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点
人物库 宋朝
家子鉴南宋
全宋文·卷六九一一
家子鉴眉州眉山(今四川眉山)人。
曾任蒲江令
嘉定元年剑州从事
魏了翁《跋陈了斋责沈》(《鹤山集》卷六一)。
巢谷北宋 1027 — 1099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27—1099 【介绍】: 眉州眉山人字元修
幼与苏轼游。
应举京师,慕举武艺者,遂弃家学而学古兵法。
秦凤泾原间,与河州韩存宝相善。
神宗熙宁中存宝坐罪死,逃避江淮间,会赦乃出。
哲宗元符二年,徒步往岭海访苏轼苏辙,至梅州,又欲往海南访,至新州病逝。
全宋文·卷一五六四
巢谷(一〇二七——一〇九九),初名谷字元修眉州眉山(今四川眉山)人。
进士,然好习武,游秦 凤、泾原间,与韩存宝尤善。
存宝坐罪死,逃避江、淮间,遇赦乃出。
苏轼苏辙自幼相识,谪岭海,平生亲旧无复相闻者。
慨然徒步往访。
元符二年,又欲往海南访
新州病卒,年七十二。
宋史》卷四五九有传。
刘观南宋 ? — 1161
简介
眉山(今属四川)人。
建炎初侍从,任待制三十年,奉祠里居。
廉靖自守,时称老成
绍兴三十一年卒。
事迹散见于《系年要录》各卷。
黄有大
全宋文·卷八○二七
黄有大眉山(今四川眉山)人,淳祐进士
见嘉庆《四川通志》卷一二三。
家勤国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眉州眉山人
家定国家安国从弟。
师事刘巨,与苏轼兄弟为同门友。
王安石废《春秋》学,愤而著《春秋新义》。
反对安石新法,然又以为元祐党人矫枉过正,遂筑室作《室喻》,苏轼苏辙读之惊叹。
家颐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眉州眉山人字养正
潜研儒经。
有《子家子》。
程敦厚南宋
全宋诗
程敦厚字子山眉山(今属四川)人。
高宗绍兴五年(一一三五)进士(民国《眉山县志》卷七)。
历官校书郎起居舍人侍讲中书舍人
谄附秦桧卒落职。
事见《宋会要辑稿》帝系一之一六、职官七○之二七、三九、选举二○之六,《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一六六。
今录诗十六首。
全宋文·卷四二八五
程敦厚字子山世称金华先生眉山(今四川眉山)人,唐子。
绍兴五年同进士出身
十一年以上书赞秦桧和议除校书郎十二年礼部员外郎,擢起居舍人权中书舍人
又以忤秦桧,黜知安远县,调彭州通判奉祠,移靖州居住。
二十六年左朝奉郎、充夔州路安抚司参议官,未几卒。
敦厚为人凶险谄佞,为世所鄙。
著有《义林》一卷、《韩柳意释馀》(存)、《金华文集》、《外制集》。
史尧弼程右史哀词》(《莲峰集》卷一○),《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一四五、一四六、一四八、一七四,《南宋馆阁》卷八。
王刚中宋 1103 — 1165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103—1165 【介绍】: 饶州乐平人字时亨
高宗绍兴十五年进士
秦桧,授洪州教授
死,迁中书舍人,言御敌必先自治。
出知成都府,检身以法,驭吏恩威并行。
孝宗朝累官同知枢密院事,反对和议,力主战守。
