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点
“河北省秦皇岛市抚宁区” 相关资源
诗文库
许王秦州都督 初唐 · 高宗皇帝
 出处:全唐文卷十四
维显庆元年岁次景辰十二月辛卯朔二十九日己未。皇帝若曰。
于戏。先王创业垂统。
分玉展亲。所以作固鸿业。
克隆景祚。惟尔并州都督同州刺史上柱国许王孝。
性履明裕。神志清远。
资孝敬以立身。体温恭以成性。
旧许是宅。藩屏之寄以深。
全晋剖符。维城之任愈切。
秦陇形要。跨蹑羌戎。
抚宁夷夏。亲贤攸属。
是用命尔为使持节都护成武渭四州诸军事秦州都督。勋官封如故。
尔其祗承典训。审慎刑狱。
怀远以德。招携以礼。
无迩宵人。无怠庶政。
对扬休命。可不慎欤。
曹彬奏胜捷表986年4月 北宋 · 田锡
 出处:全宋文卷八八、《咸平集》卷二三 创作地点:浙江省杭州市建德市
臣锡言:今月七日进奏院状报三月十七日并州雁门两路前军都部署、侍中曹等奏:三月八日十日,杀下蕃贼二千馀人,馀三千馀人中伤,其馀并皆逃遁;
涿州、寰州等伪命官吏率百姓僧道归降,已安抚讫者。
伏以皇威大振,戎捷遐闻,才兴貔虎之师,遽破犬羊之众。
照临所被,欢抃皆同(中贺。)
伏惟尊号皇帝陛下抚宁万国,底定三边,武经方咏于止戈,文德诞敷于振铎。
尚以蓟门遗俗,久不隔于虏廷,燕朔旧疆,宜复归于王略。
安边上策,或伐叛以怀来;
命帅嘉谋,亦乘机而破敌。
滹水朝宗之浪,方鼓威声;
稿街献捷之音,载光睿算。
臣伏限所守,不获奔诣阙庭,无任瞻天恋圣、欢呼激切屏营之至。
辞知庐州淳熙十二年 南宋 · 郑兴裔
 出处:全宋文卷四九九一、忠肃集
臣闻三载陟明,虞世盛典;
六条举最,汉制宏规。
臣材不堪于巨用,行有愧于古人,猥以朴愚,误蒙任使。
上不能竭忠效智以裨圣明,下不能立政宁人以副众望,负乘之忧,夙夜祗惧。
辱荷睿慈过于奖借,谓臣有经国之能,谓臣有牧民之才,授以使符,畀以郡寄淮西财赋,咸敕总司
臣捧受丝纶,措躬无地。
伏念臣素乏吏治,兼昧章程,将曷以克副圣心,抚宁疲俗?
再三陈让,非为名高。
恭望皇帝陛下察臣之诚,鉴臣之拙,收回成命,遴选英才,庶微臣免尸位之讥,朝廷收得人之效。
臣无任激切屏营之至,谨沥悃款,奉表陈奏以闻。
答大恒道观主桓道彦等表敕 初唐 · 中宗皇帝
 出处:全唐文卷十七
朕以匪躬。忝承丕业。
抚宁多失。而平恕实专。
矧夫三圣重光。元元统序。
岂忘老教。偏意释宗。
朕志款还淳。情存去伪。
理乖事舛者。虽在亲而亦除。
义符名当者。虽有怨而必录。
顷以万几馀暇。略寻三教之文。
至于道德二篇。妙绝希夷之境。
天竺有空二谛。理秘真如之谈。
莫不敷畅元门。阐扬至赜。
何假化胡之伪。方盛老君之宗。
义有差违。文无典故。
成佛则四人不同。论弟子则多闻舛互。
尹喜既称成佛。巳甚凭虚。
复云化作阿难。更成乌合。
鬼谷北郭之辈。未践中天。
舍利文殊之伦。妄彰东土。
胡汉交杂。年代亦乖。
履冰而说涅槃。曾无典据。
蹈火而谈妙法。有类俳优
诬诈自彰。宁烦缕说。
经非老君所制。毁之则匪曰孝亏。
文是鄙人所谈。除之则更彰先德。
来言虽切。理实未安。
宜悉朕怀。即断来表。
谏用刑书688年 唐初 · 陈子昂
 出处:全唐文卷二百十三 创作地点:河南省洛阳市
将仕郎麟台正字陈子昂谨顿首冒死诣阙上疏。
臣本蜀之匹夫。
宦不望达。
陛下过意
擢臣草莽之下。
升在麟台之阁。
光宠自天。
卓若日月。
微臣固陋。
将何克负。
然臣闻忠臣事君。
有死无二。
怀佞不谏。
罪莫大焉。
况在明圣之朝。
当不讳之日。
方复钳口下列。
俛仰偷荣。
非臣之始愿也。
不胜愚惑。
辄奏狂昧之说。
伏惟陛下少加察焉。
臣闻古之御天下者。
其政有三。
王者化之。
用仁义也。
霸者威之。
盛权智也。
强国胁之。
务刑罚也。
是以化之不足。
然后威之。
威之不变。
然后刑之。
故至于刑。
则非王者所贵矣。
况欲光宅天下。
追功上皇。
专任刑杀。
以为威断。
可谓策之失者也。
臣伏睹陛下圣德聪明。
游心太古。
将制静宇宙。
保乂黎人。
发号施令。
