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点
诗文库 正文
王棨 唐 · 陈黯
 出处:全唐文卷七百六十七
黯去岁自褒中还辇下。
辅文出新试相示。
其间有江南春赋。
篇末云。
今日并为天下春。
江南兮江北。
某即贺其登选于时矣。
何者。
辅文家于江南
其词意有是。
非前眹耶。
今春果擢上第。
夏六月
告归省于闽。
命序送行。
某辞以未第。
言不为时重。
辅文曰。
吾所知者。
惟道与义。
岂以巳第未第为重轻哉。
愚繇是不得让。
鳞偫之众也。
必圣其龙。
羽族之多也。
必瑞其凤。
凤非四翼。
龙非二首。
所以异于鳞羽者。
惟其稀出耳。
向使日百时千。
盈川溢陆。
则蛇虺鸠雀。
无非龙凤矣。
其谁曰圣且瑞哉。
进士科由汉迄唐。
为擢贤之首也。
寰瀛之大。
亿兆之众。
岁贡其籍者。
数才于千。
有司升其名者。
复止于三十。
其不为贵而且稀乎。
辅文早岁业儒。
而深于词赋。
其体物讽调。
相如扬雄之流。
异代而同工也。
故角于文阵。
而声光振起。
今之中选。
是荣其归。
想宁庆之晨。
为乡里改观。
孰不谓人之龙凤乎。
懿哉辅文
是行也。
足以自重。
李宗闵中书侍郎平章事 中唐 · 文宗皇帝
 出处:全唐文卷六十九
职代天工。
望归人杰。
必资求旧。
允副佥谐。
山南西道节度管内观察处置等使兴元尹银青光禄大夫检校礼部尚书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上柱国襄武县开国侯食邑一千户李宗闵
岩廊正人。
宗室全德。
才惟不器
道实生知。
粹茂体阴阳之和。
周旋成礼乐之用。
外宏疏朗。
中实诚明。
白璧凝温。
朱丝秉直。
文穷三变。
学洞九流。
早以忠规。
契于审象。
雅有元略
能宣大猷。
厎宁戎蛮。
协赞郊祀。
见可而进。
知难靡回。
启心常罄其嘉谋。
造膝必闻其法语。
行父事君。
志存于嫉恶。
皋陶承弼。
道远于不仁。
康济而金柅有伦。
燮调而玉烛无爽。
謇谔励大臣之节。
端庄清至化之源。
修明典章。
慎选方岳。
敷我利泽。
臻于治平
自出镇汉中
既周星律。
巴俗虽歌乎来暮。
国人颇咏于去思。
遂用徵还。
盖从公望。
及延召宣室。
益加前筹。
是宜再陟中枢
直修衮职。
咨尔良辅。
其听朕言。
夫天地交泰则时和。
君臣䜣合则国治。
眷求一德。
出纳万机。
勉宏如水之心。
式副济川之用。
命官罔及于私昵。
诏爵必俟于贤能。
俾庶绩惟凝。
彝伦攸叙。
无忝注意。
敬之戒之。
可守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散官勋封如故。
李绛司徒 中唐 · 文宗皇帝
 出处:全唐文卷六十九
朝有正人。时称令德
入参庙算。出总师干。
方当宠任之臣。横罹不幸之酷。
殄瘁兴叹。搢绅所同。
山南西道节度管内观察处置等使银青光禄大夫检校司空兴元尹御史大夫上柱国赵郡开国公食邑二千户李绛。神授聪明。
天赋清直。抱仁义以希前哲。
立标准以程后来。抑扬时情。
坐致台辅。佐我烈祖
格于皇天。仗钺宣风
联居乐土。乘轩鸣玉。
尝极清班。先声而物议皆归。
不约而群情自许。汉中名部。
俾遂便安。而变起不图。
祸生无兆。歼良之恸。
闻计增伤。是极哀荣。
用优典礼。三公正秩。
