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点
诗文库
三征高丽大业十年二月辛卯 隋 · 杨广
 出处:全隋文卷五
黄帝五十二战,成汤二十七征,方乃德施诸侯,令行天下。
卢芳小盗,汉祖尚且亲戎,隗嚣馀烬,光武犹自登泷,岂不欲除暴止戈,劳而后逸者哉!
朕纂成宝业,君临天下,日月所照,风雨所沾,孰非我臣,独隔声教。
蕞尔高丽,僻居荒表,鸱张狼噬,侮慢不恭,钞窃我边陲,侵轶我城镇。
是以去岁出军,问罪辽、碣,殪长蛇于玄菟,戮封豕于襄平
扶馀众军,风驰电逝,追奔逐北,径逾沮水,沧海舟楫,冲贼腹心,焚其城郭,污其宫室。
高元伏钻泥首,送款军门,寻请入朝,归罪司寇
朕以许其改过,乃诏班师。
而长恶不悛,宴安鸩毒,此而可忍,孰不可容!
便可分命六师,百道俱进。
朕当亲执武节,临御诸军,秣马丸都,观兵辽水,顺天诛于海外,救穷民于倒悬,征伐以正之,明德以诛之。
止除元恶,馀无所问。
若有识存亡之分,悟安危之机,翻然北首,自求多福;
必其同恶相济,抗拒王师,若火燎原,刑兹无赦。
有司便宜宣布,咸使知闻(《隋书·炀帝纪下》)
敕令牛弘宣旨高丽使大业三年八月乙酉 隋 · 杨广
 出处:全隋文卷五
朕以启民诚心奉国,故亲至其所。
明年当往涿郡
尔还日,语高丽王知,宜早来朝,勿自疑惧。
存育之礼,当同于启民。
如或不朝,必将启民巡行彼土(《隋书·突厥传》)
下令国中 隋 · 高昌王曲伯雅
 出处:全隋文卷三十一
夫经国字人,以保存为贵,宁邦缉政,以全济为大。
先者以国处边荒,境连猛狄,同人无咎,被发左衽。
今大隋统御,宇宙平一,普天率土,莫不齐向。
孤既沐浴和风,庶均大化,其庶人以上皆宜解辫削衽(《隋书·高昌传》,大业五年伯雅来朝,因从击高丽,还尚宗女华容公主。八年冬,归蕃,下令国中。)
辽东二首 其二 隋 · 王胄
天威电迈举朝鲜。信次即信旋。
还笑魏家司马懿。迢迢用一年。
鸣銮诏跸发淆潼。合(文苑作舍。)爵有畴庸。
何必丰沛多相识。比屋降尧封(同上)
白马 隋 · 王胄
 押词韵第七部
白马黄金鞍(文苑作鞭。《诗纪》云。一作鞭。),蹀躞柳城前。
问此何乡客,长安恶少年。
结发从戎事,驰名振朔边。
良弓控繁弱,利剑挥龙泉(文苑作渊。注云。一作泉。《诗纪》云。一作渊。)
披林扼凋虎,仰手接飞鸢。
前年破(文苑云。一作绝。)沙漠,昔岁取祁连
折冲摧右校,搴旗殪左贤。
昆弥还谢力,庆忌本推儇。
海外平(文苑云。一作凭。)遐险,来庭识负褰(文苑云。一作职贡愆。)
三韩劳薄伐,六事指幽燕。
良家选河右,猛将征(文苑作徵。)西山
浮云屯羽骑,蔽日引长旃。
自矜有馀勇,应募忽争先。
王师已得隽(乐府作俊。),夷首失求(文苑作谅失。注云。一作失求全。《诗纪》云。一作谅失。)全。
鼓行徇(乐府作徇。)玉检(文苑云。一作王俭。),乘胜荡朝鲜
志勇期(文苑云。一作所期大。)功立,宁惮微躯捐。
不羡山河赏,谁(乐府作唯。)素传(○文苑英华二百九。《乐府诗集》六十五。《诗纪》百二十五。)
上表请使高丽 隋 · 陆知命
 出处:全隋文卷十四
臣闻圣人当扆,物色刍荛,匹夫奔踶,或陈狂瞽。
伏愿暂缀旒纩,览臣所谒。
轩辕驭历,既缓夙沙之诛,虞舜握图,犹稽有苗之伐。
陛下当百代之末,膺千载之期,四海廓清,三边底定,唯高丽小竖,狼顾燕垂。
王度含弘,每怀遵养者,良由恶杀好生,欲谕之以德也。
臣请以一节,宣示皇风,使彼君臣,面缚阙下(《隋书·陆知命传》)
于仲文 隋 · 乙支文德
 押纸韵
《隋书》曰:于仲文炀帝辽东高丽出兵。掩袭辎重。仲文回击。大破之。至鸭绿水。高丽乙支文德诈降。仲文舍之。既去。寻悔。选骑追之。每战破贼。文德贻《诗》曰:
神策究天文,妙算穷地理。
战胜功既高,知足愿云止(○隋书于仲文传。《御览》二百七十七。《诗纪》百二十七。)
李密洛州 隋末唐初 · 祖君彦
 出处:全唐文卷一百三十二
自元气肇辟
厥初生人。
树之帝王
以为司牧。
是以羲农轩顼之后。
之君。
靡不祗畏上元
爱育黔首。
乾乾终日。
翼翼小心。
驭朽索而同危。
履春冰而是惧。
故一物失所。
若纳隍而愧之。