出于诚慊
天下苍生。
莫不想望圣风。
冀见神化。
道德为政。
将待于陛下矣。
且臣闻之。
圣人出治。
必有驱除。
盖天人之符应休命也。
日者东南微孽。
敢谋乱常。
陛下顺天行诛。
罪恶咸服。
岂非天意欲彰陛下神武之功哉。
执事者不察天心。
以为人意。
恶其首乱倡祸。
法合诛屠。
将息奸源。
穷其党与。
遂使陛下大开诏狱。
重设严刑。
冀以惩创。
观于天下。
逆党亲属。
及其交游。
有迹涉嫌疑。
辞相逮引。
莫不穷捕考讯。
枝叶蟠拿
大或流血。
小禦魑魅。
至有奸人荧惑。
乘险相诬。
纠告疑似。
冀图爵赏。
(一作刑)于阙下者。
日有数矣。
于时朝廷偟偟。
莫能自固。
海内倾听。
以相惊恐。
赖陛下仁慈。
悯斯危惧。
赐以恩诏。
许其大功已上。
一切勿论。
时人获泰。
谓生再造。
愚臣窃亦欣然。
贺陛下圣明。
得天下之机也。
不谓议者异见。
又执前图。
比者刑狱。
纷纷复起。
陛下不深思天意。
以顺休期。
尚以督察为理。
威刑为务。
使前者之诏。
不信于人。
愚臣昧焉。
窃恐非三皇五帝伐罪吊人之意也。
臣窃观当今天下百姓。
思安久矣。
曩属北胡侵塞。
西戎寇边。
兵革相屠。
向历十载。
关河自北。
转输幽燕。
秦蜀之西。
驰骛湟海。
当时天下疲极矣。
重以大兵之后。
屡遭凶年。
流离饥饿。
死丧略半。
幸赖陛下以至圣之德。
抚宁兆人。
边境获安。
中国无事。
阴阳大顺。
年谷累登。
天下父子始得相养矣。
扬州搆祸。
殆有五旬。
而海内晏然。
纤尘不动。
岂非天下蒸庶厌凶乱哉。
臣以此卜之。
知百姓思安久矣
今陛下不务元默。
以救疲人。
而反任威刑。
以失其望。
欲以察察为政。
肃理寰区。
臣愚暗昧。
窃有大惑。
且臣闻刑者。
政之末节也。
先王以禁暴整乱。
不得已而用之。
今天下幸安。
万物思泰。
陛下乃以末节之法。
察理平人。
臣愚以为非适变随时之议也。
顷年以来。
伏见诸方告密囚累百千辈。
大抵所告皆以扬州为名。
及其穷究。
百无一实。
陛下仁恕
又屈法容之。
傍讦他事。
亦为推劾。
遂使奸恶之党。
决意相雠。
睚眦之嫌。
即称有密。
一人被讼。
百人满狱。
使者推捕。
冠盖如云。
或谓陛下爱一人而害百人。
天下喁喁。
莫知宁所
臣闻自非圣人。
不有外患。
必有内忧。
物理之自然也。
臣不敢以远古言之。
请借隋而况。
臣闻长老言。
隋之末代。
天下犹平。
炀帝不龚
穷毒威武
厌居皇极。
自总元戎。
以百万之师。
观兵辽海。
天下始骚然矣。
遂使杨元感挟不臣之势。
有大盗之心。
欲因人谋以窃皇业。
乃称兵中夏
将据洛阳
哮阚之势。
倾宇宙矣。
然乱未踰月。
而首足异处。
何者。
天下之弊。
未有土崩。
蒸人之心。
犹望乐业。
炀帝不悟。
暗忽人机。
自以为元恶既诛。
天下无巨猾也。
皇极之任。
可以刑罚理之。
遂使兵部尚书樊子盖专行屠戮。
大穷党与。
海内豪士。
无不罹殃。
遂至杀人如麻。
血流成泽。
天下靡然。
始思为乱矣。
于是萧铣朱粲起于荆南
李密窦建德乱于河北
四海云摇
遂并起而亡隋族矣。
岂不哀哉。
长老至今谈之。
委曲如是。
臣窃以此上观三代夏殷周兴亡。
下逮秦汉魏晋理乱。
莫不皆以毒刑而致败坏也。
夫大狱一起。
不能无滥。
何者。
刀笔之吏。
寡识大方。
断狱能者。
名在急刻
文深网密
则共称至公。
爰及人主。
亦谓其奉法。
于是利在杀人。
害在平恕
故狱吏相戒。
以杀为词。
非憎于人也。
而利在己。
故上以希人主之旨。
下以图荣身之利。
徇利既多。
则不能无滥。
滥及良善。
则淫刑逞矣。
夫人情莫不自爱其身。
陛下以此察之。
岂能无滥也。
冤人吁嗟。
感伤和气。
和气悖乱。
偫生疠疫。
水旱随之。
则有凶年。
人既失业。
则祸乱之心。
怵然而生矣。
顷来亢阳僭。
密云不雨。
农夫释耒。
瞻望嗷嗷。
岂不由陛下之有圣德。
而不降泽于下人也。
倘旱遂过
废于时种。
今年稼穑。
必有损矣。
陛下何不敬承天意。
以泽恤人。
臣闻古者明王。
重慎刑罚。
盖惧此也。
书不云乎。
与其杀不辜。
宁失不经。
陛下何以堂堂之圣。
