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点
人物库
张柬之初唐 625 — 706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625—706 【介绍】: 襄州襄阳人字孟将
进士第,始调清源丞。
武周永昌元年以贤良征试,擢监察御史
后出为合、蜀二州刺史
长安中召为司刑少卿,拜同平章事
神龙元年武则天病,与桓彦范等乘机政变,诛张昌宗张易之,复中宗帝位,擢天官尚书,迁中书令封汉阳郡王
武三思所诬,罢相,贬新州司马
卒谥文贞
有集。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625—706 字孟将襄州襄阳(今湖北襄樊)人。
少补太学生,博涉经史。
进士第,调清源丞。
武则天永昌元年(689)贤良方正科,擢拜监察御史
圣历初,累迁凤阁舍人,后拜荆州大都督府长史
长安中,累官秋官侍郎,拜同凤阁鸾台平章事
后以诛张易之、拥中宗即位功,拜天官尚书凤阁鸾台三品,迁中书令
神龙二年(706),为武三思所排,贬新州司马,又流泷州,卒。
谥文贞
生平见新、旧《唐书》本传、《大唐新语》卷六。
柬之所存之诗均为乐府体,辞彩斐然,颇沿齐梁旧习。
旧唐书·经籍志下》、《新唐书·艺文志四》均著录《张柬之集》10卷,已佚。
全唐诗》存诗5首。
僧昙一唐 692 — 772
释昙一
姓张氏
盖韩人也。
其先轩辕
赋姓至良佐汉侯于留。
魏晋已还衣冠继代。
僧祖恒太常卿
扈跸扬都遂家于越。
恒生孝廉翼。
翼生处士蒇。
蒇生一。
令闻江南
今四叶矣。
一宿植净因生知慧性。
弱而敏悟长而聪明。
年十五从李滔先生习诗礼。
终日不违。
十六听云门寺亮法师经论闻悬解。
法师异之。
谓其母孟氏曰。
此佛子也。
可令削发当与授记。
亮即孝和皇帝菩萨戒师也。
闻而欢喜有度世之志。
景龙中承恩出家。
隶在僧录
年满受具于丹阳玄昶律师
通事钞于当阳昙胜律师
既而钻木见烟窥墙睹奥。
开元五年西游长安
观音寺大亮律师传毗尼藏。
崇圣寺子法师学唯识俱舍等论。
安国寺印度沙门受菩萨戒。
于是莲华不染之义。
甘露甚深之旨。
一传慧炬了作梵雄。
远近瞻仰如宗师矣。
刃有馀地时兼外学
常问周易于左常侍褚无量
论史记于国子司业马贞。
遂渔猎百氏囊括六籍。
增广闻见。
自是儒家调御人天皆因佛事。
公卿向慕京师籍甚。
丞相燕国公张说广平宋璟尚书苏瑰兖国陆象先秘书监贺知章宣州泾县万齐融
皆以同声并为师友。
虽支许之会虚嘉之集庐岳
未云多也。
四分律者后秦三藏法师梵僧佛陀耶舍传诵中华。
罗什法师共为翻译。
今之讲授自此员来魏法聪律师始为演说授道覆。
覆授光。
隋朝相部励律师作疏十卷。
西京崇福寺满意律师盛传此疏。
付授亮律师
其所传授一一依励律师疏。
唐初终南律师四分律钞三卷详略同异。
自著发正义记十卷。
明两宗之舛驳发五部之钤键。
后学开悟夜行得烛。
前疑泮释阳和解冰。
佛日昭晰而再中。
法栋峥嵘以高峙。
发正记中斥破南山
持犯中可见也。
二十五年仗锡东归。
明年诏置开元寺
长史张楚举为寺主
因而居焉。
一声振京华道高吴会
布大慈以摄众修万行以表仪。
顺风问道者毂击肩摩。
函丈请益者波委云萃。
虚受之量随而演说。
故前后讲四分律三十五遍。
删补钞二十馀遍焉。
江淮释子受木叉者。
非一登坛即不为得法。
从持僧律。
盖度人十万计矣。
至德之际国步多艰。
缁徒慢法罕率经教国相王公出镇于越。
以一德名素高请为僧统
一变清净大阐熏修。
