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点
诗文库
对洞晓元经策 唐 · 独孤及
 出处:全唐文卷三百八十四
问。大象无体。
元功阴骘。虽禀生之类万殊。
而含道之原一致。是以至人垂训。
将以微言。演为真宗
贻厥后学。包括六艺。
周流八表。或因事以立言。
或寓言以诠意。至如交乐于天。
交食于地。不相与为事。
不期与为谋。善无所私。
恶无所弃。施之于教。
何以劝勉。经曰。
不争善胜。不言善应。
正直如绳。平易如水。
常务斯道。何往不臻。
又曰。善建不拔。
善抱不脱。子孙以祭祀不辍。
斯言信矣。昔放勋钦明。
光宅天下。人歌击壤
政叶雍熙。可谓善乎建抱。
善乎拔脱。宜其帝绪蕃远。
贻厥孙谋。绵绵瓜瓞
迈德垂裕。何丹朱之不嗣。
而祭祀辍乎。又天无二日。
民无二主。若以天下观。
天下岂有二君乎。夫君为元首。
臣为股肱。君无贤臣。
谁与共理。粤若舜举八元。
致垂拱之化。汉用三杰。
霸王之业。夏殷之末。
任佞去贤。宗社沦亡。
为无匡辅。经称不尚贤者。
其旨何也。圣人立教。
专气致柔。故形不欲劳。
性不欲竭。深根固蒂。
可以常存。则有朝穆肆任。
劳逸过度。促龄损性。
却以为然。又有惟静惟清。
守贞守朴。二经之说。
何取则焉。又闻善摄生者。
动与吉会。武不措爪。
兵难容刃。单豹嵓居水饮。
身代俱损。寿永色孺。
不免噬搏。何卫生之不异。
而利害之顿殊。子既洞晓元经。
探微索隐。矛盾若此。
何以会明。侧席虚心。
伫闻启沃。对。
臣闻道之为物。无名无形。
盖圣人酌而用之。推而宏之。
取其精以修身。用其粗以救物。
从本降迹。散朴为器。
于是有可道之道。忘言之言。
其大略虽以冲寂为宗。虚极为体。
然妙用无眹。故不可致诘。
今陛下诘其体。探其宗。
岂不欲因言演教。于教奚有。
夫长风吹而众窍号。则大无不动。
细无不应。况陛下用大道为风。
以鼓偫有。臣则吹万之一音也。
敢不唱于众窍之末。臣谨按天有施。
地有利。用天之施。
以处其和。谓之交乐。
分地之利。以养其正。
谓之交食。夫相与生于有为。
有为生于有事。有事则谋名存矣。
善恶生于公私。公私生于用。
用则弃名立矣。然圣人有为不为焉。
有事无事焉。有谋不谋焉。
善无善焉。有恶无恶焉。
泯善恶于一致。合异同于万殊。
则妙门可存。教父斯在。
臣又按道德经云。天网恢恢
疏而不失。常有司杀者杀之。
此不争善胜之应也。文宣王称天何言哉。
四时行焉。百物生焉。
此不言善应之验也。周书云。
无偏无党。王道荡荡。
此正直如绳之效也。经又云。
居善地。心善泉。
与善仁。言善信。
此平易如水之證也。陛下宏其言。
挹其道。以为天下式。
三十有二载矣。且复推功外名。
不有不恃。考言询事。
若冲若缺。诏臣等曰。
常务斯道。曷往不臻。
臣鲰生也。焉知其辨。
虽然。有一于此。
愿陛下守而勿失。与神为一。
使神不远于人。人不远于天。
天人合并。如影响交应。
则甚夷之道。焉往而不臻。
夫有国者。必善建皇极。
善抱至道。道之不存。
倾其宗迁其社之谓拔。桀放南巢。
受死牧野是也。极之不建。
失其器亡其国之谓脱。太康去洛汭。
幽王骊山厉王流彘是也。
至如尧知天历在躬。故以至公官天下。
天下戴之而不辞。知丹朱不肖。
又以至公禅天下。天下去之而不怨。
可谓迈德矣。其后裔更霸迭王。
重之以御龙唐杜之代禄。可谓垂裕矣。
陛下兴废继绝。立五帝祠。
即春秋备其祭典。亦可谓祭祀不辍矣。
方之拔脱。臣谓不同。
经曰。不尚贤。
使民不争。大哉圣人之知微知彰乎。
夫尚贤者。国家之所当先。
然古先圣人曰。虽求贤审官
其用未始不无为也。而圣人能无为于求贤。
不能使无为无迹存。则有为者尚之以为利。
于是有饰智以惊愚。修身以明污。
其渐起于一时之名。其弊存乎千载之后。
不尚贤者。非谓废股肱之任。
绝匡辅之力也。盖欲因时致功。
功成则遣而遗之。因义立事。
遂则有而无之。无之则迹灭。
迹灭则争息。争息则于为无为。
于事无事。虽八元以翼唐弼虞。
三杰之戡秦灭项。其无为无事一也。
若夫齐天地。冥万物。
莫大于全真。专气致柔。
全真之本也。惟清惟静。
全真之中也。各然其所然。
各可其所可。全真之末也。
设教者三合其道。一以贯之。
虽逍遥与道养殊途。然性情与力命同辙。
苟因其合而较其分。则子产不得不劳于刑政。
朝穆不得不逸于肆任。若矫其肆任之性。
以徇刑政之端。是续凫截鹤。
亏其全矣。故圣人以大猷御六气之辨。
以大方合二经之旨。明应变无方。
立言不一。学者宜忘言以究其体统。
不可执言以滞其筌蹄。经不云乎。
反者道之动。惟动而常静。
静可以取则。权足以合义。
义无反经。凡养生者。
以本为精。以物为粗。
闭其外。慎其内。
迹不践凶危之境。故兵不能容其刃。
心不居冯暴之地。故武安得措其爪。
苟守其精而遗其粗。故得于内而丧其外。
外内无以持其分。则卫生之经悖矣。
谓之不异。臣窃异之。
至如希微大体。徼妙元键。
陛下得黄帝之遗珠久矣。虽广成无所陈其至精。
传说无所用其舟楫。启沃之问。
岂臣及之。有黩睿谋。
惧殒越于下。谨对。
唐故特进太子少保郑国李公墓志铭768年 唐 · 独孤及
 出处:全唐文卷三百九十一
少保讳遵
唐太祖景帝七世孙也。
祖瑜。
郑州刺史
追赠太常卿
烈考日晕。
官至太仆
太子太师扬州都督
公聪朗奇伟。
豪迈旷达。
率性忠孝。
临节有勇。
开元十年初仕。
天宝六年出守。
始于淄川
济南汝南
以刚明莅众。
所居政肃。
民受其赐
生为立祠。
十四年秋九月
执金吾彭原郡
明年
长安覆没。
元宗逊于南京
便桥之役。
我师败绩。
新平属之五原
二千石皆反为贼守。
莫有勤王者。
肃宗以馀骑十数。
次于彭原
公顿首迎谒。
且愤且喜。
因献衣服鞍马。
泣问大计。
乃悉发仓库。
募敢死士。
获九百人。
公自誓众扈跸而北。
翌日。
师次临泾
北至于平原。
收携贰逆命者。
斩之以殉。
破其馀党。
进幸灵武
旬日之间。
有众至数万。
王师遂张。
于时法驾播越。
神器无主。
公与裴冕等率偫臣劝进。
陈天意。
上尊号。
以定民志。
上乃即皇帝位。
拜公尚书工部侍郎
宗正卿
乘舆南旋。
封郑伯
旧京始复。
公典营建。
社稷宗庙。
园陵坛墠。
罔不毕修。
百工咸若。
乾元二年
论功行封。
策为郑国公
食实封二百户。
特进工部尚书
宗正如故。
上每拜公相
将帅
建妃后。
公悉参焉。
渥泽滂沱。
羔雁盈门。
家有陆生之橐。
乐兼魏绛之赐。
中兴宗臣。
荷宠莫二。
李辅国泄省中语。
且讽公卿举已为相。
公不从。
密陈其奸。
明年
肃宗崩。
公由太子少傅袁州刺史
竟为盗憎
且谗胜故也。
宝应二年鸿胪
寻复加太子少保
永州司马
大历二年七月某日。
薨于永州
春秋若干。
夫人卢氏。
蕲春郡长史谕之子。
以副笄宜室。
范阳郡夫人
而偕老𠌤愿。
先公十二岁而殁。
大历三年夏五月庚申
合葬于万安山北原。
礼也。
惟公宣力殷忧之际。
克扶艰难之业。
忘身卫上。
忠之至者。
及居职任事。
知无不为。
永泰之后。
以列侯朝请
则放志达生。
以亲其身。
再处左官。
皆非其罪。
知公者谓公进因策勋。
退不附邪。
善无近名。
直而忘怀。
斯可谓之达矣。
有四子。
谓诵諲谔。
愿书其先人之勋烈。
使后嗣子孙得酌而观之。
于是公母弟秘书少监日勋。
谓及忝佐典三礼。
宜知先王先公之昭穆。
故命及为志。
其词曰。
贞松之姿。
匪寒不知。
公之清规。
见于国危。
抗愤忠勤。
发民济师。
戮力扶义。
天步乃夷。
奄有荥波。
遂荒郑封。
帝曰俞往。
汝作共工
泽流于家。
庆积恩重。
门罗轩盖。
赐有歌钟。
再谪湘源
谓当后笑。
遂游岱宗
天实不吊。
寂寞旧馆。
凄凉江徼。
琢石泉户。
摛其光曜。
通命二 唐 · 李师政
 出处:全唐文卷一百五十七
或曰。
圣人陈福以劝善。
示祸以戒恶。
小人谓善无益而不为。
谓恶无伤而不悔。
然有殃有福之言。
乃华而不实。
无益无伤之论。
则信而有徵。
何以言之也。
伯夷馁矣。
启期贫矣。
颜回夭矣。
冉耕疾矣。
或侈侈隆富。
言罕及于义方
或皤皤寿考。
名不称而没世。
仁而不寿。
富而未仁。
书契已陈。
不可胜纪。
仲尼殃庆之言。
徒欺人耳。
文命影响之喻。
殆难信乎。
有敦善行而不怠者。
嗟斯言之长惑焉。
乃论而释之曰。
夫殃福盖有其根。
不可无因而妄致。
善恶当收其报。
必非失应而徒已。
但根深而报远。
耳目之所不该。
