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点
“江苏省南京市” 相关资源
诗文库25436
人物库14887
活动2387
人物库 宋朝
王钦若北宋 962 — 1025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962—1025 【介绍】: 临江军新喻人字定国
太宗淳化三年进士
真宗咸平初判三司理欠凭由司,建言放逋负一千余万、释系囚三千余人。
知制诰翰林学士
咸平四年参知政事
景德元年契丹入侵,密请真宗金陵,为寇准所阻。
累表罢职。
判尚书都省,领修《册府元龟》,揽功委过。
大中祥符中,承密旨造天书,献符瑞,以天书仪卫副使从封泰山,祀汾阴
累迁吏部尚书,加枢密使同平章事
天禧元年尚书左仆射中书侍郎
三年罢相出判杭州
仁宗天圣元年再相。
智数过人,奸邪险伪,与丁谓林特陈彭年刘承圭交结,时谓之“五鬼”。
卒谥文穆
有《卤簿记》、《圣祖事迹》等。
全宋诗
王钦若(九六二~一○二五)字定国新喻(今江西新馀)人。
太宗淳化三年(九九二)进士(《文庄》卷二八《王公行状》),为亳州防禦推官
真宗咸平三年(一○○○)翰林学士(《同上》)。
四年参知政事(《学士年表》),加给事中
景德元年(一○○四)判天雄军。
大中祥符五年(一○一二)枢密使同平章事(《隆平集》卷四)。
天禧元年(一○一七)左仆射(《东都事略》卷四九本传)。
三年,出判杭州
四年判河南府(《隆平集》),以擅去官守降分司南京
仁宗天圣元年(一○二三)同平章事
二年封冀国公
三年卒,年六十四(《文庄》卷二九《王公墓志铭》)。
谥文穆
宋史》卷二八三有传。
今录诗四首。
王钦若(962~1025) 北宋官员。
字定国
临江军新喻(今江西新余市)人。
淳化三年(992)进士
历任秘书省校书郎参知政事刑部侍郎山南东道(治所湖北襄阳节度使等职。
宋真宗时期两度出为宰相,人称为“瘿相”,是主和势力代表。
追赠太师中书令谥“文穆”。
曾主持编纂册府元龟》。
宋史·王钦若》载王钦若出生于黄鹤楼:“父仲华,侍祖郁官鄂州
会江水暴至,徙家黄鹤楼,汉阳人望见楼上若有光景,是夕,钦若生。”
全宋文·卷一九一
王钦若(九六二——一○二五)字定国临江军新喻(今江西新余)人。
淳化三年进士甲科,为亳州防禦推官
召试学士院,拜右正言知制诰翰林学士
咸平四年参知政事
景德初契丹南下,密请迁都金陵,为寇准所阻。
工部侍郎参知政事判天雄军,提举河北转运司,又以尚书左丞知枢密院事大中祥符间伪造天书,争献符瑞,力主封泰山,祀汾阴
历礼、户、吏三部尚书天禧元年枢密使检校太傅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三年,出判杭州
仁宗时复拜司空门下侍郎同平章事,进司徒封冀国公天圣三年卒,赠太师中书令谥文穆
曾领修《册府元龟》及道书,撰《翊圣保德真君传》二卷(存)、《先天记》三十卷、《五岳广闻》一百卷等。
宋史》卷二八三有传。
陈苍舒南宋
全宋诗
陈苍舒字朋元(《周文忠集·游山录》卷一)。
孝宗乾道元年(一一六五),知溧阳县(《景定建康》卷二七)。
淳熙九年(一一八二),官枢密院检详诸房文字(《崔舍人玉堂类稿》附录)。
范成大诗中多及之。
今录诗二首。
辛弃疾南宋 1140年5月11日 — 1207年9月10日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140—1207 【介绍】: 宋济南历城人,原字坦夫,后字幼安号稼轩
高宗绍兴末,聚众二千隶耿京部,为掌书记
命奏事建康,闻张安国降金,归擒之,献俘行在。
