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点
“河北省秦皇岛市抚宁区” 相关资源
诗文库
谕三京诸州府敕 后唐 · 后唐明宗
 出处:全唐文卷一百八
昨帝室缠灾。
生民受弊。
方兹缵绍。
务切抚宁
寻降德音。
复宣明敕。
贵先求瘼。
务在推恩。
其或长吏因循。
公方挠杂。
何繇致理。
徒有怨咨。
是宜再谕赏刑。
纳言利病。
事或违于条制。
法必振于纪纲。
宜令三京诸州府并准此处分。
洛都御札 后唐 · 后唐明宗
 出处:全唐文卷一百十二
朕绍续鸿图。
抚宁诸夏。
爰从洛邑
来幸浚郊。
中山兴悖逆之心。
外寇恣朋连之势。
致烦征讨。
方见荡除。
皆宗社之威灵。
尽忠良之裨赞。
自此遐迩。
永远隆平。
盖以久别三川。
尝怀九庙。
既克清于氛祲。
宜便复于京师
取今月十三日归洛都
授李思让延州节度使 唐末 · 韩仪
 出处:全唐文卷八百四十
门下。夫息乱以静。
道者权。当底定千戈之时。
乃更易节旄之任。宁辞改作。
式贵叶宜。不移将相之荣。
别奉藩宣之寄。用光勋杰。
爰举宠章。具官某。
气薄云天。志坚金石。
蕴剪起之雄勇。负寇贾之智谋。
诚明可以伏鬼神。义烈可以贯风雨。
累代以勋劳报国。徇节忘生。
一门以忠孝承家。推心济物。
功铭钟鼎。誓著山河。
每逢多难之秋。必奋安危之用。
昨以邠岐动众。畿甸匪宁。
授以统临。锡之鈇钺。
举旄效命。投袂连行。
备闻靡盬之诚。克抱尽敌之意。
朕念兵革繁兴。十有八载。
蒸黎板荡。邑里洞虚。
为人父母之心。深惭凉德。
拯国艰危之运。唯有责躬。
爰议罢兵。用安率土。
又念昨者邠人不令。潜持两端。
有误军机。遂成退守。
复临彼土。自不怀安
虽欲抚宁。谅难辑睦。
是乃换双旌之雄重。割两郡之膏腴。
成一家千里之封。列三镇十连之责。
思勤竭。膺我宠灵。
谏水路幸邺 北魏 · 高道悦
 出处:全后魏文卷四十一
臣闻博纳舆言君上之崇务;
规箴匡正,臣下之诚节。
是以置鼓设谤,爰自曩日;
虚襟博听,义属今辰。
臣既疏鲁,滥蒙荣贯,司兼献弼,职当然否,佩遇恩华,愿陈闻见。
窃以都作营构之材,部别科拟,素有定所。
工治已讫,回付都水,用造舟舻,阙永固居宇之功,作暂时游嬉之用。
损耗殊倍,终为弃物。
且子来之诚,本期营起,今乃修缮舟楫,更为非务,公私回惶,佥深怪愕。
又欲御泛龙舟,经由石济。
其沿河挽道,久以荒芜,舟楫之人,素不便习。
若欲委棹正流,深薄之危,古今共慎;
若欲挽牵取进,授衣之月,裸形水陆,恐乖视人若子之义。
且邺相望,陆路平直,时乘沃若,往来匪难。
更乃舍周道之安,即涉川之殆,此乃愚智等虑,朝野俱惑,进退伏思,不见其可。
又从驾群寮,听将妻累,舟楫之间,更无限隔,士女杂乱,内外不分。
当今景御休明,惟新式度,裁礼调风,轨物寰宇,窃惟斯举,或损洪猷,深失溥天顺则之望。
又氐胡犯顺,未恭西道;
偏戎旗胄,仍袭南寇;
对接迎畿,蛮是疏戾,每造不轨,窥觎间隙,或生虑外。
愚谓应妙选懿亲,抚宁后事,令奸回息觊觎之望,边寇绝窥疆之心。
臣禀性愚直,知而无隐,区区丹志,冒昧以闻(《魏书·高道悦传》:「高祖将由水路幸邺,已诏都水回营构之材,以造舟楫。道悦谏。」案:文云「冒昧以闻」,诏云「省所上事」,知是表疏,非口谏也。)
