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点
人物库
闾邱公显南宋
简介
淳熙二年(1175)黄州知州
主要活动
  • 1175年-1178年,淮南西路黄州(黄冈市),黄州知州
王廷梅
维基
王廷梅(1486年—?
年),字稚和湖广黄州府黄冈县人,军籍。
治《礼记》,行四,由国子生中式癸酉(1513年)湖广乡试第十六名举人,年三十八岁中式嘉靖二年(1523年)癸未科会试第二百二十三名,第二甲第一百六进士
历任户部郎中,官至成都府太平府知府
主要活动
  • 1523年,进士,第二甲,賜進士出身
杨珏
维基
杨珏字廷圭浙江台州府临海县人
进士出身
宣德七年(1432年)壬子浙江乡试第十五名举人
正统元年(1436年),殿试登进士第三甲第五十四名。
三年八月授任刑部主事十四年八月福建按察司佥事景泰三年十二月升官至福建按察使,为副使曹祥揭发其赃私,又御史练纲巡按福建,两人不合,互行攻讦,六年闰六月俱被贬官,杨珏降为湖广黄州府知府
主要活动
  • 1436年,进士,第三甲,賜同進士出身
高得全南宋 1136 — ?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136—? 【介绍】: 宋庆元鄞县人字仲远
高闶子。
居家孝友,恪守家法。
宁宗嘉定二年黄州,修新孔子,创建贡院五十余楹,士类欢奋,气象振发。
主要活动
  • 1209年-1212年,淮南西路黄州(黄冈市),黄州知州
刘如宠
维基
刘如宠字介卿湖广黄州府蕲州人,军籍。
湖广乡试第十九名,万历八年(1580年)庚辰科会试第二百六十名,登三甲第十二名进士
主要活动
  • 1580年,进士,第三甲,賜同進士出身
释秀公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十四 弘法科(四)
齐安人
髫年既丁父母忧。
即依蜀部之兴律师出家。
诵习。
又依以进具。
而毗尼之学。
于是畅通。
遂为兴公传律上首。
阅四载。
长安
律师宣公之席。
陶练诸部。
勤以忘倦。
出入函丈。
凡十六年。
则其所造之深。
所得之富。
其尚可以语言尽乎。
然后锦归乡里。
报所生地恩。
旋游六安
大敷讲训。
粤有贞固律师
解冠诸生
馀成业者。
不可胜纪。
卒于安州之十力寺。
寿七十。
释秀公者。
齐安人也。
髫年天然有离俗之意焉。
既丁荼蓼便往蜀郡礼兴律师
讽诵经典易若温寻。
又依之进具。
果通达毗尼。
乃为兴公传律上足弟子欤。
如是四载入长安造宣律师门为依止之客。
勤以忘劳。
涉十六年不离函丈。
穷幽诸部陶练数家。
将首疏为宗本。
然向黄州报所生地。
次往安陆大扬讲训。
声美所闻诸王牧守攸共遵承。
正化缁徒咸摹细行。
贞固律师居于上席。
解冠诸生最显清名。
馀皆后殿
其诸成业不可胜算。
春秋七十馀。
卒于十力寺本房焉。
史缵烈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常州府金坛人
崇祯六年山阴知县
濒海飓风,死者十余万,缵烈具棺衾收瘗之,且筑塘埧以防灾。
黄州知府,时农民军欲攻黄州缵烈置守具,筑墩台,加强防御,农民军不得渡江。
释玄秀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二十五 感通科
黄州随华寺僧也。
平生以诵法华为专业。
每感异徵。
或犹未之信也。
属时炎暑。
素未尝内凉。
好事者夜往。
邀之至。
房外见车马仪仗盛甚。
其人因辟易退。
乃呼其党循四壁观之皆然。
仰望空中填塞无际。
且共趋质其故。
谢不知。
及隋之季终于所居寺。
僧玄秀者。
性清慎温恭为志。
常诵法华。
每感徵异。
未以为怪。
时属炎暑同友逐凉。
遣召来欲有谈笑。
既至房前。
但见羽卫严肃人马伟大。
怖而返告。
同往共观
如初不异。
转至后门其徒弥盛。
上望空中填塞无际。
多乘象马类杂鬼神。
乃知其感通也。
置而却返。
明晨惭谢。
朋从遂绝。
专斯业。
隋末终寺。
商份南宋
