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点
诗文库
南恩见过 南宋 · 韩淲
七言律诗 押灰韵
正在山前看木犀,儿童惊报故人来。
急扶藜杖过桥去,喜见朱轓作牧回。
岭外山川多瘴疠,江南朝市有尘埃。
经行又泥冰溪水,且折清香荐一杯。
宋左朝散郎尚书考功员外郎黄公行状 南宋 · 龚茂良
 出处:全宋文卷四八七五、《莆阳知稼翁文集》附录
公讳公度字师宪,世为兴化军莆田人
大观间皇考静有声于上庠,起家试秘书省正字,迁校书郎,终左朝奉郎提举京畿京西路茶盐事,以公贵,赠中奉大夫
祖邈,以中奉公赠朝请郎
曾祖陟,晦德不仕。
黄氏在莆为著姓,世多闻人。
公之族兄泳以童子召见,徽庙朝赐五经及第。
至绍兴八年,公遂以文章魁天下士,解褐签书平海军节度判官厅公事。
时有流民数百辈自汀、虔下,郡疑其盗,尽絷之,行旅骚然几变。
郡倅庸人,喜生事,欲自以为功,无敢言者。
公独辨其非,倅不悦,语侵公,公争益力,已而皆平人。
代还,除秘书省正字
故事,第一人例以馆职召,公之除非当路意,居数月,言者论公尝贻书台官讥时政,罢为主管台州崇道观
秩满,通判肇庆军府事。
高要于百粤尤荒远,非以罪迁及资浅躐授者不至,或唁公,公笑曰:「是独不可为政耶」?
先是,属邑胥于道得铜,寓书生舍,既而诬以为金,郡寘生狱,狱且具,生窭甚,抑于有司莫能明。
公至一问得其情,立出之,以其罪罪诬者,府中慑服,守赖以无事。
居亡何,部使者檄公摄守南恩,至则决滞讼,除横歛,人安乐之。
增学廪二百馀斛,择其秀民与之登降揖逊,学者用劝。
恩平唐贞观置郡,至是始有梁作心者由科目登仕版,邦人相率绘公祠于学。
公还,越其境以送。
二十五年冬,被召赴阙,明年正月入对便殿,乞总权纲,厚风俗,所言皆切时病。
上嘉纳之,且知公归自南海,问劳良久。
公因历陈远人利病如上旨,立拜考功员外郎
于是天子识公,将尽用之。
其年六月,公得疾,八月二十四日卒于位,年止四十八,自承事郎五以序迁,止左朝散郎
国朝首儒科者率不以五六岁即列侍从,公陆沉不偶十有九年,始入尚书为郎,同时召用者往往以次迁擢,而公不任朝谒矣。
方其出入瘴雾,往还数千百里,未尝亲药饵,一日被遇则死夺之,悲夫命也欤!
