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点
人物库 唐朝
严震唐 724 — 799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724—799 【介绍】: 梓州盐亭人字遐闻
本农家子,以财雄于乡里。
肃宗至德乾元间,数出赀助边,授州长史
西川节度使严武知其才,署押衙,委以军府众务。
凤州刺史,为政清严,兴利除害。
德宗建中间,迁山南西道节度使
朱泚反,遣人诱之,斩以闻。
德宗欲幸山南,奉表迎,李怀光以骑追袭,赖山南兵以免。
户部尚书封冯翊郡王
贞元元年,入朝陪祭。
十一年,加同平章事
卒谥忠穆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724—799 字遐闻梓州盐亭(今四川盐亭)人。
代宗时合州长史凤州刺史等。
德宗建中三年(782),任梁州刺史、兼御史大夫山南西道节度观察使
朱泚乱时,保驾有功,加检校户部尚书
贞元十一年(795),加同平章事
生平见新、旧《唐书》本传、《元和姓纂》卷五。
全唐诗》存其与中表互谑诗1首,出于孙光宪北梦琐言》卷一二。
顾况唐 727 — 820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苏州人字逋翁
肃宗至德二载进士
善为歌诗,工画山水。
初为韩混江南判官
德宗时柳浑辅政,荐为秘书郎
素善于李泌,师事之,得其服气之法。
相,自谓当得达官,久之,迁著作郎,心不乐,求归于吴。
卒,作《海鸥咏》嘲诮权贵,大为所嫉。
德宗贞元五年宪司劾贬饶州司户,遂全家去,隐茅山自称华阳山人
有《华阳》。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727?—816? 字逋翁号华阳山人又号悲翁排行十二苏州海盐(今浙江海盐)人。
曾求知新亭监,监在盐官(即海盐)海滨,见《尚书故实》。
肃宗至德二载(757)进士及第
代宗大历八、九年(773、774)于永嘉一带任度支盐铁转运使府下属官;十年,曾至江西,与李泌柳浑交往,吟咏自适。
德宗建中二年(781)至贞元二年(786),在镇海军节度使韩滉幕下判官
后随韩滉入朝,为大理寺司直
贞元三年柳浑辅政,顾为校书郎李泌继入,迁为著作郎(一说著作佐郎)。
贞元五年(789)、李相继去世,顾乃为众所排,贬为饶州司户参军
途经苏州杭州睦州信州,与当地刺史韦应物房孺复、韦攒、刘太真相唱和。
贞元十年苏州,定居茅山
曾来往湖州扬州宣州嘉兴常熟等地,约卒于宪宗元和十一年(816)
生平事迹见皇甫湜《唐故著作佐郎顾况集序》、《旧唐书·李泌》附《顾况传》。
顾况视诗歌为“理乱之所经,王化之所兴”,反对徒求文采之丽。
所作《上古之什补亡训传十三章》,开白居易新乐府先声。
张为诗人主客》以白居易为广大教化主,列顾况为升堂。
其诗颇有纵横奇诡之作,皇甫湜言其“逸歌长句,骏发踔厉,往往若穿天心,出月胁,意外惊人语非寻常所能及”(《顾况集序》)。
有明刻本《华阳》,内诗赋2卷、文1卷。
又《唐诗百名家全集》有《顾逋翁诗集》4卷。
今人王启兴、张虹有《顾况诗注》。
全唐诗》存诗4卷,《全唐诗外编》及《全唐诗续拾》补4首,断句2。
唐诗汇评
顾况(约727-820),字逋翁自号华阳山人
云阳(今江苏丹阳)人,亦称苏州(今属江苏)人,或海盐(今属浙江)人。
至德二载,登进士第
尝求知新亭监,又为盐铁从事大历中粜盐温州
建中中,以大理司直润州节度使韩滉判官
李泌柳浑善,贞元三年柳浑为相,荐为秘书郎
李泌为相,转著作佐郎
五年卒,作《海鸥咏》嘲诮权贵,贬饶州司户
后归,隐于茅山,卒年九十馀。
有《顾况集》二十卷,己佚。
后人辑有《顾华阳集》三卷行世。
全唐诗》编诗四卷。
词学图录
顾况(727-815)字逋翁苏州人,与元结同时而略晚,亦新乐府作者。
有《竹枝》等词。
顾况(约727—约820) 唐代诗人。
字逋翁号华阳山人晚年自号悲翁
苏州海盐(今属浙江)人。
至德二年(757)进士历官润州刺史镇海军节度使幕府判官著作佐郎,贬饶州司户参军
善画,著《画评》一卷,已佚。
全唐诗》存其诗四卷,《全唐文》存其文三卷。
有《华阳》。
曾在黄鹤楼游赏,作诗《黄鹄楼歌送独孤助》送别故人,“鄂州杂诗碑”录存该诗。
全唐诗补逸
顾况字逋翁海盐人
补诗一首。
字逋翁
苏州人
至德二年进士
校书郎徵。
著作郎
饶州司户参军
作品评论
皇甫湜《唐故著作佐郎顾况集序》
吴中山泉,气状英淑怪丽……君出其中间,翕轻清以为性,结冷汰以为质,煦鲜荣以为词。
偏于逸歌氏句,骏发踔厉,往往若穿天心,出月胁,意外惊人语非寻常所能及,最为快也。
李白杜甫已死,非君将谁与欤?
吴人顾况:词句清绝,杂之以诙谐,尤多轻薄。
著作郎,傲毁朝列,贬死江南
顾况志尚疏逸,近于方外。
时辈招以好官,以诗答之曰:“四海如今已太平,相公何用唤狂生?
