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点
人物库 明朝
董养河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福州府闽县人字叔会
崇祯时工部司务
黄道周得罪,养河被连累下狱。
有《罗溪阁韵语》、《西曹秋思》。
御选明诗姓名爵里
字叔会漳州人
诸生应辟召官户部主事
龚可楷
维基
龚可楷(?
年—1646年),字君端常州府武进县人
天启七年(1627年)丁卯应天府乡试举人崇祯四年(1631年)辛未进士
七年行人司行人九年考选,授工部武库司主事十二年职方司员外郎十三年武库司郎中,调武选司郎中
出为浙江杭严道兵备副使,杖毙妖僧金台。
广东参政丁母忧归。
明亡,避入太湖,与麟、卢象观等人起兵抗清。
兵败后,率五千军民由海道唐王朱聿键建宁府,被任命以原衔监军漳州
不久清军至漳州1646年十月攻陷漳州龚可楷身穿明朝朝服,向南跪拜后,自刎殉国。
同死的有太仆寺傅云龙、金丽泽、总兵张大衡等人。
唐王追赠大理寺卿
子龚云起,护送父亲棺木回乡时遇到盗贼,面上被刀割伤,手五指俱被砍断,但最终将棺木无恙送回家乡。
主要活动
  • 1631年,进士,第三甲,賜同進士出身
顾应祥明 1483 — 1565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483—1565 【介绍】: 浙江长兴人字唯贤号箬溪
弘治十八年进士,授饶州府推官
乐平知县源洞农民军所执,应祥单身入其营劝说,令竟得释。
奔母丧家居十五年,嘉靖中累迁刑部尚书,奏定律例。
严嵩专权,应祥以耆旧自居,不悦,以原官出南京,寻致仕,又十二年卒。
应祥王守仁弟子,博学嗜书,九流百家皆识其首尾。
尤精算学,有《测圆海镜分类释术》、《弧矢算术》、《授时历撮要》诸书。
又作《传习疑录》、《龙溪致知议略》,申其师说。
别有《惜阴录》、《南诏事略》、《归田诗选》等。
箬溪长兴人
应祥字惟贤长兴人
弘治乙丑进士历官刑部尚书
赠太子少保
有《崇雅堂集》。
田按:吾黔安白水瀑布不减庐山三叠,尚书官滇藩时,取道于此,有句云:「青天作雨千蛟舞,白日行空万骑屯。
砰动雷声山欲裂,撼摇坤轴地应翻。
」差足得其彷佛也。
维基
顾应祥(1483年—1565年)字惟贤号箬溪浙江长兴县民籍直隶长洲县人
早年受业于王守仁
浙江乡试第七十二名,弘治十八年(1505年)乙丑进士
饶州府推官,桃源寇乱,掠乐平县知县以去。
应祥单身入贼垒,救出知县,贼亦解散去。
入为锦衣卫经历正德十年(1515年)十一月升任广东佥事,擒剿海寇雷振等,半岁三捷。
正德十四年(1519年)七月江西副使,分巡南昌
值宸濠乱定,抚循疮痍,招集流亡,皆善后事宜。
陕西苑马寺卿嘉靖六年(1527年)四月山东左参政,转山东按察使嘉靖九年(1530年)四月升本省右布政使,嘉靖十一月都察院右副都御史巡抚云南
十二年十二月以母丧回籍,以违例擅归,革职闲住。
嘉靖二十七年七月复除云南巡抚,二十八年七月南京兵部右侍郎,二十九年六月刑部尚书嘉靖三十年二月改任南京刑部尚书嘉靖三十三年二月令致仕,嘉靖四十四年(1565年)九月卒,年八十三。
赠太子少保
主要活动
  • 1505年,进士,第三甲,賜同進士出身
张鹏明 1482 — 1524
字起溟洪雅人
弘治乙丑进士
历官山西巡抚,谪漳州知府
有《北还集》、《西巡稿》。
维基
张鹏(1482年—1524年)字起溟号寄庵四川嘉定州洪雅县人
弘治十四年(1501年)辛酉四川乡试第四名举人十八年(1505年)中式乙丑科会试第二十名,三甲第九十四名进士
徽州府推官,忤刘瑾
