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点
诗文库
名世堂(为马潼川作) 南宋 · 李石
四言诗 出处:全宋文卷四五六八、《方舟集》卷一四
汤汤之江,赫赫之文。
吾蜀吾文,与江东浑。
我相西南,孕离至坤。
火虚而明,土静以敦。
丽照通中,二义斯存。
长卿君平,曰云曰渊,涪潼并流,金华之山。
子昂故居,高郁天蓝。
谁主盟之,有严列藩。
帝实命之,尔昔代言。
相此蜀宇,三苏后先。
尔去我取,扶筑隐垣。
丹青昔人,凛乎面颜。
此天谁欺,盗食人肝。
越人章甫,施于剃髡。
堂堂吾道,隶乎益尊。
圣人不作,谁习其传。
名之翘之,吾诗可弦。
进易疏论语说状 南宋 · 李石
 出处:全宋文卷四五五九、《方舟集》卷七
性入者无形,理入者无象。
性理二者,圣人独得之学,述所自得,修其语曰词令,以为斯文之懿也。
尧曰文思,以思为用;
舜曰文明,以明为用。
曰思曰明,自内融洽而非外铄,谓不如是不足以发舒纯粹,敷为三纲五常经纬之具也。
阴阳象数,深之而不精;
刑名法度,述之而不尽。
盖徒迹一偏之文而昧于穷理尽性者,圣人之道日远矣。
颜子之于文欲罢不能,其曰「虽欲从之,末由也已」,何说也?
子贡之于文可得而闻,其曰「不可得而闻者」,何说也?
且以六经观之,皆圣之文,性理所寓,日月大明,有目者咸观,雷霆大声,有耳者咸听,不知其所谓「不可得而闻」与「末由也已」,二子果何所晦昧于其所师承也?
得非以圣人性理为独得之学欤?
循其所自得以求所传之心,则六经之文皆其寓也。
六经之文,《易》为之深,诸子所以绍述于六经者,《论语》又为之蕴。
学者欲有求于无形无象以究圣人之道,未见有舍六经门户而造堂室者也,曷亦次第量力以驯致其深浅。
所入于二书者虽未至于圣人忘象忘言之学,然求之于帝王之心传,阙里之家法,于性理悟入二书者,其几是乎?
推修身绪馀而措之于天下国家,其谁曰不然?
仰惟陛下以舜之文继尧之文,父子一学,授受于六经日新矣。
巍乎其词,与天无极;
渊乎其旨,与海同深。
颁于教条,诸侯之虑无所遁;
播之事物,百姓之用莫能窥。
至其隐于常胜之道,庸示不杀之武者,积久生神,皆此中流出,虽使颜子、子贡复生,委质圣代,于金华绝业尚不敢拟议,况如臣辈碌碌肤受者哉?
静念向者备员上庠,以学专席,寻即外补,以学为职,躬自履践,因事施设,未尝一日不学。
而所与共之者,所至群生徒而教之,相与讲磨,以游泳圣涯者,实不敢欺于心,以取愧于天下,以流为非圣之习,如是而已。
顷因生徒缀缉臣所说《易》与《论语》,几成编次,《易》则取六十四卦彖、大象而槩之曰《外疏》,《论语》则以己见折以诸家所长而为之说,不敢自谓于二书有得。
去朝十年,再蒙收召,无以仰裨圣治,之荐、采薪之义,或有取焉。
谨并臣近所撰五箴,别纸缮写,随状上进以闻。
论省冗食以弭盗奏 南宋 · 李椿
 出处:全宋文卷四六○○、《历代名臣奏议》卷三一九
臣闻礼义生于富足,盗贼起于贫穷。
臣自今年二月末到官,计邻州交传过犯盗配军,自三月九月七月之内凡八十八名,先后为盗盖数十火。
浙州军,素号少盗,婺州又不当冲路经过,犯盗配军如此之多,则江、湖、闽、广、襄、淮不知其几何人,其未发未获之盗又不知几何。
臣所领州虽无强盗发觉,鼠窃亦时有之,而贫民游手日益以众,盖为盗之渐也。
略计婺州一郡所出财赋,臣到官七月日起发过钱四十八万馀贯,及州用支遣并支钱七十馀万贯,终岁计之,无虑百万缗,物帛起发二十万馀匹两,春秋衣赐、每月军粮在外,是皆取于七邑之民。
婺州财赋如此之盛,犹且窘迫,则他州亦可料而知也。
官司窘迫则多取于民,民被多取,不得不贫,贫民为盗,非得已也。
臣忧不得已之民日多,盗贼滋盛,实系国家之休戚。
汉武帝恶盗贼之多,遣绣衣使者捕逐,诛杀不知其数,而盗不息,必用富民侯然后民宁盗消。
然则何以消盗?