原始而究终。
儒墨之所莫逮。
故随遭之命。
度于天而难详。
夭寿之年。
考于人而易惑。
人之为赏罚也。
尚能明察而不滥。
天之降殃福也。
岂反淆乱而无伦哉。
故知有理存焉。
不可诬矣。
非夫大觉而遍知者。
孰能穷理而除惑哉。
卜商贾谊之为言。
班彪李康之著论。
但知混而谓之命。
莫辨命之所以然。
何异见黍稷于仓廪。
而不知得之由稼穑。
睹罗纨于箧笥。
而未识成之以机杼。
马迁嗟报施之爽。
积疑而莫之通。
范滂惑善恶之宜。
含愤而无以释。
皆睹流而弗寻源。
见一而不知二。
唯观释氏之经论。
可以究其始终乎。
为善为恶之报。
穷枝派于千叶。
一厚一薄之命。
照根源于万古。
辨六趣之往来。
示三世之殃福。
乃知形役而业无朽焉。
人死而神又焉。
或贤圣而受宿殃。
六通乏适口之膳。
或禽兽而馀福。
四足怀如意之宝。
为业既非一绪。
感报实亦千变。
业各异而随心。
报不同如其面也。
原其心也。
或先迷而后复。
或有初而无终。
或恶恒而罔悔。
或善悴而常崇。
或为功而兼咎。
或福微而慧隆
或罪均而情异。
或功殊而志同。
故其报也。
有先号而后笑。
有既得而患失。
有少贱而卒凶。
有始荣而终吉。
有操洁而年夭。
有行鄙而财溢。
有同罪而殊刑。
有齐德而异秩。
业多端而交加。
果遍酬而缕悉。
譬如画工布丹青之彩。
镜像应妍媸之质。
命招六印。
达季子之游谈。
业引万金。
果朱公之计术。
取青紫如俯拾。
有昔因之助焉。
达礼乐而固穷。
无宿福之资也。
读论者继踵。
而张文独享其荣。
说诗者比肩。
匡衡偏高其位。
或功勤可记。
而禄不及于介推
或咎隙当陈。
而爵先加于雍齿
韦贤经术。
远胜黄金之匮。
赵壹文籍。
不如盈囊之钱。
此岂功业之异哉。
故由宿命之殊耳。
或材小而任大。
宰衡无赫赫之功。
或道著而身微。
有栖栖之辱。
亦有德位俱显。
元恺列唐虞之朝。
才命并
吕受盐梅之寄。
二因双殖。
则兼之也如此。
一业孤修。
则其偏也若彼。
管仲释囚而登相。
李斯为相而被刑。
范睢先辱而后荣。
邓通始富而终馁。
非初讷而末辩。
岂昔愚而今智。
由果熟而泰来
以福尽而迍及。
若言败伍胥者宰嚭也。
非由昔殃。
张苍王陵也。
何关往福。
此为见缘而不知因。
有断见之咎矣。
若言业縻好爵。
不念同升之恩。
命偶仁风。
无愧来稣之泽。
此为知因而不识缘。
有背恩之罪矣。
若兼达其旨。
两遣其累。
进德修业。
岂有阂乎。
春种嘉谷
方赖夏雨以繁滋。
宿值良因。
乃藉今缘而起发。
膏泽而荒芜。
不垦之地也。
遇明时而贫贱。
无因之士也。
因缘之旨。
具诸经论。
触途而长。
皆此类焉。
若唯见其一。
不会其二。
咎累之萌。
伤其德矣。
观释典之所明也。
白黑之业。
有必定之与不定。
祸福之报。
有可转及于无转。
为德为咎。
唯禳可转之业。
若贤若愚。
无移必定之命。
夫大善积而灾销。
众恶盈而福灭。
理之必然。
信而不忒。
譬如药石胜而疾除。
水雨注而焚息。
巨堤之堰涓流。
萧斧之伐朝菌。
但疾处膏肓。
良药有所不救。
火炎原隰。
滴水固其无解。
邓林之木。
非只刃而可尽。
长江之流。
岂一块之能塞。
大德可以掩微瑕。
微功不足补大咎。
镌金石者难为功。
摧枯朽者易为力。
其业微者报不坚。
行坚者果必定。
不坚故可转。
必定则难移。
可转之难。
故三唱息巨海之波。
难移之厄。
则四果遇凶人之害。
刘昆小贤。
致反风而灭火。
唐尧大圣。
遭洪水之襄陵
准此而论。
未足惑矣。
晋文增德。
殄长蛇于路隅。
景兴言。
退妖星于天际。
此不定之业也。
邾文轻已而利民。
有德而无应。
楚昭引灾而让福。
言善而身凶。
乃必定之命也。
或同恶而殊感。
或善均而报异。
皆昔因之所致也。
何足怪之于一生哉。
孔子曰。
小人不知天命而不畏。
又曰。
不知命。
无以为君子。
佛之所云业也。
儒之所谓命也。
盖言殊而理会。
可得而同论焉。
命系于业。
业起于人。
人禀命以穷通。
命随业而厚薄。
厚薄之命。
莫非由已。
怨天尤人。
不亦谬乎。
诗云。
下民之孽。
匪降自天。
传曰。
祸福无门。
唯人所召。
此云天之不可推而责之于人矣。
孟轲于鲁。
不憾臧仓之蔽。
仲由仕季。
无恚伯寮之谗。
则谓人之不可责而推之于天矣。
其言若反。
其致匪殊。
要而论之。
同归进德。
克已戒人。
以勖乾乾之志。
乐天知命
蠲其戚戚之尤。
夫然。
故内勤克念之功。
外宏不诤之德。
上无怨天之咎。
下绝尤人之累。
行之中和。
于是乎在。
古之善为道者
从事于斯乎。
昔者初闻释典。
信之不笃。
拘其耳目之间。
疑于视听之外。
谓前因后果之说。
庄周之寓言。
天上地下之谈。
相如之乌有。
睹奸回之漏网。
则为非而不惩。
闻忠直之逢尤。
则轻善而无劝。
甚哉此惑也。
知业则不然。
达业之君子。
无私而委命。
仰圣贤之清德。
敦金玉之高行。
无闷于陋巷之居。
忘怀于名利之竞。
所以毕既往之馀
启将来之长庆。
不顾流俗之嗤毁。
岂求乡曲之称咏哉。
夫种植不见其长。
有时而大。
砥砺莫睹其亏。
终损厥厚。
今形善恶之报。
为时近而未熟。
昔世吉凶之果。
须数终而乃谢。
譬如稼穑作甘。
不朝种而夕稔。
蒺藜为刺。
亦春生而秋实。
不耕而饱饫者。
因昔岁之馀谷。
不贤而富寿者。
前身之旧福。
天道无亲疏。
有盈缩。
由斯以推天命。
可得除疑惑矣。
若夫虞夏商周之典。
之言。
道唯施于一生。
言罔及于三世。
则可惑者有六焉。
无辞以通之矣。
示为善之利。
谓爵赏及名誉。
陈为恶之害。
明耻辱与刑罚。
然逃赏晦名之士。
以何为利乎。
苟免无耻之夫。
不受其害矣。
何足以为惩劝哉。
可惑者一也。
云天与善。
降之以百祥。
谓神糺淫。
加之以六极。
伯牛德行而有疾。
天岂恶其为善乎。
盗蹠凶暴而无殃。
神岂善其为恶乎。
何祸福之滥及哉。
可惑者二也。
若云罪随形而并灭。
功与身而共朽。
善何庆之可论。
恶何殃而当戒。
若善恶之报。
信有而非无也。
食山薇以饥死。
何处而加之福。
脍人肝而寿终。
何时而受其祸。
何善恶之无报哉。
可惑者三也。
若云祸福由其祖祢。
殃庆延于子孙。
考之于前载。
不必皆然矣。
伯宗羊肸之嗣。
绝灭于晋朝
庆父叔牙之后。
繁昌鲁国
岂祖祢之由乎。
可惑者四也。
若云观善察恶。
时有谬于上天。
故使降福流灾。
遂无均于下土。
然天之明命。
宁当闇于赏罚乎。
曾谓天道。
不如王者之制乎。
可惑者五也。
若云祸福非人所召。
善恶无报于后。
而百王赏善而刑恶。
六经褒德而贬过。
则为虚劝于不益。
妄戒于无损何贵孔子之宏教。
何咎嬴政之焚书乎。
可惑者六也。
然则善恶之所感致。
祸福之所倚伏。
唯限之于一生。
不通之以三世。
其理局而不宏矣。
何以辨人之惑乎。
防于恶也未尽。
导于善也多阙。
其取义也尚浅。
其利民也犹微。
比夫十力深言。
三乘妙法。
济四生于火宅。
运六舟于苦海。
高下之相悬也。
若培塿之与昆崙。
浅深之不类也。
匹潢污之与江汉
何可同年而语哉。
维摩诘之明达。
及舍利弗之聪辩。
经论详之。
可得而校。
足以逾项橐
超孔某。
迈李老。
许由
墨翟
庄周
吞百氏。
该九流。
书籍所载。
莫之与俦。
然受诸异道。
不毁正信
虽明世典。
常乐佛法。
师事释迦
伏膺善诱。
岂不识其道胜而钻仰之乎。
空有三 唐 · 李师政
 出处:全唐文卷一百五十七
或有恶取于空。
以生断见。
无所惭惧。
自谓大乘。
此正法所深戒也。
其断见者曰。
经以法喻泡影。
生同幻化。
又云。
罪福不二。
业报非有。
故知殖因收果之谈。
天堂地狱之说。
无异相如述上林之橘树
孟德指前路之梅园
权诱愚蒙。
假称珍怪。
有其语焉。
无有实矣。
至如冉疾颜天。
以摄养之乖宜。
寿聃存。
由将卫之有术。
贵贱自然而殊。
苦乐偶其所遇。
譬诸草木。
区以别矣。
若蓂荚之表祥瑞。
连理之应休明。
名载于竹帛。
状图于丹青。
此则草木之贵者也。
若被三径而易蔓。
亘七泽而难剪。
充仆妾之薪蒸。
被牛羊之履践。
此则草木之贱者也。
若列挺干云之峰。
罗生绝迹之地。
斤斧莫之及。
樵苏所不至。
此则草木之全寿者也。
若匠石之所数顾。
农夫之所务去。
遭荷蓧之奋锄。
值工输之挥斧。
此则草木之夭命者也。
若筱簜比质于松柏。
蕙若同气于兰芷。
翠陵寒而未渝。
芳在幽而不已。
草木之贤俊者也。
若蒺藜生而见恶。
枳棘多而莫美。
在诗骚之比兴。