浃旬之间回邪入正。
善诱潜化皆此类焉。
始者一入关谒明达法师
目之曰。
人中师子也。
又遇遵善寺尼慈和
歌曰。
昙一师解毗尼大明更无疑为达人之所谚多矣。
天宝十四载浙河潮水南激钱塘
大云伽蓝当兹湍𣵡。
因请一讲律。
学徒千人。
咸发大愿每上念摩诃般若。
乃止涛激以福伍胥龙王。
用兹庄严祈于卫护。
五月晦夜惚恍之间。
见一神人衣冠甚伟稽首谢曰。
蒙垂法施即改波流。
未逾九十日涨沙五十里。
道俗惊叹得未曾有。
一蔚为法主大扬教迹。
发明前佛之付嘱。
保證后佛之护念。
四句作偈受持者了于未了。
一音演法谛听者闻所不闻。
非夫天地淳精江山粹灵与法作程间世而生。
孰能玄通密證如此其大者乎。
寺中洪钟一所作也。
远徵凫氏近法雷门。
生存累年匠其规制。
后三日成于镕造。
声应百里扛乎万钧。
蒲牢叫而地震。
师子吼而山嶪警悟聋俗导引迷方。
胡可言也。
法谢形离薪尽火灭。
大历六年十一月十七日
迁化于寺之律院。
报龄八十。
僧腊六十一。
即以明年十一月二十四日
迁座于秦望山
先和尚之茔也。
一春秋已高精爽逾励。
既不衰惫初无疾苦。
忽谓侍者曰。
吾将扫礼坟塔归骨于此。
数日之后奄然而终。
江淮南河洛之表。
衣缞制服执绋送丧。
号哭满山幡华蔽野。
比夫剧孟之母送车千乘孔丘之墓栽树万株。
可同年哉。
门人越州妙喜寺常照建法寺清源湖州龙兴寺神玩宣州隐静寺道昂杭州龙兴寺义宾台州国清寺湛然苏州开元寺辩秀润州栖霞寺昭亮常州龙兴寺法俊等。
早发童蒙咸承训诱。
三千弟子仰梁木而增悲。
八万门人望栴檀而不及。
时会稽徐公浩素敦乡里之旧。
为碑颂德焉。
大历十一年也。
僧全豁唐 827 — 886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七 传宗科(五)
泉州柯氏。
少挺特。
器度宏伟。
清源谊公薙落。
长安西明寺照公
受具戒。
即往保寿寺习经律。
顷之偕雪峰存公
钦山邃公。
北造临济
临济归寂
乃谒仰山
才入门。
提起坐具云。
和尚
山欲举起拂子。
云不妨好手。
继参德山
提坐具上法堂。
徘徊瞻顾。
德山云作么。
咄之。
云。
老僧过在什么处。
云。
两重公案。
遂下参堂。
云。
者个阿师。
稍似个行脚人。
至来日上方丈问讯。
云。
阇梨是昨日新到么。
云是。
云。
什么处学得者虚头来。
云。
某甲终不自谩。
云。
他后不得孤负老僧
一日入方丈。
侧身立问云。
是凡是圣。
山喝。
礼拜。
后有人举似洞山
云。
若不是上座
大难承当。
闻之乃曰。
洞山老人不识好恶。
错下名言。
我当时一手揖一手捺。
雪峰作饭头。
一日饭迟。
德山拓钵至法堂。
峰因晒炊巾。
见之云。
者老汉。
钟未鸣。
鼓未响。
拓钵向什么处去。
德山便归方丈。
峰举似
云。
大小德山不会末后句。
闻即呼至问云。
汝不肯老僧那。
密启其意。
至来日上堂。
于僧堂前。
抚掌大笑云。
且喜老汉会末后句。
直是天下人无柰他何。
虽然如此。
也只得三年
雪峰钦山聚话次。
雪峰忽指一碗水
云。
水清月现。
雪峰云。
水清月不现。
踢翻水碗而去。
雪峰同辞德山
问甚么处去。
云。
暂辞和尚下山去。
云。
子他后作么生。
云。
不敢孤负和尚
云。
子凭何见。
有此说。
云。
智过于师。
方堪传授
智与师齐。
减师半德。
云。
如是如是当善护持。
反庵于洞庭卧龙山
僧问。
无师之人还有出身处也无。
云。
声前古毳烂。
云堂堂来时如何。
云刺破眼。
问如何是祖师意。
云。
移取庐山来向汝道。
上堂。
谓诸徒云。
吾尝寻究涅槃经。
三两段文。
衲僧说话时。
有僧礼拜请举。