一夫有罪。
遂下车而泣之。
谦德轸于责躬。
忧劳切于罪已。
普天之下。
率土之滨。
蟠木距于流沙。
瀚海穷于丹穴。
莫不鼓腹击壤。
凿井耕田。
致之升平。
驱之仁寿。
是以爱之如父母。
敬之若神明。
用能享国多年
祚延长世。
未有暴虐临人。
克终天位者也。
隋氏往因周末。
预奉缀衣
狐媚而图圣宝。
胠箧以取神器。
及缵承负扆。
狼虎其心。
始曀明两之晖。
终干少阳之位。
先皇大渐。
侍疾禁中。
遂为枭獍。
便行鸩毒。
祸深于仆。
衅酷于商臣。
天地难容。
人神嗟愤。
加以州吁安忍。
阏伯日寻。
剑阁所以怀凶。
晋阳所以兴乱。
甸人为磬。
淫刑斯逞。
夫九族既睦。
唐帝阐其钦明。
百世本枝。
文王表其光大。
况复隳坏盘石
剿绝维城。
唇亡齿寒
宁止虞虢。
欲其长久。
其可得乎。
其罪一也。
禽兽之行。
在于聚麀。
人伦之体。
别于内外。
兰陵公主
逼幸告终。
谁谓𢻔首之贤。
翻见齐襄之耻。
逮于先皇嫔御。
并进银镮。
诸王子女。
咸贮金屋。
牝鸡鸣于诘旦
雄雉恣其群飞。
衵服戏陈侯之朝。
穹庐同冒顿之寝。
爵赏之出。
女谒遂成。
公卿宣淫。
无复纲纪。
其罪二也。
平章百姓。
一日万几。
未晓求衣。
昃晷不食。
是以大禹不贵于尺璧。
光武不隔于支体。
以是忧勤。
深虑幽枉。
而荒湎于酒。
俾昼作夜。
式号且呼。
甘嗜声伎。
常居窟室。
每藉糟邱。
朝谒罕见其身。
群臣希睹其面。
断决自此。
不行敷奏。
于是停壅中山。
千日之饮酩酊。
无知襄阳
三雅之杯留连。
讵比又广召良家。
充选宫掖。
潜为九市
亲驾四驴。
自比商人。
见要逆旅。
殷辛之谴为小。
汉灵之罪更轻。
内外惊心。
遐迩失望。
其罪三也。
上栋下宇。
著在易爻。
茅茨采椽。
陈诸史籍。
圣人本意。
惟避风雨。
讵待金玉之华。
宁须绨锦之丽。
故璿室崇构。
商辛以之灭亡。
阿房崛起
二世是以倾覆。
而不遵古典。
不念前章(一作前车)
广立池台。
多营宫观
金铺玉户。
青琐丹墀。
蔽亏日月。
隔阂寒暑。
穷生人之筋力。
罄天下之资财。
使鬼尚难为之。
劳人罔知不可。
其罪四也。
公田所彻。
不过十亩。
人力所供。
才止三日
是以轻徭薄赋。
不夺农时。
宁积于人。
无藏于府。
科税繁猥。
不知纪极。
猛火屡烧。
漏卮难满。
头会箕敛。
逆折十年之租。
杼轴其空。
日损千金之费。
父母不保其赤子。
夫妻相弃于匡床。
万户则城郭空虚。
千里则烟火断灭。
西蜀王孙之室。
翻同原宪之贫。
东海糜竺之家。
俄成邓通之鬼。
其罪五也。
古先哲王。
卜征巡狩。
唐虞五载。
周则一纪。
本欲亲问疾苦。
观省风谣。
乃复广积薪刍。
多备饔饩。
年年历览。
处处登临。
从臣疲弊。
供顿辛苦。
飘风冻雨。
聊窃比于先驱。
车辙马迹。
遂周行于天下。
秦皇之心未巳。
周穆之意难穷。
晏西母而歌云。
东海而观日。
家苦纳秸之勤。
人阻来苏之望。
且夫天子有道。
守在海外。
夷不乱华。
在德非险。
长城之役。
战国所为。
乃是狙诈之风。
非关稽古之法。
而追踪秦代
板筑更兴。
袭其基墟。
延袤万里。
遂使尸骸蔽野。
血流成河。
积怨于山川。
号哭动于天地。
其罪六也。
辽水之东。
朝鲜之地。
禹贡以为荒服。
周王弃而不臣。
示以羁縻。
达其声教。
苟欲爱人。
非求拓土。
强弩末矢
理无穿于鲁缟。
冲风馀力。
讵能动于鸿毛。
石田得而无堪。
鸡肋啖而何用。
而恃众怙力。
强兵黩武。
惟在并吞。
不思长策。
夫兵犹火也。
不戢将自焚。
遂令亿兆夷人。
只轮莫返。
夫差丧国。
实为黄池之盟。
苻坚灭身。
良由寿春之役。
欲捕鸣蝉于前。
不知挟弹在后。
复矢相顾。
髽吊成行。
义夫切齿。
壮士扼腕。
其罪七也。
直言启沃。
王臣匪躬。
惟木从绳。
若金须砺。
唐尧建鼓。
闻献替之言。
夏禹悬鼗。
时听箴规之美。
而愎谏违卜。
蠹贤嫉能。
直士正人。
皆由屠害。
左仆射国公高颎
上柱国宋国公贺若弼
或文昌上相
或细柳功臣
暂吐良药之言。
翻加属镂之赐。
龙逢无罪。
便遭夏癸之诛。
王子何辜。
滥被商辛之戮。
遂令君子结舌。
贤人缄口。
指白日而比盛。
射苍天而敢欺。
不悟国之将亡。