简介
淳熙二年(1175)大理寺丞6月已在任。
淳熙八年(1181)黄州知州
淳熙十年(1183)3月放罢。
主要活动
  • 1175年-1176年,两浙路临安(杭州),大理寺丞,6月已在任。
  • 1181年-1183年,淮南西路黄州(黄冈市),黄州知州,1183年3月放罢
徐调元
人物简介
徐调元字尔赞无锡人
丁丑进士马世奇弟子,初授黄冈知县
维基
徐调元字尔赞南直隶常州府无锡县人
崇祯三年(1630年)庚午应天乡试举人崇祯十年(1637年)丁丑进士,授黄冈知县
时流贼势方炽,城中无兵,调元壮勇固守,贼攻围一月遁去。
官捕得盗三百余人,调元鞠之,皆被贼者,无所得食,故相聚行劫。
请于抚按,诛其奸淫杀人者,而释其馀。
父丧归,起补金华县
东阳县诸生许都作乱,所在应之,以宣大故帅房大成为谋主。
调元探其潜至城下,邀与计事,迎之别馆。
大成不疑,明日议事府治,立缚大成斩以徇。
贼众掩至,城守固,遂四散剽掠。
乃率诸将夹击之,一鼓破贼,荡其巢穴,赦其妻子,论功,有旨召用。
南都时,马、阮当国,朱大典素恨调元,因事罗织,遂被逮下刑部
左良玉拥兵入朝,大典御之中道而溃,调元得脱,归年八十卒。
主要活动
  • 1637年,进士,第三甲,賜同進士出身
桓云东晋 ? — 360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360 【介绍】: 东晋谯国龙亢人字云子
桓温弟。
袭爵万宁男。
历位建武将军江州刺史西阳太守
招集众力,志在足兵,多所枉滥,众皆嗟怨。
桓温执权,有司不敢弹劾。
卫荣光晚清 1826 — 1890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890 【介绍】: 河南新乡人字静澜
咸丰二年进士
编修
九年多隆阿镇压太平军,转战鄂、皖。
同治间在豫、鲁各地镇压捻军。
光绪初官至山西巡抚
维基
卫荣光(1826年—1892年)字静澜河南新乡人
咸丰二年壬子进士,官至山西巡抚
卫荣光道光二十六年(1846年)举人
咸丰二年(1852年)进士,选庶吉士散馆授编修
咸丰九年(1859年),经湖北巡抚胡林翼奏调,随荆州将军多隆阿攻剿黄州各郡的太平军,并转战入安徽克复太湖潜山
胡林翼逝世后,还京供职,途径新乡县时,恰逢捻军从山东入境,便与新乡县知县士选共同守城。
同治元年(1862年),入京师,补翰林院侍讲
次年,擢为侍讲学士,同年授予济东泰武临道,代理山东盐运使按察使
同治四年(1865年)山东巡抚阎敬铭委任其督办河防,围剿捻军赖文光、张总愚所部。
同治六年(1867年),卸盐运使职,仍兼任按察使
不久,因父忧归。
同治十二年(1873年),起用为江安粮道,署按察使
光绪元年(1875年),授安徽按察使,迁浙江布政使
又因母忧退职,守丧结束,授山西巡抚
光绪八年(1882年),调至江苏
光绪九年卫荣光参与修建宁波炮台
光绪十二年(1886年),调浙江巡抚,再调山西
因病乞休。
1892年于家乡
主要活动
  • 1852年,进士,第二甲,賜進士出身
严师范
维基
严师范(16世纪—17世纪),字大亦湖广黄州府黄冈县人
严师范万历四十六年(1618年)举人崇祯四年(1631年)进士吏部观政五年将乐县知县十一年(1638年)兵部车驾司主事十二年职方司员外郎,督捕。
同年获授兵部武选司郎中十三年官至河南布政使司右参议
他任官时尽心奉法,人称廉明,薪俸有馀就会捐款兴建桥梁和津渡,之后得起用为河南巡抚,惟未赴官就去世,葬在东弦乡土桥。
主要活动
  • 1631年,进士,第三甲,賜同進士出身
阮思聪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光州固始人,后居建康字仲谋
有膂力,善骑射,喜读《左氏春秋》及兵家书。
以战功累迁吉州团练使、知黄州事,所至有声。
后至建康,曾遣人诣贾似道,欲以重兵守鹿门山,又言当由海道以捣齐州,则襄阳之围自解,皆不见听。
主要活动
  • 1261年-1262年,江南东路池州(池州),池州知州兼安抚使
