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点
诗文库
《归藏》 其一 先秦 · 古逸
 出处:全上古三代文卷十五
谨案:杜子春注《周礼》云:「《归藏》,黄帝也。」《御览》六百九引《帝王世纪》云:「殷人因黄帝曰《归藏》」。《礼运》:「我得坤乾焉。」郑云:「其书存者有《归藏》。」《疏》引熊安生云:「殷《易》以坤为首,故先坤后乾。」《隋志》《旧新唐志》:「《归藏》十二卷。」《隋志》又云:「《归藏》,汉初已亡。晋中经有之,唯载卜筮,不似圣人之旨。以本卦尚存,故取贯于《周易》之首,以备殷《易》之缺。」按《御览》六百八引桓谭《新论》云「《归藏》四千三百言。」是西汉末已有此书,《汉志》本《七略》偶失载耳。《文献通考》引《崇文总目》云:「今但存《初经》《齐母》《本》三篇。」《玉海》引《中兴书目》同。《文渊阁书目》不著录,盖三篇又亡于元、明之际。今蒐辑群书所载,得八百四十六字,视桓谭所见本略存十二焉。
昔黄神与炎神争斗涿鹿之野,将战,筮于巫咸,曰:「果哉!
而有咎(《御览》七十九,《路史。前纪三》,《后纪》四。)」。
条疏古来能书人名启 南齐 · 王僧虔
 出处:全齐文卷八
僧虔启,昨奉敕须古来能书人名,臣所知局狭,不辨广悉,辄条疏上呈羊欣所撰录一卷。
寻案未得,续更呈闻。
谨启。
秦丞相李斯秦中车府令赵高(右二人善大篆。)
秦狱吏程邈善大篆。
得罪始皇,囚于云阳狱。
增减大篆体,去其繁复。
始皇善之,出为御史
名书曰隶书。
扶风曹喜后汉人,不知其官。
善篆隶,篆小异李斯,见师一时。
陈留蔡邕后汉左中郎将
善篆隶,采斯喜之法,真定直父碑文,犹传于世。
篆者师焉。
杜陵陈遵后汉人,不知其官。
善篆隶,每书一座皆惊,时人谓为陈惊座。
上谷王次仲后汉人。
作八分楷法。
师宜官后汉不知何许人、何官。
能为大字方一丈,小字方寸千言。
耿球碑是宜官书,甚自矜重。
或空至酒家,先书其壁,观者云集,酒因大售,俟其饮足,削书而退。
安定梁鹄后汉人,官至选部尚书
师宜官法,魏武重之,常以鹄书悬帐中。
宫殿题署,多是手也。
陈留邯郸淳,为临淄侯文学。
次仲法,名在后。
毛弘弟子。
秘书八分,皆传法义,有左子邑,与淳小异,亦有名。
京兆杜度,为魏齐相。
始有草名。
安平崔瑗后汉济北相。
亦善草书,平苻坚得摹崔瑗书,王子敬云:「极似张伯英」。
子实,官至尚书,亦能草书。
弘农张芝,高尚不仕。
善草书,精劲绝伦。
家之衣帛,必先书而后练。
临池学书池水尽墨
书云,匆匆不暇草书。
人谓为草圣。
弟昶,汉黄门侍郎,亦能草。
今世云芝草者,多是昶作也。
姜诩、梁宣、田彦和司徒韦诞,皆伯英弟子,并书草,书最优。
字仲将京兆人
善楷书汉魏宫馆宝器,皆是手写。
魏明帝起凌云台,误先钉榜而未题,以笼盛,辘轳长䊺引之,使就榜书之。
去地上二十五丈,甚危惧,乃掷其笔以下焚之。
仍诫子孙,绝此楷法,著之家令
官至鸿胪少卿
少季,亦有能称。
罗晖赵袭,不详何许人,与伯英同时,见称西州,而矜许自与,众颇惑之。
伯英与朱宽书自叙云:「上比崔杜不足,下方罗赵有馀」。
赵台张超,亦善草,不及崔张。
齐王攸,善草行书。
太山羊忱,徐州刺史
羊固临海太守
并善行书。
江夏李式侍中,善写隶草。
弟定,子公府,能名同
中书李充卫夫人,善钟法,王逸少之师。
琅邪王廙晋平将军荆州刺史
能章楷,谨传钟法。
晋丞相王导,善稿行(廙从兄也)
王恬,晋中军将军会稽内史,善隶书(导第一子也。)
王洽,晋中书令领军将军
众书通善,尤能隶行。
从兄羲之云:「弟书遂不减吾(恬弟也。)」。
王珉,晋中书令,善隶行(洽少子也。)
王羲之晋中将军会稽内史。
博精群法,特善草隶。
羊欣云:「古今莫二(廙兄子也。)」。
王献之,晋中书令