以匹奸而喻鄙。
草木之庸猥者也。
若乃异臭殊味。
千品万形
壤之所殖。
胡可胜名。
何业而见重。
何因而被轻。
何尤而速毙。
何功而久生。
何咎而枯槁。
何福而华荣。
何习而含毒。
何修而播馨。
此岂宿业之所致乎。
乃自然而万差耳。
人之殊命。
盖亦如是。
岂由前业使之然哉。
然则无是无非。
大乘之深理。
明善明恶。
小乘之浅教。
愚騃者合真。
谨慎者乖道。
何为舍恶趣善。
而起分别之心乎。
又嫌佛之说法。
端绪太多。
论空说有。
自相乖背。
此是物斗众生耳。
何不唯明一种之法乎。
邪空之说云尔。
正空则不然矣。
苟识空有之理者。
岂发如是之言乎。
此既喻非而博。
言为而辨。
惧其迷误后人。
增长邪见。
聊率所闻。
试论之曰。
若夫如梦如幻。
如响如泡。
无一法而不尔。
总万象而俱包。
上士观之以至圣。
至圣体之而独超。
大浸稽天而不溺。
大风偃岳而无飘。
具六通而自在。
越三界而逍遥。
然理不自了。
正观以昭。
心不自寂。
静摄斯调。
障不自遣。
对治方销。
德不自备。
勤修乃饶。
六蔽既除。
则真如可显。
三障未灭。
则菩提极遥。
故真谛离垢净之相。
俗谛立是非之条。
指事必假于分别。
论法岂宜于混淆。
六度不可为坠苦之业。
三毒不可为出世之桥。
投谷难以无坠。
赴火何由不烧。
不可比之于昏桀。
幽厉不可同之于圣尧。
忠贤不可斥之于荒野。
邪佞不可升之于明朝。
不可反白而作黑。
不可俾昼而为宵。
不可以邪害于正。
不可持凤比于枭。
何得同因果于兔角。
匹罪福于龟毛乎。
虽引大乘之妙言。
不得妙之真致。
说之于口若同。
用之于心则异。
异者何也。
正法以空去其贪。
邪说以空资其爱。
智者观空以除恚。
惑者论空而肆害。
达者行空而慧解。
迷者取空以狂悖。
大士体空而进德。
小人说空而善退。
其殊若此。
岂同致乎。
良由反用正言
以生邪执矣。
骐骥浮水。
勤而无功。
舟楫登山。
劳而不进。
岂骐骥舟楫之不善哉。
但浮水登山。
用之反也。
读净名离相之典而废进修。
庄周齐物之言以纵情欲。
无异策驷马而溯流。
棹方舟以登坂。
望追造父之长驱。
欲比越人之利涉。
不亦难乎。
夫净名有清高之德。
庄周无嗜欲之累。
故知断见之论空。
与无为之道反矣。
夫妙道之元致。
即偫有以明空。
既触实而知假。
亦就殊而照同。
其何类也。
譬如对广镜而傍观。
临碧池而俯映。
众像粲而在自。
可见而无实性。
缘生有而成形。
有离缘而丧质。
水过寒而冰壮。
冰涉温而坚失。
凡从缘而为有。
虽大有其何实。
故天与我皆虚。
我与万物为一。
菩提不得谓为有。
何况偫生与众术。
故察于物而非物。
取诸身而匪身。
丽天著而皆妄。
镇地崇而莫真。
言论穷理而无说。
宾客盈堂而无人。
艳色绝世而无美。
瑰宝溢目而无珍。
善恶殊途而不二。
圣凡异等而常均。
寻夫经论之大旨也。
从缘以明非有。
缘起以辨非无。
事有而无妙实。
异空而匪太虚。
无人非窥户之阒。
无见非面墙之愚。
无说非金人之口。
无体非棘猴之躯。
无动非山立之貌。
无别非雷同之谀。
无真非鱼目之宝。
无实非雁足之书。
财比梦财而莫异。
色与幻色而何殊。
猗顿原宪之产。
宋里匹平城之姝。
道智了空而绝缚。
俗情滞有以常拘。
人与业报而非有。
业报随人而不无。
天堂类天而匪妄。
地狱等地而焉虚。
非同扬雄之假称玉树。
曼都之矫见神居。
何乃取空言而背旨。
援卉木而比诸。
夫夜光结绿之宝。
南威毛嫱之色。
人皆见其有而兴爱。
孰能体其空而不染。
睚眦蒂芥之隙。
青蝇贝锦之雠。
莫不著其相而兴愤。
鲜能比于空而不憾。
独谓鄙行空而不戒。
善法空而不遵。
三惑应舍而未悛。
五德应修而反弃。
不观空以遣累。
但取空而废善。
此岂净名不二之深致。
庄周齐物之元旨乎。
大矣哉至人之体空也。
證万物之本寂。
知四大之为假。
西施如行厕。
比南金于碎瓦。
五欲不能乱其心。
四魔无以变其雅。
智日明而德富。
惑日除而过寡。
截手足而无憾。
头目而能舍。
八法不生二相。
万物观如一马。
故能證无上智。
为萨婆若(如者反)
得其理也解脱如此。
失其旨者过患如彼。
何得为非而不惧。
崇邪以为是。
夫见舟见水。
皆非真谛。
而将涉大川
非舟不济。
病体药性。
均是空虚。
而人由病殒。
病因药除。
犀甲鸩毛。
等类泡沫。
而饮鸩者死。
服犀者活。
淡水醇醪。
并非真有。
而浆不乱人。
酒能生咎。
忠顺叛逆。
皆如响。
而叛逆受诛。
忠顺获赏。
罪福之性。
平等不二。
而福以善臻。
祸因恶致。
善恶诸法。
等空无相。
而善法助道。
恶法生障。
故知万法真性。
同一如矣。
无妨因缘。
法中有万殊矣。
空有二门。
不相违矣。
真俗二谛。
同所归矣。
若谓小乘有罪福之言。
大乘无是非之语。
似胡越之殊趣。
若矛盾之相拒。
童子尚羞翻覆。
圣人岂为首鼠。
良以道听而途说。
遂使谬量而恶取。
若博考而深思。
必疑释而迷愈矣。
敬惟十力世雄
无上慈父。
言无不实。
慈无不普。
相无不离。
视无不睹。
德无不周。
过无不去。
善无不劝。
恶无不沮。
香涂不欣。
刀割无怒。
不爱从顺。
不憎违拒。
福慧圆满而靡馀。
烦恼罄竭而无绪。
拔三界之沈溺。
启四生之聋瞽。
空有俱照以相济。
真俗会通而双举。
务在量病而施药。
不可违中而偏处。
若夫方等一乘。
波若八部。
圣慧之极。
大乘之首。
莫不广述受持之利。
深陈毁谤之咎。
经又云。
深信因果。
不谤大乘。
何谓大乘之理。
都无因果乎。
夫取相而为善。
则善而未精。
见相而断恶。
则断已复生。
若悟善性寂而无作。
了恶体空而何断。
乃令三障冰销而寂灭。
万德云集以弥满。
智慧如海。
不可酌之以一蠡。
道迈人天。
岂得窥之以寸管。
而喻之于梼杌。
测之以愚短。
不亦谬哉。
夫说空而恣情者。
不能无所苦也。
疾痛恼之。
则寝不安矣。
刀锯伤之。
则体不完矣。
终日不食。
则受其饥矣。
无裘禦冬。
则苦寒矣。
然则致苦之业。
岂可轻而不避乎。
夫五福之与六极。
人情所不能齐也。
故居穷而思达。
处危而求安。
婴疾而愿愈。
在戚而羡欢。
爱寿考而忌短折。
荣世禄而耻形残。
乐加之而欣笑。
苦及之而忧叹。
何得雷同于善恶。
而不修于福因乎。
观万姓之异禀。
实千种而殊级。
或比上寿而有馀。
或匹下殇而不及。
或衣单布而无恙。
或服重襦而寒入。
或藉草土而安和。
或处床褥而风湿。
或不治而自愈。
或虽治而不立。
或无术而体康。
或善摄而痾集。
其形之表也。
均有发肤。
肤之内也。
府藏奚殊。
皆含血而包肉。
并箸连而骨扶。
何一寿而一夭。
何一充而一癯。
禀何灵而独实。
受何气而偏虚。
虚者不独埃尘而作体。
实者岂偏金石以为躯。
未必寿长者有医术。
龄促者无道书。
何谓专由摄养。
不在业乎。
亦有夭命胞胎。
受疾婴孩。
喜怒未竞。
嗜欲未开。
未触冒于寒暑。
未毁悴于悲哀。
寿欲何而夭。
疾何从而来。
则其所以然者。
岂非前业之由哉。
至如汉昭哀之二主。
魏文明之两帝。
或未三九而登遐。
或仅五八而捐世。
术人云集。
但致李氏之灵。
方士如林。
不救仓舒之逝。
君王不乏于药。
巫医岂秘其艺。
何寝疾而弗瘳。
何促龄而莫继。
岂非随业而感报。
非道术之所济乎。
然经称施药之功。
佛叹医王之德。
孔公明慎疾之轨。
老子有摄生之则。
不信业者既迷。
不顺医者亦惑。
能详因果之深浅。
乃辨药石之通塞。
可究之以智慧。
难具之于翰墨。
至如公明辨祟。
扁鹊除痾。
河东郭璞
谯郡华佗
广陵吴普
彭城樊阿
或禳凶而作吉。
或止疾以为和。
何得不信医术之有益乎。
景纯识加刑之日。
而不能使刑之不加。
公明知寿尽之年。
不能令年之不尽。
扁鹊元化
不能使其亲不殁。
吴普樊阿
不能令其躬不殒。
何得不信长短之业乎。
医由业会。
药依缘聚。
医实有功。
药非无取。
必死之病。
虽圣莫之蠲。
可疗之疾。
待医而方愈。
魂由业反。
则僵尸遇再生之药。
命以业徂。
则圣医为一棺之土。
寿之修促。
体之安苦。
随遭否泰。
妍媸伸伛。
千品万端。
皆业为主。
三界六趣。
随业而处。
百卉无情。
故美恶非关于业报。
四生有命。
则因缘不同于草莽。
斤斧伐木不惊。
刀杖加人则惧。
匏瓜系而不食。
羽毛食而驰骛。
比有情于无知。
何非伦而引喻。
夫空有略谈。
则率由心业。
前且咏其生常。
今则示其正法。
小乘以依报为业有。
大乘以万境为识造。
