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点
人物库 宋朝
释师律唐末宋初 884 — 964年1月23日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十八 摄念科(二)
姓贾氏
范阳人
唐丞相魏国公耽之裔孙。
年十五。
即于悯忠寺
礼贞涉为师。
而落发焉。
既圆具足。
乃南游。
咨扣心要。
自唐季都
天下之人。
率以为归。
之戾止。
士大夫莫不宗仰。
因营构夷门山中。
以阐所学。
诏以纪年。
扁其寺曰开宝。
命服徽号。
荣宠多矣。
视之蔑如也。
乾德二年正月二十三日
召门人垂训而终。
春秋八十一。
法腊六十二。
太平兴国五年三月
迁舆。
葬于北部鵔鸃之原。
进士贾守廉。
铭其塔。
释师律
茫阳人也。
姓贾氏
大丞相魏国公耽之后。
唐书有传。
弱龀端谨不与群童斗伎。
裁十五岁于悯中寺落发。
礼贞涉为师。
严肃垂勖所履不出边幅之外。
涉默异之曰。
不可屈身下位而抑其名节乎。
比丘已可去游方。
奉训南逝得其禅要。
回锡故乡。
时梁世迨大周朝。
其间帝王重臣率皆宗仰。
居于夷门山旧封禅也。
营构乎殿宇圣仪
丰厨秘藏供僧饶羡。
约勒后生别院翕如罔违彝宪
朝廷以紫衣徽号用旌厥德。
视之蔑如也。
一日谓弟子庶几曰。
吾无愿不报厥龄欲颓。
汝宜知之。
勿俗情而悲悼也。
乾德二祀正月二十三日而终。
春秋八十一法腊六十二。
太平兴国五年三月
改葬于北部浚仪之原。
进士贾守廉为塔铭焉。
论曰。
佛出于世经译于时。
大要在乎果因。
所推归乎罪福。
罪也者下三涂之阶陛也。
福也者上诸圣之阶陛也。
阶陛是同上下有异耳。
此命章曰兴福者。
乃欲利他焉。
如秤低昂如室明暗。
则知二事必不同时。
又类薰莸不同器而藏。
尧桀不同国而治也。
凡夫气分唯说罪多。
圣者品流但闻福厚。
顺性故易造。
逆意故难修。
修有多门行有众路。
大约望檀波罗蜜多令度无极也。
始则人天福行。
施食与浆桥梁义井。
次则轮王行中下品善。
上品十善者则梵天福也。
一造偷婆。
二补修故寺。
三请佛转法轮。
次则二乘净福
同三品善止自利功强耳。
次究尽位福
乃成二严。
庄严相。
好从三轮无碍见万法体空。
获利殊多尽未来际。
夫如是福之广矣大矣。
乃知圣者为福则易尔。
何耶。
纯净之故也。
凡夫则反是易薰染之故也。
是以佛亦为穿针之福。
知福不宜厌焉。
连然燎迦叶蹋泥。
无尽意贡璎珞宝珠。
婆罗分僧卧具。
伊皆大人有作圣者权方。
欲其因罪不厌除福不厌取。
矧以教传岭外法布中原年所弥深持渐薄。
内众修福就彼持门。
先哲息愆其忏法矣。
夫修理忏也淡虑观心。
心无所生生无所住。
当尔之时顺违无相则罪灭福生之地也。
事忏也心凭胜境。
境引心增。
念念相资绵绵不断。
礼则五轮投地。
悔则七聚首心。
或期瑞而證知。
乃见罪灭之相也。
昔者齐太宰作净住法。
梁武帝忏六根门。
澄照略成住法图。
真观广作慈悲忏。
至乎会昌年内。
玄畅大师请修加一万五千佛名经。
是以两京礼经则口唱低头。
檛磬一声谓之小礼。
自淮以南民间唯礼梁武忏以为佛事。
或数僧呗𠽋歌赞相高。
谓之禳忏法也。
其有江表水忏法者。
悔其滥费过度之愆。
此人伪造非真法也。
又有敩古人逐字礼华严法华经。
以为礼无漏法藏也。
由此有四众之徒于字上安南无字下安佛。
诚叨滥也。
有倡言曰。
但务生善唯期灭罪。
何判为非邪。
通曰。
翻译之后传行已来。
若天上之恒星。
如人形之定相。
或别占一座便曰客星。
或新起肉隆乃为胼赘者耳。
君不见春秋夏五邪。
郑杜诸家岂不能添月字乎。
盖畏圣人之言。
成不刊之典。
不敢加字矣。
夫子曰。
吾犹及史之阙文。
将知佛教还可加减否。