不知死之将至。
其罪八也。
设官分职。
贵在铨衡
察狱问刑。
无闻贩鬻。
钱神起论。
铜臭为公。
梁冀受黄金之蛇。
孟佗荐蒲萄之酒。
遂使彝伦攸斁。
政以贿成。
君子在野。
小人在位。
积薪居上
汲黯之言。
囊钱不如。
赵壹之赋。
其罪九也。
宣尼有言。
无信不立。
用命赏祖。
义岂食言。
自昏主嗣位。
每岁行幸。
南北巡狩。
东西征伐。
至如浩亹陪跸
东都守固。
阌乡野战。
雁门解围。
自外征夫。
不可胜纪。
既立功勋。
须酬官爵。
而志怀翻覆。
言行浮诡。
危急则勋赏悬授。
克定则丝纶不行。
商鞅颁金
项王之刓印。
芳饵之下。
必有悬鱼。
惜其重赏。
求人死力。
走丸逆坂
匹此非难。
凡百骁雄。
谁不雠怨。
至于匹夫蕞尔。
宿诺不亏。
况在乘舆。
二三其德。
其罪十也。
有一于此。
未或不亡。
况四维不张。
三空总瘁。
无小无大。
愚夫愚妇。
共识殷亡。
咸知夏灭。
南山
书罪未穷。
东海之波。
流恶难尽。
是以穷奇灾于上国。
猰㺄暴于中原。
三河纵封豕之贪。
四海被长蛇之毒。
百姓歼亡。
殆无遗类。
十分为计。
才一而巳。
苍生懔懔。
咸忧国之崩。
赤子嗷嗷。
但愁历阳之陷。
且国祚将改。
必有常期。
六百殷亡之年。
三十姬终之世。
故谶箓皆云。
隋氏三十六年而灭。
此则厌德之象已彰。
代终之兆先见。
皇天无亲。
惟德是辅。
况乃欃枪竟天。
申繻谓之除旧。
岁星入井。
甘公以为义兴
兼以朱雀门烧。
正阳日蚀。
狐鸣鬼哭。
川竭山崩。
并是宗庙为墟之妖。
荆棘旅庭之事。
夏氏则灾衅非多。
殷人则咎徵更少。
牵牛入汉。
方知大乱之期。
王良策马。
始验兵车之会。
今者顺人将革。
先天不违。
大誓孟津
陈命景亳。
三千列国。
八百诸侯。
不谋而同辞。
不召而自至。
轰轰隐隐。
如霆如雷。
彪虎啸而谷风生。
应龙骧而景云起。
魏公聪明神武。
齐圣广渊。
备七德而在躬。
包九功而挺出。
太保魏公之孙。
上柱国蒲山公之子。
家传盛德。
武王季历之基。
地启元勋。
世祖元皇之业。
笃生白水。
日角之相便彰。
载诞丹陵。
天宝之文斯著。
加以姓符图纬。
名协歌谣。
六合所以归心。
三灵所以改卜。
文王厄于羑里。
赤雀方来。
高祖隐于砀山
彤云自起。
兵诛不道。
赤伏至自长安
锋锐难当。
黄星出于梁宋。
九五龙飞之始。
大人豹变之初。
历试诸艰。
大敌弥勇。
上柱国司徒东郡公翟让
功宣缔构。
翼亮经纶。
伊尹之佐成汤
萧何之辅高帝
上柱国总管国公柱国历城公孟畅柱国绛郡裴行俨大将军左长史元真等。
并运筹千里。
勇冠三军。
击剑则截蛟断鳌。
弯弧则吟猿落雁。
沛公之基。
寇贾吴冯。
萧王之业。
复有蒙轮挟辀之士。
拔距投石之夫。
冀马追风。
吴戈照日。
魏公属当期运。
抚兹亿兆。
躬擐甲冑。
跋涉山川。
栉风沐雨。
岂辞劳倦。
遂起西伯之师。
将问南巢之罪。
百万成旅。
四七为名。
呼吸则河渭绝流。
叱咤则嵩华自拔。
以此攻城。
何城不陷。
以此击阵。
阵不摧。
譬犹决沧海而濯残萤。
举昆崙而压小卵。
鼓行而进。
百道俱前。
今月二十一日届于东都
而昏朝文武留守段达等。
昆吾恶稔。
飞廉奸佞。
久迷天数。
敢拒义兵。
驱率丑徒。
众有十万。
回洛仓北。
遂来举斧。
于是熊罴角逐。
貔虎争先。
因其倒戈之心。
乘我破竹之势。
曾未旋踵。
瓦解冰消
坑卒则长平未多。
积甲熊耳为少。
等助桀为虐。
婴城自固。
梯冲乱舞。
徒设九拒之谋。
鼓角将鸣。
空凭百楼之险。
燕巢卫幕。
鱼游宋池。
殄灭之期。
匪朝伊暮。
兴洛虎牢。
国家储积。
我已先据。
为日久矣。
既得回
又取黎阳
天下仓廪。
尽非隋有。
四方起义。
万里如云。
足食足兵。
无前无敌。
裴光禄仁基
雄才上将
受命专征。
遐迩攸凭。
安危是托。
乃识机知变。
迁殷事夏。
袁谦擒自蓝水
张须陁获在荥阳
窦庆战没于淮南
郭询授首于河北
隋之亡候。
断可知也。
清河公房彦藻
近秉戎律。
略地东南。
师之所临。
风行电击
安陆汝南
则随机荡定。
淮安济阳
则俄然送款。
徐圆朗巳平鲁郡
孟海公又破济阴
于是海内英雄。
咸来响应。
封民瞻取平原之境。
