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点
“江苏省南京市” 相关资源
诗文库25440
人物库14887
活动2387
诗文库 序
冥鸿亭诗(有引) 元末明初 · 王逢
四言诗 出处:梧溪集卷三
逢早游金陵台臣有以茂才异等荐以病辞浙西分宪继以晦迹丘园荐不报兵兴大府辟佐戎行又以材不胜任辞客公侯间俟回乡里而又不可得避地青龙江上扁亭曰冥鸿非敢自广姑志所存诗曰
冥冥飞鸿,八荒一宇。
三光并明,周视下土。
下土之人,徒敝罔罟。
鸿飞冥冥,万里一息。
与造物游,邈见其迹。
蒙庄大鹏,阙掩溟北。
彼啄者乌,彼唼者凫。
彼甘区区,梁藻是图。
凤凰来仪,斯德之符。
山有灌木,木有深枝。
无枝无巢,鸿生连蹄。
鸿生连蹄,天其汝为。
天其汝为,而我无造。
作亭名鸿,是则是效。
惟效伊何,高举远蹈。
解连环 清末至现当代 · 汪东
 押药韵
贞白夜话及陶遗,怆然感旧,同玉田拜陈西麓墓韵。陶遗亡命时自署剑虹,嗣为人告密,系江宁狱中,几不免。晚居金山松隐镇,余曾留信宿,并为作图
霣星寥落。
数当年任侠,更无朱郭。
记剑舞、光景如虹,甚名系党人,壮怀消却。
纵酒行歌,破衣典、不堪重著。
况巢倾彀发,铩羽自伤,野田黄雀。

俄惊市朝异昨,便恩雠忘得,难遣离索。
夜未阑、明月中庭,伴孤影徘徊,雁更鱼钥。
楚些吟残,见华表、曾栖辽鹤。
怕魂归、万松旧隐,路迷断壑。
谶诗 南朝宋 · 释宝志
 押纸韵
《隋书》曰:梁天监三年六月八日武帝讲于重云殿。沙门志公忽然起舞歌乐。须臾悲泣。赋五言诗云云。天监至于大同。三十馀年。江表无事。至太清二年台城陷。享国四十八年。所言五十里也。太清元年八月十三侯景自悬瓠来降。在丹阳之北子地。朱异之言以纳。景之作乱。始自戊辰之岁。至午年忧崩。
乐哉三十馀,悲哉五十里。
但看八十三,子地妖灾起。
佞臣作欺妄,贼臣灭君子。
若不信吾言,龙时侯贼起。
且至马中间,衔悲不见喜(○隋书五行志。《诗纪》九十四。)
谶诗 南朝宋 · 释宝志
 押覃韵
南史曰:天监中沙门释宝志为诗云云。帝使周舍封记之。及中大同元年同泰寺灾。帝启封手迹。为之流涕。帝生于甲辰。三十八。克建邺之年也。遇灾岁实丙寅。八十三矣。四月十四日而火起之始。自浮屠第三层。三者。帝之昆季次也。
昔年三十八,今年八十三。
四中复有四,城北火酣酣(○南史梁武帝纪。《诗纪》九十四。)
林仪部鸿 其一 清 · 严遂成
七言绝句 押萧韵 出处:明史杂咏卷四
张氏女,居红桥,因以自号,语父母曰:「才如李青莲者事之。」邑子王恭,盛饰求一见,不纳。林投二诗,遂越礼焉。王贿侍儿,潜窥其狎,为赋酥乳云鬓。又挽林游三山,数日亡归。居一年,林游金陵,唱「大江东」一阕为别,张感念疾卒,以玉佩玦悬《蝶恋花》词留赠。林妻朱,亦能诗,年十九先卒,寄林诗有「待漏朝天」之句。余按本传,止叙其以人才荐,官员外,年未四十,自免归。为闽中十才子之冠,因取记牧斋张红桥事以资嗢噱。
银屏桂殿露香飘,此去蓬山路不遥。
濯濯泥人春月柳,东风吹不上红桥。
光宅寺刹下铭 南梁 · 沈约
四言诗 押阳韵 出处:全梁文卷三十
光宅寺,盖上帝之故居,行宫之旧兆,扬丹阳郡秣陵县某乡某里之地。自去兹分毫,来仪京辅,拓宇东第,咫武城闉,圣心留爱闭素,迁负南郭,义等去酆,事均徙镐。及克济横流,膺斯宝运。命帝阍以广辟,即太微而为宇。既等汉高,流连于丰沛;亦同光武,眷恋于南阳。思所以永流圣迹,垂之不朽,令事与须弥等固,理与天地无穷,莫若光建宝塔,式传于后。乃以大梁天监六年岁次星纪月旅黄钟十月二十三日戊寅仲冬之节也,乃树刹玄壤,表峻苍云,下洞渊泉,仰迫星汉。方当销巨石于贤劫,拯未来于忍土。若夫朱光所耀,彤云所临,非止天眷,兼因地德。皇帝乃启扉阊阖,造舟淮涘,接神飙而动骖,越浮梁而径度,芝盖容与,翠华葳蕤,下辇停跸,躬展诚敬,广集四部,揆景同蔬。弘此广因,被之无外;同由厥路,俱至道场。乃作铭曰:
八维悠阔,九服荒茫。
灵圣底止,咸表厥祥。
寿丘叆叆,电绕枢光。
周原朊朊,五纬入房。
自兹遐尤,在处弗亡。
安知若水,宁辨穷桑。
自天攸纵,于我惟皇。
即基昔兆,为世舟航。
重檐累构,回刹高骧。
土为净国,地即金床。
因斯太极,溥被翱翔。
岂徒三界,宁止十方。
濡足万古,援手百王。
一念斯答,万寿无疆。
如日之久,如天之长(《广弘明集》十六,《艺文类聚》七十七。)
武山十四境 其一 武姥冈(在枯仙观后武山最高处相传为武姥飞升之所) 元末明初 · 刘崧
五言绝句 押漾韵
宋绍兴中乡先生刘敏求尝赋西昌八境各为七言长句辞极雄丽若武山其一也序谓太和古白下邑山青水秀皆神仙窟宅信矣惜后来无有继之者予曩自庚子岁始与南溪萧翀钟端及端之弟祥往游其间尝为文记之而意有未极也乃洪武十一年余罢官归自北平明年仍客萧氏且忻然有重游之意而往时同游者独端之弟祥与在而方往省其叔父于滁阳而端之殁已久矣时王徵君子与萧国录子所俱客禾溪二君皆好古而能赋又尝游于是山者乃七月十三日之弟翚前期邀二君以次日来会至于翚之诸兄翴𦐣翪与祥各撰杖屦具酒肴与俱而戒刘继与儿子桷载笔墨以从自己酉辛亥三日相与极游览赋咏之乐然后归徵君谓是山游者众矣今日有作宜必追古乃已于是按图考志凡山中名迹之绝者靡不探深发奇穷心目足力之所及自武姥冈至石鼓得胜境一十有四仍各疏其名状与显晦之故于下方槩录其大而略其细焉境赋一诗为五言绝句敦尚简实从徵君志也同游者如干人得诗如干首合而成卷将以授若谷涂炼师俾藏山中后或有知我者焉
一自飞仙去,迢遥白云上。
岁岁春风来,满山青草长。
和理㭬杙歌 明末清初 · 毛奇龄
 出处:西河集卷一百六十
卓㚤闽中徽之曾与之渡湖思不可得王双白言见在金陵仪凤门能寄之徽之起制歌令王歌授名曰理㭬杙因而属和言卓㚤当理焉
只在石头城下住,莫过长干小桥去。
但恐年年细草生,不识青溪旧时路。
桐花绥绥夜雨多,三春又尽花如何。
可怜同在罝罘侧,犹自城头理㭬杙。
铜剑赞 南梁 · 江淹
四言诗 出处:全梁文卷三十九
永明初,始造旧官,凿东北之地,皆平网迤陇,尤多古冢墓,有人得铜剑,长尺五寸,余既借看,叹其古异。客有谓余曰:「古时乃以铜为兵乎?其可得而闻不?」余笑而应曰:「此证据甚多,殆不俟言。卿既欲知,辄具言之。余案《山海经》曰:「昆吾之山,其上多赤铜」。郭璞注曰:「此山出金如火,以之切玉,如割泥也。周穆王时西戎献之,《尸子》所谓昆吾之剑也。」越绝书曰:「赤瑾之山,破而出锡,若邪之溪,涸而出铜,欧冶铸以为纯钩之剑。」又汲冢中得一铜剑,长三尺五,及今所记干将者,亦皆非铁,明古者以铜锡为兵器也。《周书》称,「穆王时征犬戎,得昆吾之之剑、火浣布,长尺有咫。又有练铜赤刀,割玉如泥焉。」又《左传》僖公十八年,「郑伯始朝于楚,楚赐之金,既而悔之,盟曰:无以铸兵。故以铸三钟。杜预注云,「楚金利故也。」古者以铜为兵,故《禹贡》云,「荆扬贡金三品。」余以为古者语质而难解,今者语文而易了,独诗云,「元龟象齿。」其实象牙也。书云,「厥包橘柚。」乃黄柑也。金品,上则黄,中则赤,下则黑,黑金是铁,赤金是铜,黄金是金,黄金可为宝,赤金可为兵,黑金可为器。《韩子》称:「昔智伯繇之伐赵襄子。初,晋阳襄子金将尽,问于张孟谈孟谈对曰:『吾闻董安于晋阳也,公室悉以铜为柱质,君可发而用之。』于是发之,有馀金矣。」谓此据盖可知焉。又昔夏后氏使九牧贡金,铸九鼎于荆山之下,于昆吾氏之墟,白若甘搀之地,图其山川奇怪,以形于鼎,使民知神奸,不逢其害,以定其祥,鼎成三足而方,不炊而自沸,不舁而自藏,不迁而自行,九鼎既成,定之国都。