卒谥恭简
有《易说》、《春秋通义》、《经史辨疑》、《汉唐史评》、《唐史要览》、《东溪》、《应斋笔录》等。
全宋诗
王刚中(一一○三~一一六五)字时亨饶州乐平(今属江西)人。
高宗绍兴十五年(一一四五)进士,授奉国军节度推官洪州州学教授
二十六年,擢秘书省校书郎,迁著作佐郎,兼普安郡王府教授
二十七年,试起居舍人二十八年,除中书舍人,出为四川安制置使兼知成都府(《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一七七、一八○)以足疾请祠。
孝宗隆兴二年(一一六四),召签书枢密院事
乾道元年卒于同知枢密院事任(《宋史》卷二一三《宰辅表》),年六十三。
有《东溪》、《易说》、《春秋通议》等,均佚。
事见《鸿庆居士》卷三八《宋故资政殿大学士王公墓志铭》,《宋史》卷三八六有传。
今录诗二首。
全宋文·卷四三四八
王刚中(一一○三——一一六五)字时亨饶州乐平(今江西乐平)人。
绍兴十五年进士第二人,授奉国军节度推官
秦桧意,改洪州教授
死,召见,迁著作佐郎,除中书舍人
二十八年龙图阁待制成都府四川安制置使,进敷文阁直学士
孝宗立,进左朝奉大夫,请祠,提举太平兴国宫
金人犯淮,陈战守策,起为礼部尚书直学士院给事中
隆兴二年签书枢密院事
乾道元年同知枢密院事,寻卒,年六十三。
著有《易说》、《春秋通义》、《仙源圣纪》、《经史辨》、《汉唐史要览》、《天人修应录》、《东溪》、《应斋笔录》、《续成都古今集记》诸书。
孙觌《宋故资政殿大学士王公墓志铭》(《鸿庆居士》卷三八),《宋史》卷三八六有传。
李伯祥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道士
眉山
苏轼称其好为诗,格虽不高,往往有奇句,甚可喜。
全宋诗
李伯祥眉山(今属四川)人。
道士
苏轼称其好为诗,格不能高,往往有奇语。
事见《诗话总龟》前集卷一四。
释慧远宋 1103 — 1176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103—1176 【介绍】: 僧。
眉州眉山人俗姓彭字瞎堂
年十三因其兄而出家,先至成都习经论学于大慈寺,留四年乃出游。
云游各地近四十年,问答无滞,机锋峻发。
孝宗乾道中,居临安灵隐寺
帝屡召入内殿,咨论法要,赐号佛海大师
淳熙中,说偈预示终期,安坐而逝。
全宋诗
释慧远(一一○三~一一七六)号瞎堂俗姓彭眉山(今属四川)人。
年十三隶药师院为僧,后依灵岩徽禅师
圆悟领昭觉,往见之,得悟,机锋峻发,众目为铁舌
孝宗乾道五年(一一六九),由虎丘奉诏住皋亭崇光。
六年,被旨补灵隐
曾召入禁中,赐号佛海禅师
淳熙三年卒,年七十四。
南岳下十五世,天宁佛果圆悟克勤禅师法嗣。
有齐已等编《瞎堂慧远禅师广录》,收入《续藏经》。
事见《周文忠集》卷四○《灵隐佛海禅师远公塔铭》。
嘉泰普灯录》卷一五、《五灯会元》卷一九、《补续高僧传》卷一○有传。
 慧远诗,以辑自《佛海慧远禅师广录》卷一至卷三者编为卷一,以见于《广录》卷四者编为卷二,辑自他书者附于卷末。
释慧远眉山彭氏子。
年十三从药师院辩和尚薙染。
首诣大慈讲肆。
次参灵岩徽禅师
微有所入。
圆悟复领旨住昭觉投之。
值悟普说举庞居士马祖不与万法为侣因缘。
忽顿悟仆于众。
众掖之。
乃曰。
吾梦觉矣。
至夜小参出问曰。
净裸裸空无一物。
赤骨力贫无一钱。
户破家亡。
乞师赈济。
悟曰。
七珍八宝一时拿。