孝宗乾道时,累知滁州,宽征赋、招流散,教民兵、议屯田。
淳熙中,知潭州湖南安抚使,创建飞虎军,雄镇一方。
历浙西提点刑狱、知福州福建安抚使
谏官诬劾落职,居铅山
起知绍兴府兼浙东安抚使,历知镇江隆兴府
枢密都承旨,未受命而卒。
追谥忠敏
一生力主抗金。
擅为长短句,风格悲壮激烈,与苏轼并称“苏辛”。
有《稼轩长短句》等。
全宋诗
辛弃疾(一一四○~一二○七)字坦夫改字幼安号稼轩齐州历城(今山东济南)人。
钦宗靖康末中原沦陷,弃疾于青年时即率众抗金。
高宗绍兴三十一年(一一六一),投忠义军耿京部,为掌书记
三十二年奉表归宋,高宗劳师建康,授天平军节度掌书记,并以节度使印告召
部将张安国降金,弃疾海州,约忠义军人径趋金营,缚张安国以归,改差签判江阴军
孝宗乾道四年(一一六八)通判建康府
历知滁州提点江西刑狱,西转运判官,知江陵府湖北安抚,知隆兴府江西安抚,知潭州湖南安抚。
后于再知隆兴府任上因擅拨粮舟救荒,为言者论罢。
光宗绍熙二年(一一九一),起提点福建刑狱,迁知福州福建安抚,未几又为言者论罢。
宁宗嘉泰三年(一二○三),起知绍兴府兼浙东安抚。
四年迁知镇江府,旋坐谬举落职。
开禧三年召赴行在奏事,未受命卒。
辛弃疾以词著称,是豪放派词风的代表,与苏轼并称苏辛,有《稼轩》传世。
诗集《稼轩集》已佚。
清嘉庆间启泰辑有《稼轩集抄存》,近人邓广铭增辑为《辛稼轩诗文抄存》。
宋史》卷四○一有传,近人陈思有《辛稼轩年谱》。
 辛稼轩诗,以《辛稼轩诗文抄存》为底本,酌校原材料出处。
新辑集外诗编为第二卷。
词学图录
辛弃疾(1140-1207) 字幼安号稼轩
历城人
有《稼轩长短句》。
辛弃疾(1140—1207) 南宋词人。
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号稼轩
齐州历城(今山东济南市)人。
系豪放词派的代表人物,与苏轼并称“苏辛”。
有《稼轩长短句》等。
历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东安抚使等职,宁宗时镇江府,未久落职。
孝宗淳熙六年(1179)暮春辛弃疾湖北转运副使调任湖南转运副使
临行之际,同僚在武昌南楼设宴为其饯行,他即席赋词《水调歌头•折尽武昌》,抒发豪放悲壮的抑郁情怀。
全宋文·卷六二一四
辛弃疾(一一四○——一二○七)字幼安号稼轩居士齐州历城(今山东济南)人。
绍兴末,金主亮死后,耿京聚兵山东弃疾掌书记,奉表归宋。
乾道元年,奏《美芹十论》。
四年通判建康府
六年孝宗召对延和殿,又上疏论恢复大计甚备。
八年,出知滁州
淳熙二年提点江西刑狱。
历知江陵隆兴府,知潭州湖南安抚使,再知隆兴
八年,为言者所劾落职,隐居上饶带湖十年
绍熙二年,起提点福建刑狱,知福州,罢,徙居铅山
嘉泰三年,起知绍兴府兼浙东安抚使,加宝谟阁待制,知镇江
开禧三年卒,年六十八。
弃疾一生以恢复为志,以功业自许,屡起屡罢,忧愤而死。
工于词,所作长短句悲壮激烈,有《稼轩集》行世。
邵烨北宋
简介
至道元年(995)江南路转运副使
至道三年(997)朗州知州
景德三年(1006)兖州知州
景德四年(1007)判三司勾院
大中祥符元年(1008)京东路转运使
大中祥符四年(1011)淮南江浙荆湖路发运使,似乎名字有错误,一会儿写作“”,一会儿写作“晔”。
大中祥符四年(1011)广州知州安抚使
大中祥符四年(1011)连州知州
张士逊北宋 964 — 1049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964—1049 【介绍】: 光化军乾德人字顺之号退傅
太宗淳化三年进士
历任监察御史侍御史