品数甚崇。式表异恩。
以摅沈痛。可赠司徒
仍令所司择日。备礼册命。
赙布帛三千段。米粟二百石。
温造山南西道节度等使诏 中唐 · 文宗皇帝
 出处:全唐文卷七十一
汉水上游。
山东险。
控巴岷之道路。
作咸镐之藩屏。
实命长帅。
必惟全才。
求臣僚。
佥属邦彦。
是用筑斋坛以赐鈇钺。
廉车以察风俗。
一方之事。
悉以咨之。
大中大夫尚书右丞上护军祁县开国子食邑五百户赐紫金鱼袋温造
风度端雅。
质量闳厚。
立朝正色。
直道当官。
自登周行。
蔼有休称。
前在宪府
爰持国纲。
人所未能。
心巳独至。
听言尽主于忠信。
指事必根于理化
岂彼尝意。
自谓知人。
洎南宫提领右辖
郎曹承式。
体要宏通。
属闻汉中
抚事多故。
非宽仁不可以理军旅。
非廉实不可以辑编氓。
择任之时。
诚异他日。
繇是命尔尹正褒国
节制梁川
首列侍从之臣。
秩迁御史之率。
至若革故弊以存远略。
因其事以定众心。
姑务载安。
勿使告病
弛张威惠。
在尔能之。
勖哉惟勤。
无忝我推毂之命。
检校右散骑常侍兴元尹御史大夫山南西道节度管内观察处置等使
李固言门下侍郎平章事 中唐 · 文宗皇帝
 出处:全唐文卷七十
自昔皇王之有天下也。
君非臣罔以济其理。
臣遇君然后显其才。
以调阴阳。
以承法度。
尧舜不能自圣。
虽皋夔不能自贤。
君臣相须。
今古同体。
余之梦卜。
实有慕焉。
检校兵部尚书兴元尹御史大夫山南西道节度管内观察处置等使李固言
禀河洛之上灵。
孕乾坤之閒气。
孤迥独立。
公忠自持。
擅菁英之雄文。
洞旨要之奥学。
仁归信厚。
动合典谟。
岩廊正人。
中外全德。
官业夙望。
殷乎华夷。
历居大僚。
咸称厥职。
乃者擢自辅相。
委之枢衡。
不依违以徇人。
每精恪以忧国。
匪躬而謇谔弥励。
绝私而节操不渝。
洎仗钺汉中
颁我条诏。
端严以训齐师律。
宽惠以绥抚蒸黎。
遂用徵还。
俾副公议。
召至宣室。
前席与言。
听其诚词。
皆臻理化
是宜再参大柄。
正位黄枢
为朝廷之股肱。
耸缙绅之耳目。
康济四海。
毗予一人。
是非罔及于爱憎。
任用必分其清浊。
有犯无隐。
进思弼违。
无忝我知。
更光尔道。
可守门下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彭阳兴元请寻医表837年10月 唐 · 李商隐
 出处:全唐文卷七百七十一 创作地点:陕西省汉中市
臣某言。臣闻长育之功。
允归于天地。疾痛所迫。
必告于君亲。是以今月某日。
窃献表章。上干旒扆。
备陈旧恙。当此颓龄。
乞解藩维。一归京辇。
衰羸则甚。战灼犹深。
臣某中谢。臣早以庸虚。
久尘恩渥。四朝受任。
二纪叨荣。华省黄枢
皆惊窃位。专征处守。
每愧非才。岂不愿竭蝼蚁之微生。
之暮景。靡敢言病。
罔或告劳。然事有不可因循。
力有不堪勉疆。苟怀情不尽。
则事主非忠。且汉上雄藩。
褒中重镇。统临至广。
控压非轻。以臣昔年。
尚忧不理。在臣今日。
其何敢安。亦既揣量。
岂容缄默。固合即时离镇。
随表归朝。伏料睿慈。
必从丹款。拜魏阙而获伸积恋。
访秦医而冀愈沉疴。乏绝之时。
驰驱未晚。臣巳决取今月某日。
离本道东上。无任祈恩危迫之至。
令狐相公837年1月24日后) 唐 · 李商隐
 出处:全唐文卷七百七十四 创作地点:陕西省西安市
前月七日过关试讫。伏以经年滞留。