曰。
祸不入谨家之门。
悟曰。
机不离位堕在毒海。
便喝。
悟以拄杖击禅床云。
吃得捧也未。
又喝。
悟连喝两喝。
便礼拜。
自此机锋峻发无所抵捂。
出世初住皋亭山显孝。
宋乾道六年十月十五日诏迁灵隐
上堂僧问。
即心即佛时如何。
曰顶分了角。
僧曰。
非心非佛时如何。
曰耳坠金环。
僧曰不是心不是佛不是物又作么生。
曰颓顶脩罗舞柘枝。
七年二月十五日召入选德殿赐坐。
孝宗问。
如何免得生死对曰。
不悟大道终不能免。
帝曰。
如何得悟。
曰。
本有之性究之无不悟者。
帝曰。
悟后如何。
曰。
悟后始知脱体现前了无毫发可见之相。
帝首肯之。
帝又曰。
即心即佛如何。
曰。
目前无法。
陛下唤甚么作心。
帝曰。
如何是心。
正身叉手立曰。
只这是。
帝大悦。
八年秋八月七日入东阁赐坐。
帝曰。
前日梦中忽闻钟声。
遂觉不知梦与觉。
是如何。
曰。
陛下问梦耶问觉耶。
若问觉而今正是寐语。
若问梦而梦觉无殊。
教谁分别。
梦即是幻。
知幻即离。
心不动
故曰若能转物即同如来。
帝曰。
梦幻既非。
钟声从甚处起。
曰。
从问处起。
帝又问曰。
前日在此阁坐。
忽思得不与万法为侣有个见处。
曰。
愿闻。
帝曰。
四海不为多。
曰。
一口吸尽。
西江水又如何。
帝曰。
亦未曾欠阙。
曰。
才涉思惟便成剩法。
正使如断轮如闪电了无干涉。
何以故。
法无二故。
见无二见。
心无别心。
如天无二日。
帝悦赐佛海大师之号。
淳熙二年乙未秋示众说偈曰。
淳熙二年闰季秋九月旦
闹处莫出头。
冷地著眼看。
明暗不相干。
彼此分一半。
一种作贵人
教谁卖柴炭。
向尔道不可毁不可赞。
体若虚空。
没涯岸相唤。
相呼归去来
元定正月半
明年正月忽感微疾。
果于上元说偈曰。
拗折秤锤。
掀翻露布。
突出机先。
鸦飞不度。
安坐而逝。
留七日颜色不异。
全身塔焉。
眉山彭氏子。
年十三。
药师院宗辩薙染。
首诣大慈讲肆。
次参灵岩徽禅师
微有所入。
圆悟领旨住昭觉
投之。
值悟普说。
庞居士马祖
不与万法为侣因缘。
忽顿悟。
仆于众。
众掖之起。
乃曰。
吾梦觉矣。
至夜小参。
出问曰。
净裸裸空无一物。
赤骨力贫无一钱。
户破家亡。
乞师赈济。
悟曰。
七珍八宝一时拿。
曰。
祸不入谨家之门。
悟曰。
机不离位。
堕在毒海。
便喝。
悟以拄杖击禅床云。
吃得棒也未。
又喝。
悟连喝两喝。
便礼拜。
自此机锋峻发。
无所抵捂。
出世。
初住皋亭山显孝。
宋乾道六年十月十五日
诏迁灵隐
上堂。
僧问即心即佛时如何。
曰顶分了角。
僧曰。
非心非佛时如何。
曰耳坠金环。
僧曰。
不是心不是佛不是物。
又作么生。
曰秃顶修罗舞柘枝。
七年二月十五日
召入选德殿赐坐。
孝宗问如何免得生死。
对曰。
不悟大道。
终不能免。
帝曰。
如何得悟。
曰。
本有之性。
究之无不悟者。
帝曰。
悟后如何。
曰。
悟后始知。
脱体现前。
了无毫发可见之相。
帝首肯之。
帝又曰。
即心即佛如何。
曰。
目前无法。
陛下唤甚么作心。
帝曰。
如何是心。
正身又手立曰。
只这是。
帝大悦。
八年秋八月七日
入东阁赐坐。
帝曰。
前日梦中。
忽闻钟声遂觉。
不知梦与觉是如何。
曰。
陛下问梦耶。
问觉耶。
若问觉而今正是寐语。
若问梦而梦觉无殊。
教谁分别。
梦即是幻。
知幻即离。
心不动
故曰。
若能转物。
即同如来。
帝曰。
梦幻既非。
钟声从甚处起。
曰。
从问处起。
帝又问曰。
前日在此阁坐。
忽思得不与万法为侣。
有个见处。
曰愿闻。
