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文库
芸香赋 西晋 · 傅咸
押词韵第十一部 出处:全晋文 卷五十一
先君作《芸香赋》,辞美高丽。有睹斯卉,蔚茂馨香,同游使余为序。(《御览》九百八十二)
携昵友以逍遥兮,览伟草之敷英。慕君子之弘覆兮,超托躯于朱庭。俯引泽于丹壤兮,仰汲润乎泰清。繁兹绿蕊,茂此翠茎。叶芟苁以纤折兮,枝婀娜以回萦。象春松之含曜兮,郁蓊蔚以葱青(《艺文类聚》八十一)。
王弼传 西晋 · 何劭
出处:全晋文卷十八
弼幼而察慧,年十馀,好老氏,通辩能言。父业,为书郎。时裴徽为吏部郎,弼未弱冠,往造焉。徽一见而异之,问弼曰:「夫无者诚万物之所资也,然圣人莫肯致言,而老子申之无已者何」?弼曰:「圣人体无,无又不可以训,故不说也。老子是有者也,故恒言无所不足」。寻亦为傅嘏所知。于时何晏为吏部尚书,甚奇弼,叹之曰:「仲尼称后生可畏,若斯人者,可与言天人之际乎」!正始中,黄门侍郎累缺。晏既用贾充、裴秀、朱整,又议用弼。时丁谧与晏争衡,致高邑王黎于曹爽,爽用黎。于是以弼补台郎。初除,觐爽,请间,爽为屏左右,而弼与论道,移时无所他及,爽以此嗤之。时爽专朝政,党与共相进用,弼通俊不治名高。寻黎无几时病亡,爽用王沈代黎,弼遂不得在门下,晏为之叹恨。弼在台既浅,事功亦雅非所长,益不留意焉。淮南人刘陶善论纵横,为当进所推。每与弼语,常屈弼。弼天才卓出,当其所得,莫能夺也。性和理(《艺文类聚》七十四作「性好𢎪理」。),乐游宴,解音律,善投壶。其论道傅会文辞,不如何晏,自然有所拔得,多晏也。颇以所长笑人,故时为士君子所疾。弼与钟会善,会论议以校练为家,然每服弼之高致。何晏以为圣人无喜怒哀乐,其论甚精,钟会等述之。弼与不同,以为圣人茂于人者神明也,同于人者五情也。神明茂故能体冲和以通无;五情同故不能无哀乐以应物,然则圣人之情,应物而无累于物者也。今以其无累,便谓不复应物,失之多矣。弼注《易》,颍川人荀融难弼《大衍义》。弼答其意,白书以戏之曰:「夫明足以寻极幽微,而不能去自然之性。颜子之量,孔父之所预在,然遇之不能无乐,丧之不能无哀。又常狭斯人,以为未能以情从理者也,而今乃知自然之不可革。足下之量,虽已定乎胸怀之内,然而隔逾旬朔,何其相思之多乎?故知尼父之于颜子,可以无大过矣」。弼注《老子》,为之指略,致有理统。注《道略论》、注《易》,往往有高丽言。太原王济好谈,病《老》《庄》,常云:「见弼《易》注,所悟者多」。然弼为人浅而不识物情,初与王黎、荀融善,黎夺其黄门郎,于是恨黎,与融亦不终。正始十年,曹爽废,以公事免。其秋遇疠疾亡,时年二十四,无子绝嗣。弼之卒也,晋景王闻之,嗟叹者累日,其为高识所惜如此(《魏志·钟会传》注。案:《世说·文学篇》注引《弼别传》,其文小异。)。
太康颂 西晋 · 挚虞
四言诗 出处:全晋文 卷七十七
于休上古,人之资始。
四隩咸宅,万国同轨。
有汉不竞,丧乱靡纪。
畿服外叛,侯卫内圮。
天难既降,时惟鞠凶。
龙战兽争,分裂遐邦。
备僭岷蜀,度逆海东。
权乃缘间,割据三江。
明明上帝,临下有赫。
乃宣皇威,致天之辟。
奋武辽隧,罪人斯获。
抚定朝鲜,奄征韩貊。
文既应期,席卷梁益。
