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点
诗文库 正文
直前奏事劄子嘉定七年七月二十五日 南宋 · 真德秀
 出处:全宋文卷七一四五、正德本《西山先生真文忠公文集》卷三、《两朝纲目备要》卷一四、《至大金陵新志》卷一三下之上、《历代名臣奏议》卷九七、《续宋宰辅编年录》卷七、《文章辨体汇选》卷一七五、《宋史纪事本末》卷八六、《续资治通鉴》卷一六○
臣不佞,蒙陛下擢司记注,日侍天光,在庶僚中最为亲近。
每惟报国之谊无若效忠,而缄默不言,臣实有罪。
今将以便亲求郡,行去阙庭,敢不亟陈其愚,冀补万一?
臣窃闻女真以达靼侵陵,徙巢于汴,此吾国之至忧也。
盖达靼之图灭女真,犹猎师之志在得鹿,鹿之所走,猎必从之,既能越三关之阻以攻燕,岂不能绝黄河一带之水以趋汴?
臣恐秋风一生,梁宋之郊已为战场矣。
使达靼遂能如刘聪石勒之盗有中原,则疆埸相望,便为邻国,固非我之利也。
或如耶律德光之不能即安中土,则奸雄必将投隙而取之,尤非我之福也。
今当乘虏之将亡而亟图自立之策乎?
抑幸虏之未亡而姑为自安之计乎?
夫用忠贤、修政事、屈群策、收众心者,自立之本也;
训兵戎、择将帅、缮城池、饬戍守者,自立之具也。
以忍耻和戎为福,以息兵忘战为常,积安边之金缯,饰行人之玉帛,女真尚存则用之于女真,强敌更生则施之于强敌,此苟安之计也。
陛下以自立为规模,则国势日张,人心日奋,虽强敌骤兴,不能为我患;
陛下以苟安为志乡,则国势日削,人心日媮,虽弱虏仅存,不能无外忧。
昔者孔子诵《鸱鸮》之诗,以为知道,闻《沧浪》之歌,则使小子听之,盖安危存亡,皆所自取。
若夫当事变方兴之日,而示人以可侮之形,是堂上召兵而户内延敌也。
微臣区区,窃所深虑,敢僣为陛下陈之。
古者一士止百万之师,一贤制千里之难,季梁在而随不可伐,宫奇存而虞不可欺。
今济济周行,号为多士,然汉儒所谓骨鲠耆艾,论议动众心,忧国如饥渴者,既难其人,间有意见小异则已成枘凿,论议小激则目以诪张,岂以朝廷之上所少者非此耶?
夫平居工文墨、便刀笔,名儒宿望,或所不能;
至于正色而沮奸萌,立谈而断大事,不以利害为迁就,不以招麾为去来,则又非小有才者所能办。
惟陛下以尊君重朝为心,合天下正人以自助,毋间同异,毋徇爱憎,则鼎昌之势成,金城之守固。
折冲厌难,孰大于斯!
臣故曰用忠贤为自立之本也。
勾践之栖于会稽也,饮食不致味,听乐不尽声,内则修令宽刑,赈贫吊死,折节下士而厚礼宾客,外则具车马兵甲而与三军共饥劳之殃,凡可以报吴者无不为,而非可以报吴者不暇为也。
国家南渡,驻跸海隅,何异会稽之日,宗庙宫室本不应过饰,礼乐文物本不应告备,惟当养民抚士,一意复雠。
秦桧乃以议和移夺上心,粉饰太平,沮铄士气。
今日行某典礼,明日贺某祥瑞,士马销亡而不问,干戈顿弊而不修。
士大夫豢于钱塘湖山歌舞之娱,无复故都黍离麦秀之叹。
之罪所为上通于天而不可赎也。
今豺虎斗于中原,狐狸嗥于境上,危机交急,不同常时。
臣愿削去虚文,颛行实政。
百司庶府,轮奂一新矣,继自今缮营不急之役姑缀焉可也。
簿书会之事整整有绪矣,继自今常程琐细之务付之有司可也。
陛下日旰视朝,惟大政是议,辅臣夙宵尽瘁,惟大计是图,则勾践之功可寻,而中兴之烈可冀矣。
臣故曰修政事为自立之本也。
昔汉有边鄙大疑,必使群臣杂议。
季布得以中郎将而折列侯哙,狄山得以博士而诘御史大夫汤。
北匈奴来求和亲,光武既从皇太子言却其使矣,而班彪乃以不宜绝北为言,是一司徒掾而敢与太子异议也,岂非国家大事臣子皆当尽言故耶?
我朝熙宁中契丹来议地界,时王安石当国,神宗乃以问韩琦富弼
元祐初,夏人遣使纳款,时司马光为相,哲宗乃以问大防、纯仁。
高宗中兴,内外尤为倥偬,然无一事不采人言。
建炎四年尝议矣,绍兴初元尝议便民弭盗矣,五年则令前宰执各陈禦寇之策矣,八年则令侍从台谏各上讲和利害矣。
夫祖宗之明,非不知独运专断为神,顾以广谋从众为得者,凡以尽天下之心而建久长之策也。
今事会之来,日新未已,臣愿诞颁明诏,以虏徙而南,寖迫吾圉,凡厥有位,其各尽言,然后博采众长,按为定论。
《书》曰:「好问则裕,自用则小」。
命诸大夫各以情告,无阿孤者,勾践之所以霸;
诸有忠虑于国,但勤攻己之阙者,诸葛亮之所以贤。
惟陛下以勾践为心,大臣以武侯为法,则事无不集矣。
臣故曰屈群策为自立之本也。
国之元气,在于人心,元气充则外邪却,人心固则外患销,天地常经,断断不易。
陛下亦尝察近日人心之舒戚乎?
向者弊法新改,令出加严,虽大为防禁以示民,非欲峻刑名而绳下,而刺举之官承迎过当,奏劾来上,类多中以深文,使追禠者未闻牵复之期,贬窜者尚隔惟新之望,荐绅之论,畴不赍咨?
臣愿明敕有司,原情差次,稍从释免,以收士大夫之心。
厥今州郡监司,莫非材选,然平易中和之政少,而操切击断之意多,以理财自诡则征利密于秋毫,以行令自媒则用刑深于刺骨。
夫我朝立国,本尚宽仁,以此毒民,惧者众矣。
臣愿选用循良,退斥贪暴,宣德意,洗涤疮痍,以收百姓之心。
君人之柄,唯器与名,当靳而予则侥倖者生心,宜予而靳则劳能者觖望。
顷缘军赏多滥,一切难以微文,虽惩伪所以别真,而矫枉亦虞过直。
今边堠孔棘,正牢笼武勇之,臣谓荆襄两淮之人尝以功绩著见为众所推者,宜命帅守监司搜扬来上,择其尤异者数人不次擢用,自馀悉下铨曹,审其来历,茍非妄冒者,悉与随资注拟,以收豪杰之心。
往者两淮募兵虽数万计,有如诸军阙额,自可拨隶分填,而议者以廪给为忧,急于汰遣。
方其例予缗钱,资之使去,小人寡虑,媮快一时,赀用既空,搏手亡策,强者遁藏山泽,伺时而为奸,懦者丐乞道涂,偷生而就尽。
夫急则望其效死,缓则委弃弗图,后复使人,畴肯用命?
今宜择其伉健,收寘戎行,非惟增壮军容,济弭奸慝,亦以收忠义之心。
丙寅之役,淮民流离,有司振恤失时,死亡略尽,虽展上供贷常赋,而凋残未复,生聚绝稀。
比闻州县科役颇繁,田赋虽蠲,撮课仍重。
民兵团结,衣装弓弩责其自备,教阅资粮令其自赍,呻吟之馀,何以堪此!
臣愿朝廷深念保鄣之重,多方优恤,俾获苏醒,以收边氓之心。
北境遗黎,本吾赤子,日夕南望,如慕慈亲,彼既襁负而来,焉有可拒之理?
窃闻疆吏便文塞责,至以锋镝驱之,既绝其向生之涂,是激其等死之忿。
又闻秦陇之间,有相率内附者,自󶸅其面,示无还心,视昔八字之军何异,而入南不受,归北不可。
兽穷则搏,势有必然,臣恐欲以靖边,祗以扰边,将以无事,适为多事也。
臣闻古之有国者,患民之不附,而不患民之加多。
孟子曰:「为汤、武驱民者,桀与也。
今天下之君有好仁者,诸侯皆为之驱矣」。
今中华之民穷而归我,是女真为吾之鹯獭也,其忍不为茂林深渊以受之耶?
羊祜祖逖之事浅矣,然能务修德信,抚纳新附,故吴人悦服,晋土复归。
况堂堂钜宋,岂无能任二子之事者?
诚能谨择其人,分镇三边,务以恩信怀柔,而使远人欣慕,民既我附,土将焉归!
恢拓之基,实在于此。
臣愿朝廷亟加之意,以收中原赤子之心。
夫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
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
陛下诚能内有以保吾国之民,外有以怀邻国之民,则以守则固,以战则克矣。
臣故曰收众心为自立之本也。
抑臣又闻,有自立之本,有自立之具。
今连营列戍,虚籍不填,老弱溷殽,教阅弛废,衣廪脧削,憔悴无聊。
荆淮所恃者义勇民丁,而团结什伍反成绎骚,无以作其超距翘关之勇。
东南所长者舟师战棹,而绘画图册,徒事美观,而未尝习以凌波破浪之技。
傥非痛扫弊端,一新戎政,则缓急将无可用之兵。
掊歛成风,而士卒之怨弗恤;
忌克成习,而偏裨之长莫伸。
或拔于奔北,而威望不足服人;
或相为水火,而用心莫能协一。
公朝苞苴之路绝,而别通交结之涂;
田宅子女之欲盈,而外窃廉洁之誉。
傥非博采众言,精加蒐择,则缓急必无可用之将。
李纲建议,以为欲保江南,当葺理淮襄,以为家计。
荆襄形胜,臣固习闻,而两淮利病则尤所深悉。
盖军国所资莫如盐筴,而淮有鬻海之饶;
兵食所仰莫如屯田,而淮有沃野之利。
其齐民则天性健斗,每易视虏兵;
其豪民则气槩相先,能鸠集壮勇。
使范蠡诸葛亮辈得而用之,力本以务农,教民以习战,虽方行天下可也,其肯委之为不足守之地哉?