桀有昏德,鼎迁于商,殷纣暴虐,鼎迁于周。每人主休明,鼎虽小而重,其奸回昏乱,虽大而轻。及周显王三十二年,姬德大衰,乃沦入泗水秦始皇之初,见于彭城。二十七年,始皇东游,大发徒出之,而不能得焉。后汉武帝宾礼百神于汾阴,得大鼎,时人以为九鼎,其详不可得而审也。且荆轲秦王之日,匕首击铜柱铜柱火出,则古者非直以铜为匕首,亦以为殿柱也。且始皇之世,长狄十二,见于临洮,身长三丈,足迹六尺,于是始皇敛天下之兵,铸而象之。故西京赋云,「高门有闶,列坐金狄」是也。又造阿房之宫,其门悉用磁石,磁石噏铁,以防外兵之入焉。以此推之,明知春秋迄于战国战国至于秦时,攻争纷乱,兵革互兴,铜既不充给,故以铁足之,铸铜既难,求铁甚易,是故铜兵转少,铁兵转多,年甚一年,岁甚一岁,渐染流迁,遂成风俗,所以铁工比肩,而铜工稍绝,二汉之世,逾见其微,及汉建安二十四年魏文帝为太子时,铸三宝刀,二匕首,天下百炼之精利,而悉是铸铁,不能复铸铜矣。按张华《博物志》亦称,「铸铜之工,不复可得,唯蜀地羌中,时有解者。」由此言之,斯妙久绝。余谓不复能铸铜者,正当不能使利如霜雪,光如云霞,陆斩犀兕,水断蛟龙,岂复不能铸铜炉碗灯耶?然今太极殿前两大铜镜,即周景王铸也。制作精巧,独绝晚世,今之作必不及古,犹今镜不及古镜,今钟不及古钟矣。昔余为吴兴,凿池,又获铜箭镝数十枚。时有人复于彼山中伐木,得铜斧一口。古铜铸为兵,岂为一据?故备言其详,以发子之蒙矣。古铜贱铁,非独此事,按《皇览·帝王冢墓记》,称吴王阖闾冢,铜椁三重,汞池六尺,玉凫之流,扁诸之剑三,盘郢鱼肠之剑在焉。秦始皇冢,亦以铜椁水银为江河,关东贼发之,至铜椁而取铜,深大不可多得,因此穴墓。汉思王冢,时奢侈,皆生葬,取爱幸奴婢,蓄谷,为铜窗,以通殉葬者气息,兼以水火,守冢给呼召,数十年乃不复闻声矣。晚世之葬,无复此例,然犹自大奢大富大盛,或倾一国之财,或竭一家之宝,或争为宏丽,或竞相高尚,前汉奢于后汉魏时富于晋世,中原既夷,至于江左,时天下凋丧,制度日衰,富贵之家,犹或厚葬,然论古论曩,亦减损千万倍矣。世愈贫狭,哀礼愈薄。又往古之事,棺皆不用钉,悉用细腰,其细腰之法,长七寸,广三寸,厚二寸五分,状如木秤,两头大而中央小,仍凿棺际而安之,因普漆其外,一棺凡用细腰五十四枚,大略如此,亦可谓至巧矣。其法既绝,亦有铜钉,铜钉之体,皆如今柘钉形也。铜钉既滑,多被发掘,自义熙以来,乃以柘代铜,爰及明器之属,亦多减省,必不得已,乃用乌牙焉,相与皆用素棺,不得施漆,及自棺之外,一无所设,既由贫富之悬,兼以避患之及耳,故为此赞,以明古今铜铁之兵刃,葬送之事焉,乃成赞曰。
悠悠开辟,或圣或贤。
蚩尤铸铜,为兵几年。
天生五才,实此为先。
既古既曩,谁测谁传。
纷纶百代,事无不异。
况乃金铁,国之利器。
风胡专精,欧冶妙思。
于昔则出,于今则秘。
闻之释经,万物澹薄。
在古必厚,在今必恶。
徒侈徒异,徒铲徒削,聊举一概,以明鸿略(《本集》。)
舒城黄母胡太君挽歌辞 明末清初 · 毛奇龄
 出处:西河集卷一百六十
夫讴来斥苦庄生引绋之章歌在挽留汉史吹箫之节则辞铭未尽藉以申哀碑碣难忘用彰遗德无他母仪已极显融史诵必开幽竁也黄母者龙舒黄畏庵先生之母平子先生之大母也阀阅攸传本娴家训英华所馀及闺则故谢家柳絮咏之庭前姬氏葛覃习诸壸内不惟扶风之诫旦晚堪型抑且德曜后先难纪宜乎经贻子而有丸熊之风砚与孙而具戴鳌之庆矣乃当先生出宰西陵太母咸来湘水潘郎西去共传板舆御母之文曹氏东征犹有农野安民之句虽莱芜介吏贫自生鱼奈浔阳哲帏力能封鲊以故人之称之者可谓使众以慈而已之推本之必曰伊予有母无如月蚀中闺星流古署玉棺降于邺下白帽裂之南徐陶侃自亡母浔阳二客欲冲天安石未还山江左遗民如丧妣故既礼夺苴麻节哀邳国权移金革屈职山涛然而灵旗摇曳于江令之丹綍牵援于许公之宅龙门虽远刍前酒多人马鬣未加石上留题有字返舒江而会葬发哀者定多武昌名士之车渡浙水而停绥留殡者岂无杜曲惊人之调况乎洛阳贾谊久著膝前江夏黄童并推孙子歌鹿鸣而嗣服骋龙驹于再传是则百药因大母命名文若以小孙起誉犹且心摧洗马不育于母而育于刘腹痛元卿不慈于亲而慈于祖四龄哺育口授毛诗十载艰难躬先颜训彼抚琴长恸本多罔极之思乃负将归又有陈情之请则仁人孝子蔡邕罔愧之辞晓盖晨辒可乏袁子难行之唱哉因作哀歌各成长句