公宽和乐易,喜愠不形于色,与人交忘其短,其为人力可及无所爱,士有寸长即退然下之。
尤不喜闻人过,平居汎然若无所可否,而胸中泾渭明甚,于所厚善眷眷不能舍。
讣至之日,皆相吊出涕。
始莆中有谶语相传甚久,公既首多士,以其语验之皆信。
所谶地有大木可蔽亩,公将亡,木忽仆,人甚异之。
有文集十一卷,藏于家。
母郑氏,宣德郎永中之女,赠令人。
娶方氏,左朝奉郎符之女,封安人
男五人,沃、泮、洧、洙,皆力学能世其家,沃尝举进士
南僧,尚幼。
女三人,长适右迪功郎潮州海阳县尉林敖,次适左迪功郎鼎州州学教授林枅
孙男处权、处材。
季弟庚以文艺早知名,公尤友爱之,及赴召,携以偕行。
以既捐馆,庚将试礼部,不忍独留,与沃同护丧归殡于某处,需葬事。
茂良忝公同年进士,辱交最久,知公平生为尤详,然公负远业,用不究万一,见之行事者止于此,姑次序以告当世立言之君子,图不朽焉。
谨状。
绍兴二十六年十月日,左文林郎、新差泉州观察推官龚茂良状。
阳江环翠堂中留题四首 其一 明 · 王弘诲
七言绝句 押侵韵
新筑高斋傍翠林,开帘静对碧云岑。
图书四壁春无价,一寄金门吏隐心。
阳江环翠堂中留题四首 其二 明 · 王弘诲
七言绝句 押尤韵
閒开图画即丹丘,望里云山总卧游。
玄草尚疑扬子阁,月明何似庾公
阳江环翠堂中留题四首 其三 明 · 王弘诲
七言绝句 押虞韵
兀坐幽窗俗虑无,炎天过雨鹤声孤。
开帘云水鼍峰度,徙倚閒情问钓徒。
阳江环翠堂中留题四首 其四 明 · 王弘诲
七言绝句 押麻韵
庭前松竹翠交加,隐几悠然草白麻。
九转未能论出世,只凭虚室寄烟霞。
开元塔 明 · 王弘诲
七言律诗 押尤韵
宝塔崚嶒突地浮,郁葱佳气满恩州
天开奥窍标铜柱,海涌蓬莱结蜃楼。
华表栖真来白鹤,函关望气过青牛。
相从并是云霄侣,徙倚还堪姓氏留民国阳江县志》卷一一)
重游环翠堂 明 · 王弘诲
七言律诗 押删韵
花底传杯心事閒,清斋时听鸟间关。
沿阶荔子红堪摘,绕槛芭蕉翠自环。
感旧转因怜白发,倦游翻觉喜青山。
相逢未可轻相负,回首风云兴未悭民国阳江县志》卷三四)
翠岩亭题石 明 · 王弘诲
七言绝句 押微韵
羊群谁辨初平是,虎伏从知李广非。
最是功成看济北留侯应伴赤松民国阳江县志》卷三六)
按:史洪权整理
朝奉郎汝州黄府君行状 宋 · 杨杰
 出处:全宋文卷一六四四、《无为集》卷一四、《永乐大典》卷七六五○
府君讳某字任道
其先江夏人,遭唐末之乱,其族分适江南西蜀,惟建安浦城为著姓,虽爵位无显,而其文章行义,多见称于时。
曾祖元吉,初以风雅名重江南,仕非其志,儒学传家。
二子入本朝,皆登进士第,次子觉任殿中丞,以清直闻,当时儒宗如宋宣献,杨、刘二内相,多与唱酬,󲦤绅传之,君之祖也。
潜山先生,两举进士不利于春官,朝廷当推恩,奏名,而隐居求志,不愿就。
其歌咏翰墨,有晋、唐风格。
累赠朝议郎
世积令德,笃生府君
府君为儿童时,才识已过人。
及其长,力学有文行,为韩魏公王荆公、欧阳公深所器重。
皇祐五年进士及第,调扬州天长主簿,移恩州清河
秩满,改著作佐郎、知曹州济阴县
神宗皇帝登极覃恩,迁秘书丞
广济河决,免一官。
魏公留守都,荐君学行,乞教授北京国子,命将下,丁潜山先生忧,继丁母裴氏寿安县太君忧,执丧尽礼。
兄弟友爱,闺门肃雍,士君子推以为法。
制终,再授秘书丞监都进奏院
召对,除河北东路提举常平仓,就改本路转运判官,旋易西路,就移陕府西路,提点秦凤等路刑狱。
被召赴阙,未行,坐举官失当,再夺秘书丞
会更官制,授奉议郎,入尚书省职方员外郎
车驾幸省,迁承议,改三品服。
久之,以廪稍不足,乞补外,乃知汝州
今天子即位,恩迁朝奉郎,苦足疾,求致仕,元丰八年十二月四日卒于官舍,享年六十有五。
先是,一夕梦白鸡栖于床下,语家人曰:「昔谢安梦白鸡而死,我以辛酉岁生,岂吉祥耶」?