郝孝德据黎阳之仓。
李士雄虎视于长平。
王德仁鹰扬上党
滑公李景考功郎中房山基发自临渝
刘兴祖北朔
崔白驹在颍川起。
方献伯以谯郡来。
各拥数万之兵。
俱期牧野之会。
沧溟之右。
函谷以东。
牛酒献于军前。
壶浆盈于道路。
诸君等并衣冠世冑。
梓良才。
神鼎灵泽之秋。
裂地封侯之始。
豹变鹊起。
今正其时。
鼍鸣鳖应。
见机而作。
宜各鸠率子弟。
共建功名。
耿弇之赴光武
萧何奉高帝。
当以金章紫绶。
华盖朱轮。
富贵以重当年。
忠贞以传奕叶。
岂不盛哉。
若隋氏官人。
同夫桀犬。
王莽之恩。
仍怀蒯瞆之禄。
审配死于袁氏。
不如张合归曹。
范增困于项王
未若陈平从汉。
魏公推以赤心。
当加好爵。
择木而处。
令不自疑。
脱其猛虎犹与。
舟中敌国
夙沙之人。
共缚其主。
彭宠之仆。
自杀其君。
高官上赏。
即以相授。
如闇于成事。
守迷不反。
昆冈纵火。
玉石俱焚
尔等噬脐。
悔将及。
黄河带地。
明余旦旦之言。
皎日丽天。
知我勤勤之意。
布告海内。
咸使闻知。
命行人镇抚外藩诏619年闰2月 隋末唐初 · 李渊
 出处:全唐文卷一 创作地点:陕西省西安市
画野分疆。山川限其内外。
遐荒绝域。刑政殊于函夏。
是以昔王御世。怀柔远人
义在羁縻。无取臣属。
渠搜即叙。表夏后之成功。
越裳重译。美周邦之长算。
有隋季世。黩武耀兵。
万乘疲于河源。三年伐于辽外。
搆怨连祸。力屈货殚。
朕祗膺宝图。抚临四极。
悦近来远。追革前弊。
要荒藩服。宜与和亲。
吐谷浑修职贡。高句丽远送诚款。
契丹靺鞨。咸求内附。
因而镇抚。允合机宜。
分命行人。就申好睦。
静乱息民。于是乎在。
布告天下。明知朕意。
高丽王建武书 隋末唐初 · 高祖皇帝
 出处:全唐文卷三
朕恭膺宝命。
君临率土。
祗顺三灵。
绥柔万国。
普天之下。
情均抚字。
日月所照。
咸使乂安。
王既统摄辽左。
世居藩服。
思禀正朔。
修职贡。
故遣使者
跋涉山川。
申布诚恳。
朕甚嘉焉。
方今六合宁晏。
四海清平
玉帛既通。
道路无壅。
方申辑睦。
永敦聘好。
各保疆埸。
岂非盛美。
但隋氏季年。
连兵搆难。
攻战之所。
各失其民。
遂使骨肉乖离。
室家分析。
多历年岁。
怨旷不申。
今二国通和。
义无阻异。
在此所有高丽人等。
巳令追括。
寻即遣送。
彼处有此国人者。
王可放还。
务尽抚育之方。
共宏仁恕之道。
唐故特进尚书右仆射上柱国虞恭公温公 隋末唐初 · 岑文本
 出处:全唐文卷一百五十
昔者帝妫升历。
九官奋其庸。
有周诞命。
六卿扬其职。
国钧总于公相
□乎二□□□归于台成乎□晋虽淳(阙二十五字)帝载□盛德建□□□□□也若夫昴宿丽天。
感其灵者人杰。
嵩岳镇地。
降其神者国桢。
叶□梦于龙□□□□于舟楫其(阙 字)也□庸器□□□□其□也(阙八字)(阙九字)复□□矣公太原□人讳□□□□临系姬文之远胄。
派唐叔之遥源。
食邑河内
世功开其绪。
著姓晋阳
□德派其□虽(阙十四字)义□□□于□下晋之勋烈□真□于□□犹培塿之望□□□□之□□□□祖裕。
太中大夫
言为准的。
行成表缀。
廊庙翘首。
搢绅结辙。
公叔而比德□思□而(阙十二字)司马皇朝赠魏州刺史
□□□学梦鸟□文名冠海中□□□下孔门密子□□不显于当时。
颍川陈君。
哀荣无间于异代。
能兼之者。
不亦优乎。
公□两仪之□□□百□之懿□□□义以□□□□□以(阙八字)所以(阙八字)所以知□洋洋焉若洪河之东注。
岩岩焉犹华岳之西峙。
若乃三德六行。
列圣之所□也。
举厝□□□域(阙十一字)(阙十三字)云蜺以□□沦□□□□与然则□台□□始于覆□□□维地肇自涓流。
是以平津筮仕。
宾王而佩印。
文终创业。
阶□吏而命□□□□范同符□烈(阙十八字)内史□子时隆(阙十一字)薛道衡□宗□肆牢笼多士。
太子洗马李纲
直道正辞。
羽仪海内。
并下堂见礼。
倒屣定□□□□称□□□□□□赵(阙十六字)衡岳则夫(阙七字)宣室而□□谊乃授通事舍人
敛笏凤池
垂绅鸾阁。
瑰姿月举。
韶音玉振。
每至文武在列。
华裔□庭对越(阙十六字)汉菀□□□其□□洪□□□□□以□其□斯乃□贤□馀□□□□□隅□欤雅度在乎经国。
大业之始。
