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点
诗文库
汉中王上表汉帝 蜀汉 · 马超
 出处:全三国文 卷六十
平西将军都亭侯马超左将军领长史镇军将军许靖、营司马臣庞羲、议曹从事中郎军议中郎将射援军师将军诸葛亮荡寇将军汉寿亭侯关羽、徵虏将军新亭侯张飞征西将军黄忠镇远将军臣赖恭、扬武将军法正、兴业将军李严等一百二十人上言曰:
昔唐尧至圣而四凶在朝,周成仁贤,而四国作难,高后称制而诸吕窃命孝昭幼冲,而上官逆谋,皆凭世宠,藉履国权,穷凶极乱,社稷几危。
非大舜、周公朱虚博陆,则不能流放禽讨,安危定倾。
伏惟陛下诞姿圣德,统理万邦,而遭厄运不造之艰。
董卓首难,荡覆京畿,曹操阶祸,窃执天衡;
皇后太子,鸠杀见害,剥乱天下,残毁民物。
久令陛下蒙尘忧厄,幽处虚邑。
人神无主,遏绝王命,厌昧皇极,欲盗神器。
左将军司隶校尉豫、荆、益三州牧宜城亭侯备,受朝爵秩,念在输力,以殉国难。
睹其机兆,赫然愤发,与车骑将军董承同谋诛,将安国家,克宁旧都。
机事不密,令游魂得遂长恶,残泯海内。
臣等每惧王室大有阎乐之祸,小有定安之变,夙夜惴惴,战栗累息。
昔在《虞书》,敦序九族,周监二代,封建同姓,《诗》著其义,历载长久。
汉兴之初,割裂疆土,尊王子弟,是以卒折诸吕之难,而成大宗之基。
臣等以备肺腑枝叶,宗子藩翰,心存国家,念在弭乱
破于汉中海内英雄望风蚁附,而爵号不显,九锡未加,非所以镇卫社稷,光昭万世也。
奉辞在外,礼命断绝。
河西太守梁统等值汉中兴,限于山河,位同权均,不能相率,咸推窦融以为元帅,卒立效绩,摧破隗嚣
今社稷之难,忽于陇、蜀,外吞天下,内残群寮,朝廷有萧墙之危,而御侮未建,可为寒心。
臣等轨依旧典,封备汉中王,拜大司马,董齐六军,纠合同盟,埽灭凶逆。
汉中、巴、蜀、广汉犍为为国,所署置,依汉初诸侯王故典。
夫权宜之制,苟利社稷,专之可也。
然后功成事立,臣等退伏矫罪,虽死无恨(《蜀志·先主传》,又见袁宏《后汉纪》三十,以为诸葛亮等上言。)
张既令延康元年 曹魏 · 曹丕
 出处:全三国文 卷六
试守金城太守苏则,既有绥民平夷之功,闻又出军西定湟中,为河西声势,吾甚嘉之。
则之功效,为可加爵邑未邪?
封爵重事,故以问卿。
密白意,且勿宣露也(《魏志·苏则传》注引《魏名臣奏》)
圣贤高士传 其四十七 逢贞李劭公 曹魏 · 嵇康
 出处:全三国文 卷五十二
逢贞字叔平杜陵人
李劭公,上邵人贞世二千石王莽辟不至,尝为杜陵门下椽,终身不窥长安门。
但闭户读书,未尝问政,不过农田之事。
劭公王莽时辟地河西建武中窦融欲荐之,固辞乃止。
家累百金,优游自乐(《御览》五百十,又六百十一)
上表陈五事 曹魏末晋初 · 段灼
 出处:全晋文 卷六十六
臣受恩三世,剖符守境,试用无绩,沈伏数年,犬马之力,无所复堪。
陛下弘广纳之听,采狂夫之言,原臣侵官之罪,不问干忤之愆,天地恩厚,于臣足矣。
臣闻忠臣之于其君,犹孝子之于其亲:进则有欣然之庆,非贪官也;
退则有戚然之忧,非怀禄也。
其意在于不忘光君荣亲,情所不能已已者也。
臣伏自悼,私怀至恨:生长荒裔,而久在外任,自还抱疾,未尝觐见,陛下竟不知臣何人,此臣之恨一也。
遭运会之世,值有事之时,而不能垂功名于竹帛,此臣之恨二也。
逮事圣明之君,而尪悴羸劣,陈力又不能,当归死于地下,此臣之恨三也。
哀二亲早亡陨,兄弟并凋丧,孝敬无复施于家门,此臣之恨四也。
夏之日忽以过,冬之夜寻复来,人生百岁,尚以为不足,而臣中年婴灾,此臣之所恨五也。
惭日月之所养,愧昊苍而无报,此臣之所以怀五恨而叹息,临归路而自悼者也。
语有之曰:「华言虚也,至言实也,苦言药也,甘言疾也」。
臣欲言天下太平,而灵龟神狐未见,仙芝萐莆未生,麒麟未游乎灵禽之囿,凤凰未仪于太极之庭,此臣之所以不敢华言而为佞者也。
汉高祖初定天下,于时戍卒娄敬上书谏曰:「陛下取天下不与成周同,而欲比隆成周,臣窃以为不侔」。
于是汉祖感悟,深纳其言,赐姓为刘氏
又顾谓陆贾曰:「为我著秦所以亡,而吾所以得之者」。
乃作《新语》之书,述叙前世成败,以为劝戒。
田肯建一言之计,非亲子弟莫可使王齐者,而受千金之赐。
故世称汉祖之宽明博纳,所以能成帝业也。
今之言世者,皆曰复兴,天下已太平矣。
臣独以为未,亦窃有所劝焉。
且百王垂制,圣贤吐言,来事之明鉴也。
孟子曰:「尧不能以天下与舜,则舜之有天下也,天与之也。
昔舜为相,尧崩,三年之丧毕,舜避尧之子于南河,天下诸侯朝觐者、狱讼者,不之尧之子而之舜。
舜曰天也,乃之中国,践天子位焉。
若居尧之宫,逼尧之子,非天所与者也」。
曩昔西有不臣之蜀,东有僭号之吴,三主鼎足,并称天子。
魏文帝率万乘之众,受禅于靡陂,而自以德同唐虞,以为献即是古之尧,自谓即是今之舜,乃谓孟轲孙卿不通禅代之变,遂作禅代之文,刻石垂戒,班示天下,传之后世,亦安能使将来君子皆晓然心服其义乎!
魏文徒希慕之名,推新集之魏,欲以同于唐虞之盛,忽骨肉之恩,忘藩屏之固,竟不能使四海宾服,混一皇化,而于时群臣莫有谏者,不其过矣哉!
孙卿曰:「让,是不然矣。
天下者,至重也。
非至强莫之能任;
至大也,非至辩莫之能分;
至众也,非至明莫之能见。
此三至者,非圣人莫之能尽」。
由此言之,孙卿孟轲亦各有所不取焉。
陛下受禅,从东府入西宫,兵刃耀天,旌旗翳日。
虽应天顺人,同符唐虞,然法度损益,则亦不异于昔魏文矣,故宜资三至以强制之。
而今诸王有立国之名,而无襟带之实。
又蜀地有自然之险,是历世奸雄之所窥窬,逋逃之所聚也,而无亲戚子弟之守,此岂深思远虑,杜渐防萌者乎!
汉文帝据已成之业,六合同风,天下一家。
贾谊上疏陈当时之势,犹以为譬如抱火厝于积薪之下,而寝其上,火未及然,因谓之安。
此言诚存不忘亡,安不忘乱者也。
然臣之㥪娄,亦窃愿陛下居安思危,无曰高高在上,常念临深之义,不忘履冰之戒。
尽除魏世之弊法,绥以新政之大化,使万邦欣欣,喜戴洪惠,昆虫草木,咸蒙恩泽。
朝廷咏《康哉》之歌,山薮无伐檀之人,此固天下所视望者也。
陛下自初践阼,发无讳之诏,置箴谏之官,赫然宠异谔谔之臣,以明好直言之信,恐陈事者知直言之不用,皆杜口结舌,祥瑞亦曷由来哉!
臣无陆生之才,不在顾问之地,盖闻主圣臣直,义在于有犯无隐。
臣不惟疏远,未信而言,敢历论前代隆名之君及亡败之主废兴所由,又博陈举贤之路,广开养老之制,崇必信之道,又张设议者之难,凡五事以闻。