此身还侣笼中鹤,东望瀛洲叫一声。”
顾况诗多在元、白之上,稍有盛唐风骨处。
《唐诗品》
诗天才不足,而问辩有馀,虽有骨气,殊乏风采。
其《补亡》诸诗,颇有流调可讽,然词旨不圆,终违机悟。
晚居华山自号华阳真逸
今观其诗,类非裁谢风尘,超脱凡径,此岂感贶于山灵者耶!
唐人诸古体,四言无论,为骚者太白外,王维顾况二家,皆意浅格卑,相去千里。
《大历诗略》
逋翁乐府歌行多奇趣,拟之青莲近似,但无逸气耳……其稍平正可法者却高。
顾逋翁歌行,邪门外道,直不入格。
查世沣《重刻顾华阳集序》
观其气度之磊落,诗笔之骏发踔厉,语必惊人,正孔门中狂者,故自称狂生
翁尝称皇甫堤为扬雄、孟某,翁即杨雄、孟某矣。
其祭陆端公文曰:“有书满屋,与人共分,破富为贫,好事日闻。
”何胸次之豁达开朗如是也!
翁盖自写其郁抑不平之气,借友人为杯酒耳,非狂者而能作如是语乎?
贺桂龄《重订顾华阳集序》
其文体与顾亭林先生有间,而骨力之苍雄、志气之豪迈,踔厉峻发,不可一世。
其源出于汤惠休,幽永善怀,如层波叠藻,虽渊澜未阔,而芳润相因。
行路悲歌,扣乐府之噤喉,傅齐梁之粉泽,六朝香草,犹胜晚季风华。
《诗学渊源》
乐府歌行颇著于时。
其杂曲长短句以体质自高,微伤于直率。
《补亡》、《拟古》诸作,犹落言诠。
间作绝句宫词,则殊不减王建,然已逗晚唐之先。
其乐府则齐梁也。
主要活动
  • 757年,进士
僧惠主隋至唐初 541 — 629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541—629 【介绍】: 隋至唐初僧。
始州永归人
俗姓贾
六岁出家,后从姜律师习《法华经》,以律学闻,尤精于四分。
后入,于甘露寺受戒。
隋炀帝大业中,还本州香林寺,以弘扬四分为业。
释惠主
俗姓贾氏
始州永归县人
六岁出家为斌法师弟子。
黄安县造寺七所。
梓潼县造十寺。
武连县造三寺。
初年登冠欲受具足。
当境无人乃入京选德。
甘露寺受戒。
唯听四分馀义傍通。
梦见三日三夜天地闇冥众生无眼。
过此忽明眼还明净。
觉已汗流。
一百日后周毁经道。
方知徵应。
即返故乡南山藏伏唯食松叶
异类禽兽同集无声。
或有山神送伏苓甘香来。
获此供养六时行道。
禽兽随行礼佛诵经。
似如听仰。
仍为幽显受菩萨戒。
后有猕猴群共治道。
曰。
汝性躁扰作此何为。
曰时君异也。
佛日通也。
深怪其言。
寻尔更有异祥。
龙飞兽集香气充山。
其类众矣。
后有八人采弓材者。
甚大惊骇。
便慰曰。
圣。
君出世时号开皇矣。
即将出山以事奏闻蒙预出家。
大业中敕还本州香林寺
常弘四分为业。
武德之始陵阳公益州
素少信心。
将百馀驮物行至始州
令于寺内讲堂佛殿僧房安置。
无敢违者。
从庄还见斯秽杂。
即入房中取锡杖三衣出叹曰。
死活今日矣。
举杖向驴骡一时倒仆如死。
两手各擎一驮掷弃坑中。
州县官人惊怖执状申。
陵阳大喜一无所怪。
书曰。
弟子数病不逢害鬼。
蒙得律师破悭贪袋。
深为大利。
今附沈香十斤细绫十段仰赠。
后还京日从受菩萨戒焉。
贞观三年寺有明禅师者。
清卓不群。
白日独坐见无半身。
向众述曰。
吾与律师建立此寺。
两人同心忽失半身。
将不律师先去。
不者明其死矣。
寻尔午时便无疾而逝。
春秋八十九。
黄洞元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唐道士
岳人
早游华阳,与李含光为师友。
后住朗州桃源观。
代宗大历九年,徙居庐山紫霄峰
十年后,往山住下泊宫。
山宗第十五代宗师,号洞真先生
卒年九十五。
僧慧皓隋末唐初 547 — 633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547—633 【介绍】: 隋唐时僧。
安陆人
幼为僧,师承苞山明法师
年三十即升法座。
隋炀帝大业间,溯江抵成都,行化蜀地。
唐高祖武德初,为人诬罪,乃仍归荆门
晚住安州方等寺。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十七 摄念科
陆安人
幼入道门。
即怀远量。
希崇大品。
情阻未申。
时苞山明法师继绪兴皇。
世称郢匠
因从之咨禀焉。
年方有立。
遂为众弘演
自尔受业分镫。
不可胜纪。
然以为楚服既殷。
岷邦未洽。
隋大业间
溯江而上。
道于成都
大张法席。
或徙梓绵随方开导。
俦侣之繁。
愈于前日。
稍有谤其以异术惑众者。
语闻。
武德初
诏穷治。
事虽不实。
亦南归矣。
仍厌乡里嚣烦。
寻屏迹西山之阴。
五载
陶练中观。
未几。
道俗思慕。
造山迎致。
贞观七年
卒于乡里之方等寺。
寿八十有七。
行己严洁。