自春宴集。虽怀归若无其长道。
而适远方俟于聚粮。即以今月二十七日东下。
伏思自依门馆。行将十年。
久负梯媒。方沾一第。
仍世之徽音免坠。平生之志业无亏。
信其自强。亦未臻此。
愿言丹慊。实誓朝暾。
虽济上汉中。风烟特异。
而恩门故国。道里斯同。
北堂之恋方深。东阁之知未谢。
夙宵感激。去住彷徨。
彼谢掾辞归。系情于皋壤。
杨朱下泣。结念于路歧。
以方兹辰。未偕卑素。
况自今岁。累蒙荣示。
轸其飘泊。务以慰安。
促曳裾之期。问改辕之日。
五交辟而未盛。十从事而非贤。
仰望辉光。不胜负荷。
至中秋方遂专往起居未间。瞻望旌旄。
如阔天地。伏惟俯赐照察。
成都记序 唐 · 卢求
 出处:全唐文卷七百四十四
蜀国自秦始通。秦遗蜀王五美女。
亦遣五丁迎之。到梓潼
见一大蛇入山穴中。一人览其尾不能得。
五人相助。大呼拽之。
山遂崩。五丁及秦女皆死。
惠王遂遣张仪司马错从石牛道。因封公子通国为蜀侯。
陈壮为相。置巴蜀郡
迁秦人万家实之。民始能秦言。
张若为太守。前时蜀土开明尚纳美女为妃。
武都山之精也。及死。
葬于城西北。遣五丁担其本山之土以为冢。
今有二石尚在。古老言五丁担云。
陈壮既为秦公子相数年。遂谋反。
秦公子。秦伐
封子恽为蜀侯
恽后母诬恽有罪。赐剑自杀。
人以其冤。因为立祠。
封子绾为蜀侯。后复疑绾反诛死。
自此但置守而已。后以李冰守。
始凿三江。引水以行舟楫。
岷山多梓柏大竹。坐致材木。
又溉水开稻田。于是沃野千里。
号为陆海。置绵洛二水。
用便溉灌。作石犀五。
以压毒蛟。命曰犀牛里。
后更为耕牛二。又作三石人立水中。
非常人也。与江神约曰。
水竭不至足。盛不没肩。
大凿岩崖。通沬水道。
江之龙大怒。乃持刀入水与龙斗。
龙死。遂无水害。
迄今蒙利。人称郫繁为膏腴
绵洛为浸沃。昭襄王时
又曰白虎为患。意廪君之魂也。
历四郡。伤千二百人。
王乃募能杀之者。邑万家。
金帛称是。巴夷朐忍廖中药何谢作白竹弩于高楼。
瞰而射之死。王嫌其夷人。
乃刻石复田。顷田不租。
十妻不算。伤人不论。
杀人不死。与之盟曰。
秦人犯夷。输黄龙一双。
夷人犯秦。偿清酒一钟。
其人安之。遂号曰武夷
其族又有濮賨賨。尤武勇。
渝水。夹水以居。
汉高祖前锋。陷阵善舞。
巴与蜀代为仇雠。尝封弟葭萌汉中
号苴侯。命其邑曰葭萌
至汉高祖六年。始分置广汉郡
高后城𤏡道。开青衣
文帝末。以庐江文翁郡守
穿湔江口。溉田千七百顷。
文学。选吏子弟皆就学。
俊乂之士张叔等十八人。东诣博士受七经。
还以教授。于是岷络之地。
学比齐鲁孝景帝嘉叹。
遣天下郡国皆立文学。自文翁始也。
文翁明天文灾异。后以博士徵。
侍中扬州刺史孝武帝置四郡都尉
俾立十八郭。于是郡县多城观矣。
又分牂牁益州。是为南益州
宣帝地节三年。穿临邛蒲江盐井二十。
盐铁官。自汉兴哀平
牧守仁贤。宣德立教。
英伟命代之士。其出如林。
玺书束帛。交驰于梁益之地矣。
虽鲁之洙泗。齐之稷下。
未足多也。且汉徵八士。
预其四。高帝蜀郡北鄙置广汉
武帝分南鄙为犍为。遂有三蜀之号。
王莽郡守为帅正。以蜀郡导江
公孙述为帅正。治临邛
僭号。后汉光武帝
还为蜀郡顺帝即位
复为益州。郡名依旧。
州治大城。郡治小城。
灵帝末。以刘焉为牧。
及卒。子璋为嗣。
建安十九年。璋迎汉左将军刘备至。
遂灭璋。称帝继汉。