帝曰。
四海不为多。
曰。
一口吸尽西江水又如何。
帝曰。
亦未曾欠阙。
曰。
才涉思惟。
便成剩法。
正使如断轮。
如闪电。
了无干涉。
何以故。
法无二故。
见无二见。
心无别心。
如天无二日。
帝悦。
佛海大师之号。
淳熙三年正月
忽感微疾。
上元说偈曰。
拗折秤锤。
掀翻露布。
突出机先。
雅飞不度。
安坐而逝。
七日
颜色不异。
全身塔焉。
慧远
号瞎堂
眉山金流镇彭氏子。
年十三。
𨽻药师院为僧。
听习经论。
弃而依灵岩
徽公。
微有省发。
圆悟领昭觉。
师即之闻。
庞居士马祖
不与万法为侣因缘。
大悟
仆于众。
众掖之。
师乃曰。
吾梦觉矣。
自是机锋峻发。
众目为铁舌
圆悟顺寂。
师东下。
屡迁名刹。
虎丘
奉诏住皋亭崇光。
孝宗留心空宗。
召师入对选德殿
或入内观堂见。
必延坐进
师而不名
礼数视诸师有加。
上曰。
前日睡中。
忽闻钟声遂觉。
未知梦与觉如何。
师曰。
梦觉无殊。
心不动
上曰。
梦幻既非。
且钟声从何处起。
师曰。
从陛下问处起。
上曰。
然则毕竟如何。
免得生死。
师曰。
不悟大乘。
终不能免。
曰。
如何得悟。
师曰。
本有之性磨之。
岁月自然得悟。
曰。
悟后如何。
师曰。
悟后。
始知今日问答皆非。
曰。
一切处不是后如何。
师曰。
脱体现前。
更无可见之相。
上首肯之。
赐号佛海禅师
一日车驾幸其室。
室挂行道影。
上指问师曰。
此是水墨空尘。
而真者安在。
师叉手近前曰。
春气和暖。
恭惟圣躬万福。
上大笑。
因书赞焉。
师一身系法门之望。
奇言妙句。
传播诸方。
学者云奔川委。
视师所在为归正。
一佛出世
乙未秋
示众曰。
淳熙二年闰季秋九月旦
闹处莫出头。
冷地着眼看。
明暗不相干。
彼此分一半。
一种作贵人教。
谁卖柴炭向汝。
道不可毁不可赞。
体若虚空没涯岸。
相唤相呼归去来
元定正月半
都下喧传而疑之。
至期诸王卿相皆至。
师升座说法。
遂入方丈扄闭。
师旧蓄一猿。
颇驯狎因衣之。
命曰猿行者。
久之。
众窥窗隙声息并无。
惟见猿持卷侍侧。
亟入师已逝矣。
猿书。
乃辞世偈也。
偈曰。
拗折秤锤。
掀翻露布。
突出机光。
鸦飞不度。
七日颜色不变。
塔全身于寺之乌峰。
瞎堂禅师者。
名慧远
眉山之彭氏。
圆悟禅师之晚子也。
圆悟复领昭觉时。
年老。
乃以化柄属之门贤
门贤已播海内矣。
以故摩竭之令。
复行于昭觉。
新从灵崖来。
灵崖为徽禅师所居。
得起铁拂为首座
敲唱黄龙宗旨。
事之二载。
言下。
得其概焉然起首座
屡诱掖之。
无留意。
乃抵昭觉。
侯十日。
始得通谒于悟公。
公与语大奇之。
叹曰。
吾道未衰也。
许远得非时入室。
每大跪请益。
公但笑曰。
将谓吾老矣。
故如此著急耶。
远屏气自失。
不敢进言。
一日闻举庞居士不与万法为侣因缘。
大彻其旨越众进问曰。
净裸裸空无一物。
赤骨立贫无一钱。
户破家残。
乞师赈济。
公曰。
七珍八宝一时拿。
曰贼不入谨家之门。
公曰。
机不离位。
堕在毒海。
便喝。
公以拄杖击禅床曰。
吃得棒也未。
又喝。
公连喝两喝。
作礼趋而去。
自此机发莫禦。
丛林共加其号。
为铁舌
遂与元布袋辈齐名。
绍兴间
嵋守请居象耳山
不赴。
未几圆悟顺世。
勃然起曰。
芳躅云亡。
继之者谁。
卧北窗
顾可得耶。
扁舟出峡。
淮南开化龙蟠。
琅琊
琅琊普济
普济迁定业。
繇定业迁光孝。
十八载
名辈归之。
僧问。
即心即佛时如何。
曰。
顶分丫角。
非心非佛时如何。
曰。
耳堕金环。
不是心。
不是佛。
