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点
诗文库
恢复论 南宋 · 陈宓
 出处:全宋文卷六九六四、《复斋集》卷七
帝王之道备而无亏,斯谓之天下君矣,少亏则为霸,咸无焉则为夷狄,而地之小大偏正不系焉。
故古之人君务广德而不务广地,杀一无罪,虽得天下而不为,故民爱之如父母,驱之使去而不从,况有背畔之患乎。
后世以势力劫持天下,欲民皆己从,利皆己归,予夺生杀皆由己出,不必道之合也,曰不如是则权柄下移,而国非君之国也。
苟利于我,虽尽杀天下之民而亦为之,虽剿拉同气、篡弑君父无难也,曰不如是,则吾将受其害。
呜呼!
天下之祸,莫大于畏其害之及己也。
苟畏其害己,不至于夷狄不已也。
如是,则虽朝秦、楚,莅中国,谓之曰君,可乎?
圣人作《春秋》曰:「中国而用夷狄则夷狄之,夷狄而用中国则中国之」。
以此见中国、夷狄,以德不以地明矣。
然则帝王者,有其道之位,非有其位与地之位也,舜由匹夫为天子,汤、文皆以小国有天下,后世仰而畏之,非畏其地大兵强,又明矣。
我宋南渡百馀年,四圣相授,地虽仅复四分之一,而道德无异于三五之盛。
文武之士、兵财之数皆不及于承平之半,而夷狄咸曰正统所在,不敢睥睨者,以帝王之道在此而不在彼也。
今主上专以规恢帝王之道为务,而不以势力操切天下,󲦤绅之士专怀仁义以事其君,而不以功利自营其私,则无怠无荒,四夷来王,厚德允元,蛮夷率服,此必致之效也。
高宗天皇大帝谥议 初唐 · 中宗皇帝
 出处:全唐文卷十七
窃闻星回日薄。悬象著明之谓天。
龙跃凤翔。握镜乘时之谓圣。
天以不言为德。非言无以畅其神。
圣以无名会道。伫名然后筌其用。
营窟橧巢之代。犹昧典章。
如云类海之君。方崇号谥。
所以阐扬功美。荣镜古今。
伏惟大行皇帝禀枢电以降灵。应星虹而延睿。
以大圣而乘圣。克昌宝历之基。
由至德而纂德。载广金图之运。
对日之岁。穷象外之微言。
弄田之辰。尽天下之能事。
逮入膺储副。养德春闱。
侍禁中。问安之道斯极。
长居膝下。色之诚逾励。
因心隆于爱敬。率性感于神明。
此先圣之孝德也。洎乎正位旒扆。
光宅区县。孚俗轸如伤之念。
负重怀若厉之心。求瘼恤隐。
寒扇渴浆。追夏禹之焚甲。
袭殷汤之解网。一物有违。
则满堂兴虑。一夫弗获。
则推沟寘怀。此先圣之仁德也。
无幽不察。观六合于目前。
无远不昭。视八纮于掌内。
循机授政。则旁烛于九围。
命将出师。则坐知其万里。
此先圣之明德也。寅畏上元
肃雍清庙。以义制事。
以礼制心。提衡均驭朽之危。
履石同蹈冰之惧。虽处泰乘□休而勿休。
此先圣之恭德也。卑宫菲食。
土簋茅檐。身好弋绨之衣。
手无金玉之玩。翚裘必烬。
牂袂安撤。□士星(疑)莫施劫于影而勿驭。
此先圣之广德也。荣河绿错。
授宸鉴而生知。温洛丹清。
澡璇襟于性奥。汾水秋风之唱。
仰天翰而扶轮。妫汭丛云之歌。
钦睿词而拥彗。此先圣之文德也。
以德敷化。无远而不怀。
以我伐戎。有征而必伏。
提封所亘。拓地位于邹瀛。
正朔所通。辟境踰于亥步。
此先圣之威德也。□为于无事。
鸣銮访道。敬拜小童之言。
修道就□载感大庭之梦。此先圣之元德也。
体至道而调一气。舒卷阴阳。
运冲和而契两仪。发挥风雨。
将百灵以交际。与万物而通诚。
珍瑞普彰。休徵毕应。
此先圣之神德也。以兹九德。
上则九元。顾连陆于后尘。
掩胥燧而高视。若乃茂育偫方之惠。
财受贶于元符。封岳没(疑)金。
复推功于(疑)。巍巍荡荡。
无得而名。方冀千祥翊圣。
万瑞赞德。长居北极之尊。
永契南山之寿。岂谓十枝坠景。
遽沦悬晷之辉。八柱倾天。
奄落闿阳之构。云舆在御。
仙路方遥。攀号无再奉之期。
摧殒深百年之痛。鼎湖弓剑。
逾增日远之悲。璇寝衣冠。
空怆月游之感。顾以虚菲。
夙承乾荫。既忝彰明之地。
常怀辅佐之诚。荐萤烛以助光。
引鹤露而添海。而圣心虚受。
无来不应。每听览馀暇。
侍奉诰言。论道德则洞启元枢
语忠孝则广通心极。叙轩顼之淳化
积若神交。述尧禹之清风。
宛成晤对。在位三十五载。
功超七十二君。传象所莫传。
开辟所不睹。罄楚越之
书善未穷。极泉云之才。
颂德难尽。自贤猷(疑)厌俗。
缇律亟移。祸变相仍。
荒梗弥切。正惟凭几之夕。
爰及启廞之际。神情湛正。
顾托殷勤。痛道范之既远。
惧先圣之无述。所以偷延荒息。
强终彝伦。望霄汉以兴摧。
瞻扆筵而永慕。今者龟谋既袭。
蛩将临。敬上尊号之仪
燕叶大名之典。谨按自然覆育曰天。
明一合道曰皇。无所不包曰大。
谨状上议曰天皇大帝。庙称高宗
新修东海广德王庙碑文开宝六年六月十二日 北宋 · 贾黄中
 出处:全宋文卷一○○、《古今图书集成》职方典卷二八七、雍正《山东通志》卷三五之一九上、乾隆《莱州府志》卷一四
惟尧之圣,就如日,望如云,而下民罹洪水之患。
惟禹之德,声为律,身为度,而尽力有浚川之劳。
垂利无穷,流惠斯大。
然而究其本末,论乎委输,茍疏凿不使于朝宗,渟蓄非由于善下,则尧欲济难,虚罄知人之明;
禹无成功,徒施焦思之苦。
若夫成二圣之丕绩,冠乎古今,解万方之倒悬,免其垫溺,满而不溢,大无不包,其惟东海广德王乎!
若乃验五行之用,习坎推先;
纪四溟之序,东方称首。
太昊是都于析木,大帝实馆于扶桑,限蛮夷以分疆,兴云雨而成岁。
其广也,尽天之覆,助玄化以无私;
其深也,载地如舟,使含生而共济。
统元气以资始,擅洪名而不居,涤荡日月之精,推斥阴阳之候,物惟错以称富,润作咸而兴利。
龙门导其九曲,吸为安流;
鳌峰耸其八柱,锁为巨镇。
祸淫如响,驱山岂足以加威;
福善必诚,航苇皆起于利涉。
是故毳冕之制,异其章以著明;
累水之洁,法其左以定位。
信夫太极兼之以生,万物资之以成,九州因之以平,百谷赖之以倾。
至若不以污浊分别,见其仁也;
不以寒暑增损,全乎义也;
卑以为体,合乎礼也;
深而无际,包乎智也;
潮必以时,著乎信也。
如是,则象止可以目睹,神莫得而智知。
三王之际,已严祀典;
万世而下,率修旧章。
德若非馨,罔有昭答,祭或如在,必闻感通。
惟品汇之盛衰,系时风之隆替,允属昌运,遐令猷。
应天广运圣文神武明道至德仁孝皇帝,覆载群生,照临下土,飞龙正在天之位,丹凤效来仪之资,负斧扆以朝诸侯,登紫坛而款太乙。
执玉帛者万国,防风无后至之诛;
舞干羽于两阶,有苗悛不恭之罪。
九流式叙,七德用成,化洽雍熙,美溢图史。
然后较步骤之优劣,论礼秩之等夷,声教所通,人神具举。
东莱之地,海祠在焉,岁月滋深,规模非壮,岂称集灵之所,徒招偪下之讥。
盖累朝以来,中夏多故,垣墉虽建,诚异于可圩;
牲牢虽设,或乖于掩豆。
噫!
