绍兴五年
大旱。
诏师入内祈雨。
结坛作法。
以四金瓶。
各盛鲜鲫。
噀水默祝。
遣四急足投诸江。
使未回而雨已洽。
上大悦。
赐金钵。
上以国用不足。
敕天下僧道。
纳清閒钱。
师致书于省部
极论其非。
伤大体而阻善化
言虽不行。
势亦少戢。
绍兴十七年秋
说偈。
端坐而化。
阇维。
舍利无数。
塔于九山九里松
释慧南北宋 1002 — 1069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02—1069 【介绍】: 僧。
信州玉山人俗姓章
年十一出家,十九落发受戒,住隆兴黄龙寺
云游江南诸地求法,初依泐潭,再谒石霜慈明,言下大悟,开法同安
尝发三问,学者莫契其旨,丛林目之为黄龙三关。
卒谥普觉
全宋诗
释慧南(一○○三~一○六九),一作惠南信州(今江西上饶)人。
俗姓章
岳下十一世,石霜圆禅师法嗣,住隆兴府黄龙寺
神宗熙宁二年卒,年六十七。
谥普觉禅师(《禅林僧宝传》卷二二)。
今录偈颂四首。
全宋文·卷五九四
慧南(一○○二——一○六九)信州玉山(今江西玉山)人,俗姓章氏
少习儒,通经史,能文。
十一岁出家,初依泐潭怀澄学云门禅,后往依临济宗大师石霜楚圆南岳,言下大悟,遂嗣之。
后开法同安,四众趋归。
景祐三年,住南昌黄龙山崇恩院,以「佛手、驴脚、生缘」三转语接引学人,法席之盛,追比马祖、百丈,遂开临济宗黄龙一派。
熙宁二年卒,年六十八。
大观中追谥普觉
有《黄龙慧南禅师语录》一卷(存)。
见《禅林僧宝传》卷二二。
泐潭澄禅师
分座接物。
名振诸方。
偶同云峰悦禅师西山
话及云门法道。
峰曰。
澄公虽是云门之后。
法道异矣。
诘其所以异。
峰曰。
云门如九转丹砂。
点铁成金。
澄公药永银。
徒可玩。
入煅则流去。
怒。
以枕掷之。
峰虽谢过。
而又曰。
云门气宇如王。
甘死语下乎。
澄公有法授人死语也。
死语其能活人乎。
即背去。
挽之曰。
若如是。
则谁可汝意。
峰曰。
石霜圆。
手段出诸方。
公宜见之。
不可后也。
默计曰。
师翠岩。
使我见石霜
何有哉。
即造石霜
及中途。
慈明不事事忽丛林。
无意见之。
遂登衡岳
谒福严贤禅师
贤命掌书记
俄贤卒。
郡守慈明补之。
既至。
目其贬剥诸方。
件件数为邪解。
为之气索。
遂造其室。
欲行师资礼。
明曰。
书记已领徒游方。
设使有疑。
可坐商略。
不必作是行径。
哀恳愈切。
明曰。
公学云门禅。
必善其旨。
如云放洞山三顿棒。
是有吃棒分耶。
是无吃棒分耶。
曰。
是有吃棒分。
明色庄曰。
若尔则从朝至暮。
鹊噪鸦鸣。
亦有吃棒分。
即端坐受炷香作礼。
明复问曰。
赵州台山婆子。
我为汝勘破了也。
且道那里是他勘破婆子处。
汗下不能加答。
连日入室请决。
明唯诟骂而已。
一日南曰。
骂岂慈悲法施耶。
明曰。
汝作骂会耶。
于是大悟
遂作颂曰。
杰出丛林是赵州
老婆勘破没来由。
而今四海清如镜。
行人莫与路为雠。
慈明
明许可之。
禅师章氏。
讳惠南
其先信州玉山人也。
童龆深沉。
有大人相。
不茹荤。
不嬉戏。
年十一弃家。
师事怀玉定水院智銮。
尝随銮出。
道上见祠庙。
辄杖击火毁之而去。
十九落发。
受具足戒。
远游至庐山归宗。
老宿自宝集众坐。
而公却倚实。
时时眴之。
公自是坐必跏跗。
