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点
人物库 宋朝
郑温南宋
简介
开禧三年(1207)雷州知州
李处经南宋
简介
绍兴十一年(1141)雷州知州
周应期北宋
简介
治平四年(1067)雷州知州
康与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洛阳人字伯可又字叔闻号退轩一号顺庵
高宗建炎初上《中兴十策》,名振一时
承务郎
秦桧当国,附会求进,累擢军器监丞,为福建安抚司主管机宜文字
专应制为歌词,阿谀粉饰。
所至挟势,多所不法。
死,被劾除名,编管钦州
有《顺庵乐府》、《昨梦录》。
全宋诗
康与之字伯可号顺庵洛阳(今属河南)人,一作嘉兴人
高宗建炎初上《中兴十策》,声名甚著。
绍兴时秦桧当国,趋附求进。
十五年(一一四五),擢监尚书六部门。
专为歌词谀体应制。
十七年,为军器监丞
死,除名贬钦州,移雷州新州
有《顺庵乐府》五卷,已佚,仅《两宋名贤小集》中存《亭小集》一卷。
宋史翼》卷二七有传。
今录诗十三首。
全宋文·卷四一四○
康与之字伯可又字叔闻号退轩一号顺庵洛阳(今河南洛阳)人。
建炎初上《中兴十策》,后附求进,专应制为谀词粉饰。
绍兴十六年右承务郎、监尚书六部门。
十七年军器监
累官承事郎福建路安抚司主管机宜文字
二十五年被劾送钦州编管。
二十八年坐与土人交争移雷州编管,寻移新州牢城。
其著作今存《亭小集》、《顺庵乐府》、《昨梦录》等。
周南山房集·康伯可》,《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一五五、一五六、一七○、一七三、一七九,《宋史翼》卷二七,《宋诗纪事小传补正》卷三。
陈豪弼南宋
简介
绍兴十三年(1143)雷州知州
李庆北宋
简介
咸平二年(999)雷州知州
郑公明南宋
简介
嘉定二年(1209)雷州知州
黄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广州南海人字有功
高宗绍兴二年进士
永福丞,因知县久病废政,代为决狱除弊,并代民还逋赋八千三百余缗,民称之为再生父
历知新昌、雷州,以贤能改知新州,出俸资增置学田,政暇与诸生讲学。
朝散大夫致仕。
欧阳辟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桂州灵川人字晦夫
仁宗至和间,与弟欧阳简同学诗于梅尧臣
哲宗元祐六年进士
雷州石康
苏轼南谪,与之交游。
后乞休归,生活清贫。
贾洋南宋
全宋文·卷四二八三
贾洋绍兴间寓居雷州
毛篪北宋
简介
熙宁三年(1070)雷州知州
梁焘北宋 1034 — 1097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34—1097 【介绍】: 郓州须城人字况之
进士第
累除检详枢密院五房文字。
神宗元丰中,上书论时政,称新法乖戾。
哲宗立,为工部郎中,擢太常少卿右谏议大夫
坐事出知潞州,值岁饥,不待命发常平赈民。
左谏议大夫召还,劾前宰相蔡确作诗怨谤。
历迁翰林学士尚书左丞,以疾罢知颍昌
绍圣初,坐元祐党,累贬化州安置。
全宋诗
梁焘(一○三四~一○九七)字况之郓州须城(今山东东平)人,茜子。
以荫为太庙斋郎
进士,编校秘阁书籍,迁集贤校理通判明州
神宗元丰五年(一○八二)提点京西刑狱(《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三二三)。
八年,为吏部郎中(同上书卷三五九)。
哲宗元祐元年(一○八六),迁右谏议大夫
二年,知潞州(同上书卷四○一)。
四年,进御史中丞(同上书卷四三四)。
五年,知郑州(同上书卷四四七)。
六年权礼部尚书,拜翰林学士(同上书卷四六六)。
七年,拜尚书右丞
绍圣元年(一○九四),出知颍昌府,徙郓州
以元祐党人知鄂州
三年,再贬少府监分司南京
四年,三贬雷州别驾化州安置,卒,年六十四。
东都事略》卷九○、《宋史》卷三四二有传。