善隶稿,骨势不若父,而媚趣过之羲之第七子也。)
儿玄之、徽之,兄子淳之,并善草行。
王允之,晋卫军将军、会稽内史,亦善草行(舒子也。)
太原王濛司徒左长史,能草隶。
子修琅邪王文学,善隶行,与羲之善,故殆穷其妙。
早亡,未尽其美。
子敬每省修书云:「咄咄逼人」。
王绥冠军将军会稽内史,善隶行。
高平却郤愔,司空会稽内史,善章草,亦能隶。
郤超,晋中书郎,亦善草(愔子也。)
颍川庾亮太尉,善草行。
庾翼,晋荆州刺史,善隶行,时与羲之齐名弟也。)
陈郡谢安太傅,善隶行。
高阳许靖民,镇军参军
善隶草,羲之高足。
晋穆帝时,有张翼,善学人书,写羲之表。
表出,经日不觉,后云几欲乱真。
飞白本是宫殿题,八分之轻者,全用楷法。
吴时张弘,好学不仕,常著鸟巾。
时人号为张鸟巾,此人特善飞白,能书者无不好之(自秦至晋凡六十九人。《法书要录》。案:本注六十九人,今此启仅五十七人,当有误。)
徐员外太子舍人寓直之作 初唐 · 郭震
五言排律 押阳韵
太子元良宫臣伟长
除荣辞会府,直宿总书坊。
露湿幽岩,风吹便坐
阁连云一色,池带月重光。
叶死无气,荷枯水不香。
遥闻秋兴作,言是晋中郎。
扈从南出雀鼠谷723年2月 唐 · 张说
五言排律 押微韵 创作地点:山西省晋中市灵石县晋阳宫
豫动三灵赞,时巡四海威。
(一作硖)关凌曙出,平路半春归。
霍镇迎云罕,汾河送羽旂。
山南半密,谷北草全稀。
迟日宜华盖,和风入袷(一作彩)衣。
上林千里近,应见百花飞。
奉和圣制答张说出雀鼠谷723年1月 唐 · 苏颋
五言排律 押灰韵 创作地点:山西省晋中市
引用典故:盐梅
雨施巡方罢,云从训俗回。
密途汾水卫,清跸晋郊陪。
寒著山边尽(一作静)当日下来。
御祠玄鸟应,仙仗绿杨开。
作颂音传雅,观文色动台。
更知西向乐,宸藻(一作贲)盐梅
太子宾客太子太师窦希球神道碑 唐 · 裴耀卿
 出处:全唐文卷二百九十七
圣上本元元之化。
以身而观国。
之道。
睦亲而逮疏。
羽仪成而正体尊。
肺腑宁而元首豫。
生人之始。
内教权舆。
文明在运。
外戚先理。
膺上仁而践元舅。
享多福而执谦光者。
其惟冀靖公乎。
公讳希球
字国珍
扶风平陵人
昭成皇后之第二弟也。
昔汉文恭俭。
垂统于西京
我族有内辅之功。
政清而刑偃。
汉章长者。
扬休于东国。
我君有少宗(一作小君)之佐。
累洽而重熙。
贞观创业也。
吾姑本周南之化。
时维太姜
开元立极也。
吾姊合涂山之德。
时维文母
昌化皆在乎明主。
景运必当乎太平
千载相望。
重光四后。
岂比夫晋中朝之狭隘。
阴郭微时之属籍。
或悠悠于戍申。
缅邈于袖纪。
不同年而语矣。
五代祖讳善。
平北将军散骑常侍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侍中使持节都督北华州刺史永富公。
载于周书。
高祖讳荣定
平东将军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洛郑荥怀汴广和霸秦宁成唐渭一十三州刺史秦州军使左右武卫大将军陈国懿公
著于隋史。
曾祖讳抗。
唐梁岐冀定幽易燕檀八州刺史辽东朔州二总管光禄大夫开府仪同三司武候大将军纳言司空陈国容公。
祖讳诞。
驸马都尉殿中国子祭酒并州总管镇北将军太常卿刑部尚书右光禄大夫工部尚书荆州大都督莘国安公。
太宗实录。
考孝谌。
太常卿润州刺史并州大都督太保豳国公
舟楫
或功垂剑履。
青史之三朝相次。
彤弓之四代毕封。
此又衣冠之上腴。
人门之绝等者也。
公降灵辰象。
育粹淳源。
禀渊懿之姿。
体敦庞之度。
退让致美
不忘于先畴。
虚元为心。
得之于先训。
起家太子宫门丞朝散大夫尚乘奉御
尚舍奉御
开元初累迁都水使者光禄少卿特阶金紫光禄大夫将作少卿
封冀国公
