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点
“江苏省扬州市” 相关资源
诗文库17767
人物库4697
活动1756
人物库 清朝
年汝邻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清顺天大兴人,居扬州名王臣,以字行,一字寄涛号瘦生又号采玉山人不朽居士
年羹尧从孙。
工书画,山水仿倪瓒
有《瘦生吟稿》。
年王臣
人物简介
年王臣字汝邻号瘦生又号寄涛安徽怀远人,乾隆布衣,侨居江都,著《瘦生诗稿》。
释福毅
新续高僧传·净读篇第八之六
释福毅字敏修
姓李氏武昌人
年十五祝发,抵汉阳归元寺受具。
志慕宗乘焦山,参硕庵行载命看无字话,十馀年无所入。
病几死,忽猛省,遂印可。
后主焦山五州山扬州平山金陵圆觉荆州承天、湖州弁山,所至均沾法利。
乾隆二年,复主焦山
镇江大旱,福毅托钵维扬,募米二万四千馀石以赈之。
储大文为之记,详山志。
后居瓜洲报本庵,年八十五无疾而化,塔于润州黄山之南。
潘瑛
潘瑛字兰如江都人
诸生
有《晋希堂集》。
钱桂森晚清 1830 — 1902
维基
钱桂森(1830年—1902年)初名桂枝字馨伯一字辛白号樨庵一号犀盦江苏泰州人,教育家、藏书家。
道光二十八年(1848年)江苏乡试举人道光三十年(1850年)进士
庶吉士散馆授编修
历官监察御史
翰林院侍讲翰林院侍讲学士翰林院侍读学士
光绪十年(1884年)内阁学士
光绪十四年(1888年)提督安徽学政
晚年主江宁钟山书院扬州安定书院讲席,后返回家乡泰州,任胡公书院山长。
潘徵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浙江新昌人字镜如号冰壶
江都
尚义气,落落寡合。
工画。
有《看奕堂草》。
沈大成清 1700 — 1771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700—1771 【介绍】: 江苏华亭人,字学子,号沃田
康熙诸生
初以诗古文名于江左,兼通经史、天文及算学
游幕粤、闽、浙、皖四十年,晚游扬州,与惠栋戴震等人交往,益潜心经学。
曾校定《十三经注疏》、《史记》、《前后汉书》、《文献通考》、《音学五书》、《历算丛书》等多部书籍。
有《学福斋诗文集》。
沈大成,字学子,号沃田江南华亭人
诸生
有《学福斋诗集》。
李慈铭晚清 1830 — 1894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830—1894 【介绍】: 浙江会稽人字㤅伯号莼客
室名越缦堂。
光绪六年进士,官至山西道监察御史
数上封事,不避权要。
于人不轻许可,讥评所及,不免有信口雌黄之失。
甲午战争起,败讯至,感愤郁郁,卒于官。
学识渊博,为文沉博,诗尤工,自成一家,于史功力尤深。
日记三十余年不断,朝廷政事、读书心得无不收录,为一生心力所萃。
另有《白华绛跗阁诗词》、《越缦堂文集》等。
文章多从日记抄出,余著尚多,均无刻本。
李慈铭原名模字㤅伯一字莼客晚号越缦会稽人
光绪庚辰进士历官山西道监察御史
有《白华绛柎阁诗集》。
词学图录
李慈铭(1830-1894) 字爱伯号莼客又号霞川花隐初名模字式侯
会稽(今绍兴)人。
光绪六年(1880)进士
户部江南司郎中
监察御史
不避权贵,数上疏言事。
甲午之战报忧愤咯血,旋卒。
通经史百家之言,学殖渊博。
骈文雅秀可观。
所作日记,以宏富著称。
有《越缦堂文集》、《白华绛跗阁诗》、《杏花香雪斋诗》、《越缦堂日记》、《霞川花隐词》。
白华绛跗阁诗甲集至己集初定本·自序
白华绛跗阁者,先王母建以奉佛者也。
阁下植棠梨树一,高出阁甍,下承以紫薇二,皆与阁櫩齐。
予四五岁时即从王母识字于阁中,比十岁,好读唐人诗,先君子督课经甚急,不得携诗塾中,皆私置此阁,暇即取读,且仿为之。
此盖予学诗之始矣。
呜呼!
自此汔今,忽忽三十年,家之变凡几,国之变凡几,而予之诗亦凡几变其格。
丙午己酉壬子乙卯己未,凡五次删定其集,而始得此六卷,诗仅四百首,不其难而可感与?