果不起其疾。
娶某氏,追封永安县君
再娶章氏,封武宁县君
三子:曰材,太庙斋郎
曰枢,曰祀,皆郊社斋郎
二女:长适奉议郎王续,次在室。
恩州清河清阳欠黄河埽岸芟草十四万,两县于队长十九户下催理,都水漕台文移不绝。
十九户贫乏,六年不能供,前后长少鞭扑不胜数尽。
当时队长以丁数选,非以物产定故尔。
郡县苦之,人莫敢议。
君乃言于朝曰:「嘉祐之初,河入恩州,故埽岸芟草出于民者万数,今则聚而无用」。
条其可免之十利,朝廷可其奏,悉蠲之。
魏公方执政,尤称其事。
朝廷置宽恤民力司,诸道遣使求民瘼,有曰河朔馆驿宜罢须索,以宽其役。
君以谓河北中路传驿岁有遽使往来,边防休戚之所系,百须皆出于民,当令百姓明具所出物数,折除春夫丁役及于二税合纳之物,量数放免,民自乐输矣。
朝廷从其议,至今以为利。
君在济阴,当广济河决危急,邑人将就垫溺,老幼号诉,君采舆议,乃决南堤以分水势,不意浸邻田,论法至重。
君自以长,不忍贻过于下,一皆引服。
当时魏公吴正宪公御史中丞交章论列,以为诚心爱民,非有害彼之意。
譬如逐盗出境,盗为他境之害,非逐盗者之罪也。
曹州冤句知县张复礼,亦乞纳官以赎罪,竟得末减,而济阴之民,世世不忘其德。
神宗朝召对,上曰:「卿即某耶?
昔日济阴之事,意在恤民」。
慰劳之甚厚。
君称谢,因请上留意史书,上悦听纳。
贵人有不喜君者。
君为提举官时,郡县多不晓朝廷爱民之意,过为苛刻,君务为便民。
司农官以为沮法,赖正宪辨明,得免斥逐。
君议赈济之术,均以一路当散粮斛之数,随郡县丰凶、户口多寡增损以给,民全活者众矣。
河北方水灾,米粟踊贵,市易籴官又增价以敛之,民益艰食,人不敢言。
君曰:「视民困苦而不救,非我志也」。
遂奏罢之。
凤州有狱久不决,而苦愆亢,君亲往决之。
是夕雨泽沾足,人以谓雨自公致也。
君孝于事亲,友爱诸弟,自少文学声名蔼于士林,识度高远,议论严正,耻为阿谀取悦于人。
其翰墨文章为世推重,文集四十卷,可见其志也。
其为守令、奉使,惟务爱民,以报朝廷。
大臣屡荐以台阁侍从,而其命数奇,士论惜之。
平生恺悌,与朋友交,久而益固,未尝遽言人短,而多称扬人之所长。
勇于信义,廉于进取,毅然有古人之风。
某久游门下,知行义为最详。
纪述善美,不敢以诬。
谨状。
乞复免役以来并废州县劄子元祐元年二月 北宋 · 刘挚
 出处:全宋文卷一六七一、《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三六五
窃惟天下涵濡太平之恩久,戴白之老不识兵革者非一日矣。
事方繁夥,民务增衍,议者谓益置郡县以分治之乃其所也。
而比者聚敛之吏苟欲减役人、收役钱以附今日,率尔之间遂行并废,不复问事体之何如,人情之乐否。
盖废并之后,州县相辽阔,有山岭重覆,江河阻绝,远者数日,近者五六七宿不能一往来于官者。
以言事讼,则百姓赴愬难;
以言赋税,则百姓输纳难;
以言豪强,则官司弹治难;
以言盗贼,则官司警捕难;
以言死亡,则官司检视难;
以言期会,则官司追呼难。
不独如此而已也!
