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人物库 宋朝
江惇提北宋
简介
字安中兰溪(今属浙江)人。
游太学,以俊伟称。
大观三年进士
事迹具汪藻所撰墓志铭。
曾纡宋 1073 — 1135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73—1135 【介绍】: 建昌军南丰人字公兖晚号空青老人
曾布子。
以荫补承务郎
哲宗绍圣中复中弘词科。
徽宗崇宁二年,坐党籍编管永州
高宗绍兴初,除直显谟阁,上书辨说宣仁后诬谤。
进直宝文阁、知信州,寻移知衢州,未上任卒。
有《空青集》。
全宋诗
曾纡(一○七三~一一三五)字公衮晚号空青先生南丰(今属江西)人。
布第四子。
初以荫为承务郎
徽宗建中靖国元年(一一○一),布为二后山园陵使,辟为从事
崇宁二年(一一○三),入元祐党籍,编管永州(《宋会要辑稿》职官八六之七)。
会赦,调监南京河南税,改签书宁国军节度判官
通判镇江府,知楚州秀州提举京畿常平江南东路转运副使
高宗建炎四年(一一三○),再任江南东路转运副使,移两浙路
绍兴二年(一一三二),知抚州
三年,除江南西路转运副使
四年,改福建路提点刑狱
五年,除知信州,未之官卒,年六十三。
有《空青遗文》十卷(《直斋书录解题》卷一八)、《南游纪旧》一卷(同上书卷一一),已佚。
事见《浮溪》卷二八《右中大夫宝文阁衢州曾公墓志铭》。
今录诗十首。
全宋文·卷三○八四
曾纡(一○七三——一一三五)字公卷(一作公衮),晚自号空青老人
建昌军南丰(今江西南丰)人。
布第四子。
以荫补官,绍圣中复中宏词科
崇宁二年,坐党籍贬○陵。
建炎中两浙转运副使
绍兴二年,除直显谟阁
历知、信、衢三州。
官终直宝文阁
绍兴五年卒,年六十三。
汪藻曾公墓志铭》(《浮溪》卷二八),《宋会要辑稿》食货二○之一四,《宋人法书》第三册等。
徐俯宋 1074 — 1140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74—1140 【介绍】: 洪州分宁人字师川号东湖居士
徐禧子。
七岁能诗,为舅黄庭坚所器重。
以父荫授通直郎
累官至司门郎
钦宗靖康间张邦昌僭位,遂致仕。
高宗建炎中郑谌胡直孺汪藻迭荐之,任右谏议大夫
绍兴二年,赐进士出身
三年,迁翰林学士,俄擢端明殿学士签书枢密院事
四年,兼权参知政事
赵鼎议不合,乃求去,提举洞霄宫
九年,知信州,寻奉祠归。
曾几吕本中游。
有《东湖》。
全宋诗
徐俯(一○七五~一一四一)字师川洪州分宁(今江西修水)人。
禧子。
神宗元丰末以父荫授通直郎,累迁司门郎
高宗建炎元年(一一二七),金人扶植张邦昌称帝,遂致仕。
绍兴二年(一一三二),除右谏议大夫,并赐同进士出身
三年,兼侍读(《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六二),迁翰林学士,俄擢端明殿学士,兼签书枢密院事
四年,兼权参知政事,因议事不合罢,提举洞霄宫
十年,知信州(同上书卷一三五)。
十一年卒,年六十七(同上书卷一四一)。
徐俯亦入江西诗派,有《东湖》三卷(《直斋书录解题》卷二○,《宋史》本传作六卷),已佚。
两宋名贤小集》卷一一四有《东湖居士集》一卷。
宋史》卷三七二有传。
 徐俯诗,据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两宋名贤小集》及他书所录,合编为一卷。
全宋文·卷三一四三
徐俯(一○七五——一一四一)字师川洪州分宁(今江西修水)人,禧子。
以荫授通直郎,累官至司门郎
靖康中致仕。
建炎初奉祠,以荐授右谏议大夫
绍兴二年进士出身历官翰林学士签书枢密院事,兼权参知政事,寻奉祠归。
九年,知信州
十一年卒,年六十七。
工诗,有《东湖》三卷(存)。
宋史》卷三七二有传,又见《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一四一。
孙觌宋 1081 — 1169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81—1169 【介绍】: 常州晋陵人字仲益号鸿庆居士
徽宗大观三年进士
翰林学士,为钦宗草降金表。
后被李纲斥罢。
黄潜善等引为试中书舍人,历户部尚书,知温州平江临安等职,所至扰民,盗用军钱,除名。
汪伯彦黄潜善,诋李纲,阿谀万俟卨,毁谤岳飞,为世人不齿。
工诗文。
有《鸿庆居士》。
全宋诗
孙觌(一○八一~一一六九)字仲益号鸿庆居士常州晋陵(今江苏武进)人。
徽宗大观三年(一一○九)进士清光绪武进阳湖县志》卷一九)。
政和四年(一一一四)又中词科(《重修毗陵志》卷一一),为秘书省校书郎(《鸿庆居士》卷三二《与吴世范帖》)。
钦宗即位,由国子司业侍御史,以论太学生伏阙事,出知和州
未几召试中书舍人权直学士院
金兵破汴京,曾草降表(以上《三朝北盟会编》卷二七、四三、六二、七一)。
高宗即位,以降表事斥罢,归州安置。
未几再试中书舍人
建炎二年(一一二八),知平江府
历试给事中吏部侍郎,兼权直学士院
三年,出知温州,改知平江府,以扰民夺职,提举鸿庆居。
绍兴元年(一一三一),起知临安府
二年,以盗用军钱除名,象州羁管。
