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点
诗文库
奉寄零陵太平禅师 北宋 · 沈辽
七言律诗 押先韵
昔住东江不计年,青松白竹望潇川。
先知大士当行化,故卜幽栖为结缘。
五姓香花瞻法坐,六时清磬会诸天。
山前耆旧如相见,应坐维摩老病禅。
零陵澹山岩题名 南宋 · 赵与䛆
 出处:全宋文卷八二四六
咸淳己巳仲秋望踰浃,合沙赵与䛆仁甫郡博士守倅,出郊劝,偕摄令庐陵刘伯文致平行。
竣事,就访古迹,寺僧请书以记。
按:光绪《零陵县志》卷一四,光绪二年刻本。
刻石 南宋 · 欧阳庆甫
七言绝句 押麻韵
地僻人稀能几家,清泉漱玉石攲斜。
客来访我惭无具,洗甑炊香更点茶(清姜承基嘉庆《永州府志》卷三)
零陵观大水 北宋 · 沈辽
 押词韵第二部
春雨淫不已,江水一夕涨。
初闻渐其栅,离明已三丈。
老弱走山去,浮沉困丁壮。
高楼半欲没,木杪维舟舫。
睢阜已怀襄,那能辨闾巷。
升高瞰其下,犬牙萦叠嶂。
始知地形隘,何由保无恙。
湘川浩东下,其势不相让。
安得驱山泽,移徙就空旷。
市井安且平,黎民获生养。
群流亦适性,千里肆夷漾。
斯怀知未遂,蓬茆独怊怅。
五言赠别博明二古 北宋 · 沈辽
 押词韵第四部
三年客零陵,所得惟二古。
彼室虽屡空,高谊诒先矩。
顾我被迁斥,数过南山坞。
攘臂岂无人,久要何足数。
君无一樽酒,我无一柈(原作柸,据四库本改)
相见动移晷,不及市朝语。
博古练世故,黑白谁敢侮。
明古喜方术,虚怀安疾苦。
古人处其道,足以察臧否。
何用轻薄儿,口舌卖州府。
度直始诗书,襟灵各翘楚。
阴德有阳报,终当大门户。
老夫趣北归,顾予求所处。
昏悖何可言,愧汗欲如雨。
诗人慎加餐,斯意亦可取。
不忘双鲤鱼,遥想潇湘渚。
零陵先贤赞 其一 申天师 北宋 · 沈辽
四言诗 押词韵第七部 出处:全宋文卷一七二七
天师乾乾,初事轩辕
尽传其道,遂至长安
时其老母,祁阳之干。
越数千里,时致盘餐。
维其盘餐,芳馨具完。
母惊其神,欲往一观。
天师请行,有如飞翰。
一瞬而至,都城正欢。
其母不虞,秽气旁奸。
居于长安,遂不复还。
后数百年,故山岏岏
行朋乞福,乃其衣冠。
零陵先贤赞 其二 尤尊师 北宋 · 沈辽
四言诗 押先韵 出处:全宋文卷一七二七
道人始来,行丐市廛。
其道若狂,手持败鞭。
数语市人,我将升天。
身跨白龙,此鞭用焉。
州将闻之,囚于土圜。
有顷已出,犹如风烟。
复持其鞭,笑语自然。
守兵怒之,兵不得前。
徐徐引去,乃知其仙。
其始未化,孰知其贤?