日止一粲。
随得辄啖。
不限朝中。
不待营丐。
其体羸瘁。
若不胜衣者。
蜀时
门人道勤。
患其不任。
阴告外。
辨厚供。
供至。
怪其异常。
诘知其由。
即斥勤出。
不共住。
曰邪命之食。
恶可御也。
故平居凡檀越送供丰美。
悉命入僧如律。
释慧皓
安陆人
幼入道门。
即怀远量收览经义弘导居心。
初跨染玄纲希崇大品。
博闻略究而情阻未申。
承苞山明法师兴皇遗属世称郢匠通国瞻仰
因往从之。
咨奉无倦。
备清遐道遂得广流。
部帙恢裕兴焉。
年方登立即升法座。
谈撝一指众侣諠哗。
受业传灯分风徙化。
然以法流楚服成济已闻。
岷络三巴尚昏时网。
便以法弘导远化未闻。
隋大业年溯流江硖。
虽遭风浪厉志无前。
既达成都大弘法务。
或就绵梓随方开训。
自玉垒僧侣因此开明。
冲烟总萃倾味正法而成惠恤焉。
无惮游涉故使来晚去思咏歌满路。
又以众斯殷杂枯折由生。
据法徵治情无猜隐。
时或不可其怀者。
计奏及之云。
结徒日盛道俗屯拥。
非是异术何能动世。
武德初年下敕穷讨。
事本不实。
诬者罪之。
惟道在人弘。
义须知返。
乃旋途南指道出荆门
随学之宾又倍于前。
既达故乡亟仍前业重张领牒更叙关键。
神望弥高众聚弥结。
弊其諠竞。
避地西山之阴。
屏退寻闲陶练中观。
经逾五载四众思之。
又造山迎接处邑传化。
随宜利益意引行藏。
还返安州方等寺讲说相续。
贞观七年卒于所住。
春秋八十有七。
一位僧伍。
精励在先日止一餐。
七十馀载随得便啖无待营求。
不限朝中趣得便止。
所以蜀部丰都芬羞兼列。
每旦填供常充寺门。
并命入僧。
自无一受。
旦讲若下食惟一碗。
自馀饼菜还送入僧。
学士导勤。
见其羸弱恐法事稽留。
为告外众。
令办厚供。
怪异常。
推问食所由。
即令勤出众。
永不相袭。
告曰。
邪命之食不可御也。
汝闻吾言而不解教意。
守节禀法也如此。
释慧主隋末唐初 541 — 629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十 利物科
姓贾氏
始州永归人
六岁出家。
斌法师弟子。
诵遗教经。
一夕即能忆不忘。
顾以师所行。
多忤经旨。
因辞去。
姜律师
诵法华经。
寺诸房中。
或讲俗律。
才听。
若素习。
乃问十关。
时无知者。
自是黑白惮伏。
众遽请为律
从受菩萨戒。
黄安县七寺
梓潼县造十寺。
武连县造三寺。
蜀之佛法。
至是始盛。
受学于京之甘露寺
忽梦。
天地晦冥。
众生无眼。
三日夜而后明净如故。
觉而疑之。
及周废法。
距之复教。
仅阅百日。
其徵应也如此。
于是归隐乡里之南山
礼佛诵经不辍。
禽兽异类同集。
授幽显菩萨戒法。
感神馈茯苓香物。
会猕猴群共治路。
曰汝性躁扰。
作此何为。
猴忽人语曰。
时君异也。
佛日通也。
殊怪之。
然固未知天下为何时也。
适逢采弓材者八人。
而后闻开皇年焉。
寻出山。
以事闻。
诏与剃落。
大业中
奉诏弘四分于乡里之香林寺
武德初陵阳公皇子牧益将之任。
道过始州
偶憩寺中。
凡讲堂佛殿僧房。
置行李物皆遍。
牛马散放庑下。
屎尿盈溢。
从庄中还。
竟取三衣锡杖房中。
咄曰死生在今日。
因举杖拟牛马。
牛马即颠仆。
并掷弃行李沟中。
县吏大惧。
随以状走白公
拘王以待命。
公闻而喜。
遗之书曰。
弟子数病。
不逢害。
鬼蒙将律师破悭贪袋。
深为大利。
今附沈香十斤。
䌷绫十段。
仰赠。
后还京日。
当受戒焉。
寺有明禅师者。
平昔同心之人。
贞观三年
忽自见身无其半。
谓诸徒曰。
吾与律师
建立此寺。
今所见如此。
律师不死。
则吾且死矣。
外或睹异相僧数千人入寺。
意以为寺中设会。
且而问之则否。
至午告逝。
寿八十九。
释慧主
俗姓贾氏
始州永归县人
六岁出家。
斌法师弟子。
后令诵遗教一夕便度。
以经验师多有乖越。
便舍之而往姜律师所。
诵法华经。
寺东房中讲于俗律。
试听一遍性若曾闻。
乃问十关无能解者。
刺史以下合州白黑。
皆往咨问莫不归伏。
始州一部祖宗道众。
为州内律受菩萨戒。
既尔约束以佛为师。
尚不敬天况礼神道。
于是佛法方得开弘。
黄安县造寺七所。
梓潼县造十寺。
武连县造三寺。
从彼至今方将盛矣。
登冠。
欲受具足。
当境无人。
乃入京选德于甘露寺受戒。
惟听四分馀义旁通。
梦见三日三夜天地闇冥众生无眼。
过此忽明眼还明净
觉已汗流。
一百日后周毁经道。
方知徵应。
即返故乡。
南山藏伏惟食松叶
异类禽兽同集无声。
或有山神送茯苓香来。
获此供养六时行道。
禽兽随行。
礼佛诵经似如听者。
仍为幽显受菩萨戒。
后有猕猴群共治道。
曰。
汝性躁扰作此何为。
曰时君异也。
佛日通也。
深怪此言。
寻尔更有异祥。
龙飞兽集香气充山。
其类众矣。