随幻业而施之天地。
逐妄心而现之识草。
若翳目睹乎空华。
比睡梦现其生老。
若悟之于心业。
则唯闻乎佛道。
原夫小乘之与大乘。
小学之与大学
幼唯教之以书计。
长乃博之以礼乐。
始蒙然而类牛毛。
终卓尔而同麟角。
此乃为训之次序。
何有异同而可剥。
良以众生之根。
有利有钝。
是故圣人之教。
或渐或顿。
或致之于深远。
或进之以分寸。
虽百虑而一致。
非异道而乖论。
乃有执空门以反教。
论大乘而谤小。
佛不阙众生。
众生自不了。
譬闇室之无烛。
如夜游而未晓。
故相剥夺而諠諠。
竞是非而扰扰。
何异采芙蓉于木末。
寻吴楚于燕赵。
不亦谬乎。
夫一味无以和羹。
一木无以构室。
一衣不称众体。
一药不疗殊疾。
一彩无以为文绣。
一声无以谐琴瑟。
一言无以劝众善。
一戒无以防多失。
何得怪渐顿之殊异。
令法门之专一。
夫法门之多品。
如药石之殊功。
救冷以温物为用。
去热则寒药宜丰
或特宜于禦湿。
或偏须于止风。
不可同病而殊药。
不可病殊而药同。
若守株而必碍。
能达变而后通。
何得拘一途而相剥。
起战争于其中乎。
三世因果。
佛不诳欺。
十力劝戒。
闻当不疑。
劝之者应修。
戒之者宜远。
抑凡情之所耽。
行圣智之所愿。
何得违经论之所明。
以胸臆而为断。
而谓善恶都空。
无损益乎。
夫法眼明了。
无法不悉。
舌相广长
言无不实。
其析有也。
则一毫为万。
其等空也。
则万象皆一。
防断常之生尤。
兼空有以除疾。
彼菩提之妙理。
实甚深而微密。
厌尘劳而求解慧。
当谨慎而无放佚。
非圣者必凶。
道者终吉。
勿谓不信。
有如皎日。
宪宗配享功臣 唐 · 孙𥳑
 出处:全唐文卷七百六十一
伏以宪宗皇帝元德英猷。
迈越千古。
神机睿算。
恢复四方。
始者既戮惠琳。
连诛辟锜。
睿求良辅。
果集大勋。
乃覆淮蔡之妖巢。
大芟河朔之馀孽。
皇威震耀。
寰宇和宁
偃武修文。
几无遗事。
陛下崇严享礼。
爰轸孝思。
将举元勋。
以显丕绩。
臣等伏思故司徒中书令太师裴度
天纵忠公。
道施康济。
始处司言之任。
屡陈忧国之诚。
常因别召。
深得圣旨。
乃贰邦宪。
使于藩方。
处嫌疑者。
悉付心诚。
怀顾虑者。
必得要领。
俄登相位。
专任大事。
遂乃擒元济。
枭师道。
承宗效顺。
刘总叩头。
程权来朝。
同捷就戮。
宪宗有知人之明。
尽致君之道也。
于是息疮痍。
培根本。
宇内无犷悍之俗。
元和为盛明之代。
薰灼天下。
将明帝图。
古往今来。
善无与让。
即祇配圣德。
光扬大勋。
详考功行。
无先于
权论 唐 · 冯用之
 出处:全唐文卷四百四
大哉。
鼓天下之动。
成天下之务。
反于常而致治。
违于道而合利。
非权其孰能与于此乎。
夫权者。
适一时之变。
非悠久之用。
然则适变于一时。
利在于悠久者也。
圣人知道德有不可为之时。
礼义有不可施之时。
刑名有不可威之时。
由是济之以权也。
其或不可为而为。
则礼义如画饼充饥矣。
不可施而施。
则礼义如说河济渴矣。
不可威而威。
则刑名如治丝而棼矣。
岂惟乖理。
实足资乱。
故用权之际。
道德可乘。
礼义可置。
刑名可弛。
及乎发号施令。
如风偃草。
众知向方。
莫敢不服。
与夫道德礼义刑名之功。
又何异哉。
虽日弃之置之弛之。
盖殊途而同归也。
故权者。
国家之利器也。
辎重可离。
而权不可失。
兵食可去。
而权不可无。
迅雷发则偫物惊。
大风起则万汇振。
严霜冽则众木落。
迟日升则百卉秀。
孰为此者。
曰天地也。
天地尚或用之
而况于人乎。
夫休祥不见。
则中庸之君。
不能力行而跻于圣。
咎徵不作。
则残暴之主。
不能革心而至于道。
福其善。
君子所以知劝。
祸其淫。
小人所以知戒。
夫天之德至仁也。
地之道无私也。
至仁则不伤于物。
何乃行肃杀之令乎。
盖秋不杀。
则春无以生矣。
无私则不党于人。
何乃垂灾沴之变乎。
盖恶不瘅。
善无以彰矣。
一弛一张。
天道乃长。
一惩一劝。
天道乃远。
观天之道。
执天之行尽矣。
是以君子则而象之。
体而行之。
故当不合用而用。
不合弃而弃。
不合赏而赏。
不合诛而诛者。
皆从权而制宜也。
圣人以神道设教。
俾民日用而不知。
权之时义大矣哉。
高宗傅说之贤。
欲委之代天。
取于皂隶之徒。
仪于百辟之上。
虑偫情弗协。
事难以济。
故称梦得贤相
乃刻像而求之。
商之中兴。
赖善权之主也。
文王太公之贤。
欲擢居辅弼。
搜于屠钓之间。
致于三公之上。
庶士靡靡。
恐未适从。
故称天遗我师
乃出畋而获之。
周之永年。
赖善权之君也。
此二君苟惧设诈之损德。
固执信而循常。
则傅岩虚老而莫伸。
渭滨没齿而不用。
栋梁斯坏。
其何以兴。
夫权之大端。
在于利害而已矣。
利万而害一。
害之何伤。
害百而利十。
利之必亡。
苟害于事。
虽鄙俚之义。
君子惧之。
苟利于后。
虽先王兴教。
达人抗行也。
子虽至亲。
西伯食其肉。
不然。
则死于羑里也。
父虽至尊。
沛公索其羹。
不然。
则臣于项籍也。
西伯非不慈。
盖子已死。
不食则巳身亦毙。
沛公非不孝。
盖其父为虏。
奔赴则巳身亦降。
又何益乎。
能舍无益之慈孝。
成莫大之基业。
大人之权变。
不可得而闻也。
夫是非未明。
向背未定。
成败未测。
取与未决。
当此之时。
行权之时也。
故权可以明是非。
定向背。
测成败。
决取与。
穰苴布衣见景公。
景公委之以兵权。
斩一宠臣。
三军畏慑。
克成其功也。
孙武被褐谒吴王
吴王试以教战。
戮三嬖妾。
众女整齐。
卒显其能也。
易曰。
巽以行权。
巽风也。
风行也。
无不可动之物。
无不可往之所。
权之用。
无不可治之时。
无不可成之事。
晋文公天王河阳
谲则谲矣。
而夹辅之勋。
垂于史册。
鬻拳谏楚子以兵刃。
悖则悖矣。
而尽忠之节。
著于春秋。
夫事有先夺而后与。
先顺而后取。
太甲不治。
伊尹放之。
俟其改过。
而反其政。
公子光谋乱。
伍胥避之。
乃进专诸。
以成其志。
然后尽事君之节。
雪杀父之冤。
不其伟欤。
夫乾坤之道。
易简也。
而犹穷则变。
变则通。
通则能久。
故王公设权以固其国。
知变以驭其民。
善驭者。
视人如婴孩。
悟之诱之。
莫不胥悦。
不善驭者。
以民为规矩。
谓方圆定矣。
不能苟合。
善权变者。
如奕棋焉。
或取或舍。
或进或退。
无固无必。
皆任其势也。
舍非资敌。
盖舍小而取大。
退非怯彼。
盖进损而退益。
孔子曰。
可与共学。
未可与立。
可与立。
未可与适道。
可与适道。
未可与权。
得非权之难耶。
观其鲁君于夹谷。
挫齐锐于樽俎。
当是时。
齐侯强而不强。
鲁国弱而不弱。
圣人之智。
不亦多乎。
夫兽废爪牙。
则充偫兽之肠矣。
禽铩羽翮。
则供众禽之羞矣。
人失权变。
则为英雄之资矣。
三十辐之车。
制之者柅。
万乘之国。
统之者权。
五贼在心。
神至聪而莫测。
三盗既兴。
物虽众而皆睹。
至哉。
始离而终合。
始逆而终顺。
始非而终是。
始失而终得。
权之旨也。
或曰。
机之与权。
同乎异乎。
对曰。
异也。
设于事先之谓机。
应于事变之谓权。
机之先设。
犹张罗待鸟。
来则获矣。
权之应变。
戈禦兽。
审其势也。
知机而不知权者。
得于豫谋。
失于临事。
知权而不知机者。
巧于临事。
拙于豫谋。
知机而知权者。
帝霸之君也。
王佐之臣也。
自五帝既降。
舍机权而能治天下者。
未之有也。
造大道天尊像记 唐 · 李撰
 出处:全唐文卷二百七
有唐五十三祀。
龙集敦牂。
哀子李训谌衔恤在疚。
寘怀靡所。
永言报德。
思树良因。
敬立大道天尊及侍真像。
粤若稽古。
藐觌遂初。
真宰贞乎得一。
混成表于冲用。
元之又元。
迹超言象之域。
惟恍惟惚。
理冥视听之端。
所以峒山顺风。
劳乎靡索。
汾阳御辩。
窅然自丧。
旷矣哉道之韫也。
其寄于寥廓之场焉。
至于玉笈宣徽
琅函吐秘。
方壶神阙。
蒙谷灵游。
倏忽九陔。
飞廉而从敦圉。
俯仰六合。
戴列星而乘云气。
固亦昭章逸轨。
肸蚃孤风。
淳化其瞭。
幽契无爽。
伏以先含贞载德。
克懋柔仪。
延庆台华。
正位藩阃
动容资于典礼。
发言光乎箴训。
故纮綖是肃。
粢盛无违。
大当叶曜。
中闺以睦。
况倚闾分甘之泽。
徙居侧䀎之规。
义越人伦。
恩深振古。
重以凝神道域。
抗志澄源
淮馆仪仙。
参鸿宝之灵术。
楚坛敷教。
畅微言之盛范。
儒元兼洞。
真俗两该。