其必宽民而后可。
何以宽民?
其必宽州县而后可。
何以宽州县?
其必省冗食而后可。
冗食谁可省?
凡非亲非贤、无补于国、无益于民者,皆可省也。
臣愚愿出睿断,诏有司各具合省冗食之人,州具一州之冗食,监司具一路之冗食,条列而申朝廷,详议省去之。
谓如婺州一郡,乞令臣具。
盖冗食不省则州县不得宽,州县不宽则民力不苏,盗贼不弭。
臣愿陛下察之念之。
岳飞枢密副使依前少保武胜定国军节度使充万寿观使绍兴十一年八月甲戌 北宋 · 林待聘
 出处:全宋文卷三八○五、《宋宰辅编年录》卷一六、民国《平阳县志》卷六三
联枢筦而赞庙谟,方重股肱之寄;
节旄奉朝请,盖隆体貌之恩。
乃眷勋臣,方居密席,遽沥退身之恳,盍推从欲之仁。
爰告大廷,用孚尔众。
具官岳飞禀资肃毅,挺质沉雄,方略得古良将之风,忠勇有烈丈夫之气。
奋身许国,彯赵士之曼缨;
厉志图功,抚臧宫之鸣剑。
总干方之任,久颛制阃之权。
惟绩用之殊方,亦恩褒之备至。
戎骍导节,既叠组于大邦;
孤棘位朝,遂晋班于亚保
兹图茂阀,俾翼鸿枢,庶资筹幄之奇,用辑平戎之略。
欻烦言之荐至,摘深衅以交攻,有骇予闻,良乖众望。
朕方记功掩过,事将抑而不扬;
尔乃引咎自言,章既却而复上。
谅忱诚之已确,虽敦谕其莫回。
是用崇使秩于殊庭,畀齐坛于旧服,留以自近,示不遐遗,以全终始之宜,以尽君臣之契。
于戏!
宠以宽科全禄,光武所以保功臣之终;
曾无贰色猜情,邓公所以得君子之致。
方监此以御下,尔尚念兹而事君。
往哉惟钦,服我明训。
何子应 其一 南宋 · 王十朋
五言律诗 押庚韵
籍甚何夫子,文章擅美名。
金华传语宝,鄱水主诗盟。
心印横渠学,相门无尽甥。
人间一梦觉,卿月堕台城
万孝全赠金华洞石名雪洒遥峰作进退诗次韵 南宋 · 王十朋
七言律诗 押词韵第三部
天辟金华一洞奇,洞中石是化羊遗。
浑疑雪向闽山落,更讶峰从天竺飞。
溪上又添乘棹兴,案头如照读书时。
故人重我膏肓疾,田不荒芜应亦归。
子应和诗再用前韵 南宋 · 王十朋
七言律诗 押歌韵
江东腊雪为谁多,清逼兴动何。
堂坐玉芝劳想像(自注:州宅有玉芝堂。),句工冰柱老研磨。
赓酬往事思蓬岛(自注:辛巳春馆中唱和日(原缺,据四库本补)最盛),灾异狂言忤谏坡(自注:是岁上元雷雪并作,某尝论灾异,谏坡不悦。)
听取金华新号令,要须白战不持戈。
何宪 南宋 · 王十朋
七言律诗 押鱼韵
毛颖神明更好须,飞腾入月跨蟾蜍。
谁将银管为封邑,端为金华妙简书。
凤翥龙蟠文未称(自注:逸少止以宇画名世。),日光玉洁字还疏(自注:退之自谓不善书。)
何如今代何平叔笔阵词源总莫如。
金华先生有奇石名碧远携来自蜀洪州以诗觅之金华辍所嗜以赠亦一段奇事也予家雁荡群峰错峙皆几案间物因和二公诗颇起乡思寓意断章 南宋 · 王十朋
七言律诗 押鱼韵
二公心古貌清癯,趣在林泉世味疏。
寸碧来从锦江远,九疑分向锡山(自注:碧远峰本自九疑山得之,山形联翩,具九疑之状。锡山人也。)