慧严重译泥洹经加之品目。
忽梦神人怒责声色颇厉。
曰涅槃尊经何敢辄尔轻加斟酌。
是知兴福不如避罪。
斯言允矣。
今则不勤课励靡事增修。
因搜颖脱之数员。
责显盂安之三宝。
就今有作何代无人。
京兆开乎海池
终南建乎兰若。
铸大悲之铜像。
相国之伽蓝。
代病利人。
或护生掘土。
铸钟感瑞。
立刹参云。
刻像繁多。
修台浩博。
披榛平田之梵宇。
脱样阿育之浮图。
刊石为经鸠财立
或治病于井络。
或化人于鄜畤。
如斯人也入殊邦之乡导。
合二姓之良媒。
日月伏根照洞庭之幽暗。
乾坤玄凿开混沌之窍端。
博哉。
续运长矣。
公羊子有之曰。
是上之乎下也。
诗云。
尔之教矣。
民胥效矣。
愿吾徒望上而学之。
令仁祠圣像无坠于地者也。
王易简五代至宋初 885 — 963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885—963 【介绍】: 五代宋京兆万年人字国宝
后梁末帝乾化中进士
后唐中书舍人
后周太祖时,历礼、刑、兵部尚书
宋初召加少傅
好学工诗,尝作《小隐诗》以明志。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885—963 字国宝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
后梁乾化中进士第,初两为幕府从事,后任著作郎右拾遗
后唐同光中,为魏王都督记室参军
明宗即位,辟为周帅罗周恭掌书记,历祠部水部郎中
后晋天福二年(937),加知制诰,拜中书舍人
六年,转御史中丞
左丞吏部侍郎判吏部铨
后周广顺初,迁礼部尚书,俄改刑部尚书判兵部,以太子少保致仕。
入宋,召加太傅
建隆四年(963)卒。
生平见《唐诗纪事》卷七一、《宋史》本传。
易简好学工诗,《全唐诗》存诗1首。
易简字国宝
京兆万年人
梁乾化中进士
邓州节度推官
后唐
累迁中书舍人
晋初判宏文馆史馆事。
御史中丞
周广顺初礼部尚书
刑部
显德四年太子少保致仕。
建隆四年卒。
吴择仁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兴国永兴人字智夫
吴中复从孙。
以父任为雍丘主簿
太康县
熙河路转运判官副使,从招讨使王厚攻青唐,克兰廓城栅十三。
京畿都转运使,拜户部侍郎知开封府
有卖珠人居民货久不返,匿宦官杨戬家,择仁捕窜之,中以事,出知熙州
历领江淮发运、知渭州奉祠
卒年六十六。
全宋文·卷二八六七
吴择仁字智夫兴国军永兴(今湖北阳新)人,中复从孙。
以父任为开封雍丘主簿建中靖国初太康县
崇宁中擢直秘阁熙河路转运副使,从王厚领兵克、廓城栅十三,加直龙图阁,进集贤殿修撰,为京畿都转运使
大观中户部侍郎知开封府
出知熙州,徙永兴军,坐改茶法夺职。
起复徽猷阁待制江淮发运,还直学士、知渭州
以病提举崇福宫,起知青州,不克拜,卒,年六十六。
见《宋史》卷三二二本传。
史斌北宋末 ? — 1128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128 【介绍】: 宋人
北宋末参加宋江起事,或谓即三十六人之一史进。
后随宋江降宋。
建炎元年,复聚众起事,攻占兴州,建号称帝。
后入四川,攻剑门不胜而退。
二年,引兵攻兴元不克,乃还关中,入据长安
十一月,为泾原兵马都监吴玠所败,退至鸣犊镇,被俘遇害。
吴时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邛州人字伸道
进士
华州郑县。
徽宗时累迁太仆少卿
张商英罢相,言者指时为党,出知耀州提举河东常平
中书舍人给事中
