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点
人物库 宋朝
郑良嗣南宋
全宋诗
郑良嗣金华(今属浙江)人。
刚中子。
高宗绍兴十九年(一一四九),为四川宣抚司书写机宜文字
以父忤秦桧除名(《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一五九),柳州编管(《宋会要辑稿》职官七○之三三)。
孝宗淳熙七年(一一八○),知扬州(同上书职官六二之二三)。
八年,兼提举淮东常平(同上书食货五三之三三)。
十一年,改除秘阁修撰(同上书职官六二之二五)。
全宋文·卷五七一八
郑良嗣婺州金华(今浙江金华)人,刚中子。
绍兴十九年四川宣抚司书写机宜文字,以父忤秦桧,除名,编管柳州
乾道间提举浙东常平公事。
淳熙七年扬州
八年提举淮东常平
十一年秘阁修撰
见《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一五九,《宋会要辑稿》职官六二之二二、职官七○之三三、食货五三之三三、食货六二之四七,《南宋制抚年表》卷上。
主要活动
  • 1171年-1173年,两浙东路绍兴府(绍兴市),两浙东路提举常平等事
  • 1174年-1175年,福建路福州(福建省福州市),福建路提点刑狱公事
  • 1179年,两浙路临安(杭州),尚书右司郎中
  • 1180年-1184年,淮南东路扬州(扬州市),扬州知州兼安抚使,1184年1月诏除秘阁修撰
范冲宋 1067 — 1141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67—1141 【介绍】: 成都华阳人字元长
范祖禹子。
哲宗绍圣元年进士
高宗即位,历两淮转运副使
绍兴四年,召为宗正少卿直史馆,命重修神宗、哲宗两朝实录。
翰林侍读学士,旋以龙图阁直学士奉祠
性好义乐善,司马光家属皆依冲所,抚育之。
全宋诗
范冲(一○六七~一一四二)字元长华阳(今四川成都)人。
祖禹长子。
哲宗绍圣元年(一○九四)进士清嘉庆华阳县志》卷二七)。
高宗即位,召为虞部员外郎,历两淮转运副使
建炎中,知衢州,因请祠与赵鼎有连,夺职(明崇祯衢州府志》卷一一)。
绍兴中诏修神、哲两朝实录,为宗正少卿直史馆
累官翰林侍读学士,寻以龙图阁直学士奉祠
绍兴十一年十二月卒于婺州(《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一四三),年七十五。
宋史》卷四三五有传。
今录诗四首。
全宋文·卷二九四九
范冲(一○六八——一一四二)字元长一字益谦华阳(今四川成都)人,祖禹长子。
绍圣元年进士及第
高宗即位,历两淮转运副使绍兴中召为宗正少卿直史馆,重修神、哲两朝《实录》,迁起居郎
累官翰林侍读学士,寻以龙图阁直学士奉祠,复知婺州
绍兴十一年十二月卒,年七十五。
尝编类司马光《记闻》十卷奏御。
修神、哲实录时,别为《神宗实录考异》五卷及《辨诬录》。
著有《春秋讲义》四卷、《宰辅拜罢录》二十四卷、《范太史遗事》一卷、《范祖禹家传》八卷等。
见《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一四三,《宋史》卷二○三、二○五《艺文志》及卷四三五本传。
主要活动
  • 1094年,进士
  • 1126年-1127年,淮南西路泰州(江苏省泰州市),淮南西路提举常平等事
  • 1127年,京畿路汴京(开封),虞部郎中
  • 1127年-1128年,两浙路杭州(杭州市),两浙路转运副使
  • 1127年-1128年,荆湖北路江陵府(荆州市),荆湖北路转运副使
  • 1129年,两浙路临安府(杭州市),两浙路转运副使,3月守宗正卿
  • 1129年-1135年,两浙路临安(杭州),宗正少卿
  • 1130年,两浙东路衢州(西安县),衢州知州
  • 1134年-1135年,两浙路临安(杭州),起居郎
  • 1135年-1136年,两浙路临安(杭州),司封郎中