平生所作之诗,不啻数千首也,所读之书与所为之业,自经史以及稗说、梵夹、词曲,亦无不涉猎而仿之也。
所学于史为稍通,见于作者,有古文,有骈俪文,有词,有乐府,有杂说杂考杂志,综之为笔记,而己所得意莫如诗。
其为诗也,溯汉汔今,数千百家,源流正变,奇耦真伪,无不贯于匈中,亦无不最其长而学之,而所致力莫如杜。
呜呼!
来者之工,吾不得而穷之矣,往者则历历可指也,以吾絜之,不知其同与?
异与?
过与?
不及与?
后世谁为论定吾文者,而并世悠悠之口,又不足恃,则还以吾定吾文而已。
夫贵远忽近,中智之士,多不能免,况予之孤特自晦,言貌禄位不足以动人,而又日月逝于上,体貌衰于下,今年三十有四矣,所得止此,而欲藉是以传,不亦悲乎?
诗自甲辰壬戌,分甲、乙、丙、丁、戊、己六卷,都为一集,写定于京师周相国邸中。
时贼破乡里,焚阁已一载矣。
后二十五年,为光绪丁亥,颓然老矣。
同人多劝手定诗文集,以为身后计。
文尚未暇,先定诗集。
乃属同邑年家子娄生同轨续写壬戌以后诗,至甲戌,复得四卷,编为《白华绛柎阁诗初集》,将以次年戊子属友人持往吴门,觅佳手刻之。
未及时而余大病,病甫起而余妇疾作,淹历岁时,至戊子四月之末,遂有臼炊之梦。
所积剞劂之资,悉耗于丧病,事复辍矣。
岁庚寅,吾友王子继香由庶常授官编修,乞假归,乃持是集以往,竭束修所得,缮写付刊,写官梓人,皆精其选,雠校之役,皆身任之
王子,余中景瑗先生之中子也,家世雅故,契谊日竺。
其学锐晋迨群,文藻葩流,照映一世,视余之朽驽钝废,不足一哂。
而殷殷此覆瓿之文字,惟恐其不传,此非特性情之癖嗜,盖以余之一身葡人世之百艰,其所经者,由家及国,沧海之变故,固亦多矣,存其诗,亦足以徵闾里之见闻,乡邦之文献,而国是朝局之是非,亦或有可考焉。
夫身后之名,本不足恃,况以余之谫劣,其不传于后无疑也,而王子之盛心,则不可以无述。
刻既成,聊于前序之后缀而记之。
其同时之力欲传余集者,则故尚书潘文勤公、前祭酒王君益吾、故福建知府何竟山)、同年陶仲彝县令在铭)、曾圣与比部(之撰)、王韬水部彦威),及门樊云门庶常(增祥)、孙子宜孝廉(星华),皆黾勉相率,切于己事,或摘尤杀青,或写副未竟,其古谊乐善,皆后人所当知也,并记之。
辛卯七月十三日越缦老人慈铭再记于京邸轩翠舫。
光绪乙亥以后,为《杏花香雪斋诗》二集,当次第写出之。
又记。
杏花香雪斋诗·樊增祥序
光绪癸巳,余宰渭南,初刻《樊山》。
以书抵李会稽师求序,先生诺之。
二年未下笔,遽于甲午冬归道山矣。
人情于所厚善,每思为垂世之文以传之,视之愈重,则出之亦愈艰。
余生平师友若张文襄鹿文端、李会稽、黄醴陵四公,皆欲列其行状以待后之史官,若廉生伯熙祭酒,又生前以志铭相属者,而至今犹负诺,责诚重之,诚难之也。
越缦堂诗文集》凡一再刻,而《日记》数十册直至庚申岁甫经蔡鹤庼太史集资付印,起同治癸亥四月,讫光绪己丑七月,凡廿七年,得书五十一本,分为八函。
劭学之士,几欲家置一编矣。
先生诗集刊至甲戌冬而止,后此所作,皆在日记中。
同门孙君师郑晚隶门墙,笃于风谊,举先生未刻稿手自编录,都七百六十一篇,釐为十卷,将以付诸剞劂,以余与先生积数十年性情文字之契,属为弁言。
先生之诗,自为之而自道之,已屡见于日记中矣。
世以其言近誇大,不无后言,其实先生之学原本经术,而于三通、廿四史致力尤□且深,又天姿高亮,记诵精博,故其为诗也,无一语不鲜明,无一字不典覈。
其朝庙诸作,如国有大事,王臣蹇蹇廷立而议;林诸作,如吴越湖山,烟水岚,鲜翠夺目;其忧愤诸作,如寒熊吼林,怒马突阵,而语无偏宕,少陵稷卨之心也;其閒适诸作,如幽谷鸣禽,烟畦采玉,又如老坡瓢笠,飘然与神仙游华阳真逸之侣也。
至于悼念弟妹,哀挽友朋,语挚情深,泪长心远,如玄鹤唳夜,青鹃挂枝,使读者如辞汉铜仙,汍澜无已。
若夫寄耳琴笙,游目衫扇,题红笺于北里,貌翠饰于西园,莫不百琲成文,十香在抱,是又极閒情之致,拾香草之遗焉。
先生于词,无所不有,而剔其纤者、琐者、妖者、亵者;于体无所不工,而去其僿者、僻者、晦者、犷者。