中兴之初,志在进取,故不暇修营;
讲和之后,束于要盟,又不克经理。
孝宗皇帝所以设捍、辟空旷者,未尝不留圣心。
窃惟今日实南渡以来所未有之时,政当乘机自立,继孝宗所欲为之志。
夫高城深池,劲兵重戍,边之大命也,今淮东要害在清河之口,敌之粮道,实在于兹;
淮阴无寻丈之城,无尺寸之兵,徒以山阳可恃而已。
山阳虽大,前无淮阴之蔽,后无宝应之援,若敌以重兵遮前而奇兵断后,则高邮维扬之路绝,而山阳之形孤。
山阳不守,则通、泰危而江浙震矣。
淮西要害在涡颍之口,敌之粮道,亦自此出,而濠、梁安丰,城则庳薄,池则堙狭,兵则单虚,徒以庐、和可恃而已。
然有安丰之屏捍,则敌始不得以犯合肥,有濠、梁之遮蔽,则敌始不得以走历阳
藉有它径可由,而吾之庐、和当前而濠、寿断后,则彼有腹背之虞,我有犄角之助,其能长驱深入、荡无所畏乎?
故欲固两淮,先三口。
此非臣之臆说也,昔孙氏之保江左,邾城虽小,犹屯三万人。
今维扬、合肥两淮之根本,而兵数单弱,不及孙氏一邾城,故李纲尝谓大将拥重兵于江南,官吏守空城于江北,以为非策。
臣谓今日当议徙江上之屯,以壮淮甸之势。
或谓果尔,如江面何?
两淮藩篱也,大江门户也,藩篱壮则盗贼无闯门之虑,两淮固则戎马无饮江之忧,苐当精阅舟师,布列津要,则表里相应,屹如金汤。
其与区区坐守江壖而使贺若弼之徒得以经营飞渡者,利害何翅什伯哉!
虽然,此不足烦圣虑也。
古之为国者,必有重臣以当阃外之寄,故蜀以孔明汉中,吴以陆逊守荆渚,皆付以事权,不从中御,故二人者得以乘机制变而收成功。
江陵建邺,虽有制阃之名,而实处内地,边陲机事,多不即知。
至于小有措置,必皆听命于朝。
有请辄从,尚云可也,请而弗获,抑又多焉,藉有异材,何由展布?
因循误事,可为深忧。
臣愿于近臣中择其更事任、熟军情、威望素孚、文武兼备者二人,一于襄汉,一于两淮之中,建立幕府
财许移用,官许辟置,其他悉如吴、蜀任二臣故事,则荆淮之家计可成,而朝廷之忧顾可释,此陛下所当亟图而不可忽也。
或曰,彼方纷拿,我幸无事,但求镇静,焉用张皇?
臣窃以为不然。
夫自古未尝无夷狄,惟有以待之则不敢窥;
未尝无奸雄,惟有以折之则不敢肆。
今不于斯时大有所振立,万一更生虎狼之敌,知吾易与,潜启桀心,当是时也,不知安边金缯、行人玉帛可以窒其无餍之欲乎!
夫古今之患非一,而蒙蔽为甚。
范仲淹尝谓时当用兵,不当讳言边事,今朝廷若以张皇为戒,臣下希指,虽有警急,不敢上闻。
本恶张皇,乃成蒙蔽。
云南丧师,反以捷告,原其积渐,不过如斯,盛明之朝,可不鉴此?
臣本迂疏,岂应妄论大事,然惟臣子之谊,有怀弗尽,不足为忠,是以冒昧决于一言。
区区爱君之心,惟圣明财察。
〔贴黄〕臣窃惟汴都者,我祖宗开基建国,立郊社宗庙,正南面朝群臣,而八蛮六狄奉琛臣妾之地也,今垂亡腥臊之虏乃得窃而居之。
伏惟陛下赫然发愤,思列圣所以得之守之之繇,考宣和靖康所以失之之故。
臣窃谓其得之守之也,莫不由于用君子;
其失之也,莫不由于用小人。
臣愿深惟否泰之象,致察于君子小人消长之间,则王业之隆有日矣。
臣窃惟虏既以移巢来告,索币之报,必将踵至,其在朝廷,尤宜审处。
以臣愚虑,茍能显行止绝,以其货币颁犒诸军,缮修戎备,于以激士心而禠敌气,此上策也。
命疆吏移文与议,削比年增添之数,还隆兴裁减之旧,此中策也。
彼求我与,一切如初,非特下策,几无策矣。
盖今远夷群盗,交驰中土,安知无善谋者,觇吾举措,必将曰:女真彼之深仇,亡在旦暮,且奉之唯谨,它日乘战胜之威,为虚辞以恐动,将何求而弗获耶?
此召侮之端、致寇之本也。
惟陛下超然远览,而销患于未形,宗社幸甚。
按:是日读至此段,口奏云:「虏人既有迁都之报,旦夕必须来索币,臣窃以为不可与。」上曰:「不当与。」玉音颇厉,异于常时。未几,对境果移文来索,丞相史某奏云:「从臣刘和李珏皆有文字,谓不当予币,取自圣裁。」上曰:「真德秀亦曾说来。」时十一月也,去德秀直前之日稍久,而圣心犹简记如此。
望远行 金 · 王哲
 押词韵第十部
祥敷瑞布,琼瑶妥、片片风刀裁下。
密抛虚外,遍撒空中,顷刻粉铺檐瓦。
锁缀园林,妆点往来樵径,真个最宜图画。
报丰登,珠宝应难比价。
清雅。
鲜洁尽成滉瀁,更爽气、愈增惺洒。
万壑都平,千山一色,遐迩不分原野。
恰似予家,仙景澄彻,莹莹蓬莱亭榭。
现自然光耀,长明无夜。
内侍省内常侍孙常楷神道碑 唐 · 于邵
 出处:全唐文卷四百二十九
易之系云。
君子之道。
或出或处。
其出也。
为国荩臣。
铭勋彝鼎。
其处也。
保家燕居。
谷神齐物。
盖舒卷在我。
不违其正而已。
今得之于孙常侍欤。
公姓孙氏。
讳常楷
京兆泾阳人也。
有魁岸之姿。
有沉毅之略。
年甫羁丱。
而筮仕焉。
委质四朝。
咸著声绩。
元宗朝。
拔乎偫萃之中。
始受赏。
九层之构。
兆于此矣。
肃宗朝。
特见宠遇。
其时襄阳易师。
滑台命将。
属安羯史盗作乱之后。
两军未戢。
王命或壅。
以公有奉使专对之才。
俾受节钺
将我诏旨。
襄岘向风。
河滑朝宗。
皆公之力也。
代宗朝。
仆固怀恩拥众汾上。
仍以奸子。
作乱外邑。
北窥大卤之地。
南侵蒲坂之封。
蚁聚鸱张。
关辅震骇。
公以单车之使。
仗节直进。
诞敷威德。
阴携党与。
元恶奔溃。
狡童折首。
犹以馀众。
啸聚朔陲。
公乃通和獯戎。
俾发义师。
郭汾阳等诸军犄角。
奸凶败绩。
万国底宁。
斯又公之劳也。
前此急宣藩维。
会计大务。
必能尽瘁。
以奉投艰。
明明三后。
称叹多矣。
事今上也。
每侍帷幄。
且曰求旧。
嘉谋谠词。
入陈出秘。
扈避狄也。
著奔问之勤。
从省方也。
有执羁之效。
逮法驾还宫。
特加褒奖。
斯又公之忠也。
其后晦明生疾。
屡在长告。
是能闭朱门。
蔽华屋。
不屑尘事。
隐几颐神。
惟清净为师。
惟友爱是笃。
物我俱丧。
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本其族姓。
春秋时在卫世卿。
三国时有吴称帝。
魏晋而下。
代生明哲。
至大父。
孝廉擢第。
烈考庭玉。
右金吾卫中侯。
兖州刺史
或高尚不仕。
或大用靡臻。
第其扬历。
则四进散官
五迁近职。
释褐内寺伯
文林郎内谒者监
赐绯鱼袋。
朝议郎内给事上柱国
特加朝散大夫
更名常楷
擢受内常侍功德使
夫积善之家。
其后必大。
故长兄嘉宾。
黄州别驾大理少卿
仲兄知古。
开府仪同三司魏国公
公与开府宣力王家。
首冠貂珰
腰垂银艾。
便繁禁闼。
炳耀联华。
四纪于兹。
亦云盛矣。
贞元五年七月二十三日
卒于广化里之私第。
享年六十一。
明年十二月五日
葬于泾阳县高平原先茔之侧。
次亡兄之兆。
盖不违亲而得族葬之制也。
夫人魏郡邵氏祔焉。
周公之典也。
开府肃宗朝。
以直谏忤旨。
配流费州
代宗践祚。
公屡建勋伐。
密勿之际。
陈恳友于。
即日诏追。
仍复官爵。
既至矣。
特上封章。
请割衣食之费。
泾阳县卜爽垲之地。
建立伽蓝。
上报皇慈覆焘之恩。
次展天属怙恃之功。
优诏嘉许。
锡名曰宝应
众善计费维亿。
繄公是职。
君子曰。
开府创之。
公能就之。
岂非忠于国。
孝于家。
呜呼。
吾见夫二公报主之心昭矣。
显亲之道终矣。
异时岁或大祲。
人有菜色。
公常设粥以食饿殍。
斯不曰仁乎。
公植性慈惠。
尤深象教。
靡茹荤血。
务施缁徒。
斯不曰善乎。
故归全之日。
恍如先知。
乃召偫子。
载授理命。
尸坐自若。
奄然而终。
谈者以为报施明徵矣。
子良斌。
朝议郎前行原王府录事参军上柱国
赐绯鱼袋。
克奉前修。
雅有令问。
进可事国。
退可干家。
先公而亡矣。
犹子正议大夫彭王府咨议朝议大夫内侍省内给事上柱国庆州监军荣义朝议郎内典引上柱国僧法航法律等。