涂车且勿行,刍马且勿追。
劝君摇大铃,听我歌挽词。
君不见尸乡从人惜朝露,白日婆娑郭东路。
又不见浔阳处士怨空水,湛湛春觞夜浮绿。
人生修短安足知,芳名要在能留贻。
不见舒城黄母今还归,輤帷缥缈江之涯。
江东士女咸哀思,不减伊吾执绋为。
歌词问母何以竟,得之母之扶桐倚。
车者曰萧之父母,躬导亲舆莅兹土。
墨绶垂来挂䌽凉,清泉煮就遗羹苦。
方春山县花满堂,后庭有母来称觞。
冰鱼自贮雕盘献,䌽凤还衔紫诰翔。
雕盘献膳接晨暮,䌽凤飞来倏飞去。
人云东海亡所师,我亦西州哭何怙。
冢孙平子对我说,四岁慈帏舍呱咥。
情苦难教李密陈,心慈早为元卿竭。
流离十载兵革间,旅茅断舶荒烟寒。
毛诗口授甫了读,蜀帽手缝犹未安。
我思太君初太息,更复闻言重唧唧。
贤哉有母长若兹,万载千秋似一日。
君不见将归召父不可求,一时台使争相留。
又不见膝前孝廉最憔悴,不作陈情亦流泪。
曾沂画山水诗 元末明初 · 刘崧
 押庚韵
曾沂字以文庐陵人自少攻画尤笃意于王辋川董北苑米南宫家法僦居东湖扫一室娱弄翰墨而已故其落墨深稳敷色明润规临古作时出新意位置情态高深平远咸臻其极故有山巅水涯之遐思有金闺琼馆之逸兴有青云白雪之雅怀观者得之乌可掩哉钱塘王君若水上元周祯伯宁皆以翰墨名品重当世生咸及门而受益焉宜其学益进趣日高而声光之日大也方束发时尝执经从伯逵游已时时点墨作山石林木人物状好之不能禁也今所就果若此岂非天性然欤至正丁酉夏余游豫章将赴春官不果思归珠林以耕牧焉林下有求志亭生为余图之颇合余意因作诗以赠生而引其事如上
山水有雅趣,绝艺固难名。
翩翩沂水生,皦皦高世情。
观其笔墨间,颖悟契天成。
况复师名哲,挥洒欲纵横。
我有林壑兴,回车谢遐征。
怅言事求志,结好在柴荆。
恋恋返桑梓,依依寻耦耕。
驱牛涉晚涧,坐石闻春莺。
茅檐有浊酒,思就野老倾。
风尘正萧瑟,念此心频惊。
感君作图意,慰我南征程。
卷之怀袖间,离思浩方盈。
赠言匪谀溢,愿子垂休声。
头陀寺碑文 南梁 · 王屮
四言诗 出处:黄鹄山志卷五
盖闻挹朝夕之池(朝夕之池:大海。朝夕,潮汐。)者无以测其浅深,仰苍苍之色(苍苍之色:指天。)者不足知其远近,况视听之外若存若亡、心行之表不生不灭者哉?是以掩室摩竭(摩竭:指古代中印度摩揭陀国,为释迦牟尼佛悟道成佛处。),用启息言之津;杜口毗邪(毗邪:亦作“毗耶”。佛教语,梵语的译音,地名。),以通得意之路。然语彝伦者,必求宗于九畴(九畴:畴,类。指传说中天帝赐给禹治理天下的九类大法,即《洛书》。);谈阴阳者,亦研几于六位(六位:即《易》卦之六爻。)。是故三才既辨,识妙物之功;万象已陈,悟太极之致。言之不可以已,其在兹乎?然爻系所荃,穷于此域,则称谓所绝,形乎彼岸矣。彼岸者,引之于有,则高谢四流(四流:佛教语,流谓流而不返,谓众生由三惑之所流转,漂泊三界,而不能返于涅槃彼岸。四流又名四暴河。一见流,二欲流,三有流,四无明流。);推之于无,则俯宏六度(六度:佛教语。又译为“六到彼岸”。指使人由生死之此岸度到涅槃(寂灭)之彼岸的六种法门: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精虑(禅定)、智慧(般若)。)。名言不得其性相(性相:佛教语。