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点
人物库 清朝
释大汕清 1636 — 1705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僧。
江南苏州人
俗姓徐,有时托言姓金或龚,字石濂石莲
康熙初广州长寿庵,以收租米所得为资本,经营海外贸易。
曾赴安南说法。
好为惊世动众之事,如求雨、止雨之类。
喜与名士往来,与潘耒屈大均都先有交往,继又交哄。
后被地方官驱逐离粤,在赣州居山寺,皈依者甚众。
康熙四十三、四年间,被江西巡抚李基和逮捕,押解回籍。
常山病死,年七十余。
工诗善画,制器亦精美。
有《离云堂集》、《离云堂近稿》、《海外纪事》等。
清诗别裁集
字石濂浙江嘉兴人
释大汕(约1636-1705)本姓徐字石濂江南吴县人,主广州长寿庵。
其诗清丽,著有《离六堂集》,《离六堂近稿》。
汪仲鈖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浙江湘乡人字丰玉
汪孟鋗弟。
乾隆十五年举于乡。
少即肆力于诗,与兄俱以诗名。
酷爱宋黄庭坚王安石诗,诗作有新意,无江西诗派生硬之习。
早卒。
有《桐石草堂集》。
汪仲鈖字丰玉号桐石秀水人
乾隆庚午举人
有《桐石草堂集》。
朱麟应
朱麟应初名振鳞字潜起号梧巢秀水人
乾隆庚午举人
有《𦔐业斋诗稿》。
释弘言
弘言字文远号简庵秀水人
弱冠披缁,吟咏成什,后證心印于忍堂杰公,有《涧庵草》。
僧明中清 1711 — 1768年二月一日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僧。
浙江桐乡人俗姓施字大恒号烎虚又号啸崖
七岁在嘉兴楞严寺出家,其师于佛经外,兼教以儒书。
乾隆中西湖天竺南屏、净慈诸道场。
高宗南巡,三次赐紫,刊石净慈。
工诗,善山水,尤精篆刻。
有《烎虚诗钞》等。
明中原名演中字大恒又字烎虚号啸岩桐乡人本姓施
尝侍世宗讲禅学,雍正乙卯放还。
晚年住持杭州净慈寺
乾隆乙酉南巡,赐紫
有《烎虚大师遗集》。
新续高僧传·义解篇第二之八
释明中字大恒一字烎虚
原名演中,后得法于无阂永觉,始从玉琳支派,易演为明。
姓施氏桐乡人也。
七岁薙染于秀水楞严寺,其师早世。
太师含明读内典外籍,过目不忘,颖悟非凡儿所及。
清雍正十二年,受皇戒于京师法源寺
世宗耆年,潜心释氏,宏度千僧,留选二十二人侍讲佛楼,明中与焉。
复于二十二人选得四人,明中又与焉。
命住吉祥苑池南,参究禅学。
万几之暇日,必一至讨论课程,训谕翔切,于明中尤笃恩赐,手敕数千言发挥本地光明,及杖、钵、如意、法帖诸物。
未三岁,龙驭上宾。
高宗御极,始各还本籍。
乾隆四年,受法于永觉
六年,主席西湖圣因寺,寺为圣祖行宫,百寮肃谒,绣岭屏围,花堤带绕,规模崇焕,冠于诸刹。
众仰清望,檀施云集,禅侣日臻,常数百人。
住持十载,香积无缺,山阴俗。
介邑侯舒瞻请驻锡乾峰寺,智杖暂临,旋归湖上,移主上天竺
此间香市,盛于补陀,僧伽所欣羡。
明中为大吏所引重,清操弥励,纤尘不染。
十六年春三月,翠华南幸,驻跸寺,御制七言,命明中赓和,日未移晷,恭进一律,并南巡颂十八首,册皆留览。
及法驾重临,从容奏称曰:“三竺有上中下者,本土人习称,恳肇锡嘉名,以光青简。
”竟邀俞允,赐额“法喜寺”。
宸眷俯肯,天章下贲。
是岁冬,皇太后万寿,赐如意一柄。
二十二年,移住净慈,会高宗重游江南赐紫
二十七年,圣驾三巡,复赐紫,御书“片石孤云”联语。
三十年,驾幸净慈,三次赐紫,御制诗一首,刋石寺
云汉昭回,照耀山谷,前所未觏。
乾隆三十三年二月一日示寂,年五十八,腊五十一。
其辞世偈有“披蓑赤脚千峰去,不问芦塘旧钓舟”之语。
得法弟子六人,为建塔慧日峰下。
杭世骏为之铭,具山志。
所著《语录》上下卷,诗集三卷。
明中天性冲夷,耻与物迕。
瓶拂萧然,犍椎不设,而戒律精严,道风秀出。
禅馀为诗,性海游泳,了自忘机。