以亲丧去官。
孺慕之感。
哀毁之极。
与夫长孙□□□龙(阙十七字)炀帝(阙二十六字)斯政出奔高丽
既而乘辕南反。
公衔命蕃境。
申明臣节。
陈之以逆顺。
□畅□□□之以祸福(阙二十八字)
岂如(阙八字)张骞拥节。
无功于月氏
又以公为东北道招慰大使
属天地横溃。
华戎版荡(阙三十五字)
而□天凭□握□□之符授越迁夏商之鼎。
艾绶银章。
弓旌先于髦俊。
建社班瑞。
光宠属于勋庸。
庶绩所以咸凝(阙三十七字)
虽□□总其方□□□毗其政刑而灭没不群。
岂蹉●8BCA于吴阪。
清越振响。
终特达于章台
徵为中书舍人
中书侍郎(阙二十九字)
其历□则□□□美于□□□其得人则孝若飞声于洛下
云谁嗣响。
复在兹焉。
属猃狁纵慝。
疆场受骇。
甘泉□□□之火云□□□□之(阙十三字)鞠□□□□□怀□□□之将琴□在□伫甘□之□乃以□□□军长史十万之师。
方绝大汉。
五饵之术。
必系单于
而南风褰律□之□北□肆豺狼之毒(阙二十八字)
皇□嗣尧□□继文治□□□□□浇俗侔于结绳。
叶和万邦。
远夷同于编户。
威慑龙瀚。
泽流龟□□宝无俟于(阙三十字)拜□□治中捡校吏部郎□寻□□□□□□公望为时宗。
才称王佐
鸿翼所渐。
自回溪而薄九霄。
骥足既驰。
游阊阖而□千里。
(阙二十六字)阁纠缪□□□选□议武□渥洽□□□□□□爵命日隆。
宠禄岁厚。
犹司马之四至。
慈明之十旬。
乃以□官拜太子右庶子
御史大夫
仍□□中书侍郎
中书令(阙十一字)
于廊庙(阙七字)位□□独□□□□职司八柄。
公又处之。
故能出总纠察
入专机管。
执简册以肃周行。
奉丝纶以光帝(阙二十四字)其犹□□俄□□□卫□□□馀如故。
□□虞□□食邑三千户。
德优爵重。
镐京之旧制。
非功不侯。
中阳之令典。
踰七命而兼二善。
□下以□□□□□□佩(阙十五字)(阙八字)之职□□□踰于副□□□□□天道□斗极之运四时。
下料人事。
元恺之赞百揆。
圣朝钦若前典。
宪章往代。
怀磻溪□□□想□□□而□□□□公(阙十七字)临□而□□□观□□□□南宫之故□□求□道勤行而不倦。
历选前哲。
仰止而无怠。
是以忠□宽裕□内恭之□□虚(阙三十七字)以事一人。
献□之规。
不□于忠恕。
损益之义。
皆出于仁厚。
违规矩。
枉寻尺。
光其家而弗为。
利社稷。
安亿兆。
□其身而无悔。
肃肃焉。
济济焉(阙十九字)
之毁□□□言(阙十字)心之所同。
必择善以利物。
意之所异。
不是已而违人。
辟德义为宫墙。
包礼□□□□□人之善□□□之清(阙十三字)今而□毁誉□□□而笃□□位高矣。
□□兹□禄厚矣。
治□□约以孝敬之道。
移于哲兄。
行慈惠之心。
洽于犹子。
允所谓朝廷之栋干。
□□□□□焉以贞观十一年(阙八字)洛阳□□□□疾□动□寄深□□恩息股肱□□□□于道路名□□□陈其方技逯辅德愆报弥留旷旬。
两楹之奠既兆。
二竖之灾乃□□遣银青光禄大夫中书(阙二十五字)之□□尽□□之德□□□□□大渐□忘于举能。
子颜启足。
情存于慎赦。
眇焉千载。
于斯一揆。
六月□日薨于□□□□春秋□十有(阙十六字)类齐后□□□即以其日□□□□□百僚□列莫不流涕。
乃诏民部尚书莒国公唐俭工部侍郎卢义恭护丧。
中书侍郎□□□□□□礼部侍郎令狐德(阙二十字)谥曰恭公
□□□□□碑□□□茔地于昭陵之侧。
并给东园秘器。
赙赠二千段。
丧葬所须。
并令官给。
□祖送之典。
坟茔之制。
咸□礼(阙十八字)篆籀(阙十六字)献之□汉室之□佐也。
密陵当阳
晋朝之贤辅也。
虽复卿云摛思。
班尔运奇。
勒铭由其□孙表墓□于(阙二十四字)诏□□往载不其伟与。
武汤一德。
垂之百代。
其词曰。
蔼蔼高门。
世膺显命。
堂堂盛德。
家袭馀庆。
抗节飞英。
扶危流咏。
轩盖接□圭璋□映(阙三十七字)
艺□德财成□□范围儒墨。
非马擅奇。
雕龙贻则。
发迹素里。
驰声上国。
仲舒扬庭。
吾邱待□数(阙四十四字)释钓滋泉
陈谟德显。
定策功宣。
纵壑才鹜。
搏风初矫。
密勿鸾阁。
便繁凤沼。
仲举性□□□□□□我□□□□仪表(阙三十二字)铸丹□□□薪理一水逝黄陂
光沈
税驾天府
夷体泉室。
麟阁图形
鸟□腾实。
