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点
“江苏省扬州市” 相关资源
诗文库17767
人物库4697
活动1756
人物库 清朝
释戒隐
新续高僧传·义解篇第二之七
释戒隐字雪庵姓陈氏江陵人也。
幼岁舍白,栖止峡州石塔,依年进具。
玉泉无迹老人肄习毗尼,讲演玄旨,追随左右十八载。
江浙名蓝,或为宏经之地,或为说法之场,开示来学,津津不倦。
尝讲《楞严》于杨州,众以《楞严》注释甚多,未能贯串,戒隐因集诸家注解,合为一集,名曰《贯珠》。
金陵宝华山三昧寂为之序。
孙楫
维基
孙楫(1827年—1902年)字济川号驾航山东济宁人
咸丰二年(1852年)壬子科二甲二十名进士,选庶吉士散馆内阁中书
礼部主客司郎中记名御史福建道监察御史陕西道监察御史工科给事中户科给事中、广东按察使盐运使广东雷州府知府广州府知府广西右江兵备道湖南按察使扬州知府等职,官至顺天府府尹
光绪二十八年卒于京师寓次。
释清镕
新续高僧传·护法篇第五之三
释清镕字冶开
姓许氏江都人
含素性,不食莙膻。
年十一出家,初习经偈,了明词义,气宇洒落。
其师祖莲庵知非凡器,遇之独厚。
亦感其恩德,情谊恳至。
后结茅终南,一夕定中,若有告者曰:“尔莲祖惫矣。
”惊𧦝而省,贸然下山,行四十八日,始达维扬
入寺,其旧侣谓之曰:“汝归耶?
师祖疾亟日,夜呼汝名也。
”其时有先开行者,后开三日乃至,问:“何行之速,中途胡不遇?
”开亦惘然,莫识所以。
但觉闻神语,即发脚专志觐莲,念念不舍。
虽行四十馀日,犹旦暮耳。
莲见还甚喜,而病寻愈。
少时诣常之天宁,信宿而去。
踰岁再至,入禅堂有悟,庵留五载。
欲切参究,不滞声闻,飘然远举,汛览名山。
年三十八,复来天宁。
再易寒暑,遂继主席。
自是造殿修塔,应念而成,勤劬九秋,因病告退。
而皈依日众,随意宣示,一切平等,终日无倦。
后住杭之灵隐,特起大殿,使人敬仰。
复于上海玉佛寺,创念佛堂,以弘莲化。
会时事改革,学风披靡,屡攘寺产,以辟校舍。
常州天宁,昔号完富,尤为人所窥伺。
乃善意所孚,鸮声丕变,卒保无事。
神之佑也,之诚也。
己未,北方苦潦。
开沿涂托钵,筹訾济赈,全活无算。
年苦旱,开复募金,一再济之,劳不告疲。
人或劳之,则曰: “此本分事,何足道。
”以壬戌十一月二十日示寂,年七十一,腊六十。
弟子显澈,裒其事实年谱,庄蕴宽为之传,文諠斐然,见重当世。
释行吉
行吉字远村江都人本姓曹
平山堂
释行载
新续高僧传·杂识篇第十之五
释智先)其徒行载字硕庵姓段氏泰州人,与江都谢家树山阴潘宁,同辑《焦山志》,就智先初藁,而续成之。
幼时出家于清净庵,有桥在东半里,常至桥下取柴,十数年未尝过桥,其天性静如此。
鲍楷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安徽歙县人字端人号棠村,一作树棠一号龙山,又署天都去邪子。
侨寓扬州
少工画花鸟,师法恽寿平
乾隆十八年杭州时曾摹黄公望《良常山馆图》。
释元度
元度歙县人本姓王,名尊素
江都福缘庵。
张联桂晚清 1838 — 1897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838—1897 【介绍】: 江苏江都人字丹叔一字韬叔
诸生
咸丰间入资为太常寺博士
光绪间官至广西巡抚
中法战争时,已将龙州外之金龙洞,定在界外,赖其力争,得复归于中国。