四年,放还,居太湖二十馀年,致仕(以上《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五、六、一○、一二、一六、一八、二二、二七、四一、五三)。
孝宗乾道五年卒,年八十九(《直斋书录解题》卷一八)。
孙觌为人依违无操,《宋史》无传。
有《鸿庆居士》、《内简尺牍》传世。
 孙觌诗,以《常州先哲遗书》据宋钞本所刊《鸿庆居士》(四十二卷,其中诗七卷,多为绍兴二年被贬后作品)为底本,校以宋刻残本《孙尚书大全文集》(五十七卷,今存三十三卷,诗见卷六、卷五七。
简称宋刻本,藏北京图书馆)、明钞《南台孙尚书大全集》(七十卷,诗见卷一二至卷二○、卷六八,简称明钞本,藏北京图书馆)、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
明钞本多出底本之诗和底本卷二八中二首乐语及新辑集外诗另编二卷。
全宋文·卷三四一八
孙觌(一○八一——一一六九)字仲益,因尝提举南京鸿庆宫,故自号鸿庆居士
常州晋陵(今江苏常州)人。
大观三年进士政和四年中词科。
国子司业侍御史翰林学士中书舍人
建炎元年李纲以其曾为张邦昌权直学士院,贬责归州安置。
二年,充显谟阁待制,知平江府
三年三月户部尚书四月,为龙图阁直学士,知温州,寻改知平江府八月,以扰民罢职。
绍兴元年龙图阁直学士知临安府
二年,以盗用助军钱除名,象州羁管。
五年,归隐太湖
十三年,以郊恩叙奉议郎
二十六年,复左朝奉郎
三十年,复敷文阁待制致仕。
封富阳县伯
孝宗朝,尝受命编类蔡京王黼等事实上之史官
乾道五年卒,年八十九。
先附黄潜善汪伯彦诬诋李纲汴京破,又为钦宗草降表。
后阿谀万俟卨,谤毁岳飞,为时人所鄙。
然所为诗文颇工,尤长于四六,与汪藻洪迈周必大齐名。
其事迹见周必大鸿庆居士集序》(《鸿庆居士文集》卷首),朱熹《记孙觌事》(《晦庵先生朱文公文集》卷七一),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卷一八,《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一二、二二、二七、四一、五三、一八五等。
赵亿北宋 1081 — 1135
全宋文·卷三四一七
赵亿(一○八一——一一三五)字延之衢州西安(今浙江衢州)人。
抃曾孙,以赵抃遗奏,补郊社斋郎,调海州怀仁
累迁水部员外郎,改兵部户部,擢右司郎中
宣和中直龙图阁淮南、江浙、荆湖路制置发运副使
右文殿修撰
忤中贵人,夺职奉祠,俄废于家。
后复朝奉大夫、知莱州
建炎中广南东路转运使,又知温州漳州,致仕。
绍兴五年卒,年五十五。
汪藻右中大夫右文殿修撰致仕赵公墓志铭》(《浮溪》卷二七)。
滕康宋 1085 — 1132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85—1132 【介绍】: 应天宋城人字子济
徽宗崇宁五年进士
高宗谋登帝位时除太常少卿,寻试中书舍人,除左谏议大夫,擢翰林学士同签书枢密院事
建炎三年,力抵吕颐浩迁都武昌之议。
以护卫太后涉险,贬秘书少监分司南京永州居住。
提举明道宫卒。
全宋文·卷三八二五
滕康(一○八五——一一三二)字子济应天府宋城(今河南商丘)人。
崇宁五年进士,调通州司理参军
政和二年举词学兼茂科,入秘书省正字,累官尚书工部员外郎。
高宗即位,擢起居舍人权给事中,试中书舍人,除左谏议大夫
建炎三年五月端明殿学士同签书枢密院事
次年初坐事落职提举明道宫,永州居住。
绍兴二年九月卒于江西,年四十八。
有文集二十卷、《翰墨丛记》五卷、《韶武遗音》三卷。
汪藻滕子济墓志铭》(《浮溪》卷二六),《宋史》卷三七五有传。
释宗杲宋 1089 — 1163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89—1163 【介绍】: 僧。
俗姓奚宣城人字昙晦
张商英与之相契,名其庵妙喜
尝参圆悟禅师克勤圆悟将所著《临济正宗记》付之,使掌记室
以雄辩著名,声震京师
后住径山
因议及朝政遭祸,于高宗绍兴十一年毁衣牒屏居衡阳,移居阳,后遇赦放还。
孝宗赐号大慧禅师
卒谥普觉,塔名宝光。
有《正法眼藏》。
全宋诗
释宗杲(一○八九~一一六三)号大慧俗姓奚宣州宁国(今安徽宣城)人。
年十七出家,从曹洞诸老宿游,既得其说,去之谒准湛堂
死,谒丞相张商英,一言而契,名其庵妙喜,字之曰昙晦,并受荐往建康天宁寺圆悟克勤
克勤主云居席,命居第一座。
张浚延住临安径山能仁禅院
高宗绍兴七年(一一三七),于临安府明庆院开堂。
十一年,因结识张九成,为秦桧所恶,斥还俗,屏居衡州
二十年,移梅州
二十五年卒,特恩放还,复僧服,住明州阿育王广利禅寺
二十八年,再住径山能仁总之禅院。
迁江西云门福州洋屿
孝宗隆兴元年卒于径山明月堂,年七十五,赐谥普觉
南岳下十五世,圆悟克勤禅师法嗣。
著有《指源集》(《四明僧诗》),已佚。
有宋释蕴现编《大慧普觉禅师语录》,收入《大藏经》。
事见本《语录》、张浚大慧普觉禅师塔铭》,《僧宝正续传》卷六、《咸淳临安》卷七○、《嘉泰普灯录》卷一五、《五灯会元》卷一九有传。
 释宗杲诗,以辑自《大慧普觉禅师语录》卷一至卷九上堂、示众等的偈颂编为第一卷,以见于《语录》卷一○的《颂古》编为第二卷,见于《语录》卷一一的偈颂编为第三卷,见于《语录》卷一二的赞编为第四卷,辑自《语录》卷一三至卷三○《普说》《法语》《书信》的偈颂编为第五卷。