后有八人采弓材者。
甚大惊骇。
便慰曰。
圣君出世。
时号开皇矣。
即将出山。
以事奏闻。
蒙预出家。
大业中
敕还本州香林寺
常弘四分为业。
武德之始。
陵阳公
益州
素少信心。
将百馀驮物行至始州
令于寺内讲堂佛殿僧房安置。
无敢违者。
从庄还见斯秽杂。
即入房中取锡杖三衣出叹曰。
死活今日矣。
举杖向诸驴骡。
一时倒仆如死。
两手各擎一驮掷弃坑中。
州县官人惊怖执
状申陵阳
大笑一无所怪。
书曰。
弟子数病不逢害鬼。
蒙得律师破悭贪袋。
深为大利。
今附沈香十斤䌷绫十段仰赠。
后还京日从受菩萨戒焉。
贞观三年
寺有明禅师者。
清卓不群。
白日独坐见无半身。
向众述曰。
吾与律师建立此寺。
两人同心忽失半身。
将不律师先去。
不者其死矣。
日食时俗人惊云。
寺家设会耶。
见有四路客僧数千人入寺。
今何所在。
寻尔午时便无疾而逝。
春秋八十九矣。
僧无碍北周至隋 552 — 645年2月28日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552—645 【介绍】: 隋唐间僧。
润州建业人,生于成都俗姓陈
十岁入学,随闻不忘,寻于长安出家。
北周毁佛时,退迹陆沉。
隋初出住秦州永宁寺
寻入长安,研习群经。
复归秦陇
文帝开皇十年,为永宁寺任。
炀帝大业二年,召入洛阳,于四方馆刊定佛法。
复西归,炀帝曾赐彩百段。
隋末秦州乱,入京住庄严寺
唐高祖武德八年秦州,以禅习为务。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十九 持志科
其先中州陈氏。
晋永嘉南渡。
建邺
父旷。
梁元帝学士
承圣元年
遂生成都
神姿特异。
见者知为今器。
九岁能应对。
十岁入家塾。
辄强记不废忘。
尝至长安
道安法师
与语。
奇之。
劝使出家。
始习太子应瑞经。
追慕不自胜。
至于涕泣。
天和三年
周武纳后。
恩获薙落。
建德三年
诏废教。
因陆沈尘埃中。
然戒操愈益谨。
隋开皇初
遂与兴复。
诏住永宁寺
即趋齐。
超法师
听智度论。
未几。
长安
学十地阿毗昙等。
时兴善体法师
方开大论。
命摄讲义无拥滞。
而文句或稍遗失。
于是极昼夜。
熟诵本文六十卷。
而心疾作矣。
寻归永宁以医。
十年管河间王知寺任。
大业二年
诏刊定佛法于洛阳四方馆
五年炀帝西征。
过之召见。
劳问赐予有加。
十三年
唐受隋禅。
京师庄严寺
众以其识达。
知寺任。
如永宁。
非其好也。
武德八年
反永宁以无相理观。
调伏心疾。
贞观十九年二月二十八日
无所痛是而终。
春秋八十四。
释无碍
姓陈氏
晋永嘉
中原丧乱。
南移建业
父旷梁元帝徵蕃学士
承圣元年成都
神姿特异知有济器。
九岁便能应对。
十岁入学随闻不忘。
长安姚秦道安法师
与语怪其意致。
劝令出家。
即依言欣喜。
令诵太子瑞应经。
思寻圣迹哀泣无已。
天和三年
周武皇后入朝。
投名出家先蒙得度。
虽有弱冠戒操逾严。
建德三年
法门大坏随缘陆沈。
乃值泥涂情逾冰王。
开皇开法即预搜扬。
便住永宁
于齐大德超法师所听智度论。
一闻教义神思豁然。
财食顿清形心俱遣。
又入长安学十地阿毗昙等。
休法师兴善寺命讲大论。
辩析分明义端无拥。
然于文句颇滞弘通。
因诵本文获六十卷。
因抱心疾奖众斯睽便还秦陇
开皇十年
管河间王
特屈寺任统御遗法。
大业二年
召入洛阳
四方馆刊定佛法。
后还永宁依前纲理。
大业五年
炀帝西征。
躬受劳问赐䌽二百段。
十三年州破入京住庄严寺
众以素知寺任识达机缘还欲请之。
任非所好。
武德八年还返故寺。
以无相观而自调伏。
贞观十九年二月二十八日
无疾而终。
春秋九十四。
道俗哀恸。
若丧厥亲焉。
僧惟悫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唐僧。
上党人俗姓连
京师崇福寺。
有《楞严经疏》。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十四 弘法科(四)
姓连氏
齐大夫称之后。
上党潞人
九岁从舅氏之有名称于释门者出家。
久之辞去游学。
教旨禅宗毗尼之道。
靡不探讨。
年四十。
犹宿留京辇。
时故相房公融。
已捐馆舍。
其子弟居赐第。
一日请斋尚未饭。
出经一函曰。
相公南海时。
所译楞严经十卷。
今筵中仅十僧。
可僧各一卷以结缘。
坐次当四。
得经见富楼那问生起义。
文婉而理玄。
遂誓作疏流通。
及归所住崇福寺
遽画文殊菩萨像。
且诵其名号。
十年志益不衰。
忽梦文殊乘狮子。
入其口。
由是下笔若神助。
大历丙子也。
及疏就。
又梦文殊自口出。
成三卷。
今盛行于世。
一说荆州度门寺神秀禅师入内得其本。
