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点
诗文库 注释
至正庚辛唱和诗得不字 元 · 缪思恭
 押物韵 出处:槜李诗系卷六
人情莫大乎欢戚而情之欢戚则又系乎时之治乱何者当其乱也雨覆云翻天地否闭对此茫茫无复生理虽有花晨月夕适足动我之感怆欷歔及其治也上清下宁日月开朗耳目所遭无非佳境虽当凄风苦雨皆足助我之酒肠吟思此二者无他当由情以时證时从情得如知情之欢戚可以卜时之治乱矣至正庚辛唱和诗为嘉禾同守缪君广文曹君偕诸名辈分韵之什也读其庚子兵后之作则知方岳匪人苗獠骄肆悲音于邑何其戚也比读辛丑避暑之作则藩卫有人民庶乐业逸兴超举何其欢也盖其为时不过一再踰年而二十八诗之欢戚顿异要亦一系乎人焉耳矣余奉使以来稽滞岁月每每以损辱使命为戚乃者太尉公顺承皇命报使有日为欢可知适舟过槜李以方外故知新公请序此诗不觉因己之欢戚有触于此诗且知诗可以观时之治乱若著蔡如此鄱阳周伯琦至正己亥兵后明年庚子八月之望同守缪公招同诸彦小集南湖杜甫不可久留豺虎地南方犹有未招魂为韵人得一字即席而成亦足以纪一时之变且幸此会为不易得云尔承事郎司农右丞郁遵
我生胡弗辰,守土愧簪黻。
乱离叹斯瘼,兵氛驾飘拂。
贵臣既防求,苗獠荐骄怫。
比户䍦(一作罹)毒淫,流殃痛未讫。
大军有凶年,荆榛莽茀郁。
天地塞无欢,三秋翳沈沕。
当国哀黎氓,方来滥朱绂。
所冀民社宁,优诏非为屈。
顿觉元气清,太空如荡祓。
借问今夕娱,还思去年不。
至正庚申倡和诗:周伯琦序:至正庚申倡和诗,为嘉禾同守缪君、广文曹君偕诸名辈分均之什也。
怀琏自代状 宋 · 释道隆
 出处:全宋文卷五八○、《释氏资鉴》卷九
臣本凡庸,混迹市里,夤缘佛法,依近天颜,出入禁庭,恩渥至厚。
荐更岁籥,衰病相仍,未甘退于山林,坐贪蒙于雨露。
因循至此,愧负在颜。
恭惟皇帝陛下天纵圣神,生知妙道,染为词翰,如日昭回,下饰万物。
而臣蒙许赓和,似雾领略,才见一斑,人虽不言,臣岂无怍!
伏见僧怀琏比自林薮,召至京都,议论得其渊源,词句特出流辈。
禁林待问,秘殿谈禅,臣所不如,举以自代。
伏望圣慈,许臣于庐山一小刹养痾待尽,不胜犬马恋轩之情。
取进止。
按:《禅林僧宝传》卷二○,嘉兴藏第二○册。
五年五月吴破槜李王入吴与群臣临水祖道军阵固陵作祝词二章 春秋楚国 · 文种
四言诗 出处:全上古三代文卷五、槜李诗系卷三十七
皇天祐助,前沈后扬。
祸为德根,忧为福堂。
威人者灭,服从者昌。
王离牵致,其后无殃。
君臣生离,感动上皇。
众夫悲哀,莫不感伤。
臣请薄脯,酒行二觞。(一章)

大王德寿,无疆无极。
乾坤受灵,神祗辅翼。
我王厚之,社祜在侧。
德销百殃,利受其福。
去彼吴庭,来归越国(二章)