  • 1136年,两浙路临安(杭州),翰林学士
  • 1138年,两浙东路婺州(金华),婺州知州
施结北宋
简介
崇宁三年(1104)饶州知州
崇宁四年(1105)婺州知州
大观元年(1107)兴国军知军
大观四年(1110)吉州知州
主要活动
  • 1104年-1106年,江南东路饶州(鄱阳县),饶州知州
  • 1105年-1106年,两浙路婺州(金华),婺州知州
  • 1107年-1109年,江南西路兴国军(阳新),兴国军知军
  • 1110年-1112年,江南西路吉州(吉安),吉州知州
张垓
全宋诗
张垓字伯广鄱阳(今江西鄱阳)人。
师事叶适(《宋元学案》卷五五)。
以荫入仕。
叶适建康,辟入幕,后为湖广总领淮东转运司干办
事见《敬乡录》卷七,《金华贤达传》卷一二有传。
季镛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处州龙泉人字伯韶
金华何基学。
理宗淳祐十二年严州,时值水灾,首蠲秋苗十六,宽京府榷籴之令,开仓赈济,民得以安生
官至两浙转运使
全宋文·卷八○二八
季镛字伯韶处州龙泉(今浙江龙泉)人。
初从金华何基学,淳祐十二年累官知睦州,有惠政。
景定初绍兴府
三年,除将作监,寻除直龙图阁两浙转运副使,诏知临安府
咸淳初,官至司农卿户部侍郎
见《景定严州续志》卷二、三,《宝庆会稽续志》卷二,《咸淳临安》卷四九,《宋史》卷一七三《食货志》上一,《宋元学案》卷八二等。
主要活动
  • 1252年-1254年,两浙西路严州(建德),严州知州
  • 1255年-1262年,两浙东路绍兴府(绍兴市),两浙东路提举常平等事
  • 1260年-1261年,两浙东路温州(温州),温州知州,十二月到任
  • 1260年-1262年,两浙东路绍兴府(绍兴),绍兴府知府
  • 1262年,两浙路临安(杭州),判将作监
  • 1262年-1263年,两浙路临安府(杭州市),两浙路转运判官
  • 1262年-1264年,两浙路临安府(杭州市),两浙路转运副使
  • 1263年,两浙西路临安府(杭州),临安府知府兼安抚使
  • 1264年-1266年,两浙路临安(杭州),大理卿
  • 1265年-1266年,两浙西路苏州平江府(江苏省苏州市),两浙西路提举常平等事
  • 1265年-1266年,江南东路池州(安徽省贵池区),江南东路提举常平等事
  • 1265年-1267年,两浙西路平江府(苏州),平江府知府
  • 1266年-1267年,两浙西路镇江府(镇江市),两浙西路提点刑狱公事
  • 1266年-1267年,两浙路临安(杭州),户部侍郎
薛季宣南宋 1134 — 1173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134—1173 【介绍】: 温州永嘉人字士龙号艮斋
薛徽言子。
程颐弟子袁溉
高宗绍兴末,为鄂州武昌,保伍辑民,严备金兵。
召为大理寺主簿,除大理正
后知湖州,改常州,未赴而卒。
为学主著实,反对空谈义理,注重研究田赋、兵制、地形、水利等世务,开永嘉事功学派先声。
有《浪语集》。
全宋文·卷五七七四
薛季宣(一一三四——一一七三)字士龙(一),号艮斋温州永嘉(今浙江温州)人,徽言子。
少孤,年十七,从荆南孙汝翼书写机宜文字,获事袁溉,传程颐之学。
绍兴末,为鄂州武昌
婺州司理参军常熟
召为大理寺主簿,除大理正;出知湖州,改常州,未上,于乾道九年卒,年四十,谥文宪
季宣精于古封建、井田、乡遂、司马法之制,晚与朱子、吕祖谦游,多所商榷,而兼重事功。
其后陈傅良叶适等递相祖述,永嘉之学遂别为一派。
著有《书古文训》、《诗性情说》、《论语直解》、《春秋经解旨要》、《大学解》、《中庸解》、《浪语集》等。
事迹见《止斋》卷五一《新改差常州薛公行状》,《东莱先生文集》卷一○《薛常州墓志铭》,《宋史》卷四三四《薛季宣传》。
主要活动
  • 1150年-1152年,荆湖北路江陵府江陵府(湖北江陵),书写机宜文字,在江陵。与孙氏成婚,岳父荆南安抚使孙汝翼辟为书写机宜文字