褒回鹘权知可汗仁美制 后唐 · 后唐庄宗
 出处:全唐文卷一百三
回鹘可汗仁美。代袭骁雄。
生知义烈。乘北方忠顺之气。
为南面沙漠之君。自列圣有国之初。
便申盟誓。及肃宗中兴之运。
继立勋庸。迩来贡奉不违。
戎马无警。一心尝保于甥舅。
万里或结于姻亲。今则兴服之初。
献琛俄至。仍闻抚宁七部
兼且控制诸蕃。终姓之道无偷。
信言必复。嗣绪之文斯在。
典册宜行。俾前修。
且明久要。宜封为英义可汗。
仍令所司择日。备礼册命。
起居道君太上皇帝表本建炎元年七月得旨拟撰)1127年6月20日 宋 · 李纲
 出处:全宋文卷三六八三、《梁溪集》卷三三 创作地点:河南省商丘市睢阳区
臣某言:神京不守,坐失金汤。
天旆启行,越在草莽。
凡为臣子之列,均深痛愤之情。
臣某诚悲诚感,顿首顿首。
恭惟道君太上皇帝陛下游神穆清,宅心昭旷。
尧舜之逊禅,济家国之艰难。
方交两宫之欢,永享四海之养。
邻邦犯顺,戈戟暗于中原;
帝座移居,銮舆幸于朔野。
神人感愤,华夏悲摧。
而臣滥总帅权,莫陪执驭,迫群臣再三之恳请,谓大宝不可以久虚,勉徇舆情,嗣守神器。
瞻行宫而靡及,慕慈训以增怀。
辑睦师徒,冀宗祊之可保;
抚宁方夏,伫车驾之言归。
谨遣通直郎、试太常少卿臣周望奉表起居以闻,臣无任。
还幸东都御札 后晋 · 晋少帝
 出处:全唐文卷一百十九
控制寰中。
梁苑得舟车之要。
抚宁河朔
邺台有粟帛之饶。
先皇帝肇启基扃。
咸升都邑
南北非远。
来往是常。
今则时正晏清。
当和煦。
宜回金辂。
往幸夷门。
宜取今月十一日还幸东京
应沿路州府。
并不用修饰行宫。
开治道路。
食宿顿递。
并以官物供给。
勿令科敛人户。
侧近州府长吏
勿来朝觐。
凡在遐迩。
宜体朕怀。
谏用兵疏 后蜀 · 田淳
 出处:全唐文卷八百九十一
伏见三年以来。
民颇怨嗟。
谓陛下求贤失道。
为政不平。
重纂组。
夺女工。
贵雕锼。
损农事。
法令不信。
赏罚无诚。
纳谏之心。
微自满假。
驭朽之念。
渐乖始卒。
载舟覆舟。
不可不惧。
而况北有大敌。
方藉支禦。
若失人心。
其何以济。
臣又见频发士卒。
远戍边庭。
人心动摇。
莫测其故。
家搆异议。
如临汤火。
人且忧骇。
将何抚宁
若夫举众兴师。
须明利害。
况关大事。
岂可容易。
必若金鼓一鸣。
前锋稍接。
一败一成。
疾如反掌。
愿陛下先事而计。
无贻后患。
今之动静。
颇涉因循。
臣不知所发之兵。
为防边乎。
为赴敌乎。
若云防边。
不当骤有徵发。
若云赴敌。
则须先决便宜。
师出无名。
三军必怨。
三军既怨。
何以成功。
以我朝之甲兵。
拟柴氏之士马。
以我朝之将领
比柴氏之师帅
以我朝之帑藏。
比柴氏之囷廪。
至于法律刑名。
声明文物。
彼长此大。
差等不同。
须用权奇。
以谋拒捍。
若二国交斗。
恐未十全。
况我天府之邦。
用武之地。
一夫守隘
万旅无前。
假使柴师能于野战。
攻城夺垒。
利在平川。
傥入隘途。
如无手足。
愿陛下以短兵自固。
扼塞要冲。
分布腹心。
把断细径。
精加号令。
老彼敌师。
纵柴氏亲来。
未敢便谋深入。
以日继月。
以月继年。
敌势自羸。
我师弥锐。