时有老校,为之招延。
及其将逝,遗屎户边。
化为黄金,璀璨联拳。
再拜受之,以终天年。
零陵先贤赞 其三 素公 北宋 · 沈辽
四言诗 押词韵第七部 出处:全宋文卷一七二七
怀素善书,我知其然。
能得此道,造于幽玄。
始其操觚,媚于孟槃。
厥功之成,其盘三穿。
在唐中叶,号为多贤。
草法之妙,未畅其传。
迨我律师,落笔翩翩。
学士大夫,为之詟焉。
才逸气豪,辞藻相鲜。
遗风至今,清如流泉。
嗟我白首,来游湘川
过师故栖,访其遗妍。
有冢嶙嶙,有池渊渊。
不瞩其人,唯馀苍烟。
零陵先贤赞 烟塘老人 北宋 · 沈辽
四言诗 押词韵第六部 出处:全宋文卷一七二七
昔有渔父,烟塘之濒。
以鱼为生,聚居成群。
适有白鳗,戏田之津。
或捕获之,速我诸邻。
将以为羹,乃觏老人。
曳杖而来,布衣缟巾。
为语诸君,勿烹是鳞。
是乃为龙,湘江之神。
咸以为诞,吾羹方珍。
芼以椒兰,和之甘辛。
莫不厌足,笑语欣欣。
老人复云,祸且及君。
有顷大风,震电辚辚。
曾不旋踵,陷为𡙆沦。
惟是老人,为示谆谆。
龙岂不灵,乃时之屯。
荐唐岁笺 东晋 · 庾阐
 出处:全晋文卷三十八
桂林生于五岭,杞梓出于南荆
夫以卉木之盛,犹载在方志。
况千里之朝,怀其良彦,而使人滞于常流,莫登于龙津者乎!
郡工曹史泉陵唐岁永延,履道敏素,和而有正,立身持操,行著一邦。
若得骖轨鸾衡,服襄骏足,则机石之良选,可以对扬万里者也(《艺文类聚》五十三)
代人上太守求荐书 北宋 · 沈辽
 出处:全宋文卷一七二四、《云巢编》卷八
某官阁下:古人有言曰:「知而复知,是谓重知。
时然后言,人不厌其言」。
某窃尝诵之矣。
若某者,势孤而无援,谋拙而数奇,承先公绪馀,以从诸吏之行,甚自愧也。
昨试令于东邑也,自强其不肖之身,朝夕从事于民政。
方新法之初,布宣条教,加安南之役,师旅在境,于是时也,岂敢必其不败哉?
数欲投劾而去矣。
时以阁下有古人之德,著当世之望,某窃不自揆,为可竭驽骀之效于此,庶乎一顾之遇也已。
而将事于幕府,乃蒙从容之对,赐之教言,许以卵翼生成之恩。
某再拜奉之,不敢失坠。
是则阁下之为知某也。
然有不幸,不得而讯者,遽夺于后来,卒失于垂成。
某窃自安之,曰命也夫。
某之于阁下,必不蒙戾以自弃也。
阁下之于某,必不纳谤以置疑也。
然今日之复求于麾下,岂必零陵为可茍,而二水之鱼为可食哉?
拳拳于中者,不敢忘阁下之然诺也。
此所以蕲阁下之复知者也。
某虽不敏也,不敢效薄恶者以其浮誉,必曰邀阁下之识;
某虽不材也,不敢效闇懦者佞悦,必曰邀阁下之知。
其技之断断,情之戛戛,诚未敢后于人也。
阁下亦详而察之欤?
前日阁下之剡章也,某方在鄙,上执必未能先左右之士。
及其上也,岂敢必追阁下之言乎?
苟或追之,宜必厌之,是以不敢言也。
来岁之章,此其当言之时也。
金石之信既在前矣,某之身亦在左右矣,傥于是一荐之恩不获出门下者,某诚何人哉?
或曰:「阁下以某之疾,为不足以辱清举」。
伯牛之病,不閒四科;
杜顾垂瘿,功平吴命。
况某之疾行且愈矣,是以不敢后它人而求阁下之重知者。
而又当是之时,阁下必不厌其言也。
诚直言切,不复敢文。
惟阁下幸察之。
代人上长沙谢谏议 北宋 · 沈辽
 出处:全宋文卷一七二四、《云巢编》卷八
某官阁下:某蒙钝不肖,则荥阳之世嗣也;
行能无取,则零陵之下吏也。
以不肖之嗣,为无取之吏,而辄有闻于阁下者,窃意阁下必有以怜之,有以成之。
是某言亦为罪,不言亦为罪也。
惶恐惶恐。
某昔者为令于东邑也,方阁下领湘南之节来镇南夏。
某于是时引领企踵而望下风焉,欣然望曰:「阁下当知某也。
将成某者,必阁下也」。
朝思之,夕志之,日引而月申焉,欲决一奇策,奋一昌言,以求阁下之知且三年,卒无获焉,怅怅乎遂将去矣。
既而出上府,望旗棨,进谒于左右,拜台光于堂下。
伏蒙阁下一顾之坐隅,赐之话言,懊懊乎诚有以知阁下之不弃某也。
退而怼曰:「不肖之嗣,其自弃也欤?