且有据会要、扼津渡。
四方百姓莫不引领以望城邑之复其故,而欣然愿出力役以奉公上。
臣愚乞自免役以来并废过州、县、军、监,凡可复者皆复之以便民。
自来并废州县,虽省得役钱以为封桩之利,然酒课税额亏失者不可胜计。
今复添官三数员,禄禀至微,酒税之利自足备用,亦于公家无所侵耗。
臣者尝亲见废相州永和县,为政之初,永和之民相与号诉于官,曰不知官中岁所利者几何?
百姓愿计其数均认之,随三税以纳,幸留吾邑不废也!
官不敢受其词,竟废之。
陛下以此观废邑之人情,宜复否也?
又亲见恩州漳南镇百姓告于州,乞自备材植,出公力,修廨宇,完仓库,复置本邑。
又亲见大名府永济县自废为镇,屡遭群盗惊劫,民居破散,无复生意。
仁寿赵夫人墓志铭 北宋 · 刘挚
 出处:全宋文卷一六八二、《忠肃集》卷一四
恩州事、尚书比部郎中王君讳荀龙夫人仁寿县赵氏,上世洺州人,自曾祖羽徙博之聊城
祖韬,父继永,皆不仕。
伯父继昌,事太宗祗候閤门,任事北边有威名。
夫人幼善事父母,既嫁,其姑路氏有贤行,而严正少可,惟夫人能得其意。
及将终,语人曰:「始吾儿早孤,求配常危虑无以成王事者。
今得吾妇,死瞑矣」。
比部君寖显,夫人益以礼自约,每临居养之华美者,未尝不戚然兴言,念其姑之不待飨,而己乃有此也。
爱诸子均一,人不觉其有异出者。
比部当任子,欲先诸从子,夫人欣然成之。
养孤族子数人于家,恩意无所间。
盖妇人之行,于是为甚难,而夫人优为之。
平居寡笑语,御家有法,事至虽烦,而徐应之必中理。
日诵佛书以为常,性宽而正,故人或可以欺而不能以妄说之也。
三十七年,年六十一,元丰二年十一月三日以疾卒于其夫官舍。
初封孝义,后更今封。
生三男子:长岩叟,河阳节度推官、监晋州炼矾务,好学有节行;
次滨叟、尧叟。
六女,嫁者四人,其二与次二男皆早亡。
孙男女七人。
明年三月葬于济阴广武原之先茔。
铭曰:
孝至于不忘其亲,爱至于不独其子。
厥家日兴,不享禄祉。
是惟令德,而寿此止。
贵孰共之,欲养不俟。
夫哀子慕,呜呼曷已!
筠江歌答周伯衡 明末清初 · 施闰章
 出处:学馀诗集卷之十九
伯衡按部筠州,有《筠阳江路谣》及《乌山云松》《怀友》诸篇。又贻余长歌,为之抚节而吟云尔。
筠州江路阻且修,美人弭节行夷犹。
童谣野歌三太息乌山落日啼猿愁。
人情弃旧如敝屣,云松胶漆何绸缪。
长歌似同谷,短歌似秦州
君兮君兮,何独长吟永叹怀古今而慕匹俦。
愿得千石酒,与君相拍浮。
愿得双飞龙,与君同遨游。
君闻我歌还泪流,安得并辔昆崙丘,与君清啸凌十洲。
我发为君白,我兴为君发。
鸟兽怒号,洪涛汩没。
伯牙成连安在哉,雾雨冥冥沈海月。
东流逝不停,沧溟会当竭,人生哀怨何时歇。
君不见,凤与鸾。
出丹穴,啄琅玕。
高飞天路绝缯缴,何必珠树始盘桓,请君莫歌行路难。
渡昭阳江 清 · 赵显命
七言律诗 押真韵 出处:归鹿集
朝日未升天气冷,凤仪山色送行尘。
溪水始汲炊晨女,幕雪犹眠警夜人。
野望欲穷生极浦,澌流忽断得平津。