引进之恩。
深泣血之感。
窀穸哀送。
必虔必信。
以邵尝备史官
见托铭述。
盖春秋褒善之义。
敢不承之。
铭曰。
兵谏虽忠。
不可以训。
赋诗而对。
亦奚足徇。
猗我孙公。
不缁不磷。
以道而退。
以礼而进。
摭实去华
履刚能顺。
策名四后。
克昭忠荩。
宣谕反侧。
以安观衅。
悖叛是残。
乃和猃狁。
乃复天伦。
□□□□忠焉孝焉。
家邦必闻。
移病归休。
从吾所尚。
道心中接。
尘机外丧。
繇是归真。
不婴无妄。
高平之原。
于以卜葬。
后人与归。
观铭是谅。
代宗睿文皇帝哀册文 唐 · 崔祐甫
 出处:全唐文卷四百九
维大历十四年岁次巳未夏五月二十二日宝应元圣文武皇帝崩于大明宫蓬莱殿。
迁座于大内二十六日景寅
殡于太极殿西阶。有司即南郊定仪。
上尊谥曰睿文孝武皇帝其年十月丁酉朔四日庚子
将迁幸于元陵。礼也。
东方启明。繁霜犹落。
风物凄于宫树。号啼隘于殷幕
哀子嗣皇讳。袭缞戚若。
泣血涟如。感备物之如在。
索明灵于太虚。聆哀挽之急节。
惧灵驾之将引。捧玉斝之歔欷。
望龙輴而不忍。恭惟大孝。
终扬盛名。爰命司籍
光昭德声。其词曰。
于休我皇。长发其祥。
咎繇翊舜。种德四方。
元元去周。阐流道光。
土实受命。其牙则黄。
炎汉之后。南北披攘。
天厌众。扫兴唐
有唐不煜。帝命不叶。
丰融葳蕤。盛于八叶。
其盛伊何。聪明徇齐。
诞实匍匐。圣敬日跻。
无幽不洞。无远不稽。
孝友浚哲。声达偫黎。
天宝季岁。竟天长彗。
蛇腾犬瘈。以螫以噬。
皇舆南巡。出朔裔。
君父命我。爰整六师。
驱驾熊罴。左右蛮夷。
逆徒蚁聚。言刈其旂。
一鼓冰碎。日未改时。
席卷酆邑。风清洛师。
天开地廓。万物斯睹。
安舆自蜀。复于中土。
龙跃岐山。正于九五。
帝子之孝。轶迈千古。
子则戴亲。孙能敬祖。
乃登储位。问安三至。
一有元良。仪形克类。
继文纂绪。道格元穹。
大明方中。万宇发蒙。
岂无桀骜。化而为忠。
岂无羿浞。如燎遇蓬。
刑清政修。遐迩怀柔。
王度如玉。德音海流。
四灵皆扰。三脊荐羞。
方辑偫瑞。登于介邱。
华封尧使圣人寿。厌代何速。
奄捐九有。天裂其高。
地倾其厚。嗷嗷万姓。
泣慕元首。创钜痛深。
宁丁我后。呜呼哀哉。
肃肃正殿。自炎徂凉。
漏滴尽兮夏日永。烛华凝兮秋夜长。
阶有苔兮委积。庭有草兮芸黄。
呜呼哀哉。七月之期。
同轨毕至。匝野筮壤。
因山开隧。舍清禁而不留。
平原而出次。嘉德兮启闱。
承天兮敞扉。抵庙门兮驻严跸。
顺孝心兮伤永违。呜呼哀哉。
出朱雀兮度青门。恨六龙之若奔。
倾万邦而会九族。送吾皇兮归寿原。
风飕飗而箫鼓惨。日曀昧兮郊野昏。
植柏兮青青。弥冈兮亘𡷨。
俯杳杳兮重壤。想森森之万灵。
偶嫔嫁兮像阍寺。捧廞衣兮拱下庭。
嗟备物之偕列。奉元堂兮永宁。
呜呼哀哉。仙驭兮何之。
九虞兮有期。总千官兮万骑。
返城阙兮如疑。功高舜典。
美冠周诗。于亿万载
昭昭有辞。呜呼哀哉。
陈情书 唐 · 仆固怀恩
 出处:全唐文卷四百三十二
广德元年八月二十三日开府仪同三司尚书左仆射中书令朔方节度副大使河北副元帅上柱国大宁郡王臣怀恩。
刺肝沥血。谨顿首顿首。
上书宝应圣文神武皇帝陛下。臣家本蕃夷。
代居边塞。爰自祖父。
早沐国恩。臣年未弱冠。
即蒙上皇驱策。出入生死。
竭力疆埸。叨承先帝报功时年已授特进
洎乎禄山作乱。大振王师。
臣累任偏裨。决死靖难。
上以安社稷。下以拯生灵。
仗皇天之威神。灭狂胡之丑类。
无何。思明继逆。
又据东周。宸极不安。
海内腾沸。臣谬承大行皇帝委任。
授以兵权。誓雪国雠。
以匡时难。阖门忠烈。
咸愿杀身。野战攻城。
皆先士卒。兄弟死于阵敌。
子侄没于军前。九族之亲。
十不存一。纵有在者。
疮痍遍身。况陛下潜龙之时。
亲统师旅。臣忝事麾下。
陛下悉臣愚诚。大行皇帝未捐宫馆之时。
臣频立微效。累沾官赏。
遂被辅国等谗害。几至破家。
便夺兵权。逾年宿卫
臣虽内省无疚。终惧谗佞倾危。
以日继时。命悬秋叶。
至将归骨泉壤。永谢明时。
幸遇陛下龙跃天衢。继缵鸿业。
知臣负谤。察臣丹心。
遂开独见之明。杜绝众多之口。
特拔臣于汧陇。再任臣于朔方。
诚谓游魂返骸。枯骨再肉。
使臣得竭驽蹇之力。效锥刀之功。
上答陛下再造之恩。下展微臣犬马之志。
去年秋末回纥仗义而来。
士庶不知。悉皆惊骇。
陛下以臣与其姻娅。令至太原祇迎。
一切事宜。许臣逐便处置。
遂与可汗计议。分道用兵。
剋复洛阳。平荡幽蓟。
惟有神策兵马。顿军独住陈留
可汗时在洛阳。即被朝恩猜阻。
要为流议。已失蕃情。
臣自平贼却回。天恩又令饯送。
臣遂罄竭家产。为国周旋。
发遣外蕃。贵图上道。
行至山北。被奉先云京共生异见妄作。
加诸闭城不出祇迎。仍令潜行窃盗。
蕃夷怨怒。早欲相雠。
臣遂弥缝。方得出界。
及其祖饯事了。回至太原
臣忝迹鼎司。又承重寄。
奉先云京曾无礼数。闭关不出相看。
臣遂过汾州。休息士马。
凡经数日。不遣一介知闻。
自以行事乖疏。恐臣先有论奏。
遂乃构其谤讟。妄起异端。
扇动军城。以为设备。
又臣从潞府过日。见抱玉祇迎回纥
庶事用心。恳称家资。
罄于公用。又与臣马兼银器四事。
臣于回纥处得绢。便与抱玉二千匹。
以充答赠。今被抱玉共相组织。
将此往来之贶。便为结托之私。
贵在厚诬。务相倾夺。
陛下不垂明察。采听流言。
欲令忠直之臣。枉陷谗邪之党。
臣实不欺天地。不负神明。
夙夜三思。臣罪有六。
往年同罗背叛。河曲骚然。
经略数军。兵围不解。
臣不顾老母。走投灵州
先帝嘉臣忠诚。遂遣徵兵讨叛。
使得河曲清泰。贼徒奔亡。
是臣不忠于国。其罪一也。
臣男玢尝被同罗虏将。盖亦制不由已。
旋即弃逆归顺。却来投臣。
臣斩之以令士众。且臣不爱骨肉之重。
徇忠义之诚。是臣不忠于国。
其罪二也。臣有二女。
俱聘远蕃。为国和亲。
合从讨难。致使贼徒殄灭。
寰宇清平。是臣不忠于国。
其罪三也。臣及男玚。
不顾危亡。身先行阵。
父子效命。志宁邦家。
是臣不忠于国。其罪四也。
陛下委臣副元帅之权。令臣指麾河北
其新附节度使。皆握强兵。
臣之抚绥。悉安反侧。
州县既定。赋税以时。
是臣不忠于国。其罪五也。
臣叶和回纥。戡定凶徒。
天下削平。蕃夷归国。
使其永为邻好。义著急难。
万姓安宁。干戈止息。
二圣山陵事毕。陛下忠孝两全。
是臣不忠于国。其罪六也。
臣既负六罪。诚合万诛。
延颈辕门。以待斧锧。
过此以往。更无他违。
陛下若以此诛臣。何异伍子胥存吴。
卒浮尸于江上。大夫种霸越。
终赐剑于稽山。唯当吞恨九泉。
衔冤千古。复何诉哉。
复何诉哉。且葵藿尚解仰阳。
犬马犹能恋主。臣忝恩至重。
委任非轻。夙夜奉天颜。
岂暂心离魏阙。诚恐以忠获罪。
龟镜不遥。顷者来瑱受诛。
朝廷不示其罪。天下忠义。
从此生疑。况来瑱功业素高。
人多所忌。不审圣衷独断。
复为奸臣弄权。臣欲入朝。
恐罹斯祸。诸道节度使皆惧。
非臣独敢如此。近闻追诏数人。
并皆不至。实畏中官谗口。
又惧陛下损伤。岂唯是臣不忠。
只为回邪在侧。且臣前后所奏骆奉先词情。
非不摭实。陛下竟无处置。
宠用弥深。皆由同类相从。
致蒙蔽圣聪。人皆惧死。
谁复敢言。臣义切君臣。
志忧社稷。若无极谏。
有负圣朝。敢肆愚忠。
干鼎镬。况今西有犬戎背乱。
东有吴越不庭。均房偫盗纵横。
鄜坊稽胡草扰。陛下不思外禦。
而乃内忌忠良。何以混一车书
而使梯航纳赆。天下至大。
岂可暂轻。伏承四方敷奏之人。
引对之时。陛下皆云与骠骑商量。
曾不委宰臣可否。或有稽留数月。
不放归还。远近之心。
转加疑阻。且臣朔方将士。
功效最高。为先帝中兴主人
是陛下蒙尘故吏。曾不别加优奖。
却信嫉妒谤词。子仪先已被猜。
臣今又遭毁黩。弓藏鸟尽。
