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点
诗文库
已下各书引见篇名缺 其二十三 西晋 · 袁准
 出处:全晋文 卷五十五
《袁子》曰:或问诸葛亮何如人也,袁子曰:张飞关羽刘备俱起,爪牙腹心之臣,而武人也。
晚得诸葛亮,因以为佐相,而群臣悦服,刘备足信、足重故也。
及其受六尺之孤,摄一国之政,事凡庸之君,专权而不失礼,行君事而国人不疑,如此即以为群臣百姓之心欣戴之矣。
行法严而国人悦服,用民尽其力而下不怨。
及其兵出入如宾,行不寇,刍荛者不猎,如在国中。
其用兵也,止如山,进退如风,兵出之日,天下震动,而人心不忧。
死至今数十年,国人歌思,如周人之召公也。
孔子曰:「雍也可使南面」。
诸葛亮有焉。
又问:诸葛亮始出陇右,南安天水安定三郡人反应之,若速进,则三郡非中国之有也,而徐行不进;
既而官兵上陇,三郡复,无尺寸之功,失此机,何也?
袁子曰:兵轻锐,良将少,始出,未知国中强弱,是以疑而尝之;
且大会者不求近功,所以不进也。
曰:何以知其疑也?
袁子曰:初出迟重,屯营重复,后转降未进兵欲战,勇而能斗,三郡反而不速应,此其疑征也。
曰:何以知其勇而能斗也?
袁子曰:之在街亭也,前军大破,屯去数里,不救;
官兵相接,又徐行,此其勇也。
之行军,安静而坚重;
安静则易动,坚重则可以进退。
令明,赏罚信,士卒用命,赴险而不顾,此所以能斗也。
曰:帅数万之众,其所兴造,若数十万之功,是其奇者也。
所至营垒、井灶、圊溷、藩篱障塞,皆应绳墨,一月之行,去之如始至,劳费而徒为饰好,何也?
喜子曰:人轻脱,故坚用之。
曰:何以明其然也?
袁子曰:治实而不治名,志大而所欲远,非求近速者也。
曰:好治官府、次舍、桥梁、道路,此非急务,何也?
袁子曰:小国贤才少,故欲其尊严也。
之治蜀,田畴辟,仓廪实,器械利,蓄积饶,朝会不哗,路无醉人。
夫本立故末治,有余力而后及小事,此所以劝其功也。
曰:子之论诸葛亮,则有证也。
以亮之才而少其功何也?
袁子曰:,持本者也,其于应变,则非所长也。
故不敢用其短。
曰:然则吾子美之,何也?
袁子曰:此固贤者之远矣,安可以备体责也。
夫能知所短而不用,此贤者之大也;
知所短则知所长矣。
夫前识与言而不中,之所不用也,此吾之所谓可也(《三国志·诸葛亮传》注)
寒食散论 晋 · 晋悯帝
 出处:全晋文卷七
寒食散之方,虽出汉代,而用之者寡,靡有传焉。
魏尚书何晏首获神效,由是大行于世,服者相寻也(《世说·言语篇》注引丞相《寒食散论》。案:悯帝封秦王,为丞相,姑附此俟考。)
谢侯数不在叹 其八 东晋 · 王羲之
 出处:全晋文卷二十三
君大小佳不,庐善斫也。
仆信还秦州,将去月十二日告,甚慰,如曹失护语此君甚康壮,常是肥渴耳,实寻还,迟之不可言。
二妹差佳,慰问心期,中冷,顷时行,可畏愁人。
巴蜀为谯登文石张罗语 魏晋 · 无名氏
《华阳国志》曰:永嘉元年三月关中流民邓定訇氐等掠汉中巴西太守张燕遣兵围之。氐求救于李雄夏五月李离救定。州军以破。四年。天水文石杀太宰李国降梓潼巴西还属。初。巴西谯登镇南请兵。镇南无兵。表为扬烈将军梓潼内史。义募三巴蜀汉民为兵。克复州郡。先征宕渠。杀巴西太守马脱。还往涪。折冲将军张罗进据犍为之合水。巴蜀为语曰:
谯登涪城,文石在巴西
张罗守合水,巴氐那得前(○《华阳国志》八大同志。)
陇头歌 魏晋 · 无名氏
四言诗
郭仲产秦州记曰:陇山东西百八十里。登陇。东望秦川四王百里。极目泯然。墟宇桑梓。与云霞一色。其上有悬溜。吐于山中。汇为澄潭。名曰万石潭。流溢散下皆注乎渭。山东人行役升此而瞻顾者。莫不悲思。故其歌曰:
陇头流水,流离四下。
念我行役,飘然旷野。
登高望远,涕零双堕(《初学记》作落。○《后汉书》《《郡国志》》汉阳郡下。《初学记》十五。环宇记三十五。《御览》五十引周地图记。《诗纪》八。)
郭四朝叩船歌四首 其一 魏晋 · 许翙
 押词韵第一部
真诰曰:掾写今舍前有塘。乃郭四朝所造也。高其墙岸。盖水得深。但历代久远。塘墙颓下耳。四朝常乘小船游戏其中。每叩船而歌曰云云。定录言。又曰:四朝。燕国人也。兄弟四人。并得道。四朝是长兄也。真法其司三官者六百年。○《诗纪》云苻秦时人。见《云笈七签》。逯案。此人乃道士所假托。《云笈七签》引洞仙传。谓四朝秦时得道。非苻秦人