未几馆陶沙门慧震
传之于而流通焉。
既而资中恒沇法师
义章
号资中疏云
释惟悫
俗姓连氏
齐大夫称之后。
本凭翊人。
官居上党为潞人也。
九岁割爱冠年纳戒。
母氏昆弟归于法门。
从其受教。
澜漪内湛葳𦼆外发。
嗜学服勤必无倦色。
乃辞渭阳寻师隶业。
经筵首席。
或论集前驱。
或参问禅宗。
或附丽律匠。
其志渊旷欲皆吞纳之。
年临不惑尚住神都。
因受旧相房公融宅请。
未饭之前宅中出经函云。
相公南海知南铨。
预其翻经。
躬亲笔受首楞严经一部。
留家供养。
今筵中正有十僧。
每人可开题一卷。
坐居第四。
舒经见富楼那问生起义。
觉其文婉其理玄。
发愿撰疏。
疏通经义。
及归院矢誓写文殊菩萨像。
别诵名号计一十年。
厥志坚强遂有冥感。
忽梦妙吉祥乘狻猊自之口入。
由兹下笔若大觉之被善现谈般若焉。
大历元年丙午也。
及将彻简。
于卧寐中见由口而出。
在乎华严宗中。
文殊智也。
勒成三卷。
自谓从浅智中衍出矣。
于今盛行。
一说楞严经。
初是荆州度门寺神秀禅师在内时得本。
后因馆陶沙门慧震于度门寺传出。
遇之著疏解之。
后有弘沇法师者。
蜀人也。
义章开释此经。
号资中疏
其中亦引震法师义例。
似有今古之说。
此岷蜀行之。
近亦流江表焉。
独孤良弼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京兆人
进士
代宗大历中,佐路嗣恭幕府
德宗建中元年,官水部员外郎
贞元初,佐韦皋西川幕府,官至兼御史中丞,与韦表微司空曙等厚相推挹。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年不详。
本姓李氏,先祖屯于北齐时赐姓独孤
代宗贞懿皇后兄弟。
进士第
德宗贞元初剑南西川节度使韦皋从事
司空曙韦表微王纬相推挹。
后入为左司郎中
事迹散见《新唐书·韦表微》、《唐诗纪事》卷三三、邓名世《古今姓氏书辨證》等。
全唐诗》存诗1首。
良弼
贞元间进士
左司郎中
主要活动
  • 貞元,进士
韦云起隋末唐初 ? — 626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626 【介绍】: 京兆万年人
韦澄从子。
隋文帝开皇中明经补符玺直长
炀帝大业中通事谒者
寻以率突厥兵破契丹功,拜治书御史
高祖武德初,进上开府仪同三司、判农圃监。
突厥入寇,诏总豳、宁以北九州兵御之。
遂州都督益州行台兵部尚书
窦轨有隙,因太子李建成事被害。
云起
京兆万年人
隋大业中大理司直
高祖入关。
谒见长乐宫。
司农卿
封阳城县公
官至益州行台兵部尚书
窦轨有隙。
被杀。
西门珍中唐 744 — 817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744—817 【介绍】: 京兆云阳人
宦官
肃宗至德初入仕。
代宗大历末,擢居宣徽
德宗建中四年,为凤翔陇右节度监军判官,改荆襄沔鄂洪府宣慰使
兴元元年,为江西判官,从平安州等地叛军。
贞元元年,迁荆南监军
八年,充剑南西川宣慰使
十三年,以功赐朱绂。
顺宗永贞元年赐紫,充会仙院使
宪宗元和元年,充十王宅使。
七年,迁威远监军
入朝,卒。
刘辟中唐 ? — 806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806 【介绍】: 唐人字太初
德宗贞元进士,又擢宏词科
韦皋府,卒,主后务,宪宗给事中召之,不奉诏,即拜检校工部尚书剑南西川节度使。
益傲慢,求统三川,高崇文等将神策行营兵西讨,诏许自新,不听。
崇文东川,诏乃夺其官职,擒送京师斩之。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806 字太初,郡望彭城(今江苏徐州)
德宗贞元元年(785)进士第,又登宏词科
西川节度使韦皋从事,由金吾仓曹参军累迁至御史中丞支度副使
顺宗即位,奉韦皋命至长安求领三川地
王叔文坚拒不与。
卒,刘辟自立为西川节度留后
诏除给事中,令赴阙。
刘拒不奉诏。
永贞元年(805)十二月,正除检校工部尚书剑南西川节度使。
复求都统三川,发兵取梓州
宪宗元和元年(806)正月宰相杜黄裳高崇文率师进讨。
九月被擒伏诛。
生平见新、旧《唐书》本传。
全唐诗》存诗2首。
字太初
贞元中进士宏词科
韦皋幕府
累迁御史中丞度支副使
永贞元年
卒。
主留后。
讽诸将上表徼旄节。
检校工部尚书
剑南西川节度使。
又求都统三川。
遂举兵围梓州
宰相杜黄裳高崇文李元奕等讨之。
元和元年九月
遁走。
擒送京师诛之。
主要活动
  • 德宗贞元,进士、宏词科