刘瑾败,改河南道御史巡视两淮,忤中官,称病家居。
又起用,巡按山西等地。
嘉靖元年(1522年),因论大臣谪福建漳州府知府
三年(1524年)卒。
主要活动
  • 1505年,进士,第三甲,賜同進士出身
曹恕
梁溪诗钞
曹恕字以忠号植梧无锡人
博学工文章,为漳州训导
所著《植梧集》多记乡邦宋元间事。
朱琳
全粤诗·卷一○七
朱琳清远人
璧孙。
明代宗景泰四年(一四五三)举人,官龙溪知县
事见清道光广东通志》卷七一。
字玉林号雨椿,以下三家皆永宣间人爵里无考诗见英华
陈邦训
字彝父
初居长安,中顺天乡试,以冒籍被黜,凡二十馀年,得辩,复授海盐教谕历官漳州通判
彝父初善诗,古文词有名,及被放归,益肆力于古,诸史百家,多所淹贯。
所著有《元感轩集》。
潘本愚明 1417 — 1467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广东博罗人字克明
景泰二年进士
户科给事中,改刑科,封驳有声。
历官兴化漳州知府,所至兴学厚民。
卒于官。
维基
潘本愚(1417年—1467年)字克明广东惠州府博罗县人
进士出身
应天府乡试第四十五名。
景泰二年(1451年)进士,担任给事中,前往占城封摩诃贵由为王
此后任福建兴化府知府,为政廉明。
成化二年(1466年)调任漳州府知府,未半年即卒。
主要活动
  • 1451年,进士,第二甲,賜進士出身
彭世潮
全粤诗·卷二四四
彭世潮字源大号龙溪
东莞人
明世宗嘉靖四年(一五二五)举人
福建古田教谕,升国子监学录,擢陕西道监察御史
以不能事权贵,左迁福清
著有《龙溪漫兴》。
民国张其淦《东莞诗录》卷一一有传。
刘伯辉
维基
刘伯辉字皖春直隶怀宁县人
己卯应天乡试举人
万历二十年(1592年),登壬辰科第三甲第一百三十四名举人,仕至漳州府通判
主要活动
  • 1592年,进士,第三甲,賜同進士出身
沈兆昌明末
维基
沈兆昌字闻大号天目浙江杭州府海宁县人
明末政治人物。
崇祯九年(1636年)丙子浙江乡试二十一名举人崇祯十三年(1640年)庚辰进士吏部观政,授福建漳浦县知县,时黄道周予杖归里,讲学于乡,雅重兆昌
郑芝龙拥重兵驻海上,十分跋扈,诸位大员皆惧伏。
芝龙裨将漳州徵饷,骑马直入,气焰嚣张,道周骂道:「若一叛帅帐下儿,目不识沈令君天下男子耶
」掷其檄弗顾。
芝龙怒,立嗾闽督劾兆昌去。
入清,朝廷以大理寺评事徵召,不起,筑“老圃堂”,隐居终身。
主要活动
  • 1640年,进士,第三甲,賜同進士出身
龙文明
维基
龙文明字斗冲江西吉安府永新县人
进士出身
资禀英特,九岁能文,以神童受知于邑
万历十年(1582年)壬午江西乡试第二名举人十七年(1589年)己丑进士司李漳州,多异绩。
及署府篆,清屯政,立义仓,井然法。
郡故有番船献方物,为民患,乃严绝之,沿海肃清。
后升秋曹郎,出守莱州府
值边警,治兵治饷,游刃立就。
会有筑城之役,亲视畚锸,不数月金汤屹然。
寻升登莱兵备副使,倭寇围城七月,生灵卒赖以全。
岁大祲,捐俸买谷,以佐仓庾所不及,民免转徙,为肖像以祝。
辞官解绶归里,修同仁录,以清军民。
倡建雁塔,以翼文运,邑人士德之,殁祀乡贤祠。
主要活动
  • 1589年,进士,第三甲,賜同進士出身
许仕达明 1418 — ?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徽州府歙县人字廷佐
正统十年进士
御史,上疏言灾害数见,请帝痛自修省
巡按福建,劾镇守中官廖秀下狱,又劾镇守侍郎薛希琏贪纵,并执赃官漳州知府马嗣宗送京师
福建左参政
天顺中,历山东贵州左右布政使
维基
许仕达(1418年—?