  • 1153年-1159年,成都府路成都府(四川成都),幕职,五月,萧振任四川制置使。孙汝翼任成都府路运副。薛季宣西游于蜀,入萧振幕
  • 1160年-1163年,荆湖北路鄂州武昌(湖北鄂城),知县,以恩荫试武昌令。时刘锜知荆南府,镇守鄂州。季宣论武昌形势,陈屯田、分戍、保伍以宽民力之策
  • 1163年-1167年,两浙西路临安府(浙江杭州),司理参军,是年,薛季宣从吏部铨,得婺州司理参军,待次
  • 1168年-1170年,两浙西路临安府(浙江杭州),知县,在临安。召对后改宣义郎,知平江府常熟县。离开临安前,致书刘珙告别
  • 1171年-1172年,两浙西路临安府(浙江杭州),大理寺主簿,赴大理寺任主簿
  • 1172年,两浙西路临安府(浙江杭州),大理正,回到临安复命,进官二等,除大理正(任大理正仅七日)
  • 1172年-1173年,两浙西路临安府(浙江杭州),知府,赴湖州任知府。行前上劄子一论科折不均、丁绢催扰之弊,二论备边之策,三论下情上达、人主兼听广纳
李友直南宋 1134 — 1199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134—1199 【介绍】: 宋绍兴府馀姚人字叔益
史浩婿。
孝宗淳熙二年进士
慈溪县主簿,除敕令所删定官,修进《条法事类》。
尝奏言救荒、漕运、附试三事,为孝宗所纳。
通判婺州,为政外宽内明,务大体而略苛细,裁决无不允当。
以疾奉祠
主要活动
  • 1175年,进士
  • 1181年,江南西路临江军(清江),临江军知军
  • 1182年-1183年,江南东路广德军(广德),广德军知军
  • 1192年-1193年,两浙路临安(杭州),判鼓司
潘景宪南宋 1134 — 1190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134—1190 【介绍】: 婺州金华人字叔度
九岁以童子贡京师,后入太学
孝宗隆兴元年进士
官至太平教授
父丧服除,不复仕。
吕祖谦同年而服其学、游其门。
全宋文·卷五八○○
潘景宪(一一三四——一一九○)字叔度金华(今浙江金华)人。
九岁以童子贡京师,后入太学
隆兴元年进士,调荆门军学教授,不行,请为南岳祠官
后不复仕,游吕祖谦门,执弟子礼。
绍熙元年卒,年五十七。
朱熹潘公墓志铭》(《朱文公文集》卷九三)。
主要活动
  • 1163年,进士
  • 1170年-1171年,广南西路容州(广西省容县),广南西路提点刑狱公事
  • 1176年,江南东路昪州(待考),江南东路转运副使
钱佃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平江府常熟人字仲耕
钱俣弟。
高宗绍兴十五年进士
累迁吏、兵、工三部侍郎,出为江西转运副使,继使福建,再使江西
孝宗淳熙八年婺州,移赈饥,全活七十余万口。
临政以民为先,治绩为诸郡最,朱熹极称之。
官至中奉大夫秘阁修撰
卒年六十二。
有《易解》、《词科类要》及文集。
全宋文·卷五三九四
钱佃字仲耕平江府常熟(今江苏常熟)人。
俣弟。
绍兴十五年进士
历官临安府推官,擢吏部郎中,累迁吏、兵、工三部侍郎
淳熙中出为江西转运副使,继使福建,再使江西八年婺州
官至中奉大夫秘阁修撰
年六十二卒。
著有《易解》、《词科类要》、文集。
见《吴郡志》卷二八,《姑苏》卷五○。
主要活动
  • 1145年,进士
  • 1168年,两浙路临安(杭州),尚书左司郎中
  • 1169年-1170年,两浙路临安(杭州),尚书右司郎中
  • 1170年-1171年,两浙路临安(杭州),中书门下检正诸房公事
  • 1173年-1174年,两浙路临安(杭州),吏部侍郎
  • 1174年,两浙路临安(杭州),兵部侍郎
  • 1174年,两浙路临安(杭州),工部侍郎
  • 1175年-1176年,江南西路赣州(赣州市),江南西路提点刑狱公事
  • 1175年-1181年,江南西路昪州(待考),江南西路转运副使
  • 1178年,福建路建宁府(建瓯市),福建路转运副使