元憝委命,九夷重译。
邛、冉、哀牢,是焉底绩。(一章)
我皇之登,二国既平。
靡适不怀,以育群生。
吴乃负固,放命南冥。
声教未暨,弗及王灵。
皇震其威,赫如雷霆。
截彼江沔,荆舒以清。
邈矣圣皇,参乾两离。
陶化以正,取乱以奇。
耀武六旬,舆徒不疲。
饮至数实,干旄无亏。
洋洋四海,率礼和乐。
穆穆宫庙,歌雍咏铄。
光天之下,莫匪帝略。
穷发反景,承正受朔。
龙马骙骙,风于华阳。
弓矢囊服,干戈戢藏。
严严南金,业业馀皇。
雄剑班朝,造舟为梁。
圣明有造,实代天工。
天地不违,黎元时邕。
三务斯协,用底厥庸。
既远其迹,将明其踪。
乔山惟岳,望帝之封。
猗欤圣帝,胡不封哉(《晋书·挚虞传》)!(二章)
下高句骊王高琏等诏 南朝宋 · 刘裕
出处:全宋文卷一
使持节都督营州诸军事征东将军高句骊王乐浪公琏,使持节督百济诸军事镇东将军百济王映,并执义海外,远修贡职。惟新告始,宜荷国休。琏可征东大将军,映可镇东大将军,持节都督王公如故(《宋书·东夷高句骊传》,高祖践阼,下诏。)。
雪赋 南朝宋 · 谢惠连
出处:全宋文卷三十四、文选卷十三
岁将暮,时既昏。寒风积,愁云繁。梁王不悦,游于兔园。乃置旨酒,命宾友。召邹生,延枚叟。相如末至,居客之右。俄而微霰零,密雪下。王乃歌北风于《卫诗》,咏南山于《周雅》。授简于司马大夫,曰:「抽子秘思,骋子妍辞,侔色揣称,为寡人赋之」。相如于是避席而起,逡巡而揖。曰:臣闻雪宫建于东国,雪山峙于西域。岐昌发咏于来思,姬满申歌于黄竹。《曹风》以麻衣比色,楚谣以《幽兰》俪曲。盈尺则呈瑞于丰年,袤丈则表沴于阴德。雪之时义远矣哉!请言其始。若乃玄律穷,严气升。焦溪涸,汤谷凝。火井灭,温泉冰。沸潭无涌,炎风不兴。北户墐扉,裸壤垂缯。于是河海生云,朔漠飞沙。连氛累霭,掩日韬霞。霰淅沥而先集,雪纷糅而遂多。其为状也,散漫交错,氛氲萧索。蔼蔼浮浮,瀌瀌弈弈。联翩飞洒,徘徊委积。始缘甍而冒栋,终开帘而入隙。初便娟于墀庑,末萦盈于帷席。既因方而为圭,亦遇圆而成璧。眄隰则万顷同缟,瞻山则千岩俱白。于是台如重璧,逵似连璐。庭列瑶阶,林挺琼树。皓鹤夺鲜,白鹇失素。纨袖惭冶,玉颜掩姱。若乃积素未亏,白日朝鲜,烂兮若烛龙,衔耀照昆山。尔其流滴垂冰,缘霤承隅,粲兮若冯夷,剖蚌列明珠。至夫缤纷繁骛之貌,皓旰皦絜之仪。回散萦积之势,飞聚凝曜之奇。固展转而无穷,嗟难得而备知。若乃申娱玩之无已,夜幽静而多怀。风触楹而转响,月承幌而通晖。酌湘吴之醇酎,御狐貉之兼衣。对庭鹍之双舞,瞻云雁之孤飞。践霜雪之交积,怜枝叶之相违。驰遥思于千里,愿接手而同归。邹阳闻之,懑然心服。有怀妍唱,敬接末曲。于是乃作而赋积雪之歌。歌曰:携佳人兮披重幄,援绮衾兮坐芳缛。燎薰炉兮炳明烛,酌桂酒兮扬清曲。又续而为白雪之歌。歌曰:曲既扬兮酒既陈,朱颜𨠑兮思自亲。愿低帷以昵枕,念解佩而褫绅。怨年岁之易暮,伤后会之无因。君宁见阶上之白雪,岂鲜耀于阳春。歌卒。王乃寻绎吟玩,抚览扼腕。顾谓枚叔,起而为乱。乱曰:白羽虽白,质以轻兮。白玉虽白,空守贞兮。未若兹雪,因时兴灭。玄阴凝不昧其洁,太阳曜不固其节。节岂我名,洁岂我贞。凭云升降,从风飘零。值物赋象,任地班形。素因遇立,污随染成。纵心皓然,何虑何营?