山中丘壑奴金谷,笔下波澜陋石渠
我有千峰藏雁荡,擎天一柱插空虚(自注:天柱峰在雁荡,最为奇绝。)
子应赠蜀中石刻十卷诗以谢之 南宋 · 王十朋
七言律诗 押尤韵
金华石刻满西州,不惜明珠暗投
诗泣鬼神追雅颂,义深君父妙春秋(自注:公有《答春秋书》,深取左氏义深君父。)
随身连轸崔评事插架悬签李邺侯
扫室焚香读终卷,光芒万丈照螺洲。
用韵怀何卿 南宋 · 王十朋
七言律诗 押麻韵
送别鄱江日未赊,诗人相问忆金华
乌衣巷口见归燕(自注:何如金陵。)万里桥西思浣花。
持节要先苏赤子,摄身未用踏苍霞(自注:何颇喜仙。)
行将归侍玉皇案,不比少陵鞋用麻。
次韵安国读荐福壁间何(原缺,据四库本补)卿二诗怅然有感 南宋 · 王十朋
七言律诗 押先韵
金华遽作鬼中仙,叹息真同子在川。
何逊诗犹在东阁,杜陵家不上青天(自注:何卿每有归蜀之念,既死,其子以其丧,归葬于吴。)
忠随奏疏留丹阙,字落禅房照碧鲜。
客过楚东吟楚些,唱酬新集定须编。
予还自武林葺先人弊庐净扫一室晨起焚香读书于其间兴至赋诗客来饮酒啜茶或弈棋为戏藏书数百卷手自暴之有小园时策杖以游,时遇秋旱驱家僮浚井汲水浇花良天佳月与兄弟邻里把酒杯同赏过重九方见以泛觞有足乐者每览镜见苍颜白发亦聊自叹也作小诗十五首 其六 啜茶 南宋 · 王十朋
五言绝句 押寒韵
滥与金华讲,赐沾龙凤团。
却归林下饮,更愧是粗官。
次韵何子应宣城 南宋 · 王十朋
七言绝句 押虞韵
金华手握管城子,端类睢阳太守须。
须笔有神人不识,怒时真可气吞胡。
次韵李怀安何宪五绝 其五 南宋 · 王十朋
七言绝句 押删韵
元白诗筒数往还,小生阁笔愧言艰。
异时应起鄱江念,公在金华雁山
何子应金华书院 南宋 · 王十朋
君不见杜陵野客老更狂,浣花溪上结草堂。
又不见谪仙世人皆欲杀,匡山读书头如雪。
二公同时鸣有唐,文章万丈光艳(四库本作燄)长。
钧天无人帝呼去,草堂书馆今荒凉。
太平宰相张居士外甥似舅(原作旧,据四库本改)金华子
胸中万卷杜陵翁,笔下千篇谪仙李
向来衣冠拜伪楚,我乃宋臣惟有死。
何曾著眼痴宰相,况肯低颜御史
天边卿月落九疑,口诵离骚吊湘水
诛茅筑室小东山,天下苍生望公起。
种梅志欲调商鼎,持斧梦刀聊尔耳。
公生长安东嘉,天遣邂逅鄱江涯。
笔头一语真戏剧,却将铁面拟金华(自注:予应和祠堂诗云:铁面金华谁氏子,要须相与嗣前尘。)
金华自是金闺彦,金口褒扬两朝眷。
末须归去金华山,行将入侍金华殿。
汪尚书应辰 南宋 · 王十朋
 出处:全宋文卷四六二六、《梅溪先生后集》卷二三
光膺帝制,荣总天官,读侍金华,班高玉笋
共惟庆慰。
某官书读万卷,心醉六经,养孟轲之直刚,得仲尼之忠恕。
入则居献纳论思之地,出则总方伯连帅之权。
德名重于华夷,治行最于闽蜀。
学以传道,真宜为万乘之师;
才可佐王,奚止居六官之长
孰能熙帝之载,当今舍公其谁?