兔死犬烹。臣昔谓非。
今方知实。且臣息军汾上。
关键大开。牧马放羊。
曾无守备。分兵数郡。
贵免般粮。劝课农桑。
务安黎庶。有何状迹。
而涉异端。陛下必信矫词。
何殊指鹿为马。陛下傥斥逐邪佞。
亲附忠良。蠲削狐疑。
敷陈政化。使君臣无二。
天下归心。则窥边之戎。
不足为患。梗命之寇。
将复何忧。偃武修文。
其则不远。陛下若不纳愚恳。
且贵因循。臣实不敢保家。
陛下岂能安国。忠言利行。
良药愈病。伏惟陛下图之。
臣今戎事已安。粮储且继。
深愿一至阙下。披露心肝。
再睹圣颜。万死无恨。
臣欲公然进发。虑恐将士留连。
臣今便托巡晋绛等州。于彼迁延且住。
谨遣押衙开府仪同三司太常卿张休臧先进书。兼口奏事。
伏惟陛下览臣此书。知臣诚恳。
特垂圣断。勿议近臣。
待臣如初。浮谤不入。
臣当死节王命。誓酬国恩。
仍请遣一介专使。至绛州问臣。
臣即便与同行。冀获蹈舞轩陛。
鄙臣愚虑。不顾死亡。
轻触天威。战汗无地。
北朝天子 明 · 吾邱瑞
 出处:六十种曲 运甓记 第三出
涉汶淮淼茫。
际甓湖射阳
想汉沈白马在波心放。
艨艟巨舰。
护馀皇直上。
沸笙歌。
声嘹喨。
文鸳儿几双。
白鹭儿三两。
隐隐飏。
隐飏隐隐飏。
一对对汀洲相傍。
汀洲相傍。
玩景物神情畅。
玩景物神情畅。
即位赦文 唐 · 代宗皇帝
 出处:全唐文卷四十九
高宗嗣兴。
谅闇成受终之礼。
康王承统。
翌日奉顾命之书。
况万事尚殷。
萧墙有衅。
苍生伫理。
社稷谋安。
教虽达于通丧。
礼有变于金革。
顺人听政。
僶勉从权。
朕顷侍銮舆。
率彼西夏
佐成草昧。
俾掌戎车。
国步艰难。
睿图广运。
再清宇县。
崇复宗社。
禀成命以受律。
敢贪天以为功。
圣慈宏深。
册践明两。
奉若庭训。
敢有怠心。
呜呼。
不吊昊天。
殃咎荐至。
皇祖之哀未释。
闵凶之罚奄钟。
攀号罔极。
若无天地。
誓终丧纪。
企及前王。
百辟抑予。
俾恭遗训。
俯遂众望。
嗣膺丕烈。
钦兹大宝。
惧不胜任。
若蹈春冰。
如集乔木。
迩日者先圣哀损。
朕在问安。
而阋墙搆灾。
陵长成祸。
阃闱作孽。
阍寺滔天。
职为乱阶。
潜置巫蛊。
将行窃弄。
覆我邦家。
赖良弼翊戴。
爪牙同德
天道助顺。
神理害盈。
昭此共工之心。
终贻管蔡之辱。
舍彼有罪。
咸伏其辜。
废于离宫。
寘于城颍。
今天衢虽泰。
率土未康。
式协公卿之心。
仰遵易月之命。
奉时斯在。
先甲未孚。
宜允人神。
覃兹涣汗。
可大赦天下。
宝应元年五月十七日昧爽巳前。
大辟罪巳下。
巳发觉未发觉。
巳结正未结正。
系囚见徒常赦所不免者。
罪无轻重。
咸赦除之。
自开元巳来所有诸色犯累者。
并宜雪免。
左降官并诸色流人。
及罚镇效力配军团练等。
一切即放还。
其中有见任刺史县令及正员者。
并依本任。
其四月十五日巳后诸色流贬者。
与量移近处。
逆贼史朝义巳下。
有能投降及率众归附者。
当超与封赏。
天下禁囚。
不得过五日
所有推劾。
不得分外拷掠。
亦不得信支證便结罪名。
诸色文武官应在淩霄门内谒见者。
并飞龙射生等。
并宜以宝应功臣为名。
诸州刺史与一子官。
刺史县令入五品减两考。
内外文武官。
三品巳上赐爵一级。
四品巳下各加一阶。
诸州刺史父母在无官者。
与致仕官及父母邑号。
巳亡殁者追赠。
诸州防禦使并停。
天下子为父后者各赐勋一转。
州县官自今巳后。
宜令三考一替。
太官饔膳等特宜减省。
有涉奢侈。
一切宜停。
天下百姓逋租悬调。
贷粮种子。
诸色欠负官物。
一切放免。
开元乾元等钱。
并宜准一文用。
不须计以虚数。
益昌郡进封郑王
延庆王迥进封韩王
故庶人皇后王氏故庶人太子瑛鄂王瑶光王琚宜并复封号。
王炎永王璘及应安禄山诖误反状人等并宜昭雪。
建昌王追封为齐王
崇恩王追封为卫王
灵昌追封为郓王
其有明于政理。
博综典坟。
文可经邦。
谋能制胜。
及孝悌力田。
诸州刺史并宜搜扬闻荐。
投匦者不须勘以停处姓名。
务招直言。
以副朕意。
尊号赦文 唐 · 代宗皇帝
 出处:全唐文卷四十九
高祖太宗敷大德于天下。
覆载之内。
湛恩茂育。
累圣同道。
用康兆人。
宝位重光。
深其德泽。
被服渐渍。
洽于生灵者。
百有五十年之閒。
兵不作而刑将措矣。
自寇虐横厉。
山东不开。
衅起渠魁。
毒流区宇。
三军七萃之士。
豪杰忠良之徒。
制在风波。
遭其驱劫。
繇是干戈不息。
征赋寔烦。
哀我人斯。
并罹灾患。
悯兹有犯。
无罪万方。
朕上戴皇天。
下临黔首。
奉先圣之成命。
集一切之大勋。
元恶既诛。
群生思乂。
是欲镜清六合。
网决八纮。
庶齐大道之时。
克复太平之理。
至化犹郁。
兵严初解。
百辟卿士。
中外众臣。
并进昌言。
请上徽号曰宝应元圣文武孝皇帝
朕涉道日寡。
惭德良多。
恐沮乐推之心。
自增神器之重。
俯膺典册。
敬受鸿名。
便欲谒报昊天。
展事郊庙。
又以孟秋多稼。
垂及西成。
王畿之閒。
人实劳止。
辍兹大礼。
式元冬。
切为踰年改元之制。
缵承洪业。
敢废旧章。
博采群公之义。
乃贞协用之纪。
其宝应二年改为广德元年
爰属履端
乃宏肆眚。
救兹汤火。
俾云行而雨施。
涤其瑕秽。
将玉振而金声。
宜广更始之恩。
用明向劝之福。
可大赦天下。
广德元年七月十一日昧爽巳前。
大辟罪无轻重。
巳发觉未发觉。
巳结正未结正。
系囚见徒常赦所不免者。
咸赦除之。
左降官即量移近处。
亡官失爵。
各与收叙。
诸色流人罚镇效力安置配隶等。
一切放还。
安禄山史朝义亲族。
应在诸道。
一切原免。
并无所问。
天下所有诸色结聚。
羌浑党项。
但能悔过自陈。
各归生业。
一切并舍其罪。
其中有头首能劝率。
并束手来归者。
并加官赏。
仍令本道防禦使管刺史县令分明晓谕。
所有到者。
各具名录奏。
诸道百姓逋租悬调。
及一切欠负官物。
宝应元年十二月三十日巳前并放免。
一户之中。
有三丁放一丁。
庸调地税。
依旧每亩税二升。
天下男子。
宜二十五成丁。
五十五入老。
应徵租税。
刺史县令据见在户徵科。
其逃亡死绝者。
不得虚摊邻保。
河北百姓复三年。
应是回纥行营经历处。
免今年租税。
内外文武。
三品巳上赐爵一级。
四品巳下加一阶。
仍各赐两转。
天下兵马元帅雍王
智谋夙成。
忠孝纯至。
恭行讨伐。
亲统元戎。
抚外蕃以仁。
训群帅以义。
班师献捷。
勋茂武成
宜兼尚书令
加实封二千户
回纥可汗册为颉咄登密施合俱录英义建功毗伽可汗
可敦册为娑墨光亲丽华毗伽可敦可汗。
及左右内外宰相巳下。
共加实封二万户
御史大夫王翊持节就衙帐册礼。
左右杀胡禄都督等并封为王。
诸部督并封国公
河北副元帅怀恩宜兼太保
仍与一子二品官一子四品官并阶。
更加实封五百户
河南副元帅光弼与一子三品官并阶。
更加实封三百户
幽州节度使怀仙与一子三品官并阶。
加实封二百户
李抱玉郭英乂辛云京侯希逸田神功孙志直白孝德令狐彰并各与一子五品官并阶。
加实封二百户
李宝臣薛嵩田承嗣张献诚等各与一子五品官并阶。
仍加实封二百户
鱼朝恩寄崇师律。
程元振勋高佐命。
各加实封二百户
仍与一子五品官并阶。
仆固玚高彦崇浑日进建义光逸杨崇光李怀光如岳白元光温如雅拓拔澄泌高晖卢钦友成惟良曹楚玉等各与一子五品官。
加实封一百户
仍各赐铁券。
以名藏太庙。
画像于凌烟阁
并寇难巳来将相勋业高者。
其名籍图画亦准此。
子仪与一子四品官并阶。
加实封二百户
苗晋卿刘晏裴遵庆元载各与一子四品官并阶。
加实封一百户
仪王及王巳下男未官者。
并准旧例与官及封。
永穆并长乐巳下长公主及郡县主王郡王等各与一子官。
皇亲五等巳上。
诸亲三等巳上。
各与一子出身。
二王后各与一子官。
诸道节度观察使立功将士。
其父兄在无官者。