有《问心斋学治杂录》、《延秋吟馆诗钞》。
张联桂字丹叔江都人
官至广西巡抚
有《延秋吟馆诗钞》。
词学图录
张联桂(1838-1897) 字丹叔江都人
官至广西巡抚
室名延秋吟馆、问心室、问心斋。
有《延秋吟馆诗钞》。
  同仁尝为作《延秋吟馆图》,吴大澄题云:"光绪辛卯嘉平月,同人集龙节虎符馆。
余与许君子振、陆君廉夫、金君心、倪君墨耕合作是图,寄呈丹叔仁兄年大人鉴正,介绍者吾友子振与君有文字契,诸画友中年最长也。
吴大澄识。
"又题:"偶见石谷子水竹幽居图卷,笔意潇洒似南田,戏仿其意补绿竹丛。"
释性仁
性仁字慈桓海宁人本姓陈
扬州建隆寺
释性恬
性恬字悟开一字碧溪江都人
有《倚桐阁集》。
王引昌
维基
王引昌江苏省扬州府甘泉县人进士出身
光绪三年(1877年),参加丁丑科殿试,登进士二甲第116名。
同年五月,改翰林院庶吉士
光绪六年四月散馆后,著以部属
释宗智
宗智字圆明号竹溪江都人本姓蔡
住瓜洲闻思庵。
有《坐花轩集》。
吴重憙清末民国初 1838 — 1918
吴重憙字仲怿山东海丰人
同治壬戌举人,官至河南巡抚
有《石莲闇集》。
人物简介
1838-1918字仲怿(仲饴),山东海丰县(今无棣县)城里村人。
吴式芬次子,同治壬戌(1862年)举人,授工部郎中,擢升河南陈州知府,迁开封知府,因功升江南江安粮道光绪二十六年,擢任福建按察使,又迁江宁布政使
官至河南巡抚
辛亥革命发生后,吴重憙解任归寓津门民国纪年闭门谢客,专事编辑《吴氏文存》、《吴氏诗存》、《吴氏世德录》,为国家馆藏名典。
著有《石莲闇诗文集》、《石莲闇词集》及奏议若干卷。
卒年81岁。
石莲闇词·序
以美成淮海为宫室,故居尊而深;以白石碧山为苑囿,故境窈而曲。
若琢句精妍运典博赡,则词才词学并擅胜场。
他人已足名家,此集犹为余事。
石莲丈年及八旬,世逢百六,而激楚语必出之以和雅;衰飒语必出之以沈雄,此则胸襟福泽,胥于此觇之,迥非寒瘦词人所能跂及已。
癸丑嘉平十二日,羲州李葆恂敬识。
石莲闇词·题词
水龙吟 十二万年劫不坏,是金仙。
人间今日何世,暝色赴虞渊。
剩有随身铁笛,且趁波平月上,吹醒洞龙眠。
寂寞与谁语,招手古成连。
兀兀醉,昏昏睡,尽狂颠。
蓬莱方丈何处,缥缈此心悬。
公自餐风饮露,我尚拖泥带水,愁话向鸥边。
回首沧浪畔,春梦袅萝烟。
(末二句溯庚子三月奉教之始。
) 怿公示读石莲闇词集,学填请正。
甲寅闰月长洲章钰
石莲闇词·跋
吾师石莲先生文章政事有光前烈,为当世宗仰,行年七十有八,神明不衰,文字之好无异曩昔。
所刊先世遗箸及昔贤四部书甚夥。
独手所撰述,缄秘未出,昌绶亟以为请,乃手授诗词稿属同志审订。
先生矜慎别择,勇去少作,所存慬百一,词刻先成,因志缘起。
乙卯七月门下士仁和吴昌绶书后。
孙琪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湖南华容人字少白
乾隆监生。
落拓好远游。
书法学米芾,得其片纸,如获至宝。
工诗,所作诗收入《同人集》及《浏阳志》。
后流寓扬州
郭知逊明末清初 1600 — 1648
维基
郭知逊(1600年—1648年)字生白山东莱州府潍县东关人
进士出身
顺治三年,登三甲第272名进士,授江都县知县次年因病死于任内。
萧霖
萧霖字雨垓号曙堂江都人
乾隆丙子举人,官普洱知县
有《爨余》、《昆海》等集。
释弘礼明末清初 1600 — 1667年十月十九日
新续高僧传·兴福篇第九之九
释弘礼字具德
姓张氏绍兴人