清池带灵岫,长林郁青葱
玄鸟翔幽野,悟言出从容。
鼓楫乘神波,稽首希晨风。
未获解脱期,逍遥丘林中(○真诰稽神枢三。山志八。洞仙传。《云笈七签》九十六。《诗纪外集》三。)
江南贡举事 魏晋 · 阙名
 出处:全晋文
江表初附,未与华夏同,贡士之宜,与中国法异。
前举孝廉,不避丧孝,亦受行不辞以为宜。
访问馀郡,多有此比。
天水太守王孔硕举杨少仲为孝廉,有周之丧而行,甚致清议。
今欲从旧,则中夏所禁,欲不举,则方土所阙。
暗塞义浅,甚以为疑(《通典》一百一,毗陵内史论江南贡举事云云。)”。
诸葛亮五事 晋 · 郭冲
 出处:全宋文卷十七、全晋文 卷七十五
其一事曰:刑法峻急,刻剥百姓,自君子小人咸怀怨叹,法正谏曰:「昔高祖入关,约法三章,秦民知德,今君假借威力,跨据一州,初有其国,未垂惠抚;
且客主之义,宜相降下,愿缓刑弛禁,以慰其望」。
答曰:「君知其一,未知其二。
秦以无道,政苛民怨,匹夫大呼,天下土崩,高祖因之,可以弘济。
刘璋暗弱,自焉已来有累世之恩,文法羁縻,互相承奉,德政不举,威刑不肃。
蜀土人士,专权自恣,君臣之道,渐以陵替;
宠之以位,位极则贱,顺之以恩,恩竭则慢。
所以致弊,实由于此。
吾今威之以法,法行则知恩,限之以爵,爵加则知荣;
荣恩并济,上下有节。
为治之要,于斯而著」。
其二事曰:曹公遣刺客见刘备,方得交接,开论伐魏形势,甚合计。
稍欲亲近,刺者未得便会,既而入,魏客神色失措。
因而察之,亦知非常人。
须臾,客如厕,曰:「向得奇士,足以助君补益」。
问所在,曰:「起者其人也」。
徐叹曰:「观客色动而神惧,视低而忤数,奸形外漏,邪心内藏,必曹氏刺客也」。
追之已越墙而走。
三事曰,屯于阳平,遣魏延诸军并兵东下,惟留万人守城。
晋宣帝率二十万众拒,而与军错道,径至前,当六十里所,侦候宣帝在城中,兵少力弱。
亦知宣帝垂至,已与相逼,欲前赴军,相去又远,回迹反追,势不相及,将士失色,莫知其计。
意气自若,敕军中皆卧旗息鼓,不得妄出庵幔,又令大开四城门,埽地却洒。
宣帝常谓持重,而猥见势弱,疑其有伏兵,于是引军北趣山。
明日食时,参佐拊手大笑曰:「司马懿必谓吾怯,将有强伏,循山走矣」。
候逻还白,如所言。
宣帝后脂深以为恨。
四事曰,祁山陇西南安二郡应时降,围天水,拔冀城,虏姜维,驱略士女数千人还蜀。
人皆贺颜色愀然有戚容,谢曰:「普天之下,莫非汉民,国家威力未举,使百姓困于豺狼之吻。
一夫有死,皆亮之罪,以此相贺,能不为愧」。
于是蜀人咸知有吞魏之志,非惟拓境而已。
五事曰:魏明帝自征蜀,幸长安,遣宣王张合诸军,雍、凉劲卒三十馀万,潜军密进,规向剑阁
时在祁山,旌旗利器,守在险椰十二更下,在者八万。
时魏军始陈,幡兵适交,参佐咸以贼众强盛,非力所制,宜权停下兵一月,以并声势。
曰:「吾统武行师,以大信为本,得原失信,古人所惜;
去者束装以待期,妻子鹤望而计日,虽临征难,义所不废」。
皆催遣令去。
于是去者感悦,愿留一战,住者愤踊,思致死命。
相谓曰:「诸葛公之恩,死犹不报也」。
临战之日,莫不拔刀争先,以一当十,杀张合,却宣王,一战大克,此久之由也(《蜀志·诸葛亮传》注引王隐《蜀记》云:晋初扶风王骏关中司马高平刘宝长史荥阳桓隰、诸官属士大夫共论诸葛亮。于是谭者多讥托身非所,劳困蜀民,力小谋大,不能度德量力。金城郭冲以为权智英略,有逾管晏,功业未济,论者惑焉。条五事,殁不闻于世者,等亦不能复难,扶风王慨然善冲之言。)
舍利弗阿毗昙论 晋 · 释道标
 出处:全晋文
阿毗昙,秦言无比法。
出自八音,亚圣所述,作之虽简,成命曲备,重徽旷济,神要莫比,真只洹之微风,反众流之宏趣。
然佛后暗昧,竞执异津。
或有我有法,或无我有法,乖忤淳风,亏朦(一作蒙。)圣道。
有舍利弗,玄哲高悟,神贯翼从,德备左面,智参照来。
其人以为是非之越,大猷将隐,既曰像法,任之益滞,是以敢于佛前所闻经法,亲承即集,先巡提防,遮抑邪流,助宣法化。
故其为经也,先立章以崇本,后广演以明义