),字廷佐直隶徽州府歙县(今安徽歙县)人。
正统十年(1445年),登进士,授监察御史
景泰元年(1450年),上疏言灾沴数见,请帝痛自修省,被景帝采纳。
之后巡按福建,弹劾镇守太监廖秀,下狱。
太监廖秀攻击许仕达,于是命镇守侍郎薛希琏等询问,恰逢许仕达亦弹劾薛希琏贪污,于是改名监察御史王豪一同调查。
会朝奏其两人互有虚实。
福建数千百姓请求留下许仕达
给事中林聪亦出言为许仕达说辞。
景帝遂命其留任,并责令薛希琏约束。
许仕达行事纪厉,逮捕漳州府知府马嗣宗送往北京
大理寺弹劾许仕达擅自逮捕,景帝则认为其为执赃吏,不予追问。
任期满后,当地百姓请求留任,不许。
不久,升为福建左参政
天顺年间,历任山东贵州右布政使
主要活动
  • 1445年,进士,第二甲,賜進士出身
褚栋明 1546 — ?
维基
褚栋(1546年—?
),字伯隆直隶常州府武进县民籍宜兴县人
应天府乡试第八十一名。
万历二年(1574年)甲戌科会试第二百名,未殿试,八年(1580年)庚辰科第三甲第四十名进士
同年任福建龙溪县知县
主要活动
  • 1580年,进士,第三甲,賜同進士出身
潘荣明 1419 — 1496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419—1496 【介绍】: 福建龙溪人字尊用
正统十三年进士
吏科给事中
景泰初,疏论停起复、抑奔竞,帝纳之。
成化时,累迁右副都御史总督南京粮储
积奇羡数万石以备荒。
官至南京户部尚书
维基
潘荣(1419年—1496年)字尊用号疏庵明朝福建承宣布政使漳州府龙溪县(今福建省漳州市)十二三都潘田社(今颜厝镇官田社)人。
官至南京户部尚书
正统十三年(1448年)潘荣进士
庶吉士,授吏科给事中
天顺六年(1462年)琉球国中山王尚泰久薨,朝廷遣潘荣受一品官服,充册封正使行人司行人蔡哲副使,前往琉球致祭,并册封世子尚德为王
潘荣琉球期间,写成《中山八景记》。
还朝后,升任都给事中
成化六年上言,升南京太常寺少卿
七年后,升户部右侍郎,后改南京右副都御史
成化十七年,授户部左侍郎
成化二十年,任南京户部尚书
弘治元年(1488年)告老。
赠太子太保
主要活动
  • 1448年,进士,第三甲,賜同進士出身
姜应麟明 1546 — 1630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630 【介绍】: 浙江慈溪人字泰符
万历十一年进士
户科给事中
郑贵妃有宠,生子常洵,进封皇贵妃
应麟首先抗疏,请册立皇长子为太子,谪大同广昌典史,移知馀干县
以父忧归,家居二十年
光宗立,起太仆少卿,遭劾“老病失仪”,引疾去。
御选明诗姓名爵里
字子文慈溪人
万历癸未进士,改庶吉士户科给事中以建言谪广昌典史馀干龙溪二县起太仆少卿太常卿
维基
姜应麟(1546年—1630年)字泰符一字子文浙江宁波府慈溪县人,军籍。
国本之争的重要关系人。
万历元年(1573年)癸酉浙江乡试第五十八名。
万历十一年(1583年)进士
主要活动
  • 1583年,进士,第三甲,賜同進士出身
薛侃明 1486 — 1545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545 【介绍】: 广东揭阳人字尚谦号中离
薛俊弟。
正德十二年进士
乞归养,师事王守仁
世宗即位,授行人,进司正
十年,上疏请定皇储,触帝所讳,斥为民。
讲学自娱卒。
有《研几录》、《图书质疑》、《中离集》。
全粤诗·卷二一七
薛侃(一四八六 — 一五四五)字尚谦
揭阳人
明武宗正德十二年(一五一七)进士,以母老请归养。
随师事王守仁于赣。
十六年,始赴铨选,授行人。
寻服母丧,居中离山,与士子讲习,人称中离先生
世宗嘉靖七年(一五二八),补官。
以疏请早定皇储罢官。
罗浮永福寺讲学,嘉靖二十四年始还。
卒年六十。
穆宗隆庆初,追赠御史
潮州八贤之一。
王守仁游,归语其兄俊,俊大喜,率群子侄往师之。
王氏之学盛行岭南始。
有《研几录》、《薛中离先生全书》等。
明史》卷二〇七、清康熙潮州府志》卷九上有传。
薛侃诗,以民国四年公昌印务公司铅印本《薛中离先生全书》为底本。
维基