全宋文·卷一七八三
梁焘(一○三四—一○九七)字况之郓州须城(今山东东平)人。
进士中第,编校秘阁书籍,迁集贤校理通判明州检详枢密五房文字。
元丰中,出知宣州提点京西刑狱。
哲宗立,召为工部郎中,迁太常少卿右谏议大夫,历任御史中丞权礼部尚书翰林学士
元祐七年,拜尚书右丞,转左丞
绍圣初,坐司马光党,黜知鄂州,再贬少府监,三贬雷州别驾化州安置。
绍圣四年卒,年六十四。
著有《安南献议文字》并目录五卷、《荐士录》,又与顾临合撰《总戎集》十卷。
宋史》卷三四二有传。
王给南宋
简介
嘉定五年(1212)雷州知州
章惇北宋 1035 — 1106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35—1106 【介绍】: 建州浦城人,寓居苏州字子厚
仁宗嘉祐四年进士
神宗熙宁初王安石秉政,擢为编修三司条例官
察访荆湖,用兵溪洞,拓境数百里,置沅州
元丰二年参知政事
坐事罢知蔡州,徙陈、定二州。
哲宗即位高太后听政,除知枢密院事
司马光力辩免役法不可废,为刘挚苏轼等所劾,黜知汝州
哲宗亲政,起为尚书左仆射兼门下侍郎,引用蔡卞蔡京等,倡“绍述”之说,尽复青苗、免役诸法。
排挤元祐党人,报复仇怨,株连甚众。
又反对还西夏故地,断绝岁赐,战争重兴。
哲宗死,力阻议立徽宗
徽宗立,累贬舒州团练副使睦州居住,徙越州湖州
全宋诗
章惇(一○三五~一一○五)字子厚建州浦城(今属福建)人,徙居苏州
仁宗嘉祐四年(一○五九)进士(《宋会要辑稿》选举二之九),耻名位于侄衡下,委敕而出。
再举甲科,调知商洛县
神宗熙宁初,历湖南湖北察访使,入为右正言知制诰直学士院,出知湖州
十年(一○七七),入为翰林学士乾道临安》卷三),知审官院。
元丰三年(一○八○),拜右谏议大夫参知政事
四年,出知、定三州。
五年,召拜门下侍郎
哲宗即位知枢密院事,旋黜知汝州提举洞霄宫
哲宗亲政,起为尚书左仆射兼门下侍郎
徽宗立封申国公,为山陵使
罢知越州,寻贬武昌军节度副使,再贬雷州司户参军
崇宁二年(一一○三),改舒州团练副使睦州居住,徙越州,改湖州
四年卒,年七十一。
政和三年(一一一三),追赠太师
东都事略》卷九五、《名臣碑传琬琰集下》卷一八、实录《章丞相传》、《宋史》卷四七一有传。
今录诗十三首。
全宋文·卷一七九五
章惇(一○三五——一一○五)字子厚建州浦城(今福建浦城)人。
嘉祐二年进士,耻出侄衡下,四年再登甲科,调商,与苏轼游。
熙宁初王安石用为编修三司条例官经制北江群蛮,命为湖南、北察访使。
召还,擢知制诰直学士院、判军器监
因言者论,出知湖州,徙杭州,入为翰林学士
元丰三年,拜参知政事,罢知蔡州,历陈、定二州,五年召拜门下侍郎
哲宗即位知枢密院事
宣仁听政,驳司马光所更役法,黜知汝州
哲宗亲政,起尚书左仆射兼门下侍郎,复熙、丰之政,力排元祐党人,报复仇怨,株连甚众,天下怨愤。
徽宗初,罢知越州,寻贬武昌军节度副使潭州安置,徙睦州
崇宁四年卒,年七十一。
著有《导洛通汴记》一卷(存)、《熙宁新定孝赠式》一五卷、《元符敕令格式》一三四卷。
见《宋史》卷四七一《奸臣传》一,卷二○三、二○四《艺文志》二、三。
谭幼学南宋
简介
嘉定七年(1214)雷州知州
赵汝迕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宗室,居温州乐清字叔午,一作叔鲁号寒泉
兄弟群从,多登显仕。
汝迕尤以诗知名。
宁宗嘉定七年进士
佥判雷州
将进用,因诗文触怒时相,谪官沦落,不得志而卒。
全宋诗
赵汝迕字叔鲁(《前贤小集拾遗》卷三),号寒泉(《宋诗纪事》卷八五),乐清(今属浙江)人。
宁宗嘉定七年(一二一四)进士
处州佥判
因「夜雨」一联诗忤时相,沦落以终。
事见明永乐乐清县志》卷七。
今录诗三首。
薛伯虎南宋
简介
嘉定五年(1212)雷州知州
嘉定六年(1213)庐州知州安抚使
嘉定八年(1215)任无为知军
李守柔南宋 1110 — 1176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110—1176 【介绍】: 桂林人字必强