明义之体四焉:问分也,非问分也,摄相应分也,序(一作绪。)分也。
问分者,寄言扣击,明夫应会;
非问分者,假韶默通,唯宣法相;
摄相应分者,总括自他,摄非相无;
(一作绪。)分者,远述因缘,以彰性空。
性空彰则反迷至矣,非相无则相与用矣,法相宣则邪观息矣,应会明则极无遗矣。
四体圆足,二谛义备,故称无比法也
此经于先出《阿毗昙》,虽文言融通,而旨格异制。
又载自空,以明宗极,故能取贵于当时,而垂轨于千载,明典振于远维,四众率尔同仰。
是使徇有者祛妄见之惑,向化者起即隆之动。
迢迢焉故冥宗之遗绪也,亹亹焉故归轮之所契也。
此经标明曩代,灵液西畛,纯(一作淳)
教弥于阆风,玄问扇于东岭。
王冲姿睿圣,冥根树于既往,实相结于皇极,王德应符,阐扬三宝,闻兹典诰,梦想思览。
虽曰悠邈,感之愈勤。
天竺沙门昙摩崛多、昙摩邪舍等义学来游。
秦王既契宿心,相与辨明经理,起清言于名教之城(一作域。)
散众微于自无之境,超超然诚韶外之致,愔愔然覆美称之实。
于是诏令传译。
然承华天哲,道词圣躬,玄味远流,妙度渊极,特体明旨,遂赞其事。
经师本虽暗诵,诚宜谨备。
秦弘始九年命书梵文,至十年寻应令出,但以经趣微远,非徒关言所契,苟彼此不相领悟,直委之译人者,恐津梁之要,未尽于善。
停至十六年,经师渐闲秦语,令自宣译,皇储亲管理味,言意兼了,复所向尽然后笔受,即复内呈上,讨其烦重,领其指归,故令文之者修饰,义之者缀润,并校至十七年讫。
若乃文外之功,胜契之妙,诚非所阶,未之能详,并求之众经,考之诸论,新异之美,自宣之于文。
唯法住之实,如有表里,然原其大体,有无兼用,微文渊富,义旨显灼,斯诚有部之永涂,大乘之靡趣,先达之所宗,后进之可仰。
标以近质,综不及远,情未能已,猥参斯典,希感之诚,脱复微序,庶望贤哲,以恕其鄙(《释藏群》一,又《迹》十。)
阿育王子法益坏目因缘经序 晋 · 竺佛念
 出处:全晋文
原夫善恶之运契,犹形影之相顾。
受封朗验,凡三差焉。
现也、中也、后也,播九色之深恩,以悦天妃之耳目。
孤禽投王而全命,形受五机(一作则。)之切酷,斯现报也。
群徒潜沦于幽壑,神陟轮飘(一作沦漂。)而不改,身酸历世之殃畔,不晓王子之丧目,斯中报也。
阿兰纵祸于无想,婴佩永惑于始终,终为著翅之暴狸,飞沈受困而难计,斯后报也。
故圣人降灵,必有所由,非务不务(一作预。),清白明矣。
玄鉴三世弱丧之流,深记来变坏形之累,趣使引入百练之室。
自如来逝后,阿育登位,网维阎浮,光被六合,图形神寺,八万四千,罗汉御世,泛济亿数。
国主师宗,玄化滂沛,万民仰戴而不已,神祇钦赖而愈深。
然王子法益,宿植洪业,生在王宫,容貌殊特,后复受封(一无“后”字,作复受此对。),靡知缘起。
尚书令辅国将军宗正卿领城门校尉使者司隶校尉姚旻者,南安郡人也,亲姚韶之次兄,字景嶷
文为儒表,则烈勋千载;
武为邈群,则皎然而独标;
亢音通实,则辨机而旷远;
执素纵情,则翱翔而无伦。
德也纯懿,范也难模,赫逸翰于群才,振龙威于昆锋。
然悯永感之叵救,伤愚党之不寤,欲绍先圣之遗迹,坚玄宗于末俗,故请天竺沙门昙摩难提出斯缘本,秦建初六年岁在辛卯,于安定城(一作三。)月十八日出,至二十五日乃讫,梵本三百四十三首庐,传为汉文,一万八百八十言(一作一万八千言。)
佛念译音,情义实难,或离文而就义,或正滞而傍通,或取解于诵人,或事略而由备。
冀将来之学士,令监罪福之不朽,设有毫厘润色者,尽铭之于萌兆,故叙之焉(《释藏所》,又《迹》七。)
与从子秦州刺史杜预 晋 · 严宪
 出处:全晋文
谚云,忍辱至三公,卿今可谓辱矣。
能忍之,公是卿坐(《晋书·列女杜有道妻严氏传》)
自称凉公领秦凉二州牧奉表诣阙 西凉 · 李皓
 出处:全晋文
昔汉运将终,三国鼎峙,钧天之历,数钟皇晋。
高祖阐鸿基,景文弘帝业,嗣武受终,要荒率服,六合同风,宇宙齐贯。
惠皇失御,权臣乱纪,怀悯屯邅,蒙尘于外,悬象上分,九服下裂,眷言顾之,普天同憾。
伏惟中宗元皇帝基天绍命,迁幸江表,荆阳蒙弘覆之矜,五都为荒榛之薮。
太尉西平武公轨,当元康之初,属扰攘之际,受命典方,出抚此州,威略所振,声盖海内。
