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点
诗文库
荀卿与楚相春申君 唐 · 刘轲
 出处:全唐文卷七百四十二
兰陵令谨奉书于相国春申君足下。前者不识事机。
冠宋章。袭儒衣。
以廉轴驾羸驽。应聘于诸侯。
始入秦。见秦应侯
会侯方以六国啖其君。且曰。
吾方角虎以斗。又何儒为。
故去秦之赵。会孝成王喜兵法。
方筑坛拜孙膑。欲磨牙而西。
臣以汤武之兵钳其口于前。赵王亦不少孙膑而多臣。
臣以是去赵之齐。会宣王方沽贤市名达诸侯间。
人聚稷下。若邹子田骈淳于瞢。
皆号客卿。故臣得翱翔于诸子间。
威王襄王。三为祭酒
号为老师。然悯诸生少年。
皆不登阙里。不浴沂水
各掉寸舌。得纡朱垂组。
自以为高絜莫我若也。臣以乳儿辈畜之。
何虞其蝎虿之为毒也。由是谗言塞路。
臣之肉几为齐人所食。伏念相君平原孟尝信陵齐名。
故游谈者谓从成则楚王。衡成则秦帝。
相君之相楚故也。不然。
楚何以得是名。以是去齐归相君
相君果不以臣孱固。俾臣为兰陵令
臣始下车。弦琴调轸。
兰陵之人心和且富。既富且教。
必使三年有成。然后报政于相君
此臣效相君者希以是。不意稷下之谤。
又起于左右。俾臣之丑声。
直闻于执事执事果亦疑弃臣如脱故屣。
臣之去兰陵。岂不知相君之弃臣邪。
臣尚念古者交绝不出恶声。臣怼楚而怨相君也哉。
相君徒欲人之贤已。曾不知楚国前事。
臣不远引三代洎春秋。今虽战国
亦不敢以他事白。直道今楚国盛衰之尤者。
相君择焉。自重黎为火正。
光融天下。鬻熊归德
教西伯弟子。洎鼢冒熊绎
荜路蓝缕。以启荆蛮。
武文成始臣妾江汉。至庄王始与中国争伯。
此数君皆之祖宗。而代亦称臣之术
五尺童子。羞称五伯。
臣又何必独为相君道哉。然楚君但成庄而已矣。
自庄而下。楚亟不竞。
平王嗣位。耳目倒置。
伍奢以谏死。费无极以谗用。
太子。走昭王
污楚宫。鞭墓。
岂不以一谗而至乎尔。下及怀王
左徒屈原忠贤。能付以楚政。
当诸侯盛。以游说交斗。
犹以楚为有人。无何。
上官靳尚所短。王怒。
屈平既疏。
秦果为张仪计陷楚之商于地。计行。
秦果欺楚。是以有蓝田之役。
丹徒之败。怀王囚不出咸阳
亡不越魏境。客死而尸归。
至今为楚痛。岂不曰疏屈平靳尚而至于尔。
人亦谓令尹子兰不得皭然无非。已不能疾谗。
又从而惜之。俾屈生溺。
离骚为之作。襄王以前事历目切骨。
虽有宋玉唐勒景差辈子弟。赋风吊屈而已。
又何能免王于矢石哉。今相君左徒令尹
封以号春申君。楚于相君
设不能引伍奢屈平以辅政。复不能拒无极靳尚之口弭。
臣见泗上诸侯。不北辕不来矣。
夫如是。汉水虽深。
不为楚堑。方城虽高。
不为楚险。相君虽贤。
欲舍楚而安之也。今有李园者。
世以谀媚荐宠。喜以阴计中上。
根结枝布。寖为难拔。
相君若不以此时去之。则王之左右前后。
靳尚。则无极
讵独臣之不再用也。前月相君聘至。
跪书受命。且曰。
若恶若仇。若善若师。
真宰相之心。脱李园(一作何)至。
费靳试。何害臣之不再罢兰陵也哉。
敢辄尽布诸执事。而无遂子兰之非。
况之望也。楚子之幸也。
庐江四辨 其二 同食馆辨 唐 · 卢潘
 出处:全唐文卷七百九十二
同食馆不知名于何时。或谓自庐以往。
振廪同食。因以为名。
按左氏桓十三年传。楚屈瑕伐罗。
罗与庐戎两军之。杜注云。
庐戎南蛮也。音义云。
卢本或作庐也。文十六年经。
楚人秦人巴人灭庸。注云。
庸今上庸(今房州上庸即其地)。传曰。
楚人出师。自庐以往。
振廪同食。注云。
襄阳中庐县也。振。
发仓廪也。同食。
上下无异馔也。次于勾澨。
楚境也。使庐戢黎侵庸。
戢黎。庐大夫也。
又按汉书地理志。当阳中庐襄阳县南。
今犹有次庐村。颜注云。
隋室讳忠。故改为次。
又按楚庄王时。即今之江陵
而伐西北密迩之庸。安有发东北数千里之廪。