无取之吏,其自蔽也欤?
王公大人不汝弃,不汝蔽也」。
于是天与之幸焉,乃有督邮之命。
持檄而来,陈力就列者复三易月矣。
督邮,贱有司也,蚤夜抱案牍,受命于州将之前。
勾钉之是勤,出纳之是司。
又复将奋昌言,决奇策,以求阁下之知,是必知其无有也。
然窃听于道路之言,方今台鼎有虚位,上意瞩旧人,阁下行西召,而升机柄之任。
某之愚,其有望于阁下者,岂可在他人后哉?
湘南之吏,上下无几人,其敢有望于阁下者,亦阁下之所知也。
某伏自惟念先公文简之嗣,在今日如涸辙之鱼,喁喁然其不枯而活者已无几;
贱有司之吏,如阴崖之木,愔愔然其可度而材者亦无几。
若某者,阁下亦怜而成之乎?
州将之荐先于幕中者二年矣,固不敢冀也。
然知某者,三使台也。
既皆荐之矣,某亦四补吏而七书考矣,犹陶之将器者也。
一失于此,其沦于沙砾而泥滓乎?
韩非论「说之难不如听之难」,子产以谓「不言谁知其志」。
某之志也,亦可哀也。
其进言于阁下之前且不究,况是区区尺牍之间哉?
狂愚拙直,干冒钧听,无任惶恐之至。
花药字序 北宋 · 沈辽
 出处:全宋文卷一七二四、《云巢编》卷七
禅师初出家,依万杉宣公
宣公为一代老德,以为法器也,名之曰义然。
已落发受具,密示心印,行化诸方,凡十有七年。
止于万寿,始转法轮,为人天师
后十年,迁于花药,与余会于零陵,为法乐之友。
禅师所以表德者有所不称,请余易焉。
余谓以无为法者,其未然也,义无乎在;
及其然也,义无乎不在。
经曰「诸法如义」,不其然欤?
若夫为一大事出现于世,不能大济含识者,定非佛子。
其所然者,亦尝大济于人乎?
请以大济表德。
马祖谓丹霞曰:「我子天然」。
遂名天然。
万杉之意,正谓禅师能默契诸义,有足然者乎?
苟曰然,无有是处。
因箸其大方,以示知者。
题画像 北宋 · 沈辽
 出处:全宋文卷一七二四、《云巢编》卷一○
余栖于零陵将二年,卧鹤山人王栖道属客来图余像。
其不可图者,余为申之以辞。
然皆眩也,所以为游戏也。
有不知者强为余,盖有知者亦其捕。
为纁黄、为丹白邪,嬗死灰与朽株。
探山林以独往兮,即猿鸟之幽娱。
岂萍苴之如兮?
亦泛泛于江湖。
昔敦媚放艺文兮,既华发而苍须。
终非混混之可诿兮,方将佚老于无无。
茍不暴夷以为絜,何必袭惠以为污?
挹古人之全德兮,将岁月以云徂。
羌余心之所得,会群有于无馀。
彼蘧蘧为周,而栩栩为蝶,亦甚惑矣。
余与是其相忘于影响乎?
