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人物库 宋朝
崔与之南宋 1158 — 1239
全宋诗
崔与之(一一五八~一二三九)字正子号菊坡增城(今属广东)人。
光宗绍熙四年(一一九三)进士,授浔州司法参军
淮西提刑司检法官,知建昌县通判邕州,知宾州提点广西刑狱。
宁宗嘉定六年(一二一三),召为金部员外郎
七年,知扬州淮东安抚使
十二年,召除秘书监兼太子侍讲权工部侍郎,出知成都府四川安抚使
十四年,除四川制置使
十七年,召为礼部尚书,不拜,便道还广。
理宗即位提举宫观
端平二年(一二三五),知广州广东经略安抚使
寻拜参知政事右丞相,皆辞。
嘉熙二年(一二三八)提举洞霄宫
三年,以观文殿大学士致仕,卒,年八十二,谥清献
有集传世,系后人所编,存诗一卷。
事见本集诗文、李昴英文溪》卷一一《崔清献公行状》、陈子经《续通鉴纲目》、陈琏崔清献公祠堂记》(《宋丞相崔清献公全录》卷一○),《宋史》卷四○六有传。
 崔与之诗,以上海古籍书店影印据明嘉靖十三年刊本之抄本《宋丞相崔清献公全录》为底本,校以《岭南遗书·崔清献公集》(简称岭南本)、《两宋名贤小集·菊坡》(简称菊坡集)。
与新辑集外诗合编为一卷。
全粤诗·卷二九
崔与之(一一五八 — 一二三九)字正子号菊坡增城人
宋光宗绍熙元年(一一九○)太学生
四年进士
初授浔州司法参军,调淮西提刑司检法官,历知建昌县通判邕州,知宾州提点广西刑狱。
宁宗嘉定六年(一二一三),召为金部员外郎
七年,知扬州淮东安抚使
十二年,召除秘书监兼太子侍讲权工部侍郎,出知成都府四川安抚使
十四年,除四川制置使
十七年,召为礼部尚书,不拜,便道还广。
理宗即位,屡次授官皆辞。
端平二年(一二三五),知广州广东经略安抚使
寻拜参知政事右丞相,皆力辞。
嘉熙三年(一二三九),以观文殿大学士提举洞霄宫,致仕。
卒年八十二。
太师谥清献
有《宋丞相崔清献公全录》。
乃后人所编,存诗一卷。
事见集中所附李肖龙崔清献公言行录》、李昴英文溪》卷一一《崔清献公行状》,《宋史》卷四○六有传。
张端义南宋 1179 — ?
全宋文·卷七二一一
张端义(一一七九——?
),字正夫晚号荃翁郑州(治今河南郑州)人,居吴(今江苏苏州)
端平间应诏上书,诏龙州安置。
谪居八年,著《贵耳集》三卷(存)。
后免归,官至节度推官
著有《荃翁集》。
李昴英《题节推张端义荃翁集》(《文溪存稿》卷五),《宋元学案》卷七四,《宋史翼》卷二九。
陈元晋南宋 1186 — ?
全宋文·卷七四六一
陈元晋(一一八六——?
),字明父抚州崇仁(今江西崇仁)人。
嘉定四年进士,授雩都
雩都主簿广州增城县丞。
理宗初,知庆元府奉化县。
嘉熙中融州
又尝知南安军
累官邕管安抚使
元晋嗜学好义,历官有政绩。
曾建渔墅书院,因名其诗文集为《渔墅类稿》。
事迹略见所撰《文溪先生致仕大夫陈公夫人黄氏墓碣》、《广东主管帐司元公墓碣铭》,嘉靖赣州府志》卷七,《南宋文范作者考》卷下。
刘震孙南宋 1197 — ?
全宋诗
刘震孙(一一九七~?
),字长卿(《文溪》卷二《寿安院记》作长翁),号朔斋
挚六世孙。
寓蜀。
曾知宛陵县
理宗嘉熙元年(一二三七)湖州
宝祐三年(一二五五)提举广东常平清乾隆广东通志》卷二六),景定二年(一二六一)提举江东常平
官至宗正少卿兼中书舍人
事见《清容居士》卷三三《师友渊源录》。
全宋文·卷七七八五
刘震孙(一一九七——一二六八)字长卿(一作长翁),号朔斋,祖籍东平(今山东东平)人,刘挚六世孙,魏了翁之婿。
端平初召自嘉熙元年知安吉州,历知建州宁国府福建提刑
宝祐三年广东提举常平
入为宗正少卿
景定二年直宝谟阁江东提举
三年,入为太常少卿、权直舍人院
起居郎、兼中书舍人
咸淳二年秘阁修撰,出为福建提举转运使,终礼部侍郎
咸淳四年卒。
刘克庄后村大全集》卷九三《铁壁堂记》,李昴英文溪》卷二《寿安院记》,林希逸竹溪鬳斋十一稿续集》卷五《诸侄约至黄檗》诗注,《癸辛杂识》别集上,《宋史》卷四七四《丁大全传》,《清容居士》卷三三,雍正福建通志》卷二一,雍正广东通志》卷二六,乾隆江南通志》卷一○二。
赵崇垓
全宋文·卷七七一○
赵崇垓字德畅太宗九世孙,居南海(今广东广州)
嘉定十六年进士端平间通判端州
见《高要县题名》,李昴英《送赵新班崇垓序》(《文溪存稿》卷三),《宋诗纪事补遗》卷九三。
郑玠南宋
全宋文·卷八○九二
郑玠字太玉莆田(今福建莆田)人。
嘉熙初上舍对策,极言天下事,李昴英亟称之。
淳祐四年释褐,知博罗县事,擢太府寺丞以去。
见《咸淳临安》卷一一,《宋诗纪事补遗》卷六九。
三学诸生南宋
全宋诗
理宗淳祐六年(一二四六)御史李昴英以上疏劾史嵩之罢,三学诸生有诗送行。
