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点
诗文库
对诏问攻战之计 北魏 · 源贺
 出处:全后魏文卷二十七
姑臧城外有四部鲜卑,各为之援。
然皆是臣祖父旧民,臣愿军前宣国威信,示其祸福,必相率归降。
外援既服,然后攻其孤城,拔之如反掌耳(《魏书·源贺传》。世祖征凉州,以为乡导。诏问攻战之计,对。)
北凉沮渠蒙逊 南朝宋 · 慕延
 出处:全宋文卷六十一
蒙逊,张掖临松卢水胡人。
初仕后梁吕光,后叛投段业,为镇西将军,临池太守,寻领张掖太守,转西安太守
晋隆安四年段业自称车骑大将军
建元永安姚兴以为镇西将军沙州刺史西海侯,以晋义熙三年自号大都督、大将军、河西改元玄始
后遣使诣晋称蕃,以为凉州刺史
宋永初末,以为使持节散骑常侍都督凉州诸军事镇军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凉州刺史张掖公。
景平末,进侍中、都督凉秦河沙四州诸军事骠骑大将军、领护匈奴中郎将、西夷校尉、凉州河西王
文帝初改骠骑为车骑。
元嘉十年卒,在位三十四年,谥曰武宣王
晋安帝 南朝宋 · 慕延
 出处:全宋文卷六十一
上天降祸,四海分崩,灵曜拥于南裔,苍生没于丑虏。
陛下累圣重光,道迈周汉,纯风所被,八表宅心。
臣虽被发边徼,才非时俊,谬为河右遗黎。
推为盟主。
臣之先人,世恩宠,虽历夷崄,执义不回,倾首朝阳,乃心王室。
去冬益州刺史朱龄石遣使诣臣,始具朝廷休问。
车骑将军刘裕秣马挥戈,以中原为事,可谓天赞大晋,笃生英辅。
臣闻少康之兴大夏光武之复汉业,皆奋剑而起,众无一旅,犹能成配天之功,著《车攻》之咏。
陛下据全楚之地,拥荆扬之锐,而可垂拱晏然,弃二京以资戎虏,若六军北轸,克复有期,臣请率河西戎卒为右翼前驱(《晋书·载记·沮渠蒙逊传》,又《十六国春秋》九十四。)
沮渠茂虔 南朝宋 · 慕延
 出处:全宋文卷六十一
茂虔一作牧犍,蒙逊第三子,以元嘉十年袭位,改元永和
明年,授使持节散骑常侍都督凉秦河沙四州诸军事征西大将军、领护匈奴中郎将、西夷校尉凉州刺史、河西,在位七年,为魏太武所执。
西征凉州太子晃诏太延五年八月 北魏 · 拓跋焘
 出处:全后魏文卷一
姑臧城东西门外,涌泉合于城北,其大如河。
自馀沟渠,流入泽中,其间乃无燥地。
泽草茂盛,可供大军数年。
人之多言,亦可恶也。
故有此敕,以释汝疑(《魏书·太武纪》下附。又见《十六国春秋》九十五。)
《晋书·食货志》论 南梁 · 沈约
 出处:全梁文卷二十九
人生所资,曰食与货。
货以通币,食为人天。
是以九棘播于农皇,十朋兴于上代。
昔醇人未漓,情嗜疏寡;
奉生瞻己,事有异同。
一夫躬耕,则馀餐委室;
匹妇务织,则兼衣被体。
虽贸迁之道,通用济乏;
龟具之益,为功盖轻。
而事有伪变,奸弊大起。
昏作役苦,故穑人去而从商;
商工事逸,末业流而浸广。
泉币所通,非复始造之意也。
于是竞收罕至之珍,远蓄未名之货。
明珠翠羽无足而驰;
彩罽文犀,飞不待翼。
天下荡荡,咸以弃本为事。
丰衍则同多稔之资,饥凶又减田家之蓄。
钱虽盈尺,且不疗饥于尧年;
贝或如山,信无救渴于汤代。
其为疵病,亦巳深矣。
固宜一罢钱货,专用谷帛。
使人知役生之路,非此莫由。
夫千匹为货,事难于怀璧;
万斛为市,未易于越乡。
斯可使末伎自禁,游食知反。
而年代推移,人事兴替。
或库盈朽贯,而为廪未充;
或家有藏镪,而良畴罕辟。
若事改一朝,废而莫用,交易所寄,朝夕无待,虽致平要术,而非可卒行。
先宜削华止伪,还醇返古,抵璧幽峰,捐珠清壑。
然后驱一代之人,反耕桑之路,缣粟羡溢,同于水火。
既而荡涤圜洪,销铸无遗,立制垂统,永传于后。
比屋称仁,岂伊唐代!
桓玄知其始,而不觉其终。
琳之睹其末,而不统其本。
岂虑开塞,将一往之谈可然乎?
前凉张轨太府参军索辅言于曰:古以金贝、皮币为货,息谷帛量度之耗;
二汉制五铢钱,通易不滞;
晋太始中河西荒废,遂不用钱,裂匹以为段数。
缣布既坏,市易又难。
徒坏女工,不任钱用。
币之甚也!
中州虽乱,此方全安。
宜复五铢,以济通变之会。
轨纳之。
立制准布用钱,钱遂大行,人赖其利(《通典》八)
究竟慈非论 南梁 · 沈约
 出处:全梁文卷二十九
释氏之教,义本慈悲
慈悲之要,全生为重。
恕己因心,以身观物,欲使抱识怀知之类,爱生忌死之群,各遂厥宜,得无遗失,而俗迷日久,沦惑难变。
革之一朝,则疑怪莫启;
设教立方,每由渐致。
又以情嗜所深,甘腴为甚;
嗜深于情,尤难顿革。
是故开设三净,用伸权道。
及涅槃后说,立言将谢,则大明隐恻,贻厥将来。
夫肉食、蚕衣,为方未异;
害命天生,事均理一。
沦茧烂蛾,非可忍之痛;
悬庖、登俎,岂偏重之业。
而去取异情,开抑殊典,寻波讨源,良有未达。
渔人献鲔,肉食同有其缘;
妾登丝,蚕衣共颁其分。
假手之义未殊,通闭之详其辩。
访理求宗,未知所适。
外典云:五亩之宅,树之以,则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鸡豚犬彘,勿失其时,则七十者可以食肉矣。
然则五十九年已前,所衣宜布矣;
六十九年已前,所食宜蔬矣。
轻暖于身,事既难遣,某滋于口,又非易忘,对而为言,非有优劣。
宜枲麻果菜,事等义同,攘寒实腹,曾无一异,偏通缯纩,当有别途。
请试言之:夫圣道隆深,非思不洽;
仁被群生,理无偏漏。
拯粗去甚,教义斯急。
缯衣肉衣食,非已则通。
及晚说大典,弘宣妙训,禁肉之旨,载现于言,黜缯之义,断可知矣。
而禁净之始,犹通蚕革,盖是敷说之仪,各有次策。
亦犹阐提二义,俱在一经;
两说参差,各随教立。
若执前远后,则阐提无入善之途;
禁净通蚕,则含生无顿免之望。
难者又以阐提入道,闻之后说,蚕革宜禁,曾无概理,大圣弘旨,义岂徒然?