云。
第一段义道。
吾教意如伊字三点。
东方一点。
点开诸菩萨眼。
西方一点。
点断诸菩萨命根。
上方一点。
点著诸菩萨顶
第二段义道。
吾教意如摩醯首罗。
擘开面门。
竖亚一只眼。
第三段义道。
吾教意。
如涂毒鼓。
击一声。
远近闻者皆丧。
时小严上座出问云。
如何是涂毒鼓。
以两手按膝。
举身横亚云。
韩信临朝底。
光启初
唐年山。
凿岩置院。
号岩头
值天下大乱。
每语人曰。
我死要当大叫一声。
三年四月八日
贼群聚院中。
索供馈。
知事辈皆遁匿。
坐堂上。
贼挥突。
不为动。
乃剚刃其腹。
果大叫。
声闻数十里。
竟卒。
阇维获舍利以葬。
僖庙赐谥清严
塔号出尘。
南岳释玄泰撰碑颂德。
释全豁
俗姓柯氏
泉州人也。
少而挺秀。
器度宏远而疏略。
清源谊公为师。
长安西明寺照公
与受满足法。
即于左街保寿寺。
听寻经律决择纲宗。
垂成讲导。
振锡南指。
武陵德山
药病相应更无疑滞。
后居所邻洞庭
地曰卧龙。
乃筑室而投憩焉。
徒侣影随。
又居唐年山。
山有石岩巉崒。
立院号岩头欤。
凡所施用皆削繁总兀然而坐任众围绕。
曰汝何不思惟家中有多少事。
实于逆顺之境證得超越之相者。
值光启已来中原多事诸侯角立狂贼来剽掠。
众皆回避。
惟晏如。
贼责弗供馈。
忿怒俾挥刃之。
曾无惧色。
光启丁未岁夏四月八日
门人权葬。
葬后收焚之。
获舍利七七粒。
僖宗赐谥曰清严
塔号出尘。
葬事檀越田咏兄弟率财营构。
南岳释玄泰撰碑颂德。
提唱斗峻。
时号岩头法道。
难其领会焉。
系曰。
二师何临难无苟免乎。
通曰。
凡夫之难是菩萨之易。
经生累舍。
此乌悕哉。
安世高累累偿债。
去若拂尘业累才轻。
苦依身尽换坚固之体耳。
神仙或从刃殒者。
谓之剑解。
况其正修證果之人。
观待道理不以不令终为耻也。
索自通五代 ? — 943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943 【介绍】: 五代时太原清源人字得之
善骑射,仕后唐
李存勖太原时,补右番厅直军使
周德威擒燕将郭在钧,又从存勖定魏博,累迁河中节度使,右龙武将军
初平杨彦温于河中,与李从珂有憾,从珂深衔之。
从珂即位为末帝自通忧悸求死,后涉洛自溺亡。
留从效五代至宋初 906 — 962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906—962 【介绍】: 五代宋初泉州永春人
出自寒门,幼孤,事母兄以孝悌闻。
颇知书,好兵法。
后晋时泉州指挥使,结众袭杀刺史黄绍颇,迎立闽王亲族王继勋主持州府。
闽国亡,劫持王继勋南唐,自领、泉二州留后
南唐泉州清源军,授从效节度使、泉漳等州观察使
在郡能知人疾苦,以勤俭养民为务。
后周世宗淮南从效通使于周。
宋初,向宋廷上表称藩,贡奉不绝。
从效
泉州永春人
初为散指挥使
击败朱文进之党。
遂自领漳泉二州留后
南唐泉州清源军。
从效节度使漳泉等州观察使
未几加同平章事侍中中书令
封鄂国公
进封晋江王
后遣使贡南唐
又入贡于宋。
未至卒。
年五十七。
南唐太尉灵州大都督
詹敦仁五代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五代时光州固始人字君泽
素号博雅。
避乱至,隐于仙游植德山。
尝上闽主王昶书,累数百言。
召之饮,欲留之,命决参军事敦仁谢以诗。
强以袍笏,不受,复杜门不出。
清源节度使留从效再辟之,乃求监小溪场,既至,请升场为县。
未几,举王直道自代,遂隐居佛耳山,自号清隐