依子文武与官。
巳殁者追赠。
阵亡将士袭父官爵。
河北河南有怀材抱器。
安身守节
素在丘园不仕。
为众所知。
委所在长官具名闻荐。
应授伪官等。
并巳昭洗。
矜才宥过。
宜有甄收。
委所繇勘本官名衔资历闻奏。
量才处分。
文武正员常参官并诸州刺史
父母无邑号官者。
宜与致仕官及邑号。
赠者更与改赠。
刺史县令自今以后改转。
刺史三年为限。
县令四年为限。
员外及摄试官
一切不得釐务。
谏官每月上封事。
无所回避。
河南河北伪度僧尼道士女冠
并与正度
天下刑狱。
大理正断。
刑部详覆
不得中书门下即便处分。
诸色人中。
有孝弟力田。
经术通博。
文词雅丽。
政理优长。
本州各以名荐
南郊赦文 唐 · 代宗皇帝
 出处:全唐文卷四十九
惟我高祖太宗之有邦。
罔不昭事于上帝。
严恭敬畏。
与神合符。
七圣在天。
眷命永固。
朕嗣守鸿业。
敢忘奉先
尚质贵诚。
聿修盛典。
顷以四方多难。
责在朕躬。
建侯行师。
日不暇给。
东擒羯胡之首。
西禦犬戎之患。
元元告病
社稷阽危。
内定外攘。
不遑展礼。
虽高明未达。
而精意惟勤。
克通至诚。
以锡纯嘏。
番戎即叙。
弓矢载櫜。
虔奉泰坛。
鉴寐接神祇之顾。
永保宗社。
岁时结霜露之思。
近又百辟在庭。
俨然而进。
奉请元子
以居少阳。
册命乃行。
匕鬯攸主。
按风雨之清道。
乘星火之仲春
朝于元元。
格于艺祖
躬执圭奠。
祗见南郊。
天何言哉。
神所劳矣。
敷兆人之戬谷。
广四达之聪明。
式重燔柴之经。
益申解网之惠。
可大赦天下。
广德二年二月二十一日昧爽巳前。
大辟罪无轻重。
巳发觉未发觉。
巳结正未结正。
系囚见徒常赦所不免者。
咸赦除之。
左降官即与量移近处。
亡官失爵放归不齿之类。
并官巳复资未得本阶者。
各量与收叙。
诸色流人及量移人。
并罚镇效力配隶等。
一切放还。
自凶孽乱常。
王室多难。
干戈不息。
今巳十年。
军国务繁。
关辅尤剧。
念兹疲耗。
久困徵科。
京城诸司诸使应配彍骑官散官
诸色丁匠幕士供膳音声人执祭斋郎问事掌闲渔师。
诸司门仆京兆府骑丁屯丁。
及诸色纳资人。
每月总八万四千五十八人数内。
宜每月共支二千九百四十四人。
河东关内诸州府配。
不得偏出京兆府
馀八万一千一百一十四人并停。
所须卫役使宜撙节定数。
官给资钱。
不得干扰百姓。
其宝应元年十二月三十日巳前。
诸色欠逋在百姓腹内者并放免。
天下户口。
宜委刺史县令
据见在实户。
量贫富作等第差科。
不得依旧籍帐。
据其虚额。
摊及邻保。
其天下诸州府长史县令
有清白著闻。
善政称最。
能招辑逃亡。
编附复业。
户口增多者。
具状闻奏。
朕当差人按覆。
与所举状同者。
超资进改。
天下所有诸色结聚。
及羌浑党项等。
能悔过自陈。
各归生业。
一切并舍其罪。
其中有能率先来降者。
仍特加官赏。
征人不息。
勤戍斯久。
丁壮疲弊。
老弱困穷。
光武有言。
头须为白。
戢藏锋刃。
牧养元元。
方面重臣。
宜悉朕意。
应诸州团练将士等。
委本道节度及诸防禦使等审与州府商议。
如地非要害。
无所防虞。
团练人等。
并放营农休息。
寇戎以来。
积有年岁。
徵求数广。
彫弊转深。
自今巳后。
除正租税及正敕。
度支符外。
馀一切不在徵科限。
内外文武官。
三品巳上赐爵一级。
四品巳下各加一阶。
仍并赐勋两转。
武德元从功臣
勋业特崇。
子孙沈翳者。
委所司勘责。
各与一人官。
成都灵武元从。
普恩之外。
三品巳上更赐一级。
四品巳下更加一阶。
宝应功臣
普恩之外。
三品巳上各与一子六品官。
赐爵一级。
四品巳下各加两阶。
更赐勋两转。
五品巳上官子为父后者。
赐勋两转。
副元帅光弼子仪各与一子三品官并阶。
道节度使各一子五品官并阶。
都防禦使经略等使各与一子六品官并阶。
去岁行幸陕州
六军英武威远威武宝应射生衙前射生左右步军等。
并内外文武百官扈从到行在者。
三品巳上与一子官。
四品巳上各加两阶。
陕州上都巳来。
置顿使及州府长官
普恩之外。
各与一子出身。
置顿使判官巳下缘路县
及专知置顿官。
各加一阶。
其六军神策宝应射生衙前射生及左右步军英武威远威武等诸军。
右金吾将士。
缘大礼扈从及在城留后者。
共赐钱五万贯。
鸿胪蕃客共赐钱一千贯。
仪王及彭王巳下诸王男未有官者。
并准旧例与官。
其巳封为郡王国公者。
永穆长乐巳下长公主及诸郡县主并嗣王郡王
各与一子官。
皇亲五等巳上。
诸亲三等巳下。
各与一子出身。
二王之后各与一子官。
台省之官。
事资履历。
刺史县令
任在亲人。
职务所更。
是为理本。
左右丞侍郎御史中丞等。
取曾任刺史者。
郎官亦取曾任县者。
并所选御史
亦宜于录事参军县令中择。
仍须资历稍深者。
其有官非累历。
才行特堪任用者。
自布衣巳下。
任所在闻荐。
中书门下尚书省考试。
堪任者不在此限。
尚书省政理所系。
左右丞纲辖攸归。
比来百司。
职事皆废。
宜令明徵式令。
各举所职。
百官有论时政得失。
并任指陈事实。
具状进封。
必宜切直无讳。
有司白身人亦宜准此。
任诣匦使进表。
朕将亲览。
必加择用。
朕每思素俭。
敦以淳风。
必约严章。
以齐侈俗。
其珠玉器玩宝钿杂绣等。
一切禁断。
诸道摄官
频有处分。
一切尽停。
尚闻因循。
其弊未革。
即宜申明旧敕勒停。
三年之丧。
谓之达礼。
自非金革。
不可从权。
其文官自今巳后。
并许终制。
一切不得辄有奏请。
缘大礼应升坛殿行事者。
普恩之外。
更与一子官。
应在太清宫郊庙诸色职掌者。
及册皇太子行事官撰册并书文及较造册官。
普恩之外。
三品巳上赐爵一级。
四品巳下加一阶。
仍赐勋一转。
天下耆老。
九十巳上版授刺史
七十巳上版授上佐县令
孝子顺孙。
义夫节妇。
旌表门闾。
终身勿事。
五岳四渎。
名山大川。
今古圣帝明王忠臣义士。
宜令所管致祭
西征道里记 宋 · 郑刚中
 出处:全宋文卷三九○八
绍兴乙未,上以陕西初复,命签书枢密楼公谕以朝廷安辑混贷之意,某以秘书少监被旨参谋
是役也,审择将帅,屯隶军马,经画用度,询访疾苦,振恤隐孤,表扬忠义,公皆推行如上意。
故其本末次序,属吏不敢私录,至于所过道里,则集而记之。
虽搜览不能周尽,而耳目所及,亦可以验遗踪而知往古,与夫兵火凋落之后人事兴衰,物情向背,时有可得而窥者。
其年四月二十二日舟出北关,六月二十四日永兴七月十三日进至凤翔。
越三十七日,府告无事,公率官吏以归,水陆凡六十驿,往来七千二百里(本计七千一百九十里。泛水以未至县十里,河水南侵,自婴子坡移路旁山,回程衍十里。)
右通直郎尚书户部员外郎李若虚参议
左朝请大夫、新差知吉州军州事江少虞左朝请郎、新除陕西转运副使姚焯,机宜;
右从事郎、新湖州德清县主簿楼垍,书写机宜文字
左朝奉郎、行大理寺丞王师心右奉议郎、监行在榷货务阎大钧右宣教郎、前温州平阳县丞郭子钦干办
左朝散郎主管台州崇道观李孝恭提举钱粮;
右承直郎、前江西提刑司干办公事穆平,左承直郎、新泉州永春县王晞韩右文林郎、前监潭州南岳庙曹云,右迪功郎、新潭州善化县主簿宋有,右从事郎叶光,准备差遣
右文林郎、前建州建阳县尉李若川,点检医药饭食。
凡一十五员。
左宣教郎、试秘书少监、充枢密行府参谋郑某序。
行府舟具,欲发前一日,宰执出饯于接待院。
二十二日,道铜口、临平镇长安闸,宿崇德县,二十三日石门、皂林、永乐,由秀州城外,宿杉青闸
二十四日,两界首,宿平望
二十五日,大风阻吴江,不进。
二十六日吴江县,登垂虹亭,宿平江府
二十七日,许市、望亭、宿无锡县
二十八日,潘、乐社、横林,宿常州
二十九日,奔牛、吕城闸,宿丹阳县
三十日新丰、丹徒,宿镇江府
五月一日行府官望拜于府庭。