窦轨隋末唐初 ? — 630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630 【介绍】: 扶风平陵人字士则
窦威侄。
隋炀帝大业中资阳郡曹掾,去官归。
李渊起兵,为益州道行台左仆射,讨王世充有功。
太宗贞观元年召授右卫大将军,出为洛州都督,有信。
卒官。
窦琎隋末唐初 ? — 633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633 【介绍】: 扶风平陵人字之推
窦抗弟。
隋末为扶风太守
后以郡归唐。
民部尚书
李世民薛仁杲,寻镇益州
秘书监封邓国公
太宗贞观初将作大匠,修洛阳宫极侈浮,免官。
以女为酆王妃复位。
卒谥安
工书,晓音律,曾与祖孝孙受诏定雅乐。
有《正声乐调》。
僧灵睿隋末唐初 565 — 647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565—647 【介绍】: 唐僧。
益昌陈乡人,俗姓陈
幼于益州胜业寺出家。
隋文帝开皇初,从高丽印公习三论,随入京师流听诸法。
炀帝大业末,归蜀住法聚寺。
唐高祖武德初,复从安州皓公研习大乘经。
晚住绵州隆寂寺,颇有异迹。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二十五 感通科
其先颍川人
陈氏后。
流寓于益昌
家世事老子
母尝过道观。
乞子归而夜梦。
松林下
有七宝钵。
飞自树巅入口。
觉即娠。
因不喜荤腥味。
及生而或以进。
则母子俱头痛。
莫可疗。
于是遂悉屏去。
八岁随二亲。
诣道观。
道士令习诵步虚词。
面忽出血。
一日遇智胜法师于田间。
捉其衣曰。
奉佛吾愿也。
远追遂为沙弥益州胜业寺
尽夏能覆诵大品。
隋开皇初高丽印公。
开三论。
入京皆依以受业。
未几。
还住法聚寺。
武德二年
安州皓公居大建昌寺从之。
三年寺有异学。
忘其名。
每加害。
终弗得。
寻徙乡里之隆寂寺以避焉。
贞观元年
檀越通州骞禅师尽形资给。
听众三百馀人。
请常弘演
二十年八月二十四日夜
三鼓大风起。
有声高畅若言曰。
灵睿法师
来年十月
当往生南海大国光明山西阿观世音菩萨所矣。
至期。
三日众见幡华满寺。
晚讲罢入房。
看读如常。
时或告以祥瑞事。
徐执卷出门立逝。
坚植不少倾仆。
舁致床上。
夜半复起。
跏趺坐如生。
春秋八十三。
释灵睿
姓陈
本惟颖川。
流寓部。
益昌之陈乡人也。
祖宗信于李氏。
其母以二月八日道观设斋。
因乞有子。
还家梦见在松林下坐有七宝钵于树颠飞来入口。
便觉有娠。
即不喜五辛诸味。
及其诞已设或食者母子头痛。
于是遂断。
八岁二亲将至道士所令诵步虚词。
便面孔血出遂不得诵。
还家入田。
遇见智胜法师
便曰。
家门奉道。
自欲奉佛随师出家。
即将往益州胜业寺沙弥
夏之中
大品暗通。
开皇之始。
高丽印公入蜀讲三论。
又为印之弟子。
常业大乘。
后随入京流听诸法。
大业之末
又返蜀部住法聚寺。
武德二年
安州皓公上蜀。
在大建昌寺讲开大乘。
止法延三年
后还蜀本住。
常弘此部经二年许。
寺有异学。
成实朋流嫌此空论。
常破吾心将兴害意。
在房中北壁而止。
初夜还床栖遑不定。
身毛自竖。
移往南床坐。
至三更忽闻北壁外有物撞度达于卧处。
就而看之。
乃漆笴槊。
长二丈许。
向若在床身即穿度。
既害不果。
又以银挺雇贼入房。
坐案边觅终不获。
但有一领甲在常坐处。
知相害之为恶也。
即移贯还绵州益昌之隆寂寺。
身相黑短止。
长五尺。
言令所及通悟为先。
常讲大乘以为正业。
贞观元年
通州骞禅师作檀越尽形供给。
三百听众。
至七年八月二十五日夜
梦有衣冠者来迎往西方去。
徒众钵中皆空无物。
至三十日
寺钟大小七口。
铜磬十馀一时皆鸣。
至三更据绳床加坐而终。
自此后。
周流讲唱传化不绝。
至二十年八月二十一日四更大风忽起。
高声言曰。
灵睿法师来年十月
南海大国光明山西阿观世音菩萨所受生也。
至期十月三日
合寺长幼道俗。
见幡华菩萨满寺而下。
晚讲入房看疏读经。
外有僧告。
幡花异香充寺及房。
闻捉经出看敛容立终。
坚持不倒。
扶卧房中。
三更忽起加坐如生刺吏以下躬手付香供养其尸。
道俗相送归东度山。
设大会八千人。
时年八十三矣。
然其洁清。
童稚过中不饮。
荤辛莫履。
具尽报云。
高士廉隋末唐初 575 — 647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575—647 【介绍】: 渤海蓨人名俭,以字行。
高劢子。
少博涉文史,敏惠强记。
妹嫁长孙晟
隋末因故谪交州唐初北归。