仁宗时枢密直学士判集贤院
天圣六年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曹汭狱事起,得罪太后,遂罢知江宁府
明道初再入相,次年坐事罢,出判许州,徙河南府
宝元初,复入相,封郧国公
康定年间,朝廷多事,机务悉委之,但无所建明,为谏官韩琦所论,封邓国公致仕
卒谥文懿
全宋诗
张士逊(九六四~一○四九)字顺之阴城(今湖北老河口)人。
太宗淳化中进士,为郧乡主簿,除射洪
侍御史,历江南广东河北转运使
真宗天禧四年(一○二○)枢密直学士判集贤院
五年,擢枢密副使(《东都事略》卷五二本传)。
仁宗天圣六年(一○二八)礼部尚书同平章事
七年,以刑部尚书江宁府
明道元年(一○三二)复拜同平章事
二年,出判河南府
宝元元年(一○三八)复拜同平章事
康定元年(一○四○)以太傅致仕。
皇祐元年卒,年八十六。
谥文懿
有《应制》、《春坊》、《杂文》等文集十种,《宋史·艺文志》著录晏殊张士逊《笑台诗》一卷,均佚。
事见《文恭》卷四○《太傅致仕邓国公张公行状》,《宋史》卷三一一有传。
今录诗二十首。
全宋文·卷一九九
张士逊(九六四——一○四九)字顺之光化军乾德(今湖北光化西北)人。
淳化中进士,调郧城主簿,迁射洪,改襄阳,历江南广东河北转运使
累迁尚书左丞
天圣六年礼部尚书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罢知江宁府,移许州
明道初复入相,坐事罢,出判许州,徙河南府
宝元元年再入相,时朝廷多事,以老病无所建明,为韩琦所论,乃拜太傅封邓国公致仕
皇祐元年卒,年八十六,谥文懿
宋史》卷三一一有传。
张昌南宋 1072 — ?
全宋文·卷三○八三
张昌(一○七二——?
),字师言绍兴十二年右承议郎真州十五年右朝散郎楚州
主管台州崇道观绍兴十八年提举江南东路常平茶盐公事,兼权提点刑狱
二十年,以不能举察致贼啸聚免官。
后以右朝散大夫台州
绍兴二十三年,时已八十九,请主管台州崇道观
见《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一四五、一五三、一五八、一六一、一六五。
又,王明清《挥麈馀话》卷二谓张昌靖康初为上元宰时,替乞祠归建康秦桧建凉棚,至入相,昌年逾七十,于是就官簿中减去十岁,擢知楚州,疑即其人。
黄万石南宋
简介
咸淳二年(1266)右正言
咸淳三年(1267)平江府知府
咸淳五年(1269)福建路转运使
咸淳五年(1269)建宁府知府
咸淳七年(1271)淮西江东总领军马钱粮。
咸淳七年(1271)建康府知府安抚使
咸淳九年(1273)潭州知州安抚使湖南安抚使
咸淳九年(1273)临安府知府安抚使
咸淳九年(1273)4月黄万石赴阙。
咸淳九年(1273)户部尚书
德祐元年(1275)江南西路转运使
刘炤北宋
简介
雍熙二年(985)判三司理欠凭由司
咸平四年(1001)福建路转运使
大中祥符二年(1009)江南路转运使
天禧三年(1019)台州知州
赵与植南宋
简介
咸淳三年(1267)建德府知府
咸淳五年(1269)两浙西路提举常平等事
咸淳五年(1269)江南东路提举常平等事
李郛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名或作孚
抚州宜黄人字子经
博识强记,人号“书橱”。
尝上《北事罪言》,请迁都建康,以谋复兴,未被采纳,遂退而著书。
孝宗淳熙间,遍游江淮
有《纬文琐语》等。
俞𣓨北宋
全宋诗
俞𣓨字祗若江宁(今江苏南京)人。
徽宗崇宁四年(一一○五),以上舍生赐进士第,为秘书省正字吏部员外郎起居舍人,擢中书舍人,进给事中殿中侍御史