又加银青光禄大夫太子左谕德宗正少卿郯王傅。
又迁太子宾客
春秋七十有一。
开元二十一年正月十九日
遇疾薨于长安布政里之赐第。
天子辍朝变礼。
事优恒数。
乃下制曰。
申伯元舅。
礼实重于缘情。
尧典睦亲。
义兼在于追远。
银青光禄大夫太子宾客上柱国冀国公窦希球
名高懿戚。
位重周行。
在贵不骄。
每执谦而守约。
与物无竞。
常隐耀而含华。
以是全真。
方期永命。
徂迁奄及。
震悼良深。
生而宠光。
巳荣观津之族。
殁有袖饰。
仍申渭阳之赠。
可赠太子太师
赙物二百段。
米粟二百石。
应缘丧葬。
量事官供。
仍令京兆少尹田宾庭充使监护。
以某年十月二十六日
归祔于咸阳旧原。
礼也。
呜呼。
善始令终者。
为侯家之贵。
安时处顺者。
为达士之师。
目牛乎邀福之源。
忘我乎持盈之地。
非悬解深识。
焉能及此。
昔之后族干政。
外家操权。
穰侯之负乘。
王凤之专擅。
苟欲凭宠。
不知退身。
时主之芒刺生乎上。
国人之怨讟作乎下。
千载义士。
为之寒心。
公则惩于斯。
诫于斯。
虽望重凡百。
恩称莫二。
承孝理之深化。
当宠光之盛时。
而乃闭关偃息。
循墙俯偻。
无健羡于当路。
每萧条于执钧。
清宴之閒。
外言不入。
退食之暇。
时人不交。
其巽让也如此。
昔之姻党不法。
舅氏过制。
成都之矜侈。
曲阳之僭奢。
既青璅而赤墀。
亦秦钟而郑舞。
蔀家亏于易道。
骋欲违于老经。
天下之人。
为之腾口。
公又惩于斯。
诫于斯。
虽师资藩邸。
羽翼龙楼。
富逾于百乘之家。
贵极于诸侯之爵。
而乃居行俭。
寡欲少思。
出无弋钓之娱。
入无罗纨之费。
丝竹宴衎。
视若尘埃。
池台雕斲。
未尝营起。
其素约也如此。
昔之倚势为暴。
恃地作威。
武安之骄盈。
梁氏之凶蠹
以毫呶而诬善。
以睚眦而杀人。
主意之益用不平。
谤书之纷然屡起。
四海之内。
为之嚣嚣。
公又惩于斯。
诫于斯。
南陵周亲。
北阙元老。
室家之皇枝帝戚。
犹子之尚主嫔
而乃谦不可逾。
卑以自牧。
忘大壮于荣贵。
思同人于丑夷。
公私游聚。
大小无忤。
宾御出入。
闾阎不知。
其温良也如此。
合是庶美。
归于一贯。
谥之为靖。
不亦宜乎。
皇上轸敦叙之恩。
流平分之施。
自近推于及远。
经邦始于正家。
不侮于边夷之客。
而况于懿戚乎。
不遗于小国之人。
而况于纯臣乎。
是故悲临于渭阳
感动于陟屺。
陪邑于先原。
建封于贵里。
所以教天下之为子。
车通幰。
门加兵。
会同不录班。
宴见不呼名。
所以教天下之为甥。
观乎圣慈曲被。
皇明深视。
舅氏荣宠。
折衷于人言。
外宗法度。
仪刑于士礼
当是时也。
以伯舅护储两
以肆舅仪台司
大宗率谱属。
小宗通赒饩。
则官政条而家事理矣。
故五侯之第。
四姓之宗。
罕舆诵于遒人。
无纤罗于廷尉
存则寿考。
殁则哀荣。
君臣交泰。
若兹之美。
开府仪同三司毕国公希㻀。
公之第三弟也。
亲贤并茂。
德位齐优。
公嗣子无禄。
不及终事。
毕公执丧哀次。
义切天伦。
亲率宗姻。
躬侍輴绋。
威仪则序。
礼物其容。
诏葬纷纭。
倾城纵观。
台臣白首。
陟崇冈而北临。
宰树青松
瞻旧城而西靡。
有以知冀公之令名不殒。
盛德归全。
毕公之至行惟殷。
孔怀缠慕。
乃俾夫具臣惟旧。
直质无华者。
书其实录。
盖取信于金石。
不欺于闻见云尔。
叙其词曰。
沔彼妫水。
福祥伊始。
坤道元亨。
后族清理。
靖公树德。
含章济美。
温良淑人(疑脱四字)
退让维何。
温良则那。
就閒违剧。
受少辞多。
金玉三缄。
羔羊五紽。
国人无忤。
宗族以和。
北阙元舅。
东闱上客。
吾邑百乘。
吾门万石。
深保纯素。
退藏虚白。
仪刑衣冠。
光我坟籍。
辅仁徒欺。
过隙难追。
朝野增慕。
哀荣在斯。
赙以国钱。
尊为子师
兴言渭阳
何痛如之。
兆启酆毕。