童贯经略北方,时言必速乱,王黼怒,斥为腐儒。
徽猷阁待制奉祠
敏于为文,人称“立地书厨”。
卒年七十八。
全宋文·卷二五二九
吴时(一○四八——一一二五)字伸道邛州(治今四川邛崃)人。
元祐六年进士甲科,知华州郑县。
陆师闵、蜀茶马,辟为属。
睦亲宅教授提举永兴军路学事。
大观中召为工部员外郎,改礼部,兼辟雍司业,迁太仆少卿
以言者论其党附张商英,出知耀州,又降通判鼎州,改提举河东常平
还为大晟典乐,擢中书舍人给事中,以议取燕事与王黼不合求去。
徽猷阁待制侍读,俄提举上清太平宫
宣和七年卒,年七十八。
见《宋史》卷三四七本传,《宋会要辑稿》仪制一一之八,嘉庆《四川通志》卷一二二。
强渊明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杭州钱塘人字隐季
强至子。
仁宗元丰八年进士
累官太府丞军器少监国子司业
与兄浚明叶梦得蔡京为死党,立元祐党籍,分三等定罪,构成党祸。
超迁中书舍人翰林学士
礼部尚书翰林承旨
卒谥文宪,一作文献,又谥文定
预撰《政和五礼新仪》。
全宋文·卷二六三七
强渊明字隐季杭州钱塘(今浙江杭州)人,至子,浚明弟。
元丰八年进士,调海州司法参军,历济、杭二州教授,知蔡州确山县通判保定军
入为太府丞军器少监国子司业
蔡京为死交,立元祐籍,遂济成党祸,以故亟迁秘书少监中书舍人大司成翰林学士
大观三年蔡京罢相,出知永兴军,徙越二州,召为礼部尚书,复拜学士,进承旨
以疾改提举醴泉观侍读监修国史
卒,谥文宪
宋史》卷三五六有传。
王景五代至宋初 889 — 963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889—963 【介绍】: 五代宋初莱州掖县人字象珍
少倜傥,善骑射,为群盗。
历仕五代后梁、后唐、后晋,累破契丹
后汉高祖乾祐初,官至同平章事
后周太祖即位,加兼侍中
世宗即位,加兼中书令
进讨秦、凤,大破蜀军,镇秦州兼西面缘边都部署
入宋加守太保,复以为凤翔节度、西面缘边都部署
卒谥元靖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年不详。
太原(今属山西)人。
司户员外郎莱州刺史
其子之咸,为长安,与昆弟之贲、之涣皆善属文。
事迹见《旧唐书·王纬》、《唐诗纪事》卷一二。
全唐诗》存诗1首。
彭俊民北宋
全宋文·卷三一二四
彭俊民字廷杰号固穷先生眉州(治今四川眉山)人。
崇宁二年进士,赴京兆幕,忤王襄失官。
政和中复为文州幕僚
著有《固穷集》(佚)。
见嘉庆《四川通志》卷一二二。
林摅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福州人字彦振,一作彦福
林邵子。
以父荫授敕令所检讨官
累迁翰林学士
朝廷数取西夏地西夏求援于辽,辽为请命,报聘,见辽主,抗言数西夏罪,又答语不巽,辽大怒。
还朝,议者以为怒邻生事,出知颍州
官终庆远军节度使。
卒年五十九。
全宋文·卷三一二○
林摅字彦振一字彦福福州长乐(今福建长乐)人。
邵子。
以父荫调无锡主簿,迁敕令检讨官
迁屯田、右司员外郎
崇宁二年六月进士,擢起居舍人,进中书舍人直学士院,为翰林学士
因使辽失礼,出知颍州
寻召为开封尹,未几,改兵部尚书,进同知枢密院尚书左丞中书侍郎
后历知滁州越州永兴军扬州
庆远军节度使,罢归卒,年五十九。
东都事略》卷一○三、《宋史》卷三五一有传。
梁延嗣唐末宋初 896 — 976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896—976 【介绍】: 京兆长安人