磨崖碑咸淳六年 南宋 · 江琼
元水部磨崖碑,为唐中兴作也。唐事已矣,而碑崖□□独存。本朝诸贤相与题咏,如张宛邱时有游人打碑卖之句。□古一言□□□□□不已。况今打碑卖者,壹岂漫郎宅零陵诸孙自为之□□□□□也。感天宝之骏功,嗟次山之坠绪,因借宛邱所□实□□□□□。
凄凉浯水迹如扫,漫郎宅荒崖畔草。
雨淋日炙山骨癯,磨得人间岁月老。
粤从天地开辟来,经济何代无奇才。
若得高名烂青史,底恨白骨埋黄埃。
孽臣边将乱国纪,郭公千载凛不死。
纪在中兴第一功,三绝宁论文与字
吁嗟古往而今来,插天何处无石崖。
两京未复百战罢,铜驼荆棘谁能开。
世事轮云可悲慨,文学老生品何在。
君不见零落寒溪几世孙,自打元家古碑卖(清陆增祥《八琼室金石补正》卷九三)
东上閤门使康州刺史陶公传 北宋 · 沈辽
 出处:全宋文卷一七二八、《云巢编》卷八
陶弼字商翁
五代祖矩,自九江祁阳太尉侃之裔也。
今为零陵人
父岳,始读书为儒者,博涉无不通,仕至职方员外郎
少俶傥有器识,能传其父辞。
长于歌诗,有传于世,以其古雅疑为古人也。
或曰:「此零陵布衣耳」!
以是称学士大夫。
数以仕进不利,滋不羁,宕荡江吴间,好事者多从其游。
所至,人皆称商翁而不名也。
妻丁氏,故晋公谓之侄。
晋公南海还,老于光山
依门下弥年,多所闻知,持论颇纵横,习世故,不复陋于鄙矣。
晋公之绪馀,亦其资易悟也。
皇祐中,常宁夷唐和反,使者杨畋奉诏专诛。
入谒,与语。
大喜,以为能,给兵攻挑由平,大破之,表其功,授衡州司士
取太平峒,始调阳朔主簿,为柳州司理参军
于是,广源蛮侬智高叛,杨畋安抚使,召掌机宜。
未至,方下英江,而贼释番禺之围,出临贺
舍舟,从其鸷卒数十人间关步出太平场以赴
大将蒋偕败,一军数千人皆没,死三日矣。
散卒已当斩,往往奔贼求降。
出山间,数与亡卒遇。
一夕矫命,以帛为帜,使从者行招其兵随自将,益削木为榜,许与不死。
比至临贺,得卒尚千五百人,又矫命,给藉驿饷之。
方图其功,而召还,乃罢。
归,选阳朔,治甚有威惠,其教民者不以句钉为能。
邑在山徼,少林木,辄课人植所易茂者夹道,行不旬岁,行者悉庇其林荫,于今怀之。
尝摄兴安,以灵渠为久敝,乃条其利病,以书属太守萧固,请治之曰:「日者广源蛮为害,久不制,且烦天诛,其出必资是为涂。
方无事时,公私力完易就,它时即公之功也」。
不听。
交趾反,上出武库兵以赐将士,奉使者安南,兵费数百万计,卒用之。
秩满,迁大理寺丞、监潭州粮料院
李中师奉使峤西,荐其才,遂知宾州,因使浚灵渠,上已知能矣,因欲属南方事,即擢拜崇仪副使、知容州
明年,迁六宅副使、知钦州
州旧治宁越,徙新城未久,上下悉草舍。
始教人坯陶为瓦屋。
未期,堂堂多大厦,至今视他州为雄。
治平二年,迁崇仪使、知邕州
新平,井隧荡然,人不复以生为乐,而萧注以贪暴不治罢。
至,力能惠养之。
而其峒豪恃为橐囊,益虐敛,其下不堪命。
使人喻以威福,不易贷,乃少戢,稍循法令。
然复苦交趾为侵暴,诸酋更来献其土物,请内附。
为降意谢遣之。
诸酋仰曰:「陶公,我父母也!