夫常住密奥,传译遐阻;
泥洹始度,咸谓已穷。
中出河西,方知未尽;
关中晚说,厥义弥畅。
仰寻条流,理非备足。
又案涅槃初说:阿暗世王大迦叶阿难三部徒众,独不来至;
既而二人并来,唯无迦叶。
迦叶佛大弟子,不容不至。
而经无至文,理非备尽。
昔涅槃未启,十数年间,庐阜名僧,已有蔬食者矣。
岂非乘心暗践,自与理合者哉!
且一朝裂帛,可以终年。
烹牢待膳,互时引日。
然则一岁八蚕,已惊其骤;
终朝未肉,尽室惊嗟。
拯危济苦,先其所急;
敷说次序,义实在斯。
外圣又云:一人不耕,必有受其饥者。
故一人躬稼,亦有受其饱焉。
桑野渔川,事虽非已,炮肉裂缯,咸受其分。
自涅槃东度,三肉罢缘,服膺至训,操概弥远,促命有殚,长蔬靡倦。
秋禽、夏卵,比之如浮云;
山毛海错,事同于腐鼠。
衣纩服,曾不怀疑,此盖虑穷于文字,思迷于弘旨,通方深信之客,庶有鉴于斯理,斯理一悟,行迷克反。
断蚕肉之因,固蔬之业。
然则含生之类,几于免矣(《广弘明集》三十六)
敦煌移就凉州 北魏 · 韩秀
 出处:全后魏文卷三十四
此蹙国之事,非辟士之宜。
愚谓敦煌之立,其来已久。
虽土邻强寇,而兵人素习,纵有奸窃,不能为害,循常置戍,足以自全。
进断北狄之觇途,退塞西夷之窥路。
若徙就姑臧,虑人怀异志。
或贪留重迁,情不愿徙,脱引寇内侵,深为国患。
敦煌凉州,及千馀里,舍远就近,遥防有阙。
一旦废罢,是启戎心,则夷狄交构,互相往来。
恐丑徒协契,侵窃凉土及近诸戍,则关右荒扰,烽警不息,边役烦兴,艰难方甚(《魏书·韩秀传》。延兴中尚书奏敦煌一镇,介远西北,寇贱路冲,虑或不固,欲移就凉州。群官会议,佥以为然。独谓非便。)
贤愚经记 南梁 · 释僧祐
 出处:全梁文卷七十一
十二部典,盖区别法门,旷劫因缘,既事照于本生,智者得解,亦理资于譬喻。
《贤愚经》者,可谓兼此二义矣。
河西沙门释昙学成德等,凡有八僧,结志游方,远寻经典,于于阗大寺,遇般遮于瑟之会。
般遮于瑟者,汉言五年一切大众集也。
三藏诸学,各弘法宝,说经讲律,依业而教,学等八僧,随缘分听。
于是竞习梵音,析以汉义,精异通译,各书所闻。
还至高昌,乃集为一部。
既而逾越流沙,赍至凉州
于时沙门释慧朗,河西宗匠,道业渊博,总持方等,以为此经所记,源在譬喻。
譬喻所明,兼载善恶,善恶相翻,则贤愚之分也。
前代传经,已多譬喻,故因事改名,号曰贤愚焉
元嘉二十二年岁在乙酉,始集此经,京师天安寺沙门释弘宗者,戒力坚净,志业纯白。
此经初至,随师河西,时为沙弥,年始十四,亲预斯集,躬睹其事。
梁天监四年,春秋八十有四,凡六十四腊,京师之第一上座也。
经至中国,则七十年矣。
总集经藏,访告遐迩,躬往咨问,面质其事,宗年耆德峻,心直据明,故标谍为录,以示后学焉(同上)
十诵义记序 南梁 · 释僧祐
 出处:全梁文卷七十二
夫戒律者,盖四双之云梯,五众之镕范也。
性以止制为本,体以无作为相,始祛十恶,终圆万善。
在昔觉世,因事制戒,心迹俱防,轻重备设。
持戒坚净,则罗睺惟最,晓律精明,则波离为首。
至于泥洹,遗嘱殷勤,金色迦叶,结集斯藏,洲渚所依,莫逾兹典,逮至中叶,学同说异,五部之路,森然竞分。
仰惟十诵源流,圣贤继踵,师资相承,业盛东夏
但至道难凝,微言易爽,果向之人,犹迹有两说。
况在凡识,孰能壹论。
是以近代谈讲,多有同异,大律师颍上,积道河西
振德河东,综学月朗。
砥行冰洁,行以尸罗为基,学以十诵为本。
且幼选明师,历事名胜,校理精密,无幽不贯。
常以此律,广授二部,教流于京寓之中,声高于宋齐之世,可谓七众之宗师,两代之元匠者矣。
是以讲肄之座,环春接冬,禀业之徒,云聚波沓僧祐藉法乘缘,少预钻仰,扈锡侍筵,二十馀载。
虽深言远旨,未敢庶几,而章条科目,窃所早习。
每服佩思寻,惧有坠失,遂集其旧闻,为义记十卷。
夫心识杂均,意见多绪,窃同刍荛,时缀毫露。
辄布其别解,录之未尽。
率其木讷,指序条贯而已。
昔少述私记,辞句未整,而好事传写,数本兼行。
今削繁补略,以后撰为定。
敬述先师之旨,匪由庸浅之说,明哲倘览,采其正意焉(同上)
宋玉山元思书 南梁 · 刘峻
 出处:全梁文卷五十七
驱马之馆,飞盖之庐。
之说《诗》,骋俗云之雕篆。
宾徒波涌,舆轮靡息。
当是时也,乐可言哉!