按:(附考郡为古扬州城春秋于越败吴于槜李及越灭吴地归越周末楚威王取越地属楚秦始皇二十五年置长水海盐二县属会稽郡东巡掘污长水徙今治改名由拳海盐陷为柘湖移治武原乡在今平湖境二世元年项氏据为西楚地汉高祖三年立兄贾为荆王地属之十一年诛复立会稽郡十二年封贾子濞为吴王海盐置司校尉新莽元年海盐为展武东汉建武二年复名海盐顺帝永建二年海盐县陷为当湖移治顾邑山在今平湖县南乍浦吴大帝黄武四年由拳海盐二县地为盐官县黄龙三年由拳野谷生改为禾兴因以纪年赤乌五年太子和讳改禾兴为嘉兴东晋咸康七年海盐县移处马嗥城隶南徐州八年复隶扬州梁武帝天监六年海盐县信义郡太清三年海盐东北境置前京县治京浦在今华亭县东南与嘉兴海盐俱隶吴州陈武帝永定二年海盐前京盐官三县地立海宁郡盐官隋文帝开皇九年吴州并信义海宁郡吴郡苏州钱塘杭州嘉兴盐官钱塘杭州唐武德七年复置嘉兴海盐县苏州八年嘉兴又废唐太宗贞观元年嘉兴县海盐嘉兴仍属苏州江南道睿宗景云二年又复海盐县苏州改隶扬州先天二年海盐嘉兴玄宗开元五年于马嗥城西北置海盐县即今治也天宝元年割嘉兴之东境海盐之北境昆山之南境置华亭县大历五年升嘉兴为望县十四年改隶浙江武帝会昌四年海盐县为𦂳县昭宗大顺元年海盐杭州乾宁四年吴越王平嘉兴梁太祖开平三年吴江县分嘉兴之北境与焉后唐庄宗同光二年吴越王升嘉兴为开元府割华亭海盐二县属之明宗长兴二年文穆王罢开元府复属中吴晋烈祖天福三年析嘉兴之义和镇崇德县明年又以嘉兴秀州另立嘉兴县华亭海盐附焉自是不复隶苏矣宋太宗淳化三年隶浙西路徽宗政和七年秀州嘉禾郡十年割嘉兴之梧桐等五乡益崇德宣和三年复改为州宁宗庆元元年嘉兴府领嘉兴海盐崇德华亭四县元至正十四年为嘉兴路置华亭府属焉元贞元年海盐崇德为州元乱为张士诚所据明太祖吴元年改路为府以海盐崇德为县华亭属直隶宣德四年嘉兴之西为秀水北为嘉善海盐之东北为平湖崇德之东为桐乡领本县七之改崇德石门县 朝因)
秦驻碑 秦 · 无名氏
四言诗 出处:槜李诗系卷三十七
始皇承天,越受帝命。
业超上世,歼周灭郑。
七雄靡馀,六国是并。
功齐太古,道深前王。
埒炎均昊,美冠颛黄。
通灵七代,敬构商堂。
纵圣凝贤,将记百几。
奄蔼馀辉,蜚声万祀。
按:(附考山在海盐县南十八里海上始皇东游登此望海又名秦望亦名秦径始皇美人死葬山下有美人庙又相传五百童女避秦难于此后得仙今尚有秦皇石桥柱十二没于沙中山下长堤沿海为始皇驰道山下有秦溪庙前有飘一株伐去复生时显戈甲光怪之异云碑系梁天监二年八月二十三日右判史敬素立字多磨灭不能全载按宋王象之舆地碑记目曰始皇碑在嘉兴县意即此碑然不知何年移郡城耳)
元 · 祖柏
谁呼蓬岛青头鸭,来杀松江赤縺蛇。
辍耕录:丙子岁松江亢旱。闻方士沈雷伯道术高妙,府官遣吏赍香币过嘉兴,迎请以来。骄傲之甚,以为雨可立致。结坛仙鹤观,行月孛法,下铁简于湖、泖、潭、井,日取蛇燕焚之,了无应验。羞赧宵遁。僧柏子庭有诗云云。闻者绝倒。
德胜闻神君碑景定五年二月 南宋 · 娄真卿
 出处:全宋文卷八二一○
显应德胜闻神君庙,崇宁初年本邑王子明所建,禾兴西深叶里。
昔立于边塘,忽一夕,飙雨雷轰,铿然移址,神兵千万,阴助灵显,主灾主福,有祷必灵。
一方之民,在在加敬。
阴受神赐,显迹凛然。
老宿相传,百馀年矣。
端平乙未,徐道慧等重修,榱榈栋折,年深久弛。