号先主。治成都
魏末。司马昭平蜀
复为益州。晋受魏禅。
以州领郡。武帝末。
成都为国。封子颖为王
其后賨人李雄僭称王。晋穆帝永和初
桓温击灭之。复为蜀郡
谯纵反。安帝命朱龄石讨平之。
至梁分益州。更置南北二益州
武陵王纪刺史僭帝号。
领兵东下。为湘王所杀。
后魏废帝前二年。尉迟迥益州
总管。后举义旗不受代。
隋王坚所戮。隋开皇元年
总管。置行台。
蜀王修为西南道行台尚书令。三年。
复为总管大业元年
总管为州。又改州为郡。
唐武德元年。复为总管
三年。置行台。
改为益州。以太尉秦王益州道行台总管
又改为宋大都督府天后益州
置彭蜀汉二州。开元二年
始以齐景冑为剑南节度营田兼姚巂等州处置兵马使。自此始有节度使也。
八年。以李浚为使。
兵马使章仇兼琼山南西道采访使
其后或兼或否。亦无定制。
上元二年。始分为东西川。
广德二年。复合为一。
大历二年。又分为两川。
至今不改。天宝三载
复为大都督府。十四载。
元宗皇帝巡幸。车驾留五月
至德二年。改为成都府
置尹。比东西二京。
号南都。后复停。
大凡今之推名镇为天下第一者。曰扬益。
以扬为首。盖声势也。
人物繁盛。悉皆土著。
江山之。罗锦之丽。
管弦歌舞之多。伎巧百工之富。
其人勇且让。其地腴以善。
熟较其要妙。扬不足以侔其半。
况赤府畿县。与秦洛并。
故非上将贤相。殊勋重德。
望实为人所归伏者。则不得居此。
况控带蛮落。阨戎限羌。
非文武宽猛。包罗法度之君子。
则不能得中庸。以是圣庭慎择。
尤难其任。使号有三。
节度观察安抚。先时南蛮六部
不相臣服。天子每有恩赏。
各颁一诏。呼六诏。
开元末节度使王昱受贿。
上奏合六为一。乃封大酋帅越国公蒙归义云南王
始独称南诏。至杨国忠遥领蜀郡太守采访使
遂扰边阃。希立功伐。
乃有泸南不利之变。贞元中
韦令公皋节帅。招复云南
背蕃归汉。十一月八日
置使安抚。兼统押西山八国近界羌蛮等使。
是为三使韦令公本以奇勋秉旄钺
思立边效。又在镇且岁久。
南诏为其用。拓地甚远。
公既卒。刘辟继公后。
以兵守险。为不顺。
诛死。家籍没。
京兆公节帅。酷易军政。
殊不以封域为念。戍卒罔代。
边蛮积忿。至太和三年十二月
蒙𥰭巅遂以兵剽掠至城下。杜公填门不敢与争。
监军使矫诏宣谕。蛮人遂退。
工巧散失。良民歼殄。
其耗半矣。列政补完。
尚不克称。大中六年四月
诏以丞相太原公有驱制羌戎之成绩。由邠宁节度司徒同平章事镇蜀。
蜀为奥壤。领州十四。
县七十一。户百万。
兵士五万。外疆接两蕃。
人性劲勇。易化以道。
难诬以智。公至。
以俭约帅之。以谨廉不伐临之。
以刑赏法制平治之。人欢且舞。
旦夕咏公之德矣。先是西蜀图经甚备。
朝野之士多寄声写录。主兹务者。
不胜其烦。遂尽削而潜焚之。
长吏至。即据显者集为一轴以献。
繇是百不书一。大中八年
户曹参军蔺宏宗甚好学。且目睹司徒相国之异绩。
愿付以传示于后。然不以文自任。
剪截疏长。言不略。
相国乃属于小子。令刊益之。
且曰。不以淹徐疾速。
归于流布。以为不朽之事。
求受命震怖。又不欲以图经为目。
乃搜访编简。目为成都记五卷。
经与图之附益。愿终宏宗之职。
庶以此为助也。大中九年八月五日叙。
楚汉论 宋 · 范浚
 出处:全宋文卷四二七五、《范香溪文集》卷四
汉高祖项籍俱起叛亡,逐秦鹿,蚌鹬相持者八年,高祖之命悬手数矣,而卒以败灭,何哉?