然静思夫君,愀焉轸叹。
何则?
方凿圆枘,锄铻难从;
翔鸟游鱼,蹉檐不狎。
是以贾生怀琬琰而挫翮,冯子握玙璠而铩羽。
天诞英逸,独擅民秀。
心贞筠箭,德润圭璋。
信人□□水镜,一性之镕范。
而荆南雅曲,高音鲜和,河西名骥,灭没谁赏?
故若先生者,进有三难,退有三乐。
窃观先生,未能鸿翔鸾起,腾霞跻汉,将由囿空桑麻,田无负郭
俯眉翕肩,以斯故尔。
今贤弟宾从,抗鳞奋翼,或衣绣江塘,或鸣驺洛渚。
连骑方驱,击钟乃食。
萼跗若是,吾子复何忧哉,唯当纂两仲之微迹,袭二疏之风流。
与渔父同僖,死葬要离墓侧。
金石可碎,声华无寂。
斯道坦坦,先生幸其勖与(《艺文类聚》三十七)
石阙铭 南梁 · 陆倕
 出处:全梁文卷五十三、文选卷五十六
昔在舜格文祖,禹至神宗;
周变商俗,汤黜夏政
虽革命殊乎因袭,揖让异于干戈,而晷纬冥合,天人启惎,克明俊德,大庇生民,其揆一也。
在齐之季,昏虐君临,威侮五行,怠弃三正,刑酷然炭,暴踰膏柱,民怨神怒,众叛亲离,蹐地无归,瞻乌靡托。
于是我皇帝拯之,乃操斗极,把钩陈,翼百神,禔万福。
龙飞黑水虎步西河,雷动风驱,天行地止。
命旅致屯云之应,登坛有降火之祥,龟筮协从,人祇响附。
穿胸露顶之豪,箕坐椎髻之长,莫不援旗请奋,执锐争先。
夏首凭固,庸岷负阻,协彼离心,抗兹同德
帝赫斯怒,𥞊马训兵,严鼓未通,凶渠泥首。
弘舸连轴,巨槛接舻,铁马千群,朱旗万里。
折简而禽庐九,传檄以下湘罗。
兵不血刃,士无遗镞,而樊邓威怀,巴黔厎定。
于是流汤之党,握炭之徒,守似藩篱,战同枯朽。
革车近次,师营商牧。
华夷士女,冠盖相望,扶老携幼,一旦云集,壶浆塞野,箪食盈涂。
似夏民之附成汤殷士之窥周武。
安老怀少,伐罪吊民,农不迁业,市无易贾。
八方入计,四隩奉图,羽檄交驰,军书狎至。
一日二日,非止万机。
而尊严之度,不愆于师旅;
渊默之容,无改于行阵。
计如投水,思若转规;
策定帷幄,谋成几案;
曾未浃辰,独夫授首
乃焚其绮席,弃彼宝衣,归琁台之珠,反诸侯之玉。
指麾而四海隆平,下车而天下大定。
拯兹涂炭,救此横流,功均天地,明并日月。
于是仰叶三灵,俯从亿兆,受昭华之玉,纳龙叙之图。
类帝禋宗,光有神器。
升中以祀群望,摄袂而朝诸夏。
布教都畿,班政方外
谋协上策,刑从中典
南服缓耳,西羁反舌。
剑骑穹庐之国,同川共穴之人。
莫不屈膝交臂,厥角稽颡。
凿空万里,攘地千都;
幕南罢鄣,河西无警。
于是治定功成,迩安远肃,忘兹鹿骇,息此狼顾。
乃正六乐,治五礼,改章程,创法律。
博士之职,而著录之生若云;
开集雅之馆,而款关之学如市。
兴建庠序,启设郊丘。
一介之才必记,无文之典咸秩
于是天下学士靡然向风,人识廉隅,家知礼让。
教臻侍子,化洽期门
区宇乂安,方面静息。
役休务简,岁阜民和
历代规谟,前王典故,莫不芟夷剪截,允执厥中。
以为象阙之制,其来已远。
春秋设旧章之教,经礼垂布宪之文,戴记显游观之言,周史书树阙之梦。
北荒明月,西极流精;
海岳黄金,河庭紫贝
苍龙玄武之制,铜雀铁凤之工;
或以听穷省冤,或以布化悬法,或以表正王居,或以光崇帝里。
晋氏浸弱,宋历威夷,礼经旧典,寂寥无记,鸿规盛烈,湮没罕称。
乃假天阙于牛头,托远图于博望,有欺耳目,无补宪章。
乃命审曲之官,选明中之士,陈圭置臬,瞻星揆地,兴复表门,草创华阙。
于是岁次天纪,月旅太簇,皇帝御天下之七载也。
构兹盛则,兴此崇丽。
方且趋以表敬,观而知法,物睹双碣之容,人识百重之典,作范垂训,赫矣壮乎!
爰命下臣,式铭盘石
其辞曰:惟帝建国,正位辨方。
周营洛涘,汉启岐梁。
居因业盛,文以化光。
爰有象阙,是惟旧章。
青盖南洎,黄旗东指。
悬法无闻,藏书弗纪。
大人造物,龙德休否。
建此百常,兴兹双起。
伟哉偃蹇,壮矣巍巍!
旁映重叠,上连翠微。
布教方显,浃日初辉。
悬书有附,委箧知归
郁崛重轩,穹隆反宇。
形耸飞栋,势超浮柱。
色法上圆,制模下矩。
周望原隰,俛临烟雨。
前宾四会,却背九房。
北通二辙,南凑五方。
暑来寒往,地久天长
神哉华观!