景定癸亥秋七月道慧再捐囊资,募求檀施,建造庙门、殿室、东西廊庑、庙轩庵庐,凡一十有馀间。
舍置田地,以赡道众。
钱谷役工,用砖灰瓦木,费缗一万有奇。
道信、道勤寒暑不倦,颓圮罅补,粲然一新。
道勤守庵,惟香火之流传,赡众得田,于获饘粥之继,感悦一诚之心,幽显以之。
仰蒙权府德清赵慨然据执从请之,美事也。
道信作礼,因其请识颠末若书。
盍为纪述数语,坚珉以永其传。
景定甲子仲春望日。
按:光绪嘉兴府志》卷一○,光绪四年刻本。
夏夜宿流虹寺有感 元 · 周棐
 押词韵第十七部 出处:槜李诗系卷五
驰骛竟朝莫,似缘饥冻迫。
如何百年间,区区为形役。
世途寡相知,腼颜徒自饰。
所获既非宝,所丧良可惜。
生理固草草,进退量我力。
岂乏希世荣,前车已当阨。
流光急奔马,素业纷断织。
大道卒未闻,怛焉增内惕。
按:(附考寺在府治东北二百步宋孝宗生于丞厅后改为兴圣寺御书流虹圣地今废为嘉兴县学)
传贻书院 宋 · 文及翁
 出处:全宋文卷八二○六、万历《崇德县志》卷七、《南宋文录录》卷一三、《宋代蜀文辑存》卷九四
有宋受命,肇基立极,艺祖皇帝一日洞开诸门,曰:「此如我心,少有私曲,人皆见之」。
识者谓得三圣传心之妙。
又一日,问世间何物最大,时元臣对以道理最大,识者谓开万世理学之原。
猗欤盛哉!
自时厥后,天下凡四书院,通今学古之士彬彬辈出。
庆历间诏州县皆立学,道化大明,儒风丕振。
濂溪子建图著书,微显阐幽,明道、伊川二程子实得其传,程门高弟如杨、如游、如尹、如谢,皆天下英才。
中原板荡,载道而南,杨、游、尹、谢数子实大有力焉。
龟山杨文靖公一传而罗仲素,再传而李延平朱文公受学于延平,见之《师友问答》可考也。
文公门人遍天下,中更伪禁,岁寒,疾风劲草,磨󶸅而不磷缁者绝无而仅有。
于时潜庵辅公独立不惧,遁世无闷,自祠官报罢,归隐语溪,题读书之堂曰「传贻」,盖将以传之先儒、贻之后学为己任。
著书满家,《易》、《书》、《诗》、《春秋》、《礼记》有注释,《大学》、《论语》、《孟子》、《中庸》有问答,《通鉴》有说,师训有编,日新有录,杂著有稿,袭藏于家。
至今语溪之人薰其德而善良不知其几,祠而奉之,尸而祝之宜也。
尝谓太极一而阴阳分,有阳则有阴,有善则有恶,有君子则有小人。
以孔孟大圣大贤不免叔孙、臧仓之毁,元祐诸贤而指为奸,元符上书而指为邪,庆元道学而指为伪。
呜呼,此未定之天也。
乃天者定,人者泯,元祐诸贤、元符上书、庆元道学,至今光明硕大,照耀汗青,一时憸壬,万世遗臭。
剥烂复反,否极泰亨,君子小人之界限,事久论定,此潜庵褒赠之典,日星垂而河汉流也。
崇德县大夫家之柄,以元祐同门、元符上书故家,习闻诗礼,及见典刑。
洋洋舆诵,挺挺祖风,于簿书期会整暇之馀,思所以彰善瘅恶,表厥宅里,树之风声,此传贻书堂所繇建也。
堂成,移书谒记,敢拜手稽首,对扬我朝道学源流之盛以谂同志,庶学者于善恶之几、正邪之别、义利之判、人心道心之危微、天理人欲之消长,知决择而定趋向焉,不至为君子之弃、小人之归,其于国家化民成俗之意岂曰小补之哉!