性指事物的本质,相指事物的表象。),随迎不见其终始。不可以学地(学地:佛家认为是断除欲界思惑的境界。)知,不可以意生(意生:能变化生死、随意往生的菩萨境界。)及,其涅槃之蕴也。夫幽谷无私,有至斯响;洪钟虚受,无来不应。况法身圆对,规矩冥立(冥立:佛家认为法无定性,一切诸法,既唯心现,从缘而起,所以无定性,所以叫冥立。),一音称物,宫商潜运。是以如来利见迦维,托生王室。凭五衍之轼,拯溺逝川;开八正(八正:佛教谓修习圣道的八种基本法门:正见、正思维、正语、正业、正命、正精进、正念、正定。)之门,大庇交丧。于是玄关幽键(玄关幽键:比喻深邃的佛法。),感而遂通;遥源浚波,酌而不竭。行不舍之檀而施洽群有,唱无缘之慈而泽周万物。演勿照之,明而鉴穷沙界;导亡机之,权而功济尘劫。时义远矣,能事毕矣,然后拂衣双树(双树:娑罗双树。也称双林。为释迦牟尼入灭之处。),脱屣金沙。惟恍惟惚,不皦不昧,莫系于去来,复归于无物。因斯而谈,则栖遑大千,无为之寂不挠;焚燎坚林,不尽之灵无歇(不尽之灵无歇:意思是佛的涅槃不过是方便说法,佛性本无生无灭,无迁无变,真如常在。)。大矣哉!正法(正法:释迦牟尼所说的教法。别于外道而言。)既没,象教(象教:象,似。释迦牟尼离世,诸大弟子想慕不已,刻木为佛,以形象教人,好像佛在世,有教有行,一如正法时。)陵夷。穿凿异端者,以违方为得一;顺非辩伪者,比微言于目论。于是马鸣(马鸣:实有其人,古印度佛教学者,弘扬大乘佛法。)幽赞,龙树(龙树:实有其人,古印度佛教学者,继马鸣之后弘扬大乘佛法。)虚求,并振颓纲,俱维绝纽。荫法云于真际,则火宅晨凉;曜慧日于康衢,则重昏夜晓。故能使三十七品(三十七品:佛教正规修行的菩提分法,包括四念处、四正勤、四如意足、五根、五力、七觉支、八正道。)有樽俎之师,七十六种(七十六种:“七”当作“九”,罗什《维摩经》注曰:“摩诃,秦言大,亦言胜,亦言多。于一切众中最上,天人所宗,故言大。能胜九十六种论议,故言胜。”此处意指邪说分崩,无藩篱以自固。无藩篱之固。)既而方广(方广:大乘经典、教义的通称。其言富、其理正,故名。亦借指佛教。)东被,教肄南移。周鲁二庄,亲昭夜景之鉴;汉晋两明,并勒丹青之饰。然后移文间出,列刹相望,澄什(澄什:指竺佛图澄(232—348)鸠摩罗什(344—413)二高僧。)结辙于西山,林远(林远:林指支遁(314—366)号道林。远指慧远(334—416)晋代二高僧。)肩随乎江左矣。头陀寺者,沙门释慧宗之所立也。南则大川浩汗,云霞之所沃荡;北则层峰削成,日月之所薄;西眺城邑,百雉纡馀;东望平皋,千里超忽:信楚都之胜地也。宗法师行洁圭璧,拥锡来游。以为宅生(宅生:犹言寄托生命。)者缘,业(业:佛教谓业由身、口、意三处发动,分别称身业、口业、意业。业分善、不善、非善非不善三种,一般偏指恶业,孽。它决定在六道中的生死轮回。)空则缘废;存躯者惑,理胜则惑亡。遂欲舍百龄于中身,殉肌肤于猛鸷,班荆者久之。宋大明五年,始立方丈茅茨,以庇经象。后军长史江夏内史会稽孔府君讳觊,为之薙草开林,置经行之室。安西将军郢州刺史江安济阳蔡使君讳兴宗,复为崇基表刹,立禅诵之堂焉。以法师景行大迦叶(大迦叶:摩诃迦叶。释迦牟尼涅槃后,他传播正眼法藏,为佛教长老。禅宗尊他为西土二十八祖的始祖。),故以头陀为称首(称首:第一。这是说大迦叶为称举头陀的首位,所以用来作为寺名。)。后有僧勤法师贞节苦心,求仁养志,纂修堂宇未就而没。高轨难追,藏舟易僧徒阒其无人,榱椽毁而莫搆,可为长太息矣。惟齐继五帝洪名,纽三王绝业,祖武宗文之德,昭升严配,格天(格天:君主自称受命于天,施政行为,感通上天就叫格天。)光表之功,宏启复兴,是以惟新旧物,康济多难,步中《雅》《颂》,骤合《韶濩》,炎区九译(炎区九译:炎区即炎洲,指极地区。