德冠母仪。
事高嫔则。
岂图昊天不惠。
善无徵。
咎罚奄钟。
荼蓼俄集。
等痛缠过隙。
感切风枝。
泣血攀号。
自期颠陨。
祗奉严训。
慈勉备隆。
偷存视息。
遄移气序。
几筵寂寞。
瞻望长违。
创巨徒深。
寄哀何地。
所以贪及馀漏。
祈福元宗
敬写真容。
庶几终古。
而土木非可久之致。
镕铸为诲盗之先。
肃奉冲规。
图辉贞质。
睟容伊穆。
元仪有炜。
金真摛耀。
疑金阙之易奔。
琳华扬彩。
若琳房之可觐。
霓裳交映。
歘驾斯留。
帝晨饰翠云之美。
香童散朱陵之馥。
载雕爰毕。
式展咸祈。
以此胜因。
上资神理。
伏愿栖真碧落。
飞步黄庭。
谒偫帝于天关。
携列仙于云路。
融心悬解。
宅美希夷。
注仪邻以同焕。
指乾坤而齐极。
介兹多祉。
藩度惟隆。
如山作固。
熊章之烈。
循陔自勔。
冀申乌鸟之志。
孔明在鉴。
匪曰道遐。
同心嘄阍。
庶斯无拔。
昔人衔哀罔极。
铅椠腾声。
柔纷克劭。
义切张凭之诔。
至德兴思。
痛深陆机之赋。
况清辉懋范。
宛若前踪。
瞻言景行。
敢忘刊纪。
馀魂弱喘。
情不逮文。
谨托真猷。
直书心事。
音仪日远。
风烈空传。
叩心感慕。
终天何及。
冲虚至德真经序 唐 · 卢重元
 出处:全唐文卷三百六十一
刘向云。
列子者。
郑人也。
郑穆公同时。
盖有道者也。
其学本于黄帝老子
号曰道家
道家者。
秉要执本。
清虚无为。
及其理身接物。
务崇不竞。
合于六经。
穆王汤问二篇。
迂诞恢诡。
非君子之言也。
至于力命篇一推分命。
杨子篇唯贵放逸。
二义乖背。
不似一家之书。
然各有所明。
亦颇有可观者。
且多寓言。
庄周相类。
太史公司马迁不为列传。
张湛序云。
其书大略明偫有以至虚为宗。
万品以终灭为验。
神慧以凝寂常全。
想念以著物自丧。
生觉与化梦等情。
巨细不限一域。
穷达无假智力。
理身贵于肆任顺性。
则所之皆适。
水火可蹈。
忘怀则无幽不照。
此其旨也。
然所明往往与佛经相参。
大归同于老庄。
重元以为论道久矣。
代无晓之者。
咸以情智辩其真宗
则所谕虽多。
同归于不了。
所诠虽众。
但详其糟粕。
莫不以大道元远
遥指于太虚之中。
道体精微。
妙绝于言诠之表。
遂使真宗幽翳。
空传于文字。
至理虚无。
但存其言说。
曾不知道之自我。
假言以为诠。
得意忘言。
离言以求證。
徒以是非生灭之思虑。
因情动用之俗心。
矜彼道华。
求名丧实。
我开元圣文神武皇帝知道为生本。
至德非言。
广招四方。
傍询万宇。
冀有达于元理
将欲济于含生。
小臣无知。
偶慕斯道。
再承圣旨。
重考微言。
谨寻列子之书。
辄诠注其宗要。
窃怀知此。
非欲指南。
傥默契于希夷。
犹元珠于象罔。
是所愿也。
非敢望焉。
论曰。
夫生者何耶。
神与形会也。
死者何耶。
神与形离也。
形有生死。
神无死生。
老子曰。
谷神不死。
死而不亡者寿也。
然此之死生。
但约形而说耳。
若于神用。
都无死生。
神本虚元。
契真者为性。
形本质碍。
受染者为情。
至人忘情。
归性则近道。
凡迷矜性。
殉情则丧真。
是故隳支黜聪。
道者之恒性。
贪生恶死。
在物之常情。
不矜爱以损生。
不祈名而弃宝。
庄子曰。
善无近名。
为恶无近刑。
缘督以为经。
可以养生。
可以尽年也。
代人以不求于名。
则纵心为恶。
此又失之矣。
何则。
人笑亦笑。
人号亦号。
人之所畏。
不可不畏。
复安得为不善耶。
是知神为生主。
形报神功。
神有济物之功。
形有尊崇之报。
神有害物之用。
报有贱陋之形。
故神运无穷。
形有修短。
报尽则为死。
功著则别生。
亦由清白者迁荣。
贪残者降黜。
约位而说也。
形不变则位殊。
约神而辩也。
神不易而形改。
至人了知其道。
故有而宝真。
真神无形。
心智为用。
用有染净。
凡圣所以分。
在染溺者则为凡。
居清净者则为道。
道无形质。
但离其情。
岂求之于冥漠之中。
辩之于恍惚之外耳。
老子曰。
吾道甚易知。
甚易行。
而不能知。
不能行。
其故何也。
代人但约形以为生。
不知神者为生。
主约气以为死。
不知神者为气。
根系形则有情。
迷神则失道。
封有惑本。
溺丧忘归。
圣人嗟其滞执之如此也。
乃叹夫知道者不易逢矣。
故曰。
千里一贤。
犹如比肩。
万代有知。
不殊朝暮者。
惜之深矣。
岂不然耶。
傥因此论以用心。
去情智以归本。
损之又损。
为于无为。
然后观列子之书。
斯亦思过之半矣。
唐故刘府君夫人杜氏墓志铭 唐 · 刘巨川
 出处:全唐文卷六百二十二
夫人姓杜□□京兆人也。自魏晋已来。
冠冕相继。载于史□□□□□□岁中原盗贼奔突。
避地东土。因家南□□句容人也。
父讳□志好高尚。性唯沈雅。
闺门之内。□□而成夫人即其第二女也。
□□聪惠夙闲箕帚。仁慈内□□□则外闻。
年十九。归于刘氏。
可谓姬嬴敌美。琴瑟□□□族盛于当时。
□作□于后代。府君不幸。
先夫人十□□□君讳□行□□□□夫人孀居昼哭。至孝成家。
享□□□□孙有序何图积善无庆。遘疾弥留。
贞元十一年十月十一日。终于江阳道□坊之第也。
春秋八十有四。临终之时。
顿□□□神色不昧。宛若□□嗣子二人。
长曰处锽。前试上元县□次曰处岩。
并早承庭训。□□长称泣血居丧。
哀毁过礼。属年月□□龟筮共违。
且以其年□□月九日。权厝城南。
后合祔先府君之茔。礼也。
□恐因循岁月。邱□□□见命斯文。
用志幽壤。铭曰。
(阙八字)名齐举桉。貌甚倾国。
□□三从。□□四德。
窆于荒原。松槚斯植。
沁源县琴高灵泉碑记805年10月18日 中唐 · 令狐楚
 出处:全唐文卷五百四十三 创作地点:山西省太原市
仙人琴高。生于周而游于冀。
尝入砀水。沈而不濡。
乘赤鲤。周旋自若。
河东冀州之城也。前此尝命有司庙于沁水之东。
有冽寒泉。在堂之下。
广圜累步。澄湛盈尺。
嘻。灵踪汗漫。
虽羽化于何乡。而真理希夷。
或鳞潜于此地。不然。
则何以旱暵而不耗。霖霪而不盈。
居人乞灵以赴愬。游子玩奇而濯弄。
澹乎不知其几百年也。贞元十五祀。
郡守之子弟。敢以荤血馔于傍。
腥膻既漫。清泚遂涸。
似有扃闭。孰知根源。
迨兹七稔。无复一勺。
永贞之元年观察使尚书右仆射冯翊严公。
以清静□其心。以中和乐其职。
申命前清源范阳卢惮假符于州。逾月而吏知耻。
逾时而人知敬。一年而生物尽康。
众绩其凝。由是抗怀仙风。
注意灵泉。且曰。
刺山而飞者。传于故志。
闻绮而赴者。载在前言。
吾其祷焉。傥可复也。
秋九月一日。率其属。
有摄长史程义光。摄司马周利用
从事王僔州。主簿鄂王青溪杨果云连道冲
并军吏偫从数十人。致斋陈信。
肸蚃如答。初以神视。
厌浥而未融。徐以气听。
湔准而始达。奠未彻而可以鉴。
晷不移而可以汲。其明日
潏然有响。澄然无波。
旧痕皆平。故味不爽。
州闾喜骇。瞻观奔走。
乞以其状献于府朝。而卢君善无近名。
嫌不语怪。将使感通神速之事。
寂寥无声。越十月。
楚闻风异之。伐石为记。
呜呼。圣人之所以观象设教。
神而化之者。无他。
其要在于祸淫福谦。惩恶劝善。
苟或淫昧。将焉训斋。
吾知卢君之洗心餐和。勤力抱素。
前领辽山也。未及周岁。
白鹿以归。聿来沁源
斋沐于赤松观。有四白鹤自天翔集。
是故精意专感。急于置邮。
灵钓而元关洞开。神驱而幽键迎解。
有以知神明之与仁助。信盖章乎州民。
于是洁其涯隒。新其庙貌。
入于门者。不俟约束。
自然斋庄。如承水仙
若睹龙鲤。上可以列瑞典。
下可以编幽经。目为灵泉
盖传信也。时永贞元年孟冬月十有八日记。
东海814年 中唐 · 柳宗元
 出处:全唐文卷五百八十六 创作地点:湖南省永州市零陵区
东海若陆游。登孟诸之阿。
得二焉。刳而振其犀以嬉。
取海水。杂粪壤蛲蛔而实之。
臭不可当也。窒以密石。
举而投之海。逾时焉而过之曰。
是故弃粪耶。其一彻声而呼曰。
我大海也。东海若呀然而笑曰。
怪矣。今夫大海。
其东无东。其西无西。
其北无北。其南无南。
旦则浴日而出之。夜则滔列星。
太阴。扬阴火珠宝之光以为明。
其尘霾之杂不处也。必泊之西澨。
故其大也深也洁也光明也。无我若者。
汝海之弃滴也。而与粪壤同体。
臭朽之与曹。蛲蛔之与居。
其狭咫也。又冥暗若是。
而同之海。不亦羞而可怜哉。
子欲之乎。吾将为汝抉石破
荡偫秽于大荒之岛。而同子于向之所陈者可乎。
粪水泊然不悦曰。我固同矣。
吾又何求于若。吾之性也。
亦若是而已矣。秽者自秽。
不足以害吾洁。狭者自狭。