盖不知几经简斥,几经烹煅,而始成此金昭玉粹、天高日晶之至文也。
犹忆癸未冬谒选入都,别三年矣。
见出别后日记示余曰:「此中有《包英姑歌》《题北齐校书图》二篇,乃晚年最经意之作。
」余读竟叹曰:「《校书图》诗,金风亭长容能为之,然考据略同,赡丽必逊。
至《英姑歌》,则竹垞不能为,西河或能为之,然有此古音,无此奇采。
至《题校书图》,则西河又不能为。
国朝二百年诗家坛席,先生专之矣。
先生莞尔曰:「吾门有赐,可与言诗。
」又尝语增祥曰:「今作者虽多,皆仅有其一体。
倘杂试十题,鲜不缩手噤口者。
若夫精深华妙,八面受敌而为大家,则吾与子不敢多让。
」言既,相视而笑。
呜呼!
生存华屋处,零落归山邱」,古人且不欲过西州门,吾忍复读先生之诗哉?
光绪己丑后讫甲午六月,尚有日记八本存敝箧中,其中约有诗文百馀篇,会当检出付师郑续钞,以成全璧。
辛酉腊日受业樊增祥谨序。
二家词钞·樊增祥序
会稽李先生尝曰:「今世词家,独吾与子珍云门耳。
」然见人佳作,辄称叹不置。
尝曰:「周东鸥人品猥下,至其小词,《花间》不逮。
」又从余扇头见张蘩父大令词,叹曰:「世未尝无作手也。
」居常轻复堂先生,及见复翁评余《溪草堂乐府》,则又曰:「非解人不为此语。
」世皆疑先生褊心易怒,不知其爱才若渴,月旦极公也。
先生填词始道光庚戌,其少作曰《下集》,仅存十三首。
自己未入都,乙丑还浙,中间羁旅幽忧,兵戈危慄,感时伤逝,永叹长言,所为乐府,探原《小雅》,把臂三闾,温、韦以下不中作仆。
辛未计偕再官农部,自是遂无归之日。
贺湖烟水,禹庙莺花,一篇之中,三致意焉。
时或结兴兰荃,寓情巾舄,要归无邪之义,无愆正始之音。
洎乎晚年,弥入化境。
余少先生十六岁。
辛未春为登龙之始,一见若平生欢。
丙子报罢,居先生宅,过夏遂汝翼韬夫仲彝子珍同受业焉。
先生尤重余。
是冬居保阳书局,先生寓书曰:「文章骨肉之契,微吾子无可语者。
」每有所作,必录以见诒。
余所得先生诗词书牍,积一巨簏,燬于庚子之变,为可惜也。
先生诗及骈体文,先有刻本,散文则甲申岁余寿平钞得四十许篇,今已散轶。
词则辛未以前手钞成帙,自后所作,散见《日记》中。
韬夫京卿录为一册,先生并手稿授之曰:「吾词尽于是矣。
先生殁四年,余再入都,韬夫以词钞授余,俾付手民,迟至今日始果。
此缘因先生视余为黄梅慧能,苏门之淮海附拙词于后,题曰《二家词钞》。
恨秦越间阻,求子珍词不可得。
吾曩欲刻四家馆课,近欲刻三家词,皆仅得二家而止。
伯熙廉生子珍者,并人海虬鸾,神仙官府,遗鳞坠羽,俱足千秋。
终当蒐求付梓,以竟吾志,不使幽冥之中负此良友也。
光绪壬寅五月樊增祥叙。
会稽李莼客先生词章考据之学为清季冠,读书馀暇,尤工为诗词,自髫龀迄于老不辍。
而其手定刊行者仅《白华绛跗阁初、次集》十卷,自甲辰甲戌,八百五十首。
乙亥以后所为《杏花香雪斋诗》二集,迄未付梓。
岁壬戌,得北京浙江公会景印先生越缦堂日记》五十一册,公馀浏览,则先生未梓之作悉散见于《日记》中。
因顺次编录自乙亥甲申之诗,都为十卷,以继《白华绛跗集》之后。
于是先生平生所作殆十得八九矣。
先生一生备历艰屯,家国变故一寓之于诗,自谓:「存之足以徵闾里之见闻,乡邦之文献,而国是朝局之是非亦或有可考焉。
」至其沉酣典籍,摛词渊雅,气息醇粹,功候湛深,读者当自得之,固无俟卮语之导扬也。
共和十一年冬姚安由云龙识于涵翠楼。
杏花香雪斋诗·跋
右《杏花香雪斋诗》八集,合古今体得八百二十八首,老后《白华绛柎阁集》而作也。
甲寅冬,湘于袁梦白词丈欧钵罗室获睹钞本,宝之,亟借钞甲乙丙丁戊五集,寄老之哲嗣承侯世丈,丐其雠校,馀以它故不竟。
乙卯秋,湘在沪辑《大夏丛刊》,录载不数十章,《丛刊》以忤项城帝政而殇,深惜不获以全豹示世。
今年春,吾友陈子瘦厓于《越铎报》有《国学选粹》之辑,索稿于湘,乃出向所钞者实之。
时梦丈已参军皖省,复驰柬索己庚辛三集。
历时数月,始克成书,匆促会椠,鲁鱼亥豕,间不能免。
至壬癸二集,搜访几遍,卒不可得。
老未曾检订?