行临秦镐。
树拱行
根陈宿草。
叹息遗事。
湮沈故老。
勒铭丰珉。
敢告神道。
杭州华严寺大律师塔铭 唐 · 僧清昼
四言诗 出处:全唐文卷九百十七
晋中。颖迈之士。多尚出尘。白足高步于海隅。青目遐视于湘表。千有馀祀。禅律师宗。吾知若人。出秉伊说之钧。处蹑之躅。亦躬圭之与和璞。隐显之殊乎。我律师其人也。法讳道先。俗姓褚氏。踰龀出家。方冠受具。诣光州和尚学通毗尼。于时夏浅德崇。坛场属望。盖天赉真士。为东南义虎。云雨慈味。笙镛道声。常持法华。兼创佛庙。洎没身不怠也。世寿七十九。惠寿五十八。上元庚子岁仲秋月。示灭于本寺。是日驰阳昧昧。淫雨飔飔。烈风崇朝。嘉禾为折。乃东土福尽之徵也。俄然喜气五色。亭亭如盖。移晷不散。遍映精庐。即西方往生之意也。初吾师未殁。其月三日质明。支疾凝神。视色观身。弥陀具相。忽现师前。满庭碧花。昔所未睹。其四日昧爽。有异人请师。谓师为和尚。遂开目弹指曰。但发菩提心。五之日。曼陀罗华。自天而雨。悲夫。非哲匠去世。安至是耶。门人神烈义精等。摄齐何仰。绕塔徒哀。履名迹而可师。书琬玉之不坠。词曰。
我法未季,哲人是生。
真慈在物,泽洒飙清。
高戒严身,佩月与璎。
贻训徒张,逝不可作。
瑞花冥濛,卿云萦薄。
灵轜何止,于此山椒
寒鼯断续,影塔萧寥。
五峰诸子,泣望终朝。
夕次寿阳驿题郎中诗后822年2月15日 中唐 · 韩愈
七言绝句 押寒韵 创作地点:山西省晋中市寿阳县寿阳驿
风光欲动别长安春半城边特地寒。
不见园花兼巷柳,马头惟有月团团。
奉使常山早次太原副使郎中使镇州吴丹驾部郎中副行。)822年2月 中唐 · 韩愈
 押支韵 创作地点:山西省晋中市寿阳县
引用典故:嘉禾处 蟋蟀辞
朗朗闻街鼓,晨起似朝时。
翻翻驿马,春尽是归期。
地失嘉禾处,风存蟋蟀辞
暮齿良多感,无事涕垂颐。
阴地关见入蕃公主石上手迹841年 中唐 · 雍陶
七言绝句 押元韵 创作地点:山西省晋中市介休市阴地关
汉家公主昔和蕃,石上今馀手迹存。
风雨几年侵不灭,分明纤指印苔痕。
过魏东郊1029年 北宋 · 石介
 押词韵第四部 创作地点:山西省晋中市
全魏地千里,雄大视区宇。
黄河为血脉,太行为筋膂。
地灵育圣贤,土厚含文(原作材,据石本、徐本改)武。
堂堂柳先生,生下如猛虎。
十三断贼指,闻者皆震怖。
十七著野史,才俊淩
二十补亡书,辞深续尧禹。
六经皆自晓,不看注与疏。
述作慕仲淹文章韩愈
下唐二百年,先生固独步。
投篇动范杲,落笔惊王祜
四方交豪杰,群公走声誉。
一上中高第,数年编士伍。
五命为御史,连出守方土。
事业过,才能堪相辅。
凤凰世不容,众鸟竞嘲诉
狱中饥不死,特地生爪距。
貔貅十万师,盟津直北渡。
塞上诸猛将,低头若首鼠。
渴忆海为浆,饥思鳌为脯。
两手拿人肝,大床横牛肚。
一饮酒一石,贼来不怕惧。
帐下立孙吴,樽前坐
笑谈韬钤閒,出入经纶务。
匈奴未灭,献策言可虏。
幽州恨未复,上书言可取。
好文有太宗,好武有太祖
先生文武具,命兮竟不遇。
死来三十载,荒草盖坟墓。
四海无英雄,斯文失宗主。
竖子敢颠狂,黠戎敢慢侮。
我思柳先生,涕泪落如雨。
试过魏东郊,寒鸦啼老树。
丈夫肝胆丧,真儒魂魄去。
瓦石固无情,为我亦惨沮。
思凤亭记明道元年二月四日 北宋 · 文彦博
 出处:全宋文卷六五八 创作地点:山西省晋中市榆次区
杨盈川所居廨舍,好治亭榭,其榜额皆制美名,大为远近所笑。
夫考室命名者众矣,或即其地号而著,或因其事实而称,揭而书之,斯用无愧。
苟异于是,则徒丰其额,美其名,必为有识者之抚掌。
天圣庚午岁九月七日彦博受命宰榆次,越明年春正月四日始到官。
邑之生齿受地而附籍者五万二千户,乔居而末业者不与焉。
河东之邑,斯最为大,啧言控诉,庭无虚日。
敏政者莅之犹惮弗及,顾予菲劣,岂敢逸豫?