薛侃(1486年—1545年)字尚谦号中离,世人称之为中离先生,广东潮州府揭阳县(现属潮州市潮安区庵埠镇薛陇)人。
明朝学者。
广东乡试第十名举人
薛侃正德十二年(1517年)丁丑科会试第七十名,三甲一百七十一名进士都察院观政,疏乞归养,往赣州师从王阳明四年,“乃今之着者,唯薛氏学耳。
正德十六年(1521年)授行人、而后官至司正
嘉靖十年(1531年)七月上言于亲藩中择其亲而贤者迎取一人入京为守城王,他日东宫生长,其为辅王亦不可缺。
触怒明世宗,被下狱拷问所交通亲王及主使者,时首辅张孚敬夏言不和,张孚敬指使其党彭泽将此事牵引至夏言主使,都御史汪鋐乃攘臂声称夏言实为主使,夏言拍案大骂,欲殴打汪鋐给事中孙应奎曹汴张孚敬回避,张孚敬怒,上疏弹劾,夏言孙应奎曹汴被下狱。
经过三法司审讯,夏言被释放出狱,张孚敬令致仕,彭泽充军山西薛侃纳赎为民。
归田后在桑浦山设宗山书院讲阳明学,使阳明学在岭南有了更大的影响。
嘉靖四年(1525年)为解决内河交通,倡导浚通桑浦山东侧的河道,沟通了龙溪榕江两大水系,全长7.5公里,后世人称之为“中离溪”,嘉靖二十四年(1545年)去世,隆庆元年(1567年)复官,赠御史
主要活动
  • 1517年,进士,第三甲,賜同進士出身
僧智旭明末清初 1599 — 1655
相关著作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599—1655 【介绍】: 僧。
苏州府吴县人字素华
俗姓钟名际明又名声字振之
晚称藕益老人别号八不道人
十二岁读儒书,辟释老。
年十七,阅袾宏《自知录》及《竹窗随笔》,始不攻佛。
二十四岁,慕曹溪德清,苦路远不能往从,乃依其弟子雪岭出家,入径山参修。
后见正法衰替,戒律不明,决意弘律。
曾遍阅律藏三次,讲说大小乘律藏并作疏释。
继迁九华,探究天台、贤首、慈恩之教。
晚居灵峰,修念佛法门,弘扬净土。
与莲池、紫柏憨山并称明代四大高僧
后世尊为净土第九祖。
有《教观纲宗》、《阿弥陀经要解》等。
新续高僧传·义解篇第二之七
释智旭字素华,晚称藕益老人姓钟氏吴人也。
父岐仲,持大悲咒十年。
母金氏,梦大士抱儿授之,遂生子。
七岁闻父训,甘蔬食,不逐腥膻。
年十二就傅读书,日聆师说,即以圣学自任,作《辟佛论》数十篇,复进酒肉。
弱冠,阅莲池《自知录叙》及《竹窗随笔》,乃取所著论焚之。
年二十,诠《论语》至“天下归仁”,不能下笔,废寝食者累日。
是岁,居父丧,读《地藏本愿经》动出世心,日诵佛名,尽焚所为文,郁郁三载。
听一法师讲《首楞严经》,至空生大觉,忽疑何故有此大觉致为空界张本,闷绝无措,因于佛前发愿舍身。
后梦礼憨山,涕泣言:“自恨缘悭,相见大晚。
憨山云:“此是苦果,应知苦因。
”语未竟,遽请曰:“弟子志求上乘,不愿闻四谛法。
憨山云:“且喜居士有向上志。
”时憨山曹溪,不能往从,乃从其徒雪岭剃度。
明天启二年也。
寻往云栖,听古德法师讲《唯识论》,疑与《首楞严》宗旨不合,问古德云:“性相二宗,不许和会,心窃怪之,佛法岂有二耶?
”遂入径山坐禅。
明年,精进益深,觉身心世界,忽然消殒,从此性相二宗,一时透彻。
明年,受比丘、菩萨戒,遍阅律藏。
未几母病,刲股和药,卒不能救。
既葬,掩关于吴江
疾甚,乃一意求生净土。
及疾少閒,结坛持往生净土咒七日,说偈云:“稽首无量寿,拔业障根本。
观世音势至,诲众菩萨僧。
我迷本智光,妄堕轮回苦。
旷劫不暂停,无救无归趣。
劣得此人身,仍遭劫浊乱。
虽获预僧伦,未入法流水。
目击法轮坏,欲挽力未能。
良由无始世,不植胜善根。
今以决定心,求生极乐土。
乘我本愿船,广度沈沦众。
我若不往生,不能满所愿。
是故于娑婆,毕定应舍离。
犹如被溺人,先求疾到岸。
乃以方便力,悉拯暴流人。
我以至诚心,深心迥向心。
然臂香三炷,结一七净坛。
专持往生咒,唯除食睡时。
以此功德力,求决生安养
我若退初心,不向西方者。
宁即堕泥犁,令疾生改悔。
誓不恋人天,及以无为处。
折伏使不退,摄受令增长。
”独居二年,足不踰阈,既而度南海,觐洛伽山,还住龙居
律学坠废,多缘讹误,以弘律自任。
既述《毗尼集要》,儗注《梵网》,爇香告佛,以决所宗,拈得天台,于是究心台部。
已而居九华华严,述《梵网合注》。
律仪虽精,每念躬行未逮,不敢为范,因于佛前枚卜,自和尚以次退居,菩萨沙弥、优婆塞应居何地位?