辑自他书者编于卷末。
全宋文·卷三九二七
宗杲(一○八九——一一六三)字昙晦号妙喜俗姓奚宣州宁国(今安徽宁国)人。
年十六出家,始从曹洞诸老宿游,后谒泐潭文准。
政和中,往汴京天宁寺克勤圜悟禅师
言下大悟,遂嗣其法,以雄辩名,贤士大夫争与之游。
靖康之变,渡江而南,圜悟方主云居席,命宗杲居第一座,为众授道。
复避乱辗转入,筑庵长乐洋屿。
张浚在蜀,与其师圜悟有旧,及造朝,遂以临安径山延之。
绍兴十一年秦桧以其为张九成党,勒返初服,屏居衡州十年,又徙梅州数年。
二十五年特恩放还,明年复僧服,寻赐号大慧
后以朝命住育王,又二年移径山
隆兴元年卒,年七十五,谥普觉,塔名宝光。
宗杲提倡看话禅,极负盛名,弟子九十馀人,临济一宗至此大盛。
所著有《临济正宗记》、《正法眼藏》(存)等,门人蕴闻又辑其法语书疏偈颂铭赞为《大慧普觉禅师语录》、《大慧普觉禅师宗门武库》。
见《大慧普觉禅师年谱》,张浚大慧普觉禅师塔铭》,参吕澄《宋代佛教》。
释宗杲
号大慧
因居妙喜庵又称妙喜
宣州奚氏。
云峰悦之后身也。
灵根夙具慧性生知。
年方十二即投无云齐公。
十七薙染。
初游洞宗之门。
洞宗耆宿因师词锋之锐乃燃臂香授其心印。
师不自肯弃去。
湛堂准
久之不契。
湛堂因卧疾俾见圆悟
悟居蜀昭觉。
师踟蹰未进。
一日闻诏迁悟住汴天宁。
喜曰。
天赐此老与我也。
遂先日至天宁。
迎悟且自计曰。
当终九夏。
若同诸方妄以我为是者。
我著无禅论去也。
值悟开堂举。
僧问云门。
如何是诸佛出身处。
门曰。
东山水上行。
悟曰。
天宁即不然。
只向他道。
薰风自南来殿阁生微凉。
师闻忽前后际断。
悟曰也不易。
尔到这田地。
但可惜死了不能活。
不疑言句是为大病。
岂不见道。
悬崖撒手。
自肯承当。
绝后再苏欺君不得。
须要信有这些道理。
于是令居择木堂。
不釐务侍者
日同仕夫不时入室。
一日悟与客饭次。
师不觉举箸饭皆不入口。
悟笑曰。
这汉参黄杨木禅到缩了也。
师曰。
如狗舐热油铛。
后闻悟室中问僧有句无句如倚树话。
师遂问曰。
闻和尚当时在五祖。
曾问此话不知五祖道甚么。
悟笑而不答。
师曰。
和尚当时既对众问。
今说何妨。
悟不得已曰。
我问五祖。
有句无句如倚树。
意旨如何。
祖曰描也。
描不成画也画不就。
又问。
树倒藤枯时如何。
祖曰相随来也。
师当下释然大悟曰。
我会也。
悟历举数段因缘诘之。
皆酬对无滞。
悟喜谓之曰。
始知吾不汝欺也。
乃著临济正宗记付之俾掌记室
未几圆悟返蜀。
师因韬晦结庵以居。
后度夏虎丘
阅华严至第七地菩萨得无生法忍处。
忽洞明湛堂所示殃崛摩罗持钵救产妇因缘。
宋绍兴七年诏住双径。
一日圆悟讣音至。
师自撰文致祭
即晚小参举。
僧问长沙
南泉迁化向甚处去。
沙曰。
东村作驴西村作马。
僧曰。
意旨如何。
沙曰。
要骑便骑。
要下便下。
若是径山即不然。
若有僧问圆悟先师迁化向甚处去。
向他道堕大阿鼻地狱。
意旨如何。
曰饥餐洋铜渴饮铁汁。
还有人救得也无。
曰无人救得。
曰如何救不得。
曰是此老寻常茶饭。
十一年五月秦桧以师为张九成党毁其衣牒窜衡州
三十六年十月诏移阳。
不久复其形服放还。
十一月诏住阿育王二十八年。
降旨令师再住径山
大弘圆悟宗旨。
辛巳春退居明月堂。
一夕众见一星殒于寺西流光赫然。
寻示微疾。
八月九日谓众曰。
翌日始行。
是夕五鼓手书遗表并嘱后事。
有僧了贤请偈。
师乃大书曰。
生也秖么死也秖么。
有偈无偈是甚么热。
委然而逝。
世寿七十有五。
坐五十八
谥曰普觉
塔名宝光。
禅师讳宗杲
宣州宁国奚氏子。
幼警敏有英气。
年十三。
始入乡校。
一日与同窗戏譃。
以砚投之。
误中先生帽。
偿金而去。
乃曰。
读世书。
曷若究出世法乎。
即诣东山慧云院出家。
先是元丰戊午
院塑释迦像。
有异人丁生者。
语寺僧曰。
立像一纪。
当生一导师。
大兴宗教
若像有难。
是人方来。
像毁。
则是人亦有难。
崇宁甲申
有盗穴像腹。
取其所藏。
师以是岁适至。
事慧齐为师。
明年落发受具。
繇是智辩自将。
淩跨流辈。
阅古云门录。
恍若旧习。
闻老宿绍珵久依天衣怀公
亟往上谒。
与闻雪窦奥旨。
趋宝峰湛堂准禅师
见师风神爽迈。
特加器重。
使之执侍。
指以入道捷径。
师横机无所让。
呵之曰。
汝未曾悟
病在意识颂解。
则为所知障。
李彭商老参道于
师适有语曰。
道须神悟
妙在心空。
体之不假于聪明。
得之顿超于闻见。
李叹赏曰。
何必读四库书。
然后为学哉。
因结为方外交。
将入灭。
师问。
孰可依从。
圜悟勤公语之。
已而重趼荆渚。
无尽居士张公
请铭准塔。
公道望倾天下。
师登其门。
承颜接辞。
绰有馀裕。
公称誉之。
为名庵。
妙喜
字以昙晦
归宝峰。
讫其事。
复见无尽。
从容问曰。
居士谓我禅何如。
公曰。
子禅逸格矣。
师曰。
宗杲实未自肯在。
公曰。
行见川勤可也。
于是佩服其言。
放浪襄汉。
大阳微禅师
密授曹洞宗旨。
寻游东都。
宣和六年
圜悟禅师被旨。
都下天宁。
师自庆曰。
天赐我得见此老。
不孤湛堂张公指南之意。
遂迨天宁。
及聆其升堂法要。
迥异平日所闻。
即倾心依附。
阅四旬。
圜悟举僧问云门如何是诸佛出身处。
门云。
东山水上行。
若有人问天宁。
只向道。