不折一戟。
不失一卒。
而柴氏自疲。
信所谓彼竭我盈。
以逸待困。
此为上计
符合天机。
胡生之抚宁 其一 明末清初 · 毛奇龄
七言绝句 押齐韵 出处:西河集卷一百四十二
相逢燕市酒重携,漫向金台觅駃騠。
六月炎风吹似火,送君仗剑到辽西
胡生之抚宁 其二 明末清初 · 毛奇龄
七言绝句 押词韵第十一部 出处:西河集卷一百四十二
少年意气本纵横,兄弟相过在抚宁
旧日临榆如可问,清秋一上五花城
复荆南德音建隆四年四月甲申 五代至宋初 · 宋太祖
 出处:全宋文卷二、《宋大诏令集》卷二二七
门下:朕廓定中原,抚宁万国,顾车书之所混,期声教之大同。
日者衅起衡阳,兵连楚甸,当朗陵之危蹙,祸恐及民;
发禁卫之骁雄,鼓行问罪。
既除害首,将议班师。
不谓凶党辜恩,婴城拒命。
才下剪之令,寻成破竹之功。
将帅之叶和,致烟尘之克定。
言念黎庶,深怀闵伤。
宜推旷荡之恩,用慰凋残之俗。
可赦荆南朗州潭州管内(云云)
江南李煜横海等军士骨肉津遣过江诏建隆三年五月戊午 五代至宋初 · 宋太祖
 出处:全宋文卷二、《宋大诏令集》卷二二五、《景定建康志》卷二
抚宁寰宇,爱育黎元,每思致理之方,务在从人之欲。
今据横海、飞江、水斗、怀顺诸指挥员寮、节级、兵士,各称有骨肉现在江南,乞取归京。
国主素推仁爱,必念流离,可令所司分析军兵,怜其割爱,津遣过江。
体予驭远之怀,庶协同文之化。
安抚秦州蕃部尚波于诏建隆三年六月丁未 五代至宋初 · 宋太祖
 出处:全宋文卷二、《宋大诏令集》卷二四○、《宋史》卷四九二《吐蕃传》、光绪《甘肃新通志》卷八、光绪《重修秦州直隶州志》卷一九
朝廷置制边防,抚宁部落,安集,岂有侵渔?
比来秦州元设三寨,只要采斫材植,供亿京师,虽在蕃汉之交,不妨牧放之利。
汝等遮栏木筏,伤杀军人,寻命使臣,往彼和断。
近得高防奏:汝等四十七人,见已拘留,听候奏。
汝等久怀忠顺,谨守封陲,昨缘事出于一时,致此纷扰。
朕料汝等必悔前非,宜示怀柔,各从宽宥。
今赐汝等锦袍银带,至可领也。
已除节度使吴廷祚往伸安抚,仍令还汝等旧地。
各归本族,共体深恩。
如或更敢犯边,当议尽加诛灭。
江南李煜不令客旅过江于江北置务折博诏乾德二年七月乙未 五代至宋初 · 宋太祖
 出处:全宋文卷三、《宋大诏令集》卷二二五、《景定建康志》卷二
抚宁邦国,爱育黎民,欲礼让之兴行,期干戈之偃戢。
爰自江表内附,商旅南通,车书虽嘉于混同,关市每烦于候接。
其间不无群小,罔顾宪章,或尚气以凭陵,或使酒而喧竞。
每达朕听,深用怃然,虽曾指挥,尚未严肃。
已降宣命:自今诸处不令客旅过江,只于江北置务折博,凡有货币,但于彼处贸易。
载惟通晤,当体眷怀。
送人还抚宁 明末清初 · 汪琬
 出处:尧峰文钞卷四十一
莺啼潭柘庵,草长桑乾口。
此时送君行,东风吹马首。
关路遥连沙碛斜,知君今夜宿谁家。
蓟州美酒滦州𩺀,好醉棠梨千树花。
辞免除知洪州劄子 宋 · 张守
 出处:全宋文卷三七八八、《毗陵集》卷八
臣伏蒙圣恩,除知洪州江西安抚制置大使,寻具奏辞免,续准御前金字牌递到枢密院劄子,备奉圣旨,令臣疾速起发前去之任。
臣契勘南昌上流,古称重镇,非才术足以办剧,德望足以折冲,则何以抚宁一方,上宽忧顾?