行必直视。
至栖贤依諟禅师
諟莅众进止有律度。
公规摸之三年
辞渡淮。
依三角澄禅师
有时名。
一见器许之。
移居泐潭。
公又与俱。
使分座接纳矣。
文悦见之。
每归卧叹曰。
有道之器也。
惜未受本色钳锤耳。
会同游西山
夜语及云门法道。
曰。
澄公虽云门之后。
然法道异耳。
公问所以异。
曰。
云门如九转丹砂。
点铁作金。
澄公药汞银。
徒可玩。
入锻即㳅去。
公怒以枕投之。
明日谢过。
又曰。
云门气宇如王。
甘死语下乎。
澄公有法。
人死语也。
死语其能活人哉。
即背去。
公挽之曰。
即如是。
谁可汝意者。
曰。
石霜楚圆手段。
出诸方。
子欲见之。
不宜后也。
公默计之曰。
此行脚大事也。
师翠嵓。
而使我见石霜
见之有得。
何有哉。
即日辨装。
中涂闻慈明不事事。
慢侮少丛林。
乃悔欲无行。
萍乡累日。
结伴自收县登衡岳
寓止福严。
老宿号贤叉手者。
大阳明安之嗣。
命公掌书记
泐潭法侣。
闻公不入石霜
遣使来讯。
俄贤卒。
郡以慈明领福严。
公心喜之。
且欲观其人。
以验悦之言。
慈明既至。
公望见之。
心容俱肃。
闻其论。
多贬剥诸方。
而件件数。
以为邪解者。
皆泐潭密付旨决。
气索而归。
平日之语。
翻然改曰。
大丈夫。
心膂之间。
其可自为疑碍乎。
趋诣慈明之室曰。
惠南以闇短。
望道未见。
比闻夜参。
如迷行得指南之车。
然唯大慈。
更施法施。
使尽馀疑。
慈明笑曰。
书记已领徒游方。
名闻丛林。
借有疑。
不以衰陋鄙弃。
坐而商略。
顾不可哉。
侍者进榻。
且使坐。
公固辞。
哀恳愈切。
慈明曰。
书记学云门禅。
必善其旨。
如曰放洞山三顿棒。
洞山于时应打。
不应打。
公曰。
应打。
慈明色庄而言。
闻三顿棒声。
便是吃棒。
则汝自旦及暮。
闻鸦鸣鹊噪。
钟鱼鼓板之声。
亦应吃棒。
吃棒何时当已哉。
公瞠而却。
慈明云。
吾始疑不堪汝师。
今可矣。
即使拜。
公拜起。
慈明理前语曰。
脱如汝会云门意旨。
赵州尝言。
台山婆子。
被我勘破。
试指其可勘处。
公面热汗下。
不知答。
趋出。
明日诣之。
又遭诟骂。
公惭见左右即曰。
政以未解。
求决耳。
骂岂慈悲法施之式。
慈明笑曰。
是骂耶。
公于是默悟其旨。
失声曰。
泐潭果是死语。
献偈曰。
杰出丛林是赵州
老婆勘破没来由。
而今四海清如镜。
行人莫以路为雠。
慈明以手点没字顾公。
公即易之。
而心服其妙密。
留月馀辞去。
时季三十五。
游方广后洞。
泉大道
同夏
凡圣不测。
而机辩逸群。
拊公背曰。
汝脱类汾州
厚自爱。
明年荆州
乃与会于金銮。
相视一笑曰。
我不得友兄及谷泉
安识慈明
是秋北还。
独入泐潭。
澄公旧好尽矣。
自云居游同安
老宿号神立者。
察公倦行役。
谓曰。
吾住山久。
无补宗教
敢以院事累子。
郡将雅知公名。
从立之请。
不得已受之。
泐潭遣僧来。
审提唱之语。
有曰。
智海无性。
因觉妄以成凡。
觉妄元虚。
即凡心而见佛。
便尔休去。
同安无折合。
随汝颠倒所欲。
斗七北斗八。
僧归举似
为不怿。
俄闻嗣石霜
泐潭法侣多弃去。
归宗
火一夕而烬。
坐抵狱。
为吏者。
百端求其隙。
公怡然引咎。
不以累人。
唯不食而已。
久而后释。
吏之横逆。
公没齿未尝言。
黄檗结庵于溪上。
名曰积翠。
既而退居曰。
吾将老焉。