不是物。
又作么生。
曰。
秃顶修罗舞柘枝。
又问。
浩浩尘中如何辨主。
曰。
木杓头边镰切菜。
莫便是和尚为人处也无。
曰。
研槌撩馎饦
又问。
不与万法为侣。
是甚么人。
曰。
脚踏辘轳。
曰。
庵里人为甚不知庵外事。
曰。
拄杖横挑铁蒺藜。
又问。
昔有一秀才
无鬼论
论成。
鬼叱曰。
我何。
意作么生。
以手斫额曰。
何似生。
曰。
祇如五祖以手作鹁鸠嘴曰。
谷孤孤。
又且如何。
曰。
自领出去。
曰。
东山水上行。
明甚意旨曰。
初三十一不用择日。
曰。
十二时中如何用心。
曰。
蘸雪吃冬瓜
其机海无涯。
约多类此。
又过南岳南台
是时琏禅师龙王
与方广行公。
皆月庵高弟。
道著湖湘
私相语曰。
此间壁立万仞。
来何所措足乎。
故请升座。
设三十馀问。
皆从上誵讹。
险节关棙。
毕酬之。
辞旨超伦。
等屈服。
欲以名刹居
不顾。
东隐天台。
来往国清护国鸿福三寺。
乾道丁亥
平江守以虎丘
又奉旨历崇光灵隐二处。
孝庙常召见。
咨询法要。
加号佛海禅师
名儒日绕座下。
居士身而嗣法者。
则有内翰曾开知府葛郯
号信斋
发挥即心即佛之案。
有省。
而呈颂曰。
非心非佛亦非物。
五凤楼前山突兀。
艳阳影里倒翻身。
野狐跳入金毛窟。
曰。
公见处只可入佛。
难入魔在。
愕曰。
何也。
曰。
何不道金毛跳入野狐窟。
乃领旨。
曾开字天游。
久升圆悟大慧之堂。
闻风来访。
故问曰。
如何是善知识。
曰。
露柱灯笼。
猫儿狗子。
曰。
为甚赞即欢喜。
毁即烦恼。
曰。
侍郎曾见善知识否。
开变色曰。
三十年参方。
何言不见。
曰。
向烦恼处见。
向欢喜处见。
开拟议。
喝之。
开复拟进语。
摇手曰。
开口底不是。
开愧汗透重襟。
召曰。
侍郎向甚处去也。
开猛省踊跃。
说偈曰。
咄哉瞎驴。
丛林妖孽。
震地一声。
天机漏泄。
有人更问意如何。
拈起拂子劈口截。
笑曰。
也秖得一橛。
妙喜岭南
因阅语录。
大骇曰。
老师暮年有子如是耶。
遂以圆悟所付法衣。
寄赠之。
于是江湖以为。
远公见超妙喜云。
一日忽示众曰。
淳熙二年。
闰季秋九月旦
闹处莫出头。
冷处著眼看。
明暗不相干。
彼此分一半。
一总作贵人
教谁卖柴炭。
向你道。
不可毁不可赞。
体若虚空没涯岸。
相唤相呼归去来
元定正月半
都下喧传。
颇疑之。
遂达上听。
至期无疾。
升座如常。
然士庶竞集。
上亦密遣中使
伺起居。
侍者
并赴堂。
及斋毕。
寝室窅然。
白气氤氲。
侍者入帷。
见猿行者手捧卷庄立榻前。
已化矣。
急取行者手卷视之。
乃辞世偈也。
偈曰。
拗折秤锤。
掀翻露布。
突出机先。
鸦飞不度。
四众殷留十日
受朝廷最后之供。
其颜不少异也。
年七十四。
坐五十九
远公素蓄一黑猿。
驯知人意。
名曰猿行者。
亦悠然脱去。
小师道济及缁素。
远公塔于寺之乌峰。
亦葬猿行者于其侧焉。
赞曰。
姬氏曰贞胜者也。
余考佛海提唱。
如赤帝子断蛇。
而神姥夜号。
其出没纵横。
五祖演公类也。
妙喜宁不望风而骇焉。
新续高僧传·习禅篇第三之三
释慧远眉山彭氏子。
年十三,从药师院宗辩薙染。
首诣大慈讲肆,次参灵岩徽禅师,微有所入。
圆悟复住昭觉,遂投之。
值悟普说,举庞居士马祖不与万法为侣因缘,顿悟,仆于众中,众掖之起,乃曰:“吾梦觉矣。
”至夜小参,出问曰:“净裸裸空无一物赤骨力,贫无一钱,户破家亡,乞师赈济。
”悟曰:“七珍八宝一时拿。
曰:“祸不入谨家之门。
”悟曰:“机不离位,堕在毒海。
便喝,悟以拄杖击禅床云:“吃得棒也未?