太平之难遇既如彼,亵黩之弊又如此。
惟大圣以有作,眷皇明而烛幽,经久之图,自我为始。
于是大匠颁式,百工献能,暗叶占星,岂烦兼并!
不资民力,盖示于丰财;
无夺农时,诚彰于悦使。
长廊千柱以环布,虚殿中央而崛起,窗牖回合其寒暑,金碧含吐其精荧。
衮冕尊南面之仪,羽卫图永远之制。
节内外以严关键,宽步武而辟轩庭,固久极物表之瑰奇,尽人间之壮丽。
且黄金为阙,止是虚谈;
紫贝开宫,何常目睹?
于是祝史举册而致命,彻侯当祭而为献。
肃肃庙貌,雍雍礼容,牢醴载陈而有加,光灵拜赐以来格。
斯盖答贶于穹昊,属意于黎元,使俗被和平,物消疵疠,于以隆治道于无穷。
若夫信徐市之言,将游方丈,惑文成之妄,欲访安期,意在虚无,事皆怪诞,校其得失,何止天壤哉!
九译来庭,不睹扬波之兆;
三时多利,屡臻大有之年。
膺宝历以永昌,率群神而授职。
般诗考义,遐播无疆之休;
望秩陈仪,长垂不刊之典。
昔汾、洮二水,《左传》尚纪其始封;
泾、渭两川,马史犹书其命祀,况兹广德王之盛烈,焉可阙如?
爰诏下臣,俾文其事。
虽逢时备位,固绝乘桴之嗟;
而为学甚,愈增持翰之愧。
乃勉为铭曰:
在昔洪水,下民其咨。
惟天使尧,当数之奇。
惟尧命禹,救时之危。
赖二圣之有德,导万流之东驰。
纳而无所,功将安施。
以圣翊圣,无为而为。
幽鉴不昧,聪明可知。
既载既奠,以京以坻。
运有否泰,时有盛衰。
崇其秩望,俟乎雍熙。
我后之明,照临寰瀛。
我后之德,覆载蛮貊。
乃丰礼秩,乃盈严祀。
乃荐牲币,乃洁樽彝。
宫室羽卫,王者之规。
衮冕剑佩,南面之仪。
眷彼平野,蔓草如束。
既图既刬,树以嘉木。
眷彼旧址,坏垣相属。
既经既营,峙以华屋。
元贶斯答,皇明斯烛。
神之来兮,君受万福。
庙貌惟赫,享献惟肃。
神之来兮,臣百禄。
疵疠消于八绂。
和气浃于群生。
披文勒石,超三代之英。
开宝六年岁次癸酉六月癸未朔十二日甲午建。
中散大夫开国龚公圹铭 南宋 · 陈宓
 出处:全宋文卷六九六九、《复斋集》卷二二
公讳晸,字仲旸
祖居钱塘,七世祖入,家莆田
绍兴二十九年十二月十九日生。
考讳茂良,故仕通奉大夫参知政事资政殿学士清源郡,累赠太师秦国公
妣朱氏、林氏,秦国夫人
淳熙三年,以父任为承奉郎泉州舶务
丁外艰,服除,监瑞州新昌县酒税,知泉州惠安县丞,干办两浙西路提举常平公事,知惠安县通判福州
母秦国林氏薨,哀毁骨立,庐墓蔬粥者三年。
通判广州广德军,知武冈军,擢汀州
缺到,力上祠请,主管华州云台观,又三丐冲祐观。
盖年才六十,即无宦情,徜徉里闬十馀年。
在官则洗手水奉职,尽心爱民;
在家则清约自将,有同儒素。
绍定二年正月望夜,以疾卒于正寝,享年七十有一。
积阶至中散大夫,爵莆田县食邑三百户赐紫金鱼袋。
娶方氏,封令人。
子男二人:长曰埙,承奉郎,先公十九年殁。
次曰垍,从事郎、前主泉州晋江县簿
女二人,长适朝奉大夫陈宓,次适从事信阳军教授郑仲路。
遵治命,三月而葬于莆田县嘉禾里敕赐崇先院后。
其立行己具有本末,将乞铭于当世立言君子云。
论敌退事宜 宋 · 赵鼎
 出处:全宋文卷三八○六、《忠正德文集》卷一
臣昨奉圣训,条具目今事宜。
臣窃谓今日之事,所先者正在却明、越之兵,然后图取攻之效,江左宁静,始可议立国之地。
臣尝上言,乞诏周望分兵出广德,邀其归路。
今乞遣使督王𤫉进军宣州,与周望会合,仍责以不策应杜充之罪,俾立功自赎。
及乞诏刘光世渡江,驻军蕲、黄,牵制荆南之兵,与杜充相为声援。
并促韩世忠一如前来所奏,为邀击之计,或令与杜充会合于楚、泗之间。
敌如江北兵众,归路稍艰,必有退军之渐。
或占据临安建康,涉春不退,即乘暑热并军攻击,期于克复而后已。
至于遴选监司守臣,抚绥疲瘵,分委重臣大将,招纳溃亡,计朝廷已有定议,亦宜前期措置,才俟事定,即日施行。
如巡幸所宜,则愿以今岁为戒。
臣谨别具己见,仰渎圣聪。
措置防托画一事宜状 宋 · 赵鼎
 出处:全宋文卷三八○九、《忠正德文集》卷三
臣昨日已具滁州探报事宜闻奏,催督三将劄子适已进。
今别有愚见,仰渎圣听,伏幸睿察。
一、承、楚敌众,恐非重兵,虽临江上,未必敢渡。
缘近报濠州对岸涡河口亦有人马,今承、楚之人既至滁、和,即庐、寿隔绝,势须奔避。
而涡河之兵与承、楚合而为一,万一乘虚窥伺,便有冲突之患,理须过为堤备。
一、已议欲先遣大臣,或圣意以谓目今可遣,即乞批出姓名,且使乘传自馀杭广德以抵建康,伺察敌情,号召诸将,增重江东之势。
刘光世军到,议定防捍会合之策,即复趋行在所
一、张浚人马昨日发绝,浚亦出门前去。
杨沂中老小不肯先发,意欲同行,即今别无措置事务。
臣愚欲乞择定车驾进发之日,行下三将照会,使知临幸有日,即不敢稽留观望。
一、初二日敌犯滁州界,今已六日。
刘光世初四日承受移军文字,治行三日,初七日始能成行。
而驰至建康七百馀里,势恐未能相及,即采石一带,唯有杜琳、郦琼、李贵三项人马,不相统摄,难以责办,不得不过为之虑。
臣偶有所见,敢不竭尽?