或已散佚与?
湘懵昧末学,景企先型,欲附微辞,深虞玷污,然频挹墨香,益證缘定,不敢自閟,勉缀数言。
老有灵,或所笑恕。
质诸袁、,毋诮唐突则幸矣。
丁巳七月,后学张钟湘天汉谨跋,李徐生翁为之书。
杏花香雪斋诗·识
先族曾祖莼客公博览强记,经史大家。
馀事韵语,冠绝当代。
昔公之门人王子献太史为梓《白华绛柎阁诗初集》十卷,为甲辰甲戌三十年间之作,皆公手自编定。
其乙亥以迄癸巳,曰《杏花香雪斋诗二集》,亦十卷,民初时里人张君天汉谋于公之嗣子承侯公,刊于《越铎日报》之《国学选粹》栏,逐日刊布,别成单行本一种,但仅甲至辛八卷耳,其壬、癸二卷则久湮无闻矣。
由君云龙就日记中乙亥年以降所存诗,著为《越缦堂诗续集》,由商务印书馆出版,以继《白华绛柎阁》之后。
校以张君之刊,则遗落甚多。
盖张君仅印数部,由君与商务主者俱未曾见,又不知别有诗草存焉。
春初,族祖璧臣公殁,发遗笥,得此本以归公家。
而承侯族祖早卒,后人昧昧不复知文,辄流落坊肆。
夏归里,以重金访得之。
观其书迹修整,非寻常钞胥所能。
求鉴于嘘尘族祖,识为承侯公手笔,而以民国四年随日记携以之平,由樊云门先生定者
予既幸后卷之出,又获观承侯公之楷法与樊先生之校字,发石渠之秘笈不是过矣。
所缺憾者,则公之原草竟佚亡不可得见,而前八卷之钞本又于前年转辗入杭人王君之手,乃不胜其怅怅耳。
但即以此赓续张君之刊,俾成完璧,亦无憾矣。
虽然,典我敝裘,易此遗迹,再欲谋梓,何可希冀?
嗟乎!
以白屋为名山,固公之幸而不幸;荒斋有遗编,亦寒而不寒也。
已抱残守缺,以待梓者。
二十四年九月,李济锵谨识。
越缦堂诗话·序
清季诗家以吾越李莼客先生为冠。
《白华绛柎阁集》,近百年来无与辈者。
去冬,北京浙江公会景印《越缦堂日记》手稿成,都五十一册。
余因举记中论诗之语,编录为三卷,不特先生宗旨即此可见,诚细籀之,其于诗学岂曰小补?