上疏谏讨高丽 北魏 · 拓跋丕
出处:全后魏文卷十六
和龙新定,宜优复之,使广修农殖,以饶军实,然后进图,可一举而灭(《魏书·乐平王丕传》。冯弘奔高丽,世祖诏遣送之,高丽不遣,世祖怒,将讨之,丕上疏。)。
慰劳高句骊王高琏诏(景平二年) 南朝宋 · 刘义符
出处:全宋文卷二
皇帝问使持节散骑常侍都督营平二州,诸军事征东大将军高句骊王乐浪公。纂戎东服,庸绩继轨;厥惠既彰,款诚亦著。逾辽越海,纳贡本朝。朕以不德,忝承鸿绪。永怀先踪,思覃遗泽。今遣谒者朱邵伯副谒者王邵子等,宣旨慰劳。其茂康惠政,永隆厥功;式昭往命,称朕意焉(《宋书·东夷高句骊传》。)。
上魏献文帝表(按是时献文为太上皇) 南朝宋 · 慕延
出处:全宋文卷六十一
臣建国东极,豺狼隔路,虽世承灵化,莫由奉藩,瞻望云阙,驰情罔极,凉风微应。伏惟皇帝陛下协和天休,不胜系仰之情,谨遣私署冠军将军驸马都尉弗斯侯、长史馀礼、龙骧将军、带方太守司马张茂等,投舫波阻,搜径玄津,托命自然之运,遣进万一之诚。冀神祇垂感,皇灵洪覆,克达天庭,宣畅臣志,虽旦闻夕没,永无馀恨。
庭与高臣丽源出夫馀,先世之时,笃崇旧款。其祖钊,轻废邻好,亲率士众,陵践臣境。臣祖须,整旅电迈,应机驰击,矢石暂交,枭斩钊首。自尔以来,莫敢南顾。自冯氏数终,馀烬奔窜,丑类渐盛,遂见陵逼,构怨连祸,三十馀载,财殚力竭,转自孱踧。若天慈曲矜,远及无外,速遣一将,来救臣国,当奉送鄙女,执扫后宫,并遣子弟,牧圉外厩,尺壤匹夫,不敢自有。
今琏有罪,国自鱼肉,大臣强族,戮杀无已,罪盈恶积,民庶崩离。是灭亡之期,假手之秋也。且冯族士马,有鸟畜之恋;乐浪诸郡,怀首丘之心。天威一举,有征无战。臣虽不敏,志效毕力,当率所统,承风响应。且高丽不义,逆诈非一,外慕隗嚣藩卑之辞,内怀凶祸豕突之行。或南通刘氏,或北约蠕蠕,共相唇齿,谋陵王略。昔唐尧至圣,致罚丹水;孟常称仁,不舍途詈。涓流之水,宜早壅塞,今若不取,将贻后悔。去庚辰年后,臣西界小石山北国海中见尸十馀,并得衣器鞍勒,视之非高丽之物,后闻乃是王人来降臣国。长蛇隔路,以沉于海,虽未委当,深怀愤恚。昔宋戮申舟,楚庄徒跣,鹞撮放鸠,信陵不食。克敌建名,美隆无已。夫以区区偏鄙,犹慕万代之信,况陛下合气天地,势倾山海,岂令小竖,跨塞天逵。今上所得鞍一,以为实验。《魏书·百济国传》,延兴二年,其王馀庆遣使上表。
与宋主书 北魏 · 拓跋焘
出处:全后魏文卷一
彼前使间谍,詃略奸人,窃闻朱修之、申谟,近复得胡崇之,败军之将,国有常刑,乃皆用为方州,虞我之隙,以自慰庆。得我普钟蔡一竖子,何所损益,无异得我举国之民,厚加奉养。禽我卑将卫拔,非其身,各便锁腰苦役以辱之。观此所行,足知彼之大趣,辨校以来,非一朝一夕也。