犹务强霸之威哉。
愚臣窃为陛下不取也。
且愚人安则乐生。
危则思变。
故事有招祸。
而法有起奸。
倘大狱未休。
支党日广。
天下疑惑。
相恐无辜。
人情之变。
不可不察。
汉武帝时
巫蛊狱起。
江充行诈。
作乱京师
致使太子奔走。
兵交宫阙。
无辜被害者以千万数。
刘氏宗庙。
几倾覆矣。
武帝壶关三老上书。
廓然感悟。
江充三族。
馀狱不论。
天下少以安尔。
臣读汉书至此。
未尝不为戾太子流涕也。
古人云。
前事之不忘。
后事之师。
伏愿陛下念之。
臣不避汤镬之罪。
以蝼蚁之命。
轻触宸严。
臣非不恶死而贪生也。
诚恐负陛下恩遇。
臣不敢以微命蔽塞聪明。
亦非敢欲陛下顿息刑罚。
望在恤刑尔。
乞与三事大夫图其可否。
往者不可谏。
来者犹可追。
无以臣微而忽其奏。
天下幸甚。
子昂诚惶诚恐死罪死罪。
汉州雒县张君吏人颂德碑699年 唐初 · 陈子昂
 出处:全唐文卷二百十五 创作地点:四川省德阳市广汉市
至哉天子。在穆清之中。
端元默之化。万国日见。
百姓以亲。谁其昭宣
令长其任也。然则国有小大。
政有污隆。遭其和平。
则循理之功易。值其凋瘵。
则革弊之业难。况罹乎荐瘥。
救其涂炭。力倍于中。
而功不半之。利尽其仁。
而泽未全洽。则我府君当钦明之世。
承苛慝之烬。缉颓靡之馀。
遂能抚宁矜残。淳耀敦懿
改制立宪。昭德显仁。
奇迹光乎曩贤。惠风穆于兹日。
我行千里。而得一贤。
传曰。夫用我者。
而岂徒哉。府君姓张氏
名知古。盖汉少傅留侯之裔也。
留侯得沧海力士。东报于秦。
黄石老人。西归于汉。
山河钟鼎。子孙保之。
代在关中。今为宜州人也。
高祖艺。恒州司马
曾祖欢。许州司马
祖雄。并州榆次
考琳。原州平原
皆禀瑚琏之器。著经济之才。
大位不跻。元德滋茂。
其昭祉复袭于我府君府君体英奇之姿。
冲希默之量。齐敏内肃。
端外融。夫其孝友睦姻。
研几成务。深断守节之固。
拨烦要之能。在于家邦。
闻其政矣。起家补同州朝邑
太州郑县左金吾卫仓曹参军洛州洛阳主簿。黄图左翊。
豪侠所凑。赤墀佐理。
实赖其能。又迁雍州明堂县丞。
时皇帝恭默明台。清问下吏。
西南矜寡有词上官曰。刺史沓贪而苛。
县令威施而忍。奸宄因舋。
偫行敚𭤑。哀哉氓黎。
颠在荼毒。朝廷悯之。
帝曰俞。允哉。
乃用敕抚此荒邑。噫嘻。
昔者苛政未作。封境保安
兹都冲要。衿带全蜀。
百濮兼错。万裔之泉。
宝利珍货。尽四海矣。
迨残猛聿至。蟊贼内讧。
始于硕鼠之侵。终屠饿狼之喙。
杼轴既尽。郛邑殆空。
悲夫仲尼云。苛政虐于猛虎。
岂猛虎而已哉。我府君殷然始宣皇明。
恭职事。巡省黄发。
周爰令图。所以绥亡固存。
蠲虐去暴。与百姓更始者。
舆人斐然。乃作诵曰。
我有圣帝抚令君。遭暴昏椓茕寡纷。
民户流散日月曛。君去来兮惠我仁。
百姓苏矣见阳春。然不躬不亲。
庶民不信。于是府君知人散久矣。
黩于诈罔。巳曰未遂。
六曹之务。先五美之训。
下官敛手。牟食革心。
人始翕如也。初官户在版图者万有五千馀家。
历政侵残。逃者过半。
岁月永久。庐井湮芜。
蟏蛸在堂。蟋蟀空叹。
先是有敕。天下逃人归复旧业者。
免当年租庸。公以柔远能迩。
政之大端。乃下令曰。
于戏。天子诚悯斯人。
是用命我。其讫有济。
若逋不及惠。幽不能明。
吾之罪人。部内有逃越他境。
能相率归者。免一岁租及征徭。
若茕嫠贫窭不能自济者。当别议优之。
长正耆老。可明喻此诚。
使被幽谷。令既下。
克己示信。或有逃者。
引首而归。公亲循宁慰。
赡理其业。于是小大悦赉。
远近承风。四封诸通。
一朝景附。夫负妻戴子。
荷蓑提笠。首尾郊郭者。
凡七千馀家。熙乎若鸿雁之得春也。
既至矣。则劳来之。
既止矣。则安辑之。
或三年。或十年。
旧馆已无。乔木犹在。
公缉屋涂室。薙陌开阡。
为其并疆。人得其居矣。
田畯失业。农野榛荒。
膏腴。利在江浸。
有金雁白鱼二水。是其朝云。
泽麓无虞。沟畛填塞。
公浚其涂洫。川浍始通。
人得就耕矣。流亡初复。
贫鞠兼半。食不糊口
力未赡农。公又假富资贫。
耦耕分种。助其铚刈。
岁以有年。人得其食矣。
曩者征税横敚。商旅不行。