专为暴,高祖专为德也。
高祖之咸阳也,秋毫不犯,至乃火而屠之。
予以为楚汉兴亡,此已分矣。
特挟用匹夫小勇,劫人以假息,故后死耳。
夫以高祖权略智数,揽英豪而驱御之,盖真王霸才,虽百辈不敌也。
韩信为治粟都尉萧何数言其奇,高祖故不用,欲以忿信使亡,既亡而追得之。
且以为死矣,反遽拜大将,使信以任遇过望,必效死力,卒用以灭楚。
然而遂谓汉遇我厚,是在其术中而不知也。
郦食其汉谋挠楚,权立六国后。
高祖非不知六国后不可立也,而以问张良,盖特欲观心耳。
高祖固知之可用,然以始惟为韩报仇,又尝使项梁立韩诸公子横阳君成为王,益树党,已而为韩司徒,又尝自褒中去汉归韩,恐终为韩,不专为汉,故因食其谋以尝良心,初非不知六国后不可立也,问曰:「于子房何如」?
其尝良心可见也,然而良方力陈八难,是在其术中而不知也。
萧何于汉臣才最高,膺专任,守关中,既独立万世大功。
高祖惧其脱自骄以取祸,故遣卒为卫,系之廷尉,痛抑折之,使自卑畏,以保令终。
非诚疑也,借诚疑之,则必踵韩、彭诛矣。
然而何至自污以求免,是在其术中而不知也。
三子皆人豪,役于高祖术中而皆不知,此汉所以取天下也。
则无能有是,得范增不能用,得陈平不能用,得韩信不能用,皆使之怨愤弃去。
徒以匹夫小勇,欲决雄雌于挑战间,至力蹙势穷,犹将驰杀一二汉将以见技能,此楚所以失天下也。
然则之亡也,又胡望乎天哉?