誓不负我公」。
明年夏,大雨水,而邕城庳下,长老言:「昔尝困水害,杀数千人」。
乘城,眺其三边皆水也。
既集矣,趣吏下令出其耄倪上北山以避害,益发屯骑、雄略二军以戍之。
已而水大至。
身操版筑傅城下,召属吏督诸兵分受役,上下已完备,益为土囊数千置通道中。
数日,雨尤暴,井泉溢积,壤皆涌水,于是获土囊之利。
内外乏食矣,为发廪以振于内,方舟以饟于外。
当是时,水不湛者三版耳。
及水降,即无一人死者。
自横寻以东数州皆没矣。
秩满,加右骐骥,使复留邕。
在邕凡五年,纳附降者数千百人,藉其租比国人。
久乘瘴,厌之,请便藩,得鼎州
察访使章惇辰溪蛮,荐材,诏徙辰州,迁皇城使
明年遂成疾,足弱不良行,求罢。
有诏抚纳北溪蛮,加忠州刺史
交趾之乱,复知邕州
王师大出,而贼已去,残其三城无噍类,幸逃山间,犹朝夕股慄。
受诏与左右数十骑直入左江,峒民知至,始入保。
宣抚使郭逵御大军蹑贼,临富良江,度贼且降,以为能得其人,且专功,使为后殿
贼使人以檄求降为计者,得檄即以中夜旋,不先令也。
大将旗鼓已行,而前军尚弗知,骑步相蹂藉乱行。
贼方栅江左,使人来觇,知为殿也,乃不追。
方严军不动,迟明而后引。
不然,大军且败。
先是,上刘纪所弃广源峒以为功,朝廷以为顺州县机郎焉。
及其旋,以为它将不足守,乃荐
诏迁西上閤门使、知顺州
其地出邕城,深入二千馀里。
山恶,多毒草瘴气。
老矣,在辰溪已数请致军事,及是怏怏不得志,数宾吏曰:「吾受国恩厚,不敢辞也」。
顺之戍兵才数千,戍久率苦疠。
闽粤之士死者十常七八,北军生还者十一二。
亦疾甚,然蚤莫劳军,视其良苦,意气激扬。
虽甚刚戾者莫不感泣,病卒亦悉奋起,愿为之用。
交趾欲复其故地也,先袭机郎,夺之。
将进攻广源,独难,不敢进,以在邕时恩信及其土豪也。
交趾所欲为,必先知。
谍至,土豪皆执以献,喻以逆顺,辄不杀纵去,由是心服。
死,终不敢犯。
朝廷以求归,迁东上閤门使
不拜,复表其疾,以为边徼忧,以其年卒。
少时游吴,行山间,有二鲤鱼戏溪上水。
伫观之,旁有老父顾曰:「此龙也,行且斗。
君亟去勿停」。
去百步所,大雷震而雨,其旁岸皆圮,大木拔。
又出大云仓,遇暴风飏怒,一日二十七艘皆溺,独一舟济。
时人以是奇怪之。
为人乐施好士,平时所得俸禄悉以与人。
杨畋死,折钱五千给家。
踰二十年,死分,已而家至贫不恤也。
父时有田业甚丰,及游宦,悉为其昆弟荡费之,而未尝言。
弼之死,其妻在乡里僦居尔。
论曰:生边鄙,为儒者子,以辞章称于世足矣。
顾岂知功名事业,蹈古人风烈哉?
治广源时,病寝剧,数请老矣,犹区区以恩德辑柔群丑,保其孤城。
死之日,不以一言及私,其忠毅于是有足悲者,故叙之。
澹岩先生姓周氏,讳贞寔。) 北宋 · 沈辽
 出处:全宋文卷一七二七
零陵之地多峻山美川,弥亘数千里,而士之生其间,有异行特操者亦不茍合。惟其远中州也,故多隐晦不出。至修身学道,化为神仙,盖其地然也。余放斥于时,閒居无事,采其人有可传者,为论次其行,追琢为文辞,使人可颂咏,遂至于不朽。若其强䀨蒙幸,虽能邀宠利于一时者,皆不著。岂特人乎哉?苟器之有足称者,亦传于篇。
矫矫先生,其道孔夷
当秦之暴,不为世羁。
世方尚名,干禄之资。
先生鄙是,非我之知。
名患之本,禄祸之基。
果蓏为食,草木为衣。
人敦不死?