臣之所言,皆直陈古今已行故事,非新声异端也。
辞义实浅,不足采纳。
然臣私心,诚谓有可发起觉悟遗忘,愿陛下察臣愚忠,悯臣狂直,无使天下以言首为戒。
疾痛增笃,退念《桑梓》之诗,惟狐死之义,辄取长休,归近坟墓。
顾瞻宫阙,系情皇极,不胜丹款,遣息颖表言。
其一曰:臣闻善有章也,著在经典;
恶有罚也,戒在刑书
上自远古,下洎秦汉,其明王霸主及亡国暗君,故可得而称;
至于忠蹇贤相及佞谄奸臣,亦可得而言。
故朝有谔谔尽规之臣,无不昌也;
任用阿谀唯唯之士,无不亡也。
是有国者皆欲求忠以自辅,举贤以自佐;
而亡国破家者相继,皆由任失其人。
所谓贤者不贤,忠者不忠也。
臣谨言前任贤所由兴,任不肖所以亡者。
尧之末年,四凶在朝而不去,八元在家而不举,然致天平地宁,四门穆穆,其功固在重华之为相。
夏癸放于鸣条,商辛枭于牧野,此俱万乘之主,而国灭身擒,由不能属任贤相,用妇人之言,荒淫无道,肆志沈宴,作靡靡之乐,长夜之饮,于是登糟丘,临酒池,观牛饮,望肉林,龙逢忠而被害,比干谏而剖心,天下之所以归恶者也。
太甲暴虐,颠覆汤之典制,于是伊尹放之桐宫,而能改悔反善,三年而后归于亳。
既已放而复还,殷道微而复兴,诸侯咸服,号称太宗,实赖阿衡之尽忠也。
周室既衰,诸侯并争,天王微弱,政遂陵迟。
齐桓公,淫乱之主耳;
然所以能九合一匡之功,有尊周之名,诚管夷吾之力。
及其死也,虫流出门,岂非任竖貂之过乎!
且一桓公之身,得管仲、其功如彼;
用竖貂,其乱如此。
夫荣辱存亡,实在所任,可不审哉!
秦本伯翳之后,微微小邑,至秦仲始大,有车马礼乐侍御之好焉。
穆公至于始皇,皆能留心待贤,远求异士,招由余西戎,致五羖于宛市,取丕豹于晋乡,迎蹇叔于宗,由是四方雄俊继踵而至,故能世为强国,吞灭诸侯,奄有天下,兼称皇帝,由谋臣之助也。
道化未淳,崩于沙丘。
胡亥乘虐,用诈自立,不能弘济统绪,克成堂构,而乃残贼仁义,毒流黔首。
陈胜吴广,奋臂大呼,而天下响应。
于是赵高逆乱,阎乐承指,二世穷迫,自戮望夷。
子婴虽立,去帝为王,孤危无辅,四旬而亡。
此由邪臣擅命,指鹿为马,所以速秦之祸也。
秦失其鹿,豪杰竞逐,项羽既得而失之,其咎在烹韩生,而范增之谋不用。
假令既距项伯之邪说,斩沛公鸿门,都咸阳以号令诸侯,则天下无敌矣。
距韩生之忠谏,背范增之深计,自谓霸王之业已定,都彭城,还故乡,为昼被文绣,此盖世俗儿女之情耳,而荣之。
是故五载为汉所擒,至此尚不知觉悟,乃曰「天亡我,非战之罪」,甚痛矣哉!
且夫士之归仁,犹水之归下,禽之走旷野,故曰「为川驱鱼者獭也。
为薮驱雀者鹯也,为汤武驱人者也」。
汉高祖起于布衣,提三尺之刃而取天下,用六国之资,无唐虞之禅,岂徒赖良、平之奇谋,尽英雄之智力而已乎,亦由项氏为驱人也。
子孙承基二百馀年,逮成帝委政舅家,使权势外移。
安昌侯张禹者,汉之三公成帝保傅也。
帝亲幸其家,拜床下,深问天灾人事。
当惟大臣之节,为社稷深虑,忠言嘉谋,陈其灾患,则王氏不得专权宠,王莽无缘乘势位,遂托云龙而登天衢,令汉祚中绝也。
佞谄不忠,挟怀私计,徒低仰于五侯之间,苟取容媚而已。
是以朱云抗节求尚方斩马剑,欲以斩,以戒其馀,可谓忠矣。
成帝尚复不寤,乃以为居下讪上,廷辱保傅,罪死无赦,诏御史将云下,欲急烹之。
云攀殿折槛,幸赖左将军辛庆忌叩头流熏以死争之。
若不然,则云已摧碎矣。
后虽释槛不修,欲以彰明直臣,诚足以为后世之戒,何益于汉室所由亡也哉!
然世之论者以为乱臣贼子无道之甚者莫过于,此亦犹之不善不如是之甚也。
传称始起外戚,折节力行,以要名誉,宗族称孝,朋友归仁。
及其辅政成哀之际,勤劳国家,动见称述。
然于时人士诣阙上书荐者不可称纪,内外群臣莫不归功德。
遭遇汉室中微,国嗣三绝,而太后寿考,为之宗主,故得遂策命孺子而夺其位也。
昔汤武之兴,亦逆取而顺守之耳。
深惟殷周取守之术,崇道德,务仁义,履信实,去华伪,施惠天下,十有八年,恩足以感百姓,义足以结英雄,人怀其德,豪杰并用,如此,宗庙社稷,宜未灭也。
光武虽复贤才,大业讵可冀哉!
即位之后,自谓得天人之助,以为功广三王,德茂唐虞,乃自骄矜,奋其威诈,班宣符谶,震暴残酷,穷凶极恶,人怨神怒,冬雷电以惊其耳目,地动以惕其心腹。
犹不知觉悟,方复重行不顺时之令,竟连伍之刑,佞媚者亲幸,忠谏者诛夷。
由是天下忿愤,内外俱发,四海分崩,城池不守,身死于匹夫之手,为天下笑,岂不异哉!
其所由然者,非取之过,而守之非道也。
既屠肌,六合云扰,刘圣公已立而不辨,盆子承之而覆败,公孙述又称帝于蜀汉
如此数子,固非所谓应天顺人者,徒为光武之驱除者耳。
夫天下者,盖亦天下之天下,非一人之天下也。
殷商之旅,其会如林,矢于牧野,维予侯兴。
又曰:「侯服于周,天命靡常」。
由此言之,主非常人也,有德则天下归之,无德则天下叛之。
故古之明王,其劳心远虑,常如临川无津涯。
于是法天地,象四时,隆恩德,敬大臣,近忠直,远佞人。
仁孝著乎宫墙,弘化洽乎兆庶;
为平直如砥矢,信义感人神。
虽有椒房外戚之宠,不受其委曲之言;
虽有近习爱幸之竖,不听其姑息之辞。
四门穆穆,辟而不阖,待谏者而无忌。
恒战战栗栗,不忘戒惧,所以欲永终天禄,恐为将来贤圣之驱除也。
且臣闻之,惧危者,常安者也;
忧亡者,恒存者也。
使夫有国之君能安不忘危,则本枝百世,长保荣祚,名位与天地无穷,亦何虑乎为来者之驱除哉!
传有之曰:「狂夫之言,明主察焉」。
其二曰:「士之立业,行非一概。
吴起贪官,母死不归,杀妻求将,不孝之甚。
然在魏,使秦人不敢东向;
在楚,则三晋不敢南谋。
曾参闵骞,诚孝子也,不能宿夕离其亲,岂肯出身致死,涉危险之地哉!
今大晋应期运之所授,齐圣美于有虞,而吴人不臣,称帝私府,此亦国之羞也。
陛下诚欲致熊罴之士,不二心之臣,使奋威淮浦、震服蛮荆者,故宜畴咨博采,广开贡士之路,荐岩穴,举贤才,徵命考试,匪俊莫用。
台阁选举,涂塞耳目,九品访人,唯问中正
故据上品者,非公侯之子孙,则当涂之昆弟也。
二者苟然,则筚门蓬户之俊,安得不有陆沈者哉!
其三曰:昔田子方养老马,而穷士知所归,况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乎!
昔明王圣主,无不养老。
老人众多,未必皆贤,不可悉养。
故父事三老,所以明孝;
宗事五老,所以明敬。
孟子曰:「吾老以及人之老,吾幼以及人之幼」。
今天下虽定,而华山之阳无放马之群,桃林之下未有休息之牛,故以吴人尚未臣服故也。