兹舆议之所期,非某敢私其祝。
东平万府君行状1155年 南宋 · 王十朋
 出处:全宋文卷四六三七、《梅溪先生文集》卷二○ 创作地点:浙江省温州市乐清市
君讳世延,字叔永,世为温之乐清人
曾大父惟监、大父周、父鸿,皆晦德不仕。
君幼警悟,敏记诵,初属文思捷而佳,为师友所奇。
年十四而孤,奉母谨甚,处家事若成人。
舍法中游郡庠,业修行饬,蔚为善士。
宣和间大夫兴乡校,以乡先生郑君邦彦主之。
郑学术渊粹,为时名儒,从之游者以百数。
君一日谒同志,会其课诸生,戏即其题涉笔而就,郑见之抚几叹曰:「之人词藻如是,一第唾手取尔」。
然君以兄弟终鲜,志颛甘旨,讫不事进取,抱才不试,乡人惜之。
性宽博,与物无忤,尤善宗族,每先其急难。
遇长幼慈爱均壹,无纤芥嫌隙,族众多间有违言,君周旋其间,开释以理,众皆愧服,协比如初。
由是阖族内外咸钦而爱之,称为长者。
善治生,蓄而能散,亲故有不振者,每纲纪其家。
其弟子有美质,困不能自业,给饮食师资费以教之。
处女贫无以归,躬为择配,奁而遣者凡数人。
居之左右细民寠族,资衣食埋葬者数十家。
缁素叩门,随所谒而获者叵计。
岁凶廪饥,每为富室倡,敕具以馆,宾席无虚日也。
笃于教子,尝葺屋数楹,积书其间,厚礼以致名师,训督点窜之劳,率分其半。
子庚最美才,始冠游太学,君勉之以诗曰:「莫放山亏篑,终教井及泉」。
庚益自励,果优中考选,连预荐书,屡为多士先,声誉籍籍,用上舍免省登进士科
次子庠亦以妙龄预乡贡。
万氏以弦诵先里闬,历四世,儒冠益盛,业贤关、举进士者数人,登科第自庚始。
乐清自舍法罢,阅二十年无举于乡者,里巷靳之,邑人复取乡贡自庠始。
先是,监察御史睢阳李君蔼扈驾南巡,闻君有乡誉,访其居,名其轩曰「必大」,且赋诗极言之。
至是二子俱有成,人以为荣,咸谓君种德乐教之报,且嘉李之先知。
君夙有喘疾,晚岁弥剧,濒死语不乱,巍坐正色而卒,实绍兴甲戌十月二十有三日也,年五十有八。
乡里闻讣,无不伤嗟。
初娶孙氏,先君二十四年而卒,继室以赵氏。
子六人:庚,左迪功郎处州缙州缙云慰;
次曰庠,曰廙,曰廓,曰庶,曰唐。
孙男三,女二。
庚与庠既以儒学名家,馀皆服义方,其进未量。
乡人以君有阴德,且多男子,比之燕山窦氏,恨其不足于寿,不获尽见云。
君仁而好施,志于济众者未艾也,尝割膏腴三十亩,储其入以济亲戚之贫者。
死之岁,语诸子曰:「吾为是恨未广,自是而后,宜资其人,岁一易之,庶几悉周」。
且枚举其所当与者。
家之西距大江,实为要津,势湍而恶,涉者病之。
君叔祖东平先生始倾家资,跨江为桥,济人于险,垂六十年往来蒙其利。
俄一夕烬于火,东平子主簿君欲新之,未遂而卒,君毅然以桥为任。
然事艰役钜,既捐己资以半其费,又经营其馀于乡党间以佐之。
桥成有日矣,而君卧病弥岁,属纩语不及他,顾谓诸子:「吾以桥累若等矣」。
诸子涕泣请继志,颔而瞑。
君虽早厌场屋,未尝废书,每开卷意有所会,必标识以谨不忘。
所为诗文虽不多,皆平淡造理,峻洁可爱。
尤属意于简翰,虽贻子弟,不率然作也。
卒之又明年,诸孤卜以春正月十有九日葬于岐山之阴,泣血相谓曰:「吾父以善人君子称于乡,其潜德有足书者,将乞铭于荐绅先生以永厥垂,宜得知其详者状而授之,庶乎其不诬」。
以属某,某万出也,每登门辱顾为厚,且与庚同舍上庠,又获与诸子游,盖知其详而不诬者。
虽芜陋,其何敢辞?