薰风自南来。
殿阁生凉。
于言下。
豁然顿悟。
圜悟大喜。
迁师择木堂。
以古今差别因缘。
密加研练。
一日圜悟饭。
超然居士赵公
师预坐。
忽忘举箸。
圜悟顾师而语超然曰。
是子参得黄杨木禅也。
师既为所激。
乘问扣曰。
闻和尚尝问五祖话。
不知记其答否。
圜悟曰。
向问有句无句。
倚树。
作么生。
五祖云。
描也描不成。
𦘕也𦘕不就。
又问。
树倒藤枯时如何。
五祖云。
相随来也。
师廓然脱去。
知见玄妙。
圜悟深可之。
使掌记室
临济正宗记𢌿焉。
分座令接衲。
繇是以。
竹篦。
应机施设。
电闪星飞。
不容拟议。
丛林活然归重。
右丞吕公舜徒奏锡佛日之号。
虏人犯顺。
欲名僧十数比去。
师为所挟。
天竺密三藏日与论义。
密尤敬服。
寻得自便。
吴门虎丘
圜悟迁云居。
欲往省觐。
金陵
待制韩公子苍
与语喜之。
以书闻枢密徐公师川曰。
顷见妙喜
辩慧出流辈。
又能道诸公之事业。
衮衮不勌。
实僧中杞梓也。
抵云居。
为众第一座。
讥诃佛祖。
辩博无碍。
圜悟亦让其雄。
会世扰攘。
入云居之西。
结庵于古云门寺基。
因以为名。
阅二年。
避地湖湘
仰山
邂逅竹庵圭禅师
相与还云门。
著颂古百馀篇。
久之游七闽。
居海上洋屿。
师闵诸方学者。
困于默照。
作辨邪正说。
以救其弊。
泉南给事江公。
创庵小溪。
延请师居。
缁素笃于道者毕集。
未半年。
发明大事者数十人。
鼎需思岳光道谦遵璞悟本等皆在焉。
一日参政李公汉老
举庭话。
有省。
师可之。
及公疾革。
作偈寄弥光
有深将法力云门之句。
师平居绝无应世意。
圜悟在蜀闻之。
丞相张公德远曰。
首座不出。
无可支临济法道者
公寻还朝。
径山虚席。
必欲致师。
师幡然起赴。
开法于临安府
治唱圜悟之道。
说法竟。
侍郎冯公济川问曰。
师尝言。
不作这虫豸。
今日为什么败阙。
师曰。
尽大地是个。
上座你作么生见。
公无语。
及居径山
四方佳衲子靡然坌集。
至一千七百。
师无他约束。
容其自律。
发明己见。
率常有之。
上堂。
僧问。
逼塞虚空时如何。
师便喝。
进云。
文殊普贤来也。
师云。
逼塞虚空。
甚么处与径山相见。
僧亦喝。
师云。
文殊普贤为甚在。
你脚跟下过。
僧拟议。
师便打。
问。
高揖释迦
不拜弥勒时如何。
答曰。
梦里惺惺。
进云。
将谓和尚忘却。
师云。
你记得。
试道看。
进云。
虽道不得。
要且不失。
师云。
元来不会。
进云。
从上来事。
分付阿谁。
答曰。
分付瞎汉。
进云。
临济一宗。
全凭其力。
师云。
且喜不干你事。
问。
与万法为侣者。
是什么人。
答。
是天上天下奈何不得底人。
进云。
为什么在径山座下。
答曰。
家无小使不成君子。
问。
一夏百念日已满。
出门或有人问。
如何是径山道底。
且作么生答他。
师云。
径山曾说甚么来。
进云。
争奈唤作竹篦则触。
不唤作竹篦则背。
师云。
你作么生会。
僧便喝云。
三十年后大有人笑在。
师云。
何必三十年后。
只今大有人笑你。
乃示众曰。
寻常向诸人道。
唤作竹篦则触。
不唤作竹篦则背。
不得向举起处承当。
不得向意根下卜度。
不得下语。
不得良久。
或有人问。
毕竟如何即向他道也无。
毕竟也无如何正当。
恁么时四楞塌地掇在诸人面前。
眼辨手亲底一逴逴得去。
便能罗笼三界。
提拔四生。
其或未然。
自是你诸人根性迟钝。
且莫错怪径山好。
师居数年。
法席日盛。
宗风大振。
号临济中兴焉
张侍郎子韶从师之游。
洒然脱去玄解。
遂尊以师礼。
慧云院忘丁生之谶。
释迦故像而新之。
绍兴辛酉夏五月也。
师于是月。
坐与张厚善。
著逢掖编。
衡州
廖通直李绎为结茅圃中。
师既拘文。
不与众俱。
率令散处。
花药开福伊山。
时容其受道。
门庭益峻。
乃裒先德机缘。
间与拈提。
离为三帙。
目曰正法眼藏。
参政李公太发时居铎津。
翰林汪公彦章税驾零陵
数通书问道。
当轴者滋不悦。
移师梅州
其地荒僻瘴疠。
药物不具。
学徒百馀。
赢粮从之。
阅六稔。
毙者过半。
师以道处之怡然。
由是居民向化。
至绘师像。
饮食必祀焉者有之。
乙亥冬
蒙恩北还。
明年春
复僧伽黎。
寻领朝命。
明州育王山
逾年有旨。
改住径山
天下宿衲。
复集如初。
时上潜藩。
师名。
遣内都监
诣山问佛法大意。
师升堂有偈云。
豁开顶门眼。
照彻大千界。
既为法中王。
于法得自在。
仍作颂献曰。
大根大器大力量。
荷担大事不寻常。
一毛头上通消息。
遍界明明不覆藏。
嘉美久之。
建邸立复遣内知客。
入山供养五百应真。
请师说法。
亲书妙喜庵大字。
并制赞宠寄曰。
生灭不灭。
常住不住。
圆觉空明。
随物现处。
师升堂有偈曰。
十方法界至人口。
法界所有即其舌。
只凭此口与舌头。
祝吾君寿无间歇。
亿万斯年注福源。
如海滉漾汞不竭。
师子窟内。
产狻猊鸑鷟定出丹山穴。
为瑞为祥遍九垓。
草木昆虫皆欢悦。
稽首不可思议事。
瑜如众星拱明月。
故今宣扬妙伽陀。
第一义中真实说。
师春秋高。
求解寺。
辛巳春
得旨退居院之明月堂。
然宏法为人。
老而不勌。
上即位。
赐号大慧禅师
隆兴建元
自恣前一夕。
有星殒于院之西。
流光赫然。
有声如雷。
师示疾。
八月九日
学徒问候。
师勉以宏道
徐遣之曰。
翌日始行。
至五鼓亲书遗奏。
侍僧固请留颂。
为写四句。
掷笔就寝。
湛然而逝。
寿七十有五。
塔全身于堂之后。
寻诏所居为妙喜庵。
谥曰普觉
