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库 宋朝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全宋诗
高子凤,字仪甫,别号澹庵,华亭(今上海松江)人。尝注杜诗,林希逸为作序。有文集,已佚。事见《松风馀韵》卷二。今录诗七首。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福州福清人,字子敬。受业林希逸之门。官通直郎、通判潮州军州事,以廉吏称。
全宋诗
林亦之(一一三六~一一八五),字学可,号月鱼,学者称网山先生,福清(今属福建)人。从学林光朝于莆之红泉,光朝卒,继其席。与林光朝、陈藻并称城山三先生(《后村大全集》卷九○《城山三先生祠记》)。终身布衣,孝宗淳熙十二年卒,年五十。有《网山集》八卷。事见本集卷首宋刘克庄、林希逸序。 林亦之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网山集》为底本,校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两宋名贤小集·网山集》(简称小集本),编为二卷。
全宋文·卷五八三九
林亦之(一一三六——一一八五),字学可,号月渔,又号网山山人,福州福清(今福建福清)人。林光朝高弟,继光朝讲学于莆之红泉。淳熙十二年卒,年五十。景定间赠迪功郎。有《网山集》。刘克庄称:「网山论著,字字句句足以明周公之意,得少陵之髓。其律诗高妙者绝类唐人。」见林希逸、刘克庄《网山集序》。
全宋诗
全宋文·卷七四○九
陈求鲁(一一八三——一二五三),字质甫,乐清(今浙江乐清)人。嘉定十六年进士及第,调临海尉,再调汉阳教官,为丽水丞,知闽县事,所至皆有政声。历监察御史兼侍讲、右正言、大理少卿、江东提刑,以直秘阁致仕。宝祐元年卒,年七十一。见林希逸《秘阁提刑侍讲正言陈公墓志铭》(《竹溪鬳斋十一稿续集》卷二二)。
全宋诗
刘克庄(一一八七~一二六九),初名灼,字潜夫,号后村,莆田(今属福建)人。宁宗嘉定二年(一二○九)以荫补将仕郎,初仕靖安主簿、真州录事。后游幕于江浙闽广等地。十二年监南岳庙。十七年知建阳县。以咏《落梅》诗得祸,闲废十年。理宗端平元年(一二三四)为帅司参议官,二年除枢密院编修官,兼权侍右郎官,寻罢。淳祐六年(一二四六),以“文名久著,史学尤精”,赐同进士出身,除秘书少监,兼国史院编修官、实录院检讨官。七年出知漳州。八年迁福建提刑。景定三年(一二六二)权工部尚书、兼侍读,旋出知建宁府。五年因目疾以焕章阁学士致仕。度宗咸淳四年(一二六八)除龙图阁学士。五年卒,年八十三,谥文定。生前曾自编文集,林希逸作序,继有后、续、新三集。后由其季子山甫汇编为《大全集》二百卷。事见宋林希逸《后村先生刘公行状》、洪天锡《后村先生墓志铭》。 刘克庄诗,一至十六卷以铁琴铜剑楼旧藏宋刻《后村居士集》为底本,校以《四部丛刊》影印清赐砚斋《后村先生大全集》(简称砚本)、杨氏海源阁旧藏宋刻《后村居士集》(简称后印本)、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十七至四十八卷以赐砚斋本为底本,校以清冯氏芦经阁旧藏抄本(简称冯本)、清卢氏抱经楼旧藏抄本(简称卢本)、翁同书校清秦氏石研斋抄本(简称秦本,凡采用翁氏朱笔校字,简称翁校)、清张氏爱日精庐抄本(简称张本)。新辑集外诗另编一卷。