亦艺苑之宝书矣。
同治癸亥以前十四册,光绪己丑以后八册,(蔡元培氏撰《印行日记缘起》同治癸亥,「同治」误「咸丰」;光绪己丑,「己丑」误「戊子」。
癸亥同治二年先生三十五岁。
己丑光绪十五年先生六十一岁。
)缘事未付印,诗话之编仍未得全耳。
考节刊先生日记者,以《绍兴公报》社为最蚤,清宣统庚戌冬也。
次《古学汇刊》,次《文艺杂志》,次《文艺丛书》,卷帙皆无多,或才数叶,然有为景印本所无者。
盖皆自未印稿本中出。
今检录之,得如干条,别为「卷下之下」云。
共和十年四月望,晨起啜茗已,谨识。
后学诸暨蒋瑞藻。
(录入:顾青翎)
维基
李慈铭(1830年—1895年)初名模字式侯字伯「㤅」为「爱」之古字。
,号客,因读书于越缦堂,称越缦先生,又自号越缦老人,清末诗人。
浙江省绍兴府会稽县(今绍兴)人,五十二岁始中进士,因性情清高狂放,官止于御史
自幼好学,“为文沉博绝丽,诗尤工,自成一家”,嗜书成癖,“于书无所不窥”,承乾嘉汉学之馀绪,治经学、史学,蔚然可观。
光绪六年(1881年)进士
同年五月,授户部郎中光绪十六年,官至山西道监察御史文廷式指责李慈铭御史时,多明哲保身,对李鸿章这等大人物“不敢置一词”,“观其日记,是非亦多颠倒”。
周祖培曾说他“能读书而不能做官”。
李慈铭曾与表妹珠婴私订终身。
但十四岁时祖母病重,为了冲喜延寿,家人强迫他娶大他五岁的表姐马淑人为妻,不料祖母仍在大婚当日过世,至此对表姊耿耿于怀,夫妻感情不睦。
婚后无子,为传宗接代,先后纳了三名小妾,但都未能有后,因此常流连于风月场所,据说因为常到妓院可看尽天下美女,与当时名伶朱霞芬、仙、傅芷、时琴香等都交往甚密,还记在日记里。
《孽海花》中的李纯客,便是以李慈铭为原型的。
李慈铭过惯官场糜烂的生活,又“戌削善病”,光绪二十年(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战败,闻讯忧惧,咯血而死。
吴敬梓清 1701 — 1754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701—1754 【介绍】: 安徽全椒人字敏轩一字文木
诸生
博学鸿词荐,不赴。
从此不应科举。
家本富,以好客、乐施与,贫至断炊。
多与名士交游,而厌恶以八股文自鸣之士。
有小说《儒林外史》,抨击科举制度甚烈。
另有《文木山房集》。
词学图录
吴敬梓(1701-1754) 字敏轩号粒民晚号文木老人
安徽全椒人
诸生
扬州,贫困以死。
章回小说《儒林外史》擅盛名。
有《文木山房集》,词在集中。
钱璞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江苏昭文人字寿之号莲因
一作钱荫名守璞字藕香字莲因一字莲缘
张骐妻。
工书,善画花卉。
扬州,室名小题襟馆,制诗笺,垂帘卖画。
有《耦耕砚馆》、《小题襟馆》等集。
阮学浩清 1702 — 1764
阮学浩字裴园号缓堂清代淮安府山阳县人
雍正八年(1730年)进士历官翰林院检讨,《四朝实录》编修提督湖南学政,主持陕西山西乡试,任京都会试同考官,赠中宪大夫通政使司参议
著有《娱亭稿》、《职思亭诗文集》。
维基
阮学浩(1702年—1764年)字裴园号缓堂
江苏淮安人
生于康熙壬午年雍正八年(1730年)进士,入翰林院,参修四朝实录,曾主持陕西山西乡试,提督湖南学政乾隆帝告诫他到任后要“端士习、杜请托、拔真才”。
乾隆十六年(1751年),退休,建有“勺湖草堂”授业,“十余载遂不出山,日取淮海士,奖掖而成之者数百余人”,人争师之。
卒于乾隆甲申年,享年六十三岁。
夫人陈恭人
有子阮葵生阮芝生
庄棫晚清 1830 — 1878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830—1878 【介绍】: 江苏丹徒人字中白
先世为盐商。
少时以输饷得部主事
后家中落,谋食淮南江宁校正群籍,为曾国藩所礼敬。