回头不忍香炉远,立马沙边泪更缤。
熙宁使虏图抄 北宋 · 沈括
 出处:全宋文卷一六九三、《永乐大典》卷一○八七七
臣某、臣评准三月癸丑诏书,充大国信使副使
是时,契丹永安山为庭,自塞至其庭三十有三日
日有舍,中舍有亭,亭有饔秫。
闰四月己酉出塞,五月癸未单于庭,凡三十有六日
六月乙未还,己未复至于塞下,凡二十有五日
山川之夷崄远近、卑高横从之殊,道途之陟降纡屈,南北之变,风俗、车服、名秩、政刑、兵民、货食、都邑、音译、觇察变故之详,集上之外,别为《图抄》二卷,转相补发,以备行人以五物反命,以周知天下之故。
谨条如右,臣某昧死上。
永安山契丹之北部,东南拒京师驿道三千二百十有五里。
庆州上京皆有便道,由驿道之西,自铁浆馆径度,马驰不三日幽州
永安地宜畜牧,畜宜马牛羊,草宜荔梴枲耳,谷宜粱𪍷。
而人不善艺,四月始稼,七月毕歛。
地寒多雨,盛夏重裘。
七月陨霜,三月释冻。
其人剪发,妥其两髦。
行则乘马,食牛羊之肉酪而衣其皮,间啖麨粥。
单于庭依犊儿山之麓。
广荐之中,毡庐数十,无垣墙沟表。
至暮,则使人坐草褒庐击柝。
大率其俗简易,乐深山茂草,与马牛杂居,居无常处。
澄州大山之西为室韦,今谓之皮室。
其俗类契丹
恩州以东为渤海
中京以南为东奚,其王衙西京数十里。
其西南山间奚西奚,有故霫之区。
其西治牛山谷奚。
渤海之俗类燕,而渤海为夷语,其民皆屋居,无瓦者墁上,或苫以桦木之皮。
奚人业伐山、陆种、斲车。
契丹之车皆资于奚。
车工所聚曰打造馆。
辎车之制如中国,后广前杀而无般,材俭易败,不能任重,而利于行山。
长毂广轮之牙,其厚不能四寸,而轸之材不能五寸。
其乘车驾之以驼,上苑荒帷,富者加毡幰文绣之饰。
中京始有果蓏,而所植不蕃。
契丹粟、果皆资于燕。
车转,果以马,送之虏庭。
山之南乃燕、蓟八州,衣冠语言皆其故俗,惟男子靴足幅巾而垂其带,女子连裳,异于中国。
北白沟馆,南距雄州三十八里,面拒马河。
员北塘广三四里,陂泽绎属,略如三关。
近岁狄人稍为缭堤,畜水以仿塞南。
新城涿州之属邑,南距白沟六十里。
中道有顿,皆北行道,西循废沟,北属涿州
隋炀帝高丽,治军涿郡,穿渠水运以饷军,疑此故渠也。
涿州,南距新城六十里。
州据涿水。
州北二里馀渡涿,又二里复渡涿。
涿之广渡三百步,其溢为城下之琢,广才百步而已。
又北数里,渡洛水,通三十里至中顿。
过顿又三十里至良乡,皆东行少北。
良乡幽州之属邑,西南距涿州六十里。
自邑东北三十里至中顿,济乾水,水广数百步,燕人谓之卢驹河。
绝水而东,小北三十里至幽州
幽州,西南距良乡六十里,馆曰永平
州西距山数十里,自顺以南皆平陆广饶,桑谷沃茂。
而幽为大府,襟带八州,提控中会,家将所保也。
自州东北行三十里至望京馆。
望京馆西南距幽州三十里。
自馆东行少北千里馀出古长城,又二十里至中顿。
过顿,踰孙侯河,又二十里至顺州
古长城望之出东北山间,至顺州乃折而南,至顺州,负城西走,出望京之北,西南至广信之北二十里,属于西山