贸迁有无。廛肆半绝。
公阜其货财。交易复通。
日中噬嗑。人得其利矣。
乃种树畜牧。蚕渔工贾。
什伯之器。车服之庸。
婚姻之时。丧祭之礼。
莫不尽为度数。制其权衡。
征赋既均。千室如一。
于是百姓允赖。鼓舞而歌。
其歌诗凡六章。题曰逃还乐。
其首章盖言天子之德也。其二章悯前政之虐也。
其三章喜公惠之至也。其四章言逃还之乐也。
其五章美公化行而奸慝不兴也。其六章善政令均平赋敛不淫也。
时日月会于龙狵。岁功成平
孟冬。百嘉备蒸。
品物咸乂。府君乃稽版籍。
考幽明。亲巡乎庐。
存问乎鳏耄。黄耇稚齿。
山原之民。乃接手赓歌。
迎拥马首。累乎道路者以百千辈。
昼肆酒。夜联烛。
偫舞蹈咏。迎途饯郊。
皆歌前六章。庆公惠也。
是以封内欢康。境外萌动。
企公德美。有若神明。
府君尝因公事至成都成都之民。
驾肩相瞩。盖籍甚其异也。
封人有丧者庐于墓侧。鞠然在疚。
负土成坟。公亲从寮吏。
吊其苫席。自是礼让行焉。
学校兴焉。长史河南窦公
旌别尚贤。廉居政。
以公甄理颓弊。跻美中和。
历政逋亡。一朝狎至。
遂表其状。奏之于阙庭。
属獯鬻孔亟。戎车未暇。
郊垒既夷。邦宪清穆。
刺史南阳张公。幨帏卧理。
宽猛以济。儒术兼优。
吏畏独坐。人歌来暮
甄综品鉴。物无遗才。
又以公保邦乂民。胜残去杀。
重理前秩。升闻宸扆。
夫升闻者。岂循良而已哉。
盖激清励贪。耸善惩恶。
祈元嘉命。优公宠章。
于是乡旄邦彦。华发杼首。
或名淹玉垒。家擅铜山
王宏马靖等若干人。皆以政洽仁显功著颂宣扬。
金帛嘉止。不日而至。
至则国肥矣。去则民瘠矣。
况我邦族。其将畴依。
兄弟睦亲。不可以从往也。
筐篚玉帛。不足以永贶也。
隔千里而不昧。与百姓而长存。
非刻金石。列图象。
懿。崇耿光。
则喁然众情。孰克慰满。
于是乃从旅凿巉岩。自金水之山。
得玉玫之石。农夫田妇。
担扛力运。皆惧公往。
遗像莫瞻。共琢之磨之。
议之谋之。子昂时因归宁。
采药岐领。父老乃载酒邀诸途。
府君之深仁。访生祠之故事。
永我以典礼。博我以文章。
夫千里一贤。义者所贵。
今百城一理。公独有之。
不熙其烈光。以示当世。
则孱弱者胡以激节。贪垢者曷以悛心。
敢因此义。乃氓谣而作颂曰(颂缺)
论神兵军大总管功状697年9月 唐 · 张说
 出处:全唐文卷二百二十四 创作地点:河南省洛阳市
右被牒奉敕责通大总管功状者。
契丹背恩。
营州失守。
前军丧律。
榆关不开。
幽平鸟栖于重堑。
戎羯虎食于四野。
燕南诸城
十仅存一。
河朔之地。
人挟两端。
由是豺狼入于牢阱。
蜂虿出于怀袖。
王受服不宿。
孤剑先驱。
寇雠日深。
甲兵未继。
于时鸠合步骑。
不满三千。
彼众我寡。
兵怯虏炽。
且保关守塞。
力犹不禦。
况土人弄兵。
转相攻拔。
外召夷狄。
内据险隘。
冀州既陷。
势将不巳。
当决水之冲。
承烈火之焰。
逆风扑燎。
摧岸塞河。
韩白见之。
知其难矣。
王权以料敌。
静而镇下。
宣国恩以抚宁
晓愚俗以逆顺。
督将吏以忠义。
示士伍以严肃。
深筹秘于六奇。
潜檄通于千里。
沧瀛贝博。
响援增气。
幽易恒定。
声威有立。
而又分兵井陉
杜其西望。
引军河漕。
阻此上流。
张虚旗于赵城
设奇兵于襄国
亦犹吴人潜军于巢县
而见舟豫章
汉将捷径于武关。
而声出崤渑。
盖广援以安众
多方以误敌。
故能举无遗策。
兵不踰时。
涤昴宿于妖氛。
拔冀方于涂炭。
俾皇灵溥畅。
黔首昭苏
朝廷释东顾之忧。
漳滏息南侵之患。
然后归剽掠。
返流亡。
业穷乏。
赈痍伤。
僵暴皆掩。
死丧复怨。
赏不失劳。
亦无滥受。
罚不漏罪。
亦无冤人。
则王有大勋于是役也。
而又诚以奉上。
义以利人。
至忠之状有三。
为善之迹有五。
所谓忠者。
一曰思致命也。
初戎寇方殷。
王乘驿赴救。
众才数骑。
捍敌偫丑。
山东父老。
如恃山河。
既而王躬擐甲冑。
吐诚师旅。
誓在尽敌。
以报前雠。
故得感激来战。
决命争胜。
二曰能果断也。
凶党狂狡
飞转妖书。
吠尧谤舜。
閒诱愚惑。
事斯蔓结。
摇我人心。
王阴察州闾。
掩求魁蠹。
获应贼书人耿罗汉等一十三人。
焚书伏罪。