伏幸圣聪裁酌可否。
广德军鹿鸣燕乐语口号(代外舅 绍兴二十六年 南宋 · 周必大
七言律诗 押侵韵
才子雍容入帝京,使君劝驾意殊深。
骑蟾定喜攀仙,鸣鹿先须咏野芩。
好去玉阶方寸近,休辞金盏十分斟。
明年三月莺花丽,洗眼宫袍宴上林
建炎笔录 其一 建炎三年己酉岁 宋 · 赵鼎
 出处:全宋文卷三八一二
正月,车驾在维扬。
是月末,金人侵宿、泗。
前一月,已有南侵之报,遣苗傅以所部兵扈卫隆祐太后杭州
二月,车驾在维扬。
初一日,急奏至,朝廷不以为然,上独忧之。
是日遣刘正彦以所部兵从皇子六宫往杭州是晚出门。
初二日皇子六宫渡江。
初三日,上御殿。
执政奏事未退,御前所遣探事小黄门驰骑告急,上即日出门渡江幸浙西。
十二日,车驾至
二十二日,某买舟泛钱塘江之衢。
是月,中书侍郎朱胜非右仆射翰林学士叶梦得尚书左丞御史中丞张澄尚书右丞宰相黄潜善、汪伯彦并罢。
三月,车驾在杭。
是月初,叶梦得罢。
初五日苗傅、刘正彦签书枢密院王渊,诛宦者,遂成明受之祸。
是日,某至衢,泊舟门外浮石渡。
初七日是夜明受赦过。
初十日,准尚书省劄子:二月某日奉圣旨,赵某召赴都堂审察,仍令閤门引见上殿。
初,车驾至杭,百官至者十无一二,有旨,都司侍从各荐二人,右司员外郎黄槩以应诏
十一日,准尚书省劄子,催赴行在所
二十八日,发衢州,趋行在所
四月,车驾在杭州
初二日,上复辟,隆祐太后垂帘同听政。
苗傅、刘正彦皆建节,赐誓书铁券,充京西制置使,俾提兵而去。
是日,杭州门外,且闻勤王兵至,乃入门。
初三日苗傅、刘正彦引兵拒韩世忠临平山下,世忠死战,二贼大败,是晚拔寨而遁。
初四日韩世忠、刘光世、张俊入见。
是日,隆祐太后卷帘。
初五日知枢密院事张浚、签书枢密院事吕颐浩至。
初六日,宣制,吕颐浩右仆射
初,车驾渡江,命颐浩签书密院,充沿江制置使,控扼大江
又命中书侍郎朱胜非、礼部侍郎张浚平江,控扼海道胜非寻入相,独留。
洎明受之变,统制官张俊密计勤王。
议既定,以书招颐浩、刘光世,既而韩世忠自淮扬至,遂举勤王之师。
先是,进士冯轓间道入杭,贻书执政,且诘二贼以明受之事,请以上为皇太弟总兵北伐,皇子为皇太侄监国
二贼始惧,乃命知枢密院事,趣令还阙供职,不至。
二贼请以兵诛,隆祐难之,遂谪散官安置,不奉命。
至是乃命颐浩作相,仍旧知枢密院
寻以翰林学士李邴参知政事御史中丞郑瑴签书枢密院
冯轓者,前此既预返正之议,自白衣一命奉议郎工部员外郎,仍赐绯鱼。
十三日奉恩除司勋员外郎
十九日,车驾幸建康,发杭州,百司扈从齐发。
遂遣韩世忠追捕苗傅、刘正彦
是月末,又以翰林学士滕康同签书枢密院
五月初一日,车驾至无锡
初三日,车驾至镇江
始供职,百司水陆从便。
初十日建康
前一日车驾已至,以保宁寺为行宫。
十五日真州报:知枢密张浚高邮薛庆拘留。
镇江径渡往彼抚谕,欲邀厚赏,故胁留之三日,乃以兵卫之而出。
上初闻忧甚,遣统制官王𤫉提兵往平其事。
𤫉始渡江,已归矣。
十八日归。
初得真州报,有旨罢知枢密院,既归,仍旧。
六月,车驾在建康
初一日对。
先是,以黄槩荐,得旨上殿;
张浚至杭,又荐对。
至是,以郎官初除,合是三者,对于行宫。
初三日,有旨,以久雨多寒,召郎官以上赴都堂条具时政阙失,可以弭天变、收人心、召和气者。
是日,韩世忠生致苗、刘二贼,献于行在,并伏法。
十五日进呈入官属,上独留,欲除言事官。
是日有旨,赵某令上殿奏事。
先是,被命充川陕宣抚使,议以主管机宜文字,即始荐之意也。
二十日蒙恩除左司谏
先有旨奏事,未对间,有是命。
七月,车驾在建康
初一日对。
自是以言事数对,不复记。
初七日蒙恩除殿中侍御史
是月,皇子薨。
签书枢密院郑瑴薨于位,参知政事李邴资政殿学士王绹参知政事兵部尚书周望同签书枢密院
八月,车驾在建康
十三日执政率百官辞太后内东门
先是有旨,以百司闲慢细务、常程注授之类,并从太后洪州,谓之从卫三省枢密院
签书枢密院滕康资政殿学士,主行其事,吏部尚书刘珏资政殿学士副之,恩数并同二府
闰八月,车驾在建
初一日,有旨召百官赴都堂议巡幸岳、鄂、吴、越利害。
始,张浚入蜀,议定幸岳、鄂,庶几声援相接;
至是议者多以吴、越为便,遂改前议。
十三日,宣制,右仆射吕颐浩左仆射知枢密院事杜充右仆射
自在京留守,除知枢密院,召还。
上以委寄之重,恐其意未满,遂拜相。
十四日执政率百官迎太庙神主于清凉寺
十六日,天宁观辞太庙神御。
是日,有诏以二十六日幸浙西,留右仆射充镇守建康刘光世太平州韩世忠镇江王𤫉常州,并听节制。
是时刘、韩各提重兵,畏严峻,论说纷纷。
已而光世移屯江州世忠江阴常州境上,由是所统者王𤫉及其旧部曲陈淬、岳飞数头项而已。
二十日御史中丞范宗尹到台供职。
二十一日,降旨,百司及六曹都司检正以二十二日先发至平江侍从台谏以二十三日先发至镇江以俟。
二十三日,某登舟解缆,是夜宿靖安港中。
二十八日,车驾至镇江
九月,车驾在镇江
初一日,上不御殿,百司守局,以司天奏当日蚀也。
是日某先发,宿冷口。
初二日,车驾发镇江
初六日,车驾至平江
十一日,御殿,百官始朝谒。
中司对,因及某自司谏除殿中之误。
上曰:「吕颐浩多历外官,不详典故」。
十二日,某蒙恩除侍御史
二十五日,降旨幸越。
二十八日,百司侍从先发。
是月,翰林学士张守同签书枢密院事
十月,车驾在平江
初一日,台谏发,大雨不可行。
次日出门。
初四日,车驾发平江
同签书枢密院周望充浙西宣抚使置司平江,留兵数项,委以控制。
初十日,车驾至
十五日,车驾渡钱塘江
十七日,某渡钱塘,出陆宿西兴,待舟不至。
十一月,车驾在越。
初三日冬至,是日颁巡幸赦。
初六日,报潭州军变。
十四日,报金人游骑至和州,又一项由陈、蔡趋蕲、黄。
十六日,报金人已渡大江,至兴国军
是日有旨,召从官赴都堂议。
十九日,出城奉迎万寿观神御,即真宗皇帝、章惠皇后温成皇后也。
步军闾勍自京师奉迎至。
二十一日对,始至榻前,上即谓某曰:「隆祐太后此月初九日已离洪之虔州矣」。
二十二日给事中汪藻、中书舍人李正民献议,请车驾幸平江迎敌,缓急登海舟以避。
从之。
二十三日,黄榜幸浙西迎敌诏,士民读之,有流涕者。
二十五日,车驾进发,从官从后,节次赴行在。
是夜四更得报,金人犯广德,车驾复回。
杜充奏,二十日大战江上,王𤫉不策应,是致军败。
二十六日,车驾还
是夜范宗尹参知政事
二十八日,有旨巡幸四明
是日雨大作,车驾出门驻城外。
某同台谏泊曹娥堰下。
二十九日,御舟过曹娥堰,舟船拥并,留三日不能前,遂出陆。
十二月初一日,车驾在馀姚路中。
初四日,车驾至明州
初九日,参知至都堂问边报。
凌晨,闻卫士作闹,中军统制辛永宗以兵入卫,少顷即定。
先是,遣监察御史林之平使闽广发船运,至是米舟百只至岸,朝廷以为天赐此便。
兼闻敌骑已犯建昌,且遣人传檄邵武,遂有乘桴之计。
即下令每舟一只载卫士六十人,人不得过两口。
渠辈相谓曰:「我有父母」。
或曰:「我有二子,不知所以去留」。
诉于皇城司内侍陈宥,宥率众人同禀于朝。
是日宰执入奏事,至殿门,宥迎诸公言之。
卫士立砌下,人既众,陈诉纷纷,稍出不逊语,间有斥骂者。
殿帅李质挺身当立止遏之,诸公趋入殿门,遂止。
事出一时,非本谋为乱也。
初十日,某蒙恩除御史中丞,日下供职。
十二日,诛亲从四人为首者,馀皆分隶诸军。
明日又诛数人。
于是除衡门外卫士,尽废。
十四日,报杭州守贰而下皆遁,敌骑至城下,城中不知。
十五日,雨大作。
先是,某上言:「车驾仓皇迁避至明,已近旬日,未曾御殿,何以慰安中外?