治《》、《春秋》,通历数。
有《周易通义》、《静观堂文》等。
庄棫字仲白丹徒人
候选主事
有《蒿庵集》。
庄棫(一八三〇—一八七八),字中白号蒿庵
江苏丹徒人
治易、春秋,兼通纬候。
善言名理。
先世业鹾,后家中落,客游京师,无所遇。
曾文正延致淮南江宁各官书局,勘定群籍,甚敬礼之。
同辈若戴望袁昶谭廷献皆钦服其学。
戊午刻词四十首于京师,后间有作,不复著录。
今年夏,李君冰叔薛慰农《江舟欸乃集》词,言薛君之作,中多郁伊,非漫为也。
索居白下风雨如晦
稍稍为之,归次旧日所作,遂乃成帙。
予无升沉得丧之戚,其善自怀思,则自少壮至今,固无殊也。
查工片石,即予字之切韵,取以弁言,无馀义焉。
若谓词之道小,不足尽所长,此其所以为片石与。
是又郢书而燕说矣。
丙寅秋日
余自壬子学为词,至今十八年,综所作计之,几三百首。
始以为难,继以为易。
丙寅以后,由易而知难矣。
于是向从北宋五代十国,今复下求南宋得失离合之故。
戊辰五月,订所作,得八十馀阕。
讽咏数过,疵累毕呈,因益加删削,以附诗后。
周草窗云:作词难,改词更难。
吾于今益服斯言矣。
己巳正月
夫神之所宰,机之所抽,心之所游,境之所构,身之所接,力之所穷,孰能无所可寄哉。
纵焉而已逝,荡焉而纷。
鱼寄于水,鸟寄于木,人心寄于言,凡夫寄于荣利,庄棫寄于辞。
填词源于乐,闺中之思乎,灵均遗则乎。
小子学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
沱潜洋洋,岷嶓峨峨。
泛彼柏舟,容与逍遥。
为鹤鸣,为沔水,为园有桃,为匏有苦叶。
吾知之矣。
吾知之于其诗也。
谭献
仁和谭复堂箧中词》选,盛称蒿庵先生词。
先辈陈亦峰白雨斋词话》,倾倒尤至。
晨夕讽诵,知两家之言,非阿私所好也。
顾访求全本不可得。
宣统己酉,识仁和许伏氏于沪上。
承以蒿庵遗集十二卷见贻,乃光绪丙戌先生之婿许氏承家豫章刻本,后三卷为词甲、词乙、词补遗,而词话所收,未尽编入。
乙卯入都,江宁陈小树示以仁和蔡氏寿禛本,词话诸篇悉见其内,审为先生自撰词序所云戊午刻词四十首于京师之本。
陈氏所见仅此,盖当时亦未得遗集也。
颇思汇刊以传。
偶语吴兴徐森玉,玉亦酷爱蒿庵词,曾取遗集之词重雕,因检版片见赠。
人事鲜暇,未遑理董。
今年秋静庵弟促完旧愿。
因取蔡刻所多各篇,刻为续补遗,属弟妇江南合校印行。
玉赠版之日,已忽忽近十年矣。
乙丑嘉平吴庠识于惜往日斋
谭献: 闺中之思,灵均遗则,动于哀愉而不能自已,中白当曰:“非我佳人,莫之能解也。
”——《箧中词》五 陈廷焯蒿庵词穷源竟委,根柢盘深,而世人知之者少。
余观其词,匪独一代之冠,实能超越三唐、两宋,与风、骚、汉乐府相表里,自词人以来,罕见其匹。
而究其得力处,则发源于国风、小雅,胎息于淮海大晟,而寝馈于碧山也。
——《白雨斋词话》五
汪舸清 1701 — 1769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701—1769 【介绍】: 安徽婺源人,后流寓扬州字可舟号㠣𪿩山人晚号客吟老人
工书法,尤精楷书
有《㠣𪿩山人集》。
释性贤
新续高僧传·兴福篇第九之十
释性贤字德增
姓嵇氏安东人也。
远祖中散,世为名族,父祥生,有隐德,母孙氏,梦庆云入怀,遂觉有身。
产时异香满室,三日不乳,举家怪之,祷佛福佑,俄而就哺。
稍长,不茹辛膻,儿童嘻戏,辄拜偶像。
慧根夙具,有志出尘,父母奇之,不拂其意。
年十一,于庙湾祇园寺,礼子敏为师。
寺故以瑜伽教,徇世俗请,吹螺唱呗,日纷如也。
厕其间,郁郁不得,慨然曰:“吾闻如来救世,明心见性,顾如是耶,吾其行矣。
”年二十一,始诣宝华受具足戒于文海,一见器之,令侍瓶巾,左右服勤,薰心砭骨,数易寒暑。
欲遍参知识,乃造虎邱谒洞明,慧悟超凡,勇往精诣,洞彻宗旨。
雍正十二年,宪庙特召文海入都,立坛演戒,从襄事,恩赐绛衣,临坛作證。
期毕,圆明园引见,奉命内庭参禅,赏赉优渥。
高宗御极,拜敕还山,复至宝华。