顷关中盖吴反逆,煽动陇右氐、羌,彼复使人就而诱劝之,丈夫遗以弓矢,妇人遗以环钏,是曹正欲谲诳取赂,岂有远相顺从。为大丈夫之法,何不自来取之,而以货詃引诱我边民,慕往者复除七年,是赏奸人也。我今来至此土,所得多少,孰与彼前后得我民户邪?彼今若欲保全社稷、存刘氏血食者,当割江以北输之,摄守南度,如此,释江南使彼居之。不然,可善敕方镇、刺史、守宰,严供张之具,来秋当往取扬州,大势已至,终不相纵。顷者往索真珠珰,略不相与,今所馘截髑髅,可当几许珠珰也。
彼往日北通芮芮,西结赫连、蒙逊、吐谷浑,东连冯弘、高丽,凡此数国,我皆灭之。以此而观,彼岂能独立。芮芮吴提已死,其子菟害真袭其凶迹,以今年二月复死。我今北征,先除有足之寇。彼若不从命,来秋当复往取。以彼无足,故不先致讨。诸方已定,不复相释。
我往之日,彼作何方计,为堑城自守,为筑垣以自障也。彼土小雨,水便迫掖,彼能水中射我也。我显然往取扬州,不若彼翳行窃步也。彼来侦谍,我已禽之放还,其人目所尽见,委曲善问之。彼前使裴方明取仇池,既得,疾其勇功,不能容。有臣如此,尚杀之,乌得与我校邪?彼非敌也。彼常愿欲共我一过交战,我亦不痴,复不是苻坚。何时与彼交战,昼则遣骑围绕,夜则离彼百里宿去,彼人民好,降我者驱来,不好者尽刺杀之。近有谷米,我都啖尽,彼军复欲食啖何物,能过十日邪?彼吴人正有斫营伎,我亦知彼情,离彼百里止宿,虽彼军三里安逻,使首尾相次,彼募人以来,裁五十里,天自明去,此募人头何得不输我也。彼谓我攻城日,当掘堑围守,欲出来斫营,我亦不近城围彼,止筑堤引水,灌城取之。彼扬州城南北门有两江水,此二水引用,自可如人意也。
知彼公时旧臣,都已杀尽,彼臣若在,年几虽老,犹有智策,今已杀尽,岂不天资我也?取彼亦须我兵刃。此有能祝婆罗门,使鬼缚彼送来也(《宋书·索虏传》。焘虽不克悬瓠,而掳掠甚多,南师屡无功,为焘所轻侮。与太祖书。)。
下高句骊王高琏诏(七年) 南朝宋 · 刘骏
出处:全宋文卷六
使持节、散骑常侍、督平营二州诸军事、征东大将军高句骊王乐浪公琏,世事忠义,作藩海外,诚系本朝,志剪残险,通译沙表,克宣王猷。宜加褒进,以旌纯节。可车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持节常侍都督王公如故(《宋书·高句骊传》。)。
诛王晏诏(建武四年正月壬寅) 南齐 · 萧鸾
出处:全齐文卷五
晏闾阎凡伍,少无持操,阶缘人乏,班齿官途。世祖在蕃,搜扬擢用,弃略疵瑕,遂升要重。而轻跳险锐,在贵弥著,猜忌反覆,触情多端。故以两宫所弗容,十手所共指。既内愧于心,外惧宪牍,掩迹陈疴,多历年载。频授蕃任,辄辞请不行,事似谦虚,情实诡伏。隆昌以来,运集艰难,匡赞之功,颇有心力。乃爵冠通侯,位登元辅,绸缪恩寄,朝莫均焉。溪壑可盈,无厌将及。视天画地,遂怀异图。广求卜相,取信巫觋。论荐党附,遍满台府。令太息德元渊薮亡命,同恶相济,剑客成群。弟诩凶愚,远相唇齿,信驿往来,密通要契。去岁之初,奉朝鲜于文粲备告奸谋。朕以信必申中,义无与贰,推诚委任,觊能悛改。而长恶易流,构扇弥大,与北中郎司马萧毅、台队主刘明达等克期窃发。以河东王铉识用微弱,可为其主,得志之日,当守以虚器。明达诸辞,炳然具存。昔汉后以反唇致讨,魏臣以虬须为戮,况无君之心既彰,陵上之迹斯著,此而可容,谁置刑辟。并可收付廷尉,肃明国典(《南齐书·王晏传》)。