不足以害吾广。幽者自幽。
不足以害吾明。而秽亦海也。
狭幽亦海也。突然而往。
于然而来。孰非海者。
子去矣。无乱我。
其一闻若之言。号而祈曰
吾毒是久矣。吾以为是固然不可异也。
今子告我以海之大。又目我以故海之弃粪也。
吾愈急焉。涌吾沫不足以发其窒。
旋吾波不足以穴之腹也。就能之。
穷岁月耳。愿幸而哀我哉。
东海若乃抉石破。投之孟诸之陆。
荡其秽于大荒之岛。而水复于海。
尽得向之所陈者焉。而向之一者。
终与臭腐处而不变也。今有为佛者二人。
同出于毗卢遮那之海。而汨于五浊之粪。
而幽于三有之。而窒于无明之石。
而杂于十二类之蛲蛔。人有问焉。
其一人曰。我佛也。
毗卢遮那五浊三有无明十二类。皆空也。
一也。无善无恶。
无因无果。无修无證。
无佛无众生。皆无焉。
吾何求也。问者曰。
子之所言性也。有事焉。
夫性与事。一而二二而一者也。
子守而一定。则大患者至矣。
其人曰。子去矣。
无乱我。其一人曰。
嘻。吾毒之久矣。
吾尽吾力而不足以去无明。穷吾智而不足以超三有。
离五浊。而异夫十二类也。
就能之。其大小劫之多。
不可知也。若之何。
问者乃为陈西方之事。使修念佛三昧一空有之说。
于是圣人怜之。接而致之极乐之境。
而得以去偫恶。集万行。
居圣者之地。同佛知见矣。
向之一人者。终与十二类同而不变也。
夫二人之相违也。不若二之水哉。
今不知去一而取一。甚矣。
秦皇 唐 · 鲍溶
 押词韵第四部
左岗青虬盘,右坂白虎踞。
谁识此中陵祖龙藏身处。
别为一天地,下入三泉路。
珠华翔青鸟,玉影耀白兔
山河一易姓,万事随人去。
白昼盗开陵,玄冬火焚树。
哀哉送死厚,乃为弃身具。
死者不复知,回看(一作首)汉文墓。
对直言极谏策 唐 · 姜公辅
 出处:全唐文卷四百四十六
问。朕闻古之善为国者。
未尝不求正士。博采直言。
勤而行之。辅成教化者也。
朕临御日浅。政理多阙。
每期忠义。切投药石。
子大夫戢翼藏器。思奋俟时。
今启乃沃予。当有犯而无隐。
朕窃不自揣。敢慕前王。
上法羲轩。下遵
还已散之淳朴。振将颓之纪纲。
使礼让兴行。刑罚不用。
而人犹轻犯。吏尚循私。
为盗者未奔。不仁者未远。
岂臣非而致是乎。为君谢使之然也。
设何谋而可以西戎即叙。施何化而可以外户不扃。
五谏安从。三仁谁最。
周昌汉高刘毅方晋武于桓灵。
但见含容。两无猜怒。
故君不失圣。臣不失忠。
子既其俦。应详往行。
四贤优劣。伫辨深疑。
在于朕躬。所有不逮。
条问之外。委悉书之。
必无面从。以重不德。
对。臣闻之驭宇也。
以至理理万邦。以美利利天下。
百姓犹惧其未化也。万邦犹惧其未安也。
乃复设谤木。询谠议。
不敢满假。不敢荒宁。
伏惟陛下元德统天。文思居业
慎重光之丕绪。返淳古之休风。
光启宪章。畴咨菅蒯。
锡臣之策。思以启沃。
臣狂简不知化源。谨昧死稽颡。
辄陈愚虑。制策曰。
朕窃不自揣。敢慕前王。
欲上法羲轩。下遵
还已散之淳朴。振将颓之纪纲。
使礼让兴行。刑罚不用。
而人犹轻犯。吏尚循私。
为盗者未奔。不仁者未远。
岂臣非而致是乎。为君谢使之然也。
大矣哉陛下之言乎。臣闻禹称善人。
不善者远矣。伏见陛下徵隐逸于空山。
于下位。聘名士。
礼贤者。善无欲之徒。
发惟新之诏。使吏肃人悦。
法明令张。而犹曰君谢
臣非。此陛下让之至也。
臣何敢间焉。夫中于道者
易以兴化。失其道者
难以从宜。事爽其分。
则一毫以乖。事审其分。
则殊途同归。计岁者非一时而可用。
致理者非一日而成功。但立法于制事之初。
望化于经年之外。使损益鉴于兴替。
寒暑渐于春秋。何忧不均理于羲轩。
同光。制策曰。
设何谋而可以西戎即叙。施何术而可以外户不扃者。
陛下孚惠心。和戎狄。
相彼君长。解辫户庭。
应以地僻遐荒。未知圣造。
伏以戎狄轻而寡信。贪而无亲。
视边戍申严。则请通国好。
睹疆埸无备。则屡起贪心。
固难可以礼义和。难可以恩泽抚。
取今之要。莫过于智将悍卒。
设险边隅。臣伏以陛下且以恤下为心。
不以西戎为虑。今请制其边兵有常数。
边将有常务。分其土而居之。
给其家而业之。因其业也。
而为之城池。因其将也。
而为之牧守。又申严其令。
使获虏马者赏以马。使获虏羊者赏以羊。
人皆固业。战自力倍。
则可少安。今积甲日深。
兴戎岁广。黎人抗弊。
未可勤师。伏望利物之原。
息人之道。使广庶类。
农桑以时。宏济济之士于朝。
盛洋洋之化于野。使其来也。
慕斯文物之盛。居其边也。
杜其利欲之求。然后款塞而可即叙矣。
夫奸邪生于豪杰。廉耻生于礼义。
义立。孰有不耻且格乎。
衣食足。孰有背义趋利者乎。
臣以为遂其富利之业。申其仁义之利。
则外户不扃矣。制策曰。
五谏安从。三仁谁最者。
夫谏者以讽为先。乱国非无直言也。
直言不用。故谄谀胜矣。
理国非无谄谀也。谄谀不用。
则直言胜矣。时逢否闭。
仲尼或守其主文。今日昭明。
微臣请从其直谏。臣之职也。
敢二事乎。昔商纣不君。
虐弃天物。三仁弼谏。
藩捍宗彝。退八百之师。
抑三分之众。均其忧乱。
俱可称仁。较其持危。
或非同德。比于知死亡之义。
且曰陷君。微子去父母之邦。
或云智免。进退不失其正。
在于太师乎。制策曰。
周昌汉高刘毅方晋武于桓灵。
俱见含容。两无猜怒。
故君不失圣。臣不失忠。
子既其俦。应详往行。
四贤优劣。伫辨深疑。
臣闻君明则臣直。二圣以乘时开国。
参佐昌图。二臣以委质造邦。
克扶兴运。开忠谠之路。
成不讳之朝。固拟议失伦。
比方不怍。将以感君之未寤。
致理于升平。绝好恶之门。
传和睦之代。名高终古。
传在策书。巍巍三代。
斯为盛美。臣素无学术。
谬窃对扬。若变其微。
斯言之玷。使臣以礼。
武宁劣于汉高。鼓怒抗辞。
周昌不优于刘毅。制策曰。
在乎朕躬。有所不逮。
条问之外。委悉书之。
必无面从。以重不德者。
臣固凡陋。越在侧微。
仰天地之大全。空忻化育。
体阴阳之广运。每陶甄。
岂意圣诏荐临。猥垂下问。
心虑陨越。夏虫不睹于春冰。
曲士宁知于天道。欲申微素
进退忧惶。伏见陛下以道生成。
以德覆载。赏以春夏。
刑以秋冬。捐金玉于江湖。
反珍奇于薮泽。委符瑞为草莽。
用忠良为灵庆。临偫下以正德。
惠兆人以厚生。诚太平之道也。
刑措之渐也。臣不胜其忭。
愿陛下俯仰必于是。寤寐必于是。
诗云。靡不有初。
鲜克有终。抑臣以为知终终之可以存义者。
其惟圣人乎。伏惟陛下终之。
臣不胜葵藿倾心之至。谨对。
大唐故太白禅师塔铭 唐 · 胡的
四言诗 出处:全唐文卷七百二十一
禅师法号观宗得姓留氏东阳人也。世积贞隐。元泯不耀。初尊夫人梦吉祥天女引行摩利上宫而娠太白焉。□有善护怀月不薰不腥。肌窕弥泽。藏珠川媚。蕴玉方流。至宝处而殊伦。至人出而体别。异香袭乎襁褓。童颜清于冰雪。文字进诱。偏聪佛经。滋味筵之。但甘盐素。年至十二。恳求出家。如哀者欲泪。不可遏也。昔太子逾迈。宁辞父王。香象顿腾。摆落羁绁。乃登秦望山。礼善惠禅师。求无上法。一见奇秀。如会宿心。旧徙门阶。新我堂室。服勤左右。道务精微。初受楞伽思益等经。便入禅宗性海。然后波澜秘藏。不习而了其功。文字有穷。生知莫际。囊钵衣裓。遐求戒珠。便往南岳。礼制空禅师。稽首论心。演通秘奥。菩提树上。汝得新枝。师子座前。讵量高下。祖师传教南北一十二人。今牛头山中禅师是最后者。远将启慕。研复真言。以心印心。以法證法。法且无别。心宁有差。失大善无。修顿了无。入二际清净。佛何间然。禅师皃出常伦。挺秀八尺。时牛头法众。欲近万人。无碍辨才。□瞻仰彼土。缘尽思归。太白上方。务安静也。不游京国。远名利也。扃不关楗。示无畏也。常有两虎。依卧庵前。低目轻步。驯于家畜。四境之内。不闻暴声。我蕴大慈。力感偫物。诸毒皆善。岂唯兽焉。山虽高深。不能隐其大德。远近礼谒。如川之流。故明州刺史王公术。故明州刺史李公岑。故剑南东川节度行军司马检校户部郎中任公侗。故明州刺史卢公云。前后皆驻骑云根。稽求上法。饥渴无量。虚往实归。每有异香。闻者非一。呜呼。孰谓法梁将坏。般若舟沈。元和四年八月十五夜。跏跌化灭。享龄七十九。僧腊卌九。以其年十月一日。权闭于太白峰南。先意也。州尊邑尹。祭奠交衢。缁素齐道。幢幡翳野。慈云聚而还散。定水咽而更流。猿鸟悲吟。声惨风雨。物感如此。人哀可知。抵元和乙未岁。建层龛迩于多宝佛塔。依法像也。门人□海法常道真明彻见光献元徽清瑗元悟等。皆承师教戒。定慧双修。恐劫火重然。岚风碎岳。请铭大德于无朽。文曰。
如来示灭,教留秘法。