如臣凉薄衰病,不敢爱惜馀生,傥或上误陛下寄委,则死有馀责。
区区诚悃,具载前章。
再念臣灾祸之重,前月末一兄丧亡,积忧伤心,气血益悴,未能仰遵圣训,兢惧陨越,言不能叙。
伏望慈哀检会前奏施行。
臣无任瞻祈迫切之至。
取进止。
大唐尚书右仆射特进开府仪同三司上柱国司徒并州都督卫景武公 隋末唐初 · 许敬宗
 出处:全唐文卷一百五十二
有唐建极。将事补天。物色异人。营求国器。采六奇于楚将。而疆宇廓清。探九赜于商贤。而彝伦式叙。若乃西戡建□东□公讳靖。字药师陇西成纪人也。源夫龙德在躬。法混成而谓道。猿灵象臂。纵饮羽以穷神。譬诸吞乙皇灵由其□梓灵源所渐。美地冠于神洲。国谍攸章。茂绪光于列代。盖以被于金石。无俟一二详焉。曾祖欢。后魏河秦□州刺史□县开国公□和复硖殷五州刺史永康县。中南降灵。材高文梓。关西出将。气盖削成。游刃六条。理棼丝而有绪。拥旄千里。詟□军事荆州刺史绮岁权奇。慕成庆之高义。弱龄耿介。服子路之嘉言。竟能絷马埋轮。自立□□之誉。走魂□骨以□□□□□公心□以纳方邵于胸中。轥赵辛于跨下。岂非帝锡贤弼。以胙圣人。比夫□成作师。用康汉道。滋泉入繇。实沃□心。生(阙八字)之□行事咸施可久。谋而后动。智越老成。宽而纳众。量含多士。数召与语。嘉其志气。每商榷通变。靡究□涯□之可畏矣。年十有六。长安调为功曹。盖以望表黄图。光膺礼贲。英标赤县。不谢弓招。俄而雍州引□宾□□策□崩次骨严科。滥加端士。天伦之长。竟被凝脂。由是除公为汲县。历安阳三原。考绩连最。于时寰中万宇。并□设地险而分疆。公乃以德安边。长城弛⿰(木厈)。运奇料敌。合境无尘。于时鼋鼍为梁。久盘泽国。盗骊穷辙。留滞□乡。公□而涣汗流汤之旅。犹未倒戈。渐台之众。尚婴穷垒。故知元天覆构。非断鳌之所持。巨壑腾波。岂精卫□能□公□引居周卫。申之以心膂。太宗地居帝子。冥应宝图。则哲钦明。内韫知臣之鉴。推心通梦。预投□□之□溪赤堇守江堑以谁诃。由是命公抚宁荒憬。建旟直指。进次●(苜次)州。招集遗黎。将申问罪。铣徒再肇。跨有偫□利□沈□止授以兵权。慰勉痍伤。人皆拔拒。奋扬衰怠。发并冲冠。孤城掩扉。已经二载。能胜兵者。裁八百人。夜赴贼□乘其□意□扬尘翳景。我师既鲜。人皆色变。公徐撝马策而谓众云。贼扰且嚣。是其怯也。及未成列。可以薄之。□二百人蔽山□是清定因请孝恭进图萧铣。诏授行军总管。便事首途。于时八月凉秋。水凑荆门之阨。二江行潦。□□□□岭之□其巢势若疾雷。敌必无备。远徵不可以应速。近召未足以成军。计日就擒。此兵家之上策也。由是□计□为先锋□之争搏救其悬命。处死地以图山。先犯后军□师遂恧贼争虏掠。散地交驰。公亲率前茅。射虚而进。擒其伪帅。由是□江抚循岭外。承制选补。百越率从。敕授岭南道安抚大使检校桂州总管。东渐闽区。南踰象浦。雕题凿齿。并□烈□霓分糒投醪。惠深时雨。玉桴括野。