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点
人物库 宋朝
唐文若宋 1106 — 1165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106—1165 【介绍】: 眉州丹棱人字立夫一字仲懿晚号遁庵
唐庚
高宗绍兴五年进士
分教潼川府
洋州通判,力争不增园户赋。
通判遂宁,赈济灾民,筑堤防水。
召为光禄丞
秘书郎
作《文思箴》以献,主张居安思危,以兵休兵。
起居郎,劝帝收用西北人材。
坐事出知饶州,兴学、减租、捕盗,颇有政绩。
召为宗正少卿,金兵入犯,屡上建议。
给事中,迁中书舍人
孝宗即位,以疾外请,历知汉、江州
全宋诗
唐文若(一一○六~一一六五)字立夫眉州丹棱(今属四川)人,庚子
高宗绍兴五年(一一三五)进士(民国《丹棱县志》卷六)。
分教潼川府通判洋州遂宁府
二十六年,以光禄丞召,改秘书郎,迁起居郎
二十七年,被劾狂诞,出知邵州(《宋会要辑稿》职官七○之四七)。
饶州,移温州
三十一年,召为宗正少卿,迁中书舍人
孝宗即位,出知汉州,入张浚都督参赞军事。
符离失利,降两官,改充江淮宣抚使司参赞军事(《宋会要辑稿》职官七一之三)。
除知鼎州,改江州
乾道元年卒,年六十。
有《遁庵文集》,已佚。
宋史》卷三八八有传。
今录诗四首。
全宋文·卷四三九五
唐文若(一一○六——一一六五)字立夫一字仲懿晚号遁庵眉山(今四川眉山)人,唐庚
绍兴五年进士第,分教潼川府通判洋州遂宁府
绍兴二十六年光禄丞召,改秘书郎,迁起居郎
出知邵州饶州温州
三十一年召除宗正少卿
金人犯边,首建大臣节制江上之议,复除起居郎,迁中书舍人
孝宗嗣位,以疾请外,除敷文阁待制,历知汉州鼎州江州
乾道元年卒,年六十,赠左通奉大夫
见《宋史》卷三八八本传,《南宋馆阁》卷七。
释惟简北宋 ? — 1095年6月22日
宝月大师
惟简
字宗古
苏氏。
眉山人
东坡为无服兄。
九岁出家。
十九得度。
二十九赐紫
三十六赐号。
师清亮敏达。
综练万事。
端身以律。
物劳己以裕人。
人皆高其才。
服其心。
凡所欲为趋成之。
更新其精舍之在成都与𮠁者。
凡一百七十三间。
经藏一。
卢舍那阿弥陀弥勒大悲像四。
塼桥二十七。
皆谈笑而成。
其坚致可支一世。
师于佛事。
虽若有为。
譬之农夫畦而种之。
待其自成。
不数数然也。
喜施药。
所活不可胜数。
蜀守制使
皆一时名公卿。
人人与师善。
然师罕见寡言。
务自却远。
盖不可得而亲疏焉。
少与蜀人张隐少愚善。
老泉深器之曰。
此子。
才用不减澄观。
若仕。
当有立于世。
为僧亦无出其右者。
已而果然。
绍圣二年六月九日
始得微疾。
即以书告于往来者。
敕其子孙。
皆佛法大事。
无一语私其身。
至二十二日
集其徒问日早暮。
及辰曰。
吾行矣。
遂化。
年八十四。
是月二十六日
归骨于城东智福院之寿塔。
罗胜先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道士
眉州眉山人自号云和山长
善地理,遍历诸山。
工画山水,有古意,曲尽形势,又多作雨后虹影,颇有可观。
布置景物,多越□、夜郎所见。
释道全北宋 1036 — 1084
全宋诗
释道全(一○三六~一○八四)字大同(《天台续集别编》卷五),俗姓王洛阳(今属河南)人。
年十九得度,初游彭城寿春,后居瑞州
南岳下十三世,宝峰文禅师法嗣(《五灯会元》卷一七)。
神宗元丰七年卒,年四十九。
事见《栾城集》卷二五《全禅师塔铭》。
今录诗六首。
道全
洛阳王氏子也。
生不食荤血。
父母使事其舅广爱演公得度。
二十具戒。
彭城
寿春
受华严清凉说于诚法师
朝授师说。
夕能为其徒讲。
彭城有隐士董君。
识师非凡人也。
劝游南方。
问无上道师乃弃所学。
渡江。
首从甘露禅师
茫无所见。
复从栖贤秀禅师
勇于诲人。
示以道机。
迷闷不能入。
深自悔恨。
至啖恶食饮恶水以自砺。
凡七年。
高安
真净文禅师
五年而悟。
告文曰。
吾一槌打透无底藏。
一切珍宝皆吾有。
文可之。
自是言语偈颂。
发如涌泉
安太守
请住石台清凉。