若夫讲习堂规、书粮工筑、创造岁月,详记备载,则有司存。
《春秋》之法,常事不书,贤者识其大者而已。
咸淳五年阳生十日朝请郎直华文阁、权知嘉兴军府兼管内劝农事、节制澉浦金山水军文及翁记。
按:《至元嘉禾志》卷二五,道光十九年刻本。
显忠庙记建炎元年冬 北宋 · 鲁詹
 出处:全宋文卷三六三五
大观庚寅冬,詹广陵秩满,腊中归省亲,道经吴江,寒甚,一夕震泽冰合,即抵家,乡人皆言曰:「昔湖中冰厚几尺,有物自东北趋西南,轰然有声,冰碎如粉,夕即还,如是三日乃已,此何异耶」?
詹曰:「异,我不得而知之。
第闻吴主孙皓尝被疾,时有神降于小黄门,云:『华亭咸塘风涛为害,非人力能防。
海盐县治一旦陷为湖,无大神护。
臣,汉之功臣霍光也。
臣部党有力,当镇之,可免』。
翌日疾瘳,立庙小金山
乡人盍相与筑宫湖上,竭虔昭惠,以镇此土乎」?
佥曰:「兹众所祈向者」。
即卜爽垲之地,占湖山之胜,乃营庙宇,乃严神栖。
自是远近翕然,结社会拜者舳舻相衔也。
窃尝谓生为伟人,则没为明神,必有大功德于民,随其所向,而追想世奉祀之,如大禹之于会稽泰伯、季札之于姑苏伍子胥之于钱塘马伏波之于南海韩文公之于潮阳是也。
忠烈公策名孝武,拥昭立宣,厥功懋焉。
是时汉都长安,距吴会为远甚。
又公之没,更两汉,历三国,已数百年矣。
乃托主之疾,肇建金山之祠,敷锡阴贶,宏庇海邦,此何理耶?
噫!
人心神矣乎。
疾徐俯仰之间,再抚四海之外,生兮一世之杰,没兮有不亡者存,如月在天,有水则现,舟行月移,东西南北,随所向而见之。
黄石公之于仙州,张渔阳之于酂邑,民犹尸祝之,矧夫忠烈岩岩,精爽凛凛,发祥炳灵,感应如响,曾何久且远之间耶!
久而民之祀崇,道远而民之祀广,神妙莫测,讵容拟议哉?
公之勋业,青史焕然,而钱氏谓之冠军,非是。
我宋重熙,百神受职,宣和二年始赐额曰「显忠」,后三年,诰封「忠烈」。
公虽冠五等之爵,尚迟显册之颁,庶致崇极而侈神贶也。
丙午春,詹归自京师,祗款祠下,主未就绪,慨叹久之,而职其事者,舆议弗允,亟告县大夫而易之。
明年冬,阖郡司还朝,过家上冢,乃见庙宇屹然,拥以虚亭,翼以修廊,旁列攸司,各有次第,高明轮奂,庭殖翚飞。
徘徊谛观,目骇而心肃焉。
因裒始末书之石,式告来者。
按:光绪嘉兴府志》卷一一,清光绪四年刻本。又见光绪《平湖县志》卷九。
前题(送宫方伯怡云嘉兴用同年卢都转雅雨韵)又步原韵一首 清 · 戴亨
七言律诗 押尤韵
邂逅逢君雪满头,怜才慕德两绸缪。
百年耽咏心长泰,万里乘风事早休。
都转雷塘思握管,客星严濑访披裘。
老来我亦无拘束,愿与湖山结胜游。
附:送同年宫方伯怡云嘉兴卢见曾)四纪离群两白头【榜下一别四十八年矣】那教小聚不绸缪花才开处席先步月已残时吟未休堕泪有碑留汗简立锥无地著菟裘郎君佐郡西湖近【令嗣官嘉兴司马】何必劳山始钓游
八声甘州 元末明初 · 倪瓒
 押先韵 出处:古今图书集成
忆当年。
飞絮燕泥香,往往落云编。
记宗雷在座,阿连携手,灵运齐肩。
俯仰亭台,犹昔残泪湿红鹃。
芳草池边,路一样芊绵。

生怕老怀作恶,似常凋短发,乍冷秋天。
赖高谈如绮,拨闷晓山前。
尽破除、名香法酒付馀情、晚柳与衰烟。
又争奈、虞渊日薄,笛响凄然。
按:整理自《古今图书集成》嘉兴府
奉行青苗新法自劾奏状熙宁三年五月 北宋 · 陈舜俞
 出处:全宋文卷一五三四