居数年,卒。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年不详。
字君泽固始(今属河南)人。
五代时,避乱隐居于仙游植德山下。
尝上闽主王继鹏书,继鹏欲留之决参军事,辞不受。
清源节度使留从效辟之,求监小溪场。
既至请升场为县,遂为清溪令。
未几,举王直道自代,复隐居佛耳山,自号清隐
居数年卒。
生平事迹见《十国春秋》本传。
敦仁能诗善文。
与前凤阁舍人刘乙为友,尝命子琲访,且赠以诗。
此诗颇为后人所传诵。
全唐诗》存诗6首,《全唐诗外编》及《全唐诗续拾》补诗12首,联句诗1首。
敦仁字君泽
固始人
隐仙游植德山下。
王昶强以袍笏。
不受。
清源节度使留从效再辟之。
乃求监小溪场。
既至。
请升场为县。
举王直道自代。
隐居佛耳山。
自号清隐
数年卒。
陈洪进五代至宋初 915 — 986
全宋文·卷一三
陈洪进(九一四——九八五)字济川泉州仙游(今福建仙游)人。
少习兵法,以材勇闻。
隶兵籍,从留从效奉闽主王延政延政送款于南唐李璟洪进统军使,迁清源节度泉南等州观察使
建隆中,奉表听命于宋,岁修朝贡。
太宗时来朝,因献、泉二州,诏授武宁军节度使同平章事,留京师奉朝请
封杞国公,进岐国公
雍熙二年卒,年七十二。
宋史》卷四八三有传。
钱熙北宋 953 — 1000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953—1000 字太雅泉州南安(今福建南安)人。
五代末,为清源节度巡官,专掌钱奏。
入宋后,于宋太宗雍熙二年(985)进士甲科,补虔州观察推官
寇准荐试中书,除殿中丞,入直史馆
后坐事历任朗州衡州杭州越州通判
宋史》有传。
有文集10卷,已佚。
乾隆泉州府志》存其入宋前诗3首,《全唐诗续拾》据之收入。
盛世忠
全宋诗
盛世忠字景韩清源(今山西清徐)人。
今录诗十五首。
全宋诗
盛世忠字景韩清源(今福建泉州)人。
胡仲弓苇航)有交。
有《松坡摘稿》,已佚。
事见《江湖后集》卷一四。
今录诗十五首。
释从登
从登
福州怀安周氏子。
母梦僧伽愿为己子。
十四月乃生。
幼颖异。
能通经属文。
攻书善草隶。
弃儒为释。
削染自号蒲庵
唇舌如风。
日集衲子谈玄义。
接儒生论经史。
初至石门
聘君蔡郎中枢闻其名邀与同居。
答曰。
吾欲作海口桥。
以度众生。
未暇居此。
至海数岁桥成。
比还而聘若已亡。
遂居石门
时或言人祸福。
事多应。
里儒陈文虎
未弱冠见之。
师谓曰。
子至二十九。
当预荐。
至四十二。
喑呼而止。
其后一如所言。
每为诗文。
初不覃思。
援笔立就。
气格雄放。
陈西轩林艾轩刘著作
兄弟皆刮目遇之。
晚岁归寓县西之清源里。
欲试其才。
夜遣人遗以菖蒲石。
立索诗。
师走笔复之曰。
半夜敲门声剥剥。
风扰长空月欲落。
九重洋外雷声号。
万顷浪头云色恶。
地神失却洞庭山
蒲庵化作蓬莱阁
卢郎寄我意何多。
七十二峰添五岳。
卢服其敏慧。
归寂之日。
火化烟浮乳崩。
皆为舍利。
徒辈立塔于林洋庵。
释清源
清源
号潜庵
洪州新建邓氏子。
世力田。
幼超卓。
短小精悍。
去依洪崖法智为童子。
年二十一。
落发受具戒。
时武泉尝。
宝峰月。
云居舜。
道价压丛林。
师游三老间。
皆蒙器许。
而疑终未决。
后亲见黄龙南公
凡入室。
令坐于傍。
与云庵同造积翠。
师为侍者七年。
南公殁。
隐迹西山
西山慧严院。
僧死。
屋无像设露坐。
师见而叹曰。
古人斫山开基致无为。
有忍怀不举哉。
乃求居。
以修完之。
不五年而殿阁崇成。