已徙黄檗
师为人。
直而淳信。
不饰外事。
元丰六年
师得疾甚苦。
从医于市。
眉山苏辙
高安
师谓之曰。
君静而惠。
可以学道。
且云。
吾病夙业也。
殆不复起矣。
君念道异时相见。
毋相忘也。
病小愈。
远居山中。
次年冬
绩溪将行。
意师必来别。
师竟以病不出。
十二月乙丑
与众诀。
趺坐而化。
体香软。
十五日茶毗。
得舍利光洁无数。
年四十九。
腊三十
断际塔之右。
为铭焉。
苏轼北宋 1036年12月19日 — 1101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36—1101 【介绍】: 眉州眉山人字子瞻一字和仲号东坡居士
苏洵子。
仁宗嘉祐二年进士
再中制科。
凤翔府签书判官,召试得直史馆,摄开封府推官
神宗熙宁中上书论王安石新法之不便,出为杭州通判
徙知、湖三州。
元丰中,因诗托讽,逮赴台狱,后以黄州团练副使安置。
哲宗即位,起知登州,累官中书舍人翰林学士侍读
龙图阁学士杭州,会大旱,饥疾并作,请免上供米,又减价粜常平米,存活甚众。
杭近海,民患地泉咸苦,倡浚河通漕,又沿西湖东西三十里修长堤,民德之。
元祐六年,召为翰林承旨,寻因谗出知颍州,徙扬州
后以端明殿翰林侍读学士出知定州,后贬惠州
绍圣中累贬琼州别驾,居昌化
徽宗立,元符三年赦还,提举玉局观,复朝奉郎
寻病逝常州
谥文忠
所作诗文清新畅达,作词豪放,开拓内容,突破绮靡词风,工书善画。
有《东坡七集》、《东坡志林》、《东坡乐府》、《仇池笔记》《论语说》等。
全宋诗
苏轼(一○三六~一一○一)字子瞻一字和仲自号东坡居士眉山(今属四川)人。
仁宗嘉祐二年(一○五七)进士
六年,试制科,授签书凤翔府节度判官厅事。
英宗治平二年(一○六五),除判登闻鼓院,寻试馆职,除直史馆
三年,父洵卒,护丧归蜀。
神宗熙宁二年(一○六九),服除,除判官告院判尚书祠部权开封府推官
四年通判杭州
历知密州徐州
元丰二年(一○七九),移知湖州乌台诗案狱起,贬黄州团练副使
四年,移汝州团练副使
八年春,得请常州居住,十月登州
寻召除起居舍人
哲宗元祐元年(一○八六)中书舍人,改翰林学士
四年,知杭州
六年,除翰林学士承旨,寻知颍州
历知扬州定州
绍圣元年(一○九四),贬惠州
四年,再贬儋州
徽宗即位,赦还,提举玉局观
建中靖国元年,卒于常州,年六十六(按:生于仁宗景祐三年十二月十九日,时已入公元一○三七年)。
孝宗时谥文忠
有《东坡集》四十卷、《后集》二十卷、《和陶诗》四卷等。
宋史》卷三三八有传。
 苏轼诗,卷一至卷四六,以清道光王文诰苏文忠公诗编注集成》为底本,卷四七、四八,以清乾隆冯应榴苏文忠诗合注》为底本。
校以宋刊半叶十行本《东坡集》《东坡后集》(残,简称集甲)、宋刊半叶十二行本东坡集》《东坡后集》(残,简称集乙,集甲、集乙合称集本)、眉山刊《苏文忠公文集》(残,简称集丙)、黄州刊《东坡先生后集》(残,简称集丁),宋刊《东坡先生陶渊明诗》(简称集戊)、宋刊《集注东坡先生诗前集》(残,简称集注)、宋嘉泰施元之、顾禧《注东坡先生诗》(残,简称施甲)、宋景定补刊施、顾《注东坡先生诗》(残,简称施乙,施甲、施乙合称施)、宋黄善夫家塾刊《王状元集百家注分类东坡先生诗》(简称类甲)、泉州刊《王状元集百家注分类东坡先生诗》(残,简称类乙)、元务本书堂刊《增刊校正王状元集注分类东坡先生》(简称类丙,类甲、类乙、类丙,合称类)、明成化刊《东坡七集》(简称七集)、明万历刊《重编东坡先生外集》(简称外集)、清查慎行《补注东坡编年诗》(简称查注)、清冯应榴苏文忠诗合注》(简称合注)。
参校资料一为金石碑帖和著录金石诗文的专著的有关部分;一为清人、近人的苏诗校勘批语,其中有何焯所校清康熙刊《施注苏诗》(简称何校),卢文弨、纪昀所校清乾隆刊查注(分别简称卢校、纪校),章钰所校缪荃孙明成化《东坡七集》(简称章校)。
卷四八所收诗篇除《重编东坡先生外集》外,还分别采自《春渚纪闻》、《侯鲭录》等书,亦据所采各书及有关资料进行校勘
新辑集外诗,编为第四九卷。
 起仁宗嘉祐四年己亥十月,公按:谓苏轼还朝,侍宫师按:谓苏洵眉山发嘉陵,下夔、巫,十二月荆州作。