熙宁三年五月,具位臣陈某准州牒前后录降敕命,及转运司牒、提举常平广惠仓司牒榜等,近准敕条:将常平广惠仓钱斛,依陕西青苗钱例,每于夏秋已前,约逐处收成时酬价,立定额支每斗价例,晓示召人情愿请领,随税送纳斛㪷。
或纳时价贵,愿纳见钱者,并许从便。
虽时价极贵,比之元数,取利不过二分。
即不得障遏民户,不令请领。
及有不愿请者,亦不得一例抑配者。
臣伏见民间出举财物,其以信好相结之人,月所取息,不过一分半至二分。
其间亦有乘人危急,以邀一时之幸,虽取息至重,然犹不过一倍。
比及收歛,或赍持馈饷,务为欢悦,诣门负载,不责输送。
或始约缗钱而偿谷粟、始约而偿布缕,歛者以得为幸,偿者不一而足。
至有改为后期,变取庸赁。
下虽鱼盐、薪蔌、耰锄、锜釜之类,皆以其价取之。
盖茍不务此,贫疾逃亡,空有质剂,官不为理。
此天下出举之常也。
今朝廷所置官局,募民以青苗贷取钱斛,以为宽农赈乏之惠,故所设法,概以周密,以举给纳,皆从民便。
然要之人情,以米粟出纳,不若用钱之简便也。
今使有司必约中熟为价,贷民以钱,度吾民非岁大稔,米谷至贱,亦必偿缗钱,而出所谓二分之息耳。
然所谓二分之息者,今约为六月,而以算数求之,在民间一倍,取之于民,犹足为补助。
盖不思责办州县期会输送,卒无逋负之理。
若官局如私家杂偿他物,势亦无由。
仓库给纳,人情乞取,如影随形,虽皋陶设法而身行之,亦不能尽比之民间取与相安,而无督责威刑之惧。
臣以为虽曰官所取之息尚轻,固已不减民间一倍之重矣。
敕意又虑州县不能晓知新法之意,而以钱斛抑配百姓,故复申饬讲解,著为条约。
然臣体问方今小民匮乏,十室八九,应募之人,不召而至,何可胜计。
为国论者反忧抑配,斯过计矣。
盖譬如孺子见饴蜜,必染指争食,然父母疾止之,恐其积甘足以生疾。
今为民官长,止其穷滥,不使受贷轻费,终蹈督责之困,爱之惜之,不为无意。
臣又比见民间挟豪势,欲为倾夺人之计者,必先多以金帛,阳为好言,以相假借,又包藏微意,谓之书契不收其利,乃使愚夫騃子不思后悔,恬然坐费。
以及期会,因蹑其无所偿之时,痛为迫逐。
始既未尝论利,则诉于州县,州县不得不受。
公私交迫,禁锢鞭箠,日以危急,故能卖其田宅,佣其妻孥。
如此者多矣。
故世之有识耆老诫其乡党,贤父兄诲其子弟,未有不以贷赁逋负为生事之不善也。
昔者祖宗著令,诸以财物相出举,任从书契,官不为理,保全元元之意盖深远矣。
今乃官自出举,设为赏罚奖劝,恶吏诱之以便利,督之以威刑,方之旧法,亦已异矣。
且臣再读诏书,以为振民乏绝,抑兼并,法无出此。
及见有司申明科条,又使十户为甲,甲中须有上三等一人充保,浮浪无抵当之人不得一例俵散。
夫谓浮浪,乡人之所不保,止是乏绝,至甚滨于转徙沟壑之人,今固不蒙其惠矣。
复欲藉此以抑兼并,臣恐法终行,特为天下兼并之地耳。
何以言之?
天下之有常平仓,非能人人计口而受饷也,盖市井田里,常有谷价踊贵之时,官以常平减价贱粜,则积谷者自然不得复珍市深藏以邀贵价,于是生民阴受其赐矣。
且如越州去年,民田未尝有水旱虫螟之灾,只因邻州不稔,米商罕至,谷价日增,本州以常平仓米自正月出粜至五月,凡四万五千馀石,乃仅能裁止贵粜,民免艰食。
以一州而言,天下理势略同。
今朝廷以新法散常平为青苗,唯恐不尽,使仓库既空,饥馑荐至,则兼并之民,必乘此时有闭籴而贵粜者,未知州县将何法以制之?