夫饥者易为食,渴者易为饮,天下元元瞻望新政。
愿陛下思子方之仁,念犬马之劳,思帷盖之报,发仁惠之诏,广开养老之制。
其四曰:法令赏罚,莫大乎信。
古人有言:「人而无信,不知其可」。
况有养人以惠,使人以义,而可以不信行之哉!
臣前为西郡太守,被州所下《己未诏书》:「羌胡道远,其但募取乐行,不乐勿强」。
臣被诏书,辄宣恩广募,示以赏信,所得人名即条言征西。
其晋人自可差简丁强,如法调取;
至于羌胡,非恩意告谕,则无欲度金城河西者也。
自往每兴军渡河,未曾有变,故刺史郭绥劝帅有方,深加奖励,要许重报。
是以所募感恩利赏,遂立绩效,功在第一。
今州郡督将,并已受封,羌胡健儿,或王或侯,不蒙论叙也。
晋文犹不贪原而失信,齐桓不惜地而背盟,况圣主乎!
其五曰:昔周汉之兴,树亲建德,周因五等之爵,汉有河山之誓。
及其衰也,神器夺于重臣,国祚移于他人。
故灭周者秦,非姬姓也;
代汉者魏,非刘氏也。
于今国家大计,使异姓无裂土专封之邑,同姓并据有连城之地,纵诸王后世子孙还自相并,盖亦楚人失繁弱于云梦,尚未为亡其弓也。
其于神器不移他族,则始祖不迁之庙,万年亿兆不改其名矣。
大晋诸王二十馀人,而公侯伯子男五百馀国,欲言其国皆小乎,则汉祖之起,俱无尺土之地,况有国者哉!
将谓大晋世世贤圣,而诸侯之胤常不肖邪,则放勋钦明而有丹朱瞽瞍顽凶而有虞舜
天下有事无不由兵,而无故多树兵本,广开乱原,臣故曰五等不便也。
臣以为可如前表,诸王宜大其国,增益其兵,悉遣守藩,使形势足以相接,则陛下可高枕而卧耳。
臣以为诸侯伯子男名号皆宜改易之,使封爵之制,禄奉礼秩,并同天下诸侯之例。
臣闻与覆车同轨者未尝安也,与死人同病者未尝生也。
与亡国同法者未尝存也。
况夫巍巍大晋,方将登太山,禅梁父,刻石书勋,垂示无穷。
宜远鉴往代兴废,深为严防,使著事奋笔,必有纪焉。
伊尹耻其君不为,此臣所以私怀慷忾,自忘轻贱者也(《晋书·段灼传》)
姑臧 魏晋 · 无名氏
 押庚韵
《晋书》曰:张骏。寔之子。茂卒。嗣位大都督大将军凉州西平公。骏之立也。姑臧谣云云。至是而收复河南之地。
鸿从南来雀不惊。
谁谓孤雏尾翅(《晋书》作支。)生。
高举六翮凤凰鸣(○《晋书》张骏传。《诗纪》四十四。)
凉州为张氏谣 魏晋 · 无名氏
 押词韵第三部
《魏书》曰:昭成末。苻坚遣将苟苌伐凉州。破之。天锡降于苌。初骏时。谣曰云云。是时姑臧及诸郡国童儿皆歌之。谓刘曜石虎并伐凉州不克。至而降之也。
刘新妇簸米。石新妇吹羖羝。
荡涤簸张儿。张儿食之口正披(○魏书私署凉州张天锡传。)
后册 魏晋 · 阙名
 出处:全晋文
河西三十年破带石乐七年(《北堂书钞》一百六十引崔鸿北凉录》,沮渠蒙逊永和三年,大风震电,于电所得石册,案,今屠乔孙本系此事于茂虔永和四年,六帖及此以永和为蒙逊年号与晋宋书异。)
下诏微张天锡入朝 前秦 · 苻坚
 出处:全晋文
凉州刺史张天锡,虽称藩受位,然臣道未纯,可遣使持节武卫将军苟苌、左将军毛盛、中书令梁熙、步兵校尉姚苌等将兵临河西,遣尚书郎阎负梁殊衔命军前下书,征天锡入朝。
若有违王命,即进师扑讨(《十六国春秋》三十七又七十四)
上疏言天变 晋 · 汜称
 出处:全晋文
臣闻天之子爱人后,殷勤至矣。
故政之不修,则垂灾谴以诫告之。
改者虽危必昌,宋景是也。
其不改者,虽安必亡,虢公是也。
殿下嗣位以来,元年三月癸卯敦煌谦德堂陷。
八月效谷地裂,二年元日,昏雾四塞,四月,日赤无光,二旬乃复,十一月,狐上南门。
今兹春夏地频五震,六月,陨星于建康
臣虽学不稽古,敏谢仲舒,颇亦闻道于先师,且行年五十有九,请为殿下略言耳目之所闻见,不复能远论书传之事也。
乃者咸安之初西平地裂,狐入谦光殿前,俄而秦师奄至,都城不守。
梁熙既为凉州,藉秦氏兵乱,规有全凉之地,外不抚百姓,内多聚敛,建元十九年姑臧南门崩,陨石于闲豫堂,二十年吕光东反,子败于前,身戮于后。
段业因群胡创乱,遂称制此方,三年之中,地震五十馀所,既而先王龙兴瓜州,蒙逊篡弑于张掖
此皆目前之成事,亦殿下之所闻知。
效谷,先王鸿渐之始,谦德,即尊之室,基陷地裂,大凶之征也。
日者大阳之精,中国之象,赤而无,中国将为胡夷之所陵灭。
谚曰:“野兽入家,主人将去”。
今狐上南门,亦灾之大也。
又狐者胡也,天意若曰:将有胡人入居于此城,南面而君者也。
昔春秋之世,星陨于宋,襄公卒为楚所擒。
地者至阴,胡夷之象,当静而动,反乱天常,天意若曰:胡夷将震动中国,中国若不修德,将有宋襄之祸。
臣蒙先朝布衣之眷,辄自同子弟之亲,是以不避忤上之诛,昧死而进愚款。
愿殿下亲仁善邻,养威观衅,罢宫室之务,止游畋之娱租后宫嫔妃,诸夷子女,躬受分田,身劝蚕绩,以清俭素德为荣,息兹香兹奢靡之费,百姓税,专拟军国。
虚衿下士,广招英隽,修秦氏之术,以强国富俗。
待国有数年之积,庭盈文武之士,然后命为前驱,纳子房之妙算,一鼓而姑臧可平,长驱可以饮马泾渭,方东面而争天下,岂蒙逊之足忧!
不然,臣恐社稷之危,必不出纪(《晋书·凉后主传》,又《十六国春秋》九十二。)
述志赋 西凉 · 李皓
 出处:全晋文
皓以纬世之量,当吕氏之末,为群雄所奉,遂启霸图,兵无血刃,坐定千里,谓张氏之业,指期而成,河西十郡,岁月而一。
既而秃发傉檀入据姑臧,且渠蒙逊基宇稍广,于是慨然著述志赋焉,其辞曰:
涉至虚以诞驾,乘有舆于本无,禀玄元而陶衍,承景灵之冥符。
荫朝云之庵霭,仰朗日之照煦。
既敷既载,以育以成。
幼希颜子曲肱之荣,游心上典,玩礼敦经。
蔑玄冕于朱门,羡漆园之傲生;
渔父沧浪,善沮溺耦耕
秽鸱鸢之笼吓,钦飞凤于太清。
杜世竞于方寸,绝时誉之嘉声。
超宵吟于崇领,奇秀木之陵霜,挺修干之青葱,经岁寒而弥芳。
情遥遥以远寄,想四老之晖光。
将戢繁荣于常衢,控云辔而高骧。
攀琼枝于玄圃,漱华泉之渌浆。
和吟凤之逸向,应鸣鸾于南罔。
时弗获彤,心往形留,眷驾阳林,宛首一丘;
冲风沐雨,载沈载浮。
利害缤纷以交错,欢感循环而相求。
乾扉奄寂以重闭,天池绝津而无舟,悼贞信之道薄,谢惭德于圜流。
遂乃去玄览,应世宾,肇弱巾于东宫,并羽仪于英伦,践宣德之秘庭,翼明后于紫宸
赫赫谦光,崇明奕奕,岌岌王居,诜诜百辟,君希虞夏,臣庶夔益。
张王颓岩,梁后坠壑,淳风杪莽以永丧,缙绅沦胥而覆溺。
吕发衅于闺墙,厥构摧以倾颠。
疾风飘于高木,回汤沸于重泉,飞尘翕以蔽日,大火炎其燎原。
名都幽然影绝,千邑阒而无烟。
斯乃百六之恒数,起灭相因而迭然。