少事荆南高季兴,颇见委任。
历事四帅,人称其忠荩。
高继冲纳土归宋,延嗣尝劝之,授复州防御使
入宋,改濠州防御使,有善政。
何常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京兆人字德固
进士
将作丞陕西转运判官熙河转运副使
以反对贷民金帛入粟塞下,被劾徙成都路
直龙图阁,以显谟阁待制秦州,转通议大夫
被劾越法货酒,责昭化军节度副使
右文殿修撰
年七十三。
全宋文·卷二五九四
何常(一○五○——一一二二)字德固京兆(今陕西西安)人。
绍圣元年进士及第,为开封府兵曹
通判原州,历将作丞陕西转运判官熙河转运副使
贬秩,徙成都府路转运使
大观初,除直龙图阁,加集贤殿修撰
为使徙陕西,以显谟阁待制秦州
政和六年,责授昭化军节度副使房州安置。
数月复官,仕至右文殿修撰
宣和四年卒,年七十三。
宋史》卷三五四有传,又见《宋会要辑稿》仪制一一之一九、职官六八之三五、选举三三之二五,雍正《陕西通志》卷三○。
赵佺北宋
全宋文·卷三○三四
赵佺大观四年朝请大夫、新权成都府路转运判官权提举永兴军等路常平等事。
李熙民北宋
简介
大观四年(1110)永兴军路提点刑狱公事
李涛五代至宋初 898 — 961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898—961 【介绍】: 五代宋初京兆万年人字信臣
后梁河阳令
后唐天成初进士
监察御史起居舍人
后晋天福中刑部郎中
泾帅张彦泽记室张式且夺其妻,遂伏阁抗疏,请置于法,彦泽因罢节制。
后汉时,官至中书侍郎户部尚书平章事
后周,历刑部户部尚书
宋初,拜兵部尚书
性滑稽,善谐谑,然慷慨有大志,以经纶为己任。
亦工诗。
全宋诗
李涛(八九八~九六一)字信臣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随父避祸居湖南
后唐明宗天成初进士
仕后唐、后晋、后汉后周,历刑部户部尚书封莒国公
入宋,拜兵部尚书
太祖建隆二年卒,年六十四。
宋史》卷二六二有传。
今录诗八首。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898—961 字信臣小字社公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
初依湖南马殷,任衡阳,后仕后梁河阳令
后唐天成初进士第
累迁右补阙起居舍人
后晋天福初,任考功员外郎,历比部刑部郎中
职方郎中中书舍人
晋亡,仕后汉翰林学士,拜中书侍郎,兼户部尚书平章事
隐帝立,罢相。
后周初,起为太子宾客,历刑、户二部尚书
恭帝即位封莒国公
宋初,拜兵部尚书
建隆二年(961)卒。
生平详见《资治通鉴》卷二八一、卷二九四,《宋史》本传。
工诗,笔札遒媚。
与弟瀚俱以文学著名。
全唐诗》存诗3首、断句若干。
《全唐诗续拾》补诗2首。
字信臣
京兆万年人
河阳令
后唐天成初进士甲科
累迁起居舍人
入晋历中书舍人
汉祖入汴。
翰林学士
中书侍郎户部尚书平章事
隐帝即位
罢相。
周初起为太子宾客
刑部户部尚书
恭帝即位
封莒国公
建隆二年卒。
张保续五代至宋初 899 — 962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899—962 【介绍】: 五代宋初京兆万年人字嗣光
历仕五代后梁至后周,累充西上閤门东上閤门副使正使
入宋,迁卫尉卿,判四方馆客省閤门事。
性介直俭素,在閤门四十年,善宣赞辞,听者倾耸。
累使藩国不辱命,历官六朝,未尝有过。