悲缠(阙十字)(阙九字)罗□□□懿范□□□□□□。
谏讨高丽 隋末唐初 · 褚遂良
 出处:全唐文卷一百四十九
陛下兵机神算。人莫能知。
昔隋末乱离。手平寇乱。
及北狄侵边。西蕃失礼。
陛下欲命将击之。群臣莫不苦谏。
惟陛下明略独断。卒并诛夷。
海内之人。徼外之国。
畏威慑伏。为此举也。
今闻陛下将伐高丽。意皆荧惑。
然陛下神武英声。不比周隋之主。
兵若渡辽。事须剋捷。
万一差跌。无以示威远方。
必更发怒。再动兵众。
若至于此。安危难测。
谏亲征高丽 隋末唐初 · 褚遂良
 出处:全唐文卷一百四十九
臣闻有国家者譬诸身。
两京等于腹心。
四境方乎手足。
他方绝域。
若在身外。
臣近于坐下。
伏奉口敕。
布诰臣下。
云自欲伐辽。
臣数夜思量。
不达其理。
高丽王为陛下之所立。
莫离支辄杀其主。
陛下讨逆收地。
斯实乘机。
关东赖陛下德泽。
久无征战。
但命二三勇将。
发四五万人。
飞石轻梯。
取如回掌。
大圣有作。
必履恒规。
贵能克平凶乱。
驾御才杰。
惟陛下宏两仪之道。
扇三五之风。
提厉人物。
皆思效命。
侯君集
李靖所谓庸夫。
犹能扫万里之高昌
平千载之突厥
皆是陛下发踪指示
声归圣明。
臣旁求史籍。
讫乎近代。
为人之主。
无自伐辽者。
人臣往征。
则有之矣。
汉朝荀彘杨仆
魏代则母邱俭王颀。
司马懿犹为人臣。
慕容贞僣号之子。
皆为其主长驱高丽
虏其人民。
削平城垒。
陛下立功同于天地。
美化苞于古昔。
自当超迈于百王。
岂止俯同于六子。
昔剪平寇逆。
大有爪牙。
年齿未衰。
犹堪任用。
匪惟陛下之所使。
亦何行而不克。
方今太子新立。
年实幼小。
自馀藩屏。
陛下所知。
今一旦弃金汤之全。
渡辽海之外。
臣忽三思。
烦愁并集。
大鱼依于巨海。
神龙据于川泉。
此谓人君不可轻而远也。
且如长辽之左。
或遇霖雨滂沱。
水潦腾波。
平地数尺。
夫元菟滨海
途深难测。
非万乘所宜行践。
东京太原
谓之中地。
东撝可以为声势。
西指足以摧延陀。
其于西京
径路非远。
为其节度
以设军谋。
莫离支颈。
献皇家之庙。
此实处安全之上计
社稷之根本。
特乞天慈一垂省纳。
谏伐高丽 隋末唐初 · 房玄龄
 出处:全唐文卷一百三十七
臣闻兵恶不戢。武贵止戈。
当今圣化所覃。无远不届。
洎上古所不臣者。陛下皆能臣之。
所不制者。皆能制之。
详观古今为中国患害。无过突厥
遂能坐运神策。不下殿堂。
大小可汗。相次束手。
分典禁卫。执戟行閒。
其后延陁鸱张。寻就夷灭。
铁勒慕义。请置州县。
沙漠以北。万里无尘。
至如高昌叛涣于流沙。吐浑首鼠于积石。
偏师薄伐。俱从平荡。
高丽者。历代逋诛。
莫能讨伐。陛下责其逆乱。
弑主虐人。亲总六军。
问罪辽碣。未经旬日。
即拔辽东。前后虏获。
数十万计。分配诸州。
无处不满。雪往代之宿耻。
崤陵之枯骨。比功较德。
万倍前王。此圣主之所自知。
微臣安敢备说。且陛下仁风被于率土。
孝德彰乎配天。睹夷狄之将亡。
则指期数岁。授将帅节度
则决机万里。屈指而候驿。
视景而望书。符应若神。
算无遗策。擢将于行伍之中。
取士于凡庸之末。远夷单使。
一见不忘。小臣之名。
未尝再问。箭穿七札。
弓贯六钧。加以留情坟典。
属意篇什。笔迈钟张
辞穷。文锋既振。
宫徵自谐。轻翰暂飞。
则花蘤竞发。抚万姓以慈。
遇群臣以礼。褒秋毫之善。
解吞舟之网。逆耳之谏必听。
肤受之愬斯绝。好生之德。
禁障塞于江湖。恶杀之仁。
息鼓刀于屠肆。凫鹤梁之惠。
犬马蒙帷盖之恩。降乘吮思摩之疮。
登堂临魏徵之柩。哭战亡之卒。
则哀动六军。负填道之薪。
则精感天地。重黔黎之大命。
特尽心于庶狱。臣心识昏愦。
岂足论圣功之深远。谈天德之高大哉。
陛下兼众美而有之。靡不备至。
微臣深为陛下惜之重之。爱之宝之。
周易曰。知进而不知退。
知存而不知亡。知得而不知丧。
又曰。知进退存亡。
不失其正者。惟圣人乎。
由此言之。进有退之义。
存有亡之机。得有丧之理。
老臣所以为陛下惜之者。盖此谓也。
老子曰。知足不辱。
知止不殆。臣谓陛下威名功德。
亦可足矣。拓地开疆。
亦可止矣。彼高丽者。
边夷贱类。不足待以仁义。
不可责以常礼。古来以鱼鳖畜之。