政和三年(一一一三),知襄州
蔡京再相,拜御史中丞
四年,因事忤意,出知开德府
后又以毁绍圣法度,贬常州团练副使
八年,知江宁府,卒于任(《至正金陵新志》卷一三)。
宋史》卷三五四有传。
曹中北宋 1073 — 1127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73—1127 【介绍】: 南剑州剑浦人字德久,一作久德
曹辅族弟。
元符三年进士
常熟主簿,历闽县上元
政和六年词学兼茂科第一,除秘书省正字,迁著作佐郎
请补外得永州,奏减盐额。
以族兄上书得罪株连罢。
钦宗靖康中京师失守,感愤卒。
全宋文·卷三一一九
曹中(一○七三——一一二七)字久德南剑州沙县(今福建沙县)人,辅弟。
建中靖国元年进士,复词学兼茂科,除秘书省正字,迁著作佐郎
永州,上书言事,忤相罢职。
北宋亡,感愤而卒,年五十五。
胡寅曹君墓志铭》(《斐然集》卷二六)。
曾纡宋 1073 — 1135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73—1135 【介绍】: 建昌军南丰人字公兖晚号空青老人
曾布子。
以荫补承务郎
哲宗绍圣中复中弘词科。
徽宗崇宁二年,坐党籍编管永州
高宗绍兴初,除直显谟阁,上书辨说宣仁后诬谤。
进直宝文阁、知信州,寻移知衢州,未上任卒。
有《空青集》。
全宋诗
曾纡(一○七三~一一三五)字公衮晚号空青先生南丰(今属江西)人。
布第四子。
初以荫为承务郎
徽宗建中靖国元年(一一○一),布为二后山园陵使,辟为从事
崇宁二年(一一○三),入元祐党籍,编管永州(《宋会要辑稿》职官八六之七)。
会赦,调监南京河南税,改签书宁国军节度判官
通判镇江府,知楚州秀州提举京畿常平江南东路转运副使
高宗建炎四年(一一三○),再任江南东路转运副使,移两浙路
绍兴二年(一一三二),知抚州
三年,除江南西路转运副使
四年,改福建路提点刑狱
五年,除知信州,未之官卒,年六十三。
有《空青遗文》十卷(《直斋书录解题》卷一八)、《南游纪旧》一卷(同上书卷一一),已佚。
事见《浮溪》卷二八《右中大夫宝文阁衢州曾公墓志铭》。
今录诗十首。
全宋文·卷三○八四
曾纡(一○七三——一一三五)字公卷(一作公衮),晚自号空青老人
建昌军南丰(今江西南丰)人。
布第四子。
以荫补官,绍圣中复中宏词科
崇宁二年,坐党籍贬○陵。
建炎中两浙转运副使
绍兴二年,除直显谟阁
历知、信、衢三州。
官终直宝文阁
绍兴五年卒,年六十三。
汪藻曾公墓志铭》(《浮溪》卷二八),《宋会要辑稿》食货二○之一四,《宋人法书》第三册等。
徐敷言北宋
简介
大观元年(1107)校书郎
大观三年(1109)监察御史
大观四年(1110)江南东路转运判官
政和元年(1111)吏部郎中
政和三年(1113)中书舍人
政和三年(1113)太常少卿
政和五年(1115)出现两次?。
政和八年重和元年(1118)婺州知州
石宗起南宋
简介
淳熙五年(1178)校书郎
淳熙十二年(1185)两浙西路提举常平等事
淳熙十二年(1185)江南东路提举常平等事
蔡戡南宋 1141 — ?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141—? 【介绍】: 兴化军仙游人字定夫
蔡襄四世孙。
以荫补溧阳
孝宗乾道二年进士
淳熙初,知随州,疏言兵备
广东转运判官,请分兵屯田,代输供银,颇有政绩。
淮西总领使,迁知临安府,时值水灾,赈粜灾民。
宁宗朝,为广西经略安抚使,擢廉罢贪,境内肃然。
开禧初韩侂胄当国,遂请老,以宝谟阁直学士致仕。
有《定斋》。
全宋诗
蔡戡(一一四一~?
