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点
诗文库
息兵905年 唐末 · 韩偓
七言律诗 押庚韵 创作地点:江西省宜春市
渐觉人心望息兵,老儒希觊见澄清。
正当困辱殊轻死,已过艰危却恋生。
多难始应彰劲节,至公安肯为虚名。
暂时胯下何须耻,自有苍苍鉴赤诚。
袁州安守到状 宋末元初 · 文天祥
 出处:全宋文卷八三一三、《文山全集》卷八
叨符便养,假道言归。
西水分江,喜接九河之润;
东云捲雨,重瞻三峡之春。
即遂抠趍,预深欣忭。
赖伯玉入赣序 宋末元初 · 文天祥
 出处:全宋文卷八三一四、《文山全集》卷九
君成伯玉号竹涧,五云人。
自幼已好诗,长而浸癖,有《甲乙藁》行于人。
戊午,出宜春道中,得诗三十,归而裒以附于《乙》。
自是以行为趣。
一日以书抵予曰:「某也将溯十八滩,践空同。
非子宠兹行,彼之山灵水神未易屈降」。
赖君之行殆不苟然。
赣之胜处如郁孤,如八境,如廉泉,如尘外,寺则如慈云、天竺
在唐有香山品题,至今墨迹如新。
入本朝,东坡、山谷之流交有以发其奇,而长其光价,而东坡踪迹之密,精神之著,又其尤者也。
赖君触目为思,开口成句,而骚人墨客之遗,又有以动其亹亹焉者。
虚而往,实而归,此行粹宜春章贡之得,其自足以成《丙藁》可知也。
君之兹役,予何能赞一辞?
抑予有请焉。
君方盛年,于诗之道,其所造已非他人以一句一字名世者比。
以君之资,其当他有所进乎!
司马子长足迹几遍天下,后来竟能成就《史记》一部,或议子长所用小于所得。
少陵号诗史,或曰,「读书破万卷」止用资得「下笔如有神」耳,颇致不满。
韩昌黎因为文章,浸有见于道德之说,前辈讥其倒学,然犹不为徒文,卒得以自附于知道。
横渠早年纵观四方,上书行都,超然有凌厉六合之意,范文正因劝读《中庸》,遂与二程讲学。
异时德成道尊,卓然为一世师表,其视韩公所为,盖益深远矣。
今君挑包负笈,将四方上下以求为诗。
予也不止望其为前所称骚人墨客者,因诵言诸公之失得如此。
君且行矣,归而求之有馀师。
李袁州焕章 明末清初 · 施闰章
七言律诗 押庚韵 出处:学馀诗集卷之三十七
郡连湘楚最关情,自许臣心共水清。
疲邑征输烦五马,古祠弦诵集诸生
江边日暖褰帷静,野外春深买犊耕。
风土更闻多记述,知君早晚报书成(时刻《袁州郡志》。)
乙丑岁九月在萧滩镇驻泊两月忽得商马(一本无此二字)杨迢员外书贺余复除戎曹依旧承旨还缄后因书四十字905年9月 唐末 · 韩偓
五言律诗 押萧韵 创作地点:江西省宜春市临江镇萧滩镇
旅寓在江郊,秋风正寂寥。
紫泥虚宠奖,白发已渔樵。
事往凄凉在,时危志气销。
若为将朽质,犹拟杖于朝。
病中初闻复官二首 其一 905年9月 唐末 · 韩偓
七言律诗 押阳韵 创作地点:江西省宜春市临江镇萧滩镇
引用典故:铄金 执靮
抽毫连夜侍明光,执靮三年从省方。
烧玉谩劳曾历试,铄金宁为欠周防
也知恩泽招谗口,还痛神祇误直肠
闻道复官翻涕泗,属车何在水茫茫。
病中初闻复官二首 其二 905年9月 唐末 · 韩偓
七言律诗 押庚韵 创作地点:江西省宜春市临江镇萧滩镇
引用典故:迁莺 丹凤池
又挂朝衣一自惊,始知天意重推诚。
青云有路通还去,白发无私健亦生。
曾避暖池将浴凤,却同寒谷迁莺
宦途巇崄终难测,稳泊渔舟隐姓名。
赠易卜崔江处士袁州905年7月 唐末 · 韩偓
七言律诗 押支韵 创作地点:江西省宜春市
引用典故:鹤书徵 壶中
白首穷经通秘义,青山养老度危时
门传组绶身能退,家学渔樵迹更奇。
四海尽闻龟策妙,九霄堪叹鹤书迟。
壶中日月将何(一作安)用,借与闲人试一窥
夜坐905年9月 唐末 · 韩偓
七言律诗 押歌韵 创作地点:江西省宜春市临江镇萧滩镇
天似空江星似波,时时珠露滴圆荷。
平生踪迹慕真隐,此夕襟怀深自多。
格是厌厌饶酒病,终须的的学渔歌。
无名无位堪休去,犹拟朝衣换钓蓑。
诚斋锦江文藁(知瑞州日作)1264年 宋末元初 · 文天祥
 出处:全宋文卷八三一五、《文山全集》卷一○、文山题跋 创作地点:江西省宜春市高安市
诚斋当淳熙之季,以少蓬出守,距今七十有七年矣。
某他日尝读《道院集》,见所品题甚多。
及来此,则先生一字之迹无复存者,惟亭阁尚留其名,而屋亦化为乌有矣;
有则嵚㠌老压,亦未知其为当时屋否也。
一日,得先生《锦江尺牍》一帙,大率吏楷,而为先生手笔者四。
其三盖在郡时作,其一作于还朝以后,而附诸帙尾者。
典刑远矣,于此尚庶几见之。
呜呼!