间涉绘事,妙参三昧,得其片楮,咸知宝贵
晋有林远,唐惟禅月,反覆比儗,庶几彷佛云尔。
卜年明末清初
字翁洲秀水人
崇祯己卯举人,隐于鸳湖之滨。
肆力于诗,惜多散逸。
释净洢
净洢号愿庵,原名丁元公字原躬
嘉兴布衣。
晚岁从古南牧云学佛。
释绝相
新续高僧传·净读篇第八之七
绝相嘉禾人
身体短小,貌复不扬,人多轻之。
绝相终日不言,唯低头念佛。
虽在操作,不废持诵,晨礼四十八愿及《大悲忏》,昼课《弥陀经》数卷,午后不食,夜则西面危坐,习以为常。
依南禅悉檀老人,二十馀载。
老人时称道之,独与佛度道谊甚洽,故临去相期,闻声应响,知有自来矣。
沈嗣选明末清初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浙江嘉兴人字仁举
好学能文,为诸生,有盛名。
以亲老不赴岁荐。
崇祯间,奉母避兵葭川。
生平破产聚书,尝谓自昭明太子后,代各有选,而南宋独缺,乃辑《南宋文选》百卷,未梓。
有《俭娱堂集》、《尚书论语传》等。
嗣选字仁举号果庵嘉兴贡生
乙酉,奉母避兵葭川,群盗知为老孝子,戒弗犯。
破产聚书,尝以历代文章惟南宋无选本,乃辑续之。
其自著曰俭娱堂集。
卒年七十六,私谥孝贞
杨佩夫晚清 1837 — 1911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837—1911 【介绍】: 名或作佩甫
浙江嘉兴人字伯润,以字行,号茶禅又号南湖
画承家学,亦工诗书,尤善行草。
咸丰间,避兵上海,卖画养母。
其画四十岁后始立门户,喜用长锋紫须。
曾任豫园书画善会会长。
有《南湖草堂集》、《语石斋画识》。
俞文漪清 1712 — 1788
维基
俞文漪(1712年—1788年)字简中号涤泉福建长汀县人同进士出身
雍正十一年(1733年),登癸丑进士,累官吏部郎中,外放浙江嘉兴府知府,迁温州府知府
乾隆二十年(1755年),率众重修建讲堂,命府学教授王执玉兼长教事,规制一新。
居官清惠;捐廉赈恤,会征缅匪。
平反疑狱绩彰。
民誉“万家生佛”。
因保荐属吏不当,左迁贵阳,历署思南等州府,平反疑狱。
以年老乞休,家贫不能归,获聘主铜江书院讲席
卒年七十六,门下士王希禹等为之含殓,归葬大埔
著有《涤泉诗集》。
高承埏明末清初 1599 — 1646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599—1646 【介绍】: 明末清初浙江嘉兴人字寓公一字泽外
明崇祯十三年进士
宝坻县,曾守土拒清军。
入清,隐居,聚书至七万余卷,有《稽古堂集》、《自靖录》。
承埏字寓公号泽外,道素子。
崇祯庚辰进士
好广览,藏书不下三万卷
历宰迁安、宝、坻、泾三邑,升南京工部虞衡司。
耽情吟咏,长于近体,有稽古堂集。
御选明诗姓名爵里
字寓公一字泽外嘉兴人
崇祯庚辰进士,历知迁安宝坁泾三县升工部虞衡主事有稽古堂集
维基
高承埏(1603年—1648年)字八遐一字泽外号寓公晚号鸿一居士
浙江秀水县(今浙江嘉兴)人。
明末政治人物。
高承埏的父亲高斗光好蓄图书鼎彝。
高承埏崇祯十二年(1639年)中举,崇祯十三年(1640年)联捷进士,授迁安知县
崇祯十五年调任宝坻知县,于崇祯十六年冬崇祯十七年夏成功率众击退清兵的两次进攻。
直隶泾县知县
弘光时,转工部虞衡司主事
为父上书辩白。
随即移病请假。
弘光朝廷灭亡,高承埏隐居竹林,有藏书七万余卷。
清顺治五年(1648年)卒,年四十六岁。
万光泰清 1712 — 1750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712—1750 【介绍】: 浙江秀水人字循初号柘坡
乾隆元年举人
工诗文,善画山水,精小学、音韵,尤擅算学
梁诗正邀,赴京续修《通考》,旋卒。
有《转注绪言》、《汉音存正》、《遂初堂类音辨》、《柘坡居士集》。
万光泰字循初一字柘坡秀水人
乾隆丙辰举人,举博学鸿词
有《柘坡居士集》。