)(生年据本集卷一八《丁未立春日……》“不觉身年四十七”推算),字定夫仙游(今属福建)人,居武进(今属江苏)
襄四世孙。
初以荫补溧阳
孝宗乾道二年(一一六六)进士
七年,召试馆职(《宋会要辑稿》选举三一之二三),授秘书省正字
八年,知江阴军(以上《南宋馆阁》卷八)。
广东京西转运判官广东湖南提刑
淳熙十年(一一八三)湖广总领建康府总领(《景定建康》卷二六),寻徙淮西总领(《宋会要辑稿》食货六三之五四)。
光宗绍熙元年(一一九○)为浙东提刑,召除中书门下检正诸房公事(《宝庆会稽续志》卷二)。
五年,兼知临安府,再任湖广总领(《咸淳临安》卷四八)。
宁宗庆元二年(一一九六)隆兴府(《周文忠集》卷四七《题蔡忠惠公帖》)。
嘉泰元年(一二○一)静江府广西经略安抚使
有《静江府图志》十二卷(《宋史·艺文志》)、《定斋》四十卷(《直斋书录解题》卷一八),皆佚。
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等辑成《定斋》二十卷。
事见本集有关诗文,《咸淳毗陵志》卷一七有传。
 蔡戡诗,以影印清文渊阁《四库全书·定斋集》为底本。
参校清光绪武进盛宣怀刊《常州先哲遗书》本(简称常州本)等。
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全宋文·卷六二四五
蔡戡(一一四一——?
),字定夫仙游(今福建仙游)人,居武进,襄四世孙。
绍兴中以荫补溧阳
乾道二年进士,历江州观察推官
七年,召试馆职,除秘书省正字
次年,出知江阴军
淳熙初,知随州,转京西广东运判湖南提刑
十年,为淮西总领,寻易湖广
绍熙初,以朝散大夫、直宝文阁为浙东提刑,寻除中书门下省检正诸房公事,以言章罢,与祠禄
宁宗立,召试司农卿、兼知临安府,寻兼权户部侍郎,再为湖广总领
庆元初,以右文殿修撰隆兴府
中罢,杜门有年,除集英殿修撰、知静江府
嘉泰初,除广西经略安抚使
开禧初韩侂胄当国,请老,以宝文阁直学士致仕,卒。
自弱冠出仕,更内外繁剧凡四十年,宣力四方,无不殚尽。
然以方正不挠,违世戾俗,以至落拓不偶,久劳于外。
其文不事雕琢,多经世有用之言。
有《定斋》四十卷,又尝纂《静江府图志》十二卷。
其事迹散见《南宋馆阁》、宝庆会稽续志》、《景定建康》、《咸淳临安》、咸淳《毗陵志》等书,《宋会要辑稿》职官、选举、食货等门及文集中,《宋史翼》卷一八辑有传。
梵仙北宋
全宋诗
梵仙,姓名不详,《江宁金石记》卷八疑为赵峋之字。
徽宗政和三年(一一一三)有题上元县祈泽寺诗。
陈彭年北宋 966 — 1017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966—1017 【介绍】: 建昌军南城人字永年
幼好学,年十三著《皇纲论》万余言。
南唐李煜召入宫与幼子游。
金陵平,师事徐铉
太宗雍熙二年进士
真宗景德初直史馆崇文院检讨,预修《册府元龟》。
王钦若丁谓,预东封、西祀。
大中祥符元年与丘雍同修广韵》。
六年翰林学士龙图阁学士、因修国史
九年刑部侍郎参知政事
天禧大礼,为天书仪卫副使、参详仪制奉宝册使。
卒谥文僖
性敏给,博闻强记,详练仪制沿革、刑名之学。
有《唐纪》、《江南别录》及文集。
全宋文·卷一八七
陈彭年(九六一——一○一七)字永年抚州南城(今江西南城)人。
雍熙二年进士,调江陵府司理参军,历、怀二州推官
秘书郎,为大理寺详断官
咸平中,召试学士院,迁秘书丞、知金州
景德初,代还,直秘阁
杜镐等荐,命直史馆崇文院检讨
右正言,充龙图阁待制