  • 1261年-1268年,淮南西路黄州(黄冈市),黄州知州
陈过庭宋 1071 — 1130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71—1130 【介绍】: 越州山阴人原名扬庭字宾王
哲宗绍圣间进士
右司员外郎,使辽归,劝徽宗注重边备。
累迁御史中丞,奏劾蔡京王黼朱勔等,并请罢御前使唤及岁进花果,忤权贵,谪黄州安置。
钦宗立,复为御史中丞
姚古拥兵不援太原,陈其可杀之罪七。
礼部尚书,擢右丞中书侍郎
城失陷,使金被拘,卒于燕山
谥忠肃
全宋文·卷三○三三
陈过庭(一○七一——一一三○)本名扬庭字宾王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
进士第,为馆陶主簿澶州教授,知中牟县,除宗子博士
祠部吏部右司员外郎
太常少卿起居舍人
宣和二年,进中书舍人
才七日,迁礼部侍郎
未尽一月,又迁御史中丞侍读
忤权贵,罢知蕲州,未道半,责海州团练副使黄州安置。
钦宗立,以集贤殿修撰起知潭州
未行,以兵部侍郎召,在道除中丞
礼部尚书,擢右丞中书侍郎
奉使至金,金人拘之军中。
建炎四年卒于燕山,年六十。
谥忠肃
宋史》卷三五三有传。
宋登科记考
字宾王谥号忠肃
越州山阴县(今浙江绍兴)人。
绍圣四年(1097年)进士
本名扬庭尚书右丞中书侍郎(副相)。
主要活动
  • 1097年,进士
  • 1113年,京畿路汴京(开封),祠部郎中
  • 1115年-1116年,京畿路汴京(开封),吏部郎中
  • 1116年-1118年,京畿路汴京(开封),尚书右司郎中
  • 1117年-1119年,淮南西路蕲州(蕲春县),蕲州知州
  • 1118年-1119年,京畿路汴京(开封),太常少卿
  • 1119年-1120年,京畿路汴京(开封),起居舍人
  • 1120年,京畿路汴京(开封),中书舍人
  • 1120年,京畿路汴京(开封),礼部侍郎
  • 1120年-1126年,京畿路汴京(开封),御史中丞
  • 1126年,京畿路汴京(开封),参政,11月除中书侍郎
  • 1126年,京畿路汴京(开封),礼部尚书
孙光宪五代至宋初 895 — 968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968 【介绍】: 五代宋初陵州贵平人字孟文号葆光子
少好学。
游荆渚,依高从诲从事,历保融、继冲三世,皆为幕府,累迁检校秘书监,兼御史大夫
宋军入荆南,以劝献三州地,太祖甚悦,授黄州刺史
博通经史,聚书校雠,工诗词,好著书。
有《北梦琐言》等。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968 字孟文自号葆光子陵州贵平(今四川仁寿东北)人。
曾为陵州判官
后唐天成元年(926),因梁震之荐,为荆南高季兴掌书记
累官荆南节度副使
宋建隆四年(963),劝荆南节度使高继冲降宋,宋太祖黄州刺史
颇有治声。
乾德六年(968)宰相荐其为学士,未及召而卒。
生平见《新五代史》卷六九、《宋史》及《十国春秋》本传。
光宪博通经史,能诗,善小词,属花间词派
其词清丽疏朗,较少脂粉之气。
尤善于描绘江南风光,清新秀丽。
其词五代时即广为流播,《花间集》录词60首,《尊前集》亦录23首。
著作颇多,据《宋史》本传,有《荆台集》30卷、《笔佣集》3卷、《北梦琐言》30卷等。
今存《北梦琐言》20卷。
全唐诗》存诗8首、断句2联、词80首(其中《竹枝》、《八拍蛮》等3首已录于其诗中)。
《全唐诗续拾》补诗1首。
全宋诗
孙光宪(?
~九六八),字孟文自号葆光子陵州贵平(今四川仁寿东北)人。
南平三世,累官荆南节度副使朝议郎检校秘书少监,试御史中丞
入宋,为黄州刺史
太祖乾德六年卒。
著有《北梦琐言》、《荆台集》、《橘斋集》等,仅《北梦琐言》传世。
宋史》卷四八三、《十国春秋》卷一○二有传。
今录诗九首。
唐诗汇评
孙光宪(?