释性琮
性琮字白法嘉兴楞严寺僧。
有剩草。
释智广
新续高僧传·习禅篇第三之十四
广字敏岩秀水马氏子,主云林六载,修葺颓坏,奏免山税,为丛林倚重,有《讷庵语录》。
沈景修清 ? — 1899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899 【介绍】: 浙江秀水人字蒙叔晚号寒柯
同治四年拔贡,为分水教谕
淡于功名。
工诗文,擅书法,尤长真、行。
有《蒙庐诗》、《井华词》。
殳丹生
丹生字彤宝号山夫,从桐庐居吴久之,后徙嘉兴盛泽三年复迁嘉善蒋湖亦三年每作小赋得汉魏人风骨诗亦雄快晚年无家徜徉五湖以终
杨梦台清末至民国 1838 — 1944
全台诗
杨梦台(1838~1944)字永光号草仙四川简阳人,为晚清杰出之书法家,并以医道济世。
其草书用笔灵妙奇变,意象万端,具张王狂草特点。
晚年喜游各地,曾四渡日本,于昭和二年(1927)来台,并留下珍贵墨迹,如台南县学甲镇慈济宫正殿即有杨氏以九十高龄手书狂草〈龙飞〉、〈凤舞〉;另有诗歌类狂草书迹。
以下诗作辑录自卢嘉兴台湾研究汇集》。
朱坤清 1713 — 1772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713—1772 【介绍】: 浙江秀水人字中黄又字正甫
乾隆三年举人
浙江萧山教谕山东博平知县
尝校刻《杨园遗书》。
著有《馀暨丛书》、《灵泉笔记》。
释真旻
新续高僧传·习禅篇第三之十五
释真旻字透月姓萧氏湘乡人
生质孱弱,幼多病苦,十龄就傅,略通大义。
家贫废学,然见僧心喜,年十八始有出家之念。
乙巳,随兄贸迁入,无意经营,及闻父丧,感世无常,归真益切。
丁未,侍母至宝藏,归依幻师,命名依寓。
戊申,乃从剃落。
一日请益,幻言:“问者是谁?
”独自默诵:“分明是我,又道是谁?
”沈吟久之,颇有入处。
时幻初建宝藏,以为坐静,亲依者十馀辈,皆猛勇精进,行持礼拜,中夜方息。
因自策励,大法未明,身不贴席。
尝静中忽然浑身不见,惟觉一空境界,顷之便失,疑碍益甚。
白幻曰:“此乃尘劳歇息,返本还源,将近好处,勿喜勿惧。
”由是工力益加,无敢怠逸,念兹在兹,浑忘人我。
每逢出汲,往往逾井,遇人问故,始觉转步。
偶听晓钟警醒,仓卒起身,头撞殿柱,觉眉际上火星迸裂。
方悟得问者是谁,胸臆畅达。
复看一归何处,及本来面目,皆释然无疑。
及再勘證,复示曰:“本分一著大抵如斯,还有向上之关。
”因举“僧问赵州曰:蠢动含灵,狗子何无佛性?
答以有业识故。
其僧即于此悟去,且道所悟安在?
不能对,仍前愤究。
壬子仲秋,行持中夜,出至丹墀,见天河竟端,无限庆快,始信天地同根,万物一体,不我欺也。
古德为人无不切直,乃自生纡曲耳。
黎明白幻为之助喜。
是冬进具,闻示苦行法,欣然欲效之。
及然香,略无所苦,因自剪烛然顶。
初若冰清,顷之忍痛,惟觉无头。
老僧诮之曰:“可惜然错了所在,然著心就好了。
疑其言必有由来,后读经知药王焚身,世尊因地舍头目髓脑欲成菩提,方忆前觉无头亦拾头,故自信发心苟诚,虽小苦行,必有胜益,方知老僧语亦廓达空之类也。
甲寅春寂后,充职西堂。
戊午,建方丈,并西廊,有力焉。
庚申编《桥云语录》成,欲附嘉禾南藏,任其事。
道过石南银杏,士人方议重修银杏,羁迟久之,九月舟至汉阳,就归元度冬。
辛酉春,下江浙至嘉禾楞严,询附藏之事,见经版多蠹,意不谓然,遂下杭至灵隐
壬戌春,谒天台更观华顶胜迹,游宁绍诸名刹。
遂至大梅以三问,乞下转语,一一契合,赠以訾物,却之而去。
浮海礼普陀。
复至楞严,《桥云语录》印出,分送江浙名蓝。
十月还蜀,达银杏
四众具启,延主丈席。
乙丑,修造殿宇,又为绅衿,召赴宝藏。
丙子,复应银杏
戊寅,主双桂,订修藏经,兼葺殿阁,早作宵息,不忘宁处。
廿馀年中,四处法位,所有语录杂偈都二十卷。
弟子了深,为之编刻,今有传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