答百济国王馀庆诏(延兴二年八月) 北魏 · 拓跋弘
出处:全后魏文卷二
得表闻之,无恙甚善。卿在东隅,处五服之外,不远山海,归诚魏阙,欣嘉至意,用戢于怀。朕承万世之业,君临四海,统御群生。今宇内清一,八表归义,襁负而至者,不可称数,风俗之和,士马之盛,皆馀礼等亲所闻见。卿与高丽不穆,屡致陵犯,苟能顺义,守之以仁,亦何忧于寇仇也。前所遣使,浮海以抚荒外之国,从来积年,往而不返,存亡达否,未能审悉。卿所送鞍,比校旧乘,非中国之物。不可以疑似之事,以生必然之过。经略权要,已具别旨。
又诏 北魏 · 拓跋弘
出处:全后魏文卷二
知高丽阻强,侵轶卿土,修先君之旧怨,弃息民之大德,兵交累载,难结荒边。使兼申胥之诚,国有楚越之急,乃应展义扶微,乘机电举。但以高丽称藩先朝,供职日久,于彼虽有自昔之衅,于国未有犯令之愆。卿使命始通,便求致伐,寻讨事会,理亦未周。故往年遣礼等至平壤,欲验其由状。然高丽奏请频烦,辞理俱诣,行人不能抑其请,司法无以成其责,故听其所启,诏礼等还。若今复违旨,则过咎益露,后虽自陈,无所逃罪,然后兴师讨之,于义为得。九夷之国,世居海外,道畅则奉藩,惠戢则保境,故羁縻著于前典,楛贡旷于岁时。卿备陈强弱之形,具列往代之迹,俗殊事异,拟贶乖衷,洪规大略,其致犹在。今中夏平一,宇内无虞,每欲陵威东极,悬旌域表,拯荒黎于偏方,舒皇风于远服。良由高丽即叙,未及卜征。今若不从诏旨,则卿之来谋载协,元戎启行,将不云远。便可豫率同兴,具以待事,时遣报使,速究彼情。师举之日,卿为卿导之首,大捷之后,又受元功之赏,不亦善乎?所献锦布海物,虽不悉达,明卿至心。今赐杂物如别(《魏书·百济国传》)。
古今书评 南梁 · 袁昂
出处:全梁文卷四十八
王右军书,如谢家子弟,纵复不端正者,爽爽有一种风气。王子敬书,如河洛间少年,虽皆荒悦,而举体蹉跎,殊不可耐。羊欣书,如大家婢为夫人,虽处其位,而举止羞涩,终不似真。徐淮南书,如南江士大夫,徒好尚风轨,终不免寒气。阮研书,如贵胄失品次,不能复排突英贤。王仪同书,如晋安帝非不处尊位,而都无神思。吴兴书,如新亭唱父,一往见扬州人共语,音态便出。陶隐居书,如吴兴少儿,形虽未成长,而骨体甚骏快。殷钧书,如高丽使人,抗浪甚有意气,滋韵终不精味。袁山松树书,如深山道士,见人便欲退缩。萧子云书,如春初望山林花,带处不发,如经论道人,无绝不言。崔子玉书,如危峰阻日,孤松一被,有绝望之意。师宜官书,如雕羽未息,嗣自逝。韦诞书,如虎威彪振,敛拔弩张。蔡邕书,骨气风远,爽爽为神。钟司徒书,字十二种,意外殊妙,少实多奇。邯郸淳书,应规入矩,方圆乃成。