庚申一变,瑞之文物煨烬十九。
修复以来,得十年间残编断简,不啻足矣,而况出于七十年之前者乎?
且方其文物具备之时,此帙非郡之所得有,收拾散亡之馀,乃能有前日之所未尝有,斯不谓之益奇矣乎?
既勒诸石,书以识之。
瑞州三贤堂1264年 宋末元初 · 文天祥
 出处:全宋文卷八三一九、《文山全集》卷九 创作地点:江西省宜春市高安市
瑞有三贤祠堂。
三贤:余襄公、苏文定公、杨文节公
祠堂旧在水南阛阓,景定庚午燬于兵。
前守严陵方君逢辰迁之稍西,垂成而去。
某为君代,相遇于上饶,君语及斯堂,曰:「瑞人之敬三贤也如生,三年无所于祠,意闵闵焉,予是以亟新之也。
然涂塈未毕,像设未备,子其成之,成则为之记」。
某至郡,既敬奉君之教,遂率诸生行释菜礼,而君书三至,谂记之成,某不得辞。
夫瑞为郡,号「江西道院」。
然在汴京盛时,为远小,故余、苏二公皆以谪至。
淳熙间,郡去今行在所为近,而杨公江西人,虽自蓬监出守,殊不淮阳也,地一而时不同,又守郡者与他谪异,然瑞人矜而相语,槩曰:「吾郡以三贤重。
余公坐党范文正
苏公坐救其兄东坡先生,后又以执政坐元祐党;
杨公坐争张魏公配享事。
使此三贤者皆无所坐,安得辱临吾土」?
噫!
甚矣,瑞人之好是懿德也!
然三贤所养,犹有可得而窃窥者乎。
范公忤吕丞相而去也,未几复用,前日夤缘被斥者以次召还;
襄公自瑞徙泰,乃独请岭南便郡以归,愈去愈远,岂非所谓同其退不同其进者耶?
苏公世味素薄,其记东轩,谓颜氏箪瓢之乐不可庶几,而日与郡家收缁铢之利,曾不以为屈辱。
异时再谪,三徙之馀,退老颍滨,杜门却扫,不怨不尤,使人之意也消。
若杨公,则肆意吟哦,笔墨淋漓,在郡自为一集,与畴昔道山群贤文字之乐无以异也。
若三贤者,岂以摈斥疏远累其心哉!
夫摈斥疏远不以累其心者,其流或至于翛然远举,超世遗俗,而三贤又不然。
余公用于庆历,苏公用于元祐,蹇蹇匪躬,皆在困踬流落之后。
杨公当权奸用事,屡召不起,报国丹心,竟以忧死,凛然古人尸谏之风。
呜呼,此其所以为三贤欤!
繇前言之,吾知在瑞之时,乐天安土;
繇后言之,吾知在瑞之时,乃心罔不在王室。
呜呼,此其所以为三贤欤!
《诗》曰:「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太史公曰:「虽为之执鞭,所欣慕焉」。
瑞人之敬三贤也,又于此思之,当有以称方君所为欲记斯堂之意。
某于先正,无能为役。
观察支使萧从事墓志铭 宋末元初 · 文天祥
 出处:全宋文卷八三二一
德安府观察支使萧君安中,中大夫江南西路安抚副使、兼知吉州讳逢辰第二子。
抚使公发闻显庸,克开厥家,于时为钜人长德,自其宗族邻里乡党,待公而举火者,百数十家。
咸淳四年六月,不幸公捐馆。
君于是年四十有五矣。
持抱孤侄,临丧如不胜。
至经纪其家,上下调娱,是似是续,罔有越厥度。
哭抚使公者继于门。
哭巳,则私相语曰:「我公未遽亡乎」!