候玉弩以驰威。金镯乘飙。指金陵而振旅。僵短狐于洞泽。则溆浦□流。渐长□太宗统极。宠渥增隆。徵拜刑部尚书。参图国政。别食邑四百户。仍以本官行太子左卫率。未几。转兵部尚书。再□俱远若乃旄头上列。星野于是分区。大沙下布。地脉因而致绝。谓天骄子。代蹙中原。随氏季年。长围扆□自兹□引弓超忽。白登不闻吟镝。公乃轻赍毕景。随飞雪而长䘪。勒骑通霄。籋遗风而远袭。奄逾高阙。势若飙驰。潜□□庭□如□之功是称繄赖。进封代国公。增邑三千户。加位左光禄大夫。馀官如故。曩代和戎。赏褒舞佾。昔人出塞。□号冠军。以□尚书右仆射。当权执宪。象雨露之无私。纬俗经邦。法岳渎之为纪。远清迩晏。画一之道无□翊政还醇。□三□上不能抑。下诏从之。加授特进。许其闲逸。散金之赏。拟迹疏公。松子之欢。比肩张傅。安车宏大隐之义。□□协□太宗悯兹视肉。疟彼游魂。乃诏徵公为西海道行军总管。于是撝羽申令。立表即戎。悬旌鄯善之阿。酣战昆崙□彼有惭德。改封卫国公。授濮州刺史。畴其爵邑。子孙承嗣太山如砺。信誓之文不渝。镂鼎传铭。世禄之□方□诏曰。仪比台阶。允归时望。位参兖职。必俟茂勋。是以汉之邓骘。垂芳于往载。晋之郑袤。著美于当时。特进卫国公靖。□居端副。志在奉上。知无不为。叶赞之道既彰。止足之风弥远。自违朝宠。仍属沈痾。摄养私第。炎凉亟改。言念□职事望重台槐。职雕神化。追踪昭伯。胜映前猷。继美叔林。仪形当代。庶将乞言胶序。相礼云亭。天下慭留。俄从化□以□诏赠司徒使持节都督并汾箕岚四州诸军事并州刺史。给东园秘器。班剑卌人。羽葆鼓吹。凶事所须。并命优□景武公。礼也。惟公才膺衡石。契合休明。受律九天之上。收功四维之表。洞庭狼顾。剪不崇朝。惟杨□□□如□始济东流遽阅。揭日未淹。西嵫已晦。将军从骠之客。望祁山而恸怀。丞相开閤之宾。对佳城而掩泣。乃与家□室□。
猗欤茂族。
同源帝先。
郁云摽陇。
切汉分川。
□床攸出。
金舆在旃。
洪基诞圣。
末派生贤。
秦州忠烈
执羁从□。
顾盼扬采。
鼓动生风。
惟皇作极。
求贤委政。
轩后顺风。
有虞申命。
在我明辟。
道包前圣。
拟汉藩荆。
如周引郑。
□宫南纪□智缴大风。
威歼凿齿。
夷波海澨。
廓氛江汜。
昏昏鹿塞。
淼淼鸡田。
编穹浃野。
蕴沴蒸天。
受律横奋。
电扫云褰。
□著绩溢宇腾声。
壑舟潜徙。
国栋俄倾。
托辰沈曜。
爱景韬精。
朝念明谟。
哀深诏葬。
士思令范。
缅怀宗□晋原不□□山□。
汉英武皇帝新建天龙寺千佛楼碑铭 唐末宋初 · 李恽
四言诗 出处:全唐文卷九百