词学图录
苏轼(1036-1101) 字子瞻号东坡居士
眉州眉山人
苏洵长子。
有《东坡七集》、《东坡》。
苏轼(1036~1101) 宋代文学家、书画家。
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四川眉山)人。
嘉祐二年(1057)进士
历官杭州湖州等地。
因“乌台诗案”贬为黄州团练副使,筑室东坡自号东坡居士
复起后官至礼部尚书
卒谥文忠
北宋后期文坛领袖,词开豪放一派,唐宋八大家之一,与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与韩愈柳宗元欧阳修并称唐宋四大家;亦工书画,书法同蔡襄黄庭坚米芾并称“宋四家”。
有《东坡全集》等。
曾作诗《李公择黄鹤楼诗因记旧所闻于冯当世者》、填词《满江红·寄鄂州朱使君寿昌》,对与黄鹤楼的有关的传说故事做了诗意的描述和渲染。
黄鹄山泉侧原有苏东坡谪居石刻遗像。
全宋文·卷一八四九
苏轼(一○三七——一一○一)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四川眉山)人。
苏洵次子。
嘉祐二年进士乙科,受欧阳修赏识。
凤翔府判官,入直史馆
熙宁间王安石变法,因政见分歧,通判杭州,徙知密州徐州湖州
元丰二年乌台诗案后,谪为黄州团练副使
元祐初返京,累迁中书舍人翰林学士知制诰
旋拜龙图阁学士、出知杭州颍州扬州定州,其间曾被召还朝任礼部尚书等职。
为元祐党争所累,绍圣初谪于惠州,再徙儋州
徽宗立,遇赦北还。
建中靖国元年卒于常州
其主要著作存世者有《易传》、《书传》及《东坡集》四十卷、《后集》二十卷、《奏议》十五卷、《内制》十卷、《外制》三卷、《和陶诗》四卷。
事迹见《栾城后集》卷二二《亡兄子瞻墓志铭》及《宋史》卷三三八本传。
宋如愚北宋
全宋文·卷二五九三
宋如愚神宗时眉山(今四川眉山)人。
游场屋,有俊声,不第以死。
著有《剑南须知》十卷。
见《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二六七,《文献通考》卷二○五。
程建用北宋
全宋诗
程建用字彝仲眉山(今属四川)人。
神宗熙宁中进士
元丰间中江
事见民国《眉山县志》卷七、一○。
全宋文·卷一八二七
程建用字彝仲眉州眉山(今四川眉山)人。
少与苏轼兄弟同在学舍,家贫,艰难奉母。
熙宁中进士第,得秩西归。
元丰中中江县,政尚清简,案无留牍。
苏辙栾城集》卷一五《送程建用宣德西归》诗、《宋诗纪事》卷二六、《宋代蜀文辑存作者考》卷六。
眉山老书生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佚其姓名。
眉州眉山人
善画人物,尝作《七才子入关图》,黄庭坚谓其人物各有意态。
徐遘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太平州繁昌人
神宗熙宁九年进士
为文清丽,尤工诗。
与弟徐迪自相师友,专勤学问而笃于友爱,人比之眉山二苏。
全宋诗
徐遘繁昌(今安徽繁昌西北)人。
神宗熙宁九年(一○七六)进士
事见清道光繁昌县志》卷一二。
杨孟容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眉州眉山人
累官知怀安军
英宗治平时,与濮议不合。
神宗熙宁间,议新法又不合。
哲宗元祐中乞致仕,哲宗书“清节”二字赐之。
杜仲午南宋
全宋文·卷七三二七
杜仲午眉山(今四川眉山)人。
嘉定中迪功郎梓潼县主簿资阳县
李石南宋 1108 — ?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108—? 【介绍】: 资州资阳人字知几号方舟
高宗绍兴二十一年进士
孝宗乾道中,以荐任太学博士
因直言径行,不附权贵,出主石室。
人从学者如云,闽越之士亦万里而往,刻石题诸生名者几千人。
后为成都倅。
时作山水小笔,风调远俗。
卒年七十余。
有《方舟易说》、《方舟》、《续博物志》等。
全宋诗
李石(?