进士第
累迁雷州海康县,知贺州临贺县
赵鼎潮州再贬过雷州守柔以故相礼迎,为人告于秦桧,坐十年不得升迁。
死,始转官通判容州、邑州,擢知宜州,秩满乞归。
范成大荐,起知新州,未至而卒。
赵善玭南宋
简介
嘉定八年(1215)雷州知州
苏辙北宋 1039 — 1112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39—1112 【介绍】: 眉州眉山人字子由一字同叔号颍滨遗老
苏洵子,苏轼弟。
仁宗嘉祐二年进士,复举制科。
初为商州军事推官
神宗熙宁间,为三司条例司检详文字,力陈青苗法不可行,出为河南推官
陈州教授应天府签书判官等职。
元丰中,坐兄以诗得罪,谪监筠州盐酒税。
哲宗立,召为秘书省校书郎,改右司谏,劾新党蔡确章惇等。
累迁御史中丞,拜尚书右丞、进门下侍郎
绍圣中,落职知汝州,又责雷州安置。
徽宗崇宁中,再降朝请大夫,罢祠,居许州
后复大中大夫致仕。
卒谥文定
为文汪洋澹泊,为唐宋八大家之一,与父、兄合称三苏。
有《栾城集》、《诗集传》、《春秋集传》等。
全宋诗
苏辙(一○三九~一一一二)字子由一字同叔晚号颍滨遗老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
与父洵、兄轼同以文学知名。
仁宗嘉祐二年(一○五七)进士
六年,又举才识兼茂明于体用科,因乞侍父未仕。
英宗治平二年(一○六五),为大名府留守推官
神宗熙宁二年(一○六九),召为制置三司条例司检详文字,议事每与王安石不合,出为河南推官,历陈州教授齐州掌书记签书应天府判官
元丰二年(一○七九),兄轼被罪,亦坐贬监筠州盐酒税。
哲宗元祐元年(一○八六),入为右司谏,寻迁起居郎中书舍人,累迁尚书右丞
七年,擢大中大夫门下侍郎
八年,哲宗亲政,起用新党。
绍圣元年(一○九四),以元祐党人落职,出知汝州袁州,又降授朝议大夫分司南京筠州居住。
四年,责授化州别驾雷州安置。
元符元年(一○九八),迁循州
徽宗即位,北徙永州岳州,复大中大夫提举凤翔上清太平宫,定居颍昌府
崇宁中重开党禁,罢祠。
大观二年(一一○八),复朝议大夫,迁中大夫
政和二年(一一一二),转大中大夫致仕,同年十月卒,年七十四。
孝宗淳熙中追谥文定
有《诗传》、《春秋传》、《栾城集》等,并行于世。
《名臣碑传琬琰集》下集卷一一、《宋史》卷三三九有传。
 苏辙诗,以明万历间清梦轩刊《栾城集》(其中《栾城集》五十卷,《栾城后集》二十四卷,《栾城第三集》十卷,《栾城应诏》十二卷)为底本。
参校宋刻残本《苏文定公文集》(简称宋大字本)、宋递修本《苏文定公文集》(简称宋文集本)、明嘉靖蜀藩朱让栩刻本(简称明蜀本)、《四部丛刊》明活字本(简称明活字本)、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清道光眉州刻《三苏全集》本(简称三苏本)。
新辑集外诗,另编一卷。
词学图录
苏辙(1039-1112) 字子由
眉州眉山人
轼弟。
有词见《栾城遗言》。
全宋文·卷二○三七
苏辙(一○三九——一一一二)字子由一字同叔晚号颍滨遗老眉州眉山(今四川眉山)人,洵子,轼弟。
嘉祐二年进士六年又举制策入四等。
商州军事推官,未赴任。
英宗治平二年出任大名府推官
神宗熙宁二年制置三司条例司检详文字
三年出为陈州教授六年齐州掌书记九年签书南京判官
元丰二年受兄乌台诗案连累,贬监筠州盐酒税。
七年绩溪
八年神宗病逝,被召还朝,擢右司谏。
元祐元年起居郎中书舍人
其后相继任户部侍郎翰林学士吏部尚书御史中丞尚书右丞大中大夫门下侍郎
绍圣元年哲宗亲政后,落职知汝州,贬居筠州雷州循州
哲宗崩,徽宗立,遇赦北归,闲居颍昌
政和二年卒,年七十四。
著有《诗集传》、《春秋集解》、《古史》、《龙川略志》、《龙川别志》、《老子解》、《栾城集》,皆传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