宅之西。五里而远。偫山邃谷。延袤萦拥。北自乾坎。南距申酉。苍崖峭壁。怪石灵泉薜萝荫乳窦以夏寒。丛桂向晴旸而冬绿。涧溜清泚。自激轻音。蔓草芃茸。本无毒螫。洞穴窈窕。烟岚闭亏。隔云闻鸡犬之声。度岭接樵苏之径。大哉。气通斗极。崆峒带多武之乡。地划参墟。晋野乐深思之俗。况乎刑政之经不紊。霸王之器具存。纪都邑即天下之浩穰。养士马即域中之精勇。往者北齐启国。后魏兴邦。虽未臻偃伯之称。且咸正事天之位。时或倦重城之晏处。选面胜之良游。各营避暑之宫。用憩鸣銮之驾。亦犹秦之阿房。晋之虒祁。楚之章华。汉之未央。古基摧搆。往往存焉。年历寖远。率多改作。盖以翼翼都会。豪右富民。因旧图新。增制惟错。于是乎金人塔庙。老氏宫观。星布于岩石矣。懿哉坤维之上。一舍之遥。偫木阴翳。奇峰崷崒。上有平址。东西仅五十步。北倚石壁。有弥勒阁。内设石像。侍立对峙。容旨温□其镌磨之巧。代不能及。昔睿宗皇帝再加添设。功用宛然。次东有池水甚洁。澄湛凝碧。睹之恐耸。国人俨其堂宇。偶以神位。每角亢方中。雷雨未施。即雩祷咸萃矣。驯岭西下□□约三百步。有高寺榜曰天龙。故易义云。夫龙者。潜即勿用。飞即在上。天龙之名。固其宜矣。今英武皇帝应千龄之运。居九重之尊。比自舞象执经。齿冑学优于庠序。问安侍膳。□□□□于庭闱。动叶咨询。行符典则。负对日之辩。似不能言。□秤象之智。果而勿伐。肃肃煌煌然。伟量知几。深不可测。立德在间平之右。承家继文武之基。自非道济艰危。孝安宗社。孰能与于此乎。天会中睿宗皇帝以道(阙十一字)出阁授检校司徒归义都督。时年尚幼冲。躬亲官次。寡辞敏德。务简刑清。吏不敢欺。府无留事。尝以公退休暇。与叔季诸王。方驾接轸。礼谒精蓝。一岁之中。□□□数上独于东序愬观音像一堂。其内幡花鬘盖供饰之用。靡不严洁。于兹日新。每具斋祷。罔不乾乾惕惕。潜发明诚。所志者。延鸿祚于邦家。弭灾氛于区宇。因心爱敬。不忘斯须。□□甚嘉偫论归美。攸是罢解公府。特恩检校太保。授右金吾卫大将军。充大内都点检贞干服勤。中外严敕。宣威敬事。动叶圣谟。及皇帝践阼。加□□太师太原尹。阶勋爵邑。悉称公台。寻领侍卫亲军事。未几。值仓卒之变。震骇非常。上独执雄断。入平内难。时戊辰秋九月嗣升宸极。立定倾危。赫然大□垂裕终古。自是□□洁念。恒切归依。每届良辰。必亲行幸。至壬申年十二月二十二日。诏有司于大殿后正面造重楼五间。寻遣良冶铸贤劫自拘留孙如来已降铁佛千尊。□范金审像□□容光相圆明等无差别。如是匀分龛室。各安上级。时诏宣徽北院使永清军节度使检校太保范超自始监修。应期成就。基砌柱础。广槛飞甍。丹彩相望。□□□□巍乎窗扉下瞰于云端。栋宇勃兴于地表。金炉晓炷。惟闻薝卜之香。玉磬晨鸣。不假莲花之漏。议者曰。树超世之果。图不朽之功。必依惟睿之谋。宜享终天之禄。岂比夫望祭□□□□□祷之。驾骋瑶池。徒纵盘游之乐者哉。上御宇之八年乙亥岁。天赞皇帝。义敦天性。礼叶彝章。洎春末夏初。累飞诏示。必以备物典册。将加徽号洪名。□□君亲之恩。敬修迎受之礼。至夏六月十六日。果降贵近昭宣□容寻于正殿□□英武皇帝兼颁龙衣玉带。驷马雕鞍。别赐神旗鼓吹。殊私异将□□□□□众心悦随。偫后称庆。