~一一八一),字知几号方舟子资州(今四川资中)人。
高宗绍兴二十一年(一一五一)进士清光绪资州直隶州志》卷一三)。
成都户曹参军
召为太学录,迁太学博士
二十九年,出为成都府学官(《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一八三)。
通判彭州,知黎州合州眉州
孝宗淳熙二年(一一七五),为成都府路转运判官,寻罢(《宋会要辑稿》职官七二之一二)。
八年卒(《建炎以来朝野杂记》乙集卷一三)。
有《方舟》五十卷、后集二十卷(《直斋书录解题》卷一八),已佚。
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为二十四卷,事见本集卷一○《自叙》。
 李石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方舟集》为底本,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全宋文·卷四五五八
李石(一一○八——一一八一)字知几号方舟子资州磐石(今四川资中)人。
九岁举童子,绍兴二十一年进士乙科
初任成都户曹掾,召入朝,任太学博士
自试院论罢,除成都学官,生徒达千馀人。
后倅彭州,知黎州
乾道中召为都官员外郎
复罢,出知合州,又知眉州
好学能文,其诗文渊源于眉山苏氏,于经尤长《》、《春秋》。
议论剀切,不阿权贵,故仕途坎坷。
淳熙八年卒。
著有《方舟易学》(存)、《续博物志》(存)、《方舟》(存)、《世系手纪》等。
见所撰《自叙》及《建炎以来朝野杂记》乙集卷一三,《宋史翼》卷二八本传。
家安国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眉州眉山人字复礼
家定国弟。
从学刘巨,与苏轼兄弟为同门友。
进士
神宗元丰间都官员外郎
哲宗元符元年泸南倅。
有《春秋通义》。
全宋文·卷一八三七
家安国字复礼眉州眉山(今四川眉山)人。
庆历嘉祐间,从刘巨游,与苏轼兄弟为同门友。
进士,初任教授
元符初,为宣教郎权通判泸州军州、兼管内劝农事
崇宁中,为奉议郎、充讲议司检讨文字提举江南西路茶事。
著有《春秋通义》二十四卷、《平蛮录》三卷、《阴符经元机》一卷。
见《宋史》卷三九○《家愿传》、《宋会要辑稿》职官四之一三、《宋元学案》卷九九等。
苏籍南宋
全宋诗
苏籍字季文眉山(今属四川)人,居毗陵(今江苏常州)
过子,轼孙,籀堂弟。
高宗绍兴初累官右承事郎
十年(一一四○),为太常寺主簿
二十五年,以右朝散郎荆湖南路提点刑狱(《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一三七、一六八)。
宋史翼》卷四有传。
杨瓘南宋
全宋文·卷六九四○
杨瓘字粹父嘉定间眉山(今四川眉山)人。
苏辙北宋 1039 — 1112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39—1112 【介绍】: 眉州眉山人字子由一字同叔号颍滨遗老
苏洵子,苏轼弟。
仁宗嘉祐二年进士,复举制科。
初为商州军事推官
神宗熙宁间,为三司条例司检详文字,力陈青苗法不可行,出为河南推官
陈州教授应天府签书判官等职。
元丰中,坐兄以诗得罪,谪监筠州盐酒税。
哲宗立,召为秘书省校书郎,改右司谏,劾新党蔡确章惇等。
累迁御史中丞,拜尚书右丞、进门下侍郎
绍圣中,落职知汝州,又责雷州安置。
徽宗崇宁中,再降朝请大夫,罢祠,居许州
后复大中大夫致仕。
卒谥文定
为文汪洋澹泊,为唐宋八大家之一,与父、兄合称三苏。
有《栾城集》、《诗集传》、《春秋集传》等。
全宋诗