  • 1180年-1181年,江南西路隆兴府(南昌),隆兴府知府兼安抚使
  • 1181年-1184年,两浙东路婺州(金华),婺州知州
  • 1183年,两浙路临安(杭州),司农卿
方逢辰宋末元初 1221 — 1291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221—1291 【介绍】: 严州淳安人初名梦魁字君锡,一作圣锡
方镕子。
理宗淳祐十年进士第一
累官兵部侍郎,国史修撰。
宰相郑清之贾似道擅权,逢辰力诋其非,称疾归。
除吏、礼二部尚书,俱不拜。
宋亡后,隐居蛟峰,授徒讲学,学者称“蛟峰先生”。
元朝召之,坚辞不赴。
尊崇朱熹,阐释孟子和程朱学派道德论。
有《孝经解》、《易外传》、《尚书释传》、《学庸注释》、《蛟峰文集》。
全宋诗
方逢辰(一二二一~一二九一)原名梦魁学者称蛟峰先生淳安(今属浙江)人。
理宗淳祐十年(一二五○)进士第一理宗为改今名,因字君锡,授平江军节度签判
宝祐元年(一二五三),召为秘书省正字
二年,在校书郎任以言事罢。
开庆元年(一二五九),召为著作郎
景定元年(一二六○),兼权尚左郎官,又以言事忤贾似道罢。
婺州开讲授徒。
二年,起知瑞州
度宗咸淳元年(一二六五),召为司封郎官直舍人院,迁秘书少监起居舍人
三年,出为江东提刑,徙江西转运副使
五年权兵部侍郎
七年,迁吏部侍郎
丁母忧去国,从此绝意仕途。
元世祖至元二十八年卒,年七十一。
著作大多散失,五世从孙渊辑为《蛟峰先生文集》八卷,七世孙中续辑外集四卷。
事见本集末附黄溍蛟峰先生阡表》、文及翁《故侍读尚书方公墓志铭》。
 方逢辰诗,以明天顺七年方中刻本《蛟峰先生文集》(藏北京图书馆)为底本,校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
全宋文·卷八一七○
方逢辰(一二二一——一二九一)初名梦魁字君锡严州淳安(今浙江淳安)人,淳祐十年进士第一理宗改赐今名。
初补承事郎佥书平江军节度判官厅公事,宝祐元年秘书省正字召入,二年校书郎四年除知宁国府
后以著作郎召,复权尚书左郎官
贾似道入相,罢职。
咸淳元年度宗登极,除兼国史院编修官实录院检讨官直舍人院,寻除秘书监、再除起居舍人
三年,除秘阁修撰江东提刑四年江西转运副使七年吏部侍郎
时权奸当道,逢辰力诋其非,称疾归,授徒讲学,学者称蛟峰先生
宋亡,元世祖诏起之,以疾坚辞不出。
至元二十八年卒。
著有《孝经解》、《易外传》、《尚书传》、《中庸大学注释》、《蛟峰文集》等。
文及翁《故侍读尚书方公墓志铭》(《蛟峰外集》卷三)。
主要活动
  • 1250年,状元
  • 1255年,两浙路临安(杭州),秘书郎
  • 1259年-1261年,两浙路临安(杭州),著作郎
  • 1260年-1265年,两浙路临安(杭州),吏部郎中
  • 1261年,两浙西路嘉兴府(嘉兴),嘉兴府知府
  • 1262年-1263年,江南西路瑞州(高安),瑞州知州
  • 1263年-1264年,江南西路昪州(待考),江南西路转运副使
  • 1266年,两浙路临安(杭州),中书舍人
  • 1266年,两浙路临安(杭州),司封郎中
  • 1266年,两浙路临安(杭州),秘书少监
  • 1266年-1267年,两浙路临安(杭州),起居舍人
  • 1267年-1268年,江南东路饶州(波阳县),江南东路提点刑狱公事,缺载1268年4月除江西转运使
  • 1268年-1269年,江南西路昪州(待考),江南西路转运使
常楙宋末元初 ? — 1282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282 【介绍】: 邛州临邛人,寓居嘉兴字长孺
常同曾孙。
理宗淳祐七年进士
婺州推官,疏决滞讼,以□繁裁剧称。
通判临安,知广德军
监察御史,知无不言。
两浙转运使,禁戢吏奸,新筑海晏塘。
平江府,改浙东安抚使,皆有惠政。
恭帝德祐元年,拜吏部尚书次年参知政事
夏士林缴驳,拜疏出关。
全宋诗
常楙(?