于是人希逐鹿之图,家有雄霸之想,暗王命而不寻,邀非分于无象。
故覆车接路而继轨,膏生灵于土壤。
哀馀类之忪懞,邈靡依而靡仰;
求欲专而失逾远,寄玄珠于罔象。
悠悠凉道,鞠焉荒凶,杪杪余躬,迢迢西邦,非相期之所会,谅冥契而来同。
弱水以建基,蹑昆墟以为墉,总奔驷之骇辔,接摧辕于峻峰。
崇崖嵏妻嶪,重险万寻,玄邃窈窕,盘纡嵚岑,榛棘交横,河广水深,狐狸夹路,鸮鸱群吟。
挺非我以为用,任至当如影响,执同心以御物,怀自彼于握掌,匪矫情而任荒,乃冥合而一往,华德是用来庭,野逸所以就鞅。
休矣时英,茂吉隽哲,庶罩纲以远笼,岂徒射钩与斩袂,或脱梏而缨蕤,或后至而先列,采殊才于岩陆,拔尧彦于无际。
留侯之神遇,振高浪以荡秽。
孔明于草庐,运玄筹之罔滞,洪操槃而慷慨,起三军以激锐。
咏群豪之高轨,嘉之飘杰,誓报曹而归刘,何义勇之超出!
据断桥而横矛,亦雄姿之壮发。
辉辉南珍,英英周鲁,挺奇荆吴,昭文烈武,建策乌林,龙骧江浦。
摧堂堂之劲阵,郁风翔而云举,绍樊韩之远踪,侔徽猷于召武,非刘孙之鸿度,孰能臻兹大祐!
信乾坤之相成,庶物希风而润雨。
岷益既荡,三江巳清,穆穆盛熏,济济隆平。
御群龙而奋策,弥万载以飞荣,仰遗尘于绝代,企高山而景行。
将建朱旗以启路,驱长毂而迅征,靡商风以抗旆,拂招摇之华旌,资神兆于皇极,协五纬之所宁。
赳赳干城,翼翼上弼,恣馘奔钰,截彼丑类。
且洒游尘于当阳,拯凉德于已坠。
间昌宇之骖乘,暨襄志而案辔。
知去害之在兹,体牧童之所述,审机动之至微,思遗餐而忘寐,表略韶于纨素,托精诚于白日(《晋书·凉武昭王传》,又《十六国春秋》九十一。)
关中出禅经序 十六国 · 释僧睿
 出处:全晋文
禅法者,向道之初门,泥洹之津径也。
此土先出修行大《小十二门》、大小《安般》,虽是其事,既不根悉,又无受法,学者之戒,盖阙如也。
摩罗法师辛丑之年十二月二十日姑臧长安,予即以其月二十六日从受禅法,既蒙启授,乃知学准法有成修。
《首楞严经》云:“人在山中学道,无师道终不成”是其事也。
寻蒙钞撰众家禅要,得此三卷,初四十三偈,是鸠摩罗陀法师所造;
后二十偈,是马鸣菩萨之所造也。
其中五门,是婆须蜜僧伽罗叉沤波崛僧伽斯那勒比丘马鸣罗陀禅要之中,钞集之所出也。
六觉中偈,是马鸣菩萨修习之以释六觉也。
初观淫恚痴相及,其三门皆僧伽罗义之所撰也。
息门六事,诸论师说也。
菩萨习禅法中,后更依持世经,益《十二因缘》一卷,《要解》二卷,别时撰出。
夫驰心纵想,则情愈滞而惑愈深;
系意念明,则澄鉴朗照而造极弥密。
心如水火,拥之聚之,则其用弥全;
决之散之,则其势弥薄。
故论云:质微则势重,质重则势微。
如地质重,故势不如水;
水性重,故力不如火,火不如风,风不如心。
心无形,故力无上,神通变化,入不思议,心之力也。
心力既全,乃能转昏入明,明虽愈于不明,而明未全也。
明全在于忘照,照忘然后无明非明。
无明非明,尔乃几乎息矣。
几乎息矣,慧之功也。
故经云:无禅不智,无知不禅”。
然则禅非智不照,智非禅不成。
大哉禅智之业,可不务乎?
出此经后,至弘始九年闰月五日,重求检校,惧初受之不审,差之一豪,将有千里之降。
详而定之,辄复多有,所正既备,无间然矣(《释藏迹》九。)
大智度论序(一作大智释论序。) 十六国 · 释僧睿
 出处:全晋文
夫万有本于生生,而生生者无生;
变化兆于物始,而始始者无始,然则无生无始,物之性也,生始不动于性,而万有陈于外,悔吝生于内者,其唯邪思乎?
正觉有以见邪思之自起,故阿含为之作;
智滞有之由惑,故般若为之照。
然而照本希夷,津涯浩汗,理超文表,趣绝思境。
以言求之,则乖其深;
以智测之,则失其旨,二乘所以颠沛于三藏,新学所以曝鳞于龙门者,不其然乎?
是以马鸣起于正法之余,龙树生于像法之末。
正余易弘,故直振其遗风莹拂而已。
像末多端,故乃寄迹凡夫,示悟物以渐。
又假照龙宫,以朗搜玄之慧,托闻幽秘,以穷微言之妙,尔乃宪章智典,作兹释论。
开夷路也,则令大乘之驾,方轨而直入;
其辩实相也,则使妄见之惑,不过而自复。
其为论也,初辞拟之,必标众异以尽美;
卒成之终,则举无执以尽善。
释所不尽,则立论以明之;
论其未辩,则寄折中以定之,使灵篇无难喻之章,千载悟作者之旨,信若人之功矣。
有鸠摩罗耆婆法师者,少播聪明之闻,长集奇拔之誉,才举则亢标万里,言发则英辩荣枯,常杖兹论焉渊镜,凭高致以明宗。
秦弘始三年岁次星纪十二月二十日姑臧长安秦王虚襟,既已蕴在昔见之心,岂徒则悦而已?
晤言相对,则淹留终日;
研微造尽,则穷年忘倦。
又以晤言之功虽深,而恨独得之心不旷;
造尽之要虽,而惜津梁之势未普。
遂以莫逆之怀,相与弘兼忘之惠,乃集京师义沙门,命公卿赏契之士五百余人,集于渭滨逍遥园堂,鸾舆停驾于洪涘,禁御息警于林间。
躬览章,考正名于梵本;
咨通津要,坦夷路于来践。
经本既定,乃出此释论,论之略本有十万偈,偈有三十二字,并三百二十万言,梵既乖,又有烦简之异,三分除二,得此百卷,于大智三十万言,章婉旨,朗然可见,归途直达,无复惑趣之疑,以文求之,无间然矣。
天竺传云:“像正之末,微马鸣龙树道学之门,其沦胥溺丧矣”。
其故何?
实由二未契微,邪法用盛,虚言与实教并兴,险径与夷路争辙,始进者化之而流离,向道者惑之而播越,非二匠其孰与正之?
是以天竺诸国,为之立庙,宗之若佛,又称而咏之曰:“智慧日以颓,斯人令再曜。
世昏寝已久,斯人悟令觉”。
若然者,真可谓功格十地,道侔补处者矣。
传而称之,不亦宜乎!
幸哉此中鄙之外,忽得全有此论,梵文委曲,皆如初品。
法师以秦人好简,故裁而略之。
若备译其文,将近千有余卷。
法师于秦语大格,唯译一往,方言殊好,犹隔而未通。
苟言不相喻,则情无由比。
不比之情,则不可以托悟怀于文表
不喻之言,亦何得委殊涂于一致?
理固然矣。
进欲停笔争是,则交竞终日,卒无所成;
退欲简而便之,则负伤于(一作伤手。)穿凿之讥。
以二三唯案译,而书都不备饰,幸冀明悟之贤,略其文而挹其(《释藏友》一,又《迹》十。)
桓冲请讨符坚诏(元年) 东晋 · 孝武帝
 出处:全晋文卷十一
丑类违天,比年纵肆,梁益不守,河西倾丧。
每惟宇内未一,愤叹盈怀。
将军经略深长,思算重复,忠国之诚,形于义旨。
贤省未周,以感以慨。
寇虽乘间窃利,而以无道临之,黩武穷凶,虐用其众,灭亡之期,势何得久!
然备豫不虞,军之善政。
辄询于群后,敬从高算。