谨状。
劾知婺州章厦绍兴三十年九月 南宋 · 陈俊卿
 出处:全宋文卷四六四六、《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一八六
厦以佞邪,持媚灶之术,致身政地,饕窃过当。
其在言路,转与大臣为支党,济其喜怒,以害善良。
今典名藩,偃然以前执政自大,漫不省事,民无所诉。
艾轩祠堂淳熙十年 南宋 · 陈俊卿
 出处:全宋文卷四六四七、《莆阳文献》卷一、《艾轩集》附录、《莆阳文辑》卷四
淳熙壬寅夏四月永嘉林侯仲元来守此邦,政尚严明,以厚风俗、敦教化为本。
阅数月,阖郡之士咸造于庭,曰:「莆虽小垒,儒风特盛。
绍兴以来四五十年,士知洛学,而以行谊修饬闻于乡里者,艾轩先生实作成之也。
先生学贯古今,旁通百氏。
游上庠,已而思亲还里,开门教授,四方之抠衣从学者,岁率数百人,其取巍科、登显仕者甚众。
先生之为教,以身为律,以道德为权舆,不专习词章为进取计也。
其出入起居,语默问对,无非率礼蹈义,士皆化之。
间有经行井邑,而衣冠肃然,有不可犯之色。
人虽不识,望之知其为艾轩弟子也。
莆之士风,岂无所自?
先生殁已六年,人思其矩范,愿得立为祠宫,春秋荐以苾芬,以慰邦人之思,而垂后来之劝。
敢以为请」。
太守喜,曰:「古所谓乡先生殁而可祭于社者,非斯人其谁」?
乃择城南隙地,为屋十六楹,丹雘一新,像貌焕然。
崇德尚贤,闻者兴起。
明年二月丁酉太守诸生有事祠下,一郡之人莫不奔走瞻敬。
因谋刻岁月,谒记于予。
予与艾轩游四十年,所谓益三之友,其可辞?
先生讳光朝字谦之艾轩盖其自号也。
少有声场屋,年五十始擢太常第。
天子闻其名,召试馆职,入著庭,为吏部员外郎国子监司业
两学士人服其素行,矜式惟谨。
出使广东,以儒生平剧寇,朝廷嘉其能,增秩召还,为国子祭酒
车驾幸学,命讲《中庸》,玉音褒奖,赐以金章。
不旬日,除中书舍人
以缴驳不当为御史者,迁工部侍郎
请外,以集英殿修撰婺州
待次逾年,得疾,三日不起。
天下之士无不伤其才有馀,而用未究也,况邦人群弟子乎。
杨厚犍为,以教人,门人犹为之立庙。
严君平在蜀,以忠孝训俗,人亦为之立祠。
艾轩之学行文章,为吾里宗师,可无祠乎?
然则守侯之政,亦可谓知所先务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