巴国考 宋 · 王象之
 出处:全宋文卷六八七七
《山海经》云:「西南有巴国」。
又云:「昔太皞生咸鸟,咸鸟生乘釐,乘釐生后昭,是为巴人」。
郭璞注云:「巴之始祖」。
事《寰宇记》:周武王伐纣,巴蜀之属髳、微预焉。
尚书·牧誓》云:「及庸、蜀、羌、髳、微、卢、彭、濮人」。
注云:「髳、微在巴蜀」。
巴之名已见于此。
《巴志》云:「武王克殷,封其宗姬于巴,爵之以子」。
春秋》:鲁桓公九年,巴子请与邓为好。
庄公十八年,伐楚。
文公十六年,巴与秦、楚共灭庸。
哀公十八年,巴人伐楚,败于鄾。
又曰:庸蛮叛楚,楚庄王伐之,「七遇皆北,唯裨、倏、鱼人实逐之」。
杜曰:「裨、倏、鱼,庸三邑。
鱼,今鱼复县也」。
《巴志》云:「战国时既称王,巴亦称王」。
《巴志》亦云:「周慎靓王五年蜀王伐苴,苴侯奔巴,巴为求救于秦。
秦惠王遣张仪、司马错救苴、巴,遂伐蜀,灭之。
仪贪巴苴之富,因取巴,执巴王以归,置巴、蜀及汉中郡(嘉庆刻本《全蜀艺文志》卷四八下。)」。
「事」字当衍。
锁院独坐书事口号 其三 元 · 马祖常
七言绝句 押支韵 出处:石田文集卷四
蜀相功业少陵知,万古千秋更有谁。
泸水东流奏呜咽,褒中春草亦离离。
韩玉汝太博出守洋州 北宋 · 苏颂
七言律诗 押歌韵
州封繁会逼梁嶓,继世为藩盛事多。
遗德在人棠蔽芾,旧游经眼树婆娑。
春生剑外壶浆溢(原作隘,据丁本、道光、钞本改),花满褒中驷马过。
父老逢迎应善祝,缁衣将入郑风歌。
郭圃送芜菁感成长句 北宋 · 张耒
 押词韵第十七部
芜菁至南皆变美在上根不食。
瑶簪玉笋不可见,使我每食思故国。
西邻老翁知我意,盈筐走送如雪白。
蒸烹气味元不改,今晨一日如还北。
孔明用蜀最艰窘,百计掇拾无遗策。
当时此物助军行,渭上褒中遗植
英雄临事究琐屑,终服奇才屈强敌。
想见躬耕自灌畦,当时有意谁能测。
虞仲房潼川 南宋 · 楼钥
我来丹丘贰车,送客往往万里馀。
盛山使君别寖久,汉中郡新寄书。
公指四明喜邻境,典午何知成画饼。
扬旌忽作梓潼行,去路六千抑何迥
馀杭名家多俊奇,君于辈行尤白眉。
雍容晋韵足夷旷,百家到手无停披。
向来郎曹天咫尺,引身闽山接商舶。
贾胡叹仰清节高,雾中亲见越王石。
此行叱驭不作难,手遮西日又长安
长安公应住,未放使星临蜀山。
不然一行亦不恶,潼川应如锦城乐。
邓侯功名凛如在,拾遗风采今犹昨。
流马木牛诸葛公,飞挽正欲修前功。
蜀民险远日凋瘵,摩抚要令畿甸同。
况公五绝追鼻祖,隶古真有两汉风。
归来富贵固未晚,为传此学川西东。
暮春华容道古银杏用词韵 当代 · 周燕婷
五言律诗 押词韵第七部
相携余荫下,追思二千年。
浩荡春犹在,阴晴月自圆。
试凭中国梦,来证古人言。
驿路斜阳外,清风满汉川
陈太仆参政蜀省 明 · 王世贞
五言律诗 押东韵
久宦无前辈,推迁自至公。
空群辞蓟北,叱驭指褒中
益部星初动,并门险对雄。
还将在駉绩,一颂拟清风。
褒城修县学记崇宁二年六月 宋 · 苏时
 出处:全宋文卷二八二二、康熙《汉南郡志》卷一八、《金石萃编》卷一四三、道光《褒城县志》卷六
天子即位之四年,实崇宁改元明年也,诏天下郡县皆得立学,盖将远追先朝欲为之志,恢复三代甚盛之举,灿然美意,具载新书。
州以是责守相,县以是责令佐,外台内司,咸董其治。
醲爵赏以待有功,信刑罚以惩有罪。
纶綍朝颁,弦歌暮奏,外穷海峤,内即郊畿,郡邑相属,小大毕举,于是选官以重师儒,给田以食朝夕。
盖将培植长养以成其材,磨治涤濯以成其器。
呜呼!
朝廷待士,养与教俱何其盛邪!
为之郡县者当何如邪?
为之学生者忍负之耶?