大中祥符初,进秩工部郎中,加集贤殿修撰
三年兵部郎中龙图阁直学士
六年,召入翰林学士,兼龙图阁学士同修国史
国史成,迁工部侍郎
九年,拜刑部侍郎参知政事,进兵部侍郎
天禧元年卒,年五十七。
彭年著述甚富,有文集百卷、《唐纪》四十卷,早佚。
今存《江南别录》、《贡举叙略》,并预修《册府元龟》、《玉篇》、《广韵》等书。
宋史》卷二八七有传。
丁谓北宋 966 — 1037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966—1037 【介绍】: 苏州长洲人字谓之,后更字公言
太宗淳化三年进士
大理评事通判饶州,迁尚书工部员外郎、三司使
真宗大中祥符年间户部侍郎参知政事,历任工、刑、兵、吏四部尚书,进尚书左仆射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封晋国公
机敏有智谋,憸狡过人,善揣摩人意。
喜为诗,通晓图画、博弈、音律。
真宗朝营建宫观,伪造祥异,多发于王钦若
仁宗即位,因其前后欺罔、与内侍雷允恭交通、擅迁真宗陵寝,贬崖州司户参军,徙雷州道州
明道年中授秘书监致仕,卒于光州
全宋诗
丁谓(九六六~一○三七)字谓之,后更字公言长洲(今江苏吴县)人。
太宗淳化三年(九九二)进士,为饶州通判
真宗咸平初三司户部判官权三司使
大中祥符初因阿谀真宗封禅,拜三司使
五年(一○一二),进户部侍郎参知政事
后出知升州
天禧三年(一○一九)吏部尚书参知政事
四年,为枢密使,迁平章事(《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九六)。
乾兴元年(一○二二)封晋国公
仁宗即位,为山陵使,获罪贬崖州司户参军
明道中秘书监致仕。
景祐四年卒(同上书卷一二○),年七十二。
有《丁谓集》八卷、《虎丘集》五十卷、《刀笔集》二卷、《青衿集》三卷、《知命集》一卷(《宋史·艺文志》),均佚。
东都事略》卷四九、《宋史》卷二八三有传。
 丁谓诗,今从《西昆酬唱集》(《四部丛刊》本)、影印《诗渊》等书录得一百二十五首,编为二卷。
全宋文·卷二○八
丁谓(九六六——一○三七)字谓之更字公言苏州长洲(今江苏苏州)人。
少与孙何齐名,时号「孙、丁」。
淳化三年,登进士甲科通判饶州
福建路峡路转运使,入权三司盐铁副使,擢知制诰,判吏部流内铨。
景德元年,知郓州兼齐、濮等州安抚使
二年五月,拜三司使参知政事
大中祥符九年,知升州
天禧三年,以吏部尚书参知政事,除枢密使,拜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罢知河南府
乾兴元年封晋国公
真宗朝,营造宫观、奏祥异之事,多王钦若发之。
仁宗立,进司徒侍中
寻以潜结内侍女道士,贬崖州司户参军
明道中,授秘书监致仕。
景祐四年卒于光州,年七十二。
工文善诗,著有集八卷、《大中祥符奉祀记》五十卷、《大中祥符迎奉圣像记》二十卷等。
宋史》卷二八三有传。
朱安国南宋
全宋文·卷六三九二
朱安国字康侯徽州休宁(今安徽休宁)人。
绍兴二十一年进士第
淳熙中历任监察御史将作监江东运判
淳熙十四年,以职事修举,除直秘阁广东经略安抚使、知广州
后进直徽猷阁、知宁国府
著有《阴符玄机》一卷。
见《宋会要辑稿》职官二九之六、职官六二之二六、选举二二之五,《新安》卷八,《景定建康》卷二六,《宋史》卷二○五,乾隆《江南通志》卷一四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