又喝,悟连喝,便礼拜。
自此,机锋俊发,无所抵午。
初住皋亭山显孝,宋乾道六年十月十五日诏迁灵隐,上堂,僧问:“即心即佛时如何?
”曰:“顶分了角。
”僧曰:“非心非佛时如何?
”“耳坠金环。
”僧曰:“不是心、不是佛、不是物,又作么生?
”曰:“颓顶修罗舞柘枝。
七年七月十五日,召入选德殿,赐坐,孝宗问:“如何免得生死?
对曰:“不悟大道,终不能免。
”帝曰:“如何得悟?
曰:“本有之性,究之无不悟者。
”帝曰:“悟后如何?
曰:“悟后始知脱体现前,了无毫发可见之相。
”帝首肯之。
帝又曰:“即心即佛如何?
曰:“目前无法,陛下以甚么作心?
”帝曰:“如何是心?
正身叉手立,曰:“只这是。
”帝大悦。
八年秋八月七日,召入东阁,赐坐,帝曰:“前日梦中忽闻钟声,遂觉,不知梦与觉是如何?
曰:“陛下问梦耶?
问觉耶?
若问觉而今正是寐语,若问梦而梦觉无殊,教谁分别?
梦即是幻,知幻即离,觉心不动
故曰:若能转物,即同如来。
”帝曰:“梦幻既非,钟声从甚处起?
曰:“从问处起。
”帝又问曰:“前日在此阁坐,忽思得不与万法为侣,有个见处。
曰:“愿闻。
”帝曰:“四海不为多。
曰:“一口吸尽西江水又如何?
”帝曰:“亦未曾欠阙。
曰:“才涉思维,便成剩法,正使如断轮如闪电,了无干涉。
何以故?