明盛继统,不陨前志,长旌所指,仍辟三秦,义立兵强,拓境万里。
文桓嗣位,奕叶载德,囊括关西,化被昆裔,遐迩款藩,世修职贡。
晋德之远扬,繄此州是赖。
大都督大将军天锡,以英挺之姿,承七世之业,志匡时难,克隆先勋,而中年降灾,兵寇侵境,皇威遐邈,同奖弗及,以一方之师,抗七州之众,兵孤力屈,社稷以丧。
臣闻历数相推,归馀于终,帝王之兴,必有闰位。
是以共工乱象于黄、农之间,秦项篡窃于周汉之际,皆机不旋踵,覆餗成凶。
自戎狄陵华,已涉百龄,五胡僭袭,期运将抄,四海颙颙,悬心象魏。
故师次东关,赵魏莫不企踵;
淮南大捷,三方欣然引领。
伏惟陛下道协少康,德侔光武,继天统位,志清函夏。
至如此州,世笃忠义,臣之群僚,以臣高祖东莞太守雍、曾祖北地太守柔荷宠前朝,参忝时务,伯祖龙骧将军、广晋太守长宁侯卓、亡祖武卫将军天水太守安世亭侯弇毗佐凉州,著功秦陇,殊宠之萨,勒于天府,妄臣无庸,辄依窦融故事,迫臣以义,上巨大都督大将军凉公、领秦凉二州牧护羌校尉
臣以为荆楚替贡,齐桓兴召陵之师,诸侯不恭,晋文起城濮之役,用能勋光践士,业隆一匡,九域赖其弘猷,《春秋》恕其专命,功冠当时,美垂千祀。
况今帝居未复,诸夏昏垫,大禹所经,奄为戎墟,五岳神山,狄污其三,九州名都,夷秽其七,辛有所言,于兹而验。
微臣所以叩心绝气,忘寝与食,雕肝焦虑,不遑宁息者也。
江凉虽辽,义诚密迩,风云苟通,实如唇齿。
臣虽名末结于天台,量未著于海内,然凭赖累祖宠光馀烈,义不细辞,以稽大务,辄顺群议,亡身即事。
辕弱任重,惧忝威命,昔在春秋,诸侯宗周,国皆称元,以布时令。
天台邈远,正朔未加,发号施令,无以纪数,辄年冠建初,以崇国宪。
冀杖宠灵,全制一方,使义诚著于所天,立风扇于九壤,殉命灰身,陨越慷慨(《晋书·凉武昭王传》,又《十六国春秋》九十一,义熙元年,改元建初,遣舍人黄始梁兴间行奉表诣阙云云。)
小品经序 十六国 · 释僧睿
 出处:全晋文
般若波罗蜜者,穷理尽性之格言,菩萨成佛之弘轨也。
轨不弘,则不足以冥群异,一指归;
性不尽,则物何以登道场,成正觉?
正觉之所以成,群异之所以一,何莫由斯道也!
是以累教殷勤,三抚以之频发;
功德叠校,九增以之屡至。
如问相标玄而玄其玄,幻品忘寄而忘其忘,道行坦其泽,难问穷其源,随喜忘趣以要终,照明不化以即玄。
章虽三十,贯之者道;
言虽十万。
(一作佩。)之者行。
行凝然后无生,道足然后补处,乃(一作及。)此而变一切智也。
法华镜本以凝照,般若冥末以解悬,解悬理趣,菩萨道也;
凝照镜本,告其终也。
终而不泯,则归途扶疏,有三实之迹;
权应不夷,则乱绪纷纶,有惑趣之异。
是以法华般若,相待以期终;
方便实化,冥一以俟(一作侠。)
尽。
论其穷理尽性,夷明万行,则实不如照;
取其大明真化,解本无三,则照不如实。
是故叹深则般若之功重,美实则法华之用征,此经之尊,三抚三嘱,未足惑也。
太子者,寓迹储宫,拟韶区外,习味斯经,梦想增至,准悟大品,深知译者之失,会闻鸠摩罗法师神授其文,真本犹存,以弘始十年二月六日请令出之,至四月三十日校正都讫。
考之旧译,真若荒田之稼,芸过其半,未讵多也。
斯经正文,凡有四种,是佛异时适化广略之说也。
其多者云有十万偈,少者六百偈,此之大品,乃是天竺之中品也。
随宜之言,复何必计其多少,议其烦简邪?
梵文雅质,案本译之,于丽巧不足,朴正有余矣,幸冀文悟之贤,略其华而几其实也(《释藏鳞》一,又《迹》八。)
法华经后序 十六国 · 释僧睿
 出处:全晋文
《法华经》者,诸佛之秘藏,众经之实体也。
以华为名者,照其本也;
称分陀利者,美其盛也。
所兴既玄,其旨甚婉,自非达识传之,罕有得其门者。
夫百卉药木之英,万物实之本也;
八万四千法藏者,道果之源也,故以喻焉。
诸华之中,莲华最胜,华而未敷,名屈摩罗;
敷而将落,名迦摩罗;
处中盛时,名分陀利,未敷喻二道,将落譬泥洹,荣曜独足,以喻斯典。
至如般若诸经,深无不极,故道者以之而归,大无不该,故乘者以之而济。
然其大略,皆以适化为本,应务之门,不得不以善权为用。
权之为化,悟物虽弘,于实体不足,皆属法华,固其宜矣。
寻其幽旨,恢廓宏邃,所该甚远,岂徒说实归本,毕定殊途而己邪?