高祖武德中右庶子封义兴郡公
累迁雍州治中
玄武门之变,曾预其谋。
太宗贞观初侍中,改益州大都督府长史,设条教督励,风俗顿改,引渠灌溉,人便之。
入为吏部尚书封许国公
右仆射
卒谥文献
曾受诏与韦挺岑文本令狐德棻等修成《大唐氏族志》。
全唐诗续补遗
士廉渤海蓨人
隋大业中,为治礼郎,贬朱鸢主簿
入唐,累迁雍州治中
贞观初,拜侍中封义兴郡公,进许国公,官至尚书右仆射
二十一年卒,年七十二。
诗一首。
(《全唐诗》无高士廉诗,传据《旧唐书》卷六五本传)
字士廉
以字显。
渤海蓨人
隋大业中治礼郎
以事谪朱鸢主簿
交阯太守邱和署为司法书佐
后从和来降。
雍州治中
太宗践位。
累官吏部尚书
特进同中书门下三品
封申国公
右仆射
太子少师
开府仪同三司
图形淩烟阁。
贞观二十一年卒。
年七十一。
司徒并州都督
谥文献
高宗朝加赠太尉
韦皋中唐 745 — 805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745—805 【介绍】: 京兆万年人字城武
代宗大历中,累授使府监察御史陇州行营留后事。
德宗建中末朱泚叛,连拒朱泚伪命,迭斩其使,拜奉义军节度
贞元元年,代张延赏剑南西川节度使。
经略滇南,诸蕃皆内附。
以功加中书令封南康郡王
顺宗病,不能临朝政,太子笺欲其亲政,由是政归太子,尽逐王叔文之党。
寻暴疾卒。
治蜀二十一年,数出师,凡破吐蕃四十八万,虽有建树,然赋敛亦颇重。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745—805 字城武排行二十三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
代宗广德元年(763)建陵挽郎
大历初华州参军,后历佐使府
德宗建中四年(783)以功擢陇州节度使兴元元年(784)入为左金吾卫大将军
贞元元年(785)剑南节度使,累破吐蕃封南康郡王
顺宗永贞元年(805)八月卒,谥忠武
生平见《旧唐书》、《新唐书》本传及权德舆撰《韦公先庙碑铭》(《全唐文》卷四九七)。
全唐诗》存诗3首。
唐诗汇评
韦皋(745-805)京兆(今陕西西安)人。
大历初,为华州参军,后屡辟使府
建中四年,为凤翔陇右营田判官,权知陇州行营留后事。
朱泚反,拒伪命,诏以为陇州刺史,置奉义军节度以旌之
乱平,征为左金吾卫将军
寻迁大将军
贞元元年,出为剑南西川节度使,在蜀二十一年,和南诏,拒吐蕃,以功屡进检校司徒中书令太尉同平章事封南康郡王
卒于镇。
全唐诗》存诗三首。
字城武
京兆万年人
大历初建陵挽郎调补华州参军
累授殿中侍御史陇州行营留后事。
朱泚反。
遣家僮苏玉持诏以御史中丞
斩玉及其部将牛云光以徇。
诏以御史大夫陇州刺史
奉义军节度
以旌其功。
德宗还京。
徵为左金吾卫将军
大将军
贞元元年剑南西川节度使。
以破吐蕃功进检校右仆射
封扶风县伯
加统押近界诸蛮西山八国兼南安抚等使。
十二年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十七年以功加检校司徒中书令
封南康郡王
顺宗立
检校太尉
卒年六十一。
太师
谥忠武
僧慧棱隋末唐初 576 — 640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576—640 【介绍】: 隋唐时僧。
西隆人俗姓申屠
八岁于襄阳檀溪寺出家,十六岁至荆州茅山,从师三年。
隋末归襄阳,寻又入
吐言质朴,谈理入微,时号为得意棱
曾坐事下成都狱,得释东归安州。
后住襄州紫金寺。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二十五 感通科
西隆之申屠氏子也。
父既丧而生。
繄母鞠育三岁。
即知有佛法。
而愿听焉。
母怜之。
𢹂游襄阳
润法师方开三论。
一造座隅。
深有领寤。
八岁丧母。
遂依檀溪寺诞律师出家。
年十六能以经之大意奇理。
往问于荆州茅山明法师
房中曲教不有有者迄三年。
而深会其旨。
复从安州皓师。
入蜀而覆述之际。
尤得意。
人因谓之得意棱
以诬罔下成都县狱。
亦在囚。
众请讲三论讲才五偏。
而诏释无所问。
安州饥。
耀贵如珠。
日丐以济。
弘演不稍倦。
代之无难色。
时席端俊秀三十馀人。
皆以其所说涅槃悉违义。
疾愈。
白请定之。
于是前叙辄云。
是是由尔靡伏。
将终握手曰。
勿贪利养。
勿惮劬劳。
战战兢兢。
如履刀剑。
乃可以传灯续佛慧命也。
先是梦失目。
又人持放光宝镜来。
印其身至是果验。
未几归襄州紫金寺五年。
弘论。
贞观八年
弘涅槃大品惟度等经于须弥寺。