斗粟万钱,未可知也,此岂不为兼并之利哉?
臣又窃谓兼并者之计,今官既放,无庸争利,但可藏镪,坐待邻里之人逋负青苗,恶吏严督之时,贱买人之田宅、和质人之妻孥而已。
臣故曰,此特为兼并之利也。
诏意又恐州县避事,不务推行新法,抑遏人户,不肯俵散。
是尤不然。
臣尝私为州县主者之计,今必使奉行新法,姑纵之贷,亦不患歛之之难也。
盖朝廷设法,已分为夏秋二料,五月放秋料,正月放夏料。
所歛秋料正在正月间,所歛夏料正在五月间,不过给秋料使以纳正月所举者,给夏料使以纳五月所举者。
则其出民力者,但计所当息钱,益所给为所纳耳。
若然,则是使吾民一取青苗钱,终身以及世世,一岁常两输息钱,无有穷已。
万一如此,则是别为一赋以敝生民,非朝廷王道之举也。
臣虽愚闇,尝深世务,官于县道,职在爱民。
今不敢茍免按问,雷同官吏,诱陷小民,日入困敝。
在犬马之心,亦深惜轻误圣朝,别生此赋。
所有青苗新法,难以奉行。
谨具状自劾以闻,伏候敕旨。
按:《都官集》卷五。又见宝庆会稽续志》卷七,《文献通考》卷二一,《宋史》卷一七六《食货志》上四、卷三三一《张问传》附《陈舜俞传》,《历代名臣奏议》卷二六九,嘉庆嘉兴县志》卷三一。
福严禅院至和二年八月 北宋 · 陈舜俞
 出处:全宋文卷一五四四、万历《崇德县志》卷八、嘉庆《石门县志》卷九、《嘉禾金石志》卷二六
佛无二道,末有禅、律,道异徒别,而居亦判矣。
崇扉闯然,钟倡鼓和,圆顶大袖,涂人如归,环食列处,不问疏亲者,谓之十方。
人阖一户,室居而家食,更相为子弟者,谓之甲乙,甲乙非道之当也。
朝廷之法,缘人情而治人,大约不欲扰动,而卒要之以公。
故制曰:其徒愿为十方居者,官听之。
近世稍稍有请者,公道之胜而徒之相向也。
崇德馀杭嘉兴之两间,邑东北十里,林木蔚然而美者,福严院在其下。
院始五代乾符之乙未,邑人钟离裴置之,地有千乘,因名焉。
圣箓重熙,号命丕冒祥符始年,改赐今额。
历年虽多,有徒居之,独廪自宇。
皇祐庚寅岁,主者志洪率其属僧愿为十方。
县为之告于郡,郡谨用朝廷之法,即许之。
其年七月县令命僧曰处成主之。
成未几弃去,而县亦新令尹矣,又择主曰继式。
成、式禅者,而皆出于十方居中,论议招纳,皆不戾公道,而其徒归之。
人睨其道之胜、而徒之归如是,而众亦向。
钟鼓而食,斧斤而居,求于人皆乐然与之,惟恐不及。
予居嘉兴,小舟及其门,不远二舍。
尝游于院之甲乙时,若像而殿,若聚而堂,苔沿甓陨,圮坍不支。
后三年,游于式之时,前之草莱则兰若矣,前之瓦砾则金碧矣。
地非特胜也,人非始尚也,道之公而主之者亦才也。
噫!