想与征西协参令图(案:《文选》沈约《齐安陆王碑》注引《晋中兴书》,烈宗诏曰:「桓冲协隆治道。」与此语相当,后讳「隆」、「治」字,遂改易之耳。)
嘉谋远猷,动静以闻(《晋书·桓冲传》)
遗秃发辱檀书 后秦 · 姚兴
 出处:全晋文
今遗尚书左仆射齐难讨勃,勃惧其西逸,故令弼等于河西邀之(《晋书·载纪·秃发辱檀传》,又《十六国春秋》八十九。)
传檄青州诸郡讨辟闾浑 南燕 · 慕容钟
 出处:全晋文
隆替有时,义列昔经;
困难启圣,事彰中箓。
是以宣王龙飞于危周,光武凤起于绝汉,斯盖历数大期,帝王之兴废也。
自我永康多难,长鲸逸网,华夏四分,黎元五裂。
逆贼辟闾浑父蔚,昔同段龛阻乱淄川太宰东征,剿绝凶命。
浑于覆巢之下,得蒙全卵之施,曾微犬马识养之心,复袭凶父乐祸之志,盗据东秦,远附吴越,割剥黎元,委输南海
皇上应期,大命再集,矜彼营丘,暂阻王略,故以七州之众二十馀万,巡省岱宗,问罪齐鲁
韩信裨将伐齐,有征无战,耿弇偏师讨步,克不移朔。
况以万乘之师,埽一隅之寇,倾山碎卵,方之非异。
孤以不才,忝先驱,都督元戎,一十二万,皆乌桓突骑,三河猛士,奋剑与夕火争光,挥戈与秋月竞色。
以此攻城,何城不克,以此众战,何敌不平!
窦融河西归汉,荣被于后裔;
彭宠盗逆渔阳,身死于奴隶。
近则曹嶷跋扈,见禽于后赵
段龛干纪,取灭于前朝。
此非古今之吉凶,已然之成败乎?
浑若先迷后悟,荣宠有加。
如其敢抗王师,败灭必无遗烬。
稷下之雄,岱北之士,有能斩送浑首者,赏同佐命。
脱履机不发,必玉石俱摧(《晋书·载纪·慕容德传》,又《十六国春秋》六十三。)
撰征赋 南朝宋 · 谢灵运
 出处:全宋文卷三十
盖闻昏明殊位,贞晦异道,虽景度回革,乱多治寡,是故升平难于恒运,剥丧易以横流。皇晋(缺二字。)河汾,来迁吴楚,数历九世,年逾十纪,西秦无一援之望,东周有三辱之愤,可谓积祸缠衅,固以久矣。况乃陵茔幽翳,情敬莫遂,日月推薄,帝心弥远。庆灵将升,时来不爽,相国宋公,得一居贞,回乾运轴,内匡寰表,外清遐陬。每以区宇未统,侧席盈虑。值天祚攸兴,昧弱授机,龟筮元谋,符瑞景征。于是仰祗俯协,顺天从兆,兴止戈之师,躬暂劳之讨。以义熙十有二年五月丁酉,敬戒九伐,申命六军,治兵千京畿。(《艺文类聚》作「京甸」。)次师于汳上。灵樯千艘,雷辎万乘,羽骑盈途,飞旌蔽日。别命群帅,诲谟惠策,法奇于《三略》,义秘于《六韬》。所以钩棘未曜,殒前禽于金墉,威弧始彀,走钑隼于滑台。曾不逾月,二方献捷。宏功懋德,独绝古今。天子感《东山》之劬劳,庆格天之光大,明发兴于鉴寐,使臣遵于原隰。余摄官承乏,谬充殊役,《皇华》愧于先《雅》,靡监于征人。以仲冬就行,分春反命。途经九守,路逾千里。沿江乱淮,逆薄泗、汳,详观城邑,周览丘坟,眷言古迹,其怀巳多。昔皇祖作藩,受命淮、徐,道固苞桑,勋由仁积。年月我历,市朝巳改,永为洪业,缠怀清历。于是采访故老,寻履往迹,而远感深慨,痛心殒涕。遂写集闻见,作赋《撰征》,俾事运迁谢,托此不朽,其词曰:
烈山之洪绪,承火正之明光。
立熙载于唐后,申赞事于周王
畴庸命而顺位,锡宝圭以彻疆。
历尚代而平显,降中叶以繁昌
业服道而德徽,风行世而化扬。
投前踪以永冀,省輶质以远伤。
暌谋始于蓍蔡,违用舍于行藏。
庇常善之罔弃,凭曲成之不遗。
昭在幽而偕煦,赏弥久而愈私。
顾晚草之薄弱,仰青春之葳蕤。
引蔓颖于松上,擢纤枝于兰逵。
施隆贷而有渥,报涓尘而无期。
欢太阶之休明,穆皇道之缉熙。
惟王建国,辨方定隅,内外既正,华夷有殊。
惟昔《小雅》,逮于班书,戎蛮孔炽,是殛是诛。
是以宣王用棘于猃狁,高帝方事于匈奴
然侵镐至泾,自塞及平。
窥郊伺鄙(缺四字。)慕携王之矫虔,阶丧乱之末宁。
窃强秦之三辅,陷隆周之两京
雄崤、渑以制险,据绕霤而作扃。
家永怀于故壤,国愿言于先茔。
俟太平之旷期,属应运之圣明。
坤寄通于四渎,乾假照于三辰。
水润士以显比,火炎天而同人。
上相之睿哲,当草昧而经纶。
总九流以贞观,协五材(传注五才,从《艺文类聚》改)而平分。
时来之机,悟先于介石,纳隍之诫,一援于生民。
龟筮允臧,人鬼同情。
顺天行诛,司典详刑。
树牙选徒,秉钺抗旌。
弧矢罄楚孝之心智,戈棘单吴子之精灵。
三翼以鱼丽,襄两服以雁逝。
阵未列于都甸,威已振于秦、蓟。
洒严霜于渭城,被和风于洛戚。
就终古以比猷,考坟册而莫契。
昔西怨于东徂,今北伐而南悲。
岂朝野之恒情,动万乘之幽思。
歌零雨于《豳风》,兴《采薇》于周诗。
庆金墉之凯定,眷戎车之迁时。
伫千里而感远,涉弦望而怀期。
诏微臣以劳问,奉王命于河湄。
夕饮饯以俶装,旦出宿而言辞。
岁既晏而繁虑,日将迈而恋乖。
阙敬恭于桑梓,谢履长于庭阶。
冒沈云之晻蔼,迎素雪之纷霏
凌结湍凝清,风矜籁以扬哀。
情在本而易阜,物虽末而难怀。
眷余勤以就道,苦忧来其城颓。
尔乃经雉门,启浮梁,眺钟岩,越查塘。
永嘉之紊维,寻建武之缉纲
于时内慢神器,外侮戎狄。
君子横流,庶萌分析
主晋有祀,福禄来格。
明两降览,三七辞厄。
元诞德以膺纬,肇回光于阳宅。
明思服于下武,兴继代以消逆。
简文因心以秉道,故冲用而刑废。
孝武舍己以杖贤,亦宁外而治内。
观日化而就损,庶雍熙之可对。
闵隆安之致寇,伤龟玉之毁碎
漏妖凶于沧洲,缠衅难而盈纪。
时焉依于晋、郑,国有蹙于百里。
赖英谟之经营,弘兼济以忘己。
主寰内而缓虞,澄海外以渍滓。
至如昏祲蔽景,鼎祚倾基。
黍离》有叹,《鸿雁》无期,瞻天命之贞符,秉顺动而履机。
率骏民之思效,普邦国而同归。
荡积霾之秽氛,启披阴之光晖。
平陵之杳蔼,复七庙之依稀。
务役简而农劝,每劳赏而忠甄。
变时雍于祖宗(缺六字。)
扫逋丑于汉渚,涤僭逆岷山
羁巢处于西木,引鼻饮于源渊。
惠要襋而思韪,援冠弁而来虔。
冶城而北属,怀文献之收扬。
匪元首之康哉,孰股肱之惟良。
譬观曲而识节,似缀组以成章。
业弥缠而弥微,事愈有而莫伤。
次石头之双岸,究孙氏之初基。
幸汉庶之漏网,恁江介以抗维。
初鹊起于富春,果鲸跃于川湄。
匝三世而国盛,历五伪而宗夷。
察成败之相仍,犹唇亡而齿寒。
载十二而谓纪,岂蜀灭而吴安。
众咸昧于谋兆,羊独悟于理端。
广武诲情,树襄阳以作藩。
建业其如遗,沿万里而谁难。
疾鲁荒之诐辞,恶京陵之谮言。
责当朝之惮贬,对曩籍而兴叹。
敦怙宠而判违,敌既勍而国圮。
彼问鼎而何阶,必先贼于君子。
原性分之异托,虽殊途而归美。
或卷舒以愚智,或治乱其如矢。
谢昧迹而托规,卒安身以全里。
周显节而犯逆,抱正情而丧己。