宝函金简。扬命舜命禹之书。驭朽持盈。尽为子为臣之敬。礼之大者。帝载无穷。先是英武皇帝以今岁摄提建月青风□□□□□升寒气将退。严整仪卫。亲率公卿。驾苍虬之骙骙。衣赭袍之熠熠。云韶寅导和乐□□□□□曲之居误届初禅之境。臣幸陪天仗。亲奉德音。既成□福□□□□□□之佑遽兹承诏。俾志胜缘。将纪洪猷。潜思秘祝。所冀龙华会上。侧聆善嘱之言。星宿劫中。遍睹青莲之相。欢心有待。谨作铭云。
觉皇递兴,大教垂世。
成位有期,坏空相继。
大哉贤劫,千佛重光。
六度万行,轨躅相望。
浩劫迢遥,一念可摄。
勿谓难逢,声尘相接。
惟彼陶唐,上列参墟。
莓莓沃野,煌煌帝居。
天启亨会,神输瑞图。
英武定难,后来其苏。
圣人有作,抚宁邦域。
治民事天,允釐庶绩。
金像玉楼,伊帝之力。
普济苍生,永尊皇极。
贤良方正 初唐 · 张柬之
 出处:全唐文卷一百七十五
问。朕闻体国经野。
取则于天文。设官分职。
用立于人纪。名实相副。
自古称难。则哲之方。
深所不易。朕以薄德。
昌图。思欲追逸轨于上皇。
拯偫生于季俗。澄源正本。
式启维新。俾用才委能。
靡失其序。以事效职。
各得其长。至于考课之方。
犹迷于去取。黜陟之义。
尚惑于古今。未知何帝之法制可遵。
何代之沿革斯衷。此虽戋戋束帛。
每贲于丘园。翘翘错薪。
未获于英楚。并何方启塞。
以致于兹。伫尔深谋。
朕将亲览。对。
臣闻仲尼之作春秋也。法五始之要。
正王道之端。微显阐幽。
昭隆大业。洛之功既备。
范围之理益深。伏惟陛下受天明命。
统辑黎元。载黄屋。
负黼扆。居紫宫之邃。
坐明堂之上。顺阳和以布政
摄三吏而论道。雍容高拱。
金声玉振。徵求无厌。
误及厮贱。微臣材朽学浅。
诚不足以膺严旨。扬天庥。
虽然。敢不尽刍荛。
罄狂瞽。悉心竭节。
昧死上对。臣闻天者偫物之祖。
王者受命于天。故则天而布列职。
天生蒸民。树之君长。
以司牧之。自非聪明睿哲。
齐圣广渊。不能使人乐其生。
家安其业。陛下德自天纵。
慈悯元元。既乐其生。
且安其业。臣闻瑞者。
上天所以申命人主也。故使麒麟游于囿。
凤凰集于庭。庆云出。
神龙见。其馀草木烟露之祥。
不可胜纪。陛下日慎一日。
虽休勿休。故天申之以祯石。
告之以神文。大矣哉。
圣人之鸿业也。臣闻河图洛书之不至也久矣。
孔子曰。凤鸟不至。
河不出图。吾已矣夫。
师说曰。圣人自伤已有能致之资。
而天不致也。陛下有能致之资。
而天蕴者。所以扶助圣德。
抚宁兆人也。臣观今朝廷含章赡博之士。
言正议之臣。陛下诱而进之。
并践丹地。伏青规。
雍雍昂昂。云属雾委。
鸾骞凤振。佩金鸣玉。
曳朱绂。扬翠緌。
充牣于阶庭者矣。昔舜举十六相。
去四凶人。有大功二十而为天子。
前史美之。称曰尽善尽美。
虽甚盛德。无以加此。
陛下彰善去恶。昭德塞违。
万万于虞舜。自托薄德。