永配无疆。
安置蠕蠕 其二 北魏 · 袁翻
 出处:全后魏文卷四十八
又高车士马虽众,主甚愚弱,上不制下,下不奉上,唯以掠盗为资,陵夺为业。
河西捍御强敌,唯凉州敦煌而已。
凉州土广民希,粮仗素阙,敦煌酒泉,空虚尤甚,若蠕蠕无复竖立,令高车独擅北垂,则西顾之忧,匪旦伊夕。
愚谓蠕蠕二主,皆宜存之,居阿那环于东偏,处婆罗门于西裔,分其降民,各有攸属。
那环住所,非所经见,其中事势,不敢辄陈。
其婆罗门请修西海故城以安处之。
西海郡本属凉州,今在酒泉直北、张掖西北千二百里,去高车所住金山一千馀里,正是北虏往来之要冲,汉家行军之旧道,土地沃衍,大宜耕殖。
非但今处婆罗门于事为便,即可永为重戍,镇防西北。
宜遣一良将,加以配衣,仍令监护婆罗门。
凡诸州镇应徙之兵,随宜割配,且田且戍。
虽外为置蠕蠕之举,内实防高车之策。
一二年后,足食足兵,斯固安边保塞之长计也。
若婆罗门能自克厉,使馀烬归心,收离聚散,复兴其国者,乃渐令北徙,转渡流沙,即是我之外蕃,高车劲敌。
西北之虞,可无过虑。
如其奸回反覆,孤恩背德者,此不过为逋逃之寇,于我何损。
今不早图,戎心一启,脱先据西海,夺我险要,则酒泉张掖自然孤危,长河以西,终非国有。
不图厥始,而忧其终,噬脐之恨,悔将何及。
愚见如允,乞遣大使凉州敦煌,及于西海,躬行山谷要害之所,亲阅亭障远近之宜,商量士马,校练粮仗,部分见定,处置得所。
入春西海之间即令播种,至秋,收一年之食,使不复劳转输之功也。
西海北垂,即是大碛,野兽所聚,千百为群,正是蠕蠕射猎之处。
殖田以自供,藉兽以自给,彼此相资,足以自固。
今之豫度,微似小损,岁终大计,其利实多。
高车豺狠之心,何可专信?
假令称臣致款,正可外加优纳,而复内备弥深,所谓先人有夺人之心者也。
管窥所陈,惧多孟浪(《魏书·袁翻传》,又见《通典》一百九十六。正光二年十月,朝廷问安置蠕蠕之宜于凉州刺史袁翻表。)
求撰集古今文字表 北魏 · 江式
 出处:全后魏文卷四十五
臣闻庖羲氏作而八卦列其画,轩辕氏兴而龟策彰其彩。
史仓颉览二象之爻,观鸟兽之迹,别创文字,以代结绳,用书契以维事。
宣之王庭,则百工以叙,载之方册,则万品以明。
迄于三代,厥体颇异,虽依类取制,未能悉殊仓氏矣。
故《周礼》八岁入小学,保氏教国子以六书:一曰指事,二曰象形,三曰形声,四曰会意,五曰转注,六曰假借。
盖是史颉之遗法也。
宣王太史史籀著大篆十五篇,与古文或同或异,时人即谓之籀书。
孔子定《六经》,左丘明述《春秋》,皆以古文,厥意可得而言。
其后七国殊轨,文字乖别,暨秦兼天下,丞相李斯乃奏蠲罢不合秦文者。
作《仓颉篇》,中车府令赵高作《爰历篇》,太史令胡毋敬作《博学篇》,皆取史籀大篆,或颇省改,所谓小篆者也。
于是秦烧经书,涤除旧典,官狱繁多,以趣约易,始用隶书,古文由此息矣。
隶书者,始皇使下杜程邈附于小篆所作也。
徒隶,即谓之隶书
故秦有八体:一曰大篆,二曰小篆,三曰刻符书,四曰虫书,五曰摹印,六曰署书,七曰殳书,八曰隶书
汉兴,有尉律学,复教以籀书,又习八体,试之课最,以为尚书史
吏民上书,省字不正,辄举劾焉。
又有草书,莫知谁始,考其书形,虽无厥谊,亦是一时之变通也。
孝宣时,召通《仓颉》读者,独张敝从之受。
凉州刺史杜邺、沛人爰礼、讲学大夫秦近亦能言之。
孝平时,徵礼等百馀人说文字于未央宫中,以礼为小学元士。
黄门侍郎扬雄采以作《训纂篇》。
及亡新居摄,自以应运制作,使大司空甄丰校文字之部,颇改定古文。
时有六书:一曰古文,孔子壁中书也;
二曰奇字,即古文而异者;
三曰篆书,云小篆也;
四曰佐书,秦隶书也;
五曰缪篆,所以摹印也;
六曰鸟虫,所以幡信也。
壁中书者,鲁恭王孔子宅而得《礼》、《尚书》、《春秋》、《论语》、《孝经》也。
北平侯张仓献《春秋左氏传》,书体与孔氏相类,即前代之古文矣。
后汉郎中扶风曹喜号曰工篆,小异斯法,而甚精巧,自是后学皆其法也。
又诏侍中贾逵修理旧文。
殊艺异术,王教一端,苟有可以加于国者,靡不悉集。
汝南许慎古文学之师也。
嗟时人之好奇,叹儒俗之穿凿,惋文毁于誉,痛字败于訾,更诡任情,变乱于世,故撰《说文解字》十五篇,首一终亥,各有部属,包括六艺群书之诂,评释百氏诸子之训,天地、山川、草木、鸟兽、昆虫、杂物、奇怪珍异、王制礼仪、世间人事,莫不毕载,可谓类聚群分,杂而不越,文质彬彬,最可得而论也。
左中郎将陈留蔡邕李斯曹喜之法,为古今杂形,诏于太学立石碑,刊载《五经》,题书楷法,多是书也。
后开鸿都,书画奇能,莫不云集,于时诸方献篆,无出者。
魏初博士清河张揖著《埤仓》、《广雅》、《古今字诂》,究诸《埤》、《广》,缀拾遗漏,增长事类,抑亦于文为益者。
然其《字诂》,方之许慎篇,古今体用,或得或失矣。
陈留邯郸淳亦与同时,博古开艺,特善《仓》、《雅》,许氏字指,八体六书,精究闲理,有名于,以书教诸皇子
又建《三字石经》于汉碑之西,其文蔚炳,三体复宣。
校之《说文》,篆隶大同,而古字少异。
又有京兆韦诞河东卫觊二家,并号能篆。
当时台观榜题、宝器之铭,悉是书,咸传之子孙,世称其妙。
晋世义阳王典祠令任城吕忱表上《字林》六卷,寻其况趣,附托许慎《说文》,而案偶章句,隐别古籀奇惑之字,文得正隶,不差篆意也。
忱弟静别放故左校令李登《声类》之法,作《韵集》五卷,宫商角徵羽各为一篇,而文字与兄便是鲁、卫,音读楚、夏,时有不同。
皇魏承百王之季,绍五运之绪,世易风移,文字改变,篆形谬错,隶体失真。
俗学鄙习,复加虚巧,谈辩之士,又以意说,炫惑于时,难以厘改。
故传曰:以众非,非行正。
信哉得之于斯情矣。
乃曰追来为归,巧言为辩,小儿为《需儿》,神虫为蚕,如斯甚众,皆不合孔氏古书、史籀大篆、许氏《说文》、《石经》三字也。
凡所关古,莫不惆怅焉。
嗟夫!