乃实大明觉理,囊括古今,云佛寿无量,永劫未足以明其久也;
分身无数,万形不足以异其体也。
然则寿量定其非数,分身明其无实,普贤显其无成,多宝昭其不灭。
夫迈玄古以期今,则万世同一日;
即百化以悟玄,则千途无异辙。
夫如是者,则生生未足以言其在,永寂亦未可言其灭矣。
寻幽宗以绝往,则丧功于本无;
控心辔于三昧,则忘期于二地。
经流兹土,虽复垂及百年,译者昧其虚津,灵关莫之或启;
谈者乖其准格,幽迹罕得而履,徒复搜研皓首,并未有窥其门者。
司隶校尉左将军安城侯姚嵩,拟韵玄门,宅心世表,注诚斯典,信诣弥至,每思寻其文,深识译者之失,既遇鸠摩罗法师,为之传写,指其大归,真若披重宵而高蹈,登昆仑而俯眄矣。
于时听受领悟之僧,八百余人,皆是诸方英秀,一时之杰也。
是岁弘始八年,岁次鹑火(《释藏迹》八。)
自在王经后序 十六国 · 释僧睿
 出处:全晋文
此经以菩萨名号为题者,盖是思益无尽意密迩诸经之流也。
以其圆用无方,故名自在
势无与等,故称为王。
标准宏廓,固非思之所及;
幽旨玄凝,寻者莫之仿佛。
此土先出方等诸经,皆是菩萨道行之式也。
般若指其虚标,勇伏明其必制,法华泯一众流,大哀旌其拯济,虽各有其美,而未备此之所载。
大将军尚书令常山姚显,其怀简到,彻悟转诣,闻其名而悦之,考其旨而虚襟,思弘斯化,广其流津,以为斯文既布,便若菩萨常住,不去此世,奔诚发自大心,欣跃不能自替,遂请鸠摩罗法师译而出之,得此二卷,于菩萨希踪卓荦之事,朗然昭列矣。
是岁弘始九年,岁次鹑首(《释藏迹》八。)
璇玑图诗 前秦 · 苏蕙
前秦苻坚时秦州刺史扶风窦滔妻苏氏。陈留武功苏道贤第三女也。名蕙字若兰。智识精明。仪容妙丽。谦默自守。不求显扬。年十六。归于窦氏。滔甚敬之。然苏氏性近于急。颇伤嫉妒。滔字连波。右将军于爽之孙。朗之第二子也。神风伟秀。该通经史。允文允武。时论高之。苻坚委以心膂之任。备历显职。皆有政闻。迁秦州刺史。以忤旨谪戍敦煌。会襄阳。虑有危逼。藉滔才略。诏拜安南将军。留镇襄阳。初滔有宠姬赵阳台。歌舞之妙无出其右。滔置之别所。苏氏知之。求而获焉。苦加捶辱。滔深以为憾。阳台又专伺苏氏之短。谗毁交至。滔益忿苏氏。苏氏时年二十一。及滔将镇襄阳。邀苏氏同往。苏氏忿之。不与偕行。乃携阳台之任。绝苏氏音问。苏氏悔恨自伤。因织锦为回文。五彩相宣。莹心辉目。纵广八寸。题诗二百馀首。计八百馀言。纵横反覆。皆为文章。其文点画无缺。才情之妙。超今迈古。名曰璇玑图。然读者不能悉通。苏氏笑曰:裴徊宛转。自为语言。非我家人。莫能解之。遂发苍头赍至襄阳。滔览之。感其妙绝。因送阳台关中。而具车从礼迎苏氏。归于汉南。恩好愈重。苏氏所著文词五千馀言。属隋季丧乱。文字散落。追求勿获。而锦字回文盛传于世。朕听政之暇。留心坟典。散帙之次。偶见斯图。因述若兰之多才。复美连波之悔过。遂制此文。聊示将来。如意元年五月一日。大周天册金轮皇帝制。
琴清流楚激弦商秦曲发声悲摧藏音和咏思惟空堂心忧增慕怀惨伤仁。
芳廊东步阶西游王姿淑窈窕伯邵南周风兴自后妃荒经离所怀叹嗟智。
桃林阴翳桑怀归思广河女卫郑楚樊厉节中闱淫遐旷路伤中情怀。
凋翔飞燕巢双鸠土迤逶路遐志咏歌长叹不能奋飞妄清帏房君无家德。
茂流泉清水激扬眷颀其人硕兴齐商双发歌我衮衣想华饰容朗镜明圣。
熙长君思悲好仇旧蕤葳桀翠荣曜流华观冶容为谁感英曜珠光纷葩虞。
阳愁叹发容摧伤乡悲情我感伤情征宫羽同声相追所多思感谁为荣唐。
春方殊离仁君荣身苦惟艰生患多殷忧缠情将如何钦苍穹誓终笃志贞。
墙禽心滨均深身加怀忧是婴藻文繁虎龙宁自感思岑形荧城荣明庭妙。
面伯改汉物日我兼思何漫漫荣曜华雕旌孜孜伤情幽未犹倾苟难闱显。
殊在者之品润乎愁苦艰是丁丽壮观饰容侧君在时岩在炎在不受乱华。
意诚惑步育浸集悴我生何冤充颜曜绣衣梦想劳形峻慎盛戒义消作重。
感故昵飘施愆殃少章时诗端无终始诗仁颜贞寒嵯深兴后姬源人荣。
故遗亲飘生思愆精徽盛翳风比平始璇情贤丧物岁峨虑渐孽班祸谗章。
新旧闻离天罪辜神恨昭盛兴作苏心玑明别改知识深微至嬖女因奸臣。
霜废远微地积何遐微业孟鹿丽氏诗图显行华终凋渊察大赵婕所佞贤。
水故离隔德怨因幽元倾宣鸣辞理兴义怨士容始重远伐氏好恃凶惟。