十二年三月
梦所住寺。
群鸟飞散。
因散众。
十四年正月
感通寺法师梦阎王谓曰。
吾兹请棱公讲三论。
拔公讲法华矣。
闻之喜曰。
吾发愿常处地狱教化。
苟果斯愿奚憾。
九月州。
蒋王见其弱。
韶州钟乳粉令服。
其夜梦衣冠者戒曰。
勿服。
阎王庄严道场。
竟大有乳药。
十月十五日
忽告弟子以吾五藏已崩。
而无痛苦。
四更起坐告寺主
宝度曰。
吾观小年时事。
皎如目前。
俄闻外有大声曰。
法师早起烧香使人到矣。
度问使人为谁。
答曰阎王使也。
小食时。
敛容卒。
十四年十月十六日也。
寿六十五。
释慧棱
姓申屠氏
西隆人
胎中父亡。
惟母鞠育。
三藏懁慧。
思愿闻法。
母氏怜其孤苦。
相从来听襄阳闰法师三论。
文义之间深有领览。
年至八岁其母又终。
无师自发。
独诣邑西檀溪寺诞律师而出家。
十六乃往荆州茅山明法师下。
依位伏听。
问经大意深有奇理。
召入房中。
三年曲教惟陈不有有也于此义深会其旨。
隋末还襄。
又逐安州皓师入蜀凡有法轮皆令覆述。
吐言质朴谈理入微。
时人同号得意棱也。
下狱。
亦同绳。
身被桎梏于成都县
一狱囚徒请讲三论。
周于五遍。
敕遂释放。
便逐还。
既达安州粮粒勇贵。
旦往随州巡里告索。
暮达所如常采听。
往还三百深有足功。
然其报力雄猛。
生无一患。
门学所推。
力微四大退贬。
令代讲涅槃。
咸怪其言谓违义。
时席端俊异者三十馀人。
将往副水百有馀日。
惟讲三论。
患愈还返安州
常于房叙经大意。
外有侧听皆为漫语白皓曰。
于初章全若不解。
日上讲。
请为定之。
及时告曰。
欲定初章者出来。
时问侣盖众者二十五人。
一一诵呈。
皆云不是。
最后述句。
句虽异皆云得意。
由是靡伏莫敢轻者。
皓之将终告曰。
棱公来。
吾今付嘱最后续种。
自吾讲来惟汝一人得经旨趣。
乃握手曰。
夫讲说者应如履剑。
不贪利养不惮劬劳。
欲得灯传多于山寺。
读经法事并为物轨。
如为一人众多亦然。
如此可名报佛恩也。
又曰。
共公同涉苦辛。
年载不少。
惟以无相为本。
然后言矣。
语已而终。
初未嘱前。
梦神人失两眼。
又见一人著青衣执宝镜放光来印。
心既受诀已。
百日怀恋。
后还襄州紫金寺。
讲论五年。
众有三百。
贞观八年又还须弥。
讲涅槃大品惟度等经。
至十二年三月
梦鹰入寺群鸟飞去。
因即散众。
司功搜访。
一无所获蒋王临襄。
佛法昌显。
请于梵云相续斋讲。
道俗翕习又复腾涌。
至十四年正月半
感通寺法师
曰梦见阎王请棱公讲三论。
拔公讲法华如何。
曰。
善哉。
慧棱发愿。
常处地狱教化众生讲大乘经。
既有此徵。
斯愿毕矣。
至九月末。
蒋王气弱。
韶州乳二两。
逼令服之。
其夕梦见一衣冠者曰。
勿服此乳。
阎罗王庄严道场已竟大有乳药。
至十月半黄昏时。
遂觉不悆。
告弟子曰。
吾五藏已崩无有痛所。
四更起坐告寺主宝度曰。
忆年八岁往龙泉寺借观音。
未至耆阇已讲三遍皎如目前。
言未讫。
外有大声告曰。
法师早起烧香。
使人即到。
度曰何人。
答曰。
阎罗王使迎。
即起烧香洗浴忏悔礼佛讫。
还房中与度别。
食粥未了。
便取一生私记焚之曰。
此私记于他读之。
不得其致矣。
至小食时异香忽来。
敛容便卒。
十四年十月十六日也。
春秋六十有五。
合境僧众七日七夜法集功德。
蒋王赠绢五十疋。
送于凤林山。
玄素同集五千馀人。
开讲设斋。
终日方退云。
释道胄隋末唐初 575 — 659
释道胄
姓辅
京兆始平人
祖任上党太守
遂居长子焉。
性聪敏乐远离。
行年十四遭母忧。
兴蓼莪志报恩难极。
为母出家志敦孝。
始年二十往并州
印法师和上
得尔也。
可年八十五岁也。
令送至城门。
见多人著赤衣多须来迎云。
绵竹所放生者。
因即苏自此广化放生池
诸州凡造一百馀所。
今并见在。
益州甘亭神威力严恶殃福立应。
祈祷血食牛羊难纪。
忽下巫语欲逞受戒。
乃将佛像在神下座。
于时神影自移本处。
向佛下坐。
逞为受戒。
自尔祀日斋食而已。
又往刘备先生受戒神亦随从。
所以蜀川神所逞行至者皆为受戒。
至今不舍。
由此道俗归依。
发言风靡。
又于绵竹𮠁县造三百尺大像。
今并成就。
故所祈求为无不遂。
显庆四年终于本寺。
春秋八十五。
道俗哀慕。
送往放生池
于路三度大雨。
雨皆白色。
恰至葬所天地清明
韦仁寿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京兆万年人
隋炀帝大业末,为蜀郡司法书佐,断狱平恕
唐高祖定巴蜀,拜𡻎州长史
后以其素有能名,令检校南宁州都督
仁寿制置八州十七县,授其豪帅为牧宰,法令清肃。
仁寿复请徙居南宁,以兵镇守。
有诏特听便宜从事,令益州给兵送之。
刺史窦轨害其功,不时发遣,经岁余,卒。