言说非传,清净即合。
火镜阳照,山空响答(其一)(一章)

真乘无相,妙觉无形。
三界上界,前生下生。
月亏魄隐,冰泮流清。
哭之香塔,徒伤有情(其二)(二章)

大唐鄜坊丹延等州节度军前讨击使银青光禄大夫检校太子宾客上柱国北平环公故夫人广平郡程氏墓志铭 唐 · 王玠
四言诗 出处:全唐文卷七百五十七
夫人爰自闺帏。素闻令淑。以秦晋之疋。叶琴瑟之和。聘于环公。二八载矣。公门馆洞开。宾寮日至。长林之下。萧洒清风。曲岸之傍。丰茸细草。或临流而笑语。或对酒以笙歌。饮膳足供。垒樽不燥。兹乃夫人有中馈之德。副君子好士之心。上客翕然。众口谈一。不亦美矣。不亦罕欤。岂图积善无徵。忽遘斯疾。狂飙震激。绿树摧芳。于戏。四邻伤恸哭之声。丹旐惨高悬之色。吊宾盈路。孰不叹嗟。实乃夫人之节行也。夫人则大和八年五月廿八日。终于鄜州洛交私第。享年卌有二。女子廿四娘。号泣无时。悲哀讵止。则以其年六月廿四日。权厝于鄜州洛交西北八里庙原谷之□礼也。于戏。贞石永存。厥铭不朽。代述其事。惨然笔端。其铭曰。
所期偕老,何乃忽分。
哀哀恸哭,逝者宁闻(其一)(一章)

忠心是思,无休歇时。
人来暂解,客去还悲(其二)(二章)

生前所执,于此威仪。
夜台长闭,冥路何之(其三)(三章)

音容永谢,觏觌无因。
镜匣妆奁,但委埃尘(其四)(四章)

拱树森森,旌竿孑孑。
泪滴草头,露珠和血(其五)(五章)

尊号赦文 后唐 · 后唐明宗
 出处:全唐文卷一百十二
朕闻为而不有曰天。使而不知曰道。
下覆万物。中含两仪。
难以常名加。难以常德报。
是故贤君哲后。则而象之。
虽有唐尧之聪明。不伐其善。
虽有夏禹之勤苦。不矜其功。
朕善愧唐尧。功惭夏禹
属六十年乱离之后。承亿兆人涂炭之馀。
儿童悉习于战争。耆艾罕闻于声教。
强吞弱吐。礼坏乐隳。
凉德眇躬。岂易为治。
所赖王公卿士。勠力一心。
善无细而不行。恶无大而不去。
革彼积弊。成斯小康。
夫化自心生。平其心则化洽。
令从身出。正其身则令行。
朕御兹九州。迨今八载。
常怀戒惧。罔敢怠荒。
每务推心感人。谨身率下。
刑必有罪。岂以喜怒而死生。
赏必有功。岂以亲雠而厚薄。
却雕镂之丽目。虑淫巧以荡心。
罢畋猎之游娱。恐逸豫之败度。
未能全臻于富庶。未能尽偃于干戈。
诚宜业业以兢兢。讵可自尊而自大。
中外文武。不谋同辞。
谓朕宏清净之风。载之以广道
树生成之德。推之以法天。
坚让固辞。至于数四。
遏之不止。去而复来。
虽义乃尔。心深可嘉也。
而名过于实。良所惕焉。
既大举于徽章。宜溥覃于霈泽。
可大赦天下。应八月四日昧爽以前。
在京天下州府见禁囚徒。巳结正未结正。
巳发觉未发觉。罪无轻重常赦所不原者。
咸赦除之。长流人并诸色徒流人。
不计年月远近。巳到配所并放还。
或有亡命山泽。及为事关连逃避人等。
并放归乡。一切不问。
如过百日不归首者。复罪如初。
在京诸道将士。各与等第优给。
应贬降官未复资者。咸与复资。
州县官内。有先为事勒停止者。
并许参选。殿犯者免其所殿。
长兴三年正月一日巳前。诸道两税残欠物色。
并宜减放。或有先曾经灾沴处逃户却归业者。
除见徵正税外。不得诸杂科徭。
切委倍加安抚。应系省司场税仓库。
今日巳前诸色败阙人等。据其所有钱物家业。
尽底收纳。巳上所欠并败阙人并放。
其閒未曾经磨勘点检者。宜令省司便与磨勘点检。
准前处分。将来永不得任使。
如是虽称败阙。省司未见申报文状。
及见今勾当人巳后败阙。于中钱谷。
或涉降赦文年分。并不得援此为例。
山林草泽之人。虽频命搜罗。
而尚虑沈滞。委所在长吏切加采访。
的有才气义行者。具以名闻。
必议量才任使。在朝文武臣寮。
并诸色职员。有直言极谏者。
如上封章。尽当开纳。
诸凡无主邱墓。自兵革巳来经发掘者。
宜令观察使刺史差人量事掩瘗。敢以赦前事相告者。
以罪罪之。于戏。
涤瑕荡秽。宇宙繇是澄清。
布德推恩。遐迩以之胥悦。
所望藩垣群后。社稷诸臣。
既尊予以莫大之名。当佐予以弥高之德。
日慎一日。虽休勿休。
驱彼疲民。置之寿域。
光尔在位。显我得人。
请褒赠刘蕡 唐 · 罗衮
 出处:全唐文卷八百二十八
右。
伏以典礼褒荣。
用广哲王之道。
生死抱痛。
可念直臣之魂。
伏以陛下再阐皇图。
初平内患。
善无殁而不纪。
恶无存而不诛。
事或有遗。
臣敢不奏。
窃见故秘书郎责授柳州司户刘蕡
当大和年。
对直言策。
是时宦官方炽。
朝政已侵。
人谁敢言。
独能指抑堕雨回天之势。
欲使当门夺官卿爵土之权。
将令拥彗。
遂遭退黜。
实负冤欺。
其后竟陷侵诬。
终罹谴逐。
沉沦绝世。
六十馀年。
正士为之吞声。
义夫为之饮泣。
当时排先见之说。
后代袭蔽聪之谋。
寖成其风。
以至前岁。
东内幽辱。
西州播迁。
旒缀竿而未危。
矢及屋而非乱。
伏赖陛下德胜妖孽。
义感勋贤。
克返尘銮。
再安宝位。
向使策得用。
才得施。
则杜渐防萌。
寻消逆节。
岂殷忧多难。
远及圣躬。
以此追维。
诚堪轸悼。
当氛雾蔽亏之日。
虽累朝明圣。
其奈何。
天地廓清之辰。
则冥寞幽冤。
必有望于陛下矣。
特乞宣付中书门下
显加褒赠。
仍敕天下州府。
子孙。
振拔录用。
不独慰耀九泉之骨。
庶亦感励四海之心。
冒渎宸严。
无任战惧殒越之至。
唐故德胜军节度使检校太保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扶风马匡公神道碑铭 五代至宋初 · 徐铉
 出处:全唐文卷八百八十五、全宋文卷二八、《徐公文集》卷一一、《全唐文》卷八八五
夫道被万物,处其中者是曰贤人;
功济横流,让其先者方称君子。
施之则开物成务,与广业而同归;
卷之则保族宜家,垂令名于必大。
是以长沙吴芮,繁祉迈于三雄;
南阳贾复,贲宠隆于四七。
历代已降,靡不由之。
迄于我朝,则扶风公其人矣。
公讳仁裕字德宽
其先扶风人,子孙或从官于徐方,今为彭城人也。
粤若万邦作乂,益有佐禹之功;
因封受氏,奢有却秦之绩。
公侯关西孟起之威;
文武未坠,南郡季长之德。
存乎谱牒,无俟阐扬。
曾祖某、祖某,皆以卤介之气,当屯蒙之运,不履王侯之事,归全父母之邦。
考某,少负雄名,为武宁军裨将
才高位下,厥用弗昭,累赠尚书右仆射
传曰:「有明德而不显当代,后必有兴者」。
故其馀庆,集于我公。
公克禀粹灵,夙彰奇应,方娠而神贶协梦,既生而异气充庭。
宗族相惊,里闾交庆。
识者谓之曰:「不意英物,复钟此儿。
天将启之,马氏为不朽矣」。
长而爽迈,辅以博闻;
善无常师,器以虚受。
及皇图中否,赤县沦灾,战国纵横,争求策士,孔门堂奥,半作家臣。
公负先见之明,审择君之义。
举旗沛泽,即授中涓
定难京城,仍参主簿
而上方从历试,允懋臣功,经纶草昧,咨访遗阙。
公亲侍左右,日奉谟猷,能知四国之为,且掌宾客之礼。
劳无伐善,夙夜不离于公;
美则归君,论议莫窥其际。
出入二纪,懋肩一心。
车服以庸,宠禄来假,乃升朝序,乃掌禁师,以左领军将军兼总丞相之兵卫。
申令惟一,任众惟睦,推以恩信,先之勤劳。
周庐既严,军事以简,考绩称最,帝用嘉之。
检校司徒,遥兼宿州刺史
夫千骑之长,可以图功,百城之权,可以观政,中外迭处,抑惟旧章,即授楚州刺史、本州团练使
甸服之际,邦赋是繁;
长淮之冲,戎寄为急。
公奉扬王略,遵举诏条,人不易方,计日而治。
徵为右卫大将军,复领旧兵,以卫相府,董齐之略,有逾于初。
明年,改右金吾大将军,以扶风县三百户为封邑。
执金之职,历代雄重,绵祀虚位,公首居之。
内训却非之士,外察苛留之禁,熊罴宣力,辇毂无尘。
及上允膺内禅,光启建业,寺府军卫,半存旧京,委公留台右师,俾率东夏
即迁检校太保,改右天威副统军,进爵为伯。
陕服从入,公有力焉。
及参告类之仪,益光求旧之举。
宠开幕府,遥领徐方进封郡,定食千户。
左辅之地,王业所基,藩屏京师,惟公攸赖,乃移使节,往镇京口
公慈惠著于郡国,威德洽于士心,由是齐人向风,期年报政,加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庐州节度观察等使。
自南北分隔,戎华交驰,合淝之郊,常制冲要,故有台阶之命,以增外阃之威。
公于是谨斥候、审号令。
习组练之士,则声如飙驰;
严堡障之备,则势若山立。
虏不敢犯,边是以宁,而察俗之方,如南徐之理。
方当矢谟帷扆,薄伐关河,渡江之誓既陈,溯渭之舟已具。
呜呼!