顺州,西距望京馆六十里,少南。
馆曰怀柔,城依古长城
其地平斥,土厚宜稼。
城北倚涧水为险,水之葇数百步,地广多,可以积卒以扼北山之冲。
北当洞道而幽州压其后,背势面奇,此谋将之地也。
自州东北数里,出古长城,十里济白水,又十馀里至中顿。
过顿,东行三十馀里至檀州,皆车骑之道,平无险阻。
檀州,西南距顺州七十里,古密云之区,馆曰密云。
城据北山之东,南北距皆数里,惟衢道北皆。
北之险,而顺州策其后,管钥所寄,鸷将之地也。
自州东北行隘中,二十里馀至中顿。
又二十里馀至金沟馆。
金沟馆,西南距檀州五十里。
自馆少东北行,乍原乍隰,三十馀里至中顿。
过顿,屈折北行峡中,济栾水,通三十馀里,钩折投山隙以度,所谓古北口也。
古北之险虽可守,而南有潮里,平碛百馀,可以方车连骑。
然金钩之南至于古北,皆行峡中,而潮里之水出其间,踰古北而南,距中顿皆奇地,可以匿奸。
籍势而南,有密云󶤡其会冲,此古北之所以为固也。
古北馆,南距金沟七十里,小东。
自馆北行数里,度峻山之麓,乃循潮里东北行,山间数涉潮里,通三十五里至中顿。
过顿,入大山间,委回东北又二十里,登思乡岭。
踰岭而降,少东折至新馆。
自古北至新馆,山川之气,险丽雄峭,路由峡间,诡屈降陟,而潮里之水贯泻清洌。
虏境之胜,殆钟于此。
新馆,西南距古北七十里。
自馆北行,少西北屈行,复东北二十馀里至中顿。
其东踰小岭,有岐路小近而隘,不能容车。
过顿东北十馀里,乃复钩折而南,数里至卧如馆。
卧如馆,西南距新馆四十里。
馆宅川间,中有大水曰霫水,乃故霫之区也。
绝霫有佛寺,隳崖石以为偃佛,此其所以名馆也。
自馆而行八九里,踰霫水入山间,东北踰小岭二十馀里至中顿。
过顿,济栾水,东出度摸斗岭,三十五里至柳河馆。
柳河馆,西距卧如馆七十里,自馆循山行十里,下俯大川,曰柳河,乃北二十馀里至中顿。
过顿,踰度云岭,三十五里至打造岭,有径路行于巑岏荟翳之间,校之驿道近差十里馀。
打造馆,西距柳河七十里,小北。
自馆西南行十里馀至中顿。
顿之西南有大山,上有建石,望之如人,曰会仙石。
山下大川流水,川间有石屹然对山,乃筑馆其上。
傍有茂木,下湍水,对峙大山。
大山之西有断崖,上耸数百尺,挺擢如屏,而鸣泉漱其下,使人过此,必置酒其上,遂以为常。
过顿二十五里,南行至牛山馆。
牛山馆,东北距打造馆五十里。
馆之西南数有大山,曰牛山
自馆踰牛山之麓,西南屈折三十里至中顿。
过顿,复西南数里,济车河,又二十馀里度松子岭。
岭东有夷路回屈数里,车之所由也。
踰岭三所至鹿峡馆。
鹿峡馆,东北距牛山馆六十里。
自馆东南行数里,度痹岭,又四十里至中顿。
过顿,又东南数里,踰小山,复三十里至路口村。
有岐路西南出幽州,自幽州由岐路出松亭关,走中京五百里,循路稍有聚落,乃狄人常由之道。
今驿回屈几千里,不欲使人出夷路,又以示疆域之险远。
过路口村,东北行十里至铁浆馆。
铁浆馆,西北距鹿峡三十里。