~一二八二),字长孺号蒲溪愚叟武康(今浙江德清西)人。
理宗淳祐七年(一二四七)进士
常熟,改婺州推官
景定元年(一二六○)嘉定县清光绪嘉定县志》卷一一)。
通判临安府,知广德军,除监察御史,出为两浙转运使
户部侍郎
度宗咸淳六年(一二七○)平江府
七年,知绍兴府清同治苏州府志》卷五二)。
召为刑部侍郎
恭帝德祐元年(一二七五)吏部尚书
二年参知政事
后六年卒。
宋史》卷四二一有传。
全宋文·卷八二四七
常楙(?
——一二八二),字长孺临邛(今四川邛崃)人。
同曾孙。
淳祐七年,举进士,调常熟
临安通判,知广德军,拜监察御史两浙转运使,迁户部侍郎,知平江府,改浙东安抚使
德祐元年吏部尚书二年参知政事
至元十九年卒。
宋史》卷四二一有传。
主要活动
  • 1247年,进士
  • 1265年-1268年,两浙路临安(杭州),监察御史
  • 1266年-1268年,两浙西路苏州平江府(江苏省苏州市),两浙西路提举常平等事
  • 1266年-1268年,江南东路池州(安徽省贵池区),江南东路提举常平等事
  • 1268年,两浙路临安府(杭州市),两浙路转运判官,10月升副
  • 1268年,两浙路临安(杭州),司农卿
  • 1268年-1269年,两浙路临安府(杭州市),两浙路转运副使
  • 1269年-1270年,两浙路临安(杭州),中书门下检正诸房公事
  • 1269年-1270年,两浙路临安(杭州),户部侍郎
  • 1272年-1273年,两浙路临安(杭州),给事中
  • 1273年,两浙路临安(杭州),刑部侍郎
  • 1275年,两浙路临安(杭州),吏部尚书
  • 1276年,两浙路临安(杭州),参政,1月遁
林谟南宋 1135 — 1193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135—1193 【介绍】: 福州连江人字丕显
林子奇游,与吕祖谦为同舍生。
祖谦数岁,手抄其诗文默读。
祖谦讲学金华诎首受业,从诸生后唯谨。
沈锡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真州扬子人字子昭
沈铢弟。
徽宗崇宁初,为讲义司检讨
反对蔡京定元符上书人之罪,不果。
累迁兵部侍郎,以徽猷阁待制应天府,徙江宁
怀素诛,江淮间多以诬告兴狱,为之辩析,受诬者皆得释。
历知宣四州,以通议大夫致仕卒。
有《崇宁改修法度》。
全宋文·卷二四○八
沈锡字子昭真州扬子(今江苏仪徵)人,铢弟。
王安礼任,为鄂州司户参军
崇宁初,为讲议司检讨
卫尉丞,迁祠部员外郎提点江东刑狱,知婺州
入为左司员外郎,兼定、嘉二王侍讲,进太常少卿,拜兵部侍郎
徽猷阁待制应天府,徙江宁
历知宣四州,以通议大夫致仕。
著有《崇宁改修法度》十卷。
见《宋史》卷三五四《沈铢传》附传。
主要活动
  • 1102年-1103年,京畿路汴京(开封),卫尉寺丞
  • 1103年-1104年,京畿路汴京(开封),祠部郎中
  • 1104年-1107年,京畿路汴京(开封),吏部郎中
  • 1105年-1106年,江南东路饶州(波阳县),江南东路提点刑狱公事
  • 1106年-1107年,两浙路婺州(金华),婺州知州
  • 1106年-1108年,京畿路汴京(开封),尚书左司郎中
  • 1108年,京畿路汴京(开封),太常少卿
  • 1108年-1109年,京东西路应天府(河南商丘),应天府知府
  • 1108年-1109年,京畿路汴京(开封),兵部侍郎
  • 1109年,江南东路江宁府(南通),江宁府知府兼安抚使,7月移知宣州