众而后定。
故得破谋杀谍。
悖计无施。
三曰诚感神也。
王地维近属。
躬当大任。
所过山川鬼神之地。
罔不精意恳祷以请。
云天子圣明。
皇天辅德。
实降灵助。
以济神兵。
幽感明祇。
多获孚祐。
故得行师之处。
胜风送旗。
合战之时。
兴云翊阵。
金鼓所向。
冰消草靡。
所谓善者。
一曰均下也。
饮食劳逸。
与将士必同。
二曰洁己也。
遍赏有功。
王秋毫无受。
三曰询善也。
国之彝典。
成诵在心。
阅实定名。
必咨偫议。
四曰嫉恶也。
每戮一人。
亲数其罪。
必深加咎责。
使愧耻于地。
五曰不伐也。
贼平之日。
将吏贺功。
王称美天威。
推劳士众。
兢兢然若不己有也。
惟圣人神武制命。
豫授兵符。
大总管忠善龚行。
克成庙算。
今者显号年纪。
腾辉国籍。
方谓垂范云台
勒功彝器。
而杕杜遣宴。
甫率于旧章。
茅土增封。
殊末于宗正
此壮夫义士所以窃议而长叹者也。
虽树下不言。
用归功于明主。
然策勋有典。
何劝善于戎臣。
敢凭下问。
是用大陈。
其所正复州县。
招抚归降。
补署官僚。
存集流迸。
擒杀凶丑。
收获军实。
与吏士共功者。
具如别状。
河内王作祭陆冀州696年 唐 · 张说
 出处:全唐文卷二百三十三 创作地点:北京市
维万岁通天元年月朔日
神兵道大总管河北道按抚使右金吾卫大将军河内郡
以少牢之奠。
致祭冀州刺史陆君之灵。
戎羯不道。
侵轶幽都
凶渠电灭。
馀燎星铺。
鸣弓挟
饮马长芦
揽集同恶。
难起无虞。
枭獍为旅。
鲸鲵有族。
裳旗耒兵。
弦木。
泮涣吞噬。
睢盱触逐。
乱舞梯冲。
潜攻版筑。
凿齿争厉。
熊蹯未熟。
踰垣自溃。
守阶哭。
高扃巳陷。
连栌复焚。
人类薙草。
城随坏云。
僵尸暴骨。
藉藉纷纷。
嗟嗟使君
死节无吝。
政宽成俗。
兵机不振。
狡尔猖狂。
难以德镇。
城为仇保。
身膏虏刃。
明明上帝。
仁覆悯下。
赫赫神兵。
驱驰在野。
朝告夕赴。
如何不及。
将守非坚。
为寇是急。
救兵适来。
涉血犹湿。
三军雷叹。
百城雨泣
天子命我。
董戎冀方。
旌旗介冑。
千里相望。
既扫氛浊。
言巡战场。
辑穆人吏。
抚宁孤孀。
徘徊城府。
悽怆甘棠。
礼重王事。
哀深国殇。
魂兮有感。
歆此嘉尝。
尚飨。
贺平章文太师 北宋 · 李昭玘
 出处:全宋文卷二六一○、《乐静集》卷二一、《五百家播芳大全文粹》卷八
光膺策命,入拜师臣
三公惟人,大厦有栋梁之任;
一相处内,四方如泰华之安。
天扶圣君,人望元老。
欢乐精神之会,流通上下之情。
礼无与隆,时所罕遇。
恭惟某官孕灵岳秀,配德坤元,器深厚而有容,道直方而不挠。
武足以戡定乱略,文足以润色圣谟。
可托大事,则社稷之臣;
不亲细务,则帝王之佐
进人如己,爱物以情。
硕画嘉谟,抚宁于华夏;
阴功隐惠,孚感于神明。
故能业亮四朝,身兼五福。
出入将相,几四十年;
古今勋劳,无一二辈。
属真人之嗣服,揽庶事以图新。
谓国军禁令,有未决之疑;
左右辅弼,皆后来之俊。
俾辞留钥,入造内朝。
集冠盖于都门,罗饔餐于候馆。
衮衣已往,难留洛水之旧邦;
皓首复来,共识仁皇之真相。
龙光叠被,衢路荣观。
于今熙河之饷馈甚艰,辽夏之疆隅未复。
不足者九年之食,已伤者百姓之财。
将冗而卒骄,吏繁而员溢。
永赖蓍龟之旧德,克开社稷之远图。
俯陪调鼎之司,独践位之地。
寿考之美,躬迈德于汾阳
礼乐之功,更仰成于姬旦
某素惟鄙昧,久荷奖提。
台座荧煌,怅披云之在望;
驽踪疲曳,但服驾以长鸣。
吴玠 宋 · 沈与求
 出处:全宋文卷三八五五、《沈忠敏公龟溪集》卷四
览所奏卢法原以疾不起,良用衋然。
已降旨挥,邵溥管宣抚司常行细务。
至于军旅调发之事,疆陲控制之方,此乃国家之大计,朕既委卿独当一面,卿其以身任之。
惟卿忠存庙社,威震羌胡,勤劳累年,勋伐甚茂。
使陇蜀之境恃卿以安,则朕有长城之托,益所倚重。
卿必深谅此意,自信不疑。
近报遣兵分道四出,秦雍一带次第来归,备见规模,嘉叹不已。
夫关河,天下之根本,朕未尝一日忘也。
收还故土,抚宁遗黎,此所望于卿者。
顾朕亦安能郁郁久居此乎!