盖夙夜而在公者迄三时矣,未窥园圃。
岁聿云暮,适西成告丰,而邑中之园亭得以睹览。
县令表位之南,旧有小园,颓废已甚,乃荣垣薙草,惟涂暨茨。
无变本而增华,但踵故而加饰。
亦既成室,必也命名。
可书者有三,而思凤是其一也。
询于父老之口,质以往图之载,皆曰荀浪尝宰是邑,治有善迹,凤集其境,后人思之,乃用名乡
今县南有荀政乡焉。
愚谓贤宰之迹,未可遽泯,因扁是亭曰「思凤」,所谓即地号而著,因事实而称者,斯得之矣。
自是,居是亭者诚能修荀公之政,致祥禽之集,则后之人思之,亦如今之思荀公者矣。
诗曰:荀令吟琴地,吁嗟集凤兮。
想同桑雉扰,应并棘鸾栖。
承乏今无敢,思贤古若稽。
我来求旧址,即署改亲题。
不独怀希骥,聊将警割鸡。
一窥循吏表,芳躅愧攀跻。
明道二年五月四日(《古今图书集成》职方典卷三○四。又见雍正山西通志》卷二一二,光绪山西通志》卷九九。)
原作「明道五年二月四日」,明道仅两年,显误。
据雍正《山西通志》改。
尚书祠部员外郎文府君墓志铭明道二年十月 北宋 · 文彦博
 出处:全宋文卷六五九、《文潞公文集》卷一二、乾隆《汾州府志》卷二八、嘉庆《介休县志》卷一二、光绪《山西通志》卷九九 创作地点:山西省晋中市榆次区
夫水之有原,原出之深者,其流长;
人之本祖,祖德之厚者,其嗣昌
噫!
原深而德厚者,见之于吾祖祠部府君矣。
府君讳锐字挺之本姓敬,当晋室,以犯高祖御名,改赐今姓,取文之象也。
至圣朝,以避翼祖讳,遂不复旧。
有妫之裔,迁育于姜,子完之孙,以谥为姓,自时厥后,胄绪益蕃。
或占数于平阳,或派居于蒲坂
八代祖、太尉平阳王有大勋力于中宗,载于国书,可以复视。
高祖晤,大和中鸿胪丞北都留守判官
曾王父穟时,以明经中第,守汾州参军
未几,留判归老于西河参军荣侍于膝下。
且又嘉是山水,乐其土风,乃自河东县之同果里徙居于是。
府君今为西河介休县人也。
王父沼,泽州录事参军
烈考崇远长兴中辽州平城簿,与晋高祖有丰沛之旧。
天福初龙兴大夏,凤起晋阳,遂以协赞之功,亟升出宰之任,授代州崞县,稍迁并州太谷县
虽幄中之助居多,而绵上之封盖薄。
方将偕隐,以保天和,属刘氏偏霸于太原,选用俊贤,縻以要职。
而又两宰剧县,载更郡辖,而考终于家。
有子二人,其长蚤亡,府君即其次也。
始以荫补郊社署丞,寻辟石州军事推官
太平兴国中,武车载驾,王师有征,后主率并民因垒。
太宗皇帝霈阳春之泽,封归命之侯,凡刘氏之旧臣,率度材而被用。
府君方以疾退,便于家居,且以颐养为怀,无复出处之意。
虽诏书搜访,州司敦遣,竟以疾辞,不克上道。
常以杖履浮沉于乡里,颇用文酒燕乐于友朋,故与进士温梦说、诗僧崇果、绍休辈有世外莫逆之契。
药喜弗验,坏梁斯及。
至道二年九月三日启手足于晋陵里之第,享年五十有三。
府君始娶王氏,故户部郎中丕之女也。
生庆善之门,禀柔懿之德,天夺其算,先府君而亡。
有子三人:长曰洎,今为司勋员外郎荆湖南路转运使
次曰淳,郊社斋郎
次曰渊,未仕而亡。
有女一人,适史氏。
再娶郭氏,有子一人,曰渭。
府君以长子之登朝遘庆,凡四追命为尚书曹员外郎,夫人追封临沂县太君
洎娶耿氏,有子一人,曰彦博,即府君之嫡孙。
天圣五年春进士甲科,今为殿中丞、知并州榆次县,权倅西河郡事。
而耿氏蚤亡,亦以彦博预殿闺之引籍,遘农坛之展礼,得援恩例追封扶风县君
再娶申氏,封永乐县君
有子一人,曰彦若,应进士举
有女二人,长适将作监主簿鞠齐卿,故天章阁待制咏之子也;
次适进士成伟,殿中丞元吉之子。
府君之次男淳,始娶郭氏、冀氏,皆蚤亡,今娶武氏,有子四人:长曰彦先,次曰彦国,其次皆幼。
渭娶王氏。
斯皆府君贻谋积德之至厚,故子孙锡美流光之寖昌也。
彦博之生也后,不获逮事,捧遗砚以出涕,瞻画像而下榻。
尝立侍于父、叔,因习闻于话言。