梁頵北宋 962 — 1034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962—1034 【介绍】: 京兆万年人,徙居高要字微之
宋初补武仙簿,历封州司户参军,皆有能声。
光禄寺丞,致仕。
赵佖北宋 1072 — 1106
全宋文·卷三○六三
赵佖(一○七二——一一○六),神宗第九子。
元丰六年赐名,授检校太尉山南东道节度使封仪国公
哲宗即位,加开府仪同三司进封大宁郡王
绍圣二年封申王五年司空
帝崩,因目疾不得立。
徽宗即位,以帝兄迁太傅,进陈王,旋拜太师,历京兆真定尹,太原兴元
崇宁五年薨,赠尚书令中书令谥荣穆
改封吴王
见《宋史》卷二四六《宗室传》三。
赵宗印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汾州孝义人
少为僧。
徽宗时范致虚措置兵马于长安,令还俗,授河东制置使提领义兵与金人战,所向披靡。
后兵败于富平,潜入华山,不知所终。
杨昭俭后唐至宋初 902 — 977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902—977 字仲宝京兆长安(今陕西西安)人。
后唐长兴中进士第,累官左拾遗,迁殿中侍御史
后晋天福初,出使契丹回,授职方员外郎,迁虞部郎中知制诰
六年(941),拜中书舍人翰林学士
后任河南少尹,改秘书少监,复为中书舍人
后周显德二年(955),改御史中丞,后以鞫狱之失,贬为武胜军节度行军司马
入宋任太子詹事礼部尚书
太平兴国二年(977)卒。
生平散见《南部新书》卷癸、《宋史》本传。
昭俭善谈名理,能诗善文,尤长史才。
曾预修《明宗实录》及《开元通礼》。
全唐诗》存诗1首。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902—977 【介绍】: 京兆长安人字仲宝
后唐长兴中进士
历官殿中侍御史
后晋时中书舍人,尝以河南少尹兴役治河。
柴荣后周,召为翰林学士,改御史中丞
宋初,为太子詹事,以工部尚书致仕。
善谈名理,利口喜讥訾,执政大臣惧其构谤,多曲徇其意。
全宋诗
杨昭俭(九○二~九七七)字仲宝京兆长安(今陕西西安)人。
后唐明宗长兴中进士
仕后唐、后晋、后周,为中书舍人翰林学士
宋太祖开宝二年(九六九)太子詹事
六年,以工部尚书致仕。
太宗太平兴国二年卒,年七十六。
宋史》卷二六九有传。
今录诗二首。
全宋文·卷一一
杨昭俭(九○二——九七七)字仲宝京兆长安(今陕西西安)人。
父景,梁左谏议大夫
昭俭后唐长兴中进士第,解褐成德军节度推官
后迁殿中侍御史
晋天福初,改礼部员外郎
寻拜中书舍人,又为翰林学士
骄将张彦泽泾原,暴杀从事张式昭俭上疏请诛彦泽以谢军吏,为权臣所忌,停官。
后起为河南少尹中书舍人
开宝二年太子詹事六年工部尚书致仕。
太宗即位,就加礼部尚书
太平兴国二年卒,年七十六。
宋史》卷二六九有传。
昭俭字仲宝
京兆长安人
后唐长兴中进士
殿中侍御史
累迁中书舍人
周显德中翰林学士
御史中丞
出为武胜军节度行军司马
入宋。
累官礼部尚书
太平兴国二年卒。
翁纬北宋
全宋诗
翁纬莆田(今属福建)人。
真宗景德二年(一○○五)进士,知新会县(《闽诗录》卷一)。
著有《翁氏父子诗》(《莆阳比事》卷三),已佚。
全宋文·卷三○五
翁纬福州福清(今福建福清)人,祖籍京兆(今陕西西安)
景德二年进士,以试校书郎海盐县,终新会
著有《翁氏父子诗》。
见其所作《县学记》,《淳熙三山》卷二六,雍正《福建通志》卷三三,《宋诗纪事小传补正》卷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