张伯英书,如汉武帝爱道,凭虚欲仙。索靖书,如飘风忽举,鸷鸟不飞。皇象书,如歌声绕梁,琴人舍挥。卫常书,如插花美人,舞笑镜台。孟光录书,如崩山绝崔,人见可畏。张芝笃奇,钟繇特绝,逸少鼎能,献之冠世,四英其颓,洪芳不灭。羊真孙草,萧行范篆,各一时妙绝。钟繇书,若飞鸿戏海,舞鹤游天,行间希密,实亦难过。萧思话书,走墨连字势屈强,若龙跳渊门,虎卧凤阙。薄绍之书,字势蹉跎,如舞妓低腰,仙人啸树(《御览》七百四十八。)。
评书 南梁 · 袁昂
出处:全梁文卷四十八
从汉末至梁,有卅四人。王僧虔书,犹如扬州王谢家子弟,纵复不端正,奕奕皆有一种风气。王子敬书,如河朔少年皆充悦,举体沓拖,而不可耐。羊欣书,似婢作夫人,不堪位置,而举止羞涩,终不似真。阮研书,如贵胄失品次,不复排突英贤,王仪同书,如晋安帝非不处尊位,而都无神明。殷均书,如高丽人抗浪,乃不有意气,而姿颜自足精味。徐淮南书,如南冈士大夫,徒尚风轨,然不□寒乞,陶隐居书,如吴兴小儿,形状未成长,而骨体甚峭快。吴拖书,如新亭伧父,一往似杨州人共语,语便态出。柳产书,如深山道士,见人便欲退缩。曹喜书,如经纶道士,言不可强。王右军书,字势雄强,如龙跳天门,虎卧凤阁,故历代宝之,永以为训。蔡邕书,骨气洞达,爽爽如有神力。程旷平书,如鸿鹄弄翅,颉颃布置,初云之见白日。萧思话书,如舞女低腰,仙人啸树。李镇东书,如芙蓉之出水,文彩如镂金。桓玄书,如快马入阵,随人屈曲,岂须文谱。范怀均(庆历草作约。)真书有分,草书无功,故知简牍非易。皇象书如韵音绕梁,孤飞独舞。孔琳之书,如散花空中,流徽自得。李岩(一作严。)之书,如镂金素月,屈玉自照。薄绍之书,如龙游在霄,缱绻可爱。秦狱吏程邈,善大篆,得罪始皇云阳狱,增减篆体,志其名,名其书自(大观帖作目。)隶也,扶风曹喜,后汉人,不知其官,善篆及隶篆等,少异李斯,见重一时耶。钟司徒书字有十二种,意外巧妙,绝伦多奇。崔子玉书,如危峰阻日,孤松单枝。邯郸淳书,应规入矩,方圆乃成。师宜官书,如鹏翔未息,翩翩而自逝。梁鹄书如龙威虎震,剑拔弩张。张伯英书,如武帝爱道,凭虚欲仙。卫恒书,如插花舞女,援镜舂索靖书,如飘风忽举,鸷鸟乍飞。钟繇书,如云鹤游天,群鸿戏海,行间茂密,实亦难过耶(《淳化阁帖》五。)。
九日侍宴乐游苑诗 南梁 · 丘迟
四言诗
朱明已谢,蓐收司礼。
爰理秋祓,备扬旌棨。
奉璋峨峨,金貂济济。
上林弘敞,离宫非一。
彩殿回风,丹楼映日。
随珠甲帐,屯卫周悉。
睟容徐动,天仪澄谧。
云物游飏,光景高丽。
枯叶未落,寒花委砌。
丝桐激舞,楚雅闲慧。
参差繁响,殷勤流诣(○《类聚》四。广《文选》八。《诗纪》七十七。)。
与陈伯之书 南梁 · 丘迟
出处:全梁文卷五十六、文选卷四十三
