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作者
标签
常挺南宋 ? — 1268
贺东道 南宋 · 常挺
五言律诗 押支韵
隆暑赫炎曦,门弧庆左垂。
东君来出世,西斗降临时。
二子麒麟种,三孙鸑鷟儿。
称觞门下士,愿祝寿期颐清陆心源《宋诗纪事补遗》卷六九引《截江网》)
挽想庵和尚 南宋 · 常挺
七言律诗 押东韵
想庵住世大玲珑,脱壳谁知脱屣同。
现相维尘非是病,到头法喜本真空。
一尘顿灭灵台上,万劫都销烈焰中。
从此尺丘藏卵塔,白云流水任西东(同上书戊集卷五)
淳祐七年丁未十一月朔蔡久轩江东提刑归抵家时三馆诸公以风霜随气节河汉下文章分韵赋诗送别得汉字 南宋 · 常挺
庆元道学家,紫阳诸弟冠。
正印君得之,理窟讲深贯。
雄文摛玉堂,直笔插东观。
粹然中和容,清庙古圭瓒。
遁翁上封事,犹或以断。
君袖秋月章,直造紫皇案。
赤手搏长鲸,未能分万段。
白华久无诗,清风可激顽。
去身似叶轻,来事如麻乱。
帝忧大江东,所至有水旱。
列宿选郎闱,福星下霄汉。
祇恐席未温,宣室夜将半(明蔡有鹍《蔡氏九儒书》卷八《久轩集》附录)
师颂魏鹤山枢密视师江淮 南宋 · 常挺
四言诗 押词韵第一部
岷山穹隆,岷水浺瀜。
气郁葱葱,至和所钟。
秀毓临邛,笃生英雄。
绰有祖风,唐之郑公。
进思尽忠,王臣靡躬。
万壑奔洚,砥植在中。
退思固穷,为时儒宗。
启迪颛蒙,如金在镕。
王明泰通(自注:公诗云:但愿王明天地泰,此生长共国同休。),虎啸风从。
入觐九重,天子改容。
时谨边烽,命公抚戎。
大江西东,隐若长墉。
甲兵藏胸,樽俎折冲。
万年之功,寿与天同。
聊述鄙悰,以侑乐工(元刘应李《新编事文类聚翰墨全书》丁集卷一)
三王法度礼乐如何论 南宋 · 常挺
 出处:全宋文卷七九九六、《论学绳尺》卷一
论曰:法至圣人而止。
圣人之治,至于尽君师之道而止。
盖君道立则天下无馀法,师道立则天下无馀理。
君道不与师道而相维,虽有良法美意,其何以行之哉!
三代之兴,更数圣人而植立千馀年之天下,殚智毕力,以为经世之规模,是岂徒法云乎哉!
道莫大于君师,圣人迭出而任之,导迪人心,措之极和极顺之内。
彼其心志浃洽于道教之久,一旦有所设施,则其耳目狎熟,以为吾圣人之立法议制,皆遗我于便且安之地也。
顺从而无强揠,有和怿而无睽疑,兹其一法一度之立,可以更万世而不变。
是非不能变三王之法度,而三王礼乐之教有以维法度于不容变也。
法度立于君道,礼乐出于师道,君师之道并行,此三王之法度礼乐所以为尽善也欤!
三王法度礼乐,请申荀卿之论。
吾尝求其所谓法度矣,《关雎》、《麟趾》之诗,则有其意;
《小雅》、《鱼丽》之诗,则不多辞。
盖致太平一书,则圣人之心术智虑无遗焉。
吾固知法度者,君道之所由立也,至于礼乐者,果钟鼓云乎哉!
果玉帛云乎哉!
求之六经格言,礼一顺也,乐一和也,和顺之外无礼乐。
礼乐者,诚师道之所自出也。
然则,礼乐与法度二欤?
曰:礼乐固与法度二,而法度自礼乐出则一也。
何者?
圣人以一身而任君师之责,君道、师道会于圣人之一身,法度礼乐安得岐而二之?
大抵礼乐者,人心和顺之本也。
本此和顺,则法度可以行;
失此和顺,则法度虽欲行而不可。
先王立法议制,将于人心而强矫之耶?
将于人心而和顺之耶?
此君道所以待师道而并行也。
故自吾师道之立也,以是礼而导人心于至顺,以是乐而导人心于至和。
人心安于和顺之天,知有礼乐,则知有法度。
然则,师道立而君道亦至矣。
吁!
此言治者止于三王,而三王之治亦至于尽君师之道而止也。
思昔三王之兴,上继三皇五帝鸿荒之治,下开百千万世文明之运,以开辟天地之规模,而极世变江河之思虑。
中间千有馀年,所以维持人道之大经,接续人文之脉络,盖于数圣人有望焉。
圣人亦曰:君国子民之道,不容一日不尽心。
父师不及之功,尤不可一日而无教。
是故礼人心之礼也,乐人心之乐也,圣人因之而教礼乐焉,叙为彝伦,修为人纪,置之充然大顺之域。
夏簋之用、殷辂之乘、周冕之服不与焉。
洽为德泽,流为雅颂,纳于蔼然至和之中,《大夏》之兴、《大濩》之作、《大武》之奏不与焉。
当时之所谓礼乐,惟见其四极和宁而已,惟见其万民咸悦而已,惟见其江汉无犯而已。
斯民难与虑始者,今可与之乐成
相与立法,盖不独已日而乃孚。
是何也?
教之以师道也既至,则与之相从于君道也固宜,一旦创为法度,斯民不惊且疑,安其教则安其政矣。
故井田什一之法行,天下知其遗我富实矣;
肉刑三千之制立,天下知其导我向善矣;
创为校庠序之规,知其教我也;
设为封建之制,知其字我也。
人心未易晓明,立一法而犹不听,三代圣人一法度之立而斯民共之,如律度量衡之不可易。
吁!
人心一和顺之机,盖于是乎见。
惟其因彼礼乐之和顺而立我法度于无穷,故法度立于一时而一时便且安,法度传于子孙而子孙便且安,法度行于千万世而千万世可以长守而无变。
尝乱其纪纲,而纪纲终不可得而乱;
商尝覆其典刑,而典刑终不可得而覆;
周尝缺其法度,而法度终不能不复。
是法度未尝不可变也,抑人心礼乐之泽不可泯也。
荀卿子谓言味者予易牙,言音者予师旷,言治者予三王。
吁!
法度礼乐,三王岂有他技巧哉!
盖以尽君师之道而已。
虽然,三王之法度礼乐,非一人之为也,抑非一日之积也。
盖自皇治既降,帝文始开,尧舜氏作,其为风俗计也已悉。
衣裳宫室之制,得于十三卦之先;
命夷命夔之教,载之二典而可覆。
然则,法度礼乐兴于唐虞,盛于三王,而大备于成周之世,其闿创始有由也。
故不观荀卿定法度、制礼乐之言,无以知三王备王道之成;
不观扬子云法度彰、礼乐著之论,无以知唐虞开帝功之始。
吁!
帝王不作,君师之责吾谁归?
谨论。
泮池 南宋 · 常挺
 出处:全宋文卷七九九六、民国《连江县志》卷二一
邑学旧有泮池于学之外,非古制也。
陈侯沆莅兹邑,学政具举,乃迁池于学门之内,增而大之,比旧三倍,中造桥以行。
池长五丈,广十馀尺,深六尺,縻钱四十万。
时公帑赤立,侯勇为之,悉出己俸。
经始于宝祐三年仲冬次年仲春甲戌讫工。
清漳人也,北溪先生侄孙,自号石溪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