上下同食哉。此非庐江之庐明矣。
噫。夫命名者。
不详国地之本末。俾后世地因名而生惑。
余今以庐江所治。故六地也。
六与皆灭于楚。臧孙辰叹曰。
皋陶庭坚。不祀忽诸。
德之不建。民之无援。
哀哉。足以为后代鉴。
因更是馆。名曰建德
庐江四辨 其四 冶父山 唐 · 卢潘
 出处:全唐文卷七百九十二
按图记。
冶父山庐江东北。
即左氏所谓莫敖缢于荒谷。
偫帅囚于冶父。
兹山是也。
余按杜注及地理志荆州记。
皆云冶父城荆州
荒谷西北小城即冶父城
莫敖缢于荒谷。
偫帅囚于冶父是也。
庐非庐戎之地。
同食异振廪之所。
安得复有冶父哉。
后人妄加之明矣。
矧囚于城。
岂囚于山乎。
余按今冶父山实有铁冶。
乃作此告县。
更名曰冶山不疑。
庐山东林寺故临坛大德塔铭 唐 · 刘轲
 出处:全唐文卷七百四十二
维元和十年冬十月己亥。我具寿大师归于庐山东林寺。既庀事。门弟子道深如建等以铭志为急。白彭城刘轲尝执吾大师之巾锡。大师行业德状。能言之。乃走其徒持事状于山阳草堂。具道其所以来。既受事。仰而哭。且曰。何心遽忍铭吾大师。俄而曰。我而不铭而谁为。于是衔涕涟涟。作石塔铭志云。大师讳上宏。俗饶姓。其先临川人。祖公悦。父知恭。世为南城闻儒。故大师自童子耳熟家训。故风流举动。造次必于儒者。年十五。脱然有方外之志。遂依舅氏出家。暨二十二岁。具戒于衡岳大圆大师大历八载。敕配本州景云寺。后依南昌律师学四分毗尼。既覃精研究。或从我驾说而通者。日有百数。时谓景云且在。无患无律。贞元三年。止南昌龙兴寺。四方风闻者尘至。时江州峰顶寺长老法真台州国清寺法裔。荆州庆门寺灵裕。并有大名于时。会有事于灵坛。故三长老摄大师以临之。至四十年春九江守李公康以东林远公旧社。不可以无主。固请住焉。前后莅事凡一十八会。彼域之男女。繇我而作比邱者。万有五千五百七十二人。大师通明大教。祖述毗耶。宪章修多罗。心同曹溪。事同南山。故及我门而升我堂者。未尝虚返。我所以驾白牛以驱羊鹿。孰谓我为小乘者乎。繇是荐绅先生颜鲁公姜相公。并愿依遗民莱民旧事。待大师于虎邱雁门之上。故游二林者谓生犹在。将大去。乃遗言于二三子曰。吾生七十有七。腊五十有六。年非不耆。腊非不高。今则去矣。尔无谓吾死。门人道深怀纵如建冲契宗一智则智明云皋图信行允等。长号无愬。相与立石塔香炉峰下。是月丙寅。归舍利于塔。从故事也。不得让。荐诚于铭。铭曰。
德有塔。
功有铭。
功可祖。
德可宗。
宗可师。
师有资。
呜呼。
千载而下资而后者。
知是塔有毗耶之宗师。
渔父辞剑赋(以济人之急取利诚非为韵) 唐 · 宋言
 出处:全唐文卷七百六十二
子胥兮亡命江湄。赖渔父兮停桡在兹。
既横流而济矣。因解剑以酬之。
厚意殷勤。何惜千金之器。
高情特达。竟陈三让之辞。
稽其去国无途。迷津独立。
前临积水之阻。后有追兵之急。
踌蹰而鹤发相哀。顾盼而渔舟可入。
忧心尽展。凭刳木以何虞。
渡口虽遥。挂轻帆而巳及。
繇是拂拭青萍。披陈素诚。
念险难以知我。顾提携而赐卿。
拔三尺之荧荧。波间电落。
横七星之凛凛。掌上风生。
叟乃莞尔兴言。支颐话志。
本期浩淼以排难。讵可怆惶而徇利。
酬仁报惠。诚多公子之心。
害义伤廉。且异老夫之意。
况乎方急。严刑且陈。
尽索奔亡之党。先诛隐匿之人。
若以爵禄为念。荣华是亲。
则械尔躬而赴国。持尔剑以防身。
整棹西归。自受执圭之赏。
论功北面。宁亡切玉之珍。
盖由恻隐为心。艰危是济。
方图散发之乐。岂假吹毛之锐。
情高而俗虑难量。语罢而鸣桹忽逝。
连环吐月。空临玉匣之间。
一叶乘风。渐入寒烟之际。
岂不以识达精微。言穷是非。
弃霜刃以长往。弄云涛而不归。
寂寞岩烟。沉东流之渺渺。
凄凉浦树。含落日以依依。
异乎义立一朝。名超万古。
决云之异状徒逞。皎日之深诚不取。