迟顿首。陈将军足下:无恙,幸甚幸甚!将军勇冠三军,才为世出,弃燕雀之小志,慕鸿鹄以高翔。昔因机变化,遭遇明主,立功立事,开国称孤,朱轮华毂,拥旄万里,何其壮也!如何一旦为奔亡之虏,闻鸣镝而股战,对穹庐以屈膝,又何劣邪!寻君去就之际,非有他故,直以不能内审诸己,外受流言,沈迷猖獗,以至于此。圣朝赦罪责功,弃瑕录用,推赤心于天下,安反侧于万物,将军之所知,不假仆一二谈也。朱鲔涉血于友于,张绣剚刃于爱子,汉主不以为疑,魏君待之若旧。况将军无昔人之罪,而勋重于当世。夫迷涂知反,往哲是与;不远而复,先典攸高。主上屈法申恩,吞舟是漏;将军松柏不剪,亲戚安居,高台未倾,爱妾尚在。悠悠尔心,亦何可言!今功臣名将,雁行有序,佩紫怀黄,赞帷幄之谋,乘轺建节,奉疆埸之任,并刑马作誓,传之子孙。将军独腼颜借命,驱驰毡裘之长,宁不哀哉!夫以慕容超之强,身送东市;姚泓之盛,面缚西都。故知霜露所均,不育异类;姬汉旧邦,无取杂种。北虏僭盗中原,多历年所,恶积祸盈,理至燋烂。况伪㜸昏狡,自相夷戮;部落携离,酋豪猜贰。方当系颈蛮邸,悬首藁街。而将军鱼游于沸鼎之中,燕巢于飞幕之上,不亦惑乎!暮春三月,江南草长,杂花生树,群莺乱飞。见故国之旗鼓,感平生于畴日,抚弦登陴岂不怆悢!所以廉公之思赵将,吴子之泣西河,人之情也。将军独无情哉?想早励良规,自求多福。当今皇帝盛明,天下安乐。白环西献,楛矢东来;夜郎滇池,解辫请职;朝鲜昌海,蹶角受化。唯北狄野心,掘强沙塞之间,欲延岁月之命耳。中军临川殿下,明德茂亲,总兹戎重,吊民洛汭,伐罪秦中。若遂不改,方思仆言。聊布往怀,君其详之。丘迟顿首。
下高骊王高云诏(二月乙亥) 南梁 · 萧衍
出处:全梁文卷二
高骊王乐浪郡公云,乃诚款著,贡驿相寻,宜隆秩命,式弘朝典,可抚东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持节、常侍都督、王并如故(《梁书·东夷高句骊传》)。
郊坛不起瓦屋启 其一 南梁 · 庾昙隆
出处:全梁文卷五十四
伏见南郊坛员兆外内,永明中起瓦屋,形制宏壮,检案经史,无所准据。寻周礼祭天于圜丘,取其因高之义,兆于南郊,就阳位也,故以高敞,贵在上昭天明,旁流气物,自秦汉以来,虽郊祀参差,而坛域中间,并无更立宫室,其意何也?政是质诚尊天,不自崇树,兼事通旷,必务开远。宋元嘉南郊,至时权作小陈帐,以为退息。太始薄加脩广,永明初弥渐高丽。往年工匠遂启立瓦屋。前代帝皇,岂于上天之祀,而昧营构,所不为者,深有情意。记称埽地而祭,于其质也,器用陶匏,天地之性也,故至敬无文,以素为贵。窃谓郊事宜拟休偃,不俟高大,以明谦恭肃敬之旨,庶或仰允太灵,俯惬群望(《南齐书·礼志》上建武二年通直散骑常侍庾昙隆启。)。
诏敕勿吉国(太和二年八月) 北魏 · 拓跋宏
出处:全后魏文卷三
三国同是藩附,宜共和顺,勿相侵扰(《魏书·勿吉国传》。太和初,遣使乙力支称,密共百济并力取高句丽,请其可否。诏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