文字者,六艺之宗,王教之始,前人所以垂今,今人所以识古,故曰「本立而道生」。
孔子曰:「必也正名乎」。
又曰:「述而不作」。
《书》曰:「子欲观古人之象」。
皆言遵修旧史,而不敢穿凿也。
臣六世祖琼,家世陈留,往晋之初,与从父兄应元俱受学于卫觊,古篆之法,《仓》、《雅》、《方言》、《说文》之谊,当时并收善誉。
而祖官至太子洗马,出为冯翊郡,值洛阳之乱,避地河西,数世传习,斯业所以不坠也。
世祖太延中,皇威西被,牧犍内附,臣亡祖文威杖策归国,奉献五世传掌之书,古篆八体之法,时蒙褒录,叙列于儒林,官班文省,家号世业。
暨臣闇短,识学庸薄,渐渍家风,有忝无显。
但逢时来,恩出愿外,每承泽云津,厕沾漏润,驱驰文阁,参预史官,题篆宫禁,猥同上哲。
既竭愚短,欲罢不能。
是以敢藉六世之资,奉遵祖考之训,窃慕古人之轨,企践儒门之辙,辄求撰集古来文字,以许慎《说文》为主,爰采孔氏《尚书》、《五经》音注、《篇》、《尔雅》、《三仓》、《凡将》、《方言》、《通俗文祖文宗》、《埤仓》、《广雅》、《古今字诂》、《三字石经》、《字林》、《韵集》,诸赋文字有六书之谊者,皆以次类编联,文无复重,纠为一部。
其古籀、奇惑、俗隶诸体,咸使班于篆下,各有区别。
诂训假借之谊,佥随文而解,音读楚、夏之声,并逐字而注。
其所不知者,则阙如也。
脱蒙遂许,冀省百氏之观,而同文字之域,典书秘书
所须之书,乞垂敕给;
学士五人,尝习文字者,助臣披览;
书生五人,专令抄写。
侍中、黄门国子祭酒一月一监,证议疑隐,庶无纰缪。
所撰名目,伏听明旨(《魏书·江式传》,又见《北史》三十四。)
凉州乐歌二首 其一 北魏 · 温子升
 押庚韵
远游武威郡,遥望姑臧城
车马相交错,歌吹日纵横(○《初学记》八。《诗纪》百九。)
高僧传论 其一 传译论 南梁 · 释慧皎
 出处:全梁文卷七十三
传译之功尚矣,固无得而称焉。
昔如来灭后,长老迦叶、阿难、末田地等,并具足任持八万法藏宏道济人,功用弥博,圣慧日光,馀辉未隐。
是后迦旃延子、达磨多罗,达摩尸梨帝等,并博寻异论,各著言说,而皆祖述四《含》,宗轨三藏
至若龙树、马鸣,婆薮磐头,则于方等深经,领括枢要。
源发般若,流贯双林,虽曰化洽窐隆,而亦俱得其性。
故令三宝载传、轮转未绝,是以五百年中,犹称正法在世。
夫神化所被,远近斯届,一声一光,辄震他土,一台一盖,动覆恒国。
振丹之与迦维,虽路绝葱河,里逾数万,若以圣之神力,譬犹武步之间,而令闻见限隔,岂非时也。
及其缘运将感,名教潜洽,或称为浮屠之主或号为西域大神
汉明帝楚王英云:「王诵之微言,尚浮屠之仁祀」。
及通梦金人遣使西域,乃有摄摩腾竺法兰怀道来化,挟策孤征,艰苦必达,傍峻壁而临深,蹑飞絙而渡险。
遗身为物,处难能夷,传法宣经,初化东土,后学与闻,盖其力也。
爰至安清
支谶康会、竺护等,并异世一时,继踵宏赞。
然夷夏不同,音韵殊隔,自非精括诂训,领会良难。
属有支谦、聂承远,竺佛念释宝云、竺叔、无罗叉等,并妙善梵汉之音,故能尽翻译之致。
一言三复,辞旨分明,然后更用此土宫商,饰以成制。
论曰:「随方俗语,能示正义,于正义中,置随义语」。
盖斯谓也。
其后鸠摩罗什,硕学钩深,神鉴奥远,历游中土,备翻方言,复恨支、竺所译,文制古质,未尽善美,乃更临梵本,重为宣译,故致今古二经,言殊义一。
时有生、融、影、睿、严、观、恒、肇,皆领悟言前,辞润珠玉,执笔承旨,任在伊人,故长安所译,郁为称首。
是时姚兴窃号,跨有皇畿,崇爱三宝,城渐遗法。
使夫慕道来仪,遐迩烟萃,三藏法门,有缘必睹,自像运东迁,在兹为盛。
其佛贤比丘江东所译,《华严》大部,昙无谶河西所翻《涅槃》妙教,及诸释所出四《含》五部、犍度、婆沙等,并皆言符法本,理惬三印。
童寿有别室之衍,佛贤有摈黜之迹,考之实录,未易详究。
或以时运浇薄,道丧人漓,故所感见,爰至于此。
若以近迹而求,盖亦圭璋一玷也。
世高、无,法祖、法祚等,并理思淹通,仁泽成务,而皆不得其死,将由业有传感,义无违避,故罗汉虽诸漏已尽,尚有贯恼之厄,比干虽忠谨竭诚,犹招赐敛之祸,匪其然乎。