自馆东北行二十馀里,踰痹岭乃东数中顿。
过顿,东行山间之川二十五里,折而小北五里至富谷馆。
富谷馆,西南距铁浆馆六十里。
自馆东北行四十里至中顿。
过顿,稍东出又三十里至长兴馆,皆行山间。
长兴馆,西距富谷馆七十里,依北山之迤,循虎河逶迤正东至中京
中京,西距长兴馆二十里,少南。
城周十馀里,有廛闾宫室,其民皆燕、奚、渤海之人。
由其东南曰中和门。
循城以北至城之隅,乃稍东北行,其东一路岐出,踰陇,走靴淀,又三十里馀至中顿。
又十里馀路曲,走西北踰十里,济三肤河至临都馆,皆平川。
经小坂,自路曲东出七八里,望之可见,曰恩州
临都馆,南距中京七十里,小西。
自馆稍西北行,路小平,二十里至中顿毡庐。
过顿乃登马疲岭。
岭不堪峻。
度岭行坂间二十里,崇信馆。
崇信馆,南距临都馆四十里,小东。
自馆稍西北行,踰原坂数叠,北三十里至中顿。
过顿,又历行坂间十馀里乃平陆
又十馀里过阴凉河至山馆。
河自西来,广度百步,河之流才二十许步。
至馆东迎小石山,乃折而北,与骆马河会。
山馆,东南距崇信馆六十里。
自馆稍西北行十许里,乃东折济骆马河。
河广数丈,东南与阴凉河会。
河东北二十里至中顿。
顿西有岐路,西北走饶州庆云岭,踰济冈子河。
河之广度五步,诘屈蛇行,西南与骆马会。
又三十馀里至󶷦驼帐,皆平川。
帐以毡为之,前设青布拂庐。
其他毡帐类此。
󶷦驼毡帐,西南距阴凉河七十里,自馆东北踰山数里,得平川。
又二十馀里至中顿。
顿傍苍耳河,河广三丈,东流过顿。
陟坂衍十馀叠,三十馀里至新店。
又行坂间,三十里至广宁馆。
广宁馆,南距󶷦驼帐九十里,少西。
自馆东北行五里澄州,路由西门之外。
州有土垣,崇六七尺,广度一里,其中半空。
有民家一二百,屋多泥墁,间有瓦覆者。
旧日,丰州州将率其部落和扣河西内附,诏置丰州以处之,自尔改今名。
又十五里至中顿。
过顿行原坂间,三十里至会星馆。
会星馆,南距广宁馆五十里。
自馆北行山间,登降曲折二十里至大山之颠,为中顿。
行原薮间,三十里至咸熙帐。
咸熙毡帐,东距会星馆七十里,小南
自馆西行稍西北,过大碛二十馀里至黄河。
迎河行数里,乃乘桥济河至中顿。
河广数百步,今其流广度数丈而已。
俯中顿有潬,潬南沙涸,潬北流广四丈,岸皆密石,峻立如壁,长数十步。
虽回屈数折,而广狭如一,疑若人力为之。
河出硖中,有声如雷,桁沟以桥。
狄人言此大河之别派,以臣度之大不然。
大河距此已数千里,千里之水不应如是之微。
凡雨暴至辄涨溢,不终日而复涸,此其源不远,势可见也。
以臣考之,乃古所谓潢水也。
虏人不知,谬为大河耳。
过中顿,循河东南行又二十馀里,乃北行,稍稍西北十许里。
复正北又三十里至保和馆,皆行碛。
其曲折如此者,趍河桥与避大山之阻也。
保和馆,西南距咸熙馆九十里。
自馆北行数里,有路北出走上京
稍西又数里,济黑水
水广百馀步,绝水有百馀家,墁瓦屋相半,筑垣周之,曰黑河州
过州西北行十馀里,复东北行,出大山之东,又三十馀里至中顿。