褒城,古汉中之名邑,士壤膏腴,风俗醇朴。
庆历中窦充秘丞为宰,始庙孔子于邑之东隅。
度地不善,滨江即水,卑湿欹阙。
继之者率究心民瘼,曾莫暇顾。
迨今六十有年,而令尹魏郡张侯克获奉诏来宰是邑,锐意兴作,躬诣其舍。
费钱不满万,而民财不共;
募工不踰月,而民力不与。
斋祠讲说,廊庑揖逊,济济楚楚,肃肃雍雍。
比学成,侯欲解去,于是邑之父老与其子弟相与咨嗟太息,谓侯能劝善矜愚,以作于其始;
复宾贤兴能,以和于其终,咸欲书石以纪其事。
然予谓褒中之士,山灵所钟,川源所毓。
知终知至,入室升堂,咀嚼先王之糟粕,推迹百氏之筌蹄,求不放之良心于学问,湛虚明之气象于清夜。
礼乐以之饬躬,仁义以之行己,儒学文雅施于有政,谠论嘉言施于王庭。
穷与达孚,心与行一,表正乡闾,著功名里。
能推其本始,受成于学,然后翰墨谈笑之间,学优论政之日,有以知建学之功不浅,终君之甚至,侯方解组归田,尚未晚也。
六月癸未记。
右班殿直监酒元浩(缺),县事张元翊立石。
重修山河堰记 宋 · 杨绛
 出处:全宋文卷四九七三、道光《褒城县志》卷二、《金石萃编》卷一四九
乾道元年四川宣抚使、判兴州吴公璘行在所,上宠嘉之。
再拜上公,进爵真王,仍以奉国节旌移汉中
粤自用武而来,戎马充斥,民事寝缓,公至则曰:「国基于民,而民以食为天。
凡所以饱吾师、彊吾国者,民也。
民事固缓,而恬不加恤,是不知本之甚也。
其可乎哉」!
乃申饬僚吏,具诏令之忠厚爱民,与夫政事之偏而不起者,次第施行之。
给和籴之缗,而人无白著;
停踰时之赋,而困穷以苏。
兼并均敷,悍黠弗贷。
严而不苛,宽而有制。
至若刬蠹除害,惠泽流布,家至户到,咸知乐业。
明年春,农务未举,公首访境内浸溉之原。
其大者无如汉相国曹公山河堰,导褒水,限以石,顺流而疏之。
自北而西者,注于褒城之野;
行于东南者,悉归南郑之区。
其下支分派,各遂地势,周溉田畴之渠,百姓飨其利。
惟时二邑久矣息作,每岁鸠工度材以钜万计,将有事于沟洫。
狡狯者赢其财,侥倖者啬其工,重以异时小夫贱隶染污习熟,卖丁黩货,并缘为奸,以故无告蒙害,泽不下究。
公慨然念之,锐意改作。
与提典刑狱兼常平使者秘阁张公商确利病,先事设备,偕诣堰所,击鲜格神,涓日起役。
畚锸如云,万指齐作。
乃檄通判军府事史祁,俾总督之。
仅两浃月断手,凡用工若材,视曩为省,而增创护岸之堤,又数百丈。
祁会邑宰宣劳殚力,往来其间,申画畔岸,以杜分争,检校精觕,以别勤惰。
如公指挥,人自知畏,不扰而办。
先是,光道揵积弊隳废踰二十年,而堰水下流,惟供豪右轮杵之用,异时沃野皆化泻卤,民寔病之。
公又躬即其处,相方度宜,易地穿渠,料简卒徒,官给财用,分授方略,佚道使之,刻期而就,凡以工计者又十万有奇。
水利至是惟广,能周溉三万馀亩,泻卤复为上腴。
讫事,而民弗预,抑又难焉。
钦惟我公威名骏烈,为社稷之卫而司全蜀之命者,历三纪矣。
逮兹保釐,功崇位极,乃复推原本始,笃意民事,为朝廷固不拔之基,与黔首垂无穷之福,殆非识虑浅近者之所能为也。
曹为异代创业之辅,公实今日中兴之佐。
先后相望,千有馀岁,其爱民利物之心及所成就,不约而同,可谓盛德事也。
父、,何足拟伦?