  • 1112年-1113年,淮南东路海州(连云港市),海州知州
  • 1114年-1116年,淮南东路泰州(泰州市),泰州知州
  • 1116年-1117年,京西北路汝州(汝州市),汝州知州
  • 1117年-1118年,江南东路宣州(宣城),宣州知州
应子和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婺州永康人
孝宗淳熙二年进士
官至观察使
工诗,有“三红秀才”之称。
全宋诗
应子和永康(今属浙江)人。
孝宗淳熙二年(一一七五)进士
官至观察使中军都督府事。
长于诗,因所写诗句有三红秀才之称。
事见清光绪永康县志》卷八《文苑》。
主要活动
  • 1175年,进士
刘安上宋 1069 — 1128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69—1128 【介绍】: 温州永嘉人字元礼
刘安节从弟。
哲宗绍圣四年进士
安节时称二刘,为乡里所推。
累官侍御史,上疏直言宰相蔡京罪数十条,又与中丞石公弼共劾之,罢相。
右谏议大夫,知婺州
徽宗宣和初致仕。
有《刘给谏集》。
全宋诗
刘安上(一○六九~一一二八)字元礼永嘉(今浙江温州)人。
少以文行知名,与从兄刘安节并称“二刘”。
哲宗绍圣四年(一○九七)进士,调钱塘,迁缙云登州教授
徽宗大观元年(一一○七),除提举两浙学事,召对,留为监察御史
二年,迁侍御史
三年,迁谏议大夫
政和元年(一一一一),以中书舍人召。
三年,除给事中
蔡京复相,力请外任,历知寿寿春、舒等州府。
宣和七年(一一二五)提举南京鸿庆宫
钦宗靖康元年(一一二六)致仕。
高宗建炎二年卒,年六十。
有诗五百篇,制诰杂文三十卷,已佚。
宁宗嘉定中温州留元刚收集遗文刻《二刘文集》,中有《刘给事文集》五卷。
事见本集附录薛嘉言所撰行状、《宋元学案》卷三二。
 刘安上诗,以原鲍氏知不足斋藏朱彝尊跋钞本《刘给事文集》(藏上海图书馆)为底本。
参校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原刘氏嘉业堂藏孙衣言校并题记钞本(简称钞本,藏北京师范大学图书馆),清光绪瑞安孙氏《永嘉丛书》所收同治十二年孙诒让校并记武昌书局刻本(简称永嘉本)。
新辑得集外诗一首,附于卷末。
全宋文·卷二九六五
刘安上(一○六九——一一二八)字元礼温州永嘉(今浙江温州)人。
少与从兄安节俱师事程颐,以学行为乡里所推。
绍圣四年进士第,调杭州钱塘,迁处州缙云县令,除登州州学教授
大观初,除提举两浙学事,未行,留为监察御史,迁殿中侍御史侍御史谏议大夫
丁母忧离任。
政和初中书舍人召,踰年除给事中
力请外任,除徽猷阁待制寿州,后历知邢州寿春府舒州,所至皆有惠政。
宣和初致仕,建炎二年卒,享年六十。
著有诗五百篇、制诰杂文三十卷,藏于家。
见《刘给谏集》附录薛嘉言所撰《行状》。
主要活动
  • 1097年,进士
  • 1105年-1107年,两浙路苏州(江苏省苏州市),两浙路提举学事司
  • 1107年,京畿路汴京(开封),监察御史,11月迁殿中侍御史
  • 1107年-1108年,京畿路汴京(开封),殿中侍御史,1108年8月为考试官
  • 1108年-1109年,京畿路汴京(开封),侍御史,1109年8月迁谏议大夫
  • 1109年,京畿路汴京(开封),右谏议大夫
  • 1111年-1112年,京畿路汴京(开封),中书舍人
  • 1113年-1114年,京畿路汴京(开封),给事中
  • 1113年-1115年,淮南西路寿州(寿县),寿州知州