齐君殊乔贵其备旷悼思伤怀日往感年衰念是旧愆涯祸用飞辞恣害圣。
洁子我木平根当远叹水感悲思忧远劳情谁为独居经在昭燕辇极我配。
志惟同谁均难苦离戚戚情哀慕岁殊叹时贱女怀欢网防青实汉骄忠英。
清新衾阴匀寻辛凤知我者谁世异浮寄倾鄙贱何如罗萌青生成盈贞皇。
纯贞志一专所当麟沙流颓逝异浮沉华英翳曜潜阳林西昭景薄伦。
望微精感通明神龙驰若然倏逝惟时年殊白日西移光滋愚谗漫顽凶匹。
谁云浮寄身轻飞昭亏不盈无倏必盛有衰无日不陂流蒙谦退休孝慈离。
思辉光饬桀殊文德离忠体一达心意志殊愤激何施电疑危远家和雍飘。
想群离散妾孤遗怀仪容仰俯荣华丽饰身将无谁为逝容节敦贞淑思浮。
怀悲哀声殊乖分圣赀何情忧感惟哀志节上通神祇推持所贞记自恭江。
所春伤应翔雁归皇辞成者作体下遗葑菲采者无差生从是敬孝为基湘。
亲刚柔有女为贱人房幽处己悯微身长路悲旷感生民梁山殊塞隔河津。
按:【读图内诗括例】
依五色所分章次读之
仁智至惨伤。伦匹至。人贱至圣皇。春阳至殊方。钦岑至如何。
已上七言。四十句。每句为一首。每首反读之计八十首。
诗风至表玄。人贤至凋。光颜至虎龙。日往至寄倾。
已上五言。十六句。以每句反读之成三十二首。
周南至相追年时至无差谗佞至未形牵辜至伯禽
已上四言。二十四首。作两句分读。就成一篇。
宁颜至劳形怀忧至何冤念是至如何悼思至者谁诗情至终始
已上四言。前四首以每句反读。后一首每句反读。成十首。
嗟叹至为荣凶顽至为基游西至摧伤神明至雁归
已上三言十二首。反读成二十四首。
佞因至旧新南郑至遗身旧间佞臣远哀南音
已上七言。凡起头退一字反读之成四首。
厢挑基津嗟中嗟仁基自厢琴
已上七言。自角退一字斜读之成四首。
【再叙】
回文诗图。古无悉通者。予因究璇玑之义。如日星之左右行天。故布为经纬。由中旋外。以旁循四旁。于其交会。皆契韵句。巡还反复。窈窕纵横。各能妙畅。又原五采相宣之说。傅色以开其篇章。其在经纬者。始于玑苏诗始四字。其在节会者。右旋而出。随其所。各成章什。外经则始于仁真。至于音深。中经自钦深至于身殷。内经自诗情至于终始。皆循方回文者也。四角之方。如仁、真、钦、心四韵。成章而回文者也。其经纬之图者。随色自分。则外之四角。窈窕成文。而文皆六言也。四旁者相对成文。而文皆六言也。及交手成文。而文皆四言也。在中之四角者。一例横读而四言。在中之四旁者。随向横读而五言。惟璇图平氏四字不入章句。观其宛转反复。皆才思精深融彻。如契自然。盖骚人才子所难。岂必女工之尤哉。诗编载驰。史美。才女专静。用志不分。虽皆擅名。此为精赡者也。聊随分篇掇其一隅。以为三隅之反。代久传讹。颇有误字。亦辄证改一二。其他缺谬。不欲以意足之。虽未能尽达玄思。抑庶几不为滞塞云。
【经纬】〖始于玑苏诗始四字。〗
玑明别改知识深。峨嵯峻严幽岑钦。所感想忘荒淫心。堂空惟思咏和音。诗兴感远殊浮沈。华英翳曜潜阳林。罗网经涯重渊深。峨嵯峻严幽岑钦。
苏作兴感昭恨神。辜罪天离间旧新。霜冰齐洁志清纯。望谁思想怀所亲。
【外经】
仁智怀德圣虞唐。真妙显华重云章。臣贤惟圣配英皇。伦匹离飘浮江湘。
伤惨怀慕增忧心。堂空惟思咏和音。藏摧悲声发曲秦。商弦激楚流清琴。
【中经】
钦岑幽岩峻嵯峨。深渊重涯经网罗。林阳潜曜翳英华。沈浮异游颓流沙。
何如将情缠忧殷。多患生艰惟苦身。加兼愁悴少精神。遐幽旷远离凤麟。
【内经】
诗情明显。怨义兴理。辞丽作此。端无终始。
始终无端。此作丽辞。理兴义怨。显明情诗。
【四角之方】
仁智怀德圣虞唐。真志笃终誓穹苍。钦所感想忘淫荒。心忧增慕怀惨伤。
【四角之间窈窕成文】
嗟叹怀所离经。遐旷路伤中情。家无君房帏清。华饰容朗镜明。
【四角在中者一例横读】
念是咎愆。谁与独居。贱女怀叹。鄙贱何如。
愆咎是念。谁与独居。叹怀女贱。鄙贱何如。
【四旁相对成文皆六言】
谗人作乱闱庭。奸凶害我忠贞。祸原肤受难明。所恃滋极骄盈。
【四旁相向横读而成五言】
寒岁识凋。真物知终始。颜衰改华容。仁贤别行士。
士行别贤仁。容华改衰颜。终始知物真。凋识岁寒。
【交手成文文皆四言】
谗佞奸凶。豁我忠贞。祸因所恃。滋极骄盈。
【用色分章】〖止举一隅。馀皆仿此。〗
【横用色】
嗟叹怀所离经。遐旷路伤中情。