维扬吉祥院者,地临河滨,洼隘嚣尘,为游氓逼处,日就荒废。
郡有檀护汪交戴南翁辈请住锡,至再至三,敦劝无已,乃慨然自任。
败壁颓垣,榛莽塞路。
至,为之扫除经纪,殿阁寮庑,依次修建,基址式廓,曾不数载,遂成巨刹。
乾隆十六年辛未,圣驾南巡,率众迎候,蒙赐“智珠寺”额。
天章璀灿,炳曜日星,复承恩眷,颁赐内帑,梵宇巍峨,益臻钜丽,于是创造戒坛,并耩构精蓝五处,增扩斋田四百馀亩,资给禀戒禅众,食指数千,寂然无哗。
言貌伉朗,风骨森峻,而居心和易,接物以诚,引导后进,有教无类,人多爱而敬之,依依不忍舍去。
自律甚严,恬然澹退,而众心向慕,不言而
今为智珠鼻祖云。
高植
维基
高植(?—?),字槐堂浙江武康(今浙江德清)人。
雍正乙卯(1735年)举人乾隆丁巳(1737年)进士
1762年接替刘伯埙奉贤县知县一职,1762年由吴家驹接任。
高植德兴县,调知德化县,擢扬州清军同知,改通判,权知奉贤县,后任江宁南通判,病卒,寿六十七。
著有《来复集》二卷、诗文若干。
僧超凡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僧。
浙江海宁人俗姓查号雪堂
浙江兰溪广长庵。
能诗善画,为毛奇龄施闰章所重。
有《崖集》。
超凡字雪堂号铎夫金华人
江都僧。
桑豸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江苏扬州人字楚执,一作楚绥
康熙贡生
善画山水,工篆籀刻画之学,曾与程邃共刻《画法年纪》。
又摘王士禛诗句绘图赠之,为士禛所称。
有《编年诗存》等。
僧方珍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僧。
字席隐号小山
初住杭州孝慈庵。
工诗画。
尝至扬州,居地藏庵,为阮元伊秉绶所爱重。
闺秀词钞·卷十四
字素娟昭文人
释际圣
新续高僧传·习禅篇第三之十五
释际圣字了凡姓薛氏海宁人也。
觉原,母曰慈荫老人,后就养于寺,修念佛三昧坐化者。
际圣初生不啼,五岁始能言。
年十二读《战国策》云“生王之头,不若死士之垄也”,即有触发。
年二十四读《兰峰语录》,念生死事,怦怦心动,不觉流涕掩卷,凄然惘惘。
出门至耀岩山,徜佯半载,始投中岩慧薙染,复受具于圆妙,乃事参求。
雍正五年,谒怡然于杭州大雄山崇福寺,入禅堂时,天慧居首座,令参“万法归一,一归何处”。
经数月无入处,泫然久之。
一日方举前话,胸中若有物脱落,了无一念可得。
天慧曰:“参禅须参活句。
”问:“如何是活句?
”曰:“瞻之在前,忽焉在后。
”殊未达,徘徊庭间,闻弹指声,忽有省,左顾右盼,无非自家受用处。
举呈天慧,乃诘之曰:“既知万法归一,毕竟一归何处?
”又不能对。
天慧曰:“汝今得处与萌芽相似,须更加精进。
”乃兀坐枯寂七昼夜,忘寝食。
闻人举肇法师会万法为自己语,忽有会。
天慧问曰:“唤作竹篦则触,不唤作竹篦则背,不触不背,当作何观感。
际圣曰:“溪声尽是广长舌,山色无非清净身。
”天慧曰:“未也,更道。
”乃曰:“摩醯首罗三只眼。
”天慧曰:“孰是正眼?
际圣一偈,天慧曰:“见处虽是,生死岸头,犹未了得。
”其警策如是。
明年,居崇福依迅机,得疾甚剧,趺坐顷,力不能支,平日所得处俱不相应。
疾愈,益自励,度夏江宁香林寺
一日见《金刚解》云:“得之于心,应之于手。
”欢悦无量,出随众工作,上瓦于檐,相次递举,忽尔忘失从前,三际俱断,瓦犹在手,不知所以,众诃之。
际圣曰:“非尔境界。
”自此一切不疑。
语人曰:“虽古佛现身说法,不复参叩矣。
十一年,宪庙念大法陵迟,禅林凋丧,思所振之
诏访玉林正派,天慧应召入
进见,询向上事,应机无滞,宪庙殊未深许。
掩关拈华寺,重加策发,久之忽大彻。
进对契旨,赐紫衣。
江东,住磬山圣月寺,乃招际圣入院,警语重提,勘发尤殷,尝于辩论时,目际圣曰:“汝向中间说。
际圣曰:“说即不中。
”天慧曰:“颟顸佛性,囵囫真如。
”然由此服膺愈深,精进更勇。