乞依常礼见百官卫士,以解危疑之心」。
有旨,十五日御殿,依例望拜二帝。
至是,百官班未入,闻杭州之报,上擐甲坐小殿,排办出城。
士大夫去者有风涛之患,留者有兵火之虞,相别殿门外,皆面无人色。
是日上登舟。
十六日,御舟乘早潮发至定海
十七日,有旨,差某同汪藻明州商量军事。
前一日得报,敌遣人使入明州界,不欲令至行在,遂遣宗尹复回四明应接之,因令宗尹尽护诸将,且应报诸路文字。
宗尹请某同行,及欲汪掌制撰文字也。
十八日,回舟至明,奉使卢伸来自金军,云:七月同崔纵河北被留,伸随军前来。
初渡江,杜充战不利,差人下劄子议事,意欲投降者。
既至建康领兵而遁。
所遣使即破和州所得归朝官程晖,非其国人也。
宗尹商量,既非专使,恐不必见,遂不复见之。
伸所携国书语极不逊。
二十日,闻郭仲荀退遁嵊县
先是,车驾发越州,以仲荀浙东宣抚副使张俊浙东制置使
既勾回罢制使,复以李邺为之,仲荀遂退师。
是日李迨奏,仲荀所遣钱塘江把隘兵二千馀人焚劫萧山而去。
信州报,敌破抚州,掳知州王仲山洪州,需金银来赎。
乃以仲山之子为抚倅,使之括取抚州之物。
杜充所遣属官直徽猷阁陈起宗至,云金人昨在太平州界夹沙渡对岸下寨,我为备甚严,敌时以一二小舟渡江近岸,即杀退之,或沉其舟。
一日正昼对江拽阵而去,五军旗帜一一可数。
把隘兵相贺云敌退矣,不知其绐也。
是夜,用数十舟载马百馀匹横江直渡,支备不及,因致溃散。
其馀敌骑皆浮而济,以江水极浅故也。
充欲领众归行在,今既路阻,不能归矣。
是晚颐浩宗尹书云,杜在真州甚的。
又得信州报,敌犯吉州境,知州杨渊而下弃城而去。
二十二日,报敌骑于十八日巳时钱塘江,在鱼浦。
至十九日骑渡,绝不知其数。
是日得旨发回,晚复登舟。
二十三日,至定海,大风鼓浪,舟反侧不定,凡三日方止。
二十六日,出江口,泛海洋,趋昌国而去。
晚泊一山下,得富直柔报云:李邺报,贼使人招降越州,恐直趋四明,已定二十七日之天台矣。
二十七日早,至昌国,同宗尹入见舟中。
是日食时,御舟发昌国
先是,告报每闻御舟笛响,即诸舟起碇而发。
御舟以红丝缨为号,馀各以一字,如参政即以「参」字,枢密即以「枢」字之类,书之黄旗之上,插之舟尾。
二十八日,风不顺。
舟人云,每岁尽,海上即数日南风,谓之送年风。
上皇帝乞慎始终奏绍兴十三年 宋 · 朱弁
 出处:全宋文卷三八○二、《宋史》卷三七三《朱弁传》
人之所难得者时,而时之运无已;
事之不可失者几,而几之藏无形。
惟无已也,故来迟而难遇;
惟无形也,故动微而难见。
陛下与金人讲和,上返梓宫,次迎太母,又其次则怜赤子之无辜,此皆知时知几之明验。
然时运而往,或难固执;
几动有变,宜鉴未兆。
盟可守,而诡诈之心宜嘿以待之;
兵可息,而销弭之术宜详以讲之。
金人以黩武为至德,以苟安为太平,虐民而不恤民,广地而不广德,此皆天助中兴之势。
若时与几,陛下既知于始,愿图厥终。
臧丙第三书971年冬 北宋 · 柳开
 出处:全宋文卷一二一、《河东先生集》卷六、《国朝二百家名贤文粹》卷一○五 创作地点:河北省邯郸市大名县
孰谓吾子不仁,吾不信也。
顺于言而强于道,全于力而公于人。
尊我之诚,能尽于此诚之尊我若是也,则三有其说。
始言于予曰:「子达于古文矣,升诸圣人之堂,将入乎室也」。
再言于予曰:「子之文,克肖于古圣人之文也,无以矜伐取谤,则与先师夫子之文并而显之,亦不废矣」。
又言于予曰:「子为宋之夫子矣」。
如是也数,斯深矣言也。
小渐于大,是曰其顺言也;
义止于古,是曰其强道也;
晦用于明,是曰其全力也;
诚推于贤,是曰其公人也。
如谓吾子之不仁,是吾不信也。
予不材德,无尽在于此。
苟虚其己而授其言,则使二三子鸣其鼓而攻于我,我岂能远其二三子也?
若其吾子之言有可疑也,则我将复之而已。
我之言曰:「圣人之道果在于我矣」。
吾子惑之,曰:「圣人之道其果在乎?
其果不在乎」?
夫圣人之道其果不在于我也,则我之述作也,何不取于今,而反取于古也?
专于政理之文,是我独得于世而行之。
圣人之道,不谋于己,曲乎其志,从乎其众。
是能及此,得不谓果在于我矣?
又若:「夫有学圣人之道者,孰曰圣人之道不在于我也」?
曰果在于我也。
夫圣人之道,学而知之者,不得谓之为果也;
生而知之者,即得谓之为果也。
学而知之者,皆从于师以得之也,得之不能备耳。
我之所得,不从于师,不自于学,生而好古,长而勤道。
况今之人溺于华侈,奔于势利,能求于身,能忘于道,我若从其师以学之,则随而亦化之矣。
若学之曰果也,似有薄于道哉。
今之学者,依于圣人之道,罕能周而达焉。
若学之不在圣人之道,则不谓之为学也。
能学于古圣人之道,则是圣人之道在于今之学者之道也。
我不自于学而得之,是言曰果也。
故我之自言得于圣人之道也,不曰从学而来也。
我若学而得之,不自曰果也。
又若:「孔子者,周之大圣人也,生不自知为圣人也」。
孔子非不自知为大圣人也。
若不自知为大圣人也,则又何言曰:「文王既没,文不在兹乎」!
「凤鸟不至,河不出图,吾已矣夫」。
孔子岂以自知为圣人也,即与当时之人争一国之位,茍存乎养而已?
教非不治于世也,当诸侯用伯,明德弗宣,是见阨于衰季也。
天茍与其时,孔子岂止位及于一国乎,教治一世乎?
将使尧舜之垂衣裳也,若其执御耳。
夫删《诗》《书》,定《礼》《乐》,赞《易》道,修《春秋》,孔子知其道之不行也,故存其教之在其中,乃圣人之事业也。
后之学者,著一文,撰一书,皆失其正,务尚于辞,未能知其圣人述作之意,又安可出于《诗》、《书》、《礼》《、乐》、大《易》、《春秋》之外欤!
用其文而行其教也,固然矣。
圣人之道,岂以复能删定赞修于《诗》、《书》、《礼》《、乐》、大《易》、《春秋》,即曰果在于我也,但思行其教而已。
其为教也,曰道德、仁义、礼乐、刑政。
得其时,则执而行之,化于天下;
不得其时,则务在昭明于圣人之德音,兴存其书,使不陨坠,何必删定赞修乎!
况经圣人之手者,文无不备矣。
文茍不备,则不得为世之法也,何足为圣人乎?
夫我言圣人之道果在于我也,即不在删定赞修也,在于此也。
吾子言及于是也,亦失于辞之执耳。
若吾子以我为宋之夫子也,亦在此矣。
天下之知我能如此也,亦若吾子之谓我矣。
又何诬于子也,诬于天下也?
况圣人之道,不可诬于人也。
茍可诬于人也,则三尺童子坐于儒宫,端弁以处,帅其民以师事之,曰「圣人之道在于斯人也」,如是诬之,可信耶?
孟轲得圣人之道,岂在复能删定赞修于六经也?
扬雄得圣人之道,岂在复能删定赞修于六经也?
韩愈得圣人之道,岂在复能删定赞修于六经也?
圣人之道,孔子删定赞修之。
天生德于孔子,不可偕也。
孟与扬、韩,或厥绪告微,或厥文告晦,则持而明之,开而辟之,从于孔子之后,各率其辞,各成其书,以佐于六经。
是曰得圣人之道也。
得之也,三子不在于学。
况圣人之道不可学也得之者,是曰果也。
我窃自比于三子之行事,言之为圣人之道果在于我也,亦不为过矣,亦不在于删定赞修矣。
又若:「让六经于仁人,不让于不仁」。
吾子之言诚是也,我虽巧饰其辞,而能拒之哉!