迄服除,如其初。
邦人士莫不嘉君之志,而嗟叹感发,以为抚使公之有子云
君字和仲号介轩
俨然端重人也。
喜读书为文辞,倜傥有才气。
在膝下干蛊,服勤左右无违。
及论世事,有奋然自树立事功之意。
咸淳十二年,领江西漕举。
宝祐二年,以恩授登仕郎
后三年,铨试第一,授脩职郎、袁州宜春主簿
开庆元年,以抚使公兼乡郡,奏充书写机宜文字
明年,改注寿昌军武昌县主簿
景定五年,取举江西漕。
咸淳改元,循从事郎,授支使
吕武公以下,举关升三员,亲民四员。
六年十月,以疾卒于正寝。
乃卜葬于永丰百蛟之原。
朝奉郎文天祥以其子元永哭请铭,为之铭。
《语》曰:「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
呜呼萧君,克蹈圣言。
虽不得禄,与不得年,见于先人,无忝尔生。
有子有孙,以莫不承(《文山全集》卷一一。)
铭:原脱,据库本补。
翠碧鸟(以上并在醴陵作)905年 唐末 · 韩偓
七言绝句 押微韵 创作地点:江西省宜春市
天长水远(一作阔)网罗稀,保得重重翠碧(一作羽)衣。
挟弹小儿多害物,劝君莫近市朝(一作五陵)飞。
廿三日于文渊阁恭和御制题宋版春秋分记元韵二首 其二 甲辰 清 · 翁方纲
五言律诗 押东韵 出处:复初斋诗集卷二十八
宋代宜春刻,藜光乙览中。
向来朱顾辈,未睹库签崇。
臣忝编摩役,人怀几研同。
近论程与阮,杜例奥谁穷方纲近与程编修晋芳共写读是书,而今阮同知芝生挍勘所著《春秋传说》也。)
孙仁本尊师(在袁州905年7月 唐末 · 韩偓
七言绝句 押齐韵 创作地点:江西省宜春市
齿如冰雪发如黳,几百年来醉似泥。
不共世人争得失,卧床前有上天梯
舟至南浦适亲友袁州同知莫伯颙来考绩既送予至丰城书此赠别 明 · 韩雍
五言律诗 押庚韵
良会不易得,联舟三日行。
喜君书上最,与我叙离情。
循吏真无忝,交亲预有荣。
明廷公论在,看尔奋鹏程。
袁州莫别驾伯颙 明 · 韩雍
五言律诗 押鱼韵
鸟外云初净,宜阳望眼舒。
故人久相别,佐郡近何如。
分驾春行部,休衙夜诵书。
仰山遗庙在,希古莫踌躇。
龙学始末绍熙三年九月 南宋 · 祖行
 出处:全宋文卷六二一三、《龙学文集》卷末
公讳无择字择之蔡州人
王父尚书吏部侍郎讳岳父银青光禄大夫讳士安
宝元元年进士第三人及第,授承奉郎通判齐州
年馀召试,充直史馆
次知南康军海州,迁秘书丞广南东路,徙荆湖北路,皆为提点刑狱
太常博士,直集贤院,改广东转运使
时广源州蛮入寇,陷岭外数州,公提兵剿逐。
未几移典袁州
自庆历诏天下立学,十年间徒为文具,无命教之实。
公下车,首建学宫,置师生,郡国弦诵之风,由此始盛。
召除同修起居注,时封孔子四十七代孙宣愿为文宣公,公言:「前代所封,在汉、魏曰『宗圣』,在晋宋曰『奉圣』,后魏曰『藻圣』,北齐曰『恭圣』,唐初曰『褒圣』。
开元中孔子文宣王,遂封其后为文宣公,是以祖谥而加后嗣,非礼也」。
于是下近臣议,改为衍圣公
奉使契丹,回数月,出知陕府湖北转运使
入为中书舍人,兼宗正寺修玉牒官判太府寺
嘉祐六年,富相奏举天下遗材,诏从。
王拱辰尹洛,荐邵雍仁宗命公行词,次后公与宰相英充复荐之。
嘉祐八年,假右谏议大夫,充英宗即位契丹皇太后国信使
还见对,以御书御篆四朝宝字赐之。
仁宗虞主至自山陵,英宗迎至集英殿,公与谏官司马君实奏请亲虞,下礼院详议以闻。
治平元年,献《皇极箴》,司马君实献《战国通志》,并赐诏奖之。