初为锻工,好与黄冠游。
有紫阳洞苏道者,教以息养方,本天台《小止观》与《首楞严》合,因读是经而发正信,投普陀宝华庵仲雅祝发。
既受具,乃参三峰汉月藏禅师,因承记莂,授以临济正宗。
是宗在明初法运中微,汉月初从折竹洞悟,彻尽法渊,后乃得源流于金粟悟,而其始终加护者,则在网宗。
网宗者,全提五家宗旨,而于临济则从一句中分宝主玄要照用,堂奥森严,使学者不滞鉴觉,洞抉佛祖心髓。
弘礼闻之,亟往参叩。
时汉开法安隐,以本来面目示之,苦求未得,偶窥镜见影,被同侣一推,猛然有省。
由是精进,服勤左右,历三峰、邓尉者,十有七载。
彻悟宗旨,遂承衣拂。
三峰既殁,同参潭吉忍,著《五宗救》,弘礼赞助居多,书成而阐扬纲宗,三峰道法始晓然于天下。
虽当时辨难三峰者,持论不无异同,是书一出,淆讹立判矣。
潭又告寂,弘礼归隐云门,御史念台刘公请主广孝寺,陶鍊学人,名动诸方。
迁安隐、显宁,复应江北请,说法泰兴庆云,秦邮之地藏,维扬之天宁,嗣居佛日、灵隐会稽、华严、径山
先后十坐道场,开大法门,雷震海内。
在天宁日,湖海归,衲侣奔奏,所谓五千衲子扬州者,纪其实也。
灵隐方兴巨工,事同开创,大殿火,重新之。
坌集,购大木于深山,人力罕致。
一夕雷雨,暴洪汛涨,浮涌毕达,缺一石础,感神示梦,因之募得。
故功成钜丽,甲于天下。
又以其馀葺浙之广孝、安隐、法相、灵峰诸寺。
径山频以兴复请,乃以灵隐付其徒晦山,而自往径山
将兴法席,为弟子巨渤封塔,再至天宁。
临行机语,皆似息机投老
既至七日,刻晷为筵,热香佛,五鼓易衣,端然坐逝。
时康熙丁未十月十九日也,寿六十八,僧腊四十七,塔于灵隐慧日轩。
吴梅村祭酒伟业为之铭。
著有《弘宗说》、《正讹说》二书。
秦黉
维基
秦黉(1720年—?
),字序堂号西岩江都人
康熙五十九年(1720年)生。
少具夙慧,八岁读完五经。
乾隆十七年(1752年)进士,改庶吉士乾隆二十二年,授翰林院编修
乾隆二十四年任广乡试正考官乾隆二十五年任山乡试正考官乾隆二十七年,任顺天府乡试的同考官
乾隆二十八年(1763年),改任四川道监察御史
乾隆三十年(1765年),再任山乡试正考官
乾隆三十二年(1767年),擢升为湖南岳常澧道,治二府、十四州县。
因所属部下解犯逃脱之事,被弹劾,解任交部察议。
乾隆三十六年(1771年),以母老请养归。
修建藏书楼一处,取名“石研斋”。
晚年居旧城堂子巷,帝南巡,特予召见。
卒于家。
有《石研斋集》12卷、《石研斋主年谱》、《敦仁堂遗文》、《易、诗、书三经传说钩提》、《周礼纂注》、《史鉴杂录》、《古今体诗》4卷、《诗馀》一卷等。
有子秦恩复
胡文渊
维基
胡文渊江苏省扬州府甘泉县人进士出身
光绪六年(1880年),参加庚辰科殿试,登进士二甲第127名。
同年五月,著交吏部掣签,分发各省以知县即用
图赖明末清初 1600 — 1646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600—1646 【介绍】: 满洲正黄旗人,从镶黄旗改属,瓜尔佳氏。
费英东子。
太宗天聪间屡从攻战。
崇德初,授议政大臣
三年,从岳托深入内地。
次年,从山东北归。
顺治初,从多尔衮入关,败李自成
又从多铎南下,西进再败李自成,取河南陕西,南进攻扬州,追明弘光帝
一等公
后从博洛取浙闽,在金华病死。
顺治亲政后,谥昭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