闻有竺法度者,自言专执小乘,而与三藏乖越,贪用铜钵,本非律仪所许,伏地相向,又是忏法所无。
且法度生本南康,不游天竺,晚值昙摩耶舍,又非专小之师,直欲溪壑其身,故为矫异。
然而达量君子,未曾回适,尼众易从,初禀其化。
夫女人理教难惬,事迹易翻,闻因果则悠然扈背,见变术则奔波倾饮,随坠之义即斯谓也。
窃惟正法渊广,数盈八亿,传译所得,卷止千馀。
皆由逾越沙阻,履跨危绝,或望烟渡险,或附杙前身,及相会推求,莫不十遗八九,是以法显智猛智严、法勇等,发迹则结旅成群,还至则顾影唯一,实足伤哉。
当知一经达此,岂非列赐受命,而顷世学徒,唯慕钻求一典,谓言广读多惑,斯盖惰学之辞,匪曰通方之训。
何者,夫欲考寻理味,决正法门,岂可断以胸襟,而不博寻众典。
遂使空劳传写,永翳箱匣,甘露正说,竟莫披寻,无上宝珠,隐而弗用,岂不惜哉。
若能贯采禅律,融冶经论,虽复祇树息荫,玄风尚启,婆罗变叶,佛性犹彰。
远报能仁之恩,近称传译之德,倘护身命,宁不勖欤(《高僧传》三)
大将军崔谤是道碑(《周书》·作崔訦) 南北朝 · 庚信
 出处:全后周文卷十三
公讳说,字某博陵郡安平县人也。
昔者华阳之野,降龙首之神,烈山之都,启龟文之繇。
匡周则盟津有会,佐夏则龙门始凿,西游则起家秦相,东入则载世齐卿,备乎史籍,可得言矣。
祖辨,中军将军定州刺史
父楷,镇北将军、司马烈侯,并厉风霜,俱张锋颖,邸史叠迹,官曹懔然。
是谓鲍恢都官,百城振惧,葛丰握节,京师敛手。
公特禀英灵,偏钟山岳,雄姿俊茂,眉目疏朗。
观虎于槛,龆发不惊;
称象于船,胜衣能对。
至于拉虎羁熊,摧斑碎掌,忘归繁弱,落雁吟猿,故得气盖关中,威申河外。
解褐领军府录事,转咨议参军
当涂失御,政在权门始凿论函谷之兵,即起韩陵之战。
太师贺拔胜作牧西荆,公为假节冠军将军防城都督
(疑作「及」)南阳失守,卷甲奔梁;
乐毅羁旅,犹思燕路。
陈轸凄怆,终恋秦声;
幸直和邻,言归旧国。
卫将军都督,封安昌县开国子,食吗三百户。
弘农克复,沙苑挥锋。
进爵为侯,增邑并前一千一百户。
信圭则更受司勋,谷璧则还输典瑞,铁马有河桥之战,戈船有汾水之兵。
京兆太守
移民下邑,未学边韶走马章台,不同张敞
迁帅都督持节抚军通直散骑常侍大都督,寻迁使持节车骑大将军仪同三司都官尚书定州大中正
五曹秦事,有朱穆之忠;
九品论人,见杨乔之直。
改封安国县侯益邑合前一千四百户,赐姓宇文改名为说
王改娄敬之族,事重论都;
魏后变程昱之名,恩深捧日
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加侍中
窦宪连官,单于之宝鼎可致;
张宽固位,渭桥之流星可识。
攻木七工,既掌丘陵之赋;
司会六典,乃均邦国之财。
居官得人,于斯为盛。
进爵为公,改封万年县,通前二千四百户,除陇州刺史都督陇州诸军事陇坻路遥,秦川望远,邓仲华之不去,马文渊之愿归。
寻除凉州刺史总督河西甘瓜诸军事
地似伏龙,城如飞鸟,敦煌实录,宛在胸襟,玉门亭障,无劳图画,有马如羊,不以入厩,有金如,不以入怀。
柱国齐王,今上之介弟,龚行薄伐,问罪河阳,以公为行军长史参谋帷幄。
中军之司,既举魏绛
上卿之佐;
实用荀林。
以公方之,差无惭德。
使持节大将军大都督崇德安义、建忠、九曲、安乐、三泉、伏流、周张、平泉固安、蛮、通谷凡十三防御,熊、和、中三州黄芦、起谷、王晏、供超、牵羊、温狐、交河、大岭、避雨、木栅寺一十戍诸军崇德防主
宜阳上地,更有兵;
熊耳山前,还逢积仗。
用是连营函谷猎骑黎阳,威振两河,名陵三晋。
改封安平县公
淮阴一国,韩信之故人;
户牖万家,陈平之乡里。
公此衣锦,足为连类。
建德四年正月十日,薨于长安之永贵里私第,春秋六十有四。
诏赠敷、延、丹、绥、恒五州诸军事,敷州刺史谥曰庄公,礼也。
即以其年二月二十四日葬于京兆平原乡之吉迁里。
北陵追远,大司马有赐绶之恩;
西京赠行,冠军侯有诏葬之礼。
呜呼哀哉!