吾子能让于我,虽非其至仁,亦无辱其吾子之让也。
让之者不易,纳之者亦难。
让失于让则为不知人,纳失于纳则为不度己。
能知于人,能度于己,是曰君子也,是曰智者也。
吾子让之于我不失,我纳之于吾子亦不失矣。
又若「矜伐而取谤」,则敬授命矣,敢不承教。
然其间有疑者,辞何已哉!
若谤之取也,无择于君子小人,则君子之与小人道是同也,又何辩其等伦哉?
若君子观我之文,谤将何取?
若小人观我之文,谓我矜伐于今之人,是将兴谤也,则我本非以文矜伐于今之人也,将以文矜伐于古之道也。
矜伐于古之道也,则务将教化于民。
君子诚之,小人归之,则谤之为渐也,何由而起哉?
若以文矜伐于今之人也,则不在于古之文也,在于今之所尚者之文也。
轻淫侈靡,张皇虚诈,茍从时欲,求顺己利,是可取谤于人也。
况我之文,不在于此,无求利,无从欲,则小人观之,何得谓我矜伐于今之人哉?
谤不可因而生也。
若其君子之与小人俱不可取也,固为然耳,复何谈哉?
若以尧舜之理,则君子之与小人俱被其德,不能兴谤,则谤从何而来矣。
桀纣之代,则君子之与小人俱蒙其恶,是能兴谤,则谤有自而作矣。
夫被尧舜之德也,先君子而后小人,若独有于君子,而无于小人,则不谓之为全德也,何足为兴乎?
桀纣之恶也,亦先君子而后小人,若独有于君子,而无于小人,则不得谓之为全恶也,何足为亡乎?
君子既被其德,况于小人乎?
君子既蒙其恶,亦况于小人乎?
若以我文之比于君天下者,则有间然矣。
夫君天下者,善恶责于当世,存亡系于一时。
唯文之与道,观其时而行之,观其时而藏之。
时之能行即见用当世,时之不行即将贻后代。
则又安得与其尧舜、桀纣较其等伦哉?
孔子之于周也,未闻当其时而能用之,见阨于世,见毁于人,吾子固亦知耳。
若其畏君子鲜而小人众也,则是君子之道穷,而小人之道胜也。
如此,则君子之不及小人也明矣,况万无此。
岂君子不能成其誉,而小人独能流其谤哉?
若茍有是,则君子反为小人之末耳。
我之曰谤取于小人者,盖谓时不能之也;
不取乎君子者,谓知其道之有其屈伸也。
矧我之能无其可谤于小人哉。
时如不能行之,即不在于天下小人之谤,亦不行矣;
时如能行之,亦不在二三君子之誉,亦为行矣。
君子亦不能誉,小人亦不能谤。
用与舍,属诸时,誉与谤,属诸命,圣人之达节也。
吾子忠告于我,虑于谤,忧于道,我固前言授之耳,亦不敢饰虚辞以拒其教也。
若吾子缄其口而默其,又何轻弃于圣人之道哉?
辞之可复,我故以答,将谓勉谤而取谤也,则深为失耳。
我茍不知吾子之道贤于是也,则谓勉而取谤也,我实小人也。
我之前书,吾子再宜思之。
思之如有可复,将俟于后命耳。
吾子之戒于我,我岂忍违其命也?
重以辞报,义勿能止,非吾子广德渊深,则不足如是也。
前之所谓三有其说于我也,敬从其而慎爱之。
于乎!
终日论道非不专,专于力也。
是非得失,能取于其间者,而今而后,益有望于吾子矣。
不敢虚也,不敢诬也。
开元正历握乾符728年8月 唐 · 张说
 出处:全唐文卷二百二十二 创作地点:陕西省西安市
客有嘲臣曰。
圣主正新历。
乾符
百寮赓歌以美时。
六合鼓舞以颂德。
先生独晏默书阁。
含翰词林。
奚其为儓儗也。
臣应之曰。
斗水不能评巨壑之量。
隙光未足议大明之体。
何者。
见褊而守隘也。
乾符者。
不谓执天命欤。
执天命者。
非夫广德休历。
交相表里。
况命者。
夫子之所䍐言也。
焉可偏赞而总握符之盛哉。
如作者略大本。
举小节。
不亦仲尼之门所听营也。
是以涸思乾虑。
久难其述。
客无异焉。
客曰。
请终馀论。
粤若我大唐庆始白云。
道升紫气。
汉东失驭。
淮南不返。
高祖举晋阳之甲。
戡定关西
太宗因傒后之师。
削平天下。
高宗收图海外。
检玉封中。
九域黎人。
重代饮泽。
虽鸣鸑改号。
神龙中兴
周鼎归唐。
元圭
中宗违代。
嬖孽窥国。
于是乎圣上起藩邸。
入钩陈。
一麾水心。
偫凶泥首。
崇复大圣。
越践少阳。
受禅当宁
而光大前烈。
垂统拜璧。
而慎宁后嗣。
四海有覆盂之安。
百代无委裘之隙。
是之谓圣人握符之大宝也。
四星入辅。
五将出禦。
倚礼乐为国计。
仗仁义为军势。
英贤集殿而文教成。
干戚舞阶而武功振。
敬让光于九族。
孝慈行于万宇。
碛嶂西南。
渤瀚东北。
织皮火毳
暍炎山。
汜热海。
向风来王。
黑貂駮骏。
浮天溟。
绝冰漠。
连岁献款。
鸟兽无猜人之意。
草木无不达之气。
升中于天。
比天同贵。
是之谓圣人握符之大政也。
历试上党
黄龙飞天。
入清中禁。
白虹指日。
瘗汾脽。
宝鼎见。
岱宗
卿云蔚。
非应事而呈瑞者。
虽多狎而不纪矣。
是之谓圣人握符之大祥也。
以数推气。
以气定朔。
以星殷时。
以闰成岁。
考星閒而革疏度。
置岁差而辨误日。
立大衍之纪。
参大浑之晷。
合钟律之声。
极鬼神之情。
是之谓圣人握符之大历也。
若夫仁圣根于内。
菁华发于外。
祥兆秘于前。
谣谶灼于后。
自然之理也。
洛下闳者。
汉太初时一巧历耳。
云后八百岁。
当差一日。
有圣人正之。
斯人也。
抑将露才扬术。
预證来圣。
有耆旧之传记。
无史策之明文。
然至隋之开皇。
麟德圣历
三家创法。
一引为徵。
约之年代则邻近。
稽之图箓则暖昧。
未有如新历之昭昭者矣。
在昔唐虞之际。
以斗精受命者七人。
得四均閒气而生者又二十八人。
所谓三十五际者也。
禹以金德王
故夏后之有天下也。
生数四百年。
契以水德王
故殷人之有天下也。
成数六百年。
稷以木德王
故周人之有天下也。
成数八百年。
伯益之命中天。
而尧族以火德乘之。
故汉室之有天下也。
生数再及二百年。
其閒距王而兴。
不能复大禹九州之迹。
及胜残百年之命者。
皆五神之馀气也。
咎繇降德。
皇唐复兴。
土精应王。
厚德载物。
生数五百。
成数千年。
命历有归。
此其大较。
修德增祚。
与天无穷。
转算之徒。
莫能究也。
纬以入元三百四岁为德运。
七百六十岁为代轨。
千五百二十岁为天地出符。
四千五百六十岁为七精返初。
天人相应。
合若符节
自尧典命羲和重黎之旧。
颛顼之历。
上元甲子千五百馀岁。
孔圣而春秋之历序。
开元十二年甲子
凡三千四十岁。
遇圣上而大衍之历兴。
是时也。
土德入生数之元
天命当出符之会。
信矣。
伏惟圣上聪明文思。
道德之具也。
豁达大度。
皇帝之体也。
艺总六经。
汉光之学也。
文通三变。
魏祖之才也。
缘情定制。
五礼之本也。
洞音度曲。
六乐之宗也。
神于弧矢。
黄轩之威也。
圣于翰墨。
苍颉之妙也。
兄弟善友。
王季之心也。