宜从阔略。若必欲绝其种类。
深恐兽穷则搏。且陛下每决一死囚。
必令三覆五奏进素食停音乐者。盖以人命所重。
感动圣慈也。况今兵士之徒。
无一罪戾。无故驱之于行阵之閒。
委之于锋刃之下。使肝脑涂地。
魂魄无归。令其老父孤儿。
寡妻慈母。望轊车而掩泣。
抱枯骨以摧心。足以变动阴阳。
感伤和气。实天下之冤痛也。
且兵者凶器。战者危事。
不得已而用之。向使高丽违失臣节。
而陛下诛之可也。侵扰百姓。
而陛下灭之可也。久长能为中国患。
而陛下除之可也。有一于此。
虽日杀万夫。不足为愧。
今无此三条。坐烦中国。
内为旧主雪耻。外为新罗报雠。
岂非所存者小。所损者大。
愿陛下遵皇祖老子止足之诫。以保万代巍巍之名。
发霈然之恩。降宽大之诏。
顺阳春以布泽。许高丽以自新。
焚淩波之船。罢应募之众。
自然华夷庆赖。远肃迩安。
臣老病三公。旦夕入地。
所恨竟无尘露。微增海岳
谨罄残魂馀息。预代结草之诚。
傥蒙录此哀鸣。即臣死且不朽。
缓讨高丽 隋末唐初 · 房玄龄
 出处:全唐文卷一百三十七
臣闻古之列国。无不强陵弱。
众暴寡。今陛下抚养苍生。
将士勇锐。力有馀而不取之。
所谓止戈为武者也。昔汉武帝屡伐匈奴
隋后主三征辽左。人贫国败。
实此之由。惟陛下详察。
谏亲征高丽 隋末唐初 · 尉迟敬德
 出处:全唐文卷一百五十三
车驾若自往辽左。皇太子监国定州
东西二京。府库所在。
虽有镇守。终自空虚。
辽东路遥。恐有元感之变。
且边隅小国。不足亲劳万乘。
若剋胜。不足为武。
傥或不胜。恐为所笑。
伏请委之良将。自可应时摧灭。
张俭等征高丽 隋末唐初 · 太宗皇帝
 出处:全唐文卷七
百济高丽。恃其僻远。
每动兵甲。侵逼新罗
新罗日蹙。百姓涂炭。
遣使请援。道路相望。
朕情深悯念。爰命使者
诏彼两蕃。戢兵敦好。
高丽奸惑。攻击未巳。
若不拯救。岂济倒悬。
宜令营州都督张俭守左宗卫率高履行等。率幽营二都督府兵马。
契丹奚靺鞨。往辽东问罪。
亲征高丽手诏 隋末唐初 · 太宗皇帝
 出处:全唐文卷七
行师用兵。
古之常道。
取乱侮亡。
先哲所贵。
高丽莫离支盖苏文。
弑逆其主。
酷害其臣。
窃据边隅。
肆其蜂虿
朕以君臣之义。
情何可忍。
若不诛剪遐秽。
无以澄肃中华。
今欲巡幸幽蓟。
问罪辽碣。
行止之宜。
务存节俭。
所过营顿。
无劳精饰。
食唯充饥。
不须珍膳。
水可涉度者。
无假造桥。
路可通行者。
不劳修理。
御营非近县学生。
老人等无烦迎谒。
隋室沦亡。
其源可睹。
良繇智略乖于远图。
兵士疲于屡战。
政令失度。
上下离心。
德泽不加于匹夫。
刻薄弥穷于万姓。
当此时也。
高丽之主。
仁爱其人。
故百姓仰之如父母。
炀帝残暴其下。
故众庶视之如仇雠。
以思乱之军。
安乐之卒。
务其功也。
不亦难乎。
何异入水而恶其濡。
践雪而求无迹。
朕缅怀前载。
抚躬内省
昔受钺专征。
提戈拨乱。
师有经年之举。
食无盈月之储。
至于赏罚之信。
尚非自决。
然犹所向风靡。
前无横阵。
荡氛雾于五岳。
剪虎狼于九野。
定海内。
拯苍生。
然则行军用兵。
皆亿兆所见。
岂烦言哉。
及端拱岩廊。
定策帷扆。
身处九重之内。
谋决万里之外。
北殄匈奴种落。
有若摧枯。
西灭吐谷浑高昌
易于拾芥。
包绝漠而为苑。
跨流沙而为池。
黄帝不服之人。
唐尧不臣之域。
并皆委质奉贡。
归风顺轨。
崇威启化之道。
此亦天下所共闻也。
况今丰稔多年。
家给人足。
馀粮栖亩。
积粟红仓。
虽足以为兵储。
犹恐劳于转运。
故多驱牛羊。
以充军食。
人无裹粮之费。
众有随身之廪。
如斯之事。
岂不优于曩日。
加以躬先七萃。
亲决六奇
使攻无所守。
战无所拒。
略言必胜之道。
盖有五焉。
一曰以我大而击其小。
二曰以我顺而讨其逆。
三曰以我安而乘其乱。
四曰以我逸而敌其劳。
五曰以我悦而当其怨。
何忧不尅。
何虑不摧。
可布告元元。
勿为疑惧耳。
命将征高丽 隋末唐初 · 太宗皇帝
 出处:全唐文卷七
观乎天道。鼓雷霆以肃万物。
求诸人事。陈金革以威四方。
虽步骤殊时。质文异制。
其放残杀。禁暴虐。
戮干纪。讨未宾。
莫不扶义而申九伐。文德昭于率土。