全宋文·卷七四八七
刘克庄(一一八七——一二六九),字潜夫,号后村居士,兴化军莆田(今福建莆田)人。父弥正,宁宗朝吏部侍郎。克庄本名灼,嘉定二年以荫补将仕郎,改名。初授靖安县主簿,俄丁父忧。服除,注福州右理曹,改差真州录事参军。嘉定十七年,改宣教郎知建阳县,历潮、吉州通判。端平中,除枢密院编修官、兼权侍右郎官。立朝正直敢言,为人所忌,出主玉局观。寻知漳州,改袁州,复为言者劾罢。李宗勉当国,擢江西提举,改广东,升转运使。淳祐元年,为言者所劾,罢主崇禧观。四年,起为江东提举。六年,召除太府少卿。面对言事,颇切时政,理宗嘉之,即赐同进士出身,除秘书少监,寻兼崇政殿说书。是年末,兼中书舍人,力沮史嵩之除职致仕之命。事虽施行,仍为御史论劾,以秘阁修撰出为福建提刑。淳祐十年,除秘书监。次年入京,兼太常少卿、直学士院,兼崇政殿说书、史馆同修撰。同年十月,除起居舍人。复为言者论劾,罢提举明道宫。景定元年,除秘书监、起居郎、兼权中书舍人,复除兵部侍郎兼中书舍人,兼直学士院。三年,除权工部尚书,兼侍读。同年八月,以宝章阁学士知建宁府。五年秋,以焕章阁学士致仕。咸淳五年正月卒,年八十三,谥文定。克庄于诗、文、词皆工,叶水心至评其诗「当建大将旗鼓」。又尝受学于真西山,颇得为政之要。唯其文名太盛,故政绩多为所掩。著有《后村先生大全集》。见林希逸所撰《行述》、洪天锡所撰《墓志铭》(分见《后村先生大全集》卷一九四、一九五)及《宋史翼》卷二九。
全宋诗
金文刚(一一八八~一二五八),字子潜,休宁(今属安徽)人。安节孙。以恩补将仕郎,调潭州司户参军。历知奉新县,通判兴国军,监左藏及封桩库,知临江军。理宗宝祐元年(一二五三),知常德府。三年,除太府丞。五年,提举浙西常平茶盐。六年卒,年七十一。事见宋林希逸《朝散大夫直龙图阁金公墓志铭》(《新安文献志》卷七)。
全宋文·卷七六六三
金文刚(一一八八——一二五八),字子潜,休宁(今安徽休宁)人。安节孙。初补长沙民曹,受知真德秀,遂为真氏门人。再调常州法曹。历知常德府、提举浙西常平茶盐义仓,迁将作监,升直宝谟阁,进直龙图阁。宝祐六年十月卒,年七十一。见林希逸《宋故朝奉大夫直龙图阁金公文刚墓志铭》(《新安文献志》卷七○)。
全宋诗
释广闻(一一八九~一二六三),赐名佛智,号偃溪,俗姓林,侯官(今福建福州)人。年十五从智隆于宛陵光孝寺。十八受具戒。初谒印铁牛。追随少室睦、无际派甚久。后谒浙翁琰于天童、双径,师之。理宗绍定元年(一二二八),住庆元府显应山净慈禅寺。移住香山智度禅寺、万寿禅寺。淳祐五年(一二四五),移住雪窦资圣禅寺。八年,住育王山广利禅寺。十一年,住净慈报恩光孝禅寺。宝祐二年(一二五四),住景德灵隐禅寺。四年,住径山兴圣万寿禅寺。景定四年卒,年七十五。为南岳下十八世,浙翁琰法嗣。有《偃溪广闻禅师语录》,收入《续藏经》。事见《语录》及所附林希逸撰《塔铭》。 释广闻诗,以辑自《语录》者及其中单编之诗依原卷次编为两卷。
全宋诗