法无二故,见无二见,心无别心,如天无二日。
”帝悦,赐“佛海大师”之号。
淳熙二年乙未秋,示众说偈曰:“淳熙二年闰,季秋九月旦
闹处莫出头,冷地著眼看。
明暗不相干,彼此分一半。
一种作贵人,教谁卖柴炭。
向你道,不可毁不可赞,体若虚空没涯岸。
相唤相呼归去来,上元定正月半
明年正月,忽感微疾,果于上元说偈曰:“拗折秤锤,掀翻露布,突出机先,鸦飞不度。
”安坐而逝,留七日,颜色不异,全身塔焉。
李杞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眉州眉山人字子材号谦斋
有《用易详解》。
全宋文·卷六七六二
李杞字子才号谦斋眉州眉山(今四川眉山)人,著有《用易详解》十六卷(存)。
见《四库全书总目》卷三,《宋元学案补遗》卷四四。
师维藩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眉州眉山人
精研《春秋》。
仕为全州文学
高宗时太学,因高闶荐,诏除国子学录
家定国北宋 1031 — 1094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31—1094 【介绍】: 眉州眉山人字退翁
刘巨读,与苏轼兄弟为同门友。
仁宗嘉祐二年进士
英宗治平初任永康司法参军
韩绛欲治西山道,乃谓蜀近夷,恃险以安,若堑为坦途,将有后患。
然之,遂罢役。
再调澧州司理,迁知洪雅县佥书蜀州判官事。
哲宗元祐中左朝请郎怀安军
复擢知嘉州,未行卒。
有诗文集。
全宋诗
家定国(一○三一~一○九四)字退翁眉山(今属四川)人。
仁宗皇进士
澧州司理,知嘉州洪雅县,佥书蜀州判官通判泸州
历知渠州怀安军嘉州
哲宗绍圣元年卒,年六十四。
有集四十卷,已佚。
事见《净德》卷二三《冢府君墓志铭》。
程公说南宋 1171 — 1207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171—1207 【介绍】: 眉州眉山人字伯刚号克斋
进士
邛州教授
力学著述,尤精《春秋》经传。
吴曦以蜀叛,毁车服抱经奉父入山,悒悒而殁。
著述甚多,存者仅《春秋分纪》。
全宋文·卷六九四五
程公说(一一七一——一二○七)字伯刚号克斋眉州丹棱(今四川丹棱)人。
年二十五登进士第,试广都县簿,官邛州教授
开禧三年三月卒,年仅三十七。
公说精于《春秋》学,著有《秋分》九十卷(存)、《左氏始终》三十六卷、《通例》二十卷、《比事》十卷,又有《语录》二卷、《士训》一卷、诗文二十卷、《程氏大宗谱》十二卷。
刘光祖程伯刚墓志铭》(《秋分》卷首)。
史公亮南宋
全宋诗
史公亮字少弼自号云庄叟眉山(今属四川)人,宁宗嘉定四年(一二一一)进士,官成都府司户参军
有《云庄集》,已佚。
事见《鹤山集》卷五二《史少弼云庄集序》。
释法薰南宋 1171 — 1245
全宋诗
释法薰(一一七一~一二四五)号石田赐号佛海俗姓彭眉山(今属四川)人。
年十六出家,从丹棱石龙山法宝院智明
年二十二薙发受具戒。
南游湖湘江西疏山柏庭文、怀衲裢皆延留之。
未几至浙见无用全于天童,见秀岩瑞、空叟印于鄮峰。
往依吴门穹窿破庵禅师破庵吴兴凤山资福,使为知藏。
资福散席,又遍谒灵隐松源岳净慈肯堂充、华藏遁翁演。
后往霅川道场,即挽以分座。
宁宗嘉定七年(一二一四),入平江府高峰寺出世,八年,住平江府枫桥普明寺
十六年,住建康府太平兴国寺
理宗宝庆元年(一二二五),迁临安府净慈报恩光孝寺
端平二年(一二三五),迁景德灵隐寺
淳祐五年卒,年七十五。
南岳下十九世,破庵祖先禅师法嗣。
有《石田法薰禅师语录》四卷,收入《续藏经》。
事见《语录》及所附大观撰《行状》。
 释法薰诗,依《语录》卷次辑编为三卷,辑自他书者附于卷末。
全宋文·卷六九七二
法薰(一一七一——一二四五)号石田俗姓彭眉山(今四川眉山)人。
年十六从丹棱石龙山法宝院智明出家,后随破庵祖先禅师学,遂得其法。
历住高峰枫桥钟山、净慈、灵隐诸刹。
淳祐五年卒,年七十五。
其讲法之语、题跋偈颂,由门弟子辑为《石田法薰禅师语录》。