塔曰宝光。
佛祖正续。
全体作用。
扫除知见。
无法与人。
虽古宗师。
无以加之。
殆其纵无碍辩。
融通宗教
则奄有圜悟之风。
是以高峻门庭。
容摄多众。
若海涵地负。
绰绰有馀。
至于棒喝讥诃戏笑怒骂。
无非全提向上接人。
第学者难于凑泊耳。
其阔略宏度脱去绳捡。
所至学徒趋事。
虽崭崭露头角。
号称诸方领袖者。
师目使赜令。
如侍执然。
所为偈赞颂古。
绝妙古今。
与贤士大夫往复论道书。
并上堂普说法语。
凡五帙。
行于世。
赞曰。
近世吕公居仁尝谓。
赵州说禅。
项羽用兵。
直行径前。
无复辙迹。
所当者破。
所摧者服。
非如他人铢称寸度。
较量轻重。
然后以为得也。
予观大慧说禅。
居仁赵州者。
是矣。
中夏有祖以来。
彻法源。
具总持。
比肩列祖。
世不乏人。
至于门广大肆乐说无碍辩才。
浩乎沛然。
大慧禅师
得非间世者欤。
盛矣哉。
其应机作略。
能奢能俭。
能崄能易。
能纵能夺。
机机尽善。
扄扄皆新。
此所以风流天下。
名动九重。
号称中兴临济
不是过也。
迨其去世。
未几道价愈
法嗣日盛。
天下学禅者。
仰之如泰山北斗云。
号大慧
因居妙喜庵又称妙喜
宣州奚氏。
云峰悦之后身也。
灵根夙具。
慧性生知。
年方十二。
即投慧云齐公。
十七薙染。
初游洞宗之门。
洞宗耆宿。
因师词锋之锐。
乃燃臂香。
授其心印。
师不自肯弃去。
湛堂准久之不契。
湛堂因卧疾。
俾见圆悟
悟居蜀昭觉。
师踟蹰未进。
一日闻诏迁悟住汴天宁。
喜曰。
天赐此老与我也。
遂先日至天宁迎悟。
且自计曰。
当终九夏。
若同诸方妄以我为是者。
我著无禅论去也。
值悟开堂。
举僧问云门如何是诸佛出身处。
门曰。
山东水上行。
悟曰。
天宁即不然。
只向他道。
薰风自南来。
殿阁生微凉。
师闻忽前后际断。
悟曰。
也不易你到这田地。
但可惜死。
了不能活。
不疑言句。
是为大病。
岂不见道。
悬崖撒手。
自肯承当。
绝后再苏。
欺君不得。
须要信有这些道理。
于是令居择木堂。
为不𨤲务侍者
后闻悟室中。
问僧有句无句。
倚树话。
师遂问曰。
闻和尚当时在五祖。
曾问此话。
不知五祖道甚么。
悟笑而不答。
师曰。
和尚当时既对众问。
今说何妨。
悟不得已曰。
我问五祖。
有句无句如倚树意旨如何。
祖曰。
描也描不成。
画也画不就。
又问。
树倒藤枯时如何祖。
曰相。
随来也。
师当下释然大悟曰。
我会也。
悟历举数段因缘诘之。
皆酬对无滞。
悟喜谓之曰。
始知吾不汝欺也。
乃著临济正宗记付之。
俾掌记室
未几圆悟返蜀。
师因韬晦结庵以居。
后度夏虎丘
阅华严。
至第七地菩萨得无生法忍处。
忽洞明湛堂所示。
殃崛摩罗持钵救产妇因缘。
宋绍兴七年诏住双径。
一日圆悟
讣音至。
师自撰文致祭
即晚小参。
举僧问长沙
南泉迁化。
向甚处去。
沙曰。
东村作驴。
西村作马。
僧曰。
意旨如何。
沙曰要骑便骑。
要下便下。
若是径山即不然。
若有僧问圆悟先师迁化。
向甚处去。
向他道。
堕大阿鼻地狱。
意旨如何。
曰饥餐洋铜。
渴饮铁汁。
还有人救得也无。
曰无人救得。
曰如何救不得。
曰是此老寻常茶饭。
十一年五月
秦桧以师为张九成党。
毁其衣牒。
衡州
三十六年。
十月
诏移阳。
不久复其形服放还。
诏住阿育王
寻降旨令师住径山
大弘圆悟宗旨。
辛巳春
退居明。
月堂。
一夕众见一星殒于寺西。
流光赫然。
寻示微疾。
八月九日
谓众曰。
翌日始行。
是夕五鼓
手书遗表。
并嘱后事。
有僧了贤请偈。
师乃大书曰。
生也祇么。
死也祇么。
有偈无偈是甚么。
委然而逝。
世寿七十五。
坐五十八夏。
谥普觉
塔名宝光。
禅师宗杲者。
字昙晦
别号妙喜
大鉴十五世圆悟勤公之嗣也。
妙喜宣州宁国奚氏。
年十三。
就乡校。
不旬而弃之。
亲奇其志。
乃许衣缁成大僧。
遍探诸家语录。
于云门睦州
尤笃意焉。
竟有五家浅深门庭之疑。
遂请益于广教珵公。
珵示其节目
妙喜辄领意。
珵私叹曰。
乃再来人也。
妙喜又弃之。
遂至真如哲座下。
入庆藏主贤蓬头之室。
因之过黄龙谒晦堂
跨东林参昭觉。
俱雅珍爱。
妙喜又弃之。
往见心印询。
询与语连三日。
大奇之。
欲留不可。
因指见湛堂准公于宝峰。
机辨纵横。
漠然不诺。
妙喜始伏膺事之。
疾革。
妙喜惶启曰。
某向后当见何人。
曰。
有个巴子。
当能了子事。
殁。
乃茧足千里。
请塔铭于张公无尽
无尽时为禅室领袖
契之嘱妙喜必。
见川老也。
东京天宁席虚。
诏起蒋山勤禅师为住持。
妙喜心庆曰。
此天赐我也。
其禅若不异诸方。
妄相许可我。
则造无禅论去也。
遂入勤公之室。
闻公拈提。
期年不敢犯其机。
一日公举东山水上行公案。
以示众。
妙喜跃然。
急呈所得于公。
公曰。
未未。
悬崖撒手。
自肯承当。
绝后再苏。
欺君不得。
令居择木寮。
为不釐务。
侍者日同士大夫入室。
公每举有句无句倚树话。
妙喜拟对。
公辄禁之。
乃至握箸忘食。
公笑曰。
者汉却参黄杨木禅也。
妙喜益茫然无措。
乃坚请公在五祖时问答。
公良久曰。
我问。
有句无句倚树。
先师但向我道。
描也描不成。
画也画不就。
又问。
树倒藤枯句归何处。
先师则云。
相随来也。
妙喜豁然大彻。
连呼曰。
我会也。
于是随声酬对势涌泉
公拊掌称善。
举以首众。
宿衲皆下之。
士绅争相从游。
丞相吕公舜徒尤悦之。
赐紫衣。
号佛日禅师
是时已有诏。
勤公云居