家无君房帏清。华饰容朗镜明。
葩纷光珠耀英。多思感谁为荣。
周风兴自后妃。楚樊厉节中闱。
长叹不能奋飞。双发歌我兖衣。
华观冶容为谁。宫羽同声相追。
【已上依此顺读成章】
【直用色】
庭闱乱作人。明难受肤原。
荣苟不义。城倾在戒后。
荧犹炎盛兴。形未在谨深。
【已上作两句各添下字倒读成章】
恩感颜宁。孜孜伤情。时在君侧。梦想劳形。龙旂容衣。虎凋饰绣。
【横用黄色】
奸佞谗人。作乱闱庭。所因祸原。肤受难明。
右举此为例。馀可悉通。元佑三年九月工部何公曲院。见仆书几有此。惊曰:昨日于屯田陈侯所。观书唐真本图。宜皆可求一见。果得出示。凡六幅。右三为若兰所居重楼复屋。户牖间各作著思、练习丝、识锦、遣使处。左三幅为窦滔归第。外为车马相迎。次女妓坐大氍毹。合乐其间。楼阁对饮处。图中近上作远水红桥。窦临高列骑拥旌旄以望。桥之西。毡车从数骑排引。见滔盛礼迎苏。图中近下左书武后序。右写诗图。徐视果有淡色。分其篇章。正与此同。乃知人心不甚相远。而尤可怪矣。青、红、绿、旋所之方。皆不之差。盖理之所在。阴阳五行色味。莫不相假。况情识之运。宜自冥合也。元丰四年四月赵郡李公麟伯时再题。
【又五色读法】〖《诗纪》云。见武功县志。〗
四围纵横。初行、八行、十五、廿二、廿九行及嗟斜亲廊。琴斜基津。以朱画其形如图。按读法。此色凡九图。馀四色。色各一图。共字六百二十五。计诗三千七百五十二首。四隅嗟情英多。游长愁。神飞。凶慈持从。从横皆六字。以墨画。正面妃闱蕤悲。移陂赀辞。纵六字。横十三字。庭闱防萌。身我惟新。纵十三字。横六字。以青画。
中方正面。龙旂丽充。衰情暮世。纵四字。横五字。两旁寒岁至行士。诗风至微玄。纵五字。横四字。以紫画。
中方四隅。思情侧梦。婴漫至若我。愆居贱鄙。怀悲至戚知。纵横皆四字。又中纵各五字。诗情显怨。端比至丽辞。横各五字。诗始无端。怨义至理辞。空中心图始平苏氏诗九字。以黄画。(○诗类苍九十六。《诗纪》三十八。)
上疏请平赫连昌 北魏 · 奚斤
 出处:全后魏文卷二十五
赫连昌亡保上邽,鸠合馀烬,未有盘据之资。
今因其危,灭之为易。
请益铠马,平昌而还(《魏书·奚斤传》)
郭冲诸葛亮五事 南朝宋 · 裴松之
王隐《蜀记》云,晋初扶风王骏关中司马高平刘宝长史荥阳桓隰、诸官属士大夫共论诸葛亮,于时谭者多讥托身非所,劳困蜀民,力小谋大,不能度德量力。
金城郭冲以为权智英略,有逾管晏,功业未济,论者惑焉。
五事隐没不闻于世者,等亦不能复难,扶风王慨然善冲之言。
松之以为亮之异美,诚所愿闻,然冲之所说,实皆可疑,谨随事难之如左:
其一事曰:刑法峻急,刻剥百姓,自君子小人,咸怀怨叹,法正谏曰:「昔高祖入关,约法三章,秦民知德,今君假借威力,跨据一州,初有其国,未垂惠抚。
且客主之义,宜相降下,愿缓刑弛禁,以慰其望」。
答曰:「君知其一,未知其二。
秦以无道,政苛民怨,匹夫大呼,天下土崩,高祖因之,可以弘济。
刘璋暗弱,自焉以来有累世之恩,文法羁縻,互相承奉,德政不举,威刑不肃。
蜀土人士,专权自恣,君臣之道,渐以陵替,宠之以位,位极则贱,顺之以恩,恩竭则慢。
所以致弊,实由于此。
吾今威之以法,法行则知恩,限之以爵,爵加则知荣。
荣恩并济,上下有节。
为治之要,于斯而著」。
难曰:案法正在刘主前死,今称法正谏,则刘主在也。
诸葛职为股肱,事归元首,刘主之世,又未领益州,庆赏刑政,不出于己。
寻冲所述答,专自有其能,有违人臣自处之宜。
谦慎之体,殆必不然。
刑法峻急,刻剥百姓,未闻善政以刻剥为称。
其二事曰:曹公遣刺客见刘备,方得交接,开论伐魏形势,甚合计。
稍欲亲近,刺者尚未得便会,既而入,魏客神色失措。
因而察之,亦知非常人。
须臾,客如厕,曰:「向得奇士,足以助君补益」。
问所在,曰:「起者其人也」。
徐叹曰:「观客色动而神惧,视低而忤数,奸形外漏,邪心内藏,必曹氏刺客也」。
追之,巳越墙而走。
难曰:凡为刺客,皆暴虎凭河,死而无悔者也。
刘主有知人之鉴,而惑于此客,则此客亦一时之奇士也。
又语诸葛「足以助君补益」,则亦诸葛之流亚也。
凡如诸葛之俦,鲜有为人作刺客者矣,时主亦当惜其器用,必不投之死地也。
且此人不死,要应显达为魏,竟是谁乎?