世子仪同衍,生事以礼,死葬以礼,爱亲有王祥之孝,同气有姜肱之睦,百行之本,于斯备焉。
况复松槚深沈,既封青石之墓,丘陵标榜,须勒黄金之碑。
乃为铭曰:
华阳之神,厉山之祖。
凤野匡周,龙门佐禹。
日浴溟池,山浮海浦。
甫穆霸国,营丘乐土。
胤斯宗邑,承此壤土。
移封东武,就君安阳
中军节目,镇北锋芒,商飙猎草,电火驱霜。
公之轮奂,继体贞干。
仪表丘墟,风神墙岸,孝有至德,忠能匡赞。
不废横琴,无妨《奇支》案。
既班三事,又贰六官
卫青受诏,韩信登坛
长城马窟,广武兵栏。
军吏无犯,营民不寒,乃用六谋,乃论三策。
城垒向背,星辰主客
剑起沈犀,弓开伏石。
楚后让盟,秦君还璧。
百龄危脆,千仞摧藏。
诸侯地裂,边将星亡。
轻车骑士,玄甲黄肠。
社如齐地,庙似桐乡
铭功赞德,碑阙相望(《文苑英华》九百四)
大将军司马裔 南北朝 · 庚信
 出处:全后周文卷十三
公讳字遵胤河内温人也。
颛顼之命,始则南正司天重黎之后,又以羲和掌历
夏阳适晋,得随会而同奔;
东海避秦,与毛公而俱隐。
其后金行受命,玉笥南迁,帝系极于舆图,中朝至于江表。
曾祖楚之,太傅录尚书扬州会稽文孝王之次子,元显之幼弟也。
元显见害之后,桓玄篡逆之初,爰自龆龀,客身屠钓,河内道左,抱剑长号,代郡城前,恸悲灵祭。
江淮志节之士,汝颍风尘之客,感激一言,咸多依附。
既而云生伏龟,星出鲸鱼,太白经天,蚩尤映野。
公乃收合余烬,泣血登埤,临武牢之关,据成皋之坂,拥众万家,归于魏室。
魏明元皇帝遥授平南大将军荆州刺史袭封琅邪郡王,尚河内公主,命王承制,从宾国之仪。
于时宋兵凭陵,旗鼓侵逼,虎牢不封,金墉无援。
魏太武皇帝王使持节侍中安南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给前后部鼓吹。
见城启行,志雪冤耻,登坛慷慨,三军掩泣。
黄河漕粟,已出石门,白马连旗,将临野坂。
既而云中檄起,代郡烽燃,反旆南辕,途穷北略。
征西大将军都督梁、益、秦、宁、荆、兖、青、豫、、洛十州诸军事扬州司徒谥贞王
祖金龙,封琅邪镇西大将军仪同三,司吏部尚书,赠司空谥康王
父悦,镇南将军豫州刺史渔阳庄侯,以荆河刺举,时值乱离,衅起萧墙,遂终非命
遗腹载诞,流离寇逆,复壁襁负,深山拥树。
程婴之匿赵武,从役家臣;
王成之藏李燮,为佣酒市。
遭太夫人忧,苫草坟茔,以终灰燧,形骸毁瘠,逾于丧礼。
年十有五,始干家事,楹前凿柱,即取遗书,石上开,仍求故剑。
出身司徒参军,除中坚将军员外散骑常侍
值魏室多难,所在蜂起,孟津以北,无复封畿,嵩山已南,即为锋镝。
公建议修武,立栅温城,函谷西封,河桥北断,长亭籍马,并入武城,百里租车,咸输温县
太祖文帝缔构关都,经纶夷阻,招携以礼,怀远以德。
马文渊之择主,去陇坻而归身;
窦周公之入朝,在河西而奉诏。
大充七年,蒙授平东将军北徐州刺史
十年,河内故义四千余家,愿立忠诚,须公衣锦,乃授使持节、领河内太守,加前将军
怀州拓境,两镇奔波;
柳泉转战,三城授首。
十三年,太祖山东诸立义之将,能率众入关者,有加重赏。
公率先而至,领户千室。
即以为封,固辞不受。
其菽粟之赐,或以指囷
马牛之赏,将同量谷。
朝廷以华阳西极,汉水东流,叹孟达之奔兵,怪刘封之失策。
魏前元我镇汉中,除白马城主,领华阳郡
昔称导漾,今闻上潴,烟沈冰井,雨歇云门。
其年授大都督,加散骑常侍、柱国、蜀国公
开金牛之道,通牧马之关。
公卷甲北塞,悬车束马,遂得策预葭萌,勋参绵竹
封龙门县开国子蒲州刺史,仍领新州,寻授使持节车骑大将军仪同三司大中正
隆周受图,天保大定,以公才望,仍为旧臣,遂乃义深追远,恩隆继绝,即改封琅邪县公,邑五百户,仍迁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都督巴州诸军事巴州刺史
武成二年,被敕赴援信州
鱼复道阻;
屡却岑彭荆门水急,几沉吴汉
公乃月峡先登,瞿唐直上。
天子以公操履忠勤,仪刑亮直,乃征为大御伯,寻转大御正,邑一千一百户。
枢机近侍,出纳丝言,所谓多识旧章,殿中无双者矣。
四年,大将军东讨,公所领义众,先守枳关,授都督怀州诸军事怀州刺史
偃师张幕,河阳牧马,虽接战于富平,已连营于官渡。
五年诏追还,拜始州刺史
更讨信州,贼山彰、寻宝渝恃险。
峡路,五尺䊺钓,才通县水,三门桥飞济渡。
既而风行草偃,谷静山空。
前后平十一城,获九千余口,马归平乐,金输水衡
天保二年,除信州刺史都督信州诸军事
朝发白帝,暮宿江陵,气振巴丘之兵,威警建平之戍。
五年,迁潼州刺史益州柱国公,降帝子之重,镇天井之星,延阁拟于丛台,岷山方于代郡
公仰禀雄谟,参谋远略,故得身预舞阳之功,位极长平之宠。
六年,授使持节大将军大都督西宁州诸军事西宁州刺史
方欲关沫若,徼牂柯,见夜郎之侯,习昆弥之战;
而飞鸢堕水,马援去而无归;
金马骋光王褒行而不反。
呜呼哀哉;
七年正月十日薨,春秋六十有五。
诏赠使持节大将军,怀、邵、汾、晋四州诸军事怀州刺史
夫人襄城公主魏献帝之曾孙,赵穆王之季女。
王姬萧恭褕翟典礼,四教竞庄,三星令淑,有光隆虑之贤,足表平阳之盛,生则从夫以秩,死则同穴以礼。
建德元年八月十二日,合葬于武功三时原,大夫墓树以,诸侯坟高于雉。
吁嗟滕公,来居此里。
谥定公,礼也。
公资忠履孝,蕴义怀仁,直干千寻,澄波万倾,逢蒙射法,力牧兵书,星辰高下之占,风雨逢迎之气,故得师出以律,天幸将军者也。
至如官曹案牍,未常烦壅,戎马交驰,不妨余裕,足使四岳弥峻,三台更明。
在朝四十一年,身经一百余战,凡任四郡,历八州,未尝以货殖经怀,去如始至。
渭南千亩之,更惧盈满,池阳二顷之田,常思止足。
身殁之日,家无余财,素车白马,狭室崎岖,黄肠玄甲,阶庭仄陋。
有诏冬官为营寝室,朱邑祭酹无所,汉后是以赐金;
陈表妻子露立吴王为之开馆。
呜呼哀哉!