天下之事不独是,废兴之由未有不系于公不公、才不才。
公道未尝亡,才固不少,顾择之举之之道何如耳。
始,成之来,乃见命以记,作而未成。
成之后会式,式复以请。
院之废兴,则所目击者,因兴感以及人事,遂不愧而为之辞。
时至和二年八月一日宣德郎试大理评事、权雄州防禦推官陈舜俞记。
按:《至元嘉禾志》卷二六,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康僧会 东晋 · 孙绰
四言诗 押质韵 出处:全晋文 卷六十一、槜李诗系卷三十七
会公萧瑟,实惟令质。
心无近累,情有馀逸。
厉此幽夜,振彼尤黜。
超然远诣,卓矣高出。
按:(附考康僧会康居吴赤乌中为大帝祈获如来舍利建海盐金粟寺尸解后每现真身眉间放光颇显灵异)
陈夫人墓词 晋 · 张林
 出处:全晋文、槜李诗系卷三十七
夫人姓徐,吴郡嘉兴人也。
夫人少膺灵粹,诞兹淑贞,聪哲明敏,温恭柔顺;
体仁足以长人,嘉德足以合礼;
恭顺不惰其心,明烈实备其体。
若夫柔惠清顺,中和圣善。
妇德既备,母道亦践。
志厉永玉,厥德弥显。
靡靡其操,翼翼其仁。
明景内映,朗节外新。
芳徽风迈,淑慎其身。
按:(附考夫人姓徐晋时吴郡嘉兴人见赵志)
后九曜石歌辛卯 清 · 翁方纲
 押词韵第四部 出处:复初斋诗集卷九
我住八年又秋晚,徘徊绍兴春涨初。
始来重剔第一石,假以旬日烦百夫。
石深则咫泥倍咫,百年未露之石肤。
人功嗟岂能强植,想有神力相撑扶。
模糊烟雨蚀不到,一十二匊琅玕珠。
米海岳诗虽不见,蒋颖叔记笔笔殊。
净名斋帖息壤在,溪山罨画有意无。
张升卿字今补录,千古人物难得俱。
放舟月夜吐奇气,长歌溪尾敲唾壶。
人才发挥为世用,但记名姓诚区区。
八百年前芙蓉水,日夜灌漱于根株。
依然煮茶访处,昔人已叹岁月徂。
未知老榕树下字,后来谁则代我摹。
仿佛前回剔石候,霜轻雾重黄双梧
按:〖辛卯九月,将受代,始剔池中破石,得题刻十有二处,皆八年来所未见者。《濂溪书院记》左下第四段云:「程师孟金君卿李宗仪许彦先。」右下第四段云:「李之纪仲明吴荀翼道张升卿公诩、蒋之奇颖叔元祐二年三月十六日会于药洲观九曜石。」此段与韶州九成台颖叔所题《续武溪深诗》刻笔法无二,而张升卿适足补前所拓字公诩之名。左下第三段云:「绍兴九年岁在己未二月初吉药洲春水新涨,小舟初成,连南夫鹏举、(缺一字)正明甫周利见君遇王勋上达晁公迈伯咎载酒同游。」石背云:「武夷詹文举毗陵袁太初长乐郑才仲绍兴癸亥季秋孟冬,两乘晦沐,追真率高踪,载酒以游,相羊竟日。饮阑磨崖,聊纪良集。」左下第一段云:「吕少卫方夷吾南容、苏少连会饭药洲,泛舟观九曜石,绍兴壬申二月二十有二日。」此下云:「少连夷吾南容癸酉清明前二日来。」右下第三段云:「长乐灵溪之源,楚相颍川之裔。乌飞于左,春藻其(似是旁字。)有宋乾道,岁在丙戌药洲之滨(似是携字。)筇放逸。曜石星罗,镵之以笔。」右下第二段八分书云:「庆元乙卯季冬十有三日同提点刑狱赵希仁山甫转运判官徐楠志和提举常平刘俣硕翁提举市舶唐弼公佐泛舟小酌其下,惜题识之湮灭,悲岁月之不留,吊古感今,三叹而返。经略张釜君量题石背右云(缺一字。)赵(缺三字。)周卿月(缺七字,其第一字似信字,第三、四、五似肃莆上字。)洪唐元龄(缺三字。)仲(缺两字,其下一字似二。)日(缺一字,似升。)以咸淳乙丑(似春仲二字。)来游。(以下缺。)」