因时而董三令。武功成于止戈。
朕祗膺宝历。君临宇县。
凭宗社之灵。藉卿士之力。
神祇储祉。夷夏宅心。
上柱国辽东郡高丽王高建武。夙披丹款。
早奉朝化。忠义之节。
克著于嵎夷。职贡之典。
不愆于王会。而其臣莫离支盖苏文。
包藏凶慝。招集不逞。
潜怀异计。奄行弑逆。
冤酷缠于濊貊。痛悼彻于诸华。
纂彼藩绪。权其国政。
法令无章。赏罚失所。
下陵上替。远怨迩嗟。
加以好乱滋甚。穷兵不息。
率其群凶之徒。屡侵新罗之地。
新罗丧土。忧危日深。
远请救援。行李相属。
朕悯其倒悬之急。爰命輶轩之使。
备陈至理。喻以休兵。
曾不知改。莫遵朝命。
窥窬亭障。首鼠窟穴。
完聚更切。赋敛尤繁。
丁壮尽于锋刃。羸老弊于版筑。
久废耕桑。咸罹饥馑。
生肉表异。显其亡徵。
雨血为妖。彰其数尽。
比室愁苦。阖境哀惶。
华发青衿。不胜苛政。
延颈企踵。思沾王泽
昔有苗弗率。劳大禹之驾。
葛伯仇饷。动成汤之师。
况乱常巨寇。紊三纲而肆逆。
滔天元恶。穷五刑而莫大者哉。
朕所以宵衣兴虑。日旰忘食。
讨罪之意。既深于投袂。
救人之义。弥轸于纳隍。
类上帝而戒途。诏夏官而鞠旅。
可先遣使持节辽东道行军大总管英国公绩副总管江夏郡王道宗
士马如云。长驱辽左。
奋夷岳之威。屠豕蛇于险渎
乘建瓴之势。斩鲸鲵于镂方。
行军总管执失思力行军总管契苾何力
率其种落。随机进讨。
契丹蕃长于勾折奚蕃长苏支燕州刺史元正等。各率其众。
绝其走伏。使持节平壤道行军大总管张亮副总管常何总管左难当等。
舟楫相继。直指平壤
新罗王金善德。倾其城邑
竭其府藏。不赀之
复累叶之雠。出乐浪而冲腹心。
沃沮而荡巢穴。百济王扶馀义慈。
早著丹款。深识时机。
弃历稔之私交。赞顺动之公战。
赢粮蓄锐。唯命是从。
凡此诸军。万里齐举。
顿天罗于海浦。横地网辽阳
朕然后经涂白狼之右。亲巡元菟之城。
执薣鼓而戒六军。载太常而麾八阵。
使流者鱼烂。握炭者冰消。
诛渠魁于恶稔。吊黎庶于厥角。
其或拥众立功。或行閒自拔。
宜宏宽大。各复农土。
有劳者当加其赏。怀能者不滞其才。
如其长恶莫悟。迷途遂往。
斧钺既下。必婴丧元之悲。
玉石一焚。徒轸噬脐之叹。
具宣朕旨。咸使知闻。
高丽东城 隋末唐初 · 太宗皇帝
 出处:全唐文卷七
五兵爰始。轩皇战于阪泉
七德收基。唐帝尅于丹浦。
莫不除剪暴逆。克济生灵。
斥土开疆。威加四海
朕钦承宝历。削平天下。
六合之内。咸以为家。
三光所临。义无偏照。
繇是环裨之表。咸淼淼以航深。
垓宇之中。尽容容而面内。
而岛夷陪隶。虐杀其君。
毒被朝鲜。灾流濊貊
幼孤者不胜苛暴。忠槩者仰我来苏。
朕言念匪人。深怀夕惕。
亲御戎轩。躬执金鼓。
意在以杀止杀。仁育被于群生。
用刑清刑。义征戡于不譓。
廓滔天而调雨露。擒猾夏以正封疆。
用此佳兵。事非获巳。
仰申天罚。遂乃龚行。
先命行军大总管英国公绩行军总管张俭等。率领骁锐。
元戎启行。北狄西戎之酋。
咸为将帅。奚霫契丹之旅。
皆充甲卒。如貔亿计。
跃马千群。总萃辽东之城。
攻其南面。副大总管江夏郡王道宗第一军总管虢国公张士贵等。
率五陵之劲骑。董六郡之良家。
分麾引道。攻其西面。
申命前军大总管夔国公宏基等。分统猛士。
填其濠堑。贼据城临险。
梁水以环流。耸堞淩云。
压颓山而靡惧。于是云罗四合。
地道九攻。危城倏巳复隍。
汤池俄而失险。犹且析骸穷垒。
巢幕偷安。转骨深沟
坐积薪而待燎。悯其涂炭。
申其再造。频加诲诱。
固执迷涂。繇是猛士冲冠。
壮夫挺剑。咸顿首于马前。
请因机而电扫。难违众议。
爰诏许之。乃分命诸军。
四面云合。朕登高迥瞩。
授其节度。又命检校太常卿鄂国公敬德
黄门之军乐。奏元云之雅歌
将帅闻而增愤。士卒繇其作气。
于时冻雨初晴。惊风渐急。
聊命纵火。数处熸然。
焚其楼雉。并为煨烬。
合城男子。面缚军门。
取彼渠魁。属之司败
千载逋寇。一朝清荡。
斯并宗庙威灵。上元幽赞。
忠臣猛将。尽节陈谋。
劲卒勇夫。轻身效命。
协同心力。成此大功。
岂朕一人。独能致此。
今兹尅捷。普天同庆。
宜令颁下。咸使闻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