  • 1115年-1117年,两浙路婺州(金华),婺州知州
  • 1119年-1121年,河北路信德府(河北省邢台市),信德府知府
  • 1121年-1123年,淮南西路寿春府(寿县),寿春府知府
  • 1125年,淮南西路舒州(安庆市),舒州知州,建炎二年卒
唐季度南宋
全宋诗
唐季度字伯宪金华(今属浙江)人。
高宗绍兴二十九年(一一五九)预乡举(明万历金华府志》卷一四)。
光宗绍熙三年(一一九二)郴州教授(万历《郴州志》卷二)。
今录诗三首。
全宋文·卷五三九四
唐季度字伯宪婺州金华(今浙江金华)人。
绍兴二十九年乡举,累官郴州教授
见《宋诗纪事补遗》卷四五。
吕祖俭南宋 ? — 1196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196 【介绍】: 婺州金华人,祖籍寿州字子约号大愚
吕祖谦弟。
受业祖谦诸生
通判台州
宁宗即位,除太府丞
赵汝愚罢相,上封事极谏,忤韩侂胄,安置韶州,未至,改送吉州
在谪所读书穷理,卖药自给。
遇赦量移高安,卒。
追谥忠
有《大愚集》。
全宋诗
吕祖俭(?
~一一九六),字子约自号大愚叟清康熙金华府志》卷一六),金华(今属浙江)人。
祖谦弟。
以父荫入官。
历监明州仓,衢州法曹,藉田令,司农簿。
光宗绍熙四年(一一九三)六月通判台州十一月,除太府寺丞(《嘉定赤城志》卷一○)。
宁宗庆元元年(一一九五),以忤韩侂胄韶州安置,后送吉州,遇赦,量移高安
二年,卒。
著有《大愚集》,已佚。
宋史》卷四五五有传。
今录诗二十六首。
全宋文·卷六四○一
吕祖俭(?
——一一九六),字子约号大愚婺州金华(今浙江金华)人,祖谦弟。
受业祖谦诸生
明州仓,将上,会祖谦卒,为终期丧。
衢州法曹,除籍田令,为司农簿,通判台州
宁宗继位,除太府丞
韩侂胄,安置韶州,改送吉州
遇赦,量移高安
庆元二年卒,谥曰忠
著有《大愚集》。
见《宋史》卷四五五《吕祖俭传》,《宋会要辑稿》礼五八之一○四、职官七三之一九。
主要活动
  • 1194年-1195年,两浙路临安(杭州),太府寺丞
苏谔南宋
全宋文·卷五四一○
苏谔字伯昌眉山(今四川眉山)人,苏辙曾孙。
家于婺州
以祖恩初任浙东帅属,知台州仙居县江西运司干办主管文字,历知柳州邵州韶州
宁国司马。
淳熙元年明州司马
召除工部郎中,改兵部,以直显谟阁湖南运副
淳熙七年明州长史大理少卿太府卿
又任江东运副江西提刑
奉祠,卒。
有《拙斋》。
见《宋会要辑稿》职官四八之二、四八之三,《敬乡录》卷七。
主要活动
  • 1162年-1163年,荆湖南路郴州(郴州市),郴州知州
  • 1164年-1166年,广南东路韶州(广东省韶关市),韶州知州
  • 1175年-1177年,两浙路临安(杭州),兵部郎中
  • 1176年,两浙路临安(杭州),工部郎中
  • 1179年,两浙路临安(杭州),大理少卿
  • 1180年,两浙路临安(杭州),太府少卿
  • 1182年-1184年,江南东路昪州(待考),江南东路转运副使
  • 1195年-1197年,江南西路赣州(赣州市),江南西路提点刑狱公事
蒋继周南宋 ? — 1196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196 【介绍】: 处州青田人字世修
蒋存诚从子。
高宗绍兴二十四年进士
太学正累进秘书郎,兼国史院编修官
论对奏议,得孝宗赏识。
右正言御史中丞,敢言直谏,多为采纳。
光宗绍熙间,知宁国府,徙太平州,适遇水灾,力行赈恤之政。
通议大夫致仕卒。
全宋文·卷五八○三
蒋继周(?