炎洲是神话中的地名。九译谓多次翻译。指边远地区或外国。),沙场一候(沙场一候:意即设官镇守南北边疆。)。粤在于建武焉,乃诏西中郎将郢州刺史江夏王观政藩篱,树风江汉。择方城之令典(方城春秋时楚北的长城。由今之河南省方城县,循伏牛山北至邓县,为古九塞之一。以此指代楚国。),酌龟、蒙龟、蒙鲁国境内的龟山蒙山,指代鲁国。)之故实,政肃刑清,于是乎在。宁远将军长史江夏内史行事、彭城刘府君讳諠,智刃所游,日新月故,道胜(道胜:语本《三藏法数》:“道胜谓菩萨慈悲心修行六度,既自度己,复能度脱一切众生。”)之韵,虚往实归。以此寺业废于已安,功坠于几立,慨深覆篑,悲同弃井。因百姓之有馀,閒天下之无事,庀徒揆日,各有司存。于是民悦来,工以心竞。亘邱被陵,因高就。层轩延袤,上出云霓;飞阁逶迤,下临无地。夕露为珠纲,朝霞为丹雘。九衢之草千计,四照之花万品。崖谷共清,风泉相涣。金姿宝相,永藉閒安。息心了义,终焉游集。法师释昙珍,业行淳修,理怀渊远,今屈知事任,永奉神居。夫民劳事功,既镂文于钟鼎;言皆称伐,亦树碑于宗庙。世弥积而功宣,身愈而名劭。敢寓言于雕篆,庶髣髴乎众妙。其辞(辞:碑文前面的散文叫叙,后面的韵体赞词叫铭,此辞即赞词。)曰:
质判玄黄,气分清浊。
涉器千名,含灵万族。
淳源上派,浇风下黩。
爱流成海,情尘为岳。
皇矣能仁,抚期命世。
乃眷中土,聿来迦卫
奄有大千,遂荒三界。
殷鉴四门,幽求六岁。
亦既成德,妙尽无为。
帝献方石,天开渌池。
祥河辍水,宝树低枝。
通庄九折,安步三危。
川静波澄,龙翔云起。
耆山广运,给园(给园:给孤独园。古印度拘萨罗国舍卫城长者给孤独,以黄金向祗陀太子购得园地,为释迦牟尼修建祗园洹精舍,此精舍称给孤独园。)多士。
金粟来仪金粟:即维摩诘大士。来仪:现出容仪,出现。),文殊戾止(文殊戾止:文殊菩萨来到佛的身边。戾止:至;到。)
应乾动寂,顺民终始。
法本不然,今则无灭。
象正虽阑,希夷(希夷:虚寂玄妙。)未缺。
于昭(于:音乌,叹词。)有齐,式扬洪烈。
释网更维,玄津重枻。
惟此名区,禅慧攸托。
倚据崇岩,临倪通壑。
沟池湘汉,堆阜衡霍
膴膴亭皋,幽幽林薄。
媚兹邦后,洪流是挹。
气茂三明(三明:指宿命明、天眼明、漏尽明。),情超六入(六入:佛教理论,眼入色、耳入声、鼻入香、舌入味、身入触、意入法。)
眷言灵宇,载怀兴葺。
丹刻翚飞,轮奂离立。
象设既辟,睟容已安。
深冬燠,疏夏寒。
神足游息,灵心往还。
胜幡西振,贞石南刊。
按:《昭明文选》
戚山人伯坚 明 · 胡应麟
七言律诗 押尤韵
始邂逅戚山人伯坚于弇州园别去十载而山人金陵获少姬丽甚以壁立复出谒所知适冯太史开之倡社湖上遂留馆太史家拉余赠章戏成此什并呈太史博一掀髯云尔
散发相逢大海头,弇山堂下即糟丘。
余归故里携通德,汝向新亭载莫愁。
厎事歌鱼来越郡,谁能骑鹤上扬州
皈依合傍莲花社,天女维摩话昔游(时太史拉诸名胜为净土之会)
上洛君诗卷 其一 明 · 金宗直
七言律诗 押尤韵 出处:佔毕斋集卷之六
上洛曾祖翼元公为左政丞时。骊兴府院君闵公霁奉使往南方。翼元与诸公。会饯于紫霞洞府院君赠以诗曰。金政丞金政丞。当时马记吾曾。丹青王化君家事。政事堂中日战兢。晋山君河崙为序。金陵奉使端木智,政丞成石璘等。分韵为诗。是建文三年秋也。成化四年戊子岁上洛又拜右议政徐中枢居正。续是轴为序。又命予诗之。
紫霞洞里树光秋,见说神仙集胜流。
四坐云璈惊逸兴,一篇华澡振徽猷。
相规只为谦谦得,莫逆须因切切求。
友道犹存黄阁上,清风长使薄夫羞。
南郊颂 南梁 · 萧纲
四言诗 出处:全梁文卷十二