百具鼎新
即弃去。
庐山
太守徐公。
闻师名。
延居山清隐寺。
寺在大江之北。
面揖庐山
师门风孤峻。
学者皆望而退。
以故单丁住山。
十有八年。
晨香夕灯。
升堂说法。
如临千众。
而丛林所服玩者莫不具。
时时钁地处置。
尝云。
先师初事栖贤諟。
泐潭澄
更二十年。
宗门奇奥。
经论要妙。
莫不贯穿。
及因文悦以见慈明。
一字无用
设三关以验天下禅者。
而禅者如叶公画龙。
龙见即怖。
众生为解碍。
菩萨未离觉。
大智如文殊师利
欲问空王佛义。
即遭摈出。
以其堕艰难。
故起现行耳。
有僧。
依师住十二年学。
令住净众寺
辞行。
师谓曰。
汝虽在此费岁月。
实不识吾家事。
倘嗣法。
当不以世俗欺诳为心。
其人乃嗣翠岩机焉。
隐君子潘延之
与为方外友。
迎师归西山
而州郡文争。
命居天宁。
衲子方云趋座下。
一时名士。
抠衣问道。
师以目疾。
隐居龙兴寺房。
户外之履亦满。
上蓝忠公。
法侄也。
延师居寺之东堂。
事之如其师。
师年八十而丧明。
学者益亲附之。
有欲板其语要流通。
师投拒曰。
若吾语。
深契佛祖。
从今百日间复明。
则副汝请。
如期果愈。
先是觉范洪公
證狱太原
拴缚在旅邸。
人讳见之。
师独冒雨步至。
抚慰为死诀。
明年归复见师。
师轩渠笑曰。
吾不意乃复见子。
觉范序之曰。
呜呼。
佛法䆮远。
坏衣瓦器之人。
亦有侈欲。
为人师者。
争慕华构便软煖。
公独举颓坏而新之。
争欲致弟子。
不问智愚。
欲出门下。
而公独精粗之。
争欲坐八达衢头。
以自卖其道。
而公独居荒远。
以自珍之
争好势利恶丑。
而公独犯众恶。
自信而力行之。
每谓弟子曰。
无事外之理。
理外之事。
观其措置。
岂其真然之者耶。
师终时几百岁也。
庄绰
全宋诗
庄绰字季裕清源(今山西清徐)人。
其父元祐中苏轼黄庭坚等人游,故其学问颇有渊源。
其状貌清癯,人目为“细腰宫院子”。
高宗绍兴元年(一一三一)朝奉郎通判建昌军(《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四三)。
又曾任右朝请郎、充江南西路安抚制置使参谋官(《天台续集别编》卷一)。
有《杜集援證》、《炙膏肓法》、《筮法新仪》,已佚,有《鸡肋编》三卷传世。
今录诗三首。
赵密宋 1095 — 1165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95—1165 【介绍】: 太原清源人字微叔
徽宗政和四年,以材武授河北队将,戍燕。
高宗建炎中,从张俊征战,屡立军功,累迁左军统领统制等职。
金兵陷扬州,士民数万随乘舆渡江,立水滨,麾舟济之。
绍兴间,大破李成马进江淮,败金兵于宿、濠诸州。
龙神卫四厢都指挥使主管侍卫步军
后转太尉殿前都指挥使
孝宗隆兴二年少保致仕
全宋文·卷四○八八
赵密(一○九五——一一六五)字微叔太原清源(今山西清徐)人。
政和四年,用材武试崇政殿,授河北队将,戍燕。
高宗大元帅开府,檄统先锋援京师
建炎元年,擢閤门祗候,累功转武节郎左军统领
累迁龙神卫四厢都指挥主管侍卫步军
进定江军承宣使崇信军节度使,以年劳转太尉、拜开府仪同三司
明年殿前都指挥使
上疏告老,隆兴二年,进少保致仕
俄报金复犯淮,再为殿前都指挥使
和议成,罢为醴泉使。
乾道元年九月致仕。
卒,年七十一。
见《宋史》卷三七○本传。
胡仲参南宋
全宋诗
胡仲参字希道清源(今福建泉州)人。
仲弓弟。
生平不见记载,就集中诗知其早岁曾在临安就学(当为太学),应礼部试不第,后以诗游士大夫间,游踪颇广,与冯去非等有交。