褒中之石,幸可磨镌。
辞难不腆,绛职在是,庸敢直书,昭示来世。
乾道二年六月十五日,门生左从政郎、充利州路提举常平司干办公事杨绛记并书。
按:《南郡志》卷一八,康熙二十八年刻本。
策问地利胜败之异 南宋 · 崔敦礼
 出处:全宋文卷六○七二、《宫教集》卷七
兵无常机,地有定势,不易之论也。
昔者地形图于充国汉宣得以成功;
山谷陈于马援光武得以决胜。
兵虽以临机为神,至于审形势,择地利,则策之上者也。
主上以圣神之资,运英武之略,当宁慨然,有复古之志。
士生斯时,蒙被教养,其于山川之险要,所当讲明而熟究也。
今愿有问焉。
汉高南郑出故道,袭陈仓而破之,遂下三秦,取之之易如此。
诸葛亮散关司马勋出子午道,掠秦西鄙,皆欲由陈仓以窥关中
势非弱于汉也,然卒不能越其险而北。
或云魏延尝言于,请从褒中秦岭而东,当子午而北,不十日可至长安不用其计,故无功。
乃若之败,则又必有说矣。
不然,高祖陈仓之道果可行矣否乎?
桓温自兖伐燕,由金乡钜野三百里以达于湖,其行可谓径矣,然仅止枋头而败。
刘裕故迹,乃长驱河上,与诸将表里,进平河洛,其功视反倍。
或云温之失在于得谯梁而不能通石门,若裕之石门亦尝通矣否乎?
夫其地同,其强弱之势同,而成败乃异,岂得无至当之论?
冠圆者知天时,履方者知地形,为其服而不知其道,古人耻焉,愿悉言之无略。
乾明寺淳熙八年九月 南宋 · 释修信
 出处:全宋文卷六二六五、《古今图书集成》职方典卷五三四、康熙《汉南郡志》卷一八、乾隆《南郑县志》卷一四
大宋太平兴国三年,诏赐兴元府中梁山伽蓝号乾明禅院
山在《禹贡》梁州之中,隶汉中郡,距郡城一十四里,高四里。
西望嶓冢,北眺褒斜,东瞰洋川,南睨巴丘,溪谷窈窕,林径盘纡。
而上有石马池水,春冬不涸,时出云雨,见怪物。
马今亡矣,入夜或闻其嘶鸣。
其神曰灵寿将军
绍兴二十年,圣朝加封休应侯庙号泽润
山半旧有馆舍,初不知何自兴起。
蜀广政间新罗国僧,传失其名,从海东来居之,遂成伽蓝。
其后有慧眼、法乘、禅印、法眼诸师并称有道,伽蓝于是乎益大。
绍兴三年,兵火延烧栋宇,经像无孑遗,僧徒皆奔逃去。
时则有尊宿居行来,首图兴造。
其次仲璋,又其次胜峣、永璘、靖永,逮今海珍,先后经营之,垂五十年,伽蓝皆复就。
凡为屋若楼殿堂室、祠庙亭宇,以至宾寮厩舍,无虑千楹。
辟田畴,水陆仅及百顷,饭禅衲岁不下十馀万人。
嗟乎盛哉!
恢弘象教,隆振法化,如此六尊宿者,可谓能事矣。
虽然,今之成者,昔之坏者也。
方其坏也,非夫郡邑公卿大夫士清信檀越戮力调护之,曰我有以云为,何由哉?
珍,洋川人,肄业于城固法隆院,尝游东吴,从天台禅师授心印,临济正传也。
住山十馀年,禅林法制灿然一新。
乃砻石于宇下,使其徒德圭来,俾予书之。
是岁辛丑淳熙八年秋九月苾刍修信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