何其寂蔑而无闻。
三事曰:屯于阳平,遣魏延诸军并兵东下,惟留万人守城。
晋宣帝率二十万众拒,而与军错道,径至前,当六十里所,侦候宣帝,说在城中兵少力弱。
亦知宣帝垂至,已与相逼,欲前赴军,相去又远,回迹反追,势不相及,将士失色,莫知其计。
意气自若,敕军中皆卧旗息鼓,不得妄出庵幔,又令大开四城门,埽地却洒。
宣帝常谓持重,而猥见势弱,疑其有伏兵,于是引军北趣山。
明日食时,参佐拊手大笑曰:「司马懿必谓吾怯,将有强伏,循山走矣」。
侯逻还白,如所言。
宣帝后知,深以为恨。
难曰:案阳平汉中
初屯阳平宣帝尚为荆州都督,镇宛城,至曹真死后,始与关中相抗御耳。
魏尝遣宣帝自宛由西城伐蜀,值霖雨,不果。
此之前后,无复有与阳平交兵事。
就如冲言,宣帝既举二十万众,已知兵少力弱,若疑其有伏兵,正可设防持重,何至便走乎?
案《魏延传》:「每随出,辄欲请精兵万人,与异道会于潼关制而不许。
常谓为怯,叹己才用之不尽也」。
尚不以为万人别统,岂得如冲言,顿使将军兵在前,而以轻弱自守乎?
且冲与扶风王言,显彰宣帝之短,对子毁父,理所不容,而「扶风王慨然善冲之言」,故知此书举引皆虚。
四事曰:祁山陇西南安二郡应时降,围天水,拔冀城,虏姜维,驱略士女数千人还蜀。
人皆贺颜色愀然有戚容,谢曰:「普天之下,莫非汉民,国家威力未举,使百姓困于豺狼之吻。
一夫有死,皆亮之罪,以此相贺,能不为愧」。
于是蜀人咸知有吞魏之志,非惟拓境而已。
难曰:有吞魏之志久矣,不始于此众人方知也,且于时师出无成,伤缺而反者众,三郡归降而不能有。
姜维天水之匹夫耳,获之则于魏何损,拔西县千家,不补街亭所丧,以何为功,而蜀人相贺乎?
五事曰:魏明帝自征蜀,幸长安,遣宣王张合诸军雍凉劲卒三十馀万,潜军密进,规向剑阁
时在祁山,旌旗利器,守在险要,十二更下在者八万。
时魏军始陈,幡兵适交,参佐咸以贼众强盛,非力所制,宜权停下兵一月,以并声势。
曰:「吾统武行师,以大信为本,得原失信,古人所惜。
去者束装以待期,妻子鹤望而计日,虽临征难,义所不废」。
皆催遣令去。
于是去者感悦,愿留一战,往者愤踊,思致死命。
相谓曰:「诸葛公之恩,死犹不报也」。
临战之日,莫不拔刃争先,以一当十,杀张合,却宣王,一战大克,此信之由也。
难曰:臣松之案,前出祁山魏明帝身至长安耳,此年不复自来。
大军在关、陇,魏人何由得越径向剑阁
既出战场,本无久住之规,而方休兵还蜀,皆非经通之言。
孙盛习凿齿搜求异同,罔有所遗,而并不多载冲言,知其乖刺多矣(《蜀志·诸葛亮传》注。)
宋文皇帝元皇后哀策文 南朝宋 · 颜延之
 出处:全宋文卷三十八、文选卷五十八
元嘉十七年七月二十六日大行皇后崩于显阳殿,粤九月二十六日,将迁座于长宁陵,礼也。
龙輁纚綍,容翟结骖。
皇涂昭列,神路幽严。
皇帝亲临祖馈,躬瞻宵载。
遗仪于组旒,沦徂音乎珩佩。
悲黼筵之移御,痛翚褕之重晦。
降舆客位,撤奠殡阶。
乃命史臣,累德述怀
其辞曰:伦昭俪升,有物有凭。
圆精初铄,方祇始凝。
昭哉世族,祥发庆膺。
秘仪景冑,图光玉绳。
昌晖在阴,柔明将进。
率礼蹈和,称诗纳顺。
爰自待年,金声夙振。
亦既有行,素章增绚。
象服是加,言观维则。
俾我王风,始基嫔德
惠问川流,芳猷渊塞。
方江泳汉,载谣南国。
伊昔不造,鸿化中微。
用集宝命,仰陟天机。
释位公宫,登曜紫闱
钦若皇姑,允迪前徽
孝达宁亲,敬行宗祀。
进思才淑,傍综图史
发音在咏,动容成纪
壶政穆宣,房乐韶理。
坤则顺成,星轩润饰。
德之所届,惟深必测。
下节震腾,上清朓侧。
有来斯雍,无思不极。
谓道辅仁,司化莫晢。
象物方臻,视祲告沴。
太和既融,收华委世
兰殿长阴,椒涂弛卫。
呜呼哀哉!
戒凉在肂,杪秋即穸。
霜夜流唱,晓月升魄
八神警引,五辂迁迹
皦皦储嗣,哀哀列辟。
洒零玉墀,雨泗丹掖
抚存悼亡,感今怀昔
呜呼哀哉!
南背国门,北首山园
仆人按节,服马顾辕。
遥酸紫盖,眇泣素轩。
灭䌽清都,夷体寿原。
邑野沦蔼,戎悲欢
来芳可述,往驾弗援。
呜呼哀哉!
始宁墅 南朝宋 · 谢灵运
 押词韵第七部
束发怀耿介,逐物遂推迁。
违志似如昨,二纪及兹年。
缁磷谢清旷,疲薾贞坚
拙疾倚薄,还得静者便。
剖竹守沧海,枉帆过旧山
山行穷登顿,水涉尽洄沿
岩峭岭稠叠,洲萦渚连绵
白云抱幽石,绿筱清涟
葺宇临回江,筑观基曾巅
挥手告乡曲,三载期归旋
且为树枌槚,无令孤愿言(○《文选》二十六。三谢诗。文章正宗二十九。《诗纪》四十七。又草堂诗笺十五秦州诗注引一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