赐号圆悟
圆悟又以妙喜
首云居之众。
其秉拂小参。
万指轩腾。
昭觉元禅师出问曰。
眉间挂剑时何。
妙喜曰。
血溅梵天。
圆悟于座下。
以手约曰。
问得极好。
答得更奇。
于是海众争颂老东山之再见也。
圆悟还蜀。
妙喜始庵居古云门。
湖南
转江右。
入八闽。
又结庵洋屿。
僧昙懿者。
久依圆悟
自谓不疑。
绍兴初
出住祥云。
法席颇盛。
妙喜知其所见未实。
致书令来。
故不起。
妙喜鸣鼓痛斥。
榜告四众。
乃破夏来洋屿。
妙喜鞫其所證。
大笑曰。
汝恁么见解。
敢嗣我圆悟老人耶。
傀汗浃背。
即退院求侍于妙喜
入室次。
妙喜曰。
我要个不会禅的做国师
对曰。
我做得国师去也。
妙喜喝出。
复召曰。
阇黎香严悟处。
不在击竹边。
俱胝得处。
不在指头上。
失声横趋而去。
妙喜笑曰。
阇黎此回堪住院子也。
僧弥光
字晦庵
流誉诸方。
趋风来见。
妙喜命坐而商略。
光一一具对。
妙喜曰。
虽有落处。
只是不著所在。
今诸方浩浩说禅者。
见解秖此。
何益也。
其杨岐正传三四人而已。
语讫呵呵大笑。
愠而起去。
妙喜即挝鼓入室。
颦额而至。
妙喜曰。
吃粥了也。
洗钵盂了也。
去却药忌。
道将一句来。
遽对曰。
裂破。
妙喜震威喝曰。
汝又说禅也。
乃得旨。
遂以书招其友鼎需曰。
洋屿庵主手段。
与诸方别。
乾笑而已。
字懒庵
闽人
幼登进士
绝婚为比丘
一锡湖湘
遍参名宿。
以为法无异味。
归隐羌峰绝顶。
久不下山。
佛心才禅师已挽出。
首众于大乘。
尝以即心即佛问学者。
毅然无可意。
强速其至。
会入室鼓鸣。
随喜焉。
妙喜以拂指曰。
即心即佛作么生。
速道。
从傍下语。
妙喜诟之曰。
汝见解此。
敢妄为人师耶。
即普说。
讦其生平珍重得力处。
排为邪解。
涕泪交颐。
不敢仰视。
乃归心决择。
一日垂问。
内不放出。
外不放入。
正恁么时何。
拟对。
妙喜连击之。
释然厉声曰。
和尚已多了也。
曰。
今日方知。
吾不汝欺。
妙喜之精猛开发。
约多类此。
时及门者五十三辈。
期未半得法者十三人。
丞相张公浚在蜀时
圆悟为言。
真得吾宗之髓。
张公还朝。
遂以径山
径山之席。
常随二千馀辈。
方来无地以容。
乃搆千僧阁安之。
侍郎张子韶
状元汪圣锡
少卿冯济用。
悉预其列。
当是时。
秦桧居权。
司谏詹大方阿之曰。
鼓唱浮言。
谤讪朝政。
张九成为之首。
僧宗杲和之。
乃坐编置。
九成毁衣焚牒。
妙喜衡阳
起遣日而恻声载道。
识者曰。
日月无私成其明。
圣贤无择成其大。
杲公之化应南。
故天假之以示现于衡阳者耶。
且法门正气。
表烛千秋。
又以群愿所系。
公必寿还。
何忧哉。
十载杨。
虽瘴疠之乡。
妙喜竖拂不倦。
缁素腾腾。
风霁日也。
又五载。
有旨赐还复僧衣。
四方虚席迎之。
皆不就。
最后有旨。
强起主育王。
筑涂田数百顷。
以继众食。
赐其庄。
名般若
又二年。
改移径山
径山益盛。
虽龙象互相蹴踏。
而上每赞犹子应庵
深得先人机用。
于是天下益称其公。
妙喜腊高。
屡求退居明月
告谢方来。
莫可禁止。
先是孝宗居藩时。
遣内监。
径山
妙喜
献以偈。
孝宗大悦。
及在建邸。
复遣近侍。
请上堂。
亲书妙喜庵额。
并赞真制赐之。
及即位。
又锡法号大慧禅师
洎召对。
妙喜已示疾。
一夕忽大星陨地。
流光四散。
鸟兽皆鸣。
遂乃告寂于明月
亲封遗疏。
僧请留偈。
妙喜厉声曰。
无偈便死不得也。
乃大书曰。
生也只恁么。
死也只恁么。
有偈与无偈。
是甚么热大。
掷笔长往。
时隆兴改元八月十日也。
世寿七十五。
夏五十八。
上览遗语悽然。
制词奠曰。
生灭不灭。
常住不住。
圆觉空明。
随物现见。
诏以明月
妙喜庵。
全身瘗于庵后。
谥曰普觉
塔曰普光
入其全录八十卷于大藏焉。
赞曰。
端祖云。
悟了须是遇人始得。
余虚度林间数十载。
每耳目所有诸道者
莫不据高广座。
自称曹溪正脉少室真传。
但惜未遇大慧老人耳。
若遇。
自当别有壶天。
而端祖之言岂谬哉。
呜呼马逢伯乐。
薪遇中郎
吾宗之大幸也与。
新续高僧传·习禅篇第三之二
释宗杲字大慧,因居妙喜庵,又称妙喜
宣州奚氏子,或云即云峰悦之后身也。
灵根夙具,慧性生知。
年方十二,即投慧云齐公受经论,五载涵泳,乃从薙染。
初游洞宗之门,洞宗耆宿因其锋锐,乃燃臂香,授厥心印。
殊不自肯,弃去,依湛堂准,久之不契。
湛堂因卧疾,俾见圆悟,悟居蜀昭觉,躇踌未进。
一日,闻诏迁悟住汴之天宁。
喜曰:“天赐此老与我也。
”遂先日至天宁迎悟,且自计曰:“当终九夏,若同诸方妄以我为是者,我著无禅论去也。
”值悟开堂,举“僧问云门:如何是诸佛出身处?
门曰:东山水上行。
”悟曰:“天宁即不然,只向他道‘薰风自南来,殿阁生微凉。
’”闻,忽前后际断。
悟曰:“也不易,你到这田地,但可惜死了不能活,不疑言句是为大病,岂不见道‘悬崖撒手自肯承当,绝后再苏欺君不得’,须要信有这些道理。
”于是,令居择木堂,为不釐务侍者,日同仕夫,不时入室。
一日,悟与客饭次,不觉举箸,饭皆不入口。
悟笑曰:“这汉参黄杨木禅,到缩了也。
曰:“如徇舐热油铛。
”后闻悟室中问僧有句无句如倚树话,遂问曰:“闻和尚当时在五祖曾问此话,不知五祖道甚么?
”悟笑而不答。
复曰:“当时既对众问,今说何妨?
”悟不得已,曰:“我问五祖:‘有句无句如倚树,意旨如何?
’祖曰:‘描也描不成,画也画不就。
’又问:‘树倒藤枯时如何?