见《语录》后所附《行状》,《补续高僧传》卷一一。
法薰
号石田
眉公彭氏子也。
生而慧敏。
三四岁时。
见僧即喜。
年十六从丹棱石龙山法宝院智明出家。
二十二薙发受具戒。
游方至石霜
礼雷迁塔。
述偈曰。
一念慈容元不隔。
何须特地肆乖张。
平高就下婆心切。
恼得雷公一夜忙。
名因是大著
吴门穹窿破庵先禅师道望。
遂往依焉。
一见知为法器。
室中举世尊拈华迦叶微笑。
云。
焦砖打著连底冻。
赤眼撞著火柴头。
破庵阴奇之。
每于日用语默。
故起其疑。
于是决志。
依栖随时咨询。
无准范
日相激励。
后见松源岳
肯堂充
遁庵演
咸谓。
其从作家炉韛中来。
自不同也。
初住苏州之高峰。
次迁枫桥
钟山虚席。
亦补其处。
宝庆初
迁净慈。
端平二年
灵隐
淳祐甲辰三月望
示徒云。
但得本莫愁末。
唤甚么作本。
唤甚么作末。
千年青。
不入时人意。
牡丹一日红。
满城公子醉。
山僧恁么道。
若有不肯底是我同参。
弟子绘像求赞。
有云。
末后一句。
分付厨山。
众讶之。
日示疾而逝。
程勤南宋
全宋文·卷四七六○
程勤字懋传眉山(今四川眉山)人。
绍兴中仕于芦山。
见《樊敏碑跋》。
李从周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邛州临邛人,或云眉州彭山人字肩吾一字子我号蠙州
魏了翁讲友。
精六书之学。
有《字通》。
全宋文·卷七三二六
李从周字肩吾一云名肓吾字子我号蠙州彭山(今四川彭山)人,一云眉山(今四川眉山)人。
魏了翁门人。
精六书之学,著有《字通》二卷(存)。
魏了翁《字通序》(《字通》卷首),《书史会要》卷六,《道园学古录》卷四○。
苏简南宋 ? — 1166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166 【介绍】: 眉州眉山人字伯业
苏迟子。
以祖恩补假承务郎
徽宗宣和初郑州曹,累官知严州处州
以直秘阁广东,措置海盗有方。
中散大夫直龙阁致仕。
有《山堂集》。
全宋诗
苏简(?
~一一六六),字伯业眉山(今属四川)人,居婺州(今浙江金华)
辙孙、迟长子。
以祖恩补假承务郎
徽宗宣和初,调郑州司刑曹,满,迁华州钱监,改京兆府曹。
高宗建炎初,充江浙制置司书写机宜文字通判饶州
绍兴元年(一一三一),以朝奉郎监都进奏院
江淮都督府选入幕府,知严州,改建州,复知严州,改处州
二十八年,加直秘阁、知广州,转朝议大夫封眉山县男
二十九年,除直龙图阁、知洪州,寻罢。
次年辞召丐祠,复龙图阁致仕。
孝宗乾道二年卒。
有《山堂集》,已佚。
事见《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四三、一七九、一八三、一八七,元《敬乡录》卷七、明《金华贤达传》卷四有传。
今录诗七首。
全宋文·卷三八○四
苏简(?
——一一六六),字伯业眉山(今四川眉山)人,迟子。
以祖恩补承务郎
宣和初郑州司刑曹。
满,监华州钱监,改京兆府漕。
建炎间充江浙制置书写机宜文字通判宜州,改饶州
绍兴间严州处州,以直秘阁广东
朝议大夫封眉山县男直徽猷阁
洪州,逾月罢。
直龙图阁致仕。
乾道初封中大夫二年卒。
有《山堂文集》二十卷。
见《敬乡录》卷七,《宋史翼》卷四,光绪《金华县志》卷九。
程之才北宋
全宋诗
程之才字正辅眉山(今属四川)人。
仁宗嘉祐进士
广南东路提刑清嘉庆四川通志》卷一五一)。
今录诗三首。
全宋文·卷一六五一
程之才字正辅眉山(今四川眉山)人。
嘉祐中进士及第
熙宁七年司农寺丞八年,为中书丞,元丰初,以太常博士利州路转运判官
二年,改夔州路梓州路
累官广南东路提刑
之才初娶苏洵幼女,抑郁早卒,两家遂不和。
后释憾,与轼兄弟笃中外之谊,周旋甚至。
见《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二五八、二六四、三三一,《宋会要辑稿》职官六一之四○(第四册第三七七四页),《宋诗纪事补遗》卷一六,《宋蜀文辑存作者考》卷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