富贵何为?
秦人徵之,蜕解其尸。
方床曲几,及其尊彝,皆化为石,可隐可持。
千载以还,遗风曷追?
其言不朽,斯吾之师。
天申节功德疏右语(一) 宋 · 晁公溯
 出处:全宋文卷四七○一、《嵩山集》卷一六
为天下君,已成功而高蹈;
祝圣人寿,当久视以长生。
是惟普率之情,莫报生成之施。
光尧寿圣太上皇帝,伏愿年高五帝,仁覆万方。
广成子之修身,不待具茨之访道;
天可汗之在上,回纥之畏威。
贺州推官阳朔县李君墓碣铭元丰元年十二月 北宋 · 沈辽
 出处:全宋文卷一七二九、《云巢编》卷九
君姓李氏,讳忠辅字道举零陵人
曾大父冲,生师运;
师运生惟简,皆不仕。
至君始为诸生,少时已卓然克笃术业,为不群矣。
于是浔阳陶公岳为州大儒,名闻四方,君以其文辞上谒,陶公大称赏,以其子妻之。
及冠,游长沙,造内阁李公,受于幕下纳顾甚厚,延挹以为后进首,由是知名。
皇祐元年秋,州荐于春官,不合,遂南归。
陶商翁相善,文墨志气适其所好。
虽党也,然湖湘间举称二人有异材。
商翁以戎事得官,至显达,数欲引君。
君独不肯屈。
既老矣,已困于北上,乃缘恩格释褐,调镡津,盖初筮也。
君之学为政久矣,一出其锋,上下皆推是。
邑人有聆其旁舍得地中藏镪者,群劫之,至则无有也。
其主讼于令,君驰往捕,悉获之。
然视其人,本非凶毒者,皆以为地中物如逐鹿耳,遂释之。
或谓君必案以法,当获赏。
君曰:「彼以过听自贻孽,我安用溥致杀人以求官」?
终不取。
州犹以君不讨贼为罚,然部使者闻而贤之,亦数有见誉者。
摄迁江令,踰月,邑大治。
桂林北出兴安灵渠,自秦时疏凿以饟峤南,而前为令者皆武人,久无政,堤防罅漏,漕舟数不通。
复以君假令,至则锄其奸敝,民讼一清,乃大完筑,尽复其故迹,益溉其旁田畴甚多。
桂林为峤西帅府,帅潘侯夙爱其材,欲致之,会新制,八路使者得按格除吏,遂调桂州司户参军,潘侯加礼遇焉。
交趾反也,不数日覆三州,公私骚动。
君为咨谋调发,所补于上者甚力,蛮亦不深入。
当涂者交章荐宠之,迁贺州推官、知阳朔县事。
大兵南出,而邑当大道,使者傍午,劳来供亿,羽檄日数十至。
君怡然不挠而益办。
然民力屈矣,嬴粮者道多逋亡,诸令率自将上道。
君疾暴下,乃舆行,栉沐瘴雾,疾重困,至机郎已致役,而气血殆矣。
复舆归,王师亦旋,乃谒告以便医。
数移檄,而使者惜其去,辄不许,卒以告归。
熙宁十年冬十月辛亥终于里第,享年六十二。
启手足时,神色和易,戒诸子力学守约而已。
平生所为文章甚多,其在稿者二十卷,号《湘南集》。
夫人陶氏也。
五男,曰述、慎修、迪修、德修、允修,皆有学行,为良士。
二女:嫁同郡何宗望、胡敏行。
元丰元年十二月乙酉,卜葬于归德乡先茔之右,为吉兆。
其葬,诸子求铭以扬其先人之美。
余谓君能教其子以礼也,乃为之铭曰:
道举之学久已成,五十从政艾且明。
使其当年造王庭,何愧古人建功名?
遭命不造谁主平?
独留惠爱三邑氓。
子孙美泽方大亨,昭示来裔诏斯铭。
其十三 南宋 · 冯坦
 押虞韵
万里远来寻屋住,四边先问有(贺虞永州迁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