子孙众多。
周文之福也。
大宝以定天位。
大政以布广德
大祥以合灵符。
大历以启成命。
德位兼才。
临照如此。
符命介福。
粲章如彼。
所谓广德休历。
交相表里之效也。
者必推来运以自神。
兴王者不俟往言以表圣。
设徵夫洛下闳之语也。
其不有容成之事乎。
且如恃有命比于日。
孰是夏王之福也。
赖卜年衰其德。
岂谓周公之训也。
故曰王者执天命在于俟天符。
致天符在于顺天德
天德在于保天位。
四者备矣。
然后陈其盛德。
告于神明。
舍此道也。
胡可语正天历握乾符哉。
謏臣懵学。
谢生元造。
乐虞典之歌舜。
羡周诗之美文。
敢不敷信词。
荐清乐。
厌上客之诮。
托众篇之后云尔。
维皇六叶。
于赫启圣。
步玉斗。
握金镜。
地维续。
天柱正。
山川授方。
雷雨施令。
清庙九祜。
尧门百庆。
郊稷尊祖。
择昌定命。
德自我流。
艺从我修。
龟易八卦。
龙书九畴。
文含玉律。
字吐金钩。
鸣丝鹤舞。
调箭猿愁。
集贤榜殿。
花萼名楼
神用外表。
事行先兆。
万目朝彻。
千心暗晓。
卿云烂漫。
黄龙窈窕。
游姑射。
神人窅。
太山
天下小。
飞祥走瑞。
均灵舛类。
鞮译穷天。
琛维尽地。
烁此金戟。
铸为农器。
匪直也然。
探元索秘。
轴止轮运。
辰居星转。
得一神凝。
吹万情辨。
发敛潜合。
晦明幽阐。
阶蓂朝开。
宫槐夜卷。
正我长历。
同符大衍。
天地清焉。
日月贞焉。
四时行焉。
万物生焉。
穷神知化。
美功焉。
金版玉牒。
远颂声焉。
舟赋 北宋 · 吴淑
 出处:全宋文卷一一六、《事类赋》卷一六
昔圣人刳木为舟,以利千古。
或曰肇自虞姁、工倕,或曰起于货狄、共鼓。
虽权舆于窾木,或矜誇于浮土。
则有吴之馀皇,汉之云母。
白鱼瑞周而斯跃,黄龙感禹而来负。
苟汎然而无系,则触之而不怒。
若乃道济舴艋,黄盖艨艟,徐宣凌波而抗厉,邓通持棹以雍容。
乌江而待项羽,烧赤壁而走曹公。
大见驰马,祥闻集蜂。
故可以凌迅流、翼长风者也。
尔乃浮江千里,攻楚万艘,水浅而但能浮芥,河广而曾不容舠。
至如沙棠之法,木兰之丽,采菱、翔凤之名,指南、常安之制,梁丽、晋舶之称,𧣷吴、越女之类。
或实薪刍而举火,或建幡旄而照水。
李、郭并泛而登仙,胡、越同心而共济。
乐兹清旷,嘉其轻利。
卜式博昌之习,贺齐绛襜之侈。
颜回言赐也之来,郭翻庾翼之至。
咏桂棹而见《楚辞》,被豹裘而迎晋使。
巨川则道著傅说,五湖则功成范蠡
亦闻甘宁之锦缆示奢,顾氏之布帆无恙
风波已没于杜畿,艘楫岂长于梁相。
孙权回之而受箭,苍舒刻之而秤象。
愚者既闻于求剑,智士俄观其脱衣。
汉水有沉胶之责,河流有泛之诗。
亦有绋纚见维,舳舻相接。
尝闻其越舼蜀舲,岂用夫琼艘瑶楫。
复有蔡姬见荡,秦将曾焚,泛兹五会,容乎万人。
飞云尝见于吴国,青翰曾闻于鄂君。
复有汉武申汾河之歌,广德有便门之谏。
穆满之乘龙鸟,山松之望凫雁。
或以伐江陵之木,或以习昆明之战。
至若翔螭赤马,鹢首鸭头,泛越王之三翼,督孙权之伍楼。
先登见号,利涉为谋。
亦闻苍隼晨凫,飞庐青雀,或造以为梁,或藏之于壑。
天渊既泛于飞龙,灵芝亦浮于鸣鹤。
岸上人惊,水中龙跃。
所以浮巨浸而济不通,为利斯博。
为伎人祭元十郎文707年 唐 · 张说
 出处:全唐文卷二百三十三 创作地点:河南省洛阳市
维神龙三年月朔日。故伎人伏十善。
谨以清酌少牢之奠。致祭于元十郎之灵。
渌流茂树。萍罗是依。
山崩川竭。鱼鸟何归。
恭惟主君。高才达节。
赏心乐事。风流不绝。
歌艳露华。舞回春雪。
幸持此技。承君馀悦。
绮罗脂粉娇上春。自言终代保情亲。
宁知一旦君恩断。繁弦清管为何人。
怀主君之异顾。愿徇命于九泉。
迫夫人之严旨。遂投足于他门。
生有十年之爱。没无一日之恩。
虽强容饰于新奉。心摧绝而不敢言。
君子广德。仁心必遍。
畴昔与君。琴樽欢宴。
永怀蕙叹。俯怜荼苦。
锡以时珍。申哀故宇。
廞车既展。祖奠斯开。
悲歌助挽。长袖承杯。
平居好此。魂来不来。
心思往而莫遂。足欲返而迟回。
终天地于此诀。毒烦冤而难裁。
论时政疏五篇 唐 · 宁原悌
 出处:全唐文卷二百七十八
臣闻俗正时康。
则因循而易守。
人讹道替。
则驰骛而难安。
或垂衣而有馀。
或日吴而不足。
虽唐虞之盛烈。
文武之鸿徽。
未有不委任股肱。
留情陟用。
故善人者。
天地之纲纪。
帝王之羽翼。
靡革于仇雠。
莫限于刍隶。
不可失也。
自天授以来。
二十馀载。
周兴来俊臣等。
谮害忠良。
壅蔽正直。
先皇旧臣。
夷灭殆尽。
唯有狄仁杰魏元忠尚存。
仁杰等处先帝之朝。
犹为小吏
及周室之际。
实谓忠臣。
或树绩当时。
徇身王室。
近者变故频及。
衣冠扫地。
忠臣名士。
才馀数人。
为陛下之栋梁。
作圣朝之耳目。
今者元恶巳诛。
佞臣咸黜。
而人讹俗坏。
为日已久。
理宜开张圣德。
杜绝猜嫌。
用是求人。
宣力王室。
使丑正恶直之士。
不有容其閒隙。
谗邪佞媚之徒。
无所施其巧辩。
然后可以议黎元。
安邦国。
则侥倖源塞。
圣王道
若使浸润旁通。
危人路启。
俊忠而获罪。
茂先直以招怨。
虽有渭滨之贤。
傅岩之
途遘卒遇。
难以为用也。
则危亡之期。
或未可保。
拯救之道。
将安所施。
求才之难。
每留连于大圣。
知人不易。
亦惆怅于先哲。
今天下诸州。
良牧盖寡。
何者。
古难其选。
今侮其职也。
然而代所重于京都。
时见轻于州县者何也。
古者牧守政成。
擢登三事。
郎官特秀。
先宰一同。
颍川黄霸为公。
会稽则五伦入辅。
事不师古。
何能垂济。
诚愿尚书旷职。
则于方伯求材。
郎位阙官。
必以循良擢用。
事悬象魏。
道著彝章。
兹令克行。
仁风大阐。
考绩三载。
诚为故实。
隆周之君。
垂仁义以勖后。
亡秦之主。
训刑罚以流嗣。
或八百延庆
或二代亡家。
馀烈可知。
前史明鉴。
伏以太子初建。
养德春宫。
诸王在藩。
饬躬朱邸。
并请远去邪佞。
亲近正人。
知好佞之危身。
识尊儒之广德
动遵师傅之训。
察纳风雅之言。
诚使宫府官僚。
宾客侍读
日资其道德。
月奏其艺能。
冀仁义于邦家。
树邕穆于天下。
臣又以悖逆庶人。
先朝之爱女也。
肆谗慝于朝政。
崇甲馆之华丽。
极宇内之骄奢。
新都宜城
先朝之庶孽也新都宜城公主邑名)
赐不踰于已分。
言不预于外谋。
抑以全身。
疏以远害。
故宠者则骄矜而遇害。
疏者则抑损而获全。
诚使悖逆新都
易地而处。
则存亡去就。
可立而待也。
长安非贤。
燕后为爱。
古今明验。
断可知矣。
诚愿公主驸马
不得假以权要。