曰:惟府君局量闳深,性资端厚,信行著于乡党,仁爱洽于族姻。
蜀严之沉冥,达羲《易》之素履。
善教诸子,俾绍家声。
尝曰:「扶阳之门,满籯非宝;
刘氏之室,七业俱成。
吾素志也,尔曹勉之」。
惟以清白传家,不以业产为事。
识者以府君为林宗、干木,西河之后出也,所不至者寿尔。
府君弃代之年,权窆于里第之西原
今岁在作噩,利即真宅,即以明道二年十月十七日己酉得吉卜于灵石县之孝义原。
祖母临沂太君,先葬于介休县西原,陪祖考之旧封,松槚美茂,不复迁祔,从古礼也(《礼》曰:「铭者称先祖之美,旌孝孙之心也。」庸刻沈础,以识佳城。铭曰:)
王父之德,柔嘉维则。
行有枝叶,信著金石。
州党胥化,宗姻是式。
跌宕文石,涵泳典籍。
美璞中存,含华内蕴。
道屈当世,庆流后昆。
祠曹追命,密印推恩。
绵山南峙,汾流东㳽。
吁嗟佳城,兹焉宁止。
石勒铭,徽音无已。
寿阳閒望有感1045年 北宋 · 苏舜钦
七言律诗 押侵韵 创作地点:山西省晋中市寿阳县
维舟亭下偶登临,下蔡风流古至今。
远岭抱淮(原作怀,据黄本、李本改)随曲折,乱云行野乍晴阴。
幽人憔悴搔白首,啼鸟哀鸣思故林。
触处涂穷何足恸,直回天地入悲吟。
洛阳怀古赋 北宋 · 邵雍
 出处:全宋文卷九八六、《皇朝文鉴》卷五、《邵氏闻见录》卷一九、《古今图书集成》职方典卷四四一、《历代赋汇》卷三八、雍正《河南通志》卷七二、《宋元学案补遗》卷一○
洛阳之为都也,居天地之中,有终天之王气在焉。
予家此始半岁,会秋乘雨霁,与殿院刘君玉天宫寺三宝阁,洛之风景,因得周览。
惜其百代兴废以来,天子虽都之,而多不得其久居也。
故有怀古之感,以通讽谕。
君玉好赋,请以赋言之。
秋雨霁,日色清。
景方出,秋益明。
何幽怀之能快,唯高阁之可凭。
天之空廓,风之轻泠。
览三川之形胜,感千古之废兴。
乃眷西北,物华之妍。
云情物态,一气茫然。
拥楼阁以高下,焕金碧之光鲜。
当地势之拱处,有王居之在焉。
惜乎天子居东都,此邦若诸夏。
不会要于方来,不号令于天下。
声明文物,不此而出;
道德仁义,不此而化。
宫殿森列,鞠而为茂草;
园囿棋布,荒而为平野
鸾舆曾不到者三十馀年,使人依然而叹曰:虚有都之名也。
噫!
夏王之治水也,四海之内列壤惟九,而居中者实曰豫州
荆河之北,此为上流。
周公之卜宅也,率土之滨建国为万,而居中者实曰洛阳
瀍、涧之侧,此唯旧都。
迄于今日,二千年之有馀,因兴替之不定,故靡常其厥居。
我所以作赋者,阅古今变易之时,述兴亡异同之迹,追既失之君王,存后来之国家也。
噫!
太昊始法,二帝成之。
三王全法,参用适宜。
伊六圣之经理,实万世之宗师。
我乃谓治民之道,于是乎大尽矣。
逮夫五霸抗轨,七雄驾威。
汉之兴,乘秦之弊;
曹之擅,幸汉之衰。
始鼎立而治,终豆分而隳。
晋中原之失守,宋江左之画畿。
或走齐而驿魏,或道陈而经隋。
元魏河南之土,植六朝之风物;
李唐蟠关中之腹,孕五代之乱离。
其间或道胜而得民,或兵强而慑下。
或虎吞而龙噬,或鸡狂而犬诈。
或创业于艰难,或守成于逸暇。
或覆餗而终焉,或包桑而振者。
故得陈其六事,虽善恶不同,其成败一也。
其一曰:大哉!
德之为大也,能润天下。
必先行之于身,然后化之于人。
化也者,效之也,自人而效我者也。
所以不严而治,不为而成,不言而信,不令而行。
顺天下之性命,育天下之生灵。
其帝者之所为乎!
其二曰:至哉!
政之为大也,能公天下。
必先行之于身,然后教之于人。
教也者,正之也,自我而正人者也。
所以有严而治,有为而成,有言而信,有令而行。
拔天下之疾苦,遂天下之生灵。
其王者之所为乎!
其三曰:壮哉!
力之为大也,能致天下。
必先丰府库,峙仓箱,锐锋镝,峻金汤。
严法令于烈火,兵刑于秋霜,竦民听于上下,慑夷心于外荒。
其霸者之所为乎!