则知美范蠡而述鲁连。信斯人之可伍。
赤壁二首 其一 清 · 王文治
七言律诗 押东韵 出处:梦楼诗集卷十
临江千仞断霞红,樯橹依稀在眼中。
不是三分开蜀帝,谁能一战走曹公。
沈戈折戟荒苔没,乱石惊涛故垒空。
苦为荆州忘汉寇,思量吕陆漫英雄。
文思使郝元规右骐骥使 北宋 · 沈遘
 出处:全宋文卷一六二○、《西溪文集》卷五
敕某:荆州北部,外抚夷粤,而武陵之要,用武之地也,治民禦侮,盖难其人。
而大臣方荐尔元规之材,故朕以尔往领郡事,又躐升使列数等,以重其行。
朕维是大臣之信,故褒用及尔。
其勉思所以自效者,称尔所知,对我明命。
可。
荆湖南路转运使祠部员外郎集贤院陆诜刑部员外郎依前职制 北宋 · 沈遘
 出处:全宋文卷一六二○、《西溪文集》卷四
敕某:荆州之域,其方数千里,国家画为两部,分命使者
南部郡县数十,内抚江汉外制群蛮,吏民甚众,兵食甚广,克称厥任,常难其人。
自吾得,无复一方之忧,吾诚嘉之。
行义之美,材智之邵,更职儒馆,出入中外,文雅政事,沛焉有馀。
自将命于南,风迹尤著。
朕方任之以重,致之于远,而有司举三载之典,请以明陟。
朕岂以岁月之计而待特达之士哉!
顾考绩之法,尧舜所用,朝廷之旧,不可辄废,故迁尔郎位一等,贰于司宪,盖尚书之高选也。
其往祗服,吾且图尔之功矣,尔其属哉!
可。
开化用兵寄思道 明 · 郑善夫
五言律诗 押支韵 出处:少谷集卷四
旧是源地,如何丧乱滋。
殳连老少,流血满潢池。
蜀道奔惟汝,荆州仗有谁。
尊翁在垂白,莫遣怨流离。
七星岩 宋 · 宋逑
七言律诗 押青韵
三四奇峰傍短亭,一岩春色冠图经。
四时吞吐西江水,万古森罗北斗星。
日月馀辉通涧窦,烟霞微径上青冥。
岭南惟此兴王地,好与邦人作画屏(自注:予□岁事自龙江舍舟入端,道由七星岩,乃□诗于石。大观己丑□□月初六日江陵□□□。)
按:清阮元嘉庆《广东通志》卷二一三
七略 其二十二 西汉末 · 刘歆
 出处:全汉文 卷四十一
蜎子名渊,楚人(《文选·七发》注)
古意八首 其一 宋末元初 · 俞德邻
 押真韵
丹穴九苞凤,荆州一角麟。
圣明久不作,举世谁见珍。
纷纷贺厦雀,乃复为嘉宾。
嘉宾蓄尔辈,麟凤何由驯。
壬辰1832春来澎办赈务临行赋此为蒋怿庵刺史志别 其二 清 · 沈长棻
七言律诗 押支韵 出处:此诗收于蒋镛《澎湖续编》〈艺文〉,又载林豪《澎湖厅志》〈艺文〉、陈汉光《台湾诗录》。 创作地点:澎
荆州闻望久名驰(作者注:「公曾宰连江,口碑载道。」),海外循声更可师。
一路欢呼慈父母,十年抚字当孙儿。
叨陪笑语春风里,许把芳樽夜月时。
他日追随期莫定,者番归棹倍牵思(施懿琳编校)
读朱子与刘共父书。至塞垣高秋语。感成一绝 清 · 权万
七言绝句 押元韵 出处:江左先生文集卷之二
万里龙沙杳二辕,不堪胡骑满中原。
可怜艺祖金瓯地,却把荆州作塞垣。
曾都转招门人蒲快亭下榻董公楼快亭呈诗都转次韵答之同人多属和者余亦有是作和快亭兼柬都转也 清 · 王文治
七言律诗 押尤韵 出处:梦楼诗集卷二十三
东南佳士尽从游,官舍偏如茅舍幽。
爱客盛传徐孺,辞家莫拟仲宣
花阶顾曲堪停月,梧院裁诗欲借秋。
难得荆州生并世,岂惟君不羡通侯。
叔献墓志铭嘉祐八年十二月 北宋 · 沈遘
 出处:全宋文卷一六二七、《西溪文集》卷一○、雍正《西湖志》卷二五
庐江叔献字元之
其先自大司马侃以来,世为庐江大族。
自其父方,左侍禁杭州巡检,卒官,始家于杭。
是时,君始冠矣,家甚贫,奉母夫人孙氏以孝称。
好学,明经能文,吴越学者多从之。
皇祐元年春三月,登进士第
四月乙酉病卒于京师,年三十六。
君俶傥有大节,仁于宗族,信于朋友,善议论,通古今。
所至公卿大夫皆为之礼,且谓其必用于时而不可量者也,岂谓其亟已者也。
乌乎,其命矣!