薄四望而尤眄,叹王路之中鲠
蠢于越之妖烬,敢凌蹈于五岭
崩双岳于中流,拟凶威于荆郢。
隐雷霆于帝坐,飞芒镞于宫省
于时朝有迁都之议,人无守死之志。
师旅痛于久勤,城墉阙于素备。
安危势在不侔,众寡形于见事。
于赫渊谋,研其神策。
缓辔待机,追奔蹑迹
雷池而振曜,次彭蠡而歼涤。
穆京甸以清晏,撒多垒而宁役。
造白石之祠坛,怼二竖之无君。
践掖庭以幽辱,凌祧社而火焚。
文康之罪己,嘉忠武之立勋。
道有屈于灾蚀,功无谢于如仁。
讯落星之飨旅,索旧栖于吴馀。
迹阶今而不见,横奔以荒除。
彼生成之乐辰,亦犹今之在余。
慨齐吟于爽鸠,悲唐歌于《山枢》。
吊伪孙于涂首,率君臣以奉疆。
时运师以伐罪,偏投书于武王
迄西北之落纽,乏东南以振纲。
钜平之先觉,实中兴之后祥。
左史之攸征,胡影迹之可量。
江乘而责始,知遇雄之无谋。
厌紫微之宏凯,甘陵波而远游。
越云梦而南溯,临浙河而东浮。
彀连弩于川上,候蛟龙于中流。
薄方与,乃届欧阳。
入夫江都之域,次乎广陵之乡。
易千里之曼曼,溯江流之汤汤,荐赤圻以经复,越二门而起涨。
北路以兴思,看东山怡目
林丛薄,路逶迤,石参差,山盘曲
激濑而骏奔,日映石而知旭。
审兼照之无偏,怨归流之难濯。
羡轻魵之涵泳,观翔鸥之落啄。
在飞沈其顺从,顾微躬而缅邈。
于是抑怀荡虑,扬榷易难。
利涉以吉,天险以艰。
于敌伊阻,在国斯便。
勾践行霸于琅邪夫差争长于黄川
相发叹而思正,曹后愧心于千魂。
登高堞以详览,知吴濞之衰盛。
戒东南之逆气,成刘后之宋圣。
藉盐铁之殷阜,临淮楚之剽轻。
盛几杖而弭心,怒抵局而遂争。
忿駴盎之扶祸,惜徒伤于家令
条侯忠毅,将七国之陵正。
褒汉藩之治民,并访贤以昭明。
侯文辩其谁在,曰邹阳与枚生。
据忠辞于吴朝,执义说于梁庭。
敷高才于兔园,虽正言免刑
阙里既已千载,深儒流于末学
仲舒之睟容,遵缝掖于前躅
对园囿而不窥,下惟帢莫而论属。
相端、非之两骄,遭弘、偃之双慝。
恨有道之无时,步险途以侧足。
宣武之大阅,反师旅于此廛。
自皇运之都东,始昌业以济难。
抗素旄于秦岭,扬朱旗于巴川
惧帝系之坠绪,故黜昏而崇贤。
嘉收功以垂世,嗟在嗣而覆旃。
德非陟而继宰,衅逾禹其必颠。
造步丘而长想,钦太傅之遗武。
思嘉遁之馀风,绍素履之落绪。
民志应而愿税,国屯难而思抚。
譬乘舟之待楫,象提钓之假缕。
总出入于和就,兼仁用于默语。
弘九流以拮四维,复先陵而清旧宇。
西州之成功,指东山之归予。
惜图南之启运,恨鹏翼之末举。
发津潭而回迈,逗白马以憩舲。
射阳而望邗沟,济通淮而薄角城
城坡陀兮淮惊波,平原远兮路交过。
艽野兮悲桥梓,溯急流兮苦碛沙
夐千里而无山,缅百谷而有居。
被宿莽以迷径,睹生烟而知墟(缺六字。)
谓信美其可娱。
身少长于乐土,实长叹于荒馀(缺四字。)具瘁。
直岁寒之穷节。
视层云之崔巍,聆悲飙之掩屑。
弥昼夜以滞淫,怨凝阴之方结。
望新晴于落日,起明光于跻月。
眷转篷之辞根,悼朔雁之赴越。
披微物而疚情,此思心其可说(《艺文类聚》作「而可歇」。)
问徭役其几时,骇阅景于兴没。
感曰归于《采薇》,予来思于雨雪。
岂初征之惧对,冀鹳鸣之在垤。
(缺四字。)逾宿,骛吾楫于邳乡。
奚车正以事夏,虺左相以辅汤。
绵三代而享邑,厕践土之一匡。
嗟仲几之宠侮,遂舍存以征亡。
宰之善对,美士弥之能纲。
升曲垣之逶迤,访淮阴之所都。
原入跨之达耻,俟遭时以远图。
西楚以择木,迨南汉以定谟
乱孟津而灭,攀井陉而赵徂。
播灵威于齐横,振馀猛于龙且
观让通而告豨,曷始智而终愚。
迄沂上而停枻,登高杞而不进。
幽期而知贤,张揣景而示信。
本文成之素心,要王子于云仞。
岂无累于清霄,直有概于贞吝。
始熙绩于武关,卒敷功于皇胤。
处夷险以解挫,弘忧虞以时顺。
矜若华之翳晷,哀飞骖之落骏。
伤粒食而兴念,眷逸翮而思振。
戾臣山而东顾,美相公之前代。
嗟残虏之将糜,炽馀猋于海济。
驱鲐稚于淮曲,暴鳏孤于泗澨。
托末命(缺二字。)云,冀灵武之北阅。
惟授首之在晨,当盛暑而选徒。
肃严威以振响,渐温泽而沾腴。
既云撒于朐城,遂席卷于齐都。
曩四关其奚阻,道一变而是孚。
伤炎季之崩驰,长逆布以滔天。
假父子以诈爱,借兄弟以伪恩。
魏武以谲狂,宄谟奋于东藩。
桴未噪于东郭,身已馘于楼门。
审贡牧于前说,证所作于旧徐。
聆泗川之浮磬,玩夷水之𧏖珠。
草渐苞于炽壤,桐孤干于峄隅。
慨禹迹于尚世,惠遗文于《夏书》。
纷征迈之淹留,弥怀古于旧章。
伯文于故服,咸征名于、殇
灵壁之曾峰,投吕县之迅梁。
想蹈水之行歌,虽齐汨其何伤。
仲尼之嘉问,告性命以依方。
岂苟然于迂论,聆寓言于达庄。
于是滥石桥,登戏台
策马钓渚,息辔城隅。
永感四山,零泪双渠。
怨物华之推驿,慨舟壑递迁
谓徂岁之悠阔,结幽思之方根。
感皇祖之徽德,爰识冲而量渊。
降俊明以镜鉴,回风猷以昭宣
道既底于国难,惠有覃于黎元。
颂歌于政教,民谣咏于渥恩。
兼《采芑》之致美,协《汉广》之发言。
强虎氐之搏翼,𭲫云网于所禁。
驱黔萌以蕴崇,取园陵而湮沈。
锡残落于河西,序沦胥于汉阴。
方城而折扃,扰谯颍其谁任。
世阙才而贻乱,时得贤而兴治。
救祖考之邦壤,在幽人而枉志。
体飞书之远情,悟犒师之通识。
明达之高览,契古今而同事。
渊谟于潜机,骋神锋于云旆。
驱斥泽而风靡,蹙坑谷而鸟窜。
中华免夫左衽,江表此焉缓带。
既克黜于肥六,又作镇于彭沛。
晏皇途于国内,震天威于河外。
扫东齐而巳宁,指西崤而将泰。
值秉均而代谢,实大业之兴废。
心无忝于乐生,事有像于燕惠。
抱明哲之不伐,奉宏勋而是税。
捐七州以爰来,归五湖以投袂。
屈盛绩于平生,申远期于暮岁
访曩载于宋鄙,采《阳秋》于鲁经。
晋申好于东吴,郑凭威于南荆
故反师于曹门,将以塞于夷庚。
纳五叛以长寇,伐三邑以侵彭。
美西锄之忠辞,快韩厥之奇兵。
项王之故台,迹霸楚之遗端。
挺宏志于总角,奋英势于弱冠。
气盖天而倒日,力拔山而倾湍。
始飙起于勾越,中电激于衡关。
兴偏虑于攸吝,忘即易于所难。
忌陈锦而莫照,思反乡而有叹。
且夫杀义害婴,而懮丰疑,绁贤不策,失位谁持。
迨理屈而愈闭,方怨天而怀悲。
对骏骓以发愤,伤虞姝于末词。
陟亚父之故营,谅谋始之非托。
遭衰嬴之崩纲,值威炎之结络。
迄皓首于阜陵,犹谬觉于然诺。
视一人于三杰,岂在己之庸弱。
置丰沛而不举,故自同于俎镬。
发卞口而游历,迄西山弭辔
观终古之幽愤,怀元王之冲粹。
战国之权争,方恬心于道肆。
浮丘以就德,友三儒以成类。