顿西数里,大山之颠有废垒曰燕王城
踰顿西北三十里馀至牛山帐,皆平川。
牛山毡帐,南距保和馆九十里。
自帐西行,稍稍西北甫三十里,乃复北至中顿。
过顿北二十馀里,稍西北又十里馀,踰山复东北行十里馀,回走东甫一里至锅窑帐。
锅窑毡帐,南距牛山帐八十里,少东。
自帐稍西北,行平川间二十馀里,陟沙陁,乃行碛间十馀里至中顿。
过西北二十里,复踰沙陁十馀叠,乃转趋东北。
道西一里许,庆州塔庙,廛庐略似燕中。
庆州东北十里,经黑水镇,济黑河至大河帐。
帐之东南有大山曰黑山黑水之所出也。
水走西南百馀里,复东出保和帐之北,大山之间。
大和毡帐,东南距锅窑帐七十里。
自帐复度黑水,乃东北出两山之间,平川四十里至中顿。
又东北五六里,乃折西北,踰窦都岭。
岭间行十馀里,复北行原阜间,又十馀里牛心山帐。
牛心山毡帐,西南距黑河帐八十里。
自帐东北踰山,乃东行二十馀里,又北十里至中顿。
过顿,北行稍东三十里至薪添帐。
帐之东南有土山,庳迤盘折,木植甚茂,所谓永安山也。
薪添毡帐,西南距牛心山帐六十里。
自帐东北行三十里至中顿。
过顿北十里馀,度陇,复西北数里至顿程帐。
顿程帐,东南距薪添帐六十里。
帐西北又二十里至单于庭。
有屋,单于之朝寝,后萧之朝,凡三。
其馀皆毡庐,不过数十,悉东向庭,以松干表其前,一人持牌立松干之间,曰阁门。
其东相向六七帐曰中书枢密院客省
又东毡庐一,旁驻毡车六,前植纛曰太庙。
皆草莽之中。
东数里有缭涧,涧东原隰十馀里,其西与北皆山也。
北山庭之所依者曰犊儿。
过犊儿北十馀里曰市场,小民之为市者,以车从之于山间。
舟游昭阳江 其七 清 · 赵显命
七言律诗 押庚韵 出处:归鹿集
桂楫摇摇江水清,渚风飒飒妓衫轻。
栏横碧落兰皋迥,帆掠黄云麦垄平。
晚计欲留𩿨鹭约,新诗如答凤凰声。
明朝出峡尘埃逼,回首蓬莱寄远情。
舟游昭阳江 其一 清 · 赵显命
七言律诗 押豪韵 出处:归鹿集
清江一带涨葡萄,凤岫松阴满客袍。
貊国楼台横古渡,使君歌舞送归舠。
榴花雨细蘋洲暗,杨柳风轻桂楫高。
恨不乘流东溯峡,云间拍手笑仙曹。
舟游昭阳江 其二 清 · 赵显命
七言律诗 押豪韵 出处:归鹿集
春州美酒发葡萄太守开筵挽客袍。
野望平铺生远树,峡□清驶负轻舠。
两江烟雨孤栏迥,千古山河一篴高。
惆怅回舟武陵,当时渔子亦凡曹。
舟游昭阳江 其八 清 · 赵显命
七言律诗 押庚韵 出处:归鹿集
渚云峰日晚来清,妓荡兰桡上下轻。
风急欲吹歌扇落,江高浑与舞筵平。
画楼帘幕帆前影,绝峡雷霆雨后声。
今夜定应晴月好,更须留饮罄欢情。
舟游昭阳江 其九 清 · 赵显命
七言律诗 押庚韵 出处:归鹿集
太守兹游事事清,舟舆随意往来轻。
风帆吹送江初涨,林槛登临野更平。
客路诗篇浑漫兴,夕阳歌管忽悲声。
香炉峰色明朝别,流水浮云独怆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