-968),字孟文陵州贵平(今四川仁寿东北)人。
初为陵州判官后唐天成初,避地江陵,为高季兴掌书记
历事高从诲、保融、继冲三世,自支使郎中,累官至荆南节度副使检校秘书少监御史大夫
乾德元年(963),力劝高继冲以三州之地降宋,宋太祖黄州刺史
卒。
光宪博通经史,尤勤学,聚书数千卷,抄写雠校,老而不废。
工诗词,《花间集》录其词六十首。
有《荆台集》、《北梦琐言》各三十卷,又有《巩湖编玩》、《笔佣集》、《桔斋集》、《蚕书》、《续通历》等,今唯存《北梦琐言》二十卷。
全唐诗》存诗八首,残句一。
词学图录
孙光宪(约895-968) 字孟文自号葆光子,《花间集》称孙少监
陵州贵平(今四川仁寿东北)人。
有笔记《北梦琐言》,词存84首,王静安辑《孙中丞词》一卷。
光宪字孟文
贵平人
唐时陵州判官
后唐天成初避地江陵
荆南武信王高季兴掌书记
累官荆南节度副使
御史中丞
入宋授黄州刺史
乾德末卒。
作品评论
五代诗话引《三楚新录》
光宪每患兵戈之际,书籍不备,遇发使诸道,未尝不厚与金帛购求焉,于是三年间收书及数万卷。
然自负文学,常怏怏不得志。
又常慕史氏之作,自恨诸侯幕府,不足展其才力,每谓交亲曰;“安知获麟之笔,反为倚马之用。
”因吟刘禹锡诗曰:“一生不得文章力,百口空为饱暖家。”
主要活动
  • 963年-966年,淮南西路黄州(黄冈市),黄州刺史,964年乾德六年卒
于重华明末清初
维基
于重华号二唐山东济南府青城县民籍。
明末清初政治人物。
崇祯三年(1630年)庚午举人崇祯四年(1631年)联捷辛未进士兵部观政五年汝宁府推官六年本省同考,举卓异,九年丁忧
常州府推官,擢兵部主事
崇祯末年,由兵部职方司员外郎出使,过山西阳和。
适闯军至阳和,重华出城十里迎降,随闯王,授职兵政府从事
明亡仕清,起用为山西岢岚道参议,升江南按察使司副使管按察使事。
宽狱赈荒,除奸剔弊,所至有治声。
刻有《利郢歌》、《秋风啸》诸篇。
主要活动
  • 1631年,进士,第三甲,賜同進士出身
邓岳东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东晋陈郡人字伯山
本名岳,避帝讳,改名为岳,后又改名岱
少有将帅才略,为王敦参军,转西阳太守
苏峻反,温峤遣其赴难。
平,又讨郭默,破夜郎封宜城县伯
累迁广州刺史平南将军
张君佐元初 ? — 1284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284 【介绍】: 元河间路清州人,后徙鄢陵
袭水军炮手元帅
世祖时都元帅阿术襄阳
至元十三年安庆府达鲁花赤,调黄州
二十一年兼领海道运事。
何闳中明至南明 1594年五月.一 — 1651
维基
何闳中(?
—1651年),字絅卿号蘧宿湖广黄州府黄冈县人,明朝、南明政治人物。
甲午五月初一日生。
何闳中万历四十六年(1618年)戊午湖广乡试八十五名举人天启二年(1622年)壬戌科会试三百八十一名,三甲二十名进士,初授镇江府推官,改苏州府教授七年国子监博士
崇祯元年刑部主事,改仪制司教习驸马五年升祠祭司员外,升四川参政七年提学参政
十一年松潘道,十三年考察,降云南洱海道参议十六年升本省临安道副使
在当地防备灾患,爱护士民,优异的士子必定奖励。
弘光元年(1645年),沙定洲作乱攻打楚雄何闳中带兵会合杨畏知据守城池,坚壁清野,到邻县请求支援,多次却敌。
很快沙定洲大量部众来到,他和杨畏知日夜登城,以忠义激励人民守城;适逢孙可望来到解除困局,破城西走,他就前往大理交付粮食工具。
孙可望杨畏知约束,于是迎接他和沐天波回来。
永历三年(1649年)南明朝廷任命何闳中太常卿管理云南学政,士子都庆祝得师,多人向学。
可是南明疆土日益狭窄,措置不一,孙可望愈发骄横,使他担忧。
不久孙可望要胁封王而杀害杨畏知,他得知后痛哭弃官,隐居在洱海东城。
他在该处建立蘧庵书院,道袍披身,寄情诗酒;谈及国事时总会哽咽到无法进食,至永历五年(1651年)冬天去世。
有子何昌祚。
主要活动
  • 1622年,进士,第三甲,賜同進士出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