想时观衅,卿宜勉旃。
比已遣张浚措置荆襄,恐有事宜,就令报应,卿可知之。
顺义王莫贺咄吐屯文 盛唐 · 玄宗皇帝
 出处:全唐文卷三十九
维开元二十八年岁次庚辰三月丁亥朔二十二日戊申
皇帝若曰。
于戏。
茂秩攸升。
疏封有命。
宠荣斯及。
必在英贤。
咨尔石国王莫贺咄吐屯。
代袭诚节。
器标果断。
尽忠向化。
作捍蕃陲。
顷以苏禄残妖。
尚为边患。
乃能纳其邻国。
授以良图。
彼疆场。
相为表里。
致令克清边徼。
远辑殊方。
实赖心膂。
载宣勋力。
静言褒异。
非尔而谁。
是用册尔为顺义
尔宜敬慎王猷。
抚宁部众。
永保藩辅。
可不慎欤。
周太师蜀国公碑阴记 唐 · 尉迟士良
 出处:全唐文卷三百九十六
在周之宣帝。锡我别祖蜀公命曰。
附海至卫。实齐之封。
胙尔太师。以守兹土。
况大□幼冲。岂抚宁□人。
将社稷是卫。且受遗旨。
震悼于厥心。誓当仗顺四征。
遂荒区外。俾君三古□荐瘥大盗□国。
孺子。以矫制陷纯臣。
□于是不克有成。殆惧陨坠。
枕干□师方结征东之阵。□武贲少却待起未行。
天假滔淫。既合而北。
志悬魏阙。身行孤□而飞白羽救兵路断。
上下七旬。谓侄成平郡公勤曰。
汝亲当矢石。吾已竭□周命若之何其奋剑大呼。
止之不及而卒。三军恸哭。
夷夏慕之。荀息缢死□奉君传□也洎有唐拨乱反正。
崇德报功。式□忠贞之封。
更优赗赠之礼。以称教甫没代垂仁□若名臣试郡粤天下师通礼乐以布和。
抚幽明以靖厉。历典凡百。
独惟张公。曰嘉祐相国河□也汾吐金景。
岳生云气。不然。
岂光赞紫文。俾五星同舍。
威宣丹禁。而三柱克□于□代由是殿中受略。
邺下分忧。俗隐咸柔。
政□必举。□我先正勤君死难□直书副□之诚请轩缀斯翼。
庭植有幽。俨惟肖以赫灵。
肃应虔而丽福。属夏正□羞告期旁午。
焚萧而片云飞盖。整策而沛泽随车。
霁后宵初。天清月满。
忽有双鹤。□而去。
公之族有侍御史环。赋膏雨美其事。
邺县主簿郭坦。以为鹤者□闻天□其□既而秋霖昏作。
将害粢盛。公祈以巫。
应时晴朗。飞蝗自魏。
蔽日而西。公祝以诚。
□焉故嘉种黄茂。岁则大熟。
百姓歌曰。张公张公清且明。
蝗虫避境□成正晴□雨□晴公每见□沴不常氓俗忤政。闭阁引咎。
而异自销。京兆理剧之能。
□博物乃知志以系性。性正而神不违。
忠以奉法。法一而人不犯。
神人从天地当此其□魁垒□刃投虚沦鉴象著于述职奇士传其详。士良忝沐家声。
徒知祖德。□词□纪诸贞石。
白身人任震亨袭父官补修武郎珍州绥阳县沿边都同巡检 南宋 · 洪咨夔
 出处:全宋文卷六九九四、《平斋集》卷二二
敕某人:士无世官,惟控扼西南夷则袭之。
尔恪遵父训,洞晓边情,宜传勇爵之荣,仍践徼巡之职。
抚宁遐俗,惟信惟廉。
可。
韩忠彦枢密直学士定州告词1087年 北宋 · 苏辙
 出处:全宋文卷二○四○、《栾城集》卷二八 创作地点:河南省开封市
敕:有唐开元之初,以儒将守边,静则详于治民,动则计而后战。
边鄙不竦,号称得人。
兹予祖宗,阜康兆民,和诸戎狄。
垂白之老,不见兵革。
亦惟礼乐之士,能收干城之功。
用人之明,岂独前世?
具官某,元臣之后,风力自将。
拔于周行,旋付河间之重;
入参法从,遂膺宗伯之选。
世有明德,人无间言。
惟乃显考,尝以旄节为中山守。
宽厚之化,浃于斯民。
整严之声,震于邻国。
三十馀年,故吏遗民犹有存者。
今予命尔以要职,抚宁斯土。
尔亦益懋乃德,视乃先烈,使北边之人,知韩氏有子,予亦有臣,岂不休哉?
可依前件。
全魏罹寇戎巡幸抚宁咸平二年十二月丙寅 北宋 · 宋真宗
 出处:全宋文卷二一五、《宋大诏令集》卷一八七、《宋会要辑稿》兵七之一一(第七册第六八七五页)
朕奄宅中宇,茂育群生,眷全魏之部封,罹寇戎之侵轶,念兹疮痏,惕然疚怀!
爰整师徒,聿来巡幸,冀吾蒸庶,咸遂抚宁
应惊扰流移人户,诏到日,各复本业,当别行优恤,仍委所属州县,倍加安抚。
史称文帝成康孝宣比商宗周宣当否何如(省试策第一道) 南宋 · 周必大
 出处:全宋文卷五一三七、《省斋文稿》卷一○
对:欲知帝王之心者,必考其所学之道;
欲知帝王之治者,必观其所任之人。
在昔唐虞三代之君,以若稽古之学迭相授受。
舜之用中,尧实畀之;
禹之执中,舜实畀之。
其在成汤,所学者建中而已;
其在文武,所学者皇极而已。
所谓变诈之术,惨刻之法,未尝著之于心,宣之于口。
是以治效纯粹,名声彰闻,载祀千百,峣然不可企及,则其所学之道为何如耶?