卒得菩萨沙弥,遂终身不为人授戒。
其后,历温陵漳州、石城、晟溪、长水新安,而归于灵峰
生平撰述都四十馀种,其著者有《首楞严玄义》、《法华文句会义》、《楞伽义疏》、《唯谶心要》,而《弥陀要解》提持净土,尤为简切,今有《净信堂集》行世,可见一班。
当时禅者多目净土为权教,遇念佛人必令参究谁字。
独谓持名一法,即是圆顿心宗。
卓左车者,尝设四问:“如何是念佛门中向上一路?
如何得离四句绝百非?
如何是念佛人最后极则?
如何是淆讹脑后一锤?
答之曰:“向上一着,非禅非净,即禅即净,才言参究,已是曲为下根。
果大丈夫,应谛信,是心作佛,是心是佛。
设一念与佛有隔,不名念佛三昧。
若念念与佛无间,何劳更问阿谁。
净土极则事,无念外之佛为念所念,念 无佛外之念能念于佛,正下手时,便不落四句百非,通身毕露。
但见阿弥陀佛一毛孔光,即见十方无量诸佛。
但生西方极乐一佛国土,即生十方诸佛净土,此是向上一路。
若设现前弥陀,别言性弥陀,舍西方净土,别言唯心净土,此是淆讹公案。
经云:三贤十圣住果报,唯佛一人居净土。
此是脑后一锤。
但能深信此门,依信起愿,依愿起行,则念念流出无量如来,遍坐十方微尘国土,转大法轮,照耀古今,震警大千,皆己性中事,岂待外求?
清顺治十年冬有疾,命弟子曰:“阇维后,屑骨和粉,施诸水中。
明年正月二十一日示寂,后二年将就阇维,启龛发长覆耳,面如生,牙齿不坏。
门人不忍从遗言,收骨塔于灵峰
年五十七,腊三十四。
其别众偈曰:“生平过失深重,犹幸颇知内讼。
浑身瑕玷如芒,犹幸不敢覆藏。
藉此惭愧种子,方堪寄想乐邦。
以兹真言苦语,兼欲告诫诸方。
不必学他口中,澜翻五宗八教。
且先学他一点,朴朴实实心肠。
”尝集僧十五人,结净社以三年为期,日三时诵佛名,回向净土,二时止静,研究诸大乘经。
其生平行事,多实践云。
陈于鼎明末清初 1600 — 1661
维基
陈于鼎(1600年1月2日—1661年6月6日)字尔新号实庵又号南山逸史直隶宜兴人进士出身
万历二十八年(1600年)生,十一岁童子试考上秀才
漳州参将郑芝龙聘为家塾教师,教其子郑成功
天启元年1612年)辛酉应天乡试第四名举人,为《春秋》经魁。
崇祯元年(1628年)戊辰进士,选翰林院庶吉士,授编修崇祯六年(1633年)开始戏剧创作。
弘光时,官左春坊左庶子掌院事。
降清后,任弘文馆编修,因替苏州人申氏作保借旗债,受累革职。
南归后,定居镇江
顺治十六年(1659年)郑成功兵临镇江陈于鼎知府戴可进等计议迎降。
郑成功兵败后,清廷查办“通海案”,顺治十八年(1661年)陈于鼎被检举入狱,解押往北京处决。
临刑时说:“明末惟李定国、郑某水陆两大战差可人意。
吾得附其骥尾,死何恨哉。”
主要活动
  • 1628年,进士,第二甲,賜進士出身
刘鸿嘉明末
维基
刘鸿嘉字远子浙江湖州府归安县人
明末政治人物。
崇祯十二年(1639年)己卯浙江乡试举人崇祯十三年(1640年)庚辰进士大理寺观政,授侯官县知县十五年龙溪县知县
主要活动
  • 1640年,进士,第三甲,賜同進士出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