诗集已佚,仅《南宋六十家小集》存《竹庄小稿》一卷(亦收《两宋名贤小集》)。
 胡仲参诗,以汲古阁影宋抄《南宋六十家小集》本为底本,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赵廱南宋
全宋诗
赵廱字和仲号竹潭太原清源(今山西清徐)人(《宋诗纪事小传补正》)。
高宗绍兴二十四年(一一五四)进士二十六年,监车辂院,累迁宗正丞(《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一六六、一八二)。
孝宗淳熙二年(一一七五)肇庆府(《广东通志》卷二一○)。
今录诗六首。
全宋文·卷四九五六
赵廱字和仲号竹潭,占籍太原清源(今山西清源),或云开封赵密子。
绍兴二十四年进士
二十六年左从事郎、监车辂院敕令所删定官
明年主管官告院
宗正寺主簿宗正丞三十年驾部员外郎
三十二年罢。
淳熙二年肇庆
开禧间处州太守
见《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一七一、一七六、一八二、一八五、一九九,《宋诗纪事》卷六○,《宋诗纪事小传补正》卷四。
马琪金 ? — 1197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197 【介绍】: 金大兴宝坻人字德玉
海陵王正隆五年进士
清源主簿
三迁永清,以治闻。
章宗时,以善理财,任户部尚书,累拜参知政事,出镇安武军致仕。
李方子
全宋诗
李方子字公晦明嘉靖邵武府志》作字正叔),学者称果斋先生光泽(今属福建)人。
朱熹学。
宁宗嘉定七年(一二一四)进士,调泉州观察推官
秩满逾年,始除国子录史弥远恶其为真德秀党,讽台臣劾罢之。
理宗宝庆二年(一二二六)通判辰州
明嘉靖邵武府志》卷一一)有《禹贡解》、《清源文集》四十卷等,均佚。
事见清光绪邵武府志》卷一九、二九。
王胄南宋
全宋诗
王胄字希戴号是庵清源(今福建泉州)人(《罗浮山志》)。
宁宗嘉定十六年(一二二三)进士,授惠州教授
入为太学正,出通判惠州
事见《罗浮志》卷六。
曾纯南宋
全宋诗
曾纯字景亮清源(今山西清徐)人。
宁宗嘉定十六年(一二二三)进士
理宗端平二年(一二三五)赵崇垓同游七星岩
事见清道光广东通志》卷二一三。
胡仲弓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太原清源人字希圣号苇航
进士历官县令
不久罢归,浪迹以终。
有《苇航漫游稿》。
全宋诗
胡仲弓字希圣号苇航清源(今福建泉州)人。
仲参兄。
生平不见记载,据集中诗知其二赴春闱始中进士,初官县令,未几即以言事被黜。
继为绍兴府粮料院官(《心泉学诗稿》卷四《寄胡苇航料院》),时间约在理宗宝祐六年(一二五八)前后(《戊午天基节口号》)。
后弃官,以诗游士大夫间。
有《苇航漫游稿》,已佚。
江湖后集》卷一二收其诗一百六十馀首。
清四库馆臣又据《永乐大典》辑为《苇航漫游稿》四卷。
 胡仲弓诗,前四卷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为底本;《江湖后集》中之诗,以顾氏读画斋刊《南宋群贤小集》为底本,校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编为第五卷。
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