二日,会茶丹阳楼,登连沧观,观人马辎重渡。
三日,济渡,至瓜州镇、扬子桥,宿扬州城外。
四日邵伯闸、车乐,宿高邮军,会茶韩世忠园。
五日,樊良、丁至、梵水,宿宝应县
六日,黄蒲镇、河桥,宿楚州
七日,磨盘,宿淮阴县
八日,高秋堡、洪泽闸,宿渎头。
九日龟山镇,宿泗州
僧伽有像而未塔,刘麟尝因贼翁诞日祝辞,而钟辄无声,叩之坠地,纵火焚寺去。
住持云。
十日,治陆。
十一日,机宜姚焯等三员管押激赏库行。
十二日唐家店湖口,宿临淮县
十三日,中路,宿青阳驿
十四日,马翁店、通海镇,宿虹县
城因隋渠为壕,潴水深阔,城具楼橹。
虹西诸邑往往皆城,虹独坚密,豫贼盖自此为边也。
隋自虹以上为陆,木已丛生,县以东水接淮口
淮地卑而县西北隅有湖曰万安,东西百里,北南半之。
豫贼引湖拥城,而东南出其流于隋。
又淮潮可登三十里,与湖水接,通小舟。
若置闸于泗,以时入潮,又略治隘塞,则数十斛之舟可致。
宿无疑。
或谓引五丈河水入蔡河,上皇奉玉清之所也。
由殿后小竹径登景命殿,出前廊福宁殿。
福宁是谓至尊寝所,简古不华。
殿上有白花石,阔一席地,闻祖宗以来,每旦北面拜殿下,遇雨则南面拜石上。
东庑下曰洗面阁,曰司旆阁,馀不能记。
由殿后稍北至坤宁殿,殿屏止画墨竹芦雁之类,然无全本矣(他殿画类此。)
自福宁至孝思殿,前一殿即钦先。
钦先奉诸帝,孝思奉诸后,帐座供具皆在。
由钦先出肃雍门至玉眷堂,规模宏壮,非他位比。
后见陕西诸将,自言数对刘豫于此堂。
堂左竹径之上曰迎曦轩,石为围炉,对迎曦日月屏。
屏有御书铭曰:「嶷然屏石,秀色拔尘。
仰止云窦,乃与月邻。
安符厚德,静乐深仁。
俯鉴沼沚,永固千春」。
玉眷之下,镂石为曲水
又至修内司,谓是宝绘堂,两旁轩阁不能悉记。
复由延春阁下稍东,今太母之故居,不敢详也。
过小门,入锦庄,无雅饰,用罗木作假檀香。
堂后有池,左曰挹翠轩,右曰观澜轩,上曰栖鸾阁,寝室之旁曰紫云阁
中有小围炉,可坐三人,炉四柱,承以雕莲。
入睿思门,登殿,殿左曰玉峦,右曰清微,后曰宣和,庭下皆修竹。
殿后左曰迎真轩,右曰玉虚轩。
迎真之上曰妙有阁,玉虚之上曰宣道阁,又一殿忘其名。
自此列石为山,分左右斜廊,为复道平台,台上过玉华殿。
由玉华下,乃抵后石屏,亦御书。
左序有轩,曰稽古、宣和。
东庑下五库,以圣、德、超、千、古为号,皆涂金抹绿小牌。
库上曰翰林司,曰宝阁。
西庑下曰尚书内省,馀不能记。
复由宣和西趋曲水,出后苑,至太清楼下,壁间有御书千字文、法帖之类。
登瑶津亭,亭在水间,四面楼殿相对,不能遍至。
自瑶津趋出,过拱辰门上马出。
后以阅视所置忠锐将,留二日。
京师旧城外不复有屋,自保康门外西至太学,道无数家。
太学止廊庑败屋中存敦化堂,堂榜犹在,兵卒杂处其上,而牧彘于堂下。
国子监令以养太学生,具窗壁略如学校。
都亭驿东偏厅事,栋牌尚是伪齐年号,糊窗用举人试卷,见当是试题及举人文字,专用本朝庙讳。
琼林苑,北人尝以为营,至今围以小小城。
金明池断栋颓壁,望之萧然。
四日八角镇、醋沟,宿中牟
五日白沙镇圃田,宿郑州
六日侯家庄、须水镇,宿荥阳县
荥阳,济水复出之地也。
济入江不与江合,横江而出于荥阳,复入地,至陶丘而出。
故《禹贡》记济水,谓入于河,溢为荥,东出于陶丘北。
往年京师之水,人不知所从,但言郑州积水不决,盖济水也。
周德修侍郎云。
七日鸿沟店。
道旁隶三大字,曰鸿沟
今虽草莽间似有长坎,然必非楚与汉画者。
又孟店、汜水县、莺坡子、洛口镇,宿巩县
汜水即行庆关也,过关乃下视大河,与虏营相望,洛河又在大河之南。
洛口墙数围,问之即所谓洛口仓者。
八日,十八里,朝拜昭厚陵;
又七里,过黑石头渡;
十里,凤凰台
又拜五里会圣宫,宿偃师县
仁庙永昭陵最与英庙永厚陵近,昭陵因平冈种柏成道,道旁不垣,而周以枳橘。
陵四面阙角,楼观虽存,颠毁亦半。
随阙角为神门,南向门内列石羊、马、驼、象之类。
神台二层,皆植柏,层高二丈许,最下约阔十五丈,作五水道。
台前与内门里及大门外,皆二大石人对立。
钦慈曹太后陵望之可见。
又号下宫者,乃酌献之地,今无屋而遗基历历可问,馀陵规模皆如此。
永厚陵下宫为火焚,林木枯立。
诸陵洛河在前,少室在左,嵩高在右,山川佳气不改,而室屋荡然,闻皆为窦㻂所毁。
守陵兵级云。
九日,石桥店、白马寺,宿西京
京号三川者,即黄河、洛河、伊水也。
伊阙又名阙塞,山又谓龙门
大内伊阙,望王屋不百里。
宫墙之内,草深不见遗基。
旧分水南水北,居水南者什七八,今止水北有三千户,水南墟(回程日,知州翟襄子城外近添五百馀家。)
白马寺汉明帝所建,今惟瓦砾。
府治后圃有堂,曰昼锦,翟襄所为。
西洛人,今为乡郡,故云。
十一日榆林铺、磁涧,宿新安县
未至新安十里许,道旁山石一柱裂,势欲倾危,过者畏仰视。
父老与县令皆言:章圣封永定将军,半山有庙,月尝赐钱三十千,然无文识可考。
十二日,缺门镇、千秋店,宿沔池县
行十里,过会盟台。
沔池新安之间,溪山人家如东浙,用溪石垒墙。
十三日,东西土壕、乾壕,宿石壕镇
杜甫作《石壕》《新安吏》二诗,即其地。
是日,陕府安抚吴琦甲马来迎(他郡守迎送不录者,行府专为陕西出也。)
十四日,魏店、横渠,宿陕府
十五日,望拜召公甘棠,木旧在府署西南隅,今亡矣。
郡有召公原,原尽处置府县七,而夏县平陆、汭城今皆隅河。
夏距城九十八里,即温公涑水也。
敌濒河筑二小城,时一二骑揭小旗值逻,或放牧堤上。
马鬃渠在城之东南,敌人破陕所自入。
初,陕之围也,郡将李彦仙固守。
彦仙遇士卒有恩,方城中食尽,煮豆以啖其下,而自饮其汁;
雪寒单露,将校反加以衣,彦仙复持以予寒者。
城破,巷战而死,覆其家。
郡之妇人女子,犹升屋以瓦擿贼,哭李观察不辍,故陕无噍类。
父老谓敌久不得城,无食,欲去,适有人告以马鬃渠可入,城遂破,敌始敢西,而全陕没矣。
十六日,新店、曲屋,宿灵宝县
县南五里即函谷
十七日,黑曲、稠静远镇,宿湖城县
十八日乾伯铺、盘豆、攒节店,宿阌乡县
阌乡湖城二县,元属虢州太平兴国三年陕府,自府界至虢三十里。
是日,虢守窦㻂、父老迎于湖城之东。
湖城之南桃林塞,即武王放牛之地。
阌乡县治对荆山,一山自秦川起,至阌乡荆山之西,皆为秦岭退之潮阳度此岭也。
中条在大河北,与潼关相对,又东则首山也。
伯夷居此山南,故谓首山首阳
十九日,关东店、潼关、关西店、西岳庙行府官谒于祠下。
华阴县,出南门,朝谒云台观,然后还宿潼关
或谓是古桃林塞。
河山之壮,俯视他关,独城内芜废。
华州差使臣潘休守关
关门北向,入踰半里,大河汹涌,乃泾、渭、洛三水会处,号三河口
洛水有二:一水自蓝田由商入西京,所谓伊洛者;
一水自西夏由韦盐之间出保安同州,至陕华,与泾、渭合,所谓三水之洛。
潼关三,独河口下无屏障,道上人马,河北皆见之。
若稍加营治,戍兵其间,未易踰也。
关以西渐与河远。
是日,知华州武功大夫庞迪甲士迎于关西店。
岳祠草创,门右明皇大碑火后剥裂,有隶数百字,不复连文,约六丈高,盖垒石成之。
庭下四石阙,裴度淮西,题名刻其西偏,副使马总行军司马韩愈判官冯宿李宗闵之徒,不能悉记。
云台观屋存无几,独圣祖章圣皇帝御容所在曰会真殿无恙,壁间御像如新。
老道士云,以南极寿星榜其上绐敌,故得不毁。
观后希祠堂,堂前石刻太宗皇帝御书并诗,诗有「苍生往世弊凋残,今我如同赤子看。
大阐无为三教盛,承平方说四夷宽」之句。
又一章,有「餐霞成鹤骨,饵药驻童颜。
静想神仙事,忙中道路閒」。
注谓:「朕万务忙中,亦得悟道之閒也」。
又一章:「曾向前朝出白云,后来消息杳无闻。
如今若肯随徵诏,总把三峰乞与君」。
章圣皇帝《赐道人郑隐》一章,有「酣醴皮裘思晦迹,行高终自有人知」。