其四曰:时若伤之于随,失之于宽。
始则废事,久则生奸。
既利不能胜害,故冗得以疾贤。
是必薄其赋歛,欲民不困,而民愈困;
省其刑罚,欲民不残,而民愈残。
盖致之之道,失其本矣。
其五曰:时若任之以明,专之以察。
始则烈烈,终焉缺缺。
既上下以交虐,乃恩信之见夺。
是必峻其刑罚,欲民不犯,而民愈犯;
厚其赋敛,欲国不竭,而国愈竭。
盖致之之道,失其末矣。
其六曰:水旱为沴,年岁耗虚。
此天地之常理,虽圣人不能无,盖有备而无患。
不得中者,加以宽猛失政,重轻逸权,不有水旱兵革而民已困,而况有水旱兵革焉?
所谓本末交失,不亡何待!
天下有成败六焉,此之谓也。
君天下者,得不用圣帝之典谟,行明王之教化?
士可杀不可辱,民可近不可下。
上能抚如子焉,下必戴其后也。
仲尼所以陈革命,则抑为人之匪君;
明逊国,则杜为人之不臣。
定礼乐而一天下之政教,修《春秋》而罪诸侯之乱伦。
删《诗》以扬文、武之美,序《书》以尊之仁。
赞大《易》以都括,与六经而并存。
意者不可以地之重易民之教,不可以民之教悖天之时。
教之各备,则居地而得宜,是故知地不可固有之也。
君上必欲上为帝事,则请执天道焉;
中为王事,则请执人道焉;
下为霸事,则请执地道焉。
三道之间,能举其一,千古之上,犹反掌焉。
则是洛之兴也,又何计乎都与不都也!
如欲用我,吾从其中。
翰林医官殿中省尚药奉御李永昌可榷场使西绫锦副使翰林医官副使殿中省尚药奉御卓顺之军器库使翰林医官殿中省尚药御医晋中可直翰林医官局翰林医官班汉卿可尚药奉御 北宋 · 刘攽
 出处:全宋文卷一四八六、《彭城集》卷一九
执技事上,莫贵于医。
惟其精心慎虑,以辅其术,则可以动无不察,期于十全矣。
尔等尚劳殿省,陈力既久,功效显著,由是道也。
宜加迁叙,以示褒进。
祗服休宠,无怠素志。
太原帅启1065年 北宋 · 吕陶
 出处:全宋文卷一六○五、《净德集》卷一二 创作地点:山西省晋中市寿阳县
四国于蕃,邦家所以示彊干弱枝之劳;
一麾出守,州部所以致承流宣化之势。
其振举如裘领之从,其委使若臂指之应。
况论道经邦之旧德,居秉旄杖钺之达尊。
克壮其猷,增重两山之气象;
所服者众,特高二鄙之威名。
岱宗之泽,不出于一朝;
洪河之润,自及于千里。
顾惟陋邑,爰属提封,常引领于门庭,敢荐名于竿牍。
恭惟某官道光群辟,德被斯民。
藉裴令之论兵,辍于枢轴
仰郑公之开幕,遄返朝廷。
介圭闻入觐之期,绣衮有来归之咏。
复资远业,永翊昌图
某叨假郡章,获依帅节,弘纲具举,愿遵条目之常;
柔辔以驱,庶尽疲驽之力。
前瞻台席,增抃予心。
送并帅陈公还阙序1065年5月 北宋 · 吕陶
 出处:全宋文卷一六○五、《净德集》卷一三 创作地点:山西省晋中市寿阳县
兵者,天下之难事也。
用之难,不若养之难;
养之难,不若御之尤难。
用兵而失道,则威沮于外,不可以胜敌;
养兵而无制,则生民之害日益增长于内,久而不革,祸败随之;
御兵而非其道,则内外之衅乘间以发,速若反掌。
故用之难不若养与御之难。
今之兵,习常于治安而不用,将用之固难。
惟其养而有制,御而有道,则无几可适于用而不甚患其难也。
屯田置府之法,不能少仿前世,而聚豪悍不逞之徒,无虑百万,温衣饱食,仰给县官
赋敛过乎什一,公利不遗毫末,而廪帑无数岁之积,耗于兵者十常四五。
夫耕而殍沟壑,妇织而寒无以自覆,家苦于转输,户劳于馈饷,斯民之力,有时而竭。
养兵之制宜尔邪!
无名不功之赐数下,不能厌满其意,而能开诱其贪。
平居摇摇焉,惟恩赉是望,不幸有非常之事,则聚而议赏,嘉祐之末见之,而可为太息也!
有偷生之色,无敢死之气,知可爱之政,不知可畏之令,上下恬然,曾莫是恤。
或匹夫之勇,或数级之多,不诘其忠义智谋何若,遽假以美官重职而措之要地。
其甚者以捍边,又其甚者以副一道之经制
夫小人之情,好推其类而归心焉,有唐方镇之变,鲜不由此。
御兵之道宜尔邪!
恭惟图任元臣,总握枢柄,赖其深谋奥略,以禦遏四海险暴之萌,而立成富彊不拔之势,伟乎盛哉!
惟公忠纯贞亮,卓然当世,出处中外,率本大节。
无好名惧谤之意,不为茍简自安之策,早夜孜孜,为朝廷画宏远无穷之计。
岂非信道笃而自任以天下之重者欤!