愚臣何足以望清光而敢有议哉。制策曰。
思欲追逸轨于上皇。拯偫生于季俗。
澄源正本。式启维新。
臣闻善言古者。必考之于今。
善谈今者。必求之于古。
臣窃以当今之务。而稽之往古。
以往古之迹。而比之当今。
以为三皇神圣。其臣不能及。
故于(疑)亲之。陛下刊列格。
正爰书。修本业。
著新诫。建总章以申严配。
置法匦以济穷冤。此前圣所不能为。
非偫臣之所能及也。今朝廷之政。
上令下行。如身之使臂。
臂之使指。百僚师师。
罔不咸乂。此偫臣之能奉职也。
书曰。元首明哉。
股肱良哉。庶事康哉。
故臣以为陛下有三皇之位。而能隆三皇之业也。
臣以今之刺史。古之十二牧也。
今之县令。古之百里君也。
有官联焉。有社稷焉。
可谓重矣。任非其材。
其害亦重矣。昔周宣王欲训其人。
问于樊仲曰。吾欲训人。
诸侯谁可者。仲曰。
鲁侯肃共明神。敬事耆老。
必咨于故实。问于遗训。
乃立之。晋之名臣亦言。
舍人洗马。一时之高选。
台郎御史。万邦之俊哲。
若出于宰牧。颂声兴矣。
由此言之。则古牧州宰县者。
不易其人也。自非惠训不倦。
动天心者。未可委以五符之重。
百里之寄。今则不然。
多由门资擢授。或以勋阶莅职。
莫计清浊。无选艺能。
负违圣诫。安肯肃恭明神。
轻理慢法。安肯敬事耆老。
取舍自便。安能求之故实。
举措纵欲。安能问之遗训。
选异一时之高材。非万邦之俊杰。
于是多其仆妾。广其资产。
齿角两兼。足翼双备。
蹈瑕履秽。不顾廉耻。
抵网触罗。覆车相次。
孔子曰。既得之。
患失之。苟患失之。
无所不至矣。故臣以为陛下有三皇之人。
无三皇之吏也。制策曰。
俾用才委能。靡失其序。
以事效力。各得其长。
至于考课之方。犹迷于去取。
黜陟之义。尚惑于古今。
未知何帝之法制可遵。何代之沿革斯衷。
臣闻皇王之制。殊条共贯。
虽有改制之名。无不相因而立事。
孔子曰。殷因于夏礼。
所损益可知。周因于殷礼
所损益可知。其或继周者。
虽百代可知也。然则虞帝之三考黜陟。
周王之六廉察士。虽有沿革。
所取不殊。期于不滥而已。
陛下取人之法甚明。考绩之规甚著。
臣以为犹舟浮于水。车转于陆
虽百王无易也。今丘园已贲。
英楚云集。启塞之路。
岂愚臣所能轻云也。谨对。
立代王宏皇太子 初唐 · 高宗皇帝
 出处:全唐文卷十二
荐雷扬祉。
承祧之道爰著。
重离阐曜。
守器之方斯存。
故能抚宁军国。
永保邦家。
详览瑶图。
缅瞻遐册
继业垂统。
咸率兹典。
王宏
道居嫡允。
天纵英姿。
器质冲华。
神鉴昭远
恭谦表志。
仁孝居心。
夙彰睿哲之风。
早通诗书之业。
朕以虚薄。
方启无疆之祚。
永传不朽之基。
取则前王。
思隆正绪。
宜升上嗣。
养德东宫
可立为皇太子
仍令所司择日。
备礼册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