又一章《赐隐归山》:「尽日临流看水色,有时隐几听松声。
遍游万壑成嘉遁,偶出千峰玩治平」。
仁宗皇帝《赐武元亨》一章:「只向身边有大还,胎神月殿在秋天。
三灵密像谁分别,尸质清虚本自然」。
诗石皆无毁阙。
道士又指一古,谓是无忧木,希夷尝藏书腹中。
观依华山而立,莲华峰、仙人掌、石月、玉女盆、二十八宿、明星馆、石鼓山,皆在最高处,独莲华峰、仙人掌可望而见。
莲峰下有瀑布水帘仙掌石间隐然有迹,如人对面出右手,上擎偃月。
玉女盆,即杜甫所谓「安得仙人九节杖,拄到玉女洗头盆」是也。
云台西,即刘禹锡所见道士种桃若霞之处,所谓玄都观者,今亡矣。
华山,《书疏》谓华山十字分之,四隅为四州,盖谓东北为冀,东南为豫,西南为梁、雍。
又土人言有康通判者,尝与东坡为僚,踰百岁,从弟子四五人往来诸峰间,无定处,然土人不能具道其名。
又有道士能言张确之子崇为豫贼守华,尝题诗曰:「群山起伏朝灵岳,恰似千官奉至尊。
吴蜀未平宜假手,愿将馀力致乾坤」。
二十日,敷水镇、柳子店、将相乡,按石刻乃郭汾阳之里。
宿华州
州治对少华;
对太华者华阴也。
二十一日,赤水镇、东西阳村宿渭南县
二十二日,零口镇、新丰市,道北一里有马周
宿临潼县华清宫西馆,宫后即骊山
新丰古城,故骊戎国,故山以骊名。
山间宫殿基址皆在,连理木在长生殿之上。
莲花自山足,为石渠引泉入室,雕白石为莲,开十窍以涌泉号白莲池,即妃子浴所。
太子泉,次百官泉。
虽蒙故号,仆隶今游之,独白莲尚浴士大夫。
西馆即当时游幸梨园憩寓之地。
明皇临潼为复道往来长安,按石刻可尽见,今止有玉石像一躯立荒庙中。
二十三日,灞水涨,不进。
是日,知永兴军、节制诸路军马张中孚渡轻舟来迎。
二十四日,灞桥镇浐水、长乐坡,宿永兴军
军以漕居为府治,后有凉榭,别为一区,堂下张芸叟辈数人题名刻石。
东门外兴庆池,乃明皇藩邸;
灞桥汉周勃以下迎文帝之地;
常乐坡,唐人饯真卿使希烈之处。
鄠县,夏之扈国。
府西北一百五十里,即奉天
奉天元隶乾州熙宁五年废乾,故隶府。
二十五日至七月七日行府并治事永兴军
八日,楮林店、沙坡、偏店,宿咸阳县
县在渭水之东北,未渡渭二里许,有故墟,谓是旧咸阳
自楮林道旁土堠西入十里,即未央宫基。
苍颉制书台、樗里子墓,皆渭河南,不及至也。
是日,环庆赵彬甲士迎于咸阳桥。
九日,魏店、马跑泉、高店,宿兴平县
马跑泉、高店之间,冢土数尺,高拱杂木二三本,曰杨妃冢。
十日,东阳台马嵬坡、东扶风宿武功县
马嵬旁短墙周围,路人指谓妃子死所。
县之报本寺唐太宗所生之第。
殿后一堂中有神尧像,而绘诸于壁。
报本之东又有大佛阁,寺僧亦谓是李氏故居,实太宗之所生,未能详也。
荥阳以西皆土山,人多穴处,谓土理直,无摧压之患。
然见路旁高山多摧拆,存者尚如半掌,则土穴疑有压者,居人当自能择尔。
惟武功大佛旁一洞数里远,报本寺僧云:洞置自巢贼时,今人又增穿之,中间避乱,千馀家入其中,贼知而不能取。
陕西往往为洞,皆所不及。
穿洞之法,初若掘井,深三丈,即旁穿之,自此高低横斜无定势。
低处深或四五十丈,高处去平地不远,烟水所不能及。
凡洞中土皆自初穿井中出之,土尽洞成,复筑塞其井,却别为入窍。
去窍丈许为仰门,陈劲弩,攻者遇箭即毙,如是者数重。
时于半里一里馀斜气穿道,谓之哨眼。
哨眼或因墙角与夫悬崖积水之旁,人不能知。
其下系牛马,置硙磨,积粟凿井,无不可者。
土久弥坚如石室,但五年前一洞压死者千馀人,僧云此亦天数。
然今陕西遗民,半是土洞中生。
今人居者,颇惩覆压之祸,于洞下多立柱布仰板矣。
武功今属醴州
是日,知州武功大夫赵立来迎。
十一日,杏林店、逻店,宿扶风县
十二日,东新店、龙尾坡、青阳店宿岐山县
后稷封有邰,岐山即其地。
或谓别有邰城,今斄乡是也。
又云郿之斄亭,或谓是武功,皆未能详。
郿县在府东南百里,有坞,即董卓所筑。
是日,泾原张中彦、知凤翔府贺景仁来迎。
十三日,任官村、横水店,至凤翔府
府古扶风郡,壤地饶沃,四川如掌,长安犹所不逮。
岐山之阳,盖周原也,平川尽处,修竹流水,弥望无穷,农家种𢇲尤盛。
《生民》之诗曰「维糜维芑」者,盖谓𢇲也,俗今书糜为𢇲。
秦州有𢇲穰堡。
𢇲米类,可面可饼,可为棋子,西人饱食面,非𢇲犹饥。
将家云:出战,糗粮乾不可食,嚼𢇲半掬,则津液便生,馀物皆不咽。
士卒用小布袋置马上,遇水,取袋渍润之,尤美。
边郡刈𢇲则自外而内,刈则自内而外,盖𢇲以寒熟,以暖熟故也。
府置厅事,李希烈所建,无甚雄大,而四面出帘,制度如殿。
后圃薜荔堂,东偏中和、燕申二堂,亦旧屋,馀皆近创。
东北隅有凌虚台,东坡尝记之。
台高才二丈,不见凌虚之势,然水竹幽胜可喜。
燕申堂后龟趺大刻,盖《茂正德政碑》,后人磨去,刻《维摩颂》,游师雄后刻《九成宫图》于其阴。
九成宫隋仁寿中所建,去州百里许。
按图,大略与骊山相似,以有图,且不亲到,故不详载。
师雄记谓文帝杨素营之,土木之役困一时,死伤甚众。
宫旁夜鬼哭,文帝闻而怒,独孤后为言于,乃解。
后遂与后每岁避暑,多游乐不归。
东有华清,西有九成,访遗迹,则见隋唐之不竞也。
宝鸡县,府西南六十五里,本秦武公所都,所谓陈仓者。
自是入大散关河池河池在汉为故道。),为西蜀之吭。
敌之攻蜀也,吴玠既败走之,道迷不能出,粮且尽,垂军待毙。
赵立为画归路,乃得脱,其后又为先驱道之。
敌再入,而少却。
十四日至八月十九日行府皆治事凤翔,新鄜延路经略使郭浩熙河路经略使杨政秦凤路经略使吴璘四川都转运使陈远猷以下,各禀议分职而退。
二十日,行府遵旧路归,次舍道里如故,独至泗州,由平源、天长、大仪出镇江府,然后舟行。
陕西兵归者,禁军合计三万四千有奇,虽分隶诸帅,然各有将分,逐将仍存正副,盖祖宗之军政旧法犹在也。
泾原禁军仅八千,比诸路为劲,而泾原劲兵尽在山外。
陕西弓箭手旧一十六万,今存七万,复以土田不均,兵疲无法,虽七万人,未必可用。
夏国主兴州,谓之衙头。
衙头至麟府,路近处九百里,秦凤六百里,环庆三百里,会州界二百五十里。
诸路今与西界接壤,惟鄜延最阔。
熙河会川城泾原甘泉堡止百里,以北皆西界也。
夏国左厢军司接麟府沿边地分,管户二万馀;
宥州监军司接庆州、保安军延安府地分,管户四万馀;
灵州监军司接泾原环庆地分,沿边管户一万馀。
兹其大略也。
某自吴踰淮,道京入洛,至关陕,其所经历,得于闻见者靡不具载。
窃观今日天下之势,东南为天子驻跸之区,朝廷台省监司、守令耳目亲近之地,故治具比他道为修。
陕西诸郡虽号新复,然自渠魁元恶用意变易三纲五常之外,自馀军民,无不内怀天日,相与持循检约,未敢有无国家、毁法度之心,故其风俗纲纪,视东南犹整整也。
京西京畿与夫接淮甸之地,一时陷没于刘豫凶威虐焰之中,郡邑无民,官府无法,田野未耕,荒秽犹在。
如久病困瘁之人,头目手足皆有生意,而中焦痞涸,盖未易全复也。
朝廷诚能精选长吏,审择牧守,仍于三京量戍士夫,使之抚视凋瘵,修治关塞,于年岁间生养气血,与东西上下脉络流通,则天下平矣(《北山集》卷一三,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第三表 唐 · 常衮
 出处:全唐文卷四百十五
臣某言。臣闻春秋。
龙见而雩。以其盛德在火。
万物炳然。阳骄而旱也。
周礼所以修一县之大祀。命三公以卜郊。
则知古之勤雨。首于是月。
盖圣人顺天以垂训。王者奉时以告虔。
伏惟宝应元圣文武皇帝陛下忧勤庶政。寅畏上元
全万物而曲成。恐一夫之不获。
嘉生是降。率土皆穰。
又自春以来。膏泽相继。
禾方长茂。犹润纤茎。
且擢芒。仍涵秀色。
及纯阳用事。流辉是忧。
未失旬期。已劳圣虑。