’祖曰:‘相随来也。
’”当下释然曰:“我会也。
”悟历举数段因缘诘之,皆酬对无滞。
悟喜谓之曰:“始知吾不汝欺也。
”乃著《临济正宗记》付之,俾掌记室
未几,圆悟返蜀,因韬晦结庵以居,后度夏虎丘,阅《华严》至第七地菩萨得无生法忍处,忽洞明湛堂所示殃崛摩罗持钵救产妇因缘。
宋绍兴七年,诏住双径,一日圆悟讣音至,自撰文致祭
即晚小参,举“‘僧问长沙南泉迁化向甚么处去?
沙曰:东村作驴,西村作马。
僧曰:意旨如何?
沙曰:要骑便骑,要下便下。
’若是径山即不然,若有僧问:‘圆悟光师迁化向甚处去?
’向他道:‘堕大阿鼻地狱。
’‘意旨如何?
’曰:‘饥餐洋铜,渴饮铁汁。
还有人救得也无?
’曰:‘无人救得。
’曰:‘如何救不得?
’曰:‘是此老寻常茶饭。
’”十一年五月秦桧张九成党,毁其衣牒,窜衡州
二十六年十月,诏移阳,不久复其形服放还。
十一月,诏住阿育王
二十八年,令再住径山,大宏圆悟宗旨。
辛巳春,退居明月堂。
一夕,众见一星殒于寺西,流光赫然,寻示微疾。
八月九日,谓众曰:“吾翌日始行。
是夕五鼓,手书遗表,并瞩后事。
有僧了贤请偈,乃大书曰:“生也秪么,死也秪么,有偈无偈是甚么𤍠?
”委然而逝,世寿七十有五,坐五十八夏,谥曰“普觉”,塔名“宝光”。
刘度南宋
全宋诗
刘度字次裴
高宗绍兴七年(一一三七)汪藻曾以布衣举荐,不果召。
事见《宋史》卷一五六《选举志》。
傅楫北宋 1042 — 1102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42—1102 【介绍】: 兴化军仙游人字元通
孙觉陈襄学。
英宗治平四年进士
曾布荐,迁太常博士
徽宗即位,擢监察御史,累拜中书舍人
曾布当国,自以有汲引恩,冀为所用,而略无倾下,凡事有不当者,悉极论之。
每以遵祖宗法度、安静自然言于徽宗
后见时事浸异,上疏乞去,以龙图阁待制亳州
全宋诗
傅楫(一○四二~一一○二)字元通兴化军仙游(今属福建)人。
英宗治平四年(一○六七)进士,调扬州司户参军曾布荐为太常博士
徽宗端王时,说书
哲宗元符二年(一○九九)右正言邹浩得罪,坐与语言交通及遗银叙别免官(《宋会要辑稿》职官六七之二八)。
徽宗即位,历监察御史国子司业,拜中书舍人
上疏丐去,以龙图阁待制亳州
崇宁元年卒,年六十一。
事见《浮溪》卷二六《朝请郎龙图阁待制亳州少师傅公墓志铭》,《宝祐仙溪志》卷四、《宋史》卷三四八有传。
全宋文·卷二二一二
傅楫(一○四二——一一○二)字元通兴化军仙游(今福建仙游)人。
治平四年进士,调扬州司户参军,历福清丞,知龙泉县
曾布荐,为太常博士
绍圣初,为诸王府说书,进侍讲
元符元年,再迁诸王府翊善
二年,坐与邹浩赆行免官。
徽宗即位,召为司封员外郎,历监察御史国子司业起居郎,拜中书舍人
寻乞外,以龙图阁待制亳州
崇宁元年卒,年六十一。
汪藻龙图阁待制傅公墓志铭》(《浮溪》卷二六),《宋史》卷三四八有传。
胡份北宋
全宋诗
胡份字子文缙云(今属浙江)人。
神宗元丰八年(一○八五)进士清道光缙云县志》卷八)。
徽宗政和中国子司业
有诗集,汪藻为之序,已佚。
清道光缙云县志》卷一一有传。
今录诗二首。
全宋文·卷一九七
庆昭(九六三——一○一七),一作庆照,字子文姓胡氏钱塘(今浙江杭州)人。
年十三,受具品于会稽开元寺
后师事同郡奉先寺源清大师,学天台义,凡十七载,颇得《法华》大旨。
源清捐代,庆昭嗣之,讲道诲人,有父师之风。
梵天寺主遇明慕其德业,虔请居上方讲院以传授来学,遂居梵天,凡十三年。
天禧元年卒,年五十五。
释智圆《閒居编》卷一五《故梵天寺阇梨行业记》。
汪舜举
全宋文·卷四二四五
汪舜举饶州德兴(今江西德兴)人,恺子。
任修职郎潭州龙岩县
又任右从政郎舒州司法参军
汪藻撰《左朝请大夫全州汪君恺墓志铭》(《新安文献志》卷八四)。
许几北宋 1054 — 1115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54—1115 【介绍】: 信州贵溪人字先之
进士
南陵县,还民之托僧尼为奸者数百人。
京西提举常平开封府推官将作监太仆卿户部侍郎,有吏干,善理财。
枢密直学士河北都转运使等。
永州团练副使,安置袁州
中大夫卒。
全宋文·卷二六七四
许几(一○五四——一一一五)字先之信州贵溪(今江西贵溪)人。
未冠擢上第,调高安乐平主簿,知南陵县
提举京西常平,为开封府推官
将作监,再迁太仆卿户部侍郎
显谟阁待制郓州
有吏干,善理财,四入户部尚书
尝坐事知婺州,进枢密直学士河北都转运使,徙知成德军太原府
坐裁损吏禄非是贬永州团练副使袁州
政和五年四月卒,年六十二。
汪藻户部尚书许公墓志铭》(《浮溪》卷二六)及《宋史》三五三本传。
陶定南宋
全宋文·卷四一四○
陶定字安世湖州(治今浙江湖州)人,陶瓬子。
绍兴中历知潭州善化县衢州龙游县
乾道二年提举广东市舶四年,为广南东路转运判官六年,除江西提刑七年,移荆湖南路提刑,累官右朝散郎、直秘阁
汪藻朝请郎陶君(瓬)墓志铭》(《浮溪》卷二六),周必大陶定湖南提刑制》(《文忠》卷一○○),《春渚纪闻》卷九,雍正《浙江通志》卷三七,雍正《广东通志》卷二六。
吴点宋 1057 — 1130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57—1130 【介绍】: 邵武人字圣与
神宗元丰五年进士
少以文见称于黄履,后赴金陵王安石修经,于是学益进。
累官通判洪州,秩满奉祠
钦宗朝擢知漳州,复请老家居。
汪藻少时曾师事之,深为服膺。
王棠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苏州人字子思
高宗绍兴五年,以左朝奉郎江阴军,请立学官教授,给田以养士,风俗大变。
又请于尚书截留秋苗以为军储,备作警急之需。