若皋、夔,若契、稷,若伊尹、周公,咸以圣贤之资居辅弼之任。
或陈九德,或谐八音,五教于此而敷,百谷于此而播。
一德足以致天心之格,大勋足以光盟府之藏。
是以都俞而万邦乂,优游而百度举。
经传之所载,先民之所谈,铿鍧炳耀,荡人耳目。
由今望之,若神人然,则其所任之人为何如耶!
帝王既息,降及西汉
言治者必以文帝、宣帝为先,一时治绩,著在史册,班班可考。
观其亲饰子女,结匈奴和亲之好,大明信义,致单于渭上之朝,偃兵息民,人以宁谧,可谓有意于抚绥万方矣。
贾生之贤,则前夜半之席;
黄霸之治,则增颍川之秩。
才能类进,众职修理,可谓有意于任用之术矣。
开籍田以劝农,举孝弟以善俗。
综核名实,信赏必罚,可谓有意于设施之要矣。
然究其始终,推其功效,往往得于此而失于彼,举其小而遗其大。
故制度可修也,而文帝未尝修;
德教可任也,而宣帝未尝任。
彼岂惮于有为而甘于自弃与?
盖其所学非帝王之道,而其所任非帝王之佐故也。
何以言之?
人君之所为系其所学,学于帝王则足以成帝王之治,学于驳杂则足以成驳杂之治。
如符契之相合,如影响之相随,有不可掩者。
文帝所学者何道也?
刑名之道也。
宣帝所学者何道也?
杂霸之道也。
夫惟二君所学如此,其能如帝王之存心乎?
愚故曰:欲观帝王之心,必考其所学之道者此也。
天下之大,非一人所能治,必有贤哲焉为之左右,然后可以大有为于当世。
如股肱元首之相资,如风虎云龙之相从,有不可废者。
文帝所相者何人也?
木讷之绛侯,任气之申屠嘉而已。
宣帝所相者何人也?
好严之魏相,不事事之丙吉而已。
夫惟二君所任如此,岂能继帝王之圣治乎?
愚故曰:欲知帝王之治,必观其所任之人者此也。
夫文、宣之学既如此,文、宣之佐又如彼,其有愧于三代之事业,不必学士大夫乃能知之,虽三尺之童亦知之矣,孰谓班固负良史之才,当笔削之任,而昧于此乎!
请为先生申其说。
夫周家之治起于文、武,而大备于成、康之时。
汉氏之业创于高、惠,而涵养于文帝之世。
然则成、康也,文帝也,皆守成之君也。
孟坚于是称之曰「周云成、康,汉言文、景」,盖论其守成之时相类如此,非谓其心之所存,治之所致可以比夫成、康也。
必欲责文帝以礼乐庶事之备,其如无成、康之学何?
其如无成、康之佐何?
商、周中否,王业扫地,赖高宗、宣王而中兴。
汉武穷兵,海内虚耗,赖宣帝而复振。
然则高宗也,宣王也,宣帝也,皆中兴之君也。
孟坚于是赞之曰「可谓中兴,侔德商宗、周宣」,盖论其中兴之效类如此,非谓其心之所存,治之所致可以比夫商、周也。
必欲责宣帝以嘉靖商邦,明文、武之功业,其如无商、周之学何?
其如无商、周之佐何?
呜呼!
世已远矣,二帝三王之不可复见矣。
有君如文帝,如宣帝,犹以所学非其道,所任非其人,遂不足为纯粹之治,况于晋、唐之陵夷乎?
必欲举尧、舜、禹、汤、文、武之道,而又得皋、夔、稷、契、伊、周之臣,则千载一时,端在今日。
恭惟主上扩帝王之量以抚宁方夏,体天地之德以覆育群生,绵宇已阜安,民心已爱戴。
方且日与一德大臣,缉熙百度,润色洪业,可谓得帝王之道而又得帝王之佐矣。
算功见效,岂炎刘之君敢冀其万一哉?
是以执事先生推《天保》报上之诚,作为问目,俾诸生兼举而毕陈之。
西汉抚绥之方,任用之术,设施之要,凡得失优劣之可言者,愚盖详言于前矣。
至于今日之治可得而形容者,则遽数之不能终其物,悉数之乃更仆未可终也。
姑取诗人之颂以配当今之治,庶几乎美盛德形容之义。
迹夫「载戢干戈,载櫜弓矢」,则《时迈》之颂可以形容矣。
「多,亦有高廪」,则《丰年》之颂可以形容矣。
「郊祀天地,产祥降嘏」,则愿献《成命》之颂可乎?
「设业设虡,肇新雅乐」,则愿献《有瞽》之颂可乎?
籍田所以劝农也,何愧《载芟》之所作?
原庙所以奉先也,何愧《丝衣》之所陈?
兴崇太学,足以掩「在泮」之美。
务农重谷,足以掩「在坰」之颂。
至若躬祀太一,祈民福也;
禁止渔捕,遂物性也;
捐减田租,裕民力也;
刊定法令,明国章也。
是以仁增而益高,泽厚而愈深。
欢颂沸腾,和气充溢。
上焉日月星辰顺其序,下焉草木鸟兽安其生。
自非吾君之仁,吾君之德,则何以臻兹?