勉农祈谷。合乐圜丘
感上帝之储祉。顾苍生之禔福。
祭之明日。夜合层云。
微风既和。震电不作。
霭然四合。滂洒终朝。
动乾坤而满盈。洽阴阳之化育。
郊原益茂。田稚皆登。
俯观秋至之收。伫广岁成之望。
自朝及野。咸庆时和。
比肩鼓腹。空迷日用。
臣谬参衮职。久荷鸿私。
仰圣泽之无涯。愧生成之未答。
无任忭跃之至。谨奉表陈贺以闻。
中书门下贺日当蚀不蚀表 唐 · 常衮
 出处:全唐文卷四百十五
臣某言。
伏见徐承嗣奏。
今月一日。
法当日蚀。
时有澍雨者。
臣闻日之所躔。
行有虚道。
至之所会。
蚀亦无灾。
况圣以合天。
德以禔福。
是有幽赞。
宜于感通。
伏惟宝应元圣文武皇帝陛下协用五纪。
顺用三极。
历象日月。
统和阴阳。
乃者畴人推策。
合朔于辰。
正阳之所忌。
于大明而何损。
犹能惧而勤政。
实以应天
斋于穆清。
益用恭默。
精诚所达。
元运相符。
圆尺之影。
始生于海上。
肤寸之云。
忽遍于天下。
霈然而起。
岂止终朝。
莫测应龙之外。
潜复踆乌之次。
伐鼓用币。
悉罢于有司。
润物蕃生。
普欢于在野。
及乎睿宿。
更益清光。
同道相避。
则闻昭子之对。
当交而变。
果徵刘邵之言。
古今殊祥。
中外所庆。
臣等谬陪近侍。
喜万恒情。
无任抃蹈。
谨表。
中书门下贺庆云见表 唐 · 常衮
 出处:全唐文卷四百十五
臣某言。伏见太史奏。
今月十三日降诞之辰。有庆云见。
自卯及巳。五色相辉。
京城士庶。无不观睹者。
臣闻应天者圣。降必有期。
从龙者云。感而成瑞。
伏惟宝应元圣文武皇帝陛下启我昌运。本乎太微。
甲观画堂。以书有庆。
赤光紫气。以表祥符
每岁孟冬。内朝举礼。
万国称贺。偫臣献寿。
纷委灵贶。总集良辰。
今者庆云。表祥史册。
十月良月。远膺盈数之期。
后天奉天。近叶下元之历。
从风萧索。抱日萦回。
色涵流渚之虹。影杂绕枢之电。
交映荣光。曲成转盖。
万物皆睹。偫情共欢。
无疆之休。永永禔福。
臣奉觞庆贺。于万斯年。
无任抃跃。谨奉表陈贺以闻。
中书门下请册贵妃 唐 · 常衮
 出处:全唐文卷四百十五
臣某言。臣闻天文次星。
配以妃位。帝宫内职
守在王化。视公卿而命秩。
思贤才以审官。盖五礼之宗。
六义之本也。伏惟宝应元圣文武皇帝陛下绍典文武。
属当多难。一日万务。
亲纡圣心。初定偫凶。
尚多阙典。紫庭分理。
顷刻未遑。彤管记言。
因兹而缺。然则奉若天道。
以阴而助阳。御于家邦。
由中而及外。今既三灵叶泰。
四海永清。宜举旧章。
以行盛礼。窃承壸制。
未正等威。当熊之德。
或闻于兰殿。贯鱼之序。
无别于椒房。固以叶周南之风。
参虞汭之化。岂使坤仪旷其取法。
阴教阙而不修。虽则在宸衷。
安敢默于诚请。伏冀大明礼秩。
俾率宫庭。以厚人伦。
以风天下。庶得外朝均政。
偫望获从。无任恳款屏营之至。
臣某诚惶诚恐顿首顿首。谨言。
谢内宴赐锦䌽器物等表 唐 · 常衮
 出处:全唐文卷四百十八
臣某言。伏奉恩旨。
赐臣内宴。仍赐锦䌽绫绢四百匹。
瓶盘五事。衣二副。
等。殊常之宠。
上戴若惊。伏惟宝应元圣文武皇帝陛下恭俭以行礼。
慈惠以布政。式厚君臣之义。
爰崇宴飨之道。至如醴以命宥。
币以将意。非有方叔之勋。
鲁侯之亲。则不可以礼奉和之。
乐溥将之也。臣以至愚承弼。
无益尸官。夙夜自惟。
兢惶失次。尚蒙慈恕。
犹辱枢衡。荐沐鸿私。
欢承嘉惠。接云霄之上境。
陪勋戚于内朝。宸威俯临。
以战以悚。中食循省。
实惭孤贱。微生遭逢。
一至于此。睿眷流渥。
慈赏过丰。广乾坤而行庆。
俾下臣之受福。束帛加璧。
申锡在于王庭。珍器黄柑
浃洽至于归第。拜恩初喜。
审分增忧。臣实非才。
事无任效。待罪巳久。
冒荣则多。况戎患未宁。
寅车尚驾。圣怀所轸。
日旰忘劳。躬行俭素。
以济军国。臣之俸禄。
犹合助边。臣之服用。
敢安私室。今又俯沾庆赏。
将此劳臣。虽宏覆曲全。
务于均施。而丹诚上感。
实愧无功。不胜荷惧屏营之至。
阻风泊黄浦 南宋 · 杨万里
五言律诗 押东韵
回顾山阳北,前瞻宝应东。
又逢翻手雨,更著打头风。
不了行程债,从来赋命穷。
客愁无诉处,摇指画船篷。
中书门下贺雪表 唐 · 常衮
 出处:全唐文卷四百十五
臣子仪等言。臣闻圣人昭事以奉时。
乾道下济以成物。伏惟宝应元圣文武皇帝陛下勤劳庶政。
忧济万邦。念生灵之未康。
虑兵食之不足。恭默寅畏。
斋于穆清。减膳彻乐。
以祈元造。天人合应。
雨雪呈祥。在登台视朔之辰。
飘洒盈尺。俯献岁发生之节。
飞舞惊春。太素混成。
浩然万里。甲子之瑞。
载表于昌期。春秋所书。
亦先于农事。重阴益固。
应水泽腹坚之时。积润潜通。
迎土膏脉起之候。灵贶斯在。
丰年可知。伫登来麰。
不暇祈谷。侍臣相庆。
野老同欢。臣谬奉中枢
获睹嘉庆。无任忭跃之至。
谨奉表陈贺以闻。臣子仪等诚欢诚喜顿首顿首。
第二表 唐 · 常衮
 出处:全唐文卷四百十五
臣等言。臣闻王者应天以实。
礼神以诚。则其祥大来。
所荣必速。伏惟宝应元圣文武皇帝陛下端命上帝。
阴骘下人。大哉洋洋。
发育万物。一风一雨。
必经于忧劳。惟精惟微。
久存于斋祷。自立春之后。
膏泽频滋。宿麦方苏。
首种不入。百谷皆贱。
偫黎稍安。属盛德在火之辰。
恐散阳流辉之亢。小𠌤旬候。
则失人时。乃命尹京
载明祀典。饬三辅之属吏
修百县之大雩。陛下又于龙祠。
躬自祈请。虽田事未废。
而皇情过勤。意才发而气蒸。
令始降而云合。宁止西郊之密。
且有南山之隮。霈然时行。
丕冒海表。浃辰而霁。
更说偫心。擢芒之蕃。
将丰于夏荐。流根之润。
伫合于秋成。固使我仓如陵。
万亿及秭。军国是赖。
朝野同欢。多福殊休。
莫盛于此。臣等谬尘枢近
喜倍恒情。无任庆忭之至。
王仲升谢加兵马使 唐 · 邵说
 出处:全唐文卷四百五十二
臣某言。
伏奉今月日制书。
授臣元帅左厢兵马使兼知滑州兵马使
恭承宠命。
祗惧兼深。
臣某中谢
臣闻至理之代。
为官择人。
故能谟谋有成。
授受惟允。
若才不称职。
任非其能。
冒进求荣。
必贻祸败。
伏惟宝应元圣文武皇帝陛下道齐浚哲。
德迈徇齐。
惟新景命。
再造区宇。
微臣薄劣。
早荷恩私。
惭无樽俎之谋。
累忝腹心之寄。
拥旄仗钺。
自北徂南。
未剪凶渠。
已嗟挫恧。
守节虽同于苏武
丧师有类于孟明
议以刑章。
分从齑粉。
陛下察其本志。
念臣微忠。
特全要领。
再加驱策。
位兼风宪
职典禁兵。
抚已循涯。
实为尘忝。
每思陈力之诚。
窃惧妨贤之责。
不谓更沐殊恩。
猥当重任。
皇太子元戎之律。
王畿御侮之权。
内省凡庸。
必多败事。
乞停新命。
别授时英。
则朝章式序。
军政无阙。
臣无任云云。
宰相等上尊号第五表不允批答大中祥符三年八月甲戌 北宋 · 宋真宗
 出处:全宋文卷二三九
夫褒赞成功,将顺其美者,臣子之志也;
允恭克让,谦尊而光者,后辟之心也。
故天之广覆,以不宰而为先;
人之持盈,惟若冲而能久。
顾朕寡德,获总多方,祇庆灵,岂尝满假。
近者将祠厚德,诞告先期,俄舆诵之佥同,以徽名而来上。
亟颁诏谕,未悉予怀。
夫以谒欸后祇,大庇黎献,答圜丘之垂贶,冀普率之蒙休,务陈信以格神,非图荣而为己。
确乎之恳,言罄于兹,深谅由衷,即断来表。
所请宜不允(《宋大诏令集》卷三。)
八月:原阙「八」字。
按《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七四云:大中祥符三年八月丁卯,「群臣诣閤,奉表加上尊号曰崇文广武仪天尊道宝应章感钦明上圣至德仁孝,不允。
五表,卒不允」。
则此批答在八月,据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