事见《文溪》卷首李春叟序。
章公权南宋
全宋文·卷八○二七
章公权字衡之处州龙泉(今浙江龙泉)人。
淳祐元年进士第,授舒城县主簿
淳祐十二年太学正景定四年抚州
著有《进卷》一部。
见《文溪》卷四,《可斋杂稿》卷一七,《宋史全文》卷三六,《文渊阁书目》。
李春叟
全粤诗·卷四八
李春叟字子先号梅外
东莞人
李用长子。
春叟承家学而覃思经术,尝从学于李昴英等。
宋理宗嘉熙宝祐间,以《春秋》乡贡,凡三中举。
开庆元年(一二五九)以荐授惠州司户景定间肇庆府司理,皆有政誉。
德庆教授
秩满而归。
广州百姓受害于银场盐局,春叟上书察院,奏罢。
家居著书授徒,岭海名士多出其门。
朝廷授军器大监,辞而不赴,特赐“梅外处士号以旌之
宋恭宗德祐二年(一二七六),其姻兄弟熊飞起兵勤王赴文天祥麾下,春叟乃作诗送行。
宋端宗景炎二年(一二七七),元兵欲剿东莞春叟往谒其帅,以死争得止。
因命春叟任邑,力辞不就。
自是绝意仕进,横经讲学,以道自任。
年八十而卒。
有《咏归集》,已佚。
明初陈琏为撰《梅外先生表》,明黄佐嘉靖四十年广东通志》卷五八、明张二果崇祯十二年东莞县志》卷五有传。
今从明吴中、高成化九年刊《广州志》卷二五及清张其淦《东莞诗录》卷二辑得其诗共十三首,参校清陈伯陶东莞遗民录》卷下《李春叟传》附录其诗。
李用
全粤诗·卷四三
李用字叔大号竹隐
东莞人
少孤,事母孝爱尽礼。
初业科举,及读周程诸书,即弃之,杜门潜心理学。
三十年,而所学益熟,士子登门从学无虚日。
李昴英慕名往见之,称为有道君子,并进其所著《论语解》于朝。
诏授校书郎,不受而归。
又迁承务郎以旌表之,所著《论语解》梓行天下。
后大臣交口荐举,宋理宗特书“竹隐精舍”赐之。
宋恭宗德祐二年(一二七五),命其婿熊飞起兵勤王,而渡海至日本教授诗书。
日人多被教化,尊称曰“夫子”。
年八十一卒。
日人以鼓吹一部送丧返里,后东莞人称送丧鼓吹为“过洋乐”,吹鼓手皆穿日本衣帽。
子春叟遵遗嘱往葬交阯,以完其生不食,死不葬土之节云。
明黄佐嘉靖四十年广东通志》卷五八、明张二果崇祯十二年东莞县志》卷五有传。
诗四首。
李志道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广州番禺人字立翁号渔湾
李昴英子。
理宗宝祐元年进士
授京邸教授
累迁至尚书工部侍郎
贾似道专政,乞归,不许。
恭帝德祐元年始得归里。
尝纠练乡勇与元兵战于潮州
宋亡,愤郁而卒。
全宋文·卷八二○八
李志道字立翁广州番禺(今广东广州)人,昴英子。
宝祐元年进士,除京邸教授
次年浙江佥宪
咸淳间朝散大夫广南东路提点刑狱、节制兵马兼屯田使工部侍郎
贾似道专政,屡疏乞归。
元兵南侵,志道纠集乡勇,督战于潮州
宋亡,愤郁而死。
见《广东文徵》附作者小传。
郭阊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广州番禺人字开先
理宗淳祐四年进士
度宗咸淳间平江府,莅事廉明。
监察御史
广州置买银场,以盐科配,暨征榷诸弊罢之。
既没,广人以配享崔与之李昴英
卒年六十六。
全粤诗·卷四三
郭阊字开先号方泉
番禺(今广州市)人。
治《》,三试,皆举首。
宋理宗淳祐四年(一二四四)进士
历官真阳县郁林学官高要知县,有政声。
秩满,授梅州佥判,改知平江;寻擢监察御史,知无不言,纠正奸邪,不避权要,其所弹击,公论莫不快焉。
右正言,所言皆军国大事,不及其私。
以劳瘁至病革,卒年六十六。
素清廉,几无以殓。
帝嗟悼之,赠恤特厚。
人德之,以崔与之李昴英合祠。
明戴璟嘉靖十四年广东通志初稿》卷一四、明黄佐嘉靖四十年广东通志》卷五八有传。
诗一首。
何文季南宋末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东莞人字子友
李昴英游,仕季,后弃官归。
厓山之战宋亡,恸哭成疾,临卒,戒子孙不得复仕。
有《兰斋集》。
全宋诗
何文季字子友东莞(今属广东)人。
李昴英游。
尝出仕,宋末弃官归。
厓山之变,遂隐卧不出。
临卒戒子孙不得复仕。
著有《兰斋集》,已佚。
东莞遗民录》卷下有传。
今录诗二十三首。
全粤诗·卷四九
何文季字子友
东莞人
少时以孝友闻,重节义,志尚卓特。
曾从师李昴英,学行弘正,学者尊之。
宋末出仕,后弃官归。
厓山之变,恸哭成疾,遂隐卧不出。
闻人谈故国之事,则慷慨扼腕。
惟与赵东山陈大震等遗民相吟咏,以寓离之感。
临终,诫子孙不得仕元。
有《兰斋集》。
明张二果崇祯十二年东莞县志》卷五、清郭文炳康熙二十八年东莞县志》卷一二有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