左下第五段云:「督学秀水吴鹏顷于药洲疏甃起涤故时胜槩,复者什九,此即九曜第一石也。同臬事宜宾陈卿慈溪叶照钱塘吴玭建安李默载酒来观,再淹暝𦱤。时嘉靖戊戌二月之廿二日题。」右上第一段八分书「灵曜」二大字,旁云「书」。又于池东石上得一段云:「峕庆元乙卯腊日,建宀阜通坊医士李元□。」又于池西北大石脚得「刘度臣刊」四字,而仙掌所蔽者又披露二行有半,弟「尉」字乃是「𠦑」字。「临江萧」下,乃「山则则山」四字。「赵时瑢」上亦非「沅」字。始悟曩时以府志校写,所记失实也。附识于此。十月朔方纲识。〗
清节轩壁记淳熙十六年 宋 · 李直养
 出处:全宋文卷六四○三
海盐贰令见于史传,惟唐陆愬一人,五代前不置丞簿。
太平兴国元年,归版图于国朝,后置丞焉。
淳熙丁未直养员丞兹邑,问前人了无知者。
仅因绍兴改元辑诸名氏,得二十有二人,镵名龛置于壁间,俾来者有考焉。
己酉岁除,识诗云:「新种修篁翠叶稠,凛然清节坐惊秋。
官曹正类崔斯立,风味仍同王子猷
暂却鹭鹓容退食,他时鸾凤小迟留。
吟哦自是名家事,我亦身閒愧食浮」。
按:光绪嘉兴府志》卷七,光绪四年刻本。
军中记事诗 其四 清 · 贝青乔
七言绝句 押豪韵 出处:咄咄吟
匮启金縢选俊髦,刍荛采取到吾曹。
锦囊争献筹边策,好检磻溪古豹韬。
按:初,将军奉上谕,凡文武员弁及士民商贾中,有奇材异能或一材一艺者,均准诣军前投效,有功,从重奖赏。故自渡江以后,营门外特设一木匮,愿投效者许纳名其中,三日后传见,有能稔知夷务者,亦许密陈得失。于是献策者凡四百馀人,投效者一百四十四人,仆因得滥入幕中。及将军驻节嘉兴,麾下随员恐人攻发其私,怂恿将军收去木匮,不许密陈,并投效之例亦因以闭。
军中记事诗 其十一 清 · 贝青乔
七言绝句 押豪韵 出处:咄咄吟
长年倚柁马腾槽,奉檄怜他倦伐鼛。
不有嘉禾,早应相犯到秋毫。
按:将军驻节苏州两月,随员中颇有向州县官需索者,差役繁兴,怨言四起。盖江苏官以办差之久而怨,浙江官以办差相待之久而亦怨也。既而道出嘉兴参赞文蔚之仆某妄有徵求,直入县署肆闹。秀水知县殷焯达坐堂皇掌责之,怀印诣辕门听参。文蔚甚怒,将军排解之,乃罢。举人臧纡青因劝将军行文各州县,凡大兵过境,祗须整备夫马船只,馀皆饬支应局供给云。
癸丑十月一日鹰窠顶观日月并出因简寄桐乡汪晋贤 明末清初 · 周筼
 出处:古今图书集成
君不见,鹰窠之顶真陡绝,渤澥潮生势腾决。
峨然突兀当其冲,万里扶桑晓明灭。
十月合朔东南隅,晶荧摩荡光彩殊。
苍烟内涌紫玉佩,赤霞外抱黄金枢。
我闻此胜亦已久,束缚尘埃苦奔走。
今年决计来独登,何期却与徐君偶。
远公高兴亦不凡,担囊策杖探巉岩。
中夜起坐候天色,那惜草露沾衣衫。
列宿离离光灿灿,北斗阑干望初转。
启明倏忽生东方,朦胧岛树遥难辨。
怪闻笑语披荆榛,错愕相询喜故人。
世间良遇不易得,况是山巅更海滨。
寒气棱棱苦凄薄,衾裯拥护同帏幄。
久之不见太阳升,碧云遮断如城郭。
云销日见二丈馀,尽诧往说为空虚。
惘然叹息下山去,回首忽见奇光舒。
两镜依稀齐上下,精华万道遥空射。
巅岫浑如映雪开,波涛恍若镕银泻。
山僧向我称绝奇,二十年来一见之。
群公睹此殊可幸,非真好事谁能期。
汪生高怀人莫及,山水招邀屡游集。
为作斯篇远寄闻,明春沆瀣还同吸。
按:整理自《古今图书集成》嘉兴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