苏辙(一○三九~一一一二)字子由一字同叔晚号颍滨遗老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
与父洵、兄轼同以文学知名。
仁宗嘉祐二年(一○五七)进士
六年,又举才识兼茂明于体用科,因乞侍父未仕。
英宗治平二年(一○六五),为大名府留守推官
神宗熙宁二年(一○六九),召为制置三司条例司检详文字,议事每与王安石不合,出为河南推官,历陈州教授齐州掌书记签书应天府判官
元丰二年(一○七九),兄轼被罪,亦坐贬监筠州盐酒税。
哲宗元祐元年(一○八六),入为右司谏,寻迁起居郎中书舍人,累迁尚书右丞
七年,擢大中大夫门下侍郎
八年,哲宗亲政,起用新党。
绍圣元年(一○九四),以元祐党人落职,出知汝州袁州,又降授朝议大夫分司南京筠州居住。
四年,责授化州别驾雷州安置。
元符元年(一○九八),迁循州
徽宗即位,北徙永州岳州,复大中大夫提举凤翔上清太平宫,定居颍昌府
崇宁中重开党禁,罢祠。
大观二年(一一○八),复朝议大夫,迁中大夫
政和二年(一一一二),转大中大夫致仕,同年十月卒,年七十四。
孝宗淳熙中追谥文定
有《诗传》、《春秋传》、《栾城集》等,并行于世。
《名臣碑传琬琰集》下集卷一一、《宋史》卷三三九有传。
 苏辙诗,以明万历间清梦轩刊《栾城集》(其中《栾城集》五十卷,《栾城后集》二十四卷,《栾城第三集》十卷,《栾城应诏》十二卷)为底本。
参校宋刻残本《苏文定公文集》(简称宋大字本)、宋递修本《苏文定公文集》(简称宋文集本)、明嘉靖蜀藩朱让栩刻本(简称明蜀本)、《四部丛刊》明活字本(简称明活字本)、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清道光眉州刻《三苏全集》本(简称三苏本)。
新辑集外诗,另编一卷。
词学图录
苏辙(1039-1112) 字子由
眉州眉山人
轼弟。
有词见《栾城遗言》。
全宋文·卷二○三七
苏辙(一○三九——一一一二)字子由一字同叔晚号颍滨遗老眉州眉山(今四川眉山)人,洵子,轼弟。
嘉祐二年进士六年又举制策入四等。
商州军事推官,未赴任。
英宗治平二年出任大名府推官
神宗熙宁二年制置三司条例司检详文字
三年出为陈州教授六年齐州掌书记九年签书南京判官
元丰二年受兄乌台诗案连累,贬监筠州盐酒税。
七年绩溪
八年神宗病逝,被召还朝,擢右司谏。
元祐元年起居郎中书舍人
其后相继任户部侍郎翰林学士吏部尚书御史中丞尚书右丞大中大夫门下侍郎
绍圣元年哲宗亲政后,落职知汝州,贬居筠州雷州循州
哲宗崩,徽宗立,遇赦北归,闲居颍昌
政和二年卒,年七十四。
著有《诗集传》、《春秋集解》、《古史》、《龙川略志》、《龙川别志》、《老子解》、《栾城集》,皆传世。
任郑
全宋诗
任郑眉山(今属四川)人(《东林山志》卷二二)。
任孜北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眉州眉山人字遵圣
以学问气节推重乡里,与苏洵齐名。
仕至光禄寺丞
与弟伋并知名,时称大任小任
任象先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眉州眉山人
任伯雨长子。
登世科,又中词学兼茂科。
有司启封,见为党人子,不奏名,调秦州户曹掾。
闻父被谪,弃官归养,终身不复仕。
史次秦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眉州眉山人
进士第
大安军教授
吴曦叛,招之甚急,乃以石灰桐油涂两目,使肿,又命家人诈以讣闻,因得免。
诛,改利州路主管文字。
仕至合州刺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