所犯必有惩。
所习必有艺。
则九族既睦。
万邦以宁。
臣观老尚虚无。
释尚寂灭。
义极幽元之旨。
思游通方之外。
故入道流者。
则虚室生白。
净虑元门。
该释教者。
则春池得宝。
澄心净域。
然后法贯偫有。
道垂兼济。
过此以往。
莫非邪惑。
其有鬻贩先觉。
诡饰浮言。
以复殿为经坊。
用层台为道法。
皆无功于元虑。
诚有害于生人。
梁武靡报于前。
先朝殷鉴于后。
咸耳目所接。
黎元愤怨。
伏以公主入道。
京城置观。
虽昭报之诚。
有切于天旨。
而社稷之计。
莫踰于安人
若使广事修营。
假饰图像。
尽宇内之功巧。
倾万国之资储。
为福则靡效于先朝。
树怨则取谤于天下。
自隋室以降。
寺观尤多。
禅定东明之域。
足受缁黄之众。
更为建立。
罕见其宜。
后失请收。
前弊未远。
又先朝所狎僧众。
或有犹居圣侧。
无益于政理。
有紊于朝章。
并请屏退。
无令亲近。
夷狄有衅。
庙堂之忧也。
近垒多虞。
大夫之耻也。
今闻黠虏擅命。
坚昆养精蓄锐。
以南侵为多事。
而人户全虚。
府库半减。
倘或后岁之始。
来秋之末。
良弓渐劲。
塞草将衰。
朔代交锋。
灵夏受敌。
中国将何卒应哉。
伏愿共天下以禦匈奴
率王公以忧边事。
轻租薄敛。
和下土之心。
贤任能。
结众人之爱。
去奢崇俭。
实府库之积。
推仁重信。
纳将士之谋。
去私恩。
布公道。
故知两夷有隙。
上国之资也。
高壁藏威。
待兵观变。
因二虏之相持。
擅渔夫之厚利。
计有可举。
时不可失。
斯五者。
并政之要也。
伏愿陛下举宏纲。
省众务。
高拱嵓廊。
责成贤哲。
徘徊于大道之域。
从容于无为之场。
故立纲垂制。
后嗣流范。
至仁也。
安上全下。
先业不坠。
至孝也。
感而必通。
奸不暇伏。
至明也。
神化风行。
万方草靡。
至德也。
必使休徵累及。
圣政日隆。
遐迩宅心。
戎夷慕义。
神功光乎区宇。
鸿业格乎天地。
三代之兴。
皆由此也。
封致仕唐休璟宋国公709年 唐 · 苏颋
 出处:全唐文卷二百五十三 创作地点:陕西省西安市
门下。养老乞言。
是谓侑礼。建侯专国。
因而有命。特进行前尚书仆射同中书门下三品上柱国酒泉郡开国公致仕唐休璟
才实王佐。行为物范。
自综理朝纲。谟猷揆政。
文武必济。义存册。
公忠不回。诚亮始终。
子房休事。广德遗荣。
虽乐在黄金。而庆逢苍玉。
重其行赏。孰若优贤。
宜传带砺。益增土宇。
进封宋国公食邑三千户。
馀如故。主者施行。
大唐右武卫将军上柱国乙速孤府君碑铭 初唐 · 刘宪
四言诗 押纸韵 出处:全唐文卷二百三十四
武之去暴。与文德而竞驰。阴之为功。配阳和而并运。利用厚生之事。依古以来。折冲禦侮之材。何代蔑有。秦之强也。起剪恬贲用其兵。汉之盛也。辛李卫霍为其将。大唐操斗极。把钩陈。带甲百万。授钺四七。其有中分麾下。总堂堂正正之师。俨若敌国。负赳赳桓桓之称者。在于乙速孤府君矣。公讳行俨。字行俨本姓王氏太原人也。五代祖有功于魏。始赐而氏焉。因居京兆醴泉县王子晋之上仙。肇开茂绪。车千秋之作相。重锡华宗。家何代而乏贤。人何时而不贵。曾祖安。齐前锋都督武候右六府骠骑将军开府仪同三司上柱国河州刺史。随益州都督袭封和仁郡开国公。徙孝移忠。迁虞事夏。司马安之四至。晏平仲之一心。祖晟。皇朝上开府武候右廿府左车骑将军骠骑将军。藏器于身。待时而用。功参列将。宠盛兴王。父神庆右虞候副率检校左右领军卫将军。气岸瑰杰。志力雄武。持军以礼。阴德有徵。才子挺生。将门斯在。公钟家代之休烈。奉韬钤之成训。鹏图奋于霄汉。⿰(噩鸟)阵溢于风飙。得射法于仙灵。习军容于嬉戏。子房智勇。时其无敌。郤縠诗书。颇亦兼善。永徽中司成生擢第。明丁父忧。性实过人。俯而就礼。麟德初宣德郎王府记室参军事。閒平邸第。枚马交游。曳裾其閒。首席推美。咸亨元年以将门子弟授振威校尉。守普济府左果毅都尉。丁太夫人忧。哭泣之节。饘粥之数。复如居府君之丧。仪凤二年敕除兴国府右果毅都尉。镇河源军定州道。游奕护河阳桥。垂拱二年游击将军黄城府左果毅都尉。致果为毅。治戎以律。洗兵盐泽。秣马中山。护浊河之桥。绾黄图之府。智谋洋溢。威武纷纶。功静朔垂。气雄京邑永昌元年制除朝散大夫绵州司马天授二年朝议大夫长寿二年资州长史延载元年中散大夫。题舆绵外。展骥资中。风俗所同。政教如壹。證圣元年制除使持节万州诸军事万州刺史万岁通天元年制加中大夫二年大中大夫。其年检校永州刺史圣历二年使持节都督夔归忠万渝涪肃等七州诸军事夔州刺史三年使持节都督广韶端康封冈等十二州诸军事广州刺史长安三年使持节泉州诸军事泉州刺史神龙元年使持节都督黔辰沅等州诸军事黔州刺史。其年加正议大夫。神授政理之材。天挺公侯之表。故能方州典郡。尽周官牧伯之尊。越海淩山。穷禹贡荆扬之域。控御数千里。周旋廿年。化洽夷夏。功成方国。置生祠之庙。往往而存。畏清酒之盟。于今莫犯。神龙二年墨制授忠武将军右武卫将军员外置同正员。特敕停南衙上下。专委北军事。羽林之任。历代为重。用周勃而后安。召宋昌而先拜。以公确乎忠信。厉然壮勇。颁命卿之秩。掌孤儿之军。宿卫陛殿而逾严。徼巡岩廊而匪懈。垒垣增肃。轩禁穆清。锡御府之金钱。分大官之玉食。殊恩所逮。中使相望。而执□持戟。筋力为倦。输节竭诚。心术俱尽。神用疲而致损。腠理劳而生疾。其岁夏中。遇病厅事。半体云废。经时未瘳。愿休摄于家庭。遂迟回于天阙。陈情拜疏。理切词殚。有感宸衷。特听致仕。仍褒美绩。更惜羸痾。睿旨殷勤。形乎綍翰。公结欷而辞云陛。投迹而返私门。悬广德之安车。施仲翁之行马。仙方上药。冀养性而延龄。芳酝嘉羞。且忘忧而永日。而公素无息允。命昆弟之子令从为嗣。鞠育侔于巳生。仕为太子通事舍人。坐外氏累左除溱州扶驩县令。公天属为重。既切犹子之慈。门寄所钟。何深舐犊之念。亦既离谴。旧疾暴增。春秋七十有二。景龙元年十二月十五日。薨于大宁里第。呜呼哀哉。惟公盛德温恭。雅怀宽肃。行无文饰。言不浮华。出身入仕。仪家刑国。靡欺暗室。独运虚舟。于人之善无所遗。于人之恶无所记。可疑之地。投足莫践。弗稽之谋。措心所绝。亲友信而敬之。老少安而怀之。惟汲汲以行仁。岂遑遑而求利。防卫之际。屡有奇功。抚字之方。亟彰灵感。公之在永州也。属时□不登。土人多馁。罄仓储而罕赡。捃山谷而无资。所部界分。素饶稆。盘根合翠。弥漫苍然。忽于一朝。结实咸遍。若五谷之含颖。油然可观。比千箱之载咏。俄而告给。人皆和□□□盈路。公仍持数石。奏进京师。圣旨咨嗟。叹其灵味。公之在夔州也。邻界不虞。偫蛮暂扰。侵轶城郭。残伤吏人。公不俟制命。星言致讨。威灵震荡。氛秽廓清。稽颡咽于巫云。□□□于江水。天朝命将。甫戒于师期。边郡飞书。巳闻于战捷。虽耿弇之不遗贼于君父。亦何以尚兹。时嘉乃功。玺书慰勉。疾亟之□思虑弥长。遗书戒令从曰。吾遭遇□□□□卅馀载恨无以报。不敢丝毫有负于圣朝。家业素贫。丧葬所须。务从节俭。勿违吾平生志也。所树碑存实。无为虚美。以掩吾真。尔等唯清唯慎。勿矜勿伐。则吾死而无恨矣。夫人常乐县贺若氏。宋公弼之侄孙。开州刺史怀武之第六女。门宗之盛。钟鼎连华。家室之欢。瑟琴齐契。春秋五十一。證圣元年八月五日。亡于万州官舍。维景龙二年岁次景申二月辛卯朔十六日景午。合葬于雍州醴泉县白鹿乡李中川先府君之茔次。礼也。嗣子令从。叫叫穹苍。哀哀霜露。永言□誓终身奉行。子婿右骁卫曹参军安定梁望之。代业通家。天资长者。冰清玉润。常怀国士之恩。石字金书。愿托中郎之笔。□□言行。乃作铭云。