乃若运至化于一堂之上,纳生灵于太和之域,熙熙怡怡,使百姓日用而不知,谓帝力何有者,则又非诸生所能形容也。
令举大藩及边郡知州景德元年九月庚寅 北宋 · 宋真宗
 出处:全宋文卷二二二、《宋大诏令集》卷一六五、《宋会要辑稿》选举二七之八(第五册第四六六六页)、《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五七
牧守之官,历代为重,共治之叹,兹焉不诬。
方将惠养黎元,抚宁边鄙,询于有位,举尔所知,勉择周才,以副虚伫。
宜令翰林学士承旨宋白而下七十二人,于京朝官及诸司使已下、閤门祗候已上,举历任无赃罪、堪充大藩及边郡知州各一人,具历任功过以闻。
如任内犯赃及不如举状,并连坐之。
赵德明拜官封西平王景德三年十月庚午 北宋 · 宋真宗
 出处:全宋文卷二二八、《宋大诏令集》卷二三三
利用建侯外监方国。
抚宁陬落,临长士民。
在名器以斯崇,匪勋贤而弗授。
定难军节度使赵保吉德明,袭其令绪,蔚有长才。
举宗联命氏之荣,奕世殿邦之寄。
务尊王室,动守朝经。
率职献琛,拜章请吏,眷言恭顺,宜及褒崇。
是用建上将之旌旗,锡真王之印绶,缵乃旧服,镇于夏台。
于戏!
信誓之言,与丹青而炳焕;
宠荣之固,同带砺以绵长。
期宣翼戴之勤,协赞混同之化,永作藩辅,不其美欤!
特进检校太师、兼侍中夏州刺史、充定难军节度使银绥宥静等州管内观察处置押蕃落等使、上柱国,封西平王食邑六千户、食实封二千户,赐推忠保顺亮节翊戴功臣,仍依内地节度使例给俸。
苻坚 北宋 · 苏辙
 出处:全宋文卷二○八二、《栾城后集》卷一○、《历代名贤确论》卷六二、《文编》卷二九
苻坚、王猛,君臣相得,以成伯功,虽齐桓、管仲不能过也。
猛之将死也,问以后事。
猛曰:「晋虽僻处吴越,然正朔相承。
亲仁善邻,国之宝也。
臣没之后,愿勿以晋为图。
鲜卑、羌虏,我之仇雠,终为人患,宜渐除之,以宁社稷」。
言终而死。
不能用,卒大举伐晋,败于淝上。
归未及国,而慕容垂叛之。
既反国,而姚苌叛之。
地分身死,终毙于二人之手。
故后世皆多猛之贤,而咎坚之不明。
吾尝论之,虽有伯者之略,而怀无厌之心,以天下不一为深耻。
虽灭燕,定蜀,并秦凉,下西域,而其贪未已,兵革岁克而不知惧也。
晋虽微弱,谢安、桓冲为之将相,君臣相安,民未患晋。
而欲以力取之,稽之天道,论之人情,虽内无、苌之衅,而坚之败必不免矣。
以夷狄之馀,而有帝王之度,其灭慕容、姚苌也,收二姓之子弟,录其才能而官使之,布满中外。
凡其旧臣无不疑者。
若以世俗言之,则以渐除之,如猛之计得矣。
若以帝王之事言之,则坚之意未必过也。
《大雅》之称文王曰:「殷之孙子,其丽不亿。
上帝既命,侯于周服。
侯服于周,天命靡常。
殷士肤敏,祼将于京。
厥作祼将,常服黼冔」。
文王用人,其广如此,而何尤焉?
德虽不若文王,而窃慕焉,顾其所以处之何如耳。
文、武既没,周公、成王之际,殷之遗孽犹与管、蔡间周之隙,曰:「予复反鄙我周邦」。
周公既克殷,改封微子于宋,而迁其顽民洛邑
保釐东郊,作《多士》而抚宁之,所以虑其变者至矣。
至君陈、毕公,皆迭居成周,而董帅之。
康王之命毕公曰:「周公毖殷顽民,迁于洛邑,密迩王室,式化厥训。
既历三纪,世变风移。
四方无虞,予一人以宁」。
然犹曰:「邦之安危,惟兹殷士」。
由此观之,文王之用殷人,岂茍然而已哉?
畜养豺虎于其腹心,而贪功务胜,不顾其后,宜其毙于、苌也哉!
使坚信猛之策,南结邻好,戢兵保境,与民休息,虽有、苌百人,安能动之?
文王虽未可觊,然亦非王猛之所及矣!
第二表 唐 · 于邵
 出处:全唐文卷四百二十三
臣等至哀至切。昧死上表。
乞奉遗诏。顺时释服。
日月有期。而精诚未达。
率土臣子。未知所从。
况在朝行。伏待斧锧。
臣等伏以昔汉文帝初制易月之礼。以为王者不可因丧而废政。
君上重服。则率土何心。
爰建此仪。以垂后叶。
自尔至今。殆千载矣。
岂无哲王。皆所尊奉。
圣朝奄有四海。抚宁万邦。
重光睿图。孝理天下。
臣不敢备引前古。以烦圣听。
乞略陈元宗先帝即位故事。耆老当日所见闻者。
皆以日易月。依礼外除。
有司继存。仪注尚在。
臣敢罔冒。伏受严刑。
且先王制礼。禫服止于两月。
为日正当两日。今诏旨降从禫服以终丧。
臣虽固陋。不达礼本。
今服禫三载。实所未闻。
况君者天也。岂有天意惨怆。
万物得遂其性。父怀隐痛。
赤子得安其心哉。陛下若固违偫言。
未奉遗诏。非惟臣子哀惧。
实恐蛮貊不安。非阳和发生之道。
圣人顺物之义。愚臣等心之所切。
抵冒国章。形神悚越。
文理繁秽。频黩旒扆。
庶感天心。虽死之日。
将无所恨。无任惶悚之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