陈梦庚(一一九○~一二六七),字景长,号竹溪,闽县(今福建福州)人。宁宗嘉定十六年(一二二三)进士,授潮州教授。秩满,入广西转运司幕。历浙西运司干办,知庐陵县,通判泉州。度宗咸淳二年十二月卒,年七十七。有《竹溪诗稿》,已佚。事见《竹溪鬳斋十一稿续集》卷二二《陈吏部墓志铭》。今录诗十五首。
全宋文·卷七六七七
智朋,号介石,福清(今福建福清)人。绍定二年住温州雁山罗汉禅寺,后入临安府临平山佛日净慧禅寺讲经说法,继又入住庆元府大梅山保福禅寺,又为平江府承天能仁禅寺长老。门人编纂其言行为《介石智朋禅师语录》一卷,今存。事迹见该书及卷首林希逸《介石禅师语录序》,刘震孙《大慧禅师年谱跋》(见《大慧禅师年谱》卷末)。
全宋文·卷七七六○
李丑父(一一九四——一二六七),初名纲,字汝砺,后改名,更字艮翁,莆田(今福建莆田)人。端平二年进士,授邵武户曹,除太学博士。后以太府丞召,迁秘书郎,进著作郎,权礼部郎官。出提举湘南常平,以台疏去。咸淳三年卒,年七十四。见《后村大全集》卷一六四《李艮翁礼部墓志铭》,《竹溪鬳斋续集》卷二四《李公行状》。
全宋文·卷七七八五
刘震孙(一一九七——一二六八),字长卿(一作长翁),号朔斋,祖籍东平(今山东东平)人,刘挚六世孙,魏了翁之婿。端平初召自蜀,嘉熙元年知安吉州,历知建州、宁国府、福建提刑。宝祐三年为广东提举常平。入为宗正少卿。景定二年除直宝谟阁、江东提举。三年,入为太常少卿、权直舍人院。迁起居郎、兼中书舍人。咸淳二年除秘阁修撰,出为福建提举、转运使,终礼部侍郎。咸淳四年卒。见刘克庄《后村大全集》卷九三《铁壁堂记》,李昴英《文溪集》卷二《寿安院记》,林希逸《竹溪鬳斋十一稿续集》卷五《诸侄约至黄檗》诗注,《癸辛杂识》别集上,《宋史》卷四七四《丁大全传》,《清容居士集》卷三三,雍正《福建通志》卷二一,雍正《广东通志》卷二六,乾隆《江南通志》卷一○二。
全宋诗
刘翼(一一九八~?),字躔父,福唐(今福建福清)人。与林希逸同从陈藻学,得其师诗法,不乐科举,有《心游稿》。理宗景定二年(一二六一)曾摘取其中诗十九首寄林希逸,林编为《心游摘稿》,并为之作序,时年六十四。事见《心游摘稿》。卷首林希逸序。 刘翼诗,以汲古阁印宋抄《南宋六十家小集》本为底本,新辑集外断句附于卷末。
全宋文·卷七九八七
立坚,福州(今福建福州)人。淳祐间林希逸曾延以龟山、陈沈二禅道场。见《枯崖和尚漫录》卷下。
全宋诗
释子益(?~一二六七),号剑关,剑州(今四川剑阁)人。理宗嘉熙三年(一二三九),初住隆兴府兴化寺。移住隆兴府云岩寿宁寺。度宗咸淳元年(一二六五),入住福州西禅怡山长庆寺。三年卒。为南岳下二十世,无准师范禅师法嗣。有《剑关子益禅师语录》一卷,收入《续藏经》。事见《语录》及林希逸所撰序。 释子益诗,以辑自《语录》及其中单编的诗编为一卷。
全宋诗
常挺(?~一二六八),字方叔,号东轩(《竹溪鬳斋十一稿续集》卷二○《常东轩祭文》),连江(今属福建)人。理宗嘉熙二年(一二三八)进士。淳祐中为秘书省正字,兼庄文府教授。宝祐二年(一二五四)知衢州(《南宋馆阁续录》卷八、九)。召为监察御史,历国子司业,给事中。以宝章阁学士知漳州,改泉州。召权兵部尚书兼侍读,迁吏部尚书。度宗咸淳三年(一二六七)拜参知政事。四年卒。《宋史》卷四二一有传。今录诗四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