其它善政皆类此。
全宋文·卷四○九○
王棠字子思吴县(今属江苏苏州)人。
大观三年进士第
靖康元年溧阳县
绍兴中通判潭州
五年,十科荐士,汪藻,与升擢差遣,以左朝奉郎江阴军
请立学官,招延弟子员,给田养士,风俗大变。
又请截留秋苗以为军储,备作警急之须。
后知筠州
见《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八六,《吴郡志》卷二八,《景定建康》卷二七,《姑苏》卷五一,嘉靖《江阴县志》卷一六,雍正《江西通志》卷四六。
张根北宋 1062 — 1121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62—1121 【介绍】: 饶州德兴人字知常号吴园
神宗元丰五年进士
调临江司理参军遂昌
哲宗元祐中,冀封及大父母等,以通直郎致仕。
徽宗闻其行义,召对,请罢杭州制造局。
通判杭州提举江西常平,为转运副使,改淮南转运使,屡建言皆切时弊,权倖侧目。
坐陈花石纲之弊,责安置郴州,后得自便,终于家。
性至孝,父病蛊戒盐,为食淡。
有《吴园易解》、《春秋指南》、《历代指掌编》等。
全宋文·卷二八六八
张根(一○六二——一一二一)字知常号吴园饶州德兴(今江西德兴)人。
少入太学元丰五年进士第,调临江司理参军遂昌
屏处十年,召为亲贤宅教授通判杭州提举江西常平
大观中江西转运副使,改淮南转运使,加直龙图阁
因条列茶盐、常平、花石纲等利病,皆切时弊,权倖侧目,乃摘所书奏牍注切草略,为傲慢不恭,责监信州酒,再贬濠州团练副使、安置郴州
宣和三年朝散大夫终于家,年六十。
著有《春秋指南》十卷、《吴园易解》(存)。
汪藻张公行状》(《浮溪》卷二四),《宋史》卷三五六本传。
蒋瑎宋 1063 — 1138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63—1138 【介绍】: 常州宜兴人字梦锡
蒋之奇子。
哲宗元祐三年进士
寿州司户参军
父帅熙河,奏为书写机宜文字
累迁光禄卿
徽宗擢为大司乐,当国执政者数欲罗致,毅然不与之合。
徽猷阁待制兴仁府,平息兵变。
奉祠数年后,隐居无锡西山之麓。
为人庄重清修,文采典雅,尤长于诗。
有《梁溪》。
全宋诗
蒋瑎(一○六三~一一三八)字梦锡常州宜兴(今属江苏)人。
之奇子。
哲宗元祐三年(一○八八)进士,调寿州司户参军
徽宗政和初通判庐州(《宋会要辑稿》职官六八之二二)。
召为著作佐郎,徙兵部郎中,擢大司乐,以徽猷阁待制出知兴仁府
提举南京鸿庆宫奉祠数年,致仕。
南渡后居无锡西山高宗绍兴八年卒,年七十六。
有《梁溪》百卷,已佚。
事见《浮溪》卷二七《蒋公墓群铭》及《宋史》卷三四三《蒋之奇传》。
今录诗二首。
全宋文·卷二八七四
蒋瑎(一○六三——一一三八)字梦锡宜兴(今江苏宜兴)人,之奇季子。
元祐三年进士
寿州司户参军,历判庐州秘书省著作郎兵部郎中光禄少卿大司乐,复以徽猷阁待制兴仁府
奉祠宫观绍兴八年卒,年七十六。
有《梁溪》百卷。
汪藻蒋公墓志铭》(《浮溪》卷二七)。
苏携北宋 1065 — 1140
全宋文·卷二九一八
苏携(一○六五——一一四○)字季升泉州同安(今福建同安)人,颂季子。
以荫补瀛州防禦推官
徽宗即位,转通直郎,寻丞丹阳,徙庐州通判,移光禄少卿
钦宗时直龙图阁、知明州
绍兴四年管临安府洞霄宫九年太常少卿权刑部侍郎
十年卒,年七十六。
汪藻苏公墓志铭》(《浮溪》卷二五),《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七三、一三二等。
胡伸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歙州婺源人字彦时
哲宗绍圣五年进士
颍川教授
徽宗崇宁中,召为太学正,累迁国子司业
出知无为军,有德政,民画其像于学宫。
全宋诗
胡伸字彦时婺源(今属江西)人。
年十四,随兄伟、伋游学杭州
后入太学,与汪藻齐名。
哲宗绍圣四年(一○九七)进士,授颍州教授
徽宗崇宁初,召为太学正,进博士
数岁,迁秘书丞著作佐郎,预修《神宗日历》及《礼书》。
右正言,数月,改符宝郎,迁辟雍司业
后知无为军
事见《淳熙新安志》卷七,清道光徽州府志》卷九之二、一一之四。
全宋文·卷二九四二
胡伸字彦时婺源(今江西婺源)人。
年十四随兄伟、汲游学杭州,在太学汪藻齐名。
绍圣四年进士第
学官,授颍州教授
以列荐,于崇宁初召为太学正,进博士,迁秘书丞著作佐郎,除右正言,以亲嫌改符宝郎
国子司业,后二岁责监杭州楼店务
继知无为军
罗愿胡司业伸传》(《新安文献志》卷八一)、弘治《徽州府志》卷六、七。
蒋猷宋 1065 — 1130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65—1130 【介绍】: 润州金坛人字仲远一字冠权
神宗元丰八年进士
累迁监察御史,除宗正少卿,拜中书舍人
徽宗政和四年,进御史中丞侍读,议论疏奏,有直声。
徽猷阁直学士婺州
钦宗靖康初,奉表起居太上皇淮阴,持特诏贬童贯
宣奉大夫致仕。
卒谥庄定
全宋文·卷二九一五
蒋猷(一○六五——一一三○)字仲远金坛(今江苏金坛)人。
元丰八年进士,调武进主簿,移巴陵
崇宁间监察御史
宗正少卿,改太常
政和间召为中书舍人御史中丞,迁兵部尚书,改工部吏部尚书
宣和二年婺州四年明州七年刑部尚书兼资善堂翊善,复为兵部尚书
建炎四年卒,年六十六,谥庄定
著有《夏祭敕令格式》。
汪藻蒋公墓志铭》(《浮溪》卷二七),《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二九,《宋史》卷三六三本传、卷二○四《艺文志》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