二年,纠察在京刑狱,迁左谏议大夫,加龙图阁直学士权知开封府
七月,进龙图阁学士知开封府,其后出知郑、杭二州。
神宗知通银台司
初,词臣作诰命,许受润笔物。
王安石与公同知制诰,公为先进,安石辞一家所馈,以其物置舍人院梁上。
安石忧去,公性端毅,以安石沽矫虚名,取为公用。
安石闻而怒之。
安石出使江东,多招士谤,公作书驰报,可谓忠言。
安石答书,其怒益甚。
至是安石当国,密谕监司求公守杭之事。
监司承风旨,采以妄言,闻于朝廷,乃遣御史王子韶按治,终无所得。
子韶安石意,诬以送宾客酒三百小瓶,苏颂、郑獬、御史张戬等皆上疏,力言其不可。
是时公年六十,不幸值安石专政,司马君实坚辞求出,公慨然乞分司提举西京御史台
文潞公、富韩公、司马温公数君子为真率会,洛中谓之九老。
分司十馀载,神宗厌薄安石,出于外。
元丰六年,复起公典藩,赐玉带。
方大用,公卒矣,时元丰八年正月十五日,士论惜之。
公为人好义,笃于师友。
少从孙复学经术,从穆修为古文,两人死,力求其遗本汇次之,传于世。
以言语政事为时名臣,概见于史册。
公平生所作文甚多,自两经兵革之后,家藏并收拾止得十之二三。
今集为十卷,名曰《焕斗集》,盖取公出知陕府日,欧阳永叔饯行诗有曰「西州政事蔼风谣,右掖文章焕星斗」故也。
又有名臣贤士诗与文两卷附之。
公之叔祖讳𡵒,为神仙;
士衡,为状元、紫微;
弟讳无颇,为福建路提刑,亦有传记、敕书与文。
其侄惟有资州太守德恭者,诗三首,又作四卷,亦附之。
公之妻参政王举正长女,连袂梅尧臣、韩绎、李复圭、范子开
绍熙三年九月吉日,曾孙承直郎特添差袁州军事判官仍釐务范阳祖行顿首再拜谨题。
王推官母仇氏墓志铭1273年3月 宋末元初 · 文天祥
 出处:全宋文卷八三二一、《文山全集》卷一一 创作地点:江西省吉安市
东庐王先生母垂葬,命其门人文某铭。
噫,何以铭先生之母之墓哉。
乃景定三祀,进士策御前,某以覆校待罪殿庐。
一日,初考官第一卷拟上一览,稍细复之,传观同官,惊讶得人。
会一字近庙中嫌名,某以才难,白详定官请所以处。
临轩之日,赐出身,乃吾东庐先生也。
呜呼!
使先生以名第取先天下,归拜母堂上,断机调熊,庶几夙昔,乃累先生以不释乎,此其何以铭先生之母之墓哉。
虽然,事孰为大,事亲为大,守孰为大,守身为大。
使先生失身为亲忧,虽高科如之何。
先生虽不得高科,为臣忠,为子孝,身在焉,亲固荣也。
先生曰然,铭无所辞。
铭曰:母姓仇氏,世居庐陵之白沙。
考讳彦诚
生二十二年,归于赠迪功郎致政君讳化权。
逮事姑两世,左右无违。
祭葬以礼,相夫子贞。
调娱中和,靡失节度
子始就学,篝灯夜分,督厉吟讽。
及负笈从师,端以正。
手自纫缀,连寒暑弥不倦。
以子入大学甲寅明禋封孺人
从子赴永州户曹,禄养寿康,称其命服。
咸淳七年三月十九日,终于家,年八十有三。
子二:长大琮,先孺人一年卒;
国望从政郎、前袁州军事推官
女四,一夭,二适李穆之,三适萧应祥,四适刘起岩,二与四先卒。
孙六男,长渊,馀未名。
五女,长适刘焕,次许彭麟,馀幼。
九年三月壬申,厝于城西黄瘦山之原。
是为铭。
莫别驾袁州 明 · 韩雍
七言律诗 押庚韵
握手离亭酒漫倾,送君南去佐专城。
帆开浙水孤舟远,路指宜阳别驾轻。
素有清名如白璧,岂无惠政及苍生
西江父老如相问,衰朽江湖亦有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