良图未展,早命不融。
春秋六十有三,升元六年闰三月五日,薨于庐州公署。
上省奏震悼,废朝三日,即用玄甲之数,式拟铁山之功,给于官司,临以中使
奉常以视履考祥之义,循贞心大度之美,详协公论,易名曰匡。
即以其年四月七日,备卤簿仪卫,葬于庐州合淝县乡里,礼也。
公娶同郡莱氏,封彭城郡君
丽秾李之华,亲采蘩之职,理内协《鹊巢》之咏,从贵有鱼轩之华。
某年月日先公而逝。
嗣子右弓箭库使光庭、东头供奉官光祚閤门承旨光绍,皆禀义方,无忝遗烈。
家承膏粱之后,而恭顺克修;
职在绮纨之间,而雅素自若。
君子谓扶风公其有后乎。
夫碑颂之设,有自来矣。
琬琰之细既垂于苕华,盘盂之微又参于警戒。
若乃道合天眷,忠存王家。
累辅翼之功,而钟鼎之报罔阙;
将相之赏,而带砺之誓弗渝。
时无间言,没有馀位。
故其宗庙之纪,金石之铭,昭示来云,不可诬也。
小臣不学,奉旨刊文。
庶使计功称德,代远而愈信;
披文相质,事久而弥芬。
岘首之怀靡尽,昆吾之烈长存。
呜呼哀哉!
其铭曰:
益作朕虞,实曰元凯,崇基缔业,明德攸在。
维赵于蕃,封移族改,实刊山,源长巨海。
因枝别代,覛渭来迁。
导德绛帐,勤王跕鸢。
流光袭祉,映后昭前。
怀黄结紫,著简成编。
诞发材英,肇惟明懿。
鼎角膺奇,龟文履异。
博容汎爱,入孝出悌。
运有屯蒙,器无凝滞。
爰初发迹,云从潜泉。
濯缨职帜,拊冀中涓
良骥处服,忘归在弦。
枢机言行,无竞维贤。
缱绻从君,匪伊履屐。
勤毖前殳,周旋陛戟。
居国必闻,在身无择
帝爰允谐,胙乃丕绩。
惟彼淮泗,疆以獯夷。
维此京浙,缵以邦畿。
封淮表浙,惟惠惟威。
在俗,辕辙兴思。
群舒待理,猃狁孔棘。
帝谓侯氏,缵服新息
式固尔猷,惠此庐国。
乃陟台阶,俾藩于北。
龙旂四牡,钩膺镂锡。
命服有炜,光声载扬。
犷狄弭耳,蚩氓向方。
上仪像物,下谧飞蝗。
梁木或颠,通川有逝,长城既严,哲人永瘁。
像著云台,风存遐裔。
辍舂尽思,瞻山殒泪。
信结殊俗,悲深上旻。
丹碑既刻,列鼎书勋。
祁连不泯,庸器长存。
丕显百代,惟子有臣。
大宋新修唐太宗碑铭(并序开宝六年十月 宋 · 李莹
 出处:全宋文卷四五、《金石萃编》卷一二四、乾隆《醴泉县志》卷一一、《历代陵寝备考》卷二八
乾纲裂,地维绝,国风歇,王泽竭。
天命圣智,率其雄杰。
于是补其裂,纫其绝,续其歇,益其竭。
三才区别以更始,万物陶钧而焕发。
东西南北,张再造之乾坤;
春夏秋冬,皎重新之日月。
功有如是之大者,臣见之于唐太宗文皇帝者哉。
顷以暴隋失图,蒸民无象,内则锵金佩玉,纵蛇虺于贤良;
外则弭节横戈,恣豺狼于郡县。
顾下民由我而曷诉,指上帝何知而可欺。
惟恶乃常,谓善无益。
五行四序,错乱之道畴依;
九州八荒,焚溺之灾孰救。
文皇帝泄彼怒气,奋为义声
迅雷出地,幽蛰以而启户;
应龙御天,阴霭谓之作气。
厚其礼,所以归多士;
虚其怀,所以结群心。
黎庶由是乐推,英俊于焉景附。
君臣之分斯定,天人之机交发。
灵旗南指,泛鹢之徒不回;
神兵西出,剪鹑之郊甫定。
然后芟建德,诛世充,降李密,逐薛举,日不暇给,寔繁有徒。
暨乎奸僭平,河洛宅,儒雅集,礼乐兴,向明洛居,恭默勤政。
之具以调阴阳,求、卓、邓之才以敷教化。
于是五刑恤,五教宽,六宗秩,六府完。
威虐之政,不日而革;
清净之理,期年而旋。
夫如是,孰不谓帝道之煇焯,王业之艰难者焉?
既而和气凝,浇风变。
在天成象,景星高而甘露○;
任地班形,芝草植而驺虞见。
仓廪实而祸乱不作,俎豆修而祭祀不绝。
于以传十八世,垂三百年,享国称孤,由帝而有。
今皇帝以文武迭用宁中外,以刑德交举绥贤愚,化孚万邦,岁俯一纪。
迩者临便殿,顾台臣,乃曰:「功蔽生民,一时而可配天地;
迹流信史,万古而若揭日月者,前代圣王之德欤。
岂可使芜没陵园,湮沉黍稷?
苟盛典以弗,俾后代以何观」?
于是给丰财、募奇匠。
启旧葬,所以极衣冠之饬;
搆新庙,所以正祭祀之期。
旋闻列藩,咸讫丕绩,扬此能事,属于盛朝。
仍分词臣,各志年籥。
微臣伛偻承命,怔忪省躬。
执简登朝,言直方惭于任座
挥毫抚石,思迟空类于马卿。
将何无愧之辞,仰纪非常之美?
但遵睿旨,因得直书。
庶明乎信陵有护冢之恩,止怜列国;
比干有封墓之赐,但念忠臣。
将求其伦,曷足称仵而已哉!
谨为铭曰:
天地既否,云雷遘屯。
平此多难,钟于大君。
大君肇兴,大义斯作。
云出山川,奥开河洛。
河洛既宅,华夷以康。
曾如是者,太宗文皇
文皇未起兮,四维如燬;
文皇既位兮,八荒如砥。
文皇之迹兮,炳如丹青;
文皇之功兮,配于天地。
今我后念前王,修盛礼,陵庙载严,衣冠式备。
仍命鸿笔,克扬能事。
非独以耀丰恩兮煇永世,抑亦使深为谷兮高为陵,英烈之声,不美坠矣。
开宝六年岁次癸酉十月辛巳朔,十五日乙未建。
丁谓996年 北宋 · 王禹偁
 出处:全宋文卷一五○、《小畜集》卷一八 创作地点:安徽省滁州市
学士谓之足下:间者递中书至,且与诗俱。
书之所指,皆中吾病,非谓之爱我,不能至是之切也。
《语》曰:「也幸,苟有过,人必知之」。
《传》曰:「过而能改,善莫大焉」。
《易》曰:「不远复,无祗悔」。
此皆古圣贤之旨,吾将践而行焉。
然书之所谓「『为善无近名』,名者公器,不可多得」云云者,吾亦有答焉。
夫名之于人,亟且大者也。
盖修之于身,则为名节;
行之于世,则为名教。
名废,则教几乎息矣。
且名恶可近邪?
恶可得邪?
苟无其实,虽欲近之,远矣;
虽欲得之,失矣。
是以仲尼修《春秋》,以名为主,故曰求名而亡,欲盖而彰。
彼齐豹者,欲得不畏强禦之名,而圣人不与;
三叛人者,欲盖其恶名,而圣人固书之。
甚哉,仲尼之于名之急也!
谓之第一进士,得一中允,而欲与世浮沉,自堕于名节,窃为谓之不取也。
吾之去职,由高亢刚直者。
夫刚直之名,吾诚有之。
盖嫉恶过当,而贤不肖太分,亦天性然也。
而又齿少气锐,勇于立事。
今四十有三矣,五年之中,再被斥弃,头白眼昏,老态且具,向之刚直不抑而自衰矣。
孟子四十心不动养浩然之气
先师五十而读《易》,可以无大过。
吾将从事于兹矣。
吾高亢则无有也。
何哉?
吾为主簿一年,奔走事县令,为县令三年,奔走事郡守
郡守柴谏议成务也,县令崔著作惟宁也,今皆存焉,可问而后知也。
三馆两制时,倍吾年者,皆父事之;
长吾十年、五年者,皆兄事之。
如是而谓之高亢,使吾如何哉!
是盖以成败为是非,以炎凉为去就者说之云。
当吾在内廷掌密命,亲我者不曰,子高亢刚直,将不容于朝矣;
又不当面折某人邪,不当廷争某事邪。
及吾退而有是说,非知我者也。
夫子曰:「天之未丧斯文也,桓魋其如予何」!
孟轲曰:「予之不遇鲁侯,天也。
臧氏之子,焉能使予不遇哉」!
谓之韩吏部不当责阳城不谏小事,不当与李绅争台参,以为不存远大者。
吾曰:退之皆是也。
夫「守道不如守官」,《春秋》之义也。
今不仕则已,仕则举其职而已矣。
舜作漆器,谏者不止,君岂有明于舜乎?
事岂有小于漆器乎?
盖塞其渐也。
退之为大京兆御史大夫,不台参,盖唐有制也。
退之管中丞得免台参以自解,则曲在矣。
吾又见退之袁州刺史,故事,观察使部刺史,皆曰「故牒」。
王弘中廉问江西,以吏部钜贤,特自损曰「谨牒」,而退之致书恳请,以为宜如旧制。
夫如是,退之可谓当官而行,何强之有者也!
谓之其少详焉。
虽然,谓之之亲我,昆弟不能及也,吾敢不多谢而自悔焉?
东闽风土与中土异,善饭自爱,是吾心也。
月日,某顿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