——一一九六),字世修处州青田(今浙江青田)人。
绍兴二十四年进士
衢州常山县主簿,历州学教授秘书省正字校书郎秘书郎国史院编修官,知舒州
秘书丞权吏部郎官,又兼太子侍读
淳熙十年右正言,历知贡举,兼侍讲,迁右谏议大夫御史中丞礼部尚书,知婺州
绍熙元年焕章阁待制,徙太平州,后与祠。
庆元二年卒。
陆游中丞蒋公墓志铭》(《渭南文集》卷三五),《南宋馆阁》卷七。
主要活动
  • 1154年,进士
  • 1174年-1175年,两浙路临安(杭州),校书郎
  • 1175年-1177年,两浙路临安(杭州),秘书郎
  • 1179年-1180年,两浙路临安(杭州),宗正寺丞
  • 1180年,两浙路临安(杭州),大宗正丞
  • 1180年-1182年,两浙路临安(杭州),秘书丞
  • 1181年-1182年,两浙路临安(杭州),吏部郎中
  • 1182年-1183年,两浙路临安(杭州),将作少监
  • 1183年,两浙路临安(杭州),判军器监
  • 1183年-1184年,两浙路临安(杭州),判将作监,4月已在任。
  • 1183年-1186年,两浙路临安(杭州),右正言
  • 1185年-1186年,两浙路临安(杭州),右谏议大夫,1186年9月迁御史中丞
  • 1186年-1187年,两浙路临安(杭州),御史中丞
  • 1187年-1191年,两浙东路婺州(金华),婺州知州
  • 1191年-1201年,江南东路宁国府(宣城),宁国府知府
  • 1193年-1194年,江南东路太平州(当涂),太平州知州,1194年8月5日放罢
僧皓端五代至宋初 890 — 961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890—961 【介绍】: 五代时僧。
嘉禾人俗姓张
秀州灵光寺,不谈世务,唯以佛法为己任,誓不出寺门。
吴越钱弘佐赐署大德,号崇法
有《金光明经随文释》及《传录记赞》等。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二十 持志科
嘉禾张氏子。
九岁舍家。
隶灵光精舍。
习经法。
年弱冠。
四明阿育王寺
受具足戒于希觉律师
由是于南山部义。
通明无壅。
寻从金华云法师
究名数论。
法华经。
遂徇吴兴缁侣之请。
而开导焉。
武肃钱王。
归诚大教。
誉。
召就王府罗汉寺敷演。
复徙真身塔寺。
居无几。
乃依天台玄烛法师
禀止观之道。
撰金光明经随文释十卷。
忠献王赐紫衣。
仍署崇法大德号。
晚年慕庐山远公之为人。
足迹不入俗。
仅二十馀载。
建隆二年。
三月十八日。
坐逝于所居房。
寿七十二。
腊五十。
著述凡七十许卷。
秘书监钱昱
为录其行焉。
释皓端
姓张氏
嘉禾人也。
九岁舍家入灵光精舍。
师授经法如温旧业焉。
年登弱冠受形俱无表。
四明阿育王寺希觉律师盛扬南山律。
则一听旋有通明义门无壅。
寻投金华云法师学名数一支并法华经。
后受吴兴缁伍所请讲论焉。
两浙武肃王钱氏。
召于王府罗汉寺演训。
于真身塔寺宣导。
于时有台教师玄烛者。
彼宗号为第十祖
依附之果了一心三观。
遂撰金光明经随文释十卷。
由是两宗法要一径路通。
忠献王钱氏借赐紫衣。
别署大德号崇法焉。
后誓约不出寺门。
远公之不渡虎溪也。
高尚其事。
仅二十馀年。
身无长衣口无丰味。
居不施关坐唯一榻。
建隆二年三月十八日坐灭于本房。
容貌犹生。
三日焚之于城西。
得舍利于煨烬之末。
俗年七十二。
僧腊五十二。
凡著述传录记赞七十许卷。
学得其门者止八十馀人。
性耿介言无苟且。
一坐之间不谈世论。
唯以佛法为己务。
可谓傅翼之象王矣。
秘书监钱昱尝典秀郡。
躬睹端之标格。
为著行录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