旋住扬州福缘寺,礼佛次,举头见露拄,遂大彻,了知“情与无情,悉皆成佛”。
及还磬山,天慧屡举古德淆讹公案试之,一一透脱无滞。
天慧既主高旻,乃命分座说法。
已而去之天目,复之天台华顶
乾隆十年,天慧将示寂,疾甚,遣使赍衣钵、遗书敦促继席高旻。
道问傍流,遐迩慕德。
自是历主镇江嘉山真州寿宁常州开利,而终归于高旻。
每结制,衲子云集,开悟者岁得三五人。
二十年江东大饥,诸山缁侣多赴高旻,食指数千,恒虞不给,亲出叩募,劬劳备至。
明年春,大疫,寺僧多病,遍候寒热,视食与药,夜以继昼。
夏五月朔,患心疾,以席传弟子了贞,病七日,安坐而逝。
乾隆二十一年五月七日寂,后十二年建塔于镇江九华山麓。
全祖望清 1705 — 1755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705—1755 【介绍】: 浙江鄞县人字绍衣号谢山
乾隆元年进士,选庶吉士
借读《永乐大典》,钞难得之书。
散馆后以知县用,不就。
后曾主蕺山广东端溪书院讲席
生平钦佩黄宗羲,学问长于史学,对明末忠烈初学者事迹,最为留意,所撰《鲒埼亭集》,收此类人士碑、表、传、志极多。
又续补黄宗羲宋元学案》。
另有《经史问答》、《勾馀土音》、《汉书地理志稽疑》,并校《水经注》,笺《困学纪闻》,辑《甬上耆旧诗》。
全祖望字绍衣号谢山鄞县人
乾隆丙辰博学鸿词
进士,改庶吉士,授知县
有《鲒埼亭诗集》。
词学图录
全祖望(1705-1755) 字绍衣号谢山鲒埼亭长学者称谢山先生,室名双山房。
鄞县洞桥乡沙港口村人。
乾隆元年1736年进士,入庶常馆,授翰林院庶吉士
后绝意仕途,家境渐贫,竟至三餐难继。
1742年与同县蒋拭之等成立"真率社",赋诗唱和。
1748年应聘至绍兴主讲蕺山书院。
后因郡守失礼,拂然辞归。
贫病继迫,为学益力。
1751年广东端溪书院讲席次年因病归里。
1754年寓居扬州,病中仍校著不辍,返里。
次年,子昭德病夭,悲恸至极卒。
家人售双山房藏书万卷,获银200两始予安葬。
墓在南郊王家桥畔。
研治宋末及南明史事最精。
著《鲒埼亭文集》、《鲒埼亭文集外编》、《鲒埼亭诗集》。
以10年功夫续成黄宗羲黄百家父子仅完成约十之三四之《宋元学案》,又有《七校水经注》,《三笺困学纪闻》。
另有《经史问答》、《汉书地理志稽疑》、《古今通史年表》等。
尤有功于宁波地方文献,搜求、抄录宋《乾道四明图经》、《宝庆四明》、《开庆四明志》、《甬上耆旧诗》,编《句余唱和集》,撰《句余土音》等。
维基
全祖望(清末宁波话:,;当代宁波话:,,(1705年1月29日—1755年8月9日),字绍衣,号谢山,学者称谢山先生浙江鄞县沙港口人(今宁波市洞桥镇沙港村),清朝史学家文学家
康熙四十四年(1705年)正月初五日亥时全祖望生于鄞县白坛里月湖之西岸先世宫詹公故宅。
其四岁能解《四书》、《五经》,七岁能读《资治通鉴》,人称神童,师从董次欧
十九岁由督学王兰生推选入,见当时侍郎方苞
雍正十年(1732年)顺天乡试,临川翰林李绂看到全祖望的考卷,叹曰:“此深宁、东发后一人也!
是年八月其妻张氏因难产而死。
雍正十三年(1735年)续娶满洲学士春台之女曹孺人为妻,家贫,典当二万卷书于仁和黄坚仓。
乾隆元年(1736年)中三甲第三十六名进士,赐‘同进士出身’,时年三十二岁。
初为庶吉士,不久受权贵排斥,散馆归班,乾隆二年九月回乡,专心著述,授徒为业。
绍兴太守杜甲之请,任蕺山书院山长,因杜甲傲慢,不久辞去,又主讲广东高要端溪书院。
谢山学派创始者,弟子有董秉纯卢镐、蒋学镛等。
其遗作由董秉纯整理。
乾隆二十年(1755年),六月底,全祖望不复能言,日夜作鼾声如睡,七月二日,声渐微,卒年五十一岁。
全祖望既逝,董秉纯、蒋学镛又请杭世骏校订《鲒埼亭集》书稿,并代为作序。
杭世骏的原稿后来不知所终,但董秉纯还保存着副本,嘉庆六年(1801年)刊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