世子侃,孝家忠国,扬名显亲。
是以勒此丰碑,惧从陵谷,殖之松柏,不忍凋枯。
铭曰:
钦若历象,平秩寅宾。
少梁奔华,地入咸秦
族夷兴马,书穷获麟
玉镜去始,金行乃构。
象浦通关,龙沙开候。
上糁石起,河阳水斗。
五马南浮,三星东宿。
太傅作牧,奄有江沲。
司徒避乱,承制荆河。
既劳推毂,犹思枕戈,龙媒被野,苍兕凌波。
庄侯季年,祸机相接。
诞公遗嗣,崎岖怀挟。
山窜越武,家藏李燮伍员道阻,燕丹路遥。
南奔楚塞,北
水流登垄,寒风度辽。
有功都护,则重嫖姚
怀书上马,习礼从戎。
阵图六甲,兵占八风。
宝剑,射柳雕弓,推诚贾复,屈节廉公。
八翼频飞,六条亟秉。
勇此仁义,行兹宽猛。
持印山开,沈黎盗静,取甲无丘,均田不井。
懋功赐爵,上将赏官。
军中受诏,塞外登坛。
方图参合,更鏖皋兰,渝山毒水,僰道灾氛。
地亡都尉,滩悲使君
谷寒无日,山空足云。
北风吹旐,秋霖泣军。
遣奠双设,铭旌两布。
泌水同坟,平阳合墓。
悲哀嗣子,攀哀靡诉。
恸甚风枝,悲深霜露。
自此何世,从斯几年。
麒麟欲斗,华表中燃。
地形楼起,松心盖圆。
茫茫丘垄,代代英贤(《文苑英华》九百四)
优婆塞戒经记 南北朝 · 阙名
 出处:全宋文卷六十四
太岁在丙寅夏四月二十三日河西王世子抚军将军录尚书事大沮渠兴国与诸优婆塞等五百馀人,共于都城之内,请天竺法师昙摩谶译此在家菩萨戒,至秋七月二十三都讫。
沙门道养笔受,愿此功德,令国祚无穷,将来之世,值遇弥勒,初闻悟解,逮无生忍,十方有识,咸同斯誓(《释藏》迹九。)
兖州刺史贾思伯 南北朝 · 阙名
 出处:全后魏文卷五十八
夫璇□□□因方祇以□者□□既启廉□□□□德□□□□□□□□风□□□□□□□□□□□□使君□源遐缅,督业崇深,识照天玑,冲光警智,冰清玉映,有之操,莅政□化□□□□□□□□□□□□□□□□作捍青蕃,流爱屋之歌,垂芳河济,欣来苏之咏,可谓动众化□□□□□□□□盛□□□□□□□□□□□□刊方来何述,前治中从事史、东平内史、□昌伯、东平□祖髦长□□乂□山□□□□□□□□□□□□□□威将军、治中从事吴兴沈预民□徐贞思等,镂石镌□□徽万□。
君讳思伯字士休武威姑臧人也。
太师贾他之后,□□太傅谊□□□□□□□□□□□□□□九世祖敷,前魏青龙中幽州刺史,行达□州□州事,因忠丧亡,遂□□□□□□□□□□□□□□□□□州刺史
高祖朕,□事兼州别驾宜都王司马
曾祖宏,□有令誉,未宦早丧。
祖□□□□□□□□□□□□□□青州□□录本州□中正、州主簿齐郡太守
君童龀之中,卓然岐嶷,亲邻纨倚,□□□□□善文赋,慷慨□志□□张良□□超怅致□□太和中,起家为奉朝请,尊□□得,优游雅素,逍遥集□□□□□□高谊□求□□□□□□虽年始终弱冠,便□然公辅之□□稍迁扬烈将军、□□校尉、□前军将军□□仍授辅国将军□□□□□□□□□左□□□□夜勤王,匪躬斯著,遐迩钦风,缙绅引领。
河内大守,以亲老□□□除□□□□□□□□□寻□□□将□一载□召拜荥阳太守,辞不获已,遂恭斯授。
官任未期,风教逮□□□□□□□不□□□□□□泽渐□年方之我君□有惭德矣。
寻除持节、督南青州诸军事征虏将军南青州刺史,□□□□□□□□□□之□□□所。
顷之,丁父忧
复召拜光禄少卿将军如故。
谅闇在躬,宿昔皓发,继□□□几□毁□□□哀□□□尝□□□□□□财赈施,亲疏周给,门侄长幼,靡不赡恤,等其荣悴,均其丰约,士□□□除持节兖州诸军事左将军兖州刺史
于时州土荒馑,连岁不登。
又境上之民,好怀去就。
君按之以法,□之以□□□□在优平赋□□其□□□□□岁稔□□既实,礼义用兴,关境怀仁,外邻□附,民庶欣歌,士女□咏。
仰照灼英徽蝉联□□德楷世□仁惟□矩声溢遐□芳流远□动□□□□□□□□□□谟资□韶气绘藻□华绮缋雕思,三□□州,淄渑别味,思□二□□□□□□绩既□□□□良海沂换□□郑怀芳□□□□□暖和灵系管,□昃甘棠,抚□河济饰光□服治隆王赵,才超张陆,化湛烟翔,风□□属,□□既领,宪□以穆,□猛相资,惠和并布,威厉秋霜,泽孚春露,岩栖以空,丘园知慕,异哉□恩,□邻襁附,□歌载□声教□□□□□□民庶未融,敬惟德化,于此知隆,□□□□永馥芳风。
神龟二年岁次己亥四月戍辰朔廿日丁亥讫功,大义主翟旭仁,义主□人令曹安都,义主姜甫德(碑拓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