方是时江湖闽粤之人。
闻其风而有在于是者。
相与交武。
竭蹶于道。
唯恐其后。
虽优游厌饫。
固以为有馀者。
至则怃然自失。
就弟子之列。
南州高士潘兴嗣延之
尝问其故。
公曰。
父严则子孝。
今来之训。
后日之范也。
譬诸地尔。
隆者下之。
洼者平之。
彼将登于千仞之上。
吾亦与之俱。
困而极于九困之下。
吾亦与之俱。
伎之穷。
则妄尽而自释也。
又曰。
姁之妪之。
春夏之所以生育也。
霜之雪之。
秋冬之所以成熟也。
吾欲无言。
得乎。
以佛手驴脚生缘三语。
问学者。
莫能契其旨。
天下丛林。
目为三关。
脱有詶者。
公无可否。
敛目危坐。
人莫涯其意。
延之又问其故。
公曰。
已过关者。
掉臂径去。
安知有关吏。
从吏问可否。
此未透关者也。
住黄龙法席之盛。
追媲泐潭。
马祖
百丈大智
熙宁二年三月十七日
馔四祖惠日两专使。
会罢越。
跏趺寝室前。
大众环拥。
良久而化。
前一日说偈。
七日阇维。
得五色舍利。
塔于山之前嶂。
阅世六十有八。
坐五十(或云。
阅世六十有六。
坐三十有七)。
大观四年春
敕谥普觉
赞曰。
山谷论临济宗旨曰。
如汉高之收韩信
附耳语而封王
即卧内而夺印。
伪游云梦。
而缚以力士
绐贺陈狶。
而斩之钟室。
汉高无杀人剑。
韩信心亦不死。
宗师接人。
病多如此。
临济宗旨。
止要直下分明。
钳锤付在嫡子亲孙。
予观黄龙。
以三关语。
锻尽圣凡。
盖所谓嫡子亲孙。
本色钳锤者也。
许均北宋 ? — 1007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07 【介绍】: 开封人
太祖建隆间应募,征辽州,以功补武骑十将
开宝中武骑副兵马使
曹彬征南唐,升本军使
太祖太宗真宗朝,历任副指挥使指挥使御前忠佐马军都军头、东西班都虞候钤辖知军驻泊部署等职。
真宗澶渊,时为永兴军部署,奉诏与知府向敏中等同提总诸州巡检捕盗事。
迁本州团练使,寻出知代州,卒。
阎承翰北宋 947 — 1014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947—1014 【介绍】: 真定人
后周显德中内侍,入宋事太祖
太宗时内殿崇班,旋为川峡招安都监,参与镇压王小波李顺起事。
真宗咸平中累迁镇、定、高阳关三路排阵都钤辖,请凿渠引唐河水以通馈运。
大中祥符初,改西京左藏库使
官终南作坊使入内都知
秦翰北宋 952 — 1015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952—1015 【介绍】: 真定府获鹿人字仲文
年十三为黄门
太宗太平兴国四年,从崔彦进契丹,为都监,以善战闻。
淳化五年,监护李继隆军,计擒赵保忠,加崇仪副使
真宗时累破契丹兵,官至平州团练使
倜傥有武力,以方略自任。
轻财好施,与将士同休戚,甚得众心。
全宋文·卷一三八
秦翰(九五二——一○一五)字仲文真定获鹿(今河北鹿泉)人。
年十三为黄门开宝中高品
太祖太宗真宗三朝,累官至昭宣使群牧副使
屡出为都监钤辖,以善战闻。
大中祥符八年卒,年六十四。
宋史》卷四六八《宦者传》一有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