公侯子孙,必复其始。
将门有将,其来久矣。
伊我将军,奕代为美。
壮勇杰出,威棱峻峙。
文则循良,六条千里。
武以侍卫,岩除军垒。
黄霸匪俦,宋昌宁拟。
中外从□,□□勤止。
年至礼优,神劳疾起。
有生终谢,令问不巳。
贤哉伏波,诫其兄子。
追和朱乐圃先生苏学十题(有引) 其一 明 · 吴宽
五言律诗 押侵韵 出处:匏翁家藏集卷第二十七
泮池
半形循学舍,一水转松林
盛矣来多士,依然广德心。
跨桥方觉阔,垂钓不知深。
此地名龙脑,扬波愿作霖。
第二道 唐 · 张九龄
 出处:全唐文卷二百九十
对。王道务德
不来不强臣。霸道尚功。
不伏不偃武。此劳逸异数。
得失可名。故曰务广德者昌。
务广地者亡。是时汉武事胡。
岂比重华之干羽。秦皇戍越。
奚拟公刘之橐囊。虽古人有言。
引之者有同于河汉。而王者大化。
行之者必本于唐虞。不亦然乎。
此则开基之大者也。国家因巳有之地。
广无私之仁。犬戎即叙。
肃慎入贡。若力不能救。
岂惟桓公之耻。征在其苏。
是必成汤之怨。然而春秋所贵惟义。
所在内诸夏而外夷狄。此明中国恐弊。
不兴异域之功。下人苟安。
何惜救兵之举。则知吊伐之义。
随时之道也。今颇彫弊。
抑非其时。至如守塞则侯应之言为得。
斥地则蒙恬之弊可知。前事昭昭。
足为明戒者也。必欲系单于之颈。
匈奴之肩。奚霫背恩。
受制于北虏。小人发愤。
请议于东征。谨对。
贤良方正 唐 · 沈谅
 出处:全唐文卷三百九十五
问。朕闻理国莫尚乎任贤。
命官必资乎选众。尧舜以声不以度。
考覈良难。殷周取德兼取言。
徵求匪易。朕所以载怀经术之彦。
夕遗其寝。虚伫艺能之士。
朝忘其饥。子大夫光我弓旌。
应斯扬择。为政作法。
岂无前范。安人济时。
亦有令躅。宜叙立身之志。
各言从官之才。至如七辅八元。
施何纲纪。十臣四老。
正何得失。并陈事迹。
兼详名氏。夫朝会古礼。
登享旧章。九仪式辨其赐。
六贽各明所执。雍畤起自何年。
亳社立于何代。天士地士。
此何所封。诸布诸严。
彼何所主。又穆邦家而济生死。
三圣之教何长。利动植而益黎元。
五材之用何要。工商两业。
在俗何先。文武二柄。
适时何急。凡此数科。
不获双美。必去者方于去食。
可存者同夫存信。朕将亲览。
尔等明言。对。
臣闻时雨作解。靡物不滋。
春雷发声。偫蛰渐觉。
间者明诏咨九牧。辟四门。
光烛岩薮。恩覃侧陋。
葵藿仰惠以纳景。山川有开而出云。
使草茅微臣。幽贱朽质。
辱旌贲。陈刍荛。
瞻璚台之穆然。预烟阙而伏对。
此臣之鸿造也。敢不沥诚哉。
臣闻尧之光宅也。以亲九族。
以命百官。舜之登庸也。
以察万人。以齐七政。
大禹皋陶伯益。惟其昌言。
武王问黄帝颛顼。存乎至道。
此四君者。文思浚哲。
恭俭高明。仁以创制。
慎乎体国。思借力以任重。
简远以安人。故选贤以居位。
先事而后爵。则考绩以庸。
取人必才。赋纳献可。
声度言状。庶存兹矣。
伏惟陛下丰功厚利。资始万物以统天。
执契含元。富有八方而纂圣。
家道以正。庶绩咸凝。
师师满云火之庭。济济盛龙光之列。
尚纡神眷。更睟天仪。
思仁寿之登域。缅前王以作镜。
轩辕之徇齐藏用重华之好问察言。
未足以扶毂大明。骖乘元圣。
臣闻之。游大海者难为水
窥圣门者难为言。陛下侔造化而作法。
尊道德以垂范。敬宗以示孝。
爱臣子以兴仁。怀蛮夷以广德
抑祯祥以崇理。礼经大备。
四海共职而朝宗。乐物至和。
百兽来庭而率舞。至于为政安人之躅。
则微臣何足以知之。其馀备父母之体以立身。
钦圣人之化以从官之问。则愿竭其愚。
臣惟忠孝可以从官。奉陛下之法以自理。
守陛下之职以自安。以之居处则庄。
以之战阵则勇。是陛下轶尧舜之上。
愚臣忝比屋之封。臣虽不才。
则亦有志矣。昔者风后力牧
仲容庭坚。相与谋谟于有熊之朝。
弼违于纳麓之运。讲信而脩睦。
肆直而惠和。垂衣裳。
作舟楫。分州土。
叙星辰。其纪纲也如此。
其后闳散周召。园黄绮季。
镐京得之为心膂。汉储得之为羽翼。
终能牧野清明惠皇不废。
其救失也如彼。夫国有五服。
朝聘申其贡。礼有五经。
享祠肃其首。职方品其远迩。
宗伯辨其瑞玉。乃开封壝。
是设方明。锡之以鞶缨衮裳。
执之以圭璧羔雁。秦之立雍畤也。
将以禘其自出。周之居亳社也。
亦以戒于不臧。臣又闻先王之制礼法也。
以劳定国。汰哉汉武
曾是黩神。采少君以端信。
庶乐通之贞固。帐甲乙。
树旄头。望峄山
祈石室。天士地士。
不治于昏淫。诸布诸严。
何裨于风雨乎。圣策以三教立言。
历代弥勤。成轨制以化时。
较醇醨而景俗。此圣君合悬解之旨。
而小臣惭默识之明。然臣亦尝闻之矣。
夫礼者。始诸饮食。
盛于冠婚。分而为阴阳。
转而为太一。失之者死。
得之者生。二氏包虚无而含寂灭。
长性灵而已。宜去于斯。
传曰。仁义礼智。
以信为主。貌言视听。
以心为正。则士德优矣。
若乃神农之肇皇业。揉木为耒。
弦木为弧。皇帝之开帝功。
致天下之人。聚天下之货。
器以成务。稼惟人天。
利以通财阜国周用。苟能全人。
天可违乎。故臣愿抑商而进工也。
大哉武之为功。赫矣师之所处。
象震耀而举。垂云雷以扬。
宣威而山河荡容。训誓而烟尘动色。
可以定祸乱。可以剪暴强。
顷者牝鸡之晨。陛下潜龙或跃。
提白蛇之剑。揭翠凤之旗。
入于北军。兵皆袒左。
氛祲殄灭。日月光华。
神武之壮观。谨对。
晨兴 其一 元末明初 · 李穑
七言律诗 押阳韵 出处:牧隐诗藁卷之二十二
阴阴欲雨晓天凉,百鸟声中卧草堂。
不识田家今足未,遥怜饭饵已吹香。
骊江水涨山平远,马邑云低海渺茫。
欲待秋风赋归去,几年虚费广兴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