初,君之卒,诸朋友宾客既相与敛赙,殡君于国东门外。
其妻唐氏则携其二男一女,归江陵外家。
孙夫人老无所归,遂养于其外孙戴显甫,以寿终。
显甫者,秀州人,举进士有名。
今年被选为亳州永城,遂载君之丧归。
十二月壬午,与君之考妣序葬于月轮山之东原,嘉祐八年也。
唐氏先已亡,三子者不知其所矣。
乌乎,益可悲夫!
君所为文章皆散亡,独所撰《西汉文类》行于世。
予与君皆皇祐进士,昔哭其死,今见其葬,非予孰为铭者?
铭曰:
乌乎元之!
世皆有死,奚甚可悲?
独子之身,生死百罹。
没而冥冥,一归于己。
使其昭昭,子恨多矣。
吴山之阳,大江洪洪。
高冈茂林,是惟新宫。
亲安于前,子从于后。
得其归哉,妻子何有?
同人冒雨寻白兆山桃花岩中途雨甚小憩山寺被酒有怀太白 其二 清 · 左宗植
 押词韵第三部
我爱谪仙人,不作谪仙诗。
我敬谪仙人,痛饱真吾师。
平生国士风,余事乃文辞。
堂堂汾阳公,中兴造唐基。
谁令翘关卒,祓释起囚累。
赫赫高将军,指使如僮儿。
荆州逆竖子,岂肯相因依?
观名计之实,皦皦固奚疑。
荐贤不受禨,反以罹谗讥。
至今读书处,古柏号风悲。
我来吊君才,亦不为遨嬉。
狂吟酒一杯,酹君君傥知。
秋末匡山船行八首 其一 861年 五代 · 贯休
五言律诗 押先韵 创作地点:江西省九江市庐山
楚国茱萸月,吴吟梨栗船。
远游无定所,高卧是何年。
浪卷纷纷叶,樯冲澹澹烟。
去心还自喜,庐岳倚青天。
次韵正使清明黄州有感 其一 明 · 徐居正
七言律诗 押尤韵 出处:四佳诗集补遗二
长程催马为登楼,小雨霏霏欲湿裘。
莫遣青春空寂寞,拟招黄鹤共遨游。
晴川芳草新添兴,落日浮云愈起愁。
辜负良辰足不惜,一生犹幸识荆州
太尉武泰军节度使刘锜威武军节度使镇江府驻劄御前诸军都统制 南宋 · 洪遵
 出处:全宋文卷四八五六、《永乐大典》卷一三五○六
门下:执干戈而卫社稷,久书方面之勋;
具斋戒而设坛场,宜付捍城之寄。
顾予耆将,为国元功,兹趣觐以鼎来,适成师之选建,亟涓刚旦,诞播明纶。
太尉武泰军节度使、知荆南军府事、充荆湖北路安抚使荆南驻劄御前诸军都统制彭城郡开国公食邑六千户、食实封二千二百户刘锜,世济英规,天资义槩。
沉鸷有守,跨山西六郡之良;
文武自将,洞济北一编之要。
顷畴宿望,起镇上流,草木皆知其威,藜藿为之不采。
吴汉隐若敌国,忠烈峣然;
李绩贤于长城,名声籍甚。
京口金汤之固,接石头形势之雄。
外控大江,内护行阙。
谋三军之元帅,无易老成;
赐一札之细书,遂膺号召。
载稽舆诵,即畀中权。
更节制于督藩,衍赋腴于多邑,以竦在廷之听,以增推毂之光。
于戏!
得猛士以守四方,朕既宽于忧顾;
属大事而当一面,尔益体于倚毗。
往恢壮犹,以答休命。
可特授威武军节度使,依前太尉,改差充镇江府驻劄御前诸军都统制,加食邑五百户,食实封二百户,封如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