洁流始于初源,累仁基于前美。
拨楚族之休烈,传芳素于来祀。
强见誉于清虚,德致称于千里。
或避宠以辞姻,或遗荣而不仕。
政直言以安身,骏绝才以丧己。
驱信道之成终,表昧世之亏始。
悟介焉之已差,则不俟于终日。
既防萌于未著,虽念德其何益。
尔乃孟陬发节,雷隐蛰惊。
散叶荑柯,芳花饰萌。
萋萋于旄丘,柳依依于高城。
相雎鸠之集河,观鸣鹿之食萍
沂泗远兮清川急,秋冬近兮绪风袭。
风流兮水增澜,诉愁衿兮鉴戚颜。
愁盈根而蕴际,戚发条而成端。
嗟我行之弥日,待征迈而言旋。
庆云之优渥,周双七于此年。
陶逸豫于京甸,违险难于行川
转归舷而眷恋,望修樯而流涟。
愿关邺之遄清,迟华銮凯旋
穆淳风于六合,溥洪泽于八埏。
颁贤愚于大小,顺规矩于方圆。
固四民之获所,宜税稷于莱田。
邯郸之难步,庶行迷之易痊。
长守朴以终稔,亦拙者之政焉(《宋书·谢灵运传》,又略见《艺文类聚》五十九。)
薄骨律镇将至镇上表太平真君五年 北魏 · 刁雍
 出处:全后魏文卷二十六
臣蒙宠出镇,奉辞西藩,总统诸军,户口殷广。
又总勒戎马,以防不虞,督课诸屯,以为储积。
夙夜惟忧,不遑宁处。
今年四月末到镇,时以夏中,不及东作。
彼农夫,虽复布野,官渠乏水,不得广殖。
乘前以来,功不充课,兵人口累,率皆饥俭。
略加检行,知此土稼穑艰难。
夫欲育民丰国,事须大田。
此土乏雨,正以引河为用。
观旧渠堰,乃是上古所制,非近代也。
富平西南三十里有艾山,南北二十六里,东西四十五里,凿以通河,似禹旧迹。
其两岸作溉田大渠,广十馀步,山南引水,入此渠中。
计昔为之,高于河水不过一丈。
河水激急,沙土漂流,今日此渠高于河水二丈三尺,又河水侵射,往往奔颓。
渠溉(《通典》作「既」。)高悬,水不得上。
虽复诸处案旧引水,水亦难求。
艾山北河中有洲渚,水分为二。
西河小狭,水广百四十步。
臣今求入来年正月,于河西高渠之北八里、分河之下五里,平地凿渠,广十五步,深五尺,筑其两岸,令高一丈。
北行四十里,还入古之高渠,即循高渠而北,复八十里,合百二十里,大有良田。
计用四千人,四十日功,渠得成讫。
所欲凿新渠口,河下五尺,水不得入。
今求从小河东南岸斜断到西北岸,计长二百七十步,广十步,高二丈,绝断小河。
二十日功,计得成毕,合计用功六十日。
小河之水,尽入新渠,水则充足,溉官私田四万馀顷。
一旬之间,则水一遍,水凡四溉,谷得成实。
官课常充,民亦丰赡(《魏书·刁雍传》、《通典》二。)
表请水运太平真君七年 北魏 · 刁雍
 出处:全后魏文卷二十六
奉诏高平安定、统万、及臣所守四镇,出牛车五千乘,运顿谷五十万斛付沃野镇,以供军粮。
臣镇去沃野八百里,道多深沙,轻车来往,犹以为难,设令载谷,不过二千石,每涉深沙,必致滞陷。
又谷在河西,转至沃野,越渡大河,计车五千乘,运十万斛,百馀日乃得一返,大废生民耕垦之业。
车牛艰阻,难可全至,一岁不过二运,五十万斛乃经三年。
臣前被诏,有可以便国利民者,动静以闻。
臣闻郑、白之渠,远引淮海之,沂流数千,周年乃得一至,犹称国有储粮,民用安乐。
今于牵屯山河水之次,造船二百艘,二船为一舫,一船胜谷二千斛,一舫十人,计须千人。
臣镇内之兵,率皆习水。
一运二十万斛。
方舟顺流,五日而至,自沃野牵上,十日还到,合六十日得一返。
三月九月三返,运送六十万斛,计用人功,轻于车运十倍有馀,不费牛力,又不费田(《魏书·刁雍传》、《北堂书钞》一百五十九、《通典》十。)
表请河西造城太平真君九年 北魏 · 刁雍
 出处:全后魏文卷二十六
臣闻安不忘危,先圣之政也。
况绥服之外,带接边城,防守不备,无以御敌者也。
臣镇所绾河西,爰在边表,常惧不虞。
平地积谷,实难守护。
兵人散居,无所依恃。
脱有妖奸,必致狼狈。
虽欲自固,无以得全。
今求造城储谷,置兵备守。
镇自建立,更不烦官。
又于三时之隙,不令废农。
一岁、二岁不讫,三岁必成。
立城之所,必在水陆之次。
大小高下,量力取办(《魏书·刁雍传》)
徵士 北魏 · 高允
四言诗 出处:全后魏文卷二十八
昔岁同徵,零落将尽,感逝怀人,作《徵士颂》,盖止于应命者,其有命而不至,则阙焉,群贤之行,举其梗概矣。今著之于左:中书侍郎固安范阳卢玄子真,郡功曹博陵崔绰茂祖河内太守下乐侯广宁燕崇玄略上党太守高邑广宁常陟公山,征南大将军从事中郎渤海高毗子翼征南大将军从事中郎渤海李钦道赐,河西太守、饶阳子博陵许堪祖根,中书郎新丰侯京兆杜铨士衡征西大将军从事中郎京兆韦阆友规,京兆太守赵郡李诜令孙太常博士钜鹿公赵郡李灵虎符中书郎中即丘赵郡李遐仲熙营州刺史建安公太原张伟仲业辅国大将军从事中郎范阳祖迈,征东大将军从事中郎范阳祖侃士伦东郡太守蒲阴中山刘策,濮阳太守真定常山许琛,行司隶校尉中都侯西河宋宣道茂中书郎燕郡刘遐彦鉴,中书郎、武恒子河间邢颍宗敬,沧水太守浮阳侯渤海高济叔民,太平太守、平原子雁门李熙士元秘书监梁郡公广平游雅伯度廷尉正、安平博陵建兴祖,广平太守列人西河宋愔,州主簿长乐潘天符,郡功曹长乐,征东大将军从事中郎中山张纲中书郎上谷张诞叔术秘书郎雁门王秘书郎雁门闵弼,卫大将军从事中郎中山郎苗,大司马从事中郎上谷侯辩,陈留郡太守高邑赵郡吕季才。夫百王之御世也,莫不资仗群才,以隆治道,故周文以多士克宁,汉武以得贤为盛。此载籍之所记,由来之常义。魏自神麚以后,宇内平定,诛赫连积世之僭,扫穷发不羁之寇,南摧江楚,西荡凉域,殊方之外,慕义而至。于是偃兵息甲,脩立文学,登延俊造,酬咨政事。梦想贤哲,思遇其人,访诸有司,以求名士。咸称范阳卢玄等四十二人,皆冠冕之胄,著闻州邦,有羽仪之用。亲发明诏,以徵等。乃旷官以待之,悬爵以縻之。其就命三十五人,自馀依例州郡所遣者,不可称记。尔乃髦士盈朝,而济济之美兴焉。昔与之俱蒙斯举,或从容廊庙,或游集私门,上谈公务,下尽忻娱,以为千载一时,始于此矣。日月推移,吉凶代谢,同徵之人,凋歼殆尽。在者数子,然复分张。往昔之忻,变为悲戚。张仲业东临营州,迟其还返,一叙于怀,齐衿于垂没之年,写情于之末。其人不幸,复至殒殁。在朝者皆后进之士,居里者非畴昔之人,进涉无寄心之所,出入无解颜之地。顾省形骸,所以永叹而不已。夫颂者,美盛德之形容,亦可以长言寄意。不为文二十年矣,然事切于心,岂可默乎?遂为之颂。词曰:
紫气干霄,群雄乱夏,王龚徂征,戎车屡驾,扫荡游氛,克剪妖霸,四海从风,八垠渐化
政教无外,既宁且一,偃武兵,唯文是恤。
帝乃旁求,搜贤举逸,岩隐投竿,异人并出。(一章)