上嗣位之二年,念公之贤,不当久于外,乃诏以归,将付之钜任,所以塞天下之望,而仰成重德也。
夫如是,则毕天下之事不足为了也,功名不足为有无也,惟大君子尽所以致身行己之道,无负而后已也。
向之所谓难者,俄而易也。
四夷可怀也,生民可福也,万世之利可享也。
汉宣帝厉精求治,鍊群臣,核名实,而魏相总领众职,颇称其意,上下相安,莫敢茍且。
又尝陈五兵之要,谏击匈奴右地,言行计从,有三世称藩之效
唐宪宗愤国势之陵荡,奋英武,削乱阶,而裴度抗志决策,以靖盘结之祲,奸臣凶将,蓄锐丧气,惮其威棱,二十年间,王室系之轻重。
以古揆今,而观圣贤之会,则公之勋谊德业,岂特偕汉唐名臣而已?
国有良史,必能书其详。
策问 其六 宋 · 朱松
 出处:全宋文卷四一四八、《韦斋集》卷八、《南宋文范》卷四○
古之君子所以大过人者,方日不暇给,必为经远持久之计,是以虽目前之功不可见,而常享岁计之效。
汉光武讲议论道于投戈息马之间。
晋中宗建之元,披荆棘以立朝廷,亟立太学,使贵游之胄隶业焉。
《菁菁者莪》之序曰:「君子能长育人材,则天下喜乐之矣」。
孟子曰:「学则三代共之,所以明人伦也」。
方时多事,四方贤智固已驰骛而四起。
然后来之英,未有陶冶成就之方以为异日之储,将何以善后?
君臣之大伦不明于天下,士大夫不以苟生为耻,而阙于伏节死难之义,则有大物者谁与共保其天下国家?
然则育人材以广多士之储,明人伦以起义烈之风,学校其可缓邪?
国家驻跸东南,以图兴复,而于崇立庠序独未遑暇。
今欲官定员,延四海之孝秀而摩厉之以德义,其亦可乎?
或曰方戎夏交捽,边不得撤警,箕歛以供军犹惧不赡,而何暇及此?
是以愿与诸君评之。
进呈九丘总要奏状淳熙五年十月十五日 宋 · 王日休
 出处:全宋文卷四三七八
右,臣日休辄沥愚诚,仰干宸听,退惟僭妄,甘俟典刑。
臣尝窃议光武元帝晋中兴之主,名虽同而实则异。
凤翔参墟而龙化江左,名之所以同也;
平定中原、仅全吴楚,实之所以异也。
光武谋雄断,身济大业,不在于大敌勇,而在于披舆地图,指示郡国,慨然经略之不暇。
元帝雄武不足,壤地褊小,不在于临朝忧惧,而在于衣冠南渡,侨置郡县,无复经略之意。
实之异者成就既如此,名之同者成就乃如彼,可不鉴哉!
可不戒哉!
我国家历数攸归,区宇混一。
靖康多艰,太上勃兴,修人事以待时,怅神京之未远。
陛下圣神文武,缵承丕绪,祖宗境土,尝胆不忘,恢复之期,将有日矣。
然臣闻萧何入关,先收图籍,汉高祖具知天下阨塞、户口多少、强弱之差,以何得秦图书也。
臣诚不佞,尝留意于此,每患其书浩博,繁乱难考,间常以兵火之后私家所得之书,考于经传子史,又旁搜博采而订正之。
以路总州,以州总县,府州郡县悉以今名而正旧所名者,依韵编次,以备检阅
凡山川地名之所系,城关屯防之所在,古今之废置,人物之善恶,官吏之能否,守将之胜败,罔不具载。
间以考正史氏之异同,非其他编类文字之比。
其不讨究者,姑存旧说,不知者缺之。
凡二十馀年,成书三百四十卷,目曰《九丘总要》,盖取汇聚众书,撮其机要之义。
久欲缮写投进,而传本不能无脱误,贫居不能具纸劄。
岁在辛卯假守高安,求治不给,代还,蒙恩赐对,再有池阳之命。
去春到阙,方拟敷奏,偶准省劄,改替赵粹中,臣尚复待次,无缘即造阙廷,开陈大略。
兼近又修国史,非疏远小臣可得,无因续入此书。
今将老矣,惜废前功,辄以目录及京畿东京南京两浙西路临安江南东路建康府共二十卷,先次随表进呈。
倘幸万几之暇,略经乙夜之观,或降付史馆看详。
如有可采,乞降睿旨下所属,量给笔札,许令修写,庶几早得全书上进。
不日朱旗北指,所至郡县,开编而遗迹可考,如视诸掌,恢复故疆,会东俘颉利而上万年之觞,将异事而同符矣。
臣虽已老,不能从事,尚预荣焉。
所有上件文字,谨缮写成一十册,表通囊封,遣男玭赍诣阙廷投进。
伏望圣慈,特赐睿览。
冒犯天威,臣当万死,谨录奏闻,伏候敕旨。
按:光绪分水县志》卷九,光绪三十二年刊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