臣闻惟天为大,圣人敬其德,知几其神,圣人契其道,故龙官弱言之后,合揆于苍昊,鸟纪垂衣之君,昭格于上帝,莫不巍巍乎穆穆乎,涣汗于绿篇,氛氲于丹册者矣。我梁皇帝之御天下也。乘熛祇之盛曜,即璧日之遐照,等乾覆之焘养,合坤载之灵长,四三六五之意,十尧九舜之明,名与功偕,业将时并,自拨乱反正,伐罪吊民,凭玉几,握金镜,君临万国,于今二十有二载也。纬天维,理地轴,移浇风于末俗,反淳正于区中,化不言而先显,教不严而已肃,流乐复雅,远符云韶之世,坠礼还章,非因忠信之薄,九垓同轨,四海无波,储明变照,仪天作雨,三衮咸作,叶化台光,曲糵王风,盐梅帝载,尘清世晏,苍兕无(《艺文类聚》有「所」字。)用其武功,运谧时平。(《艺文类聚》作「雍」。)鹓鹭咸(《艺文类聚》有「并」字。)修其文德,桃林散甲,华山韬刃,玉门罢候,紫塞沈锋,屠羊钓壑之士,厌洗耳而袭簪佩,版筑藏岩之逸,去燥谷而纡珩组,异人俊乂,既间出而在官,世镜河仙,亦雍容而廊庙,蹇蹇同于多士,谔谔比乎得人,五典三墨,既葳蕤于璧水,九流八索,亦缤纷于石渠,画一之政,万代表于时和,三章之律百姓沐于仁寿。于是龙光之地,日浴之乡,紫舌黄支,头飞鼻饮,自西自南,无思不服,款关质子,称臣内向,珠树素禽,越火枝之地,银瓮邛杖,逾沈羽之涘,出赤野而连翩,度玄妙之泱漭。于是嘉祥被,众瑞登。(《艺文类聚》作「发」。)金人泽马,丹甑玉鸡,三角九尾,四眉(《艺文类聚》作「肩」。)六足,抽铺地之九茎,发端门之连理,参差于郊薮,布濩于宫阙。(《艺文类聚》作「闱」。)府无虚月,史弗能记,周称黄鸟之旗,夏有玄圭之锡,无以逾此嘉祥,方兹总萃。道洽世昌,国殷民阜,乡知舜让,邑比尧封,委西亩,神丝被泽,可谓我化若风,民应如草,我静如镜,物动犹烟。天子犹未明求衣,日昃不倦,撤膳匪躬,询舆访道,銮旗徐动,弃千里而弗乘,宝瑟无虞,捐百金而不服,广行四等,被慈雨于枯根,大阐三朝,惊法雷于群梦,曲成万物,去杀爱生,幽毙之民,与苍雷而共悦,否滞之义,同谷风而开杼,昆虫得性,跂蠢欣生,三驱有缓前之禽,九门无喂兽之药,至德之事如此,太平之风如彼,乃以恭肃神祗,理通孝敬,江左以来,爽垲未避,爰命将作,揆日载营,三灵叶响,百工咸事,宛如神造,俨类仙居,冲秘隐嶙,跨千亩于晋日,闲旷丽远,吞七里于汉年,五达四通,廓郊弥野。(《艺文类聚》作「泽」。)南瞻重岳,北眺芒岭,东临灞浐,西望旧丰,纡馀委蛇,丘陵起伏,澎湃峣屼,山川异态,飞梁邃宇,洞烛冗(《艺文类聚》作「烛空」。)县,紫殿仙宫,霞骞鸟翥,雾映倒梁,日光疏钣,玉桃卷叶,银树抽芳,百果千株,三珠八柱,朝叶与密露共鲜,晚花与薰风俱落,露禽乍聚,望比翼之翱翔,归飞时宿,闻同心之夜响。故以熊熊灼灼,炫两明而仰七曜,纷纷沐沐,承五烟而带三灵,圆丘闲静,紫坛肃设,五精之场,千神之位,八阶弘丽,四维博敞,宛若千仞,状悬流之仙馆,焕如五彩,同瑶山之帝坛,石牒神昌之瑞方臻,金缕飞光之徵永固,是雕是琢,鄙茅茨之为俭,非珠非玉,嗤甘泉之已奢,望昔方今,独高千古,沿袭异等,质文斯中。于是岁在单阏,星次訾陬,律中太簇,日惟辛卯,特有事于南郊,甸师清野,封人壝宫,朱幕夕峙,帷宫宿设,晓汉斜阴,挈壶升漏,天子御玉辂,动金根,八骥扬衡,双龙翼盖,云罕徐回,鸣铙韵响,风承豹尾,日映鹖冠,万骑天行,千乘雷动,石铠犀衣之士,连七萃而云屯,珠旗日羽之兵,互五营而星列,郁郁阡阡,震震填填,充溢乎国都,弥于廛邑者也。若乃回舆降跸,荐礼帝仪,揖太清,秩群望,被大裘,服山冕,恭苍璧之明祀,穆灵坛之禋敬,黍稷非馨,明德惟馨,日曜彤精,天澄翠色,百僚师师,九官济济,千神叶福,万亿均庆,六典斯备,三礼必该,焚柴告成,罔不钦若,翠烟升绿,同河滨之瑞云,丹燎烛天,若帝乡之美气,云门丽舞,咸池广乐,已叶九韶之曲,复谐六列之奏,金匏既动,望蜿蝉之游龙,玉磬徐鸣,观参差之舞凤,轊驾肩,士女填噎,接袂为帏,连裾犹堵,鼓腹击辕,行歌舞抃,然后纡玉辇而谢书生,登灵台而望云物,钦明美化,跨万古于兹日,广运愉乐,表千载于当今,方当巡云云之礼,启亭亭之业,封天答眷,礼地徵灵,南山之寿舞极,七百之基长固,岂不懋哉!岂不盛哉,匪薄微臣,谬与藩服,驰心休礼,秣马之愿无由,徒罄褊辞,清风之藻多愧,敢敷庸理,献颂十章,其辞曰:
元始道一,浑德氛氲。
遥哉邃古,夐矣初分。
磅礴地哉,清朗天文。
大人睹物,生民树君。
蛇驱龙准,作乐垂衣。
皇图炤灼,帝篆葳蕤。
廓寥中代,合圣与谁。
于铄我后,命世天飞。
玄默驭辩,寂照秉真。
就云握历,望日临民。
谦光履德,义礼称珍。
车书同轨,天下归仁
期章孔备,盛化弘道。
酌衢敬宾,钦贤爱老。
变正是珍,烛车非宝。
如海之深,如日之杲。
肃恭明神,逖听前踵。
配天道尊,迎阳义重。
玄酒陶匏,燔柴云耸。
跨舞(《初学记》作「舜」。)论韶,笼尧称拱。
赫矣郊宫,载惟静谧(《初学记》作「郊宫载静,紫坛新閟」。)
肃肃禁围,阴阴仙室。
六戎列野,八鸾照日。
(《初学记》作「深」。)殿星罗,重宫雾出。
蒲萄金橘灵寿木难。
表禁开暑,贞桧陵寒。
山池壮丽,阶合彤丹。
叶垂叠雨,花落重峦。
康哉盛德(《初学记》作「德盛」。),美矣世(《初学记》作「时」)丰。
三辰炳耀,七政永隆
五方来洎,四隩兹通。
悬绳度笮,驾鹿追风。
既隆懋化,复睹瑞滋。
金车出野,玉露沾墀,紫概(《初学记》「作脱」。)神草,华平瑞芝。
长愉汪灭,永固雍熙。
照天漏涘,远肃迩睦。
惠靡齐民,恩弥比屋。
式光淳史,逾斯郁郁。
皇哉康哉,同斯景福(《文苑英华》七百七十二,又见《艺文类聚》三十八,《初学记》十三,皆有删节。)
陵欣歌 南北朝 · 无名氏
 押词韵第三部
《异苑》曰:建康陵欣。景平中死于扬州作部。克辰当葬。作部督梦欣曰:今为狱公姥。祖夕有期。莫由自反。劳君解谢。令得放遣。督不信。夜后又梦。言辞转切。因歌一切云云。督觉为谢神。从此便绝。
生时世上人,死作狱中鬼。
不得还坟墓,灰没有馀罪(○《御览》六百四十三。)
侯景时的脰乌童谣 南北朝 · 无名氏
南史曰:侯景既克建邺。修饰台城及朱雀宣阳等门。童谣曰:
的脰乌。
拂朱雀。
还与吴(○南史侯景传。《诗纪》九十七作景时童谣。)
陈初童谣 南北朝 · 无名氏
 押纸韵
隋书五行志。陈初有童谣。其后陈主果为韩擒所败。擒本名擒虎。黄斑之谓也。破建康之始。复乘青骢马往返。时节皆应。
黄斑青骢马,发自寿阳涘。
来时冬气末,去日春风始(○隋书五行志。又隋书韩擒虎传。北史韩擒虎传作江东谣。《御览》八百九十五引《陈书》。《诗纪》百七作江东谣。)
民间为奚显度 南北朝 · 无名氏
 押陌韵
南史曰:大明中。有奚显度者为员外散骑侍郎孝武使主领人功。而苛虐无道。动加捶挞。暑雨寒雪。不听暂休。人不堪命。时建康县考囚。或用方材压额及踝胫。故民间有此谣。又相戏曰:勿反顾。付奚度。其暴酷如此。
宁得建康压额。不能受奚度拍(○《宋书》戴法兴传。南史戴明宝传。《诗纪》五十五作大明中谣。)
北军为韦睿 南北朝 · 无名氏
 押麌韵
南史曰:临川静惠王宏扬州刺史天监中武帝都督诸军侵魏。以帝之介弟。所领皆器甲精新。军谷甚盛。北人以为百数十年所未之有。军次洛口。前军克梁城。诸将欲乘胜深入。闻魏援近。畏懦不敢进。召诸将欲议旋师。吕僧珍曰:知难而退。不亦善乎。玭等不从。不敢违群议。停军不进。人知其不武。遗以巾帼。北军乃歌云云。武谓韦睿也。
不畏萧娘吕姥。但畏合肥有韦武(○南史临川静惠王宏传。《乐府诗集》八十六、《诗纪》九十七并作北军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