亹亹卢生,量远思纯,钻道据德,游艺依仁。
旌弓既招,释褐投巾,摄齐升堂,嘉谋日陈。
自东徂南,跃马驰轮,僭冯影附,刘以和亲。(二章)

茂祖茕单,夙罹不造,克已勉躬,聿隆家道。
敦心六经,游思文藻,终辞宠命,以之自保。(三章)

燕、常笃信,百行靡遗,位不苟进,任理栖迟。
居冲守约,好让善推,思贤乐古,如渴如饥。(四章)

子翼致远,道赐悟深,相期以义,相和若琴。
并参幕府,俱发德音,优游卒岁,聊以寄心。(五章)

祖根运会,克光厥猷,仰缘朝恩,俯因德友。
功虽后建,禄实先受,班同旧臣,位并群后。(六章)

士衡孤立,内省靡疚,言不崇革,交不遗旧。
以产则贫,论道则富,所谓伊人,实邦之秀。(七章)

卓矣友规,禀兹淑量,存彼大方,摈此细让
神与理冥,形随流浪,虽屈王侯,莫废其尚。(八章)

赵实名区,世多奇士,山岳所钟,挺生三李
矫矫清风,抑抑容止,初九而潜,望云而起。(九章)

诜尹西都,灵惟作传,垂训皇宫,载理云务。
熙虽中夭,迹阶郎署,馀尘可挹,终亦显著。(十章)

仲业渊长,雅性清到,宪章古式,绸缪典诰。
时值险难,常一其操。
纳众以仁,训下以孝,化被龙川,民归其教。(十一章)

迈则英贤,侃亦称选,闻达邦家,名行素显。
志在兼济,岂伊独善,绳匠弗顾,功不获展。(十二章)

刘、许履忠,竭力致躬,出能骋说,入献其功,輶轩一举,挠燕下崇,名彰魏世,享业亦隆。(十三章)

道茂夙成,弱冠播名,与朋以信,行物以诚。
怡怡昆弟,穆穆家庭,发响九皋,翰飞紫冥。
频在省闼,亦司于京,刑以之中,政以之平。(十四章)

猗欤彦鉴,思参文雅,率性任真,器成非假。
靡矜于高,莫耻于下,乃谢朱门,归迹林野。(十五章)

宗敬延誉,号为四俊,华藻云飞,金声夙振。
中遇沈疴,赋诗以讯,忠显于辞,理出于韵。(十六章)

高沧朗达,默识渊通,领新悟异,发自心胸。
质侔,文炳雕龙,耀姿天邑,衣锦旧邦。(十七章)

士元先觉,介焉不惑,振袂来庭,始宾王国。
蹈方履正,好是绳墨,淑人君子,其仪不忒。(十八章)

孔称游夏,汉美渊云,越哉伯度,出类逾群
司言秘阁,作牧河汾,移风易俗,理乱解纷。
融彼滞义,涣此潜文,儒道以析,九流以分。(十九章)

崔、宋二贤,诞性英伟,擢颍闾阎,闻名象魏。
謇謇仪形,邈邈风气,达而不矜,素而能贲。(二十章)

潘符标尚,杜熙好和,清不洁流,浑不同波。
绝希龙津,止分常科,幽而逾显,损而逾多。(二十一章)

张纲柔谦叔术正直,道雅洽闻,弼为兼识。
拔萃衡门,俱渐鸿翼,发愤忘餐,岂要斗食。
率礼从仁,周愆于式,失不系心,得不形色。(二十二章)

郎苗始举,用均巳试,智足周身,言足为治。
性协于时,情敏于事,与今而同,与古曷异。(二十三章)

物以利移,人以酒昏,侯生洁己,唯义是敦。
日纵醇醪,逾敬逾温,其在私室,如涉公门。(二十四章)

季才之性,柔而执竞,届彼南秦,申威致命。
诱之以权,矫之以正,帝道用光,边土纳庆。(二十五章)

群贤遭世,显名有代,志竭其忠,才尽其概。
体袭朱裳,腰纽双佩,荣曜当时,风高千载。
君臣相遇,理实难偕,昔因朝命,与之克谐。
披襟散想,解带舒怀,此昕如昨,存亡奄乖。
静